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2007迁移2

2003-2007迁移2

2003-2007迁移2
2003-2007迁移2

Exchange2003迁移至Exchange2007

一:大体思想

1充分考虑升级后对现有服务的改变(有很多组件不被Exchange 2007所支持,公共文件夹的支持强度,与MOSS(SPS)的集成、UM的引入、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

2升级的过程

(1)安装Exchange 2007

(2)将邮箱用Exchange2003移动到Exchange 2007

(3)复制公共文件夹

(4)删除Exchange 2003的路由组

(5)删除Exchange 2003的路由组连接器

(6)删除Exchange 2003服务器

PS:详细信息请参照Exchange 2007帮助手册或microsoft官方网站

二:开始实验:

我的实验环境用到3台虚机,DC、EX2K3、EX2K7各一台。(计算机名为dc、ex2k3、ex2k7,域为https://www.doczj.com/doc/574157109.html,)

(1)前期准备:

安装Exchange 2007前有些地方要注意。Exchange组织至少是纯模式。Exchange 2003必须打上SP2补丁(2000至少SP3),Schema Master角色所在的DC和所有的GC都要打上Windows Server 2003 SP1,AD要提成纯模式。(此处建议打上最新的Service Pack,Exchange和AD的模式也提成最高),不能有Exchange 5.5。

PS:大家可以使用ExBPA这个工具来检查是否符合安装条件。当然了,装不过的话会提示你哪步没做。

题外话:做重大的变更之前和之后请及时做好备份。

安装前必须先拓展AD架构

安装开关解释

/PrepareLegacyExchangePermissions 如果组织内包含早期版本的Exchange服务器需要使用

/PrepareSchema 为Exchange Server 2007安装准备活动目录架构

/PerpareAD 准备全局Exchange对象

在根域创建Exchange通用安全组

准备当前域

/PrepareDomain

/PrepareDomain domain name 通过创建一个名为Exchange 2007 Domain Servers全局组的对象来准备域

/PrepareAllDomains

*你只需要使用/PerpareAD这个开关,会自动帮你执行所有需要的操作。

安装必要组件

每个角色都需要安装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Hotfix for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KB926776)),MMC 3.0, Windows PowerShell 1.0。

各个服务器角色需要安装的组件

邮箱服务器角色安装IIS中的如下组件:COM+ World Wide Web Service 客户访问服务器角色安装IIS中的如下组件:https://www.doczj.com/doc/574157109.html,(已经在安装.NET Framework 2.0是安装完成) World Wide Web Service

统一消息服务器角色安装Microsoft Speech服务。如果之前你没有装的话当你安装这个角色时会帮你自动安装此组件。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Encoder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Audio Voice Codec Microsoft Core XML

Services(MSXML)6.0

集线器传输服务器角色禁止安装IIS中的SMTP和NNTP服务

边缘传输服务器角色禁止安装IIS中的SMTP和NNTP服务必须设置DNS后

缀 ADAM SP1

Exchange Server 2007无人职守安装选项:

/mode /m 安装模式(升级,卸载)

/roles /r 安装哪个角色

/targetdir /t 安装路径

/PerpareAD /p 拓展活动目录

/DomainController /dc 在哪个DC上安装

/NewprovisionedServer /nprs 安装委派

/ServerAdmin 设置有权管理Exchange的帐号

(2)开始安装:

(选择自定义安装)

(勾选你需要安装的角色)

(出现了邮件流设置的界面,点击“浏览”选择要连接Exchange服务器。此处为ex2k3)

(安装前的检查)

(完成安装,完成后可做些操作,比如2个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箱用户相互发邮件等来确保环境正常,毕竟实际情况下做迁移不是一天能完成的,而且现在就出现问题还怎么做迁移啊)

(3)移动邮箱:

(图上Administrator这个邮箱用户是在Exchange 2003创建的,所以这里显示为旧版邮箱。如图右键选择移动邮箱)

(选择服务器到Exchange 2007的邮箱角色上去,这里为ex2k7,并对存储组和数据库做相应的选择)

(移动选择,这里就用默认的里)

(移动成功。记得在GUI中1次只能移动4个用户,如果你有成百上千的用户是就需要用到PowerShell了)

(为了验证邮箱移动的成功,移动前我自己给自己发了封邮件)

(移动后邮件还在,和Exchange 2007上的新用户也能正常收发邮件,证明移动成功)

