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单体抗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抗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抗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抗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第17卷 第11期 2015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11 Nov .,2015

目前,消化道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大多采用手术以及化疗的方式。但肿瘤早期起病隐匿,且手术切除率低,复发、转移率高,成为临床工作中相当棘手的问题。化疗药物所致的严重药物反应,致使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复发和转移,这已经成为化疗在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因此从中草药中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据相关统计,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制剂已占到肿瘤治疗药物的74%[1]。本文例举目前研究中能有效抗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药单体3种,这些单体通过多个途径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汉防己甲素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是从中药汉防己的块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属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Tet 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临床主要用于抗过敏、抗心绞痛、抗高血压,除此以外,还在心律失常、神经性疼痛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近年来,Tet 抗肿瘤的

机制得到进一步明确

[2-6]

。研究表明,Tet 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是直接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抗肿

瘤血管生成、调控信号转导、逆转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性、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

荆绪斌等[7]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从而促进细胞凋亡。而在直接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发现汉防己甲素可调控抑癌的凋亡相关基因,其主要体现在调控跟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关。这其中包括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DKL1、CydinD1等的激活。除此以外,汉防己甲素还能增加凋亡活化基因P53

的表达,Tomic 等[8]发现,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家族成员,包括Survivin 的表达与凋亡活化基因P53的表达密切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成反比。Survivin 是调控凋亡关键因子,在很多的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该研究得出汉防己甲素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Survivin 的表达与其作用于凋亡活化基因P53有关。

钱晓萍等[9]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 和人肠癌LoVo 细胞为模型研究汉防己甲素的抑制

中药单体抗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李洁玭,王瑞平,邹玺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中国传统医药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从中药中提取的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也逐渐

被现代医学的不断研究所揭示。近年来,天然药物以其抗肿瘤独特的机制、显著的效果、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该篇综述回顾了3种中药单体的抗消化系统肿瘤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及后期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并通过分子生物学使得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姜黄素;桂皮醛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1- 0086- 04收稿日期:2015-03-11基金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2087);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课题(BJ14013);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 目(LJ200908)作者简介:李洁玭(1990-),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通讯作者:王瑞平(1961-),女,江苏南通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基础研究。 E-mail:wrp61@https://www.doczj.com/doc/5b4111922.html,。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ompounds from Herbal Medicine Against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 LI Jiepin,WANG Ruiping,ZOU X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different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compounds from herbal medicine have gradually been revealed by modern medicine study constantly. During its unique anti-tumor mechanism,obvious and remarkable effect but little toxicity and side-effect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is literature review covers the mechanisms of three kinds of compounds from herbal medicine,and their anti-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 mechanisms,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use in clinic that will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CM and modern medicine using molecular biology,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Key words:digestive system cancers;compounds from herbal medicine;tetrandrine;curcumin;cinnamaldehyde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11.027

17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两种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6%~76.9%、11.6%~14.0%,其后的体内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汉防己甲素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刘映孜等[10]的研究显示,Tet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β-catenin 蛋白水平,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研究表明,Wnt信号的过度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11]。文献报道,在结肠癌中Wnt/β-catenin 信号异常活化,可能与各种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的重要因子发生突变有关,如APC突变[12]。此外,汉防己甲素在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上是通过抑制肿瘤耐药细胞表面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功能,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孙瑜等[13]研究汉防己甲素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Hep-3B/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0.10~1.00 μmol/L)可逆转肝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降低细胞表面P-170的表达,汉防己甲素具有增强阿霉素对Hep-3B/ADR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在放疗增敏方面,发现可能与汉防己甲素影响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14]。

当前研究显示Tet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肿瘤天然药物,能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抗肿瘤效应。它既是一种肿瘤细胞杀伤药,也可作为放化疗辅助用药。作为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有很高的临床潜在价值,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与信号通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2 姜黄素

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酚类色素,广泛存在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姜黄素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旳继发性耐药、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艾滋病毒等。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优点[15]。目前已发现姜黄素对多种恶性肿瘤如肝癌、卵巢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明确的作用[16-20]。姜黄素可以作为抗突变剂和抗癌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将其列为第3代癌化学预防药,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21]。

汪晓龙等[22]实验表明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葱(DMBA)诱发的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有良好的干预效应,高剂量姜黄素组(1.0%)、低剂量姜黄素组(0.3%)平均肿瘤负荷抑制率分别为75.6%、61.2%;癌变率、微核细胞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姜黄素能影响多种细胞的靶点,不依赖p53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能被其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生长停滞和细胞死亡[23]。研究显示,姜黄素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mitotic catastrophe和自噬,姜黄素在食管癌细胞中诱导的是非依赖细胞凋亡的细胞死亡[24]。在结直肠癌研究中发现,姜黄素作用于结直肠癌LoVo细胞,通过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姜黄素在高浓度时可将其阻断于S期。同时调控caspase-3、caspase-9、Bax、p53、Bcl-2、Survivin等蛋白,显著抑制 LoVo 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25]。肝癌细胞中survivin表达下

降可能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下调有关。姜黄素下调GRP78,抑制survivin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26]。

