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参考资料

10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重蹈.

覆辙(dǎo ) 高耸.入云(sǒn g) 憎.

恨(zēn g) 骇.人听闻(hài) 气势汹.

汹(xiōn g) 盛气凌.

人(líng)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

(1)蔓?????蔓.延(màn )顺蔓.摸瓜(wàn ) (2)尽?????尽.管(jǐn )尽善尽.美(jìn ) 2.语境认读法

(3)苹果中国官网悄.(qiāo )悄降低了iPhone 8G 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qiǎo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

(4)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

(chéng)饭。 (5)据史书记载.(zǎi )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 )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

(zài)歌载.

(zài)舞。 (6)东方和西方之间.(jiān )的科学文化交流,从来没有间.

(jiàn)断过。 二、辨识字形

(1)?????miǎo (渺)小缥miǎo (缈)miǎo (眇)目

(2)?????热chén (忱)dān (耽)搁虎视dān dān (眈)(眈)

三、积累词语

(一)明确词义

1.言过其实: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

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4.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5.绝无仅有:极其少有。

6.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8.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辨析正误]

9.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还是常常盛气凌人

....,还喜欢“轻言”,喜欢说大话。这是很危

险的。因为言过其实

....,给自身带来危害。最近这件失信于民而辞....,会使自己的信誉一落千丈

官的事影响很大,领导干部们应引以为戒,避免再次重蹈覆辙

....。

辨一辨:

答案:“重蹈覆辙”运用不当,“重”与“再次”语意重复。其他成语运用正确。

(二)近义辨析

1.蔓延vs曼延

(藤蔓)蔓延(山川)曼延

◎作者档案

精通多种语言的萨顿

有一种说法,认为萨顿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掌握了广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包括汉语和阿拉伯语在内的14种语言。但同时还有另外的说法,认为萨顿本人可能从来没数过他懂的语言到底有多少种,阿拉伯文是他在中年时才开始学习的,其他语言至少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瑞典文、土耳其文、希伯来文和中文,等等。他也喜欢用多种语言书写信件。有一次,

一个著名学者被萨顿说成是一个学究。“唉!”萨顿说,“我给他写信用阿拉伯文,而他复信却用土耳其文!”萨顿在科学史方面有着庞大的研究计划,在勤奋工作中,除每天欣赏一小时古典音乐作为“止痛剂”外,他几乎没有给个人生活留下任何时间。

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主张将所有科学概念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以消除操作上不可确定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从这种学说的角度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有人认为西方文明已远远超过东方,西方已不再需要东方,于是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盲目自信,夸大西方的文明。针对这种情况,作者以辩证的眼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东方在科学和人类发展中有巨大的作用,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从而倡导人们以谦虚的态度从事科学的工作,忠于客观真理,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做个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好更圆满地实现人类使命的高尚的人。

文化随笔

所谓的“文化随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的文字。“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当代作家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就是“文化随笔”的代表作。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语林撷英

关于“东西方的科学”的名言

1.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法)伏尔泰]

2.人类将如何对付科学与技术的潘多拉魔盒?我再次要说:按东方的见解行事。[(英)李约瑟]

3.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英)阿尔文] 4.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英)罗素]

5.挑战已变得如此严峻紧迫,以至于我们不能再沿用过去西方的老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需要用新的东方式的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去考虑解决问题。

[(美)贝塔朗菲]

6.无论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社科,殊途同归,其终极关怀都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发展和完善。(周明)

◎诗海拾贝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②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③从何说起,三千④劫几历轮回⑤。

腐儒心事呼天问⑥,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⑦,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南越王赵佗朝汉台故址。②混混:浊乱混杂。③十七史:文天祥云:“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④三千:极言多。⑤劫:梵文“劫波”之略,意译“极为久远的时节”。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造世界。用以指劫难。轮回:佛教语,生死轮回。⑥呼天问:向天呼问,出自屈原《天问》。