(4)复制公共文件夹:

这里,我有2个公共文件夹,每个里面都添加了一个文件。如下图:

开始进行复制了,复制过程和Exchange 2003的差不多,打开ESM。

(对公共文件夹右键“属性”,选择“复制”选项卡,单击“添加”,发ex2k7添加进去,把ex2k3删除,然后等待同步)

(一段时间后,“复制状态”已经显示为同步)

(“状态”里只用ex2k7这台服务器,且文件都已经复制过来了,说明公共文件夹复制成功了,每一个文件夹都要做相同的操作)

(5)删除路由组,删除路由组连接器(此处忘截图了,自己汗一个)

(6)卸载Exchange 2003

(卸载前需要更改下收件人更新服务,否则不然卸载。需要服务器设置为Exchange 2007服务器。当然了,Exchange 2007里会有个Hotfix来阻止把Exchange 2007当做收件人更新服务服务器,所以会需要安装Support Tools,用ADSIEdit手工删除)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1.影响李华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政治文化C.自然环境D.社会经济2.影响克瑞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务输出B.气候优越C.资源开发D.水源丰沛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 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 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 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6.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 8.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东、西部流向中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闯关东”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国内地向关东(东北)地区移民运动的一种俗称,当时大量的山东、河北等省的破产农民,前往东北地区谋生。近年来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海南三亚养老,形成数量庞大的三亚居住半年型人群,又称“候鸟”人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山东、河北等省破产农民“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A.发展旅游B.戍守边疆C.寻找水源D.获得土地10.近年来,海南三亚吸引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养老的主要原因是 A.风景优美,交通便利B.冬季温暖,适宜居住 C.经济发达,就业率高D.房价低廉,便于落户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

流体流动部分测试题

流体流动部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流体,该定律的表达式为,其中反映了流体的粘性大小,称之为粘度,它的SI单位是.液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气体粘度随温度上升而.粘度为零的流体又称为流体. 2.流体的流动形态可分为, 和.它判断依据是准数. 3.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守恒,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 4.测速管测得的是管道中的速度,孔板流量计测得的是速度,而从流量计上可直接读出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 5.理想流体在管道中流过时各截面上相等,它们是, 和之和,每一种能量等,但可以. 二.选择题 1.在法定计量单位中,粘度的单位是( ) A.cP B.P C.g/(cm.s) D.Pa.s 2.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静压强相等的必要条件是( ) A.同一种流体的内部 B.连续着的两种流体 C.同一种连续流体 D.同一水平上,同一种连续流体 3.在一水平变径管道上,细管截面A及粗管截面B 与U形管压差计相连,当流体流过时压差计测量的是( ) A.两截面间的总能量损失; B.两截面间的动能差; C.两截面间的局部阻力; D.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4.滞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湍流的流速大于滞流的; B.湍流的Re值大于滞流的 C.滞流无径向脉动,湍流则有; D.湍流时边界层较薄 输送机械部分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有, , ;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包 括, , 三条曲线; 3.离心泵启动前需要向泵充满被输送的液 体,否则将可能产生 现象; 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吸上高度时, 将可能产生现象; 5.离心泵的扬程是 指 ,它的单位是; 6.若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计数为93.32kPa, 当地大气压为101kPa,则输送42℃水(饱和 蒸气压为8.2kPa)时,则泵内发生 气蚀; 7.离心泵安装在一定管路上,其工作点是 指; 8.若被输送的流体粘度增大,则离心泵的压 头,流量,效 率,轴功率. 9.离心泵常采用调节流量;往 复泵采用调节流量; 10.离心泵启动前应出水阀;旋涡 泵启动前应出口阀; 11.往复泵的往复次数增加时,流量, 扬程. 二.选择题 1.离心泵的扬程是指( ) A.实际的升扬高度; B.泵的吸上高度; C.单位重量的流体通过泵所获的能量; D.液体出泵和进泵的压强差换算成的液柱高 2.离心泵的轴功率是( ) A.在流量为零时最大; B.在压头最大时最大; C.在流量为零时最小; D.在工作点时最小 3.离心泵的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是( ) A.q增大,η增大; B.q增大,η减小; C. q增大,η先大后减小; D. q增大,η先减小后增大 4.离心泵的轴功率和流量的关系( ) A.q增大,N增大; B.q增大,N减小; C.q增大,N不变; D.q增大,N先增大后减小 5.离心泵在一定管路系统下工作时,泵压头与被输送液体的密度无关的条件是( ) A.Z1-Z2=0; B. ∑hf=0; C. P2-P1=0; D.