近年研究发现,姜黄素可能下调胃癌耐药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促进并激活caspase-3表达,逆转胃癌细胞SGC-7901/VCR 耐药性[27]。Shannon等[28]也证实姜黄素可以阻滞辐射激活的NF-κB通路,从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姜黄素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无疑显示了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价值。这些作用的机制十分的复杂,进一步的研究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3 桂皮醛及其衍生物桂皮酸

桂皮醛(Cinnamaldehyde)是传统中药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既往研究已发现,桂皮醛有明显的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功效,亦可治疗多种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桂皮醛通过多个机制发挥显著的防癌抗癌功效。

Toshio Imai等[29]为了检验桂皮醛的防癌功效,将致癌剂甲基亚硝胺-1-(3-吡啶)-1-1丁酮[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1butanone,NNK],腹腔注射于rasH2s鼠及非转基因的同类鼠,给药后喂饲含桂皮醛5000 ppm的食物26周。最终结果提示桂皮醛的摄入可抑制诱导的鼠肺癌的形成。Lean-Teik Ng等[30]将桂皮醛作用于拥有野生型P53蛋白的肝癌HepG2细胞,发现其有抑制增殖活性,且IC50与氟尿嘧啶相近,其机制重点为诱导P53及CD95(APO-1)信号通路激活。冯程程等[31]发现桂皮醛有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诱导凋亡的产生,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Survivin,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ax、Bak;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凋亡途径的激活有关。Shu-Jing Wu等[32]研究示,1μM的桂皮醛便可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使其阻滞在S期。其机制包括:呈时间依赖性地下调Bcl-xl、bcl-2、及Mcl-1,上调突变型P53及bax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和8向活化形态转换,剪切Bid为缩短的形式,裂解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等。进一步研究提示,该凋亡过程依赖的是P53的诱导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

但是,桂皮醛在血中很不稳定,静脉或口服给药进入循环系统后迅速氧化为桂皮酸并且这一过程不可逆转。因此,桂皮醛血中的浓度很低,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低于20%[33]。桂皮醛进入体内后的主要代谢产物——桂皮酸,桂皮酸的抗肿瘤作用首次见于1995年Liu等[34]的报道,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长期以来用作人类食物添加剂的芳香族脂肪酸,近几年的研究显示[35-36],桂皮酸抗肿瘤效果明确,它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的作用。黄敬群等[37-38]研究发现桂皮酸在体外有显著抑制食道癌、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表明,桂皮酸在的200 μM的浓度作用24、72 h、或100~200μM浓度范围作用48 h均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DLD-1的增殖[39]。此外,桂皮酸诱导PLC/PRF/5细胞凋亡与线粒体途径相关,其机制与诱导胞内ROS的产生及调节凋亡蛋白家族抑制剂(X连接凋亡蛋白抑制剂,即XIAP)和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剂(cIAP-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

cIAP-2)的表达有关。

邵军良等[40]研究桂皮酸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发现两药单用或联用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MHCC97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桂皮酸单用或与顺铂联合作用时,其早期凋亡率比顺铂组高,而中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却相反。联用组在低浓度时具有很好的促凋亡作用,其促凋亡活力强于桂皮酸或顺铂单用组,且联用可起到显著减毒增效的作用。

桂皮醛及其衍生物作为温阳药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通过多角度、多机制对多种肿瘤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这些作用为解释肉桂等温阳类中药抗肿瘤的本质提供了一定依据,但仍有许多空间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挖掘。

4 展望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41-42],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①中药成分复杂多样,要从中寻找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单体成分仍然是实验研究中的难题。②中药单体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导致溶解度差,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体内抗癌作用。③除了对于中药单体药理学研究外,还应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紧密结合,从体内和体外多方面对其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解决临床难题。◆

参考文献

[ 1 ] 邵俭,徐兆森.天然药物单体及制剂抗肿瘤研究新进展[ C ] //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2006:7.

[ 2 ] Tian Y,Qian S,Jiang Y,et a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and five

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J ] .Int J Pharm,2013,543 ( 2 ):371-379.

[ 3 ] Meng L H,Zhang H,Hayward L,et al.Tetrandrine induces early G1 arrest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the

activity and inducing the degradation of G1-S-specific 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and by inducing p53 and p21Cip1[ J ] .Cancer

Res,2004,64 ( 24 ):9086-9092.

[ 4 ] Yu V W,Ho W S.Tetrandrine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growth through the caspase pathway and G2/M phase[ J ] .

Oncol Rep,2013,29 ( 6 ):2205-2210.

[ 5 ] Li X,Lu X,Xu H,et al.Paclitaxel/tetrandrine coloaded nanoparticle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ased on“oxidation therapy”[ J ] .Mol Pharm,2012,9 ( 2 ):222-229.

[ 6 ] 蒋心惠,黄开顺,滕永真,等.汉防己碱对肝癌Hep3b细胞生长的双向作用[ 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 ( 13 ):1281-1284.

[ 7 ] 荆绪斌,李涛.汉防己甲素诱导肝癌细胞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J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 ( 6 ):366.

[ 8 ] Tomicic MT,Kaina B.Topoisomerase degradation,DSB repair,p53 and IAPs in cancer cell resistance to camptothecin-like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J ] .Biochim Biophys Acta,2013,1835

( 1 ):11-27.

[ 9 ] 钱晓萍,刘宝瑞,胡静,等.汉防己甲素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J ] .