⑦临睨:居高下望。八表:八方之外。

【赏析】本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当时国势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广东又是最早门户开放、得风气之先之地。当时康有为22岁,初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涉猎一些欧美典籍,并曾游历香港,“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从此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

首联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岗,目接混茫,心潮澎湃。“混混蛇龙”,寓有嗟叹世道混浊纷乱,英雄埋没草莽之感。颔联反思民族灾难的沉重历史。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处说起,大千世界,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十七史”是泛言,实则着眼于清朝的盛衰。颈联慷慨悲歌,直抒孤愤。“腐儒”,作者自指。杜甫即常以“腐儒”自称,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媚俗的个性,“呼天问”,屈原众浊独清,众醉独醒,大

厦将倾,痴梦犹酣,茫茫尘海,竟无人理解自己,只能呼问苍天。“大地山河”,叹息祖国锦绣江山,本来龙盘虎踞,雄睨一世;可惜列强觊觎,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顿时惊破天朝残梦。尾联表现了康有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他的时代敏感性,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临睨八荒,青天浩荡,云海苍茫,天涯无际,横跨重洋,令人心与云俱远。岂可坐井观天,老死户牖,而不思雄飞寰宇?

【思考】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和意识?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2.把握作者渴望消除偏见,建立东西方之间桥梁的观点和态度。

3.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的写作特点。

1.试给本文分层,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答:

[明确]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段)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说明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段)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段)提出“希望和前景”。

2.作者为什么把东方称为科学的“母亲”?

答:

[明确]作者认为,“道德热忱,黄金规则”都起源于东方,所以说,作者把东方称为科学的“母亲”。

1.对应目标1文章第2段“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一句有何含意?

答: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东西方文明的关系,也形象地说明了“实验科学”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产物。

2.对应目标2作者认为希腊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

[明确]原因: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目的:证明中心论点“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说明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

3.第9段“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中的“碰头”一词的使用有何巧妙之处?

答:

[明确]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东西方文明必然相遇。作者由此在下文中再次强调东方文明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4.对应目标1、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包含了哪些真理?

答:

[明确]“光明”一词运用了双关、隐喻的修辞手法,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文明始自东方,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都是来自东方的,而科学方法则产生于西方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句话说明如果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完美地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大放异彩。

5.对应目标2作者在文中是从哪三个角度来看待东方文明的?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对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见解、主张。一般地说,在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是直接提出来的。所谓“态度”,就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爱憎、褒贬的感情。换言之,就是指文章的倾向。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如同牵牛要牵牛鼻子,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抓住议论文的标题、中心句(多在首段或尾段)。这些句子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要高度重视。有的论述文整体观点明确,但对文中某一处内容的观点态度(如转引他人的观点)可能比较隐蔽,须仔细揣摩分析。

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有问答题。问答题一般要求:(1)分析作者在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2)分析作者对文中某一处内容表现出的观点态度。(3)比较作者与其引用、转述的他人的观点的异同。该考点在高考中常有考查。

[指津]方法归纳:

1.找准明示信息

主要是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重点段落的起始句、全文总括句,以及反复出现的议论句。

2.概括隐含信息

有的文章没有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就需要在整体把握作者认识倾向的基础上理解重点段落的中心,对作者表示观点态度的零散语句加以概括整合。另外,还要注意写作时间、相关背景等注释性文字。

3.细心比照,准确表述

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搜索到的信息与选项认真比照,找出异同,确定正误;如果是问答题,文字表述要准确简洁,不要遗漏要点。

[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第10题。

请运用辩证的发展观,谈一谈你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

[名师指津]可运用辩证法中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示例1)东西方的科学存在极大的对抗成分,自古以来就十分对立。当代虽有交融,但仍将会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下去。

(示例2)东西方科学自古以来就相互融合,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东西方科学将走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

(示例3)东西方科学存在密切关系,东方科学早于西方科学,古代东方科学对西方科学

的影响巨大,而现代西方科学则先进于东方科学,又反过来影响了东方科学。

对比论证

◎课内挖掘

本文在论述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4~8段中,作者由反入正,从分析错误认识入手,进行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再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在第5段中,又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