流体在管道中对流动规律——流动能量损失的确定.

流体在管道中对流动规律——流动能量损失的确定流体流动时会产生能量损失,只有知道流体流动过程的能量损失,才能用柏努利方程解决流体输送中的实际问题。流体流动过程的能量损失一般简称为流体阻力。 一、流体阻力的产生原因 1.黏度 理想流体在流动时不会产生流体阻力,因为理想流体是没有黏性的,实际流体流动时会产生流体阻力,是因为实际流体有黏性。流体的黏性是流体流动时产生能力损失的根本原因,而流体层与层之间、流体和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产生内磨擦阻力,引起能量损失的必要条件。流体黏性的大小用黏度来表示,其数值越大,在同样的流动条件下,流体阻力就会越大。 流体黏度的定义为:两层流体之间单位面积上的内磨擦与速度梯度为之比,用符号μ表示,其单位是:Pa ·s 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减小,气体的黏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压力变化时,液体的黏度基本不变;气体的黏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得很少,在一般工程计算中可忽略,只有在极高或极低的压力下,才需要考虑压力对气体黏度的影响。某些常用流体的黏度,可以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流体流动时产生的能量损失除了与流体的黏性、流动距离有关外,还取决于管内流体的流速等因素。流速对能量损失的影响与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形态有关。 2.流体的流动型态 1883年著名的科学家雷诺用实验揭示了流体流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型态。 实验装置:图1-36,在1个透明的水箱内,水面下部安装1根带有喇叭形进口的玻璃管,管的下游装有阀门以便调节管内水的流速。水箱的液面依靠控制进水管的进水和水箱上部的溢流管出水维持不变。喇叭形进口处中心有一针形小管,有色液体由针管流出,有色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几乎相同。 实验现象: ①当玻璃管内水的流速较小时,管中心有色液体不扩散,呈现一根平稳的细线流,沿玻璃管的轴线向前流动(如图1-36(a)所示)。 ②随着水的流速增大至某个值后,有色液体的细线开始抖动,弯曲,呈现波浪形(如图1-36(b)所示)。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xx 月xx 日 编辑人:钱建军 【学习目标】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 (2)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学习内容】 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 ,因而, 和 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 较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 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的发展? (3)政治因素:由政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 ; 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共2课时

起人口迁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探究突破】 【达标检测】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②⑤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1. 雷诺数表征 C之比。 (A) 压力与粘性力 (B) 粘性力与重力 (C) 惯性力与Z粘性力 (D) 粘性力与切应力 2. 圆管流动中,雷诺数为。 (A) (B) (C) (D) 3. 水和空气两种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临界雷诺数Re的关系为。 (A) ReC水>ReC空气 (B) ReC水 4. 圆管流动中,临界雷诺数为C 。 (A) 1 (B) 500 (C) 2300 (D) 4000 5. 流量和温度不变的圆管流中,若两个断面直径比为2,则这两个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 B。 (A) 2 (B) 1/2 (C) 4 (D) 1/4 6. 圆管恒定均匀流动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为。 (A) 均匀分布 (B) 抛物线分布 (C) 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 (D) 管壁处为零,管轴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 (E) 层流为抛物线分布,紊流为均匀分布 7.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 (B) 指数曲线分布 (C) 抛物线分布 (D) 对数曲线分布 8. 管道紊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 (B) 线性分布 (C) 抛物线分布 (D) 对数曲线分布 9.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0.8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 (A) 0.6 m/s (B) 0.5 m/s (C) 0.4 m/s (D) 0.3 m/s 10. 欲一次测到半径为的圆管层流中断面平均流速v,应将测速仪探头放置在距管轴线。 (A) (B) (C) (D) 11. 紊流附加切应力是由于而产生的。 (A) 分子间的动量交换 (B) 脉动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 (C) 时均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 (D) 脉动压强引起的动量交换 12. 圆管紊流的动能修正系数层流的动能修正系数。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13. 对平行剪切紊流,若将切应力写成 , 那么A 。 (A) 只取决于流体的物理性质 (B) 只取决于时均流速梯度 (C) 与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时均流速梯度都有关 (D) 是常数 14. 有关层流与紊流中的切应力,下列所述中正确的是。 (A) 层流的切应力取决于流体微团在流层间跃移的状态 (B) 紊流切应力的时均值只与时均流速梯度有关 (C) 无论是层流还是紊流的切应力,均与流速分布有关 (D) A、B、C三者均不合理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演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