癌症,2008,27 ( 10 ):1050-1055.

[ 10 ] 刘映孜,金洁利.粉防己甲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研究[ J ]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

( 1 ):30-34.

[ 11 ] Lonov Y,Peinado M A,Malkhosyan S,et al.Ubiquitous somatic mutations in simple repeated sequences reveal a new mechanism

for colonic carcinogenesis[ J ] .Nature,1993,363 ( 6429 ):

558-561

[ 12 ] Markowitz S D,Bertagnolli M M.Molecular origins of cancer:molecular b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 ] .N Engl J Med,2009,

361 ( 25 ):2449-2460.[ 13 ] 孙瑜,贺克俭. 汉防己甲素、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 33 ):8071-8073.

[ 14 ] 刘申香,成红艳,胡守友.汉防己甲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增敏研究[ J ]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 ( 2 ):

119-123.

[ 15 ] 余美荣,蒋福升,丁志山.姜黄素的研究进展[ J ] .中草药,2009,40 ( 5 ):828-831.

[ 16 ] Saxena V,Hussain MD. Polymeric mixed micelles for delivery of curcumin to multidrug 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J ] . J Biomed

Nanotechnol,2013,9 ( 7 ):1146-1154.

[ 17 ] Kim HJ,Park SY,Park OJ,et al.Curcumin suppresses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ep3B hepatocarcinoma cells through

inhibition of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J ] .Mol Med Rep,2013,

8 ( 1 ):282-286.

[ 18 ] Kaushik G,Kaushik T,Yadav SK,et al.Curcumin sensitizes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s to apoptosis via intracellular redox

status mediated pathway[ J ] .Indian J Exp Biol,2012,50 ( 12 ):

853-861.

[ 19 ] Mo N,Li ZQ,Li J,et al.Curcumin inhibits TGF-β1- induced MMP-9 and invasion through ERK and Smad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MDA- MB-231 cells[ J ]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13 ( 11 ):5709-5714.

[ 20 ] Singh M,Singh N.Curcumin counteracts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estradiol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J ] .

Mol Cell Biochem,2011,347 ( 1/2 ):1-11.

[ 21 ] 郑玉强,邓立普.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 2 ):212-214.

[ 22 ] 汪晓龙,舒畅,李荣峰.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诱发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的预防疗效[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6 ( 10 ):49-51.

[ 23 ] 黄晓君,叶茂昌,李容新,等.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 .口腔医学研究,2007,23

( 2 ):147-150.

[ 24 ] 郭辉,语科,余建华,等.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 ( 18 ):

1256-1259.

[ 25 ] Guo LD,Chen XJ,Hu YH.Curcumin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activating

the mitochondria apoptotic pathway[ J ] .Phytother Res,2013,27

( 3 ):422-430.

[ 26 ] Sun JG,Liao RX,Zhang SX.Role of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Livin in radiation resist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J ] .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11,26 ( 5 ):585-592.

[ 27 ] Tang XQ,Bi H,Feng JQ,et al.Effect of curcumin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resistant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SGC7901/VCR[ J ] .Acta Pharmacol Sin,2005,26 ( 8 ):

1009-1016.

[ 28 ] W Shannon,Denbo Jason W,Saab Karim R,et al. Curcumin Potentiates Rhabdomyosarcoma Radiosensitivity by Suppressing

NF- κ B Activity[ J ] .PLoS One,2013,8 ( 2 ):e51309.

[ 29 ] Toshio imai,kazuo yasuhara,toru tamura,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cinnamaldehyde on 4-(methylnitrosamino)-1-

(3-pyridyl)-1-1butanone-induced lung carcinogenesis in

radH2 mice[ J ] .Cancer Letters,2002,175 ( 1 ):9-16.

[ 30 ] Lean-Teik Ng,Shu-Jing Wu.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cinnamomum cassia consitiunents and effects of pifithrin-alpha

on their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in hepG2 cells[ J ] .Evid

complement altermat Med,2011,2011:492148.

[ 31 ] 冯程程,邹玺,王瑞平.桂皮醛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 J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

化,2013,15 ( 5 ):920-925.

[ 32 ] Shu-Jing Wu,Lean-Telk Ng,Chun-Ching Lin.Cunnamldehyde-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PLC/PRF/5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roapoptotic BcL-2 Family proteins and MAPK pathway[ J ] .

Life science,2005,77 ( 8 ):938-951.

[ 33 ] Yuan JH,Dieter MP,BucherJR,et al.Toxicokinetics of cinnamaldehyde in F344 rats[ J ] .Food Chem Toxicol,1992,30

( 12 ):997-1004.

[ 34 ] Liu L,Hudgins,W R,Shack S,et al.Cinnamic acid:a natural product with potential use in cancer intervention.[ J ] .Int J

Cancer,1995,62 ( 3 ):345-350.

[ 35 ] 吕俊明,左安华.桂皮酸联合Ndfip1对人肝癌细胞

第17卷 第11期 2015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11 Nov .,2015

SMMC-772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协同效应[ J ] .实用临床医药

杂志,2011 ( 24 ):27-30.

[ 36 ] N o d a S ,M i y a z a k i T ,T a n a k a T ,e t a l.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treptoverticillium cinnamoneum transglutaminase and cinnamic acid by recombinant Streptomyces lividans cultured on biomass-derived carbon sources[ J ] .Bioresour Technol,2012,104:648-651.