◎技巧指导

定义:对比论证,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或将同类事物不同发展阶段加以对照、比较,显示事物特征,从而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或问题对比分明,是非曲直及特点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写法指点:(1)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2)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可以使对比相应均衡。(3)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

◎即时运用

请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200字左右。

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道:“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于是它甘心待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内挖掘

乔治·萨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诚恳地告诫西方人要消除偏见,要清醒地认识到文明是经过历史考验而存活下来的,一种文明未必永远站在时代的前面,今天的辉煌未必是永久的,呼吁人们要正确处理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展现了科学家应有的客观、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放、宽容、谦逊的科学胸襟,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课外激活

1.宰相肚里能撑船——蒋琬的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激活]宽容别人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容人者必能成其大。

2.关于“宽容”的名言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2)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

(3)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5)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6)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激活]宽容是爱,宽容是美德,勇于宽容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运用范例

宽容是一种爱,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会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才会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会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寸土,方成其高;江河不择其流,方成其深。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爱是容纳百川的大海。岁月可以抹去仇恨的印记,时光却冲不淡感激的心情,在宽容与被宽容的默契中,有块最晴朗的天空等着你。

中西方科技成就差异的根本原因

余秋雨

有人说中国的科技成就比不过西方,我不赞同。

就举建筑的例子,建筑算不算科技?别告诉我不算。大家知道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柱子吗?那么粗的柱子,两三个人都抱不拢,大家知道那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吗?可以告诉你们,那是用细木料拼出来的!而且中间不用任何粘合剂!

在早年北京城改建的时候,曾要拆除一座小庙宇,但由于该建筑有文物保护价值,所以上级单位命令只能拆除后移至他处,再全面复原。结果一帮建筑学家围着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推演半天,也不敢保证拆除后能完全复原,因为此庙很多建筑细节,令他们大惑不解,可以说是他们在书本上从未见过的。甚至一些地方,在他们眼里完全违背了他们所学习的西方建筑理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后来实在没办法,想了个笨招,安排几十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架机,全程拍摄整个庙宇的拆除过程,然后再把拍好的带子倒着放,就相当于看着庙宇是怎么搭建的,然后再按着拍摄的步骤,一步一步模仿着把小庙重建了。

可以说,中国古人的智慧并不是我们今天能想象到的或看到的这些,比那座小庙复杂的建筑比比皆是。可是我们的祖先既然创造了如此高超的技艺,为什么还让历经几百年黑暗中世纪的西方人又走在了前面了呢?根本原因还是——机制问题。

西方人的科技特色是“实证”,他们的知识演化都是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每个结论都有根有据,都有理论的支撑。而中国古代的科技往往都是“经验”和“灵感”的产物,很多都是来自实践的积累,是一些行家里手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发现了一些潜在规律,但却没有相应的演算过程和定理罗列,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如何得来,但他就是知道,事情就应该那样!为什么?不知道!没有为什么!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医里的穴位和脉络。这些东西在西方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他们通过解剖人体来寻找,可是一无所获,看到的只是神经、肌肉、血管和骨骼,可穴位、脉络却又真真实实地存在着,他们只好用打量那座小庙的眼神来瞻仰我们的祖先。

夸的够多了,但我们的知识发展机制却远远不如西方,这是最要命的。西方人的“实证”,西方人知识的“有根有据”,有定理、有公式,让他们的知识具备强大的普及能量,任何头脑健康的人,都可以遵循相应知识的推演过程,在短时间内掌握。而中国的科技只能依赖前辈后辈之间的口传身授,在传播力量上差了一大截。另外再加上2 000年封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不重视,以及中国人特有的“门户之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使古代很多的科技成果随风凋落,最终失传。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5 000年的智慧积累,不是西方轻易能比下去的,也不容某些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在那妄自菲薄。

[佳作赏析]