第二节人口迁移 【基础巩固】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图中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的国界线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跨越国界线的为国际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线的为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B 2.A 在战争频发的国家,常常有大量难民迁出并移入别的国家。据此回答3~4题。 3.大量难民移入他国是寻求( ) A.更高的经济收入 B.躲避自然灾害 C.更好的自然环境 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4.大量难民移入他国居住,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际劳务输出 D.国内民工潮 解析:第3题,难民移入他国是为了躲避战争,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第4题,难民移入他国居住,跨越了国界,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3.D 4.B 2015年,重庆市人口净流入23.6万。读2015年重庆市省级行政区间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图。回答5~6题。

5.影响2015年重庆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鼓励 B.经济发展 C.交通改善 D.工程建设 6.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对重庆市的影响是( ) A.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B.促进人口向城郊集聚 C.减缓乡村人口流出趋势 D.减轻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解析:第5题,图中2015年重庆市迁出、迁入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主要目的是务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第6题,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为人口净流入23.6万,且迁入人口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例大,对重庆市的影响是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答案:5.B 6.A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图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现为郭店街道办事处)李家庄的村史(明初洪武年间直隶位于现在北京附近)。 材料二2013年年初,李家庄的李先生和四个儿子到枣强“寻根祭祖”,对当年黄河水泛滥损害的祖籍地区,进行查找和祭拜。 (1)材料中李家庄的祖上“李公仲德”从“直隶”迁到“济南市历城区”,属于,李先生到枣强“寻根祭祖”属于。 (2)造成碑文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3)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如何区分?

第七章 实际流体的流动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1. 雷诺数表征C之比。 (A) 压力与粘性力(B) 粘性力与重力(C) 惯性力与Z粘性力(D) 粘性力与切应力 2. 圆管流动中,雷诺数为。 (A) (B) (C) (D) 3. 水和空气两种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临界雷诺数Re的关系为。 (A) ReC水>ReC空气(B) ReC水 4. 圆管流动中,临界雷诺数为C 。 (A) 1 (B) 500 (C) 2300 (D) 4000 5. 流量和温度不变的圆管流中,若两个断面直径比为2,则这两个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B。 (A) 2 (B) 1/2 (C) 4 (D) 1/4 6. 圆管恒定均匀流动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为。 (A) 均匀分布(B) 抛物线分布(C) 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D) 管壁处为零,管轴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E) 层流为抛物线分布,紊流为均匀分布 7.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 指数曲线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对数曲线分布 8. 管道紊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 线性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对数曲线分布 9.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0.8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 (A) 0.6 m/s (B) 0.5 m/s (C) 0.4 m/s (D) 0.3 m/s 10. 欲一次测到半径为的圆管层流中断面平均流速v,应将测速仪探头放置在距管轴线。 (A) (B) (C) 0.866 (D) 0.707 11. 紊流附加切应力是由于而产生的。 (A) 分子间的动量交换(B) 脉动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C) 时均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D) 脉动压强引起的动量交换