[ 37 ] 黄敬群,罗晓星.桂皮醛对裸鼠人胃癌细胞移梢瘤生长及凋

亡的影响[ J ]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 ( 5 ):343-346.

[ 38 ] 黄敬群,罗晓星.桂皮醛抗肿瘤活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

影响[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 11 ):107-110.

[ 39 ] Duessel S,Heuertz RM,Ezekiel UR.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by plant compounds[ J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08,21 ( 3 ):151-157.

[ 40 ] 邵军良,韩明芳,黎运呈.桂皮酸联合顺铂对人肝癌MHCC97

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J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 ( 7 ):1219-1224.

[ 41 ] 陆新建,裘建明,杨关根,等.姜黄素对直肠癌细胞放疗增敏

作用的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 7 ):1588.

[ 42 ] 李妍,杨维泓,徐玉芬,等.姜黄素对Lewis 肺癌小鼠

TGF-β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 1 ):138.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

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继发炎症反应等四大原因相关。其中作为主要条件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监管不利,使得耐药痤疮杆菌的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因此,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成为治疗痤疮的方向,本文对近年来一些最新植物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痤疮杆菌及其致病机制

痤疮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它广泛存在于毛囊皮脂腺内,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均为内源性感

染[1]。

痤疮杆菌驱动的炎症反应是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杆菌分泌的脂肪酶作用于甘油三酯,形成的游离脂肪酸能刺激抗微生物的多肽(HβD1和2、抗菌

肽和粒溶素)引起下行炎症反应[2]

。痤疮杆菌可直接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和炎症细胞的Toll 样受体——TLR2和TLR4,产生炎症趋化因子(IL-1、IL-6、IL-8和TNF-α),通过IL-8将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至毛囊内[3-4]。之后的炎症反应导致毛囊壁破坏,巨噬细胞快速繁殖,通过释放大量IL-8(中性粒细

胞聚集)和IL-12(Th1细胞应答)

[4-7]

。TLR 介导的细胞因子还能激活AP-1,它能产生金属蛋白酶,从

而导致组织破坏及疤痕形成

[8-9]

。此外,TLR 还能刺激抗微生物多肽的表达

[10-12]

。痤疮杆菌通过产生整合素(细胞黏附蛋白)和中间丝相关蛋白(在较高浓

植物成分对痤疮杆菌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沈文彤,何翔,张慧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摘 要: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它广泛存在于毛囊皮脂腺内,是导致痤疮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监管不利,使得耐药痤疮杆菌的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该文介绍了近年来研究发现有抗痤疮杆菌作用的植物成分,以期对痤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痤疮杆菌;抑菌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1- 0089- 07收稿日期:2015-03-12基金项目:上海卫生计生委课题(2013SY026)作者简介:沈文彤(1989-),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病学。通讯作者:张慧敏(1962-),男,上海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皮肤病学。E-mail:happy2003_1@https://www.doczj.com/doc/5b4111922.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ne Bacteria Inhibitory Effect of Plant Ingredients

SHEN Wentong,HE Xiang,ZHANG Huimin

(Shanghai Shuguang Hospital,Shanghai 200021,China)

Abstract:Acne vulgaris is a follicular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with a certain loss of

compatibility.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s a gram-positive non-spore facultative anaerobes.It is widely present in the sebaceous follicles,leading to acn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Because antibiotics are unregulated,so the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acne bacteria increased year by year,seriously affect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c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role of the anti-acne bacteria plant compon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new direction.

Key words:plant;propionibacterium acne;bacteriostatic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11.028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岁月中,也一直在与肿瘤作斗争,在漫长的时光里,总在追寻着如何战胜癌魔的法宝。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较为系统的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并积累了中草药防癌、治癌的丰富经验。 从中医角度上讲,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筋骨、五官诸窍,都是通过经络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连,身体上任何局部的病变都影响到全身;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体表的病理变化涉及到内在脏腑。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从整体观念出发,肿瘤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属于病理产物,不是突然起病或无中生有,而是在人体内部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来的。古代医家关于肿瘤发生的病因理论和病机学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抗肿瘤药物分成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祛痰类、软坚散结类、以毒攻毒类、扶正培本类等。 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药与肿瘤的斗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癌物质和方法,中医中药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逐渐被深入发掘和明了,为推进人类抗肿瘤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引人注目的课题。以往多从消除肿瘤这一角度来寻找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中重视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中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癌肿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相关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也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类药物,即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如:马蔺子及马蔺子甲素、莪术与莪术醇、榄香烯、斑蝥及斑蝥素、冬凌草及冬凌草素、青黛及靛玉红、藤黄及藤黄酸、苦参碱、蟾素、鸦胆子油、三尖杉酯、喜树碱等。 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如刺五加、木耳、香菇、猪苓、茯苓、云芝多糖、黄芪、人参、淫羊藿、薏苡仁等均属此类。其中有些药物的多糖类成分是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有的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所识别,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象黄芪、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所组成的复方则类似于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又称适应原样作用,通过作用于机体相对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5) (一)大蒜素 (5) (二)苦参碱 (6) 四、胰腺癌 (7) 五、其他 (7) 六、结论 (8) 附录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 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时,主要借助的是划痕伤口愈合法。要想对大蒜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机制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借助MTT方法完成。试验证实,大蒜素可以有效抑制胃癌