作者由天安门城楼上的柱子引出对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高超的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国与西方科技成就差别的原因的分析。从而帮助国人增强了自信心,但同时作者也指出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有用的科学技术和机制。

[写作借鉴]

1.学设问

作者巧妙设问,引人沉思,又回答响亮,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2.学例证

举例典型,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3.学用词

“随风凋落”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民间的科技成果没有理论支持,没有体系构建,导致大量失传的现状,令人痛惜,令人警醒。

(时间:45分钟分值:44分)

一、语言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覆.辙(fù)记载.(zǎi)

领域.(yù) 憎.恨(zhēn g)

B.野蛮.(mán) 瞬.间(shùn)

伪.装(wěi) 协调.(tiáo)

C.重蹈.(dǎo) 热忱.(shén)

滥.用(làn) 识.别(shí)

D.强.烈(qiáng) 蔓.延(màn)

揭露.(lòu) 悄.悄(qiāo)

解析:选B。A项,“憎”应读zēn g;C项,“忱”应读chén;D项,“露”应读l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辩论烂摊子拾人牙慧至高无尚

B.和谐金刚钻归根结底高耸入云

C.缥渺一炷香盛气凌人决无仅有

D.蓑亡马前卒重蹈覆辙白头协老

解析:选B。A项,尚—上;C项,渺—缈,决—绝;D项,蓑—衰,协—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随着京东、苏宁易购等几大家电商价格战再度硝烟四起,一时间家电零售行业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记者走访城区家电卖场后发现,家电商价格战已________到实体门店。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不仅要继续实施核裁军,而且把________世界上所有核武器作为美国核政策的中心目标之一。

③乌鲁木齐海关积极与哈萨克斯坦海关加强联系沟通,________解决了中哈海关共同施加海关封志、流量计系统的启用和切换等问题。

A.蔓延根除谐调B.曼延清除协调

C.蔓延根除协调D.曼延清除谐调

解析:选C。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散。曼延:指连绵不断。根据语境,①句应用“蔓延”。根除:指彻底铲除。清除:指扫除净尽,全部去掉。②句强调的是彻底性,所以应用“根除”。协调:指配合得适当,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谐调:指和谐、协调,侧重比例匀称,常用于声音、颜色、气氛等。根据语境,③句用“协调”合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老龄化和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都尝试了延迟退休年龄,这是社会保障里最具调整空间的参数。

B.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举措,就是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奠定基础。

C.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最为敏感的教育改革领域的地带。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改革的探讨正在进行时。

D.莫言在获奖演说中承认,他在创建自己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他重要的启发。

解析:选A。B.成分残缺,在“保障”前加介词“为”;C.语序不当,“最为敏感”移到“地带”前;D.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称为中途易辙。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

中国人民……之后”。)

5.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希腊人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答:

答案: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的希腊人最后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一落千丈地衰亡了。

6.(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地填入下面横线处。(4分)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若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不同国家的企业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________,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________。

解析:第(1)小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读图时要注意文字提示内容,图中图标的大小可以理解为重视的程度,单人与多人可以理解为独立与集体。第(2)小题可根据第(1)小题中的第二组对比(生活方式),推断出中国应是减薪,让大家都有口饭吃。

答案:(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

(2)减薪裁员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是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之流,都是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亮。”诸葛亮有什么发明?没有。有什

么创造?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理论?还是没有。那么中国人把诸葛亮视为最高智慧代表人物的理由在哪里?因为诸葛亮玩计谋、搞诈术的水平中国古今第一。

按照东方的智慧标准,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不过是几个书呆子而已。牛顿遇到诸葛亮,肯定被诸葛亮玩得像如来佛手心里的软糖一样,谁敢在诸葛亮面前谈天才?而按西方的智慧标准,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擅长计谋的政治人物而已,连一个高等数学方程式都解答不了,谁敢在牛顿面前谈智慧?