实际流体的流动

实际流体的流动 由于粘性的影响,实际流体的流动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 — 层流和紊流,它们的流场结构和动力特性区别很大,必须加以判别,并分别研究。不可压缩实际流体的层流流动可直接从N-S 方程出发求解,但能得到解析解的实例是极少的,平行平板间和圆管中的均匀流是其中的两个。由于在紊流流场中存在随机的脉动量,须对瞬时量取统计平均,分别讨论平均流动和脉动量。不可压缩实际流体紊流平均流动的运动方程(雷诺方程)的应力项中含有脉动量的贡献(雷诺应力),须用半经验理论建立雷诺应力与平均流速的关系,才能使方程封闭。本章还讨论壁面附近紊流切应力的特性,给出紊流流速的对数分布律,为后面的管道水力计算和边界层两章作准备。 实际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是有旋性(可用壁面无滑移条件解释)、扩散性(如涡量不再具有保持性,有向无旋区域扩散,趋于均匀的趋势)和耗散性(粘性耗散能量)。 §1 流动的两种型态 ● 实际流体的流动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层流和紊流,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动过程 中流体层之间是否发生混掺现象。在紊流流动中存在随机的脉动量,而在层流流动中则没有。 ● 1883年,雷诺试验表明: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取决于雷诺数ν vd R e = ,d 是圆管 直径,v 是断面平均流速,ν是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 ● 实际流体的流动之所以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是扰动因素与粘性稳定作用之间对比 和抗衡的结果。针对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情况,容易理解:减小d ,减小v ,加大ν三种途径都是有利于流动稳定的。综合起来看,小雷诺数流动趋于稳定,而大雷诺数流动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紊流现象。 ● 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发生转化时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又分为上临界雷诺 数和下临界雷诺数。上临界雷诺数表示超过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紊流,它很不确定,跨越一个较大的取值范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下临界雷诺数,表示低于此雷诺数的流动 必为层流,有确定的取值,圆管恒定流动取为R eC =2300. ● 由于两种流态的流场结构和动力特性存在很大的区 别,对它们加以判别并分别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们将会学到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为层流时,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成正比,而紊流时则与平均流速的1.75~2.0次方成正比。利用这一点来判别流态比用肉眼直接观察更可靠、更科学。 ● 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仅取决于雷诺数,这是客 观规律用无量纲量表达的又一例证,也是粘性相似准则的实际应用。

1.2.2人口迁移

五汛中学“三维五环”课时导学案课题:1.2.2 人口迁移

教学过程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国际人 口迁移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如被誉为“人种大熔炉”。 【思考】 2.李明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全家在美国定居。类似于李明的人口 迁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合作交流帮助成功;激情展示引领成功】 探究点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影响人口迁移。①20世纪60~ 70年代,美国退休老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② 我国历史上古楼兰城市的消失,主要是淡水减少导致人口迁出。③在非洲撒哈拉 沙漠南缘地区,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人口大量外迁。④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 地,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城市。⑤在古代中国黄 河泛滥区,大量农民举家外迁。 【材料二1978年前,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吸引了千百 万山东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 增长,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 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不同时期户籍迁移漫画。 (1)材料一中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请对应说明。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地 域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总结要 求: 学生总结 自己的收 获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 12《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以及“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 移 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 出地区 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东南 亚和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 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 籍工人)大量增加 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 西亚、南美、南非 迁移的意义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 展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 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具有哪些 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 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 其一是主要流向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是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而战后,则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区是欧洲,主要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而战后,除去北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外,欧洲则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来的迁入变为迁出。 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的迁移,主要以定居为主,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较少。战后则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定居移民减少。 其四,迁移的原因不同: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他们为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的积累,掠夺迁入地区的资源。而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则是被威逼诱骗,甚至作为奴隶被贩卖,还有一部分是为谋求生计而背井离乡,踏入异国他乡。作为迁入地区,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人口迁移 [基本要求]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人口迁移的因素。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发展要求]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思考启迪]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或长期地改变,此现象应称为人口流动。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教材P17活动] 1.②③④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教材P19~20活动] 1.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目的地也更青睐大城市。 2.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 [教材P21活动] 1.迁出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迁入国主要是发达国家。 2.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文化教育因素存在差距。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的发展、就业机会,可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高,教育设施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有很强的吸引力。发展中国家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为了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想方设法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情景导入先思考———————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的代名词。 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提示:国内人口迁移。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1.雷诺数表征C 压力与粘性力 之比。(B) 粘性力与重力(C) 惯性力与Z 粘性力(D) 粘性力与切2.圆管流动中,雷诺数为。 (A) (B) (C) (D) 3. 水和空气两种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临界雷诺数Re 的关系为。 (A)ReC 水>ReC 空气(B)ReC 水4.圆管流动中,临界雷诺数为 C 。(A)1(B)500(C)2300(D)4000 5.流量和温度不变的圆管流中,若两个断面直径比为2,则这两个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B 。 (A)2(B)1/2(C)4(D)1/4 6. 圆管恒定均匀流动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为。 (A)均匀分布(B)抛物线分布(C)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 (D)管壁处为零,管 轴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E)层流为抛物线分布,紊流为均匀分布7.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 指数曲线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对数曲线分布 8.管道紊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线性分布(C)抛物线分布(D)对数曲线分布 9.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0.8m/s ,则断面平均流速为。(A)0.6m/s(B)0.5m/s(C)0.4m/s(D)0.3m/s 10. 欲一次测到半径为 的圆管层流中断面平均流速v ,应将测速仪探头放置在距管轴线。 (A)(B)(C)0.866(D)0.7071 1. 紊流附加切应力是由于而产生的。(A) 分子间的动量交换 (B)脉动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C)时均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D)脉动压强引起的动量交换 (A) 应力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第三节人口迁移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标准”的认知目标“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属于理解水平层次;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属于迁移水平层次。举例由学生来完成。活动要求关注本地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设置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两个知识结构类的二级段落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条理化。本节活动较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本节知识对第二章知识城市化的学习有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1.通过实际调查,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影响。 2.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 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 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环境观。 【教学过程】 本报5月31日讯 目前,长沙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已完成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据《长沙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常住人口90.5399万人,增长14.75%。 据长沙市统计局负责人分析,长沙市人口在自然增长的同时,作为全省唯一净流入大于流出的地区,通过吸引外来人员来长就学、就业、居住等机械性增长,实现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读《长沙晚报》,长沙的人口增长有哪两方面的增 长? ,