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201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Smaglo医生指出,今年胃癌领域的重要突破是新药的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血管生成抑制剂ramucirumab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或经氟嘧啶或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发生转移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处腺癌患者。 Smaglo医生说:“这是胃癌领域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结肠癌和其它非GI肿瘤治疗领域,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已经获得批准,但是对于胃癌此类药物的上市还是第一次。” Ramucirumab也是唯一一个普遍适用的胃癌生物药物。Trastuzumab可以用于胃癌治疗,但是它只能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患者,这些患者只占胃癌的一小部分。 Smaglo医生说:“该药的特点还在于它可以单药治疗。Trastuzumab 治疗胃癌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结肠癌药物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也是如此。”

FDA根据REGARD试验的结论,于今年4月份批准ramucirumab 单药治疗胃癌。REGARD试验证实相比于安慰剂,ramucirumab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Ramucirumab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2个月,而安慰剂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8个月(风险比,0.776; P = .047)。对其它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调节后,生存获益保持不变(P = .042)。 11月份,FDA又根据另一项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批准了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和胃食管连接处腺癌。 RAINBOW试验发现,相比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治疗可以将患者的总生存从7.4个月提高至9.6个月(P = .017),同时无进展生存时间也有显著提高(4.4 vs 2.86 个月; P < .001)。 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美国的胃癌负担比其他国家低。在西方国家,胃癌治疗仍然是难点,因为大部分患者确诊时是晚期。因此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摘要】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当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2.1 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汗法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外证医寨》则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因此,扶正培本治疗法则“补之、调之、和之、益之”是防

胃肠道肿瘤化疗方案

胃肠道肿瘤最新化疗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食道癌 1、局部或晚期食道癌 DF方案-----每28天重复 顺铂 20MG/M2 IV 第1-5天 氟尿嘧啶 750MG/M2 CIV 第1-5天 局限性晚期食道癌或腺癌DF+放疗方案 顺铂 25MG/M2 IV 第2-4天 氟尿嘧啶 1G/M2 IV 第1-4天 放疗 5000CGY 和化疗同步 2、晚期食道鳞癌 DM方案--------28天重复 顺铂 20MG/M2 IV 第1-5天 甲氨喋呤 200MG/M2 IV 第2,15天 四氢叶酸钙 15MG/M2 IM 第2,15天 DFT方案-----28天重复 顺铂 20MG/M2 IV 第1-5天 氟尿嘧啶 750MG/M2 CIV 第1-5天 紫杉醇 175MG/M2 IV 第1天 3、食道癌 EDF方案--------21天重复 表阿霉素 50MG/M2 IV 第1天 顺铂 60MG/M2 IV 第1天 氟尿嘧啶 200MG/M2 IV 连续21天(共8周期)双铂生物化疗-----28天为一周期 顺铂 25MG/M2 IV 第2-4天 卡铂 250MG/M2 IV 第1天 氟尿嘧啶 500MG/M2 IV 第1-4天 干扰素 30万 SC 第1-28天 UT方案-----每14天重复 顺铂 50MG/M2 IV 第1天 紫杉醇 90MG/M2 IV 第1天 术前新辅助治疗,放化疗同步方案DFV+放疗方案 顺铂 20MG/M2 CIV 第1-5天.17-21天 氟尿嘧啶 300/M2 CIV 第1-21天 长春花碱 1MG/M2 IV 第1-4天.17-20天 放疗或45GY(总量) 21天照射完毕 二.胃癌 FAM方案-----42天重复 氟尿嘧啶 600MG/M2 IV 第天 阿霉素 30MG/M2 IV 第天 丝裂霉素 10MG/M2 IV 第1天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EDF方案------21天重复*8周期 表阿霉素 50MG/M2 IV 第1天 顺铂 60MG/M2 IV 第1天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及药物适应症和用药要点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 一、索拉非尼 s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0.2g 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日一次,每次0.4g,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5.TACTICS研究(NCT01217034)证实首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索拉非尼组获益更佳。 二、瑞戈非尼 reg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