西方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智慧的高低是“与自然斗争”能力的大小,把天才的美称授予那些揭示自然法则的理论家、巧妙利用自然力量的发明家。东方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控制,智慧的高低是“与人斗争”能力的大小。中国的聪明人标准是:精于为人处世,老谋深算,随机应变,讨好上级,拉拢平级,利用下级。

西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维上。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研究无生命物质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原因的《物理学》,并提出自然科学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运动”。后世的牛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这标志着宏观力学的基本成熟,而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微观力学又开辟了物理学的新时代。可以说没有“力”的抽象概念,就没有今天的自然科学。而东方人的智慧体现在感性思维上。东方哲人虽不擅长提出抽象概念和创立法则定律,但却善于讲故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的文学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哲学都寓于名人的教诲和故事般的寓言中,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东方和西方测试个人智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西方大学的入学考试,都是以测试学生的推理、想象、创造能力为主。而古代中国则通过科举考试——既不考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想象创新能力,也不考应试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程度——只用文章来评价一个人的智慧程度。而考文章又主要考应试者的“文采”。但文章却无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考试不像西方大学考试有一个客观的分数。尽管废除科举制度引进西学以后,中国人的智慧观有所改变,但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家,人们喜欢比喻和夸张,喜欢中国画那样的意境,对西洋追求真实的科学和追求写实的艺术,总是敬而远之。中国极少会有人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写毕业论文,而单纯出于兴趣去读亚里士多德《物理学》那样缺乏文采的理论文章。

东方的智慧也有其闪光之处,在研究人性的缺点并加以利用方面,远远走在西方前面。西方无数的军事学家、将帅参谋,打了几千年仗,却从来没有想出过“空城计”这样的绝计。

7.诸葛亮与爱迪生的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4分)

答:

解析:本题涉及信息区域是第一段,根据结尾一句关于诸葛亮的“第一”的评价,可以

套用该说法,说爱迪生是什么第一。

答案:前者玩计谋、搞诈术中国古今第一,后者发明创造世界第一。

8.东方和西方在智慧方面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用对比方式分项写出三点。(4分)

答:

解析:文中对东西方智慧的差异谈了很多方面,可以任意找出其中的三点来加以概括,另外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答案:①西方以发明创造为智慧标准,而东方则以玩计谋、搞诈术为标准;②西方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上,而东方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控制上;③西方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维上,而东方人的智慧则体现在感性思维上。

9.读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6分)

答:

解析:紧扣文本,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想,最好表现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智慧,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也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诸葛亮足智多谋、擅长带兵打仗,是个很难得的军事家。东方人注重感性思维也不是什么先天性不足,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感性思维效果可能比理性思维更好。当然,我们也要善于吸收西方人的智慧,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智慧的民族。

10.对应一课一考点根据本文所阐述的思想观点,请你将“陈景润和诸葛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爱因斯坦”做一下对比,看西方人和东方人分别是如何看待这两组人物的。(6分)

答:

解析: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东方人和西方人关于“智慧”的不同标准来进行评判。

答案:在西方人看来,陈景润比诸葛亮更富有智慧;而在东方人看来,擅长计谋的政治老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比爱因斯坦更聪明。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199教师是小学科学课堂儿童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为了做好科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全面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1,课程标准要求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培养199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通过观察提问,如何通过比较了解事物,如何猜测和验证结果,以及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通过撰写观察记录和报告来表达询问结果、表达和沟通、总结和沟通、总结和反思,培养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树立学习科学课程的信心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和自然中去学习科学。 3、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大树大叶的知识了解一些小动物,如蜗牛、蝗虫和蚂蚁,并建立对动物、生物和事物的初步了解。对人体基本部位和功能的初步了解;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液体的含义;了解纸张的性质和用途,并对一些纸张材料做一个简单的研究。知道几种大米吗知道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 2、学习情况分析 我班有41名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做实验的能力不强。这学期有必要加强教学,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科学课堂的常规培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教材分析中的 3和 教材内容以生命科学为重点进行编排。整本书基于学生的系统观察活动。