人口的迁移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流动人口 2012年8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平均年龄约为28岁。《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尝试探究: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目标: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识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应用分析图表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2.类型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4.国内人口迁移 (1)不同时期的表现 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 、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 向 、 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闯关东”: 一带人口迁往 “走西口”: 一带人口迁往 等地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 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 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 ,主要表现为从 地区向 地区迁移。 (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从 向 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 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的 。 2.政治因素:表现为 、流亡国外、 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 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1.教材P12“图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的移民” 提示: (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2)“二战”后,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人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南亚、西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移民。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金溪一中:甘俊杰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

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以及“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 的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 迁入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 洲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 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中国、日本、印度移 民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 迁入地区 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 向发达国家

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人口迁移

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人口迁移(人文地理学案) 【研究新考标 明确新目标】 1. 自主学习:一轮资料。 2. 自主阅读下发资料,着重理解,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完成练习题 【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基本体系】 1。本节课的章节地位 2。通过课的预习你能构建节内知识联系的网络地图吗? 完成一轮资料的知识网络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前后知识的联系) 【重点突破 提升技能】 ◆一、人口迁移的分类◆ 【自主探究】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 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 交通通信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 生存环境的差别。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自主探究】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 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理论基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合作探究】读?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回答: 1、用推拉理论解释人口城市化。 2、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3、为什么会出现人口郊区化(逆城市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合作探究】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读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讲义)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影响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 2.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3.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 掌握人口迁移的分类。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3. 人口迁移的分类。 难点: 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2. 人口迁移的分类。 一、人口变动 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比如会导致迁入地区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男女性别比等发生显著改变。 二、人口迁移 1. 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 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且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否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居住地变更—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的住所,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定居。 (3)时间限度—一般认为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才属于人口迁移。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的地区,人口从A1→B1、C1→A2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A1→A2、C1→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钟摆式人口流动:人口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 ②人口季节性流动:如农牧民的迁徙以及农闲季节到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家务农的农民。 ③人口不定期流动:如外出购物、旅游、度假、疗养、出差等。 对比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可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4. 人口迁移的分类

第二节人口迁移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结合相关人口迁移图,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 3. 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自主预习:阅读并在教材上标出以下知识要点 1.什么是人口迁移?判断标准是什么? 2.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合作探究一:结合以下案例和图片,归纳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特点及原因。 材料一: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4——16世纪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推动了欧洲向美洲迁移。18世纪后50年约有100万人从欧洲移往美洲,其中2/3是英国人。1906——1939年欧洲共向外移民5000万人。 材料二:为了开发美洲,欧洲殖民主义者从事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殖民主义者把欧洲的工业品带到非洲,与非洲酋长交换奴隶,然后把奴隶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山主,再从当地购买金银和农产品回欧洲。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

学生归纳并填写表格: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 二战前 二战以后 [互动探究二] 读课件展示图,讨论回答: 闯关东: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 走西口:旧社会,晋陕北部一带十年九不收,人们被迫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因为要过长城关口,所以称“走西口”或“走口外”。 1、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有大量人口“闯关东”,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你知道他们迁往何处吗?请你谈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比较1949~1986年期间与80年代后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结合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及原因。 学生归纳并填写表格: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迁移方向 近代 当代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课后作业]——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完成填充图册第6页练习 2、背诵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可分为哪些类型 (2)15---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个有何特点 (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历史上的三个方向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