适应证: 1.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2.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 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口服,每日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用药3周停药1周。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 起始剂量逐渐递增。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功能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谨慎使用。 4.对瑞戈非尼任一活性物质或辅料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5.避免联用CYP3A4强效抑制剂和CYP3A4强效诱导剂。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药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各种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见表1。 (表1)中药及其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中药及制剂免疫增强作用地黄多糖、健脾康复汤、人参、黄芪、白术等诱导分化作用丹参酮、人参总皂甙、淫羊藿甙等促进凋亡作用榄香烯、白首乌甙、雄黄、乳香等影响拓扑异构酶喜树碱、螺旋藻、表鬼臼毒素、灵芝、半边旗等抑制微管蛋白活性紫杉醇、紫杉特尔、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等抗血管生成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猪苓多糖、蟾酥、薏苡仁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调节基因表达连黛胶囊、人参皂甙、苦参碱、乌贼墨等逆转多药耐药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姜黄素、复方三根制剂榄香烯等1免疫增强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临床观察表明,免疫功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预后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好。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1)。杨传标(2)等报道中药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卷柏、仙鹤草等)治疗大肠癌脾虚证,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此外,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胞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从细胞增殖角度说恶性肿瘤的增殖是失去控制的,从分化方面讲恶性肿瘤细胞是丧失分化或分化异常的细胞。诱导恶性肿瘤分化,抑制其增殖是肿瘤现代研究的重要领域,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且无副作用。如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丹参酮还对人宫颈癌细胞株K562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效果与维甲酸相仿(3)。曾小莉等(4)用人参总皂甙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糖原增多,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发育较完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增多,提示HepG2细胞趋于成熟分化。同时人参总皂甙能够有效动员HepG2细胞由G1/G0期进入S期,阻止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造成大量S期细胞堆积。大量该期细胞DNA解旋,DNA单链暴露出更多的活性部位,为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并且临床上可进一步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有效地杀伤S期肿瘤细胞。中药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肺癌细胞PG,采用多种手段检测表明,淫羊藿甙能影响PG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并能升高细胞内c AMP/c GMP比值;同时降低PG细胞对外基质的粘附性及侵袭、运动能力,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5)。[!--empirenews.page--]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其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细胞自杀死亡的现象。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即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达到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化疗药的抗癌效果均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中药莪术中的抗癌活性成份榄香烯能阻止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处理HL-60细胞2小时,即可发现清晰的DNA梯状带;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6)。白首乌甙50μg/ml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KB细胞72小时可诱导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出现凋亡峰,凋亡率高达41.9%,并将K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7)。中药雄黄的的主要成份砷可促进急性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 。运用中医药进行抗肿瘤研究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具体规律时则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微观方面加以阐述。当前,对中医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现将不同中药的作用机制简述如下。 1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1.1诱导细胞分化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已经受到重视。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经处理后细胞形态向良性分化、生长缓慢、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杂交发现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2]。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为R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它可弥补染色体由于细胞分裂出现的末端进行性缩短,使细胞

无限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故而,可将端粒酶视为肿瘤细胞增殖的指标。苦参碱处理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形态趋向红细胞系分化,同时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3]。 1.2促进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许多中药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抗肿瘤中药对细胞周期有特异的阻断作用,这种作用受多种基因精确又复杂的相互调控,最终通过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实现对细胞增殖表型的直接调节[4?6]。大多数抗肿瘤中药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特别是S期和M期细胞。还有的中药通过抑制DNA 合成过程中所需的DNA拓扑异构酶和DNA聚合酶活性,干扰DNA复制、抑制DNA合成,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根据丹参酮抗肿瘤细胞的实验结果[2],丹参酮的抗肿瘤机制可能是抑制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细胞进入S 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方剂(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等)能明显诱导p53蛋白高度表达,当p53蛋白表达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经过信息传递系统途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分裂期[7]。大蒜油可促进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8]。淫羊藿苷能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表达下降[9]。As2O3对bcl-2基因的表达,无论从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都有下调作用, 已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0] 。这些发现为应用促进细胞凋亡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3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机体内任何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介质、生长

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

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黄金法则,因此,了解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势在必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 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上主要包括食道癌、胃癌、贲门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胃部肿瘤晚期患者可出现胃胀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而结肠癌患者出现的症状则是大便内有血,这些都是消化道肿瘤患者非常危险的信号。整体说来,出现下述症状,就要警惕消化道肿瘤发病的可能: 1、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者腹胀、腹部不适,由于肿瘤尚处于萌生阶段,因而,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腹痛感; 2、间断或者经常性的腹泻、便秘以及大便颜色改变,如若出现间或性的便血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3、进食、吞咽不畅,吃东西的时候有受阻和异物的感觉,吃完东西后,这些症状会相应的减轻; 4、不明原因的消瘦,由于进食不畅、消化不良而出现体重下降严重的现象; 5、乏力、疲惫、气短相伴出现,尤其是老年人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机能下降,从而感染疾病。 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排除疾病的可能,如若确诊,也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便赢得一个良好的预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居高不下,但不必过于担心,确诊疾病后,尽早选择积极规范的疗法进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还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由于消化道肿瘤具有进展快的特性,因此,在治疗该类肿瘤的时候建议选择“分阶段四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该疗法主要包括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内治和外治

脂联素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_郭晓红

2015年5月第35卷第5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Clinical Medicine May 2015Vol.35No.5 收稿日期:2014-10-27 修回日期:2014-12-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137) *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wumingyu371@163.com 文章编号:1001-6325(2015)05-0707-04 短篇综述 脂联素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郭晓红1,张军林1,吴明煜 2*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工程教研室,湖北武汉430415; 2.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脂联素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不但在 糖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也与肥胖相关的生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效应。 关键词:脂联素;消化系统;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of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adiponectin in digestive system GUO Xiao-hong 1,ZHANG Jun-lin 1,WU Ming-yu 2* (1.Dept.of Cel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Wuhan 430415; 2.Dept.of Basic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China ) Abstract :Adiponectin ,which is an adipocytokine secreted predominantly by white adipose tissue ,not only modu-lates the metabolism of glucose and lipid ,but also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various cancers developed in the re-productive ,digestive and endocrine system ,and has obviously antitumor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many kinds of maligancy. Key words :adiponectin ;digestive system ;tumor 脂联素(adiponectin )是1995年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与别的细胞因子不同,它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个随着脂肪组织体积变大而在血循环中浓度反而降低的脂肪因子,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摄取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肥胖个体机体内环境的失衡和胰岛素抵抗等所呈现的代谢异常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构筑了一种有利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环境。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与肥胖相关的生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在一 定程度上是肥胖和肿瘤之间的桥梁。随着研究的进展,在一些与肥胖关系不十分明确的恶性肿瘤如胃癌和食管癌中也发现了这种相关性。分子水平的研究还发现,脂联素可通过内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的作用方式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脂联素的抑增殖和抗炎等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内源性抗肿瘤因子。 1脂联素的存在形式 最初人们认为,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入血的脂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15.05.027