虽然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观察对象例外,但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 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发展。教材全面考虑了科学探究中多种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写作的重视。自始至终,整本教科书都强调学生的个人经历和经历。在活动设计中,教材也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环保内容,试图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4、方法和措施 1,加强教师基本科学教学技能的培训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科学的教学规律。 2,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根据班级和受教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尽可能营造民主、调和、开放的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多地在科学实验室上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 实现了“精讲多练”的收获 4,拓展和拓展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倡导引导学生利用广博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互联网和各种媒体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外研究,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理解科学,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与科学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预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并引导他们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欢乐,培养学生终身优良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基于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

高中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表达方式、语言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领会作者对科学的认识及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 主备 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 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 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 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3.《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 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有机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12 月; 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北京大学出版,2001 年;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二)参考资料 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 (二)参考资料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 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 《植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叶庆华、曾定、陈振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植物学(上、下册)(第一版)》,陆时万、吴国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实验》,刘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 2.《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年。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回顾一个学年来的科学工作,科学教研工作有了一定起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预定的目标。小学科学学科本年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主要工作是: 1、以“做中学”为抓手,结合新课程的实验、实施,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把握能力。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结合身边科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教研为途径和方法。注重研究实效,及时推广研究成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教学中还能将德育渗透到科学教育当中。 4、不断完善学科评价体系。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在科学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养成大胆心细、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的情感。

6、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主题科学实践活动。 7、观察能力是科学工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能力的训练,自然也是科学工作者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创造条件(机会),诱发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中去质疑、去评议、去推想、去验证。 8、了解和预测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准备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尽量及时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同时,还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时间、空间以及体验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我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将不断学习,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个台阶,特总结、汇报工作如下: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学期的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个台阶,特总结、汇报工作如下: 一、教师个人素质方面 1、去人之长,补己之短。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美]乔治·萨顿 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⑥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若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⑦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给自身予辅助,用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给予帮助。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⑧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美丽和博爱也是如此。 ⑨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期课改新教材) 2007.9.

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拓展内容

拓展1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 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 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

三年级科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三年级科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 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 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 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 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水平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 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 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 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 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所以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 完后,一问三不知,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实 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水平实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水平,在本学期中我 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使用电教 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水平。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 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能够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 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 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 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理解”为引领,进一步理解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 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 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自体验"为线索,实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 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 意识到探究科学能够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理解水中物体的沉浮、实行水的多少的比较、理解水 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动,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理解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 尝试自主使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 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 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 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水平,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阅读理解选择题

《东方与本文的科学》阅读理解:4大题16小题,附答案解析 (一)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相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选自乔治·萨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1.能作为全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B.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C.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D.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2.选文中没有 ..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引用论证 3.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选文中的“实验科学”是指20世纪20-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 B.“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东方科学比如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以及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C.选文中作者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导致衰亡的历史教 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D.选文为全文的引论部分,提出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论述了西方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 4.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阐述科学史观原则的议论文,作者乔治·萨顿,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作品有《科学史导论》等。 B.本文中所说的东方,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C.“光明从东方来”是以太阳从东方升起比喻来自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对西方的影响。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主义理念比西方的法则更有价值。 D.本文既有严密的论证结构,也有开阖。文章结尾部分由反入正,总结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1、C。 1 / 5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三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一)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够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观察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 2、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体验到了合作的好处。 3、知道了人体的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概念,了解水、土壤、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到了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10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落实应用案(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139(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覆.辙(fù)记载.(zǎi) 领域.(yù) 憎.恨(zhēnɡ) B.野蛮.(mán) 瞬.间(shùn) 伪.装(wěi) 协调.(tiáo) C.重蹈.(dǎo) 热忱.(shén) 滥.用(làn) 识.别(shí) D.强.烈(qiánɡ) 蔓.延(màn) 揭露.(lòu) 悄.悄(qiāo) 解析:选B。A项,“憎”应读zēnɡ;C项,“忱”应读chén;D项,“露”应读l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辩论烂摊子拾人牙慧至高无尚 B.和谐金刚钻归根结底高耸入云 C.缥渺一炷香盛气凌人决无仅有 D.蓑亡马前卒重蹈覆辙白头协老 解析:选B。A项,尚—上;C项,渺—缈,决—绝;D项,蓑—衰,协—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随着京东、苏宁易购等几大家电商价格战再度硝烟四起,一时间家电零售行业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记者走访城区家电卖场后发现,家电商价格战已________到实体门店。 ②美国总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不仅要继续实施核裁军,而且把________世界上所有核武器作为美国核政策的中心目标之一。 ③乌鲁木齐海关积极与哈萨克斯坦海关加强联系沟通,________解决了中哈海关共同施加海关封志、流量计系统的启用和切换等问题。 A.蔓延根除谐调 B.曼延清除协调 C.蔓延根除协调 D.曼延清除谐调 解析:选C。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散。曼延:指连绵不断。根据语境,①句应用“蔓延”。根除:指彻底铲除。清除:指扫除净尽,全部去掉。②句强调的是彻底性,所以应用“根除”。协调:指配合得适当,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谐调:指和谐、