中药三七对于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三七抗肿瘤研究 三七(Panax notog inseng)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又称田七、岑三七等,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有“南方人生”、“参中之王”的美誉,用药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三七生用可以止血强心、消肿定痛,熟用可以强壮补虚、活血补血。三七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苷(已分离出24种,含量约为12%)、三七素、黄酮、挥发油(77 种)、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其中,三七总皂苷、三七多糖和部分挥发油成分被认为是三七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例如抗肿瘤产品清肺XX丸中就有三七的成分。 1.三七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正常细胞有生长调控基因,不会大量复制,但是癌细胞因为破坏了生长基因,因此会不断的分化复制,无限增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三七抗肿瘤的主要作用之一。研究证实,将100、400ug/mL三七总皂苷处理人肺癌Lewis细胞48h后,用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证实三七总皂苷(400ug/mL)诱导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仅为20%。此外,将肺癌Lewis细胞接种小鼠后观察三七总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发现灌胃三七总皂(400ug/mL)与对照组(PBS)相比对Lewis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2.三七促进癌细胞凋亡 诱导癌细胞凋亡治疗恶性肿瘤是肿瘤研究的新观点。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药物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对肝癌SMMC- 7721细胞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 随后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MM C- 7721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能诱导细胞凋亡, 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比关系, 400 mg /L的三七总皂苷使SMMC- 7721细胞的凋亡率达11. 76%。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抗肿瘤[2]。此外,将300,600,1200 mg /mL三七皂苷R1孵育白血病HL- 60细胞48h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凋亡率分别为8. 1%,6. 9%,33. 7% ,三七皂苷R1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3]。 3.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血小板聚集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诱导血小板聚

IFITM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IFITM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31T11:41:37.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陈盛隆张汝一(通讯作者)[导读] 近年来被证实在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均有所表达,但表达方式及影响机制不尽相同。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IFITM家族的成员之一,又称Leu 13,9-27或干扰素诱导蛋白17,在生物体内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被证实在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均有所表达,但表达方式及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IFITM1;结直肠癌;消化道肿瘤;胃癌;跨膜蛋白【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96-02 IFITM1是一种17 kDa的膜蛋白,编码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的26 kb区域内。IFITM1除在骨骼中表达水平较低外,于皮肤、胆囊、胰、脾、胃、肝、肾等组织内表达水平相对较高,IFITM1已被发现与抗增殖、抗细胞粘附转导、抗病毒、免疫监视、炎症介导等生物学功能密切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仅发现IFITM1在消化道系统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而且在介导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机制正在被发掘。 1.IFITM1与口腔癌和食管癌 日本学者早期就证实了在头颈部鳞癌细胞中IFITM1 mRNA及蛋白过度表达及在早期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标本数量有限,只是一项初步研究,近年Ramanathan A[1]对三十八例印度口腔鳞癌活检标本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第一次确切描述了IFITM1在15例(39%)印度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存在过度表达,其中7例呈低水平,8例呈高水平表达,故认为IFITM1可作为口腔癌高信度的诊断生物标志物。为了鉴定食管癌相关基因,我们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了有食管癌家族史患者食管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发现IFITM1基因作为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2],随后,Borg D等[3]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了IFITM1在原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上皮和肠上皮化生,并发现IFITM1的表达对患者的生存率可能有不利的影响。 2.IFITM1与胃癌和肝癌 Jieun Lee等[4]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定量检测,表明在胃癌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IFITM1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度上调,在胃癌肠型IFITM1的表达高于弥漫型,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IFITM1表达的影响,可促进胃癌的恶性进程,进一步研究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IFITM1调控区27个CpG位点行定量DNA甲基化分析,表明IFITM1的表达受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关于肝癌,温崇煜[5]通过转录干扰RNA使肝癌细胞中ROCK2基因下调后致使IFITM1的表达上升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Fei G等[6]利用液相杂交捕获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肝细胞癌DNA甲基化情况,不仅发现IFITM 1基因存在启动子超甲基化现象,还表明其甲基化状态与IFITM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机制学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的意义。 3.IFITM1与胰腺癌和胆囊癌 早在2002年,国外就有学者就初步证实IFITM1在胰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后来Rogers C D等[7]对7例胰腺癌患者和9例非癌患者的胰液进行了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与非癌对照组比较,胰腺癌患者胰液中IFITM1至少有3倍以上的含量,更加肯定了IFITM1在胰腺癌中的地位。对于IFITM1在胆囊癌中的研究相对较晚,近年Li D等[8]研究发现,胆囊癌组织中IFITM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且AUC分析显示IFITM1对胆囊罕见的鳞状细胞/腺鳞癌(SC/ASC)和普通腺癌A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IFITM1可作为判断胆囊SC/ASC和AC临床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4.IFITM1与结直肠癌 有关IFITM1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中,结直肠癌的研究相对较多,首先,我们使用人类IFITM cDNA探针及血清抗体反应实验检测多种类型肿瘤标本的IFITM1 mRNA的表达水平及患者血清抗体反应情况,发现结直肠癌标本IFITM1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IFITMl的抗体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肿瘤[9-10]。之后骆红蕾等[11]通过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体外转染了IFITM1重组质粒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活性较非转染SW480细胞明显增强,间接证明IFITM1可促进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Sari I N等[12]研究也发现IFITM1的缺失导致癌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降低,而IFITM1的异位表达促进了癌细胞的迁移,并表明IFIM1是EMT信号在大肠癌中表达的必要条件。 有趣的是,Yu F等[13]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发现IFITM1基因表达与CAV1蛋白相关,且IFITM1可能通过CAV1调控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在IFITM1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研究中,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认为IFITM1的表达与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但与结肠癌预后相关性不是十分明确,这可能与原发肿瘤部位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14]。综上所述,IFITM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FITM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和提供一个新型治疗靶点。 5.小结 近年来,研究发现IFITM1在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特别是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迁移方面的研究结果较为明确,但对于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IFITM1的表达方式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某些肿瘤如口腔癌、胰腺癌、肝癌等需扩大样本量及进一步探索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以便更加全面、更加精确的阐明IFITM1在消化道肿瘤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类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异同,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参考文献】 [1] Ramanathan A,Ramanathan A.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 Gene Expression as a Biomark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nvasive Potential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2016,17(4):2297. [2] Chattopadhyay I,Phukan R,Singh A,et al.Molecular profiling to identify molecular mechanism in esophageal cancer with familial clustering.[J].Oncology Reports,2009,21(5):1135-1146. [3] Borg D,Hedner C,Gaber A,et al.Expression of IFITM1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resected gastric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 Biomarker Research,2016,4(1):1-9.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3)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6) (一)大蒜素 (6) (二)苦参碱 (7) 四、胰腺癌 (8) 五、其他 (9) 六、结论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