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514237307.html, 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生物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透过中学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反观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2期.陈坚.李妮亚. [2].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课程集散式整合途径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1期.张荣华. [3].中学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才智》.2015年9期.王宝玉. [4].中学生物园设计思路和实践. 《生物学通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吴幸萍. [5].如何提高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以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2期.李伟靖. [6].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百年变迁及其启示. 《中学生物学》.2015年10期.谭永平. [7].广西中学生物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查与建议. 《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6期.湛茹淇.李延锋.何英姿.林莉.杨剑. [8].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6期.吕梅菊. [9].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措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z1期.汤月敏. [10].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探究. 《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14期.杨娜. 二、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被引次数:17 作者:胡玺丹.生物学科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施凡玲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段1 ~5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五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

苏教版语文高一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一.积累·应用 1.给下列的词语作解释,并造句 归根结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气势汹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黄金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盛气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A.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异常接近俗世生活而成为他的诗歌中的另类,也因为异常朴素温馨而格外惊心动魄。 B.大家对我的作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尤其是小王的一番建议,真可是狗尾续貂。 C.即使是小的过错也不应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D.百年校庆时,国内各地和海外的许多校友回到母校,一时胜友如云,一片欢腾景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辞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②人类有一种内在倾向,只愿照感官感知的程度来认识真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这道打破了。 ③在人们的笑声中,他忙着找东西来窘态。 A.成规阻碍掩盖 B.陈规障碍掩盖 C.成规阻碍掩饰 D.陈规障碍掩饰 二.感悟·鉴赏 (一)课内阅读 ①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死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

热学教学参考资料

走出理解内能的误区 内能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内能的概念很抽象,并且与温度、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有顾此失彼和捉摸不定的感觉。本文对于理解内能的常见误区进行简要分析,供参考。 误区一:关于“吸收热量和温度” 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以保持不变”,但是很少学生对“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以降低”表示认同。 事实上,在不涉及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有的温度升高,还有的可以不变或降低。例如,一般情况,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是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汽化、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降低,汽化、升华的物理过程都有致冷作用。 误区二:关于“温度和内能” 教材中介绍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就保持不变”的错误认识。 物体的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但是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以不变,也可以增加,还可以减小。例如,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相反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减小。 误区三: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 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且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初中学生的思维缺乏严密性,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顾此失彼。例如,认为“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等。 2.因为热传递是内能间的转移,所以在没有做功的参与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但是在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即机械能不一定转化为内能。例如,用力提起物体,对物体做功使得物体的机械能增加,而内能本身没有变化。如果是做功使物体内能变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常见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情况有: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情况是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Reflection on science teaching in grade three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篇章2: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3、篇章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科学课怎么教好呢?下面是由小泰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篇章1: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 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 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 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 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 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 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 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 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 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 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 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 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

(完整版)生物学教学论第一套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多媒体 3、合作学习 4、效标参照评价 5、教育实验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