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报告了中草药治疗的现状,阐述了抗肿瘤中草药发展的趋势,对新型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肿瘤中草药药物 0引言 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更是威胁生命的杀手。人类医学在对抗肿瘤的漫长战争中,西医治疗方法起了主要的作用,而中医疗法被认为有一定辅助疗效。肿瘤的放化疗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中草药在维护正常免疫功能上起一定的“扶正”作用,不少中草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很多恶性肿瘤至今还是“绝症”,其治疗耗费巨大,很多肿瘤病人最后都是“人财两空”。现在治疗肿瘤主要还是依靠西医,在西医理论中,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正常细胞的异常增生,机体免疫系统本来可以监控和调整这种异常变异,但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对机体的监控调整功能就被削弱,细胞的变异变得无法控制,逐步朝着肿瘤的方向发展。然而,西医对肿瘤的治疗中,现有的手段如外科手术、放化疗等都会进一步降低和减弱机体免疫功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在调整和恢复身体免疫功能上,传统的中医有一定作用。中医药的“扶正”功能就是对免疫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实际上,中医里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我国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到宋代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的病名。中医文献上的“痈疽”、“积聚”、“瘿瘤”、“乳岩”等病名,都包含了癌症的信息。 1在中医界肿瘤形成的原因,治疗最佳时期以及发展动向 由于在正常成人中,除了创伤愈合及生殖周期外,几乎所有的新生血管生成都是病理性的,因此,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治疗有其特殊的优势。新血管的生成取决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在正常组织中,由于缺少血管生长因子或被高水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但在肿瘤组织中,由于生长因子表达过度,抑制因子表达过低,改变了这个平衡,从而使肿瘤血管的生成保持在开启状态,从而引起肿瘤血管的过度生长。 在肿瘤这一特殊的微环境中,它的表现性主要有五种:(1)失控性。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2)不成熟性。肿瘤新生血管管腔不规则,且呈窦状扩张,壁薄;(3)肿瘤血管系统高度紊乱,血管扭曲、扩张;(4)肿瘤内微血管丰富;(5)肿瘤血管的超微结构异常,管壁有大量的缺口及广泛的内皮间连接等。 正确识别肿瘤的方法:(1)肿瘤的生长速度。一般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2)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的生长就像吹气的气球一样,属于膨胀性生长,而恶性肿瘤的生长多是向周围正常组织是浸润;(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由于良性肿瘤外表都包裹着一层包膜,所以触摸时会感到它的界限很清楚,很容易分辨出哪是肿瘤,哪是正常组织,当轻推时会感到它的活动度很大。恶性肿瘤外表没有包膜,所以摸起来界限不清楚,活动性也很差;(4)肿瘤的转移性。一般良性肿瘤不转移,而恶性肿瘤很容易扩散到全身;(5)对全身的影响。良性肿瘤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但肿瘤体积太大或长在重要器官上也可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到晚期严重影响全身,使病人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导致死亡;(6)治疗后,良性肿瘤不易复发,恶性肿瘤容易复发。 寻找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特别是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