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秀山自治县海洋乡中心校:冉师勇

联系电话:135********

边远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履艰难,除与教师自身认识不足的因素外,还与学生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紧密相关。其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习惯;没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善于肯定别人优点,欠缺勇于质疑的习惯等等。当然,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我们教师。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特别是偏远农村孩子本身的见识有限,新课程新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就很难打开了。作为课改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不加强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不深挖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显得“难于上青天”了。

听很多语文老师上课,眼看新的教学格局就要打开了,但由于学生的配合不力,不善言表,且绝大多数学生只是静坐等待。面对这种情景,执教者只是无可奈何,草草收场,重又回到过去教学过程的老路上。此时此刻,不由得让人感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差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语文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则主要是受家长,尤其是受语文教师传统观念的影响而逐渐养成的。由于城乡差距,农村小学生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对外界信息知之甚少。长期以来,他们把老师看成“绝对权威,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即使老师的做法或说法不确切,你要纠正它,学生也会反击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都是这样做的。”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行为全盘吸收,不敢否定,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学生独特的个性受到严重磨损。

边远山区小学生从第一天走进教室起,除个别所谓的那些“调皮”娃娃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长事先的“教导”下,走在教师面前都会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如若我们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但多数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不能消除,就连那些“调皮”学生,也只敢在背离教师后而调皮了。课堂教学中活跃的氛围,也只能是按老师事先预设的规则而活跃了。否则,就是过去学生常在习作中形容课堂环境的那种“鸦雀无声”、“连一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的局面。

新课程新课堂,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性的学,合作性

的学,探究性的学,贴近社会和生活,体验性的学,发挥自身特长,个性化的学。教师教学形象彻底的“改头换面”已成为不可争论的事实。

在课改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培养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综合听课情况,个人认为至少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么是人数不多的小组化合作学习,要么是小组化的探究学习或独立自主的学习。尽管如此,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力求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并不是说纪律约束就是要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而不乱。教师从学生第一天走进教室开始,就应注意保持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睡的思维状态,死寂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的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的火花的。由此可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搞好学生的学习显得那么重要。而创设这样的学习气氛,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我校一位语文教师第一天面对一群闹哄哄,毫无秩序的一年级学

生说:“孩子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小学生了,合格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请大家想一想,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怎么样?”一石激起千重浪,教室里又是喋喋不休,各抒己见。有学生问:“老师,怎样做,才算是?”“怎样做,又不算是?”于是这位教师便以导游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各年级教室、花坛及活动场所。过程中,教师随时不忘激励学生:“相信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旅游,一定能知道今后该怎么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同时,不失时机的对那些能自觉捡纸屑果皮于垃圾箱中的学生或保持良好纪律的学生发出感叹:“XX小朋友做得真不错”、“你能自觉这样做,实在是太好了!”“还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今后还会做得更好”……这样,在老师的示范和一些榜样的影响下,明显看到的是多数学生的逐渐“规矩”。老师尊重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行为的在乎,就会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受教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予以实事求是地引导解答或组织讨论,对学生自己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让他们敢说不知道,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自觉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不牵着学生鼻

子硬往自己预设圈子里钻,不硬灌。让学生主动的、自觉的、独立自主的思考着进行。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和谐,良好的纪律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应深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按新的教学理念,预设多个教学情境,朝着教学目标精讲,随时启发学生体验、感受,充分调动其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通过合作,自己去探究。叶老的话道出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学法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密切联系。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多种复杂内容的教学过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有保障。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低段教学识字时,由于经常注意教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能用这些方法独立识记。如学习“团”字,学生便能说出几种识记方法:(1)“团”队是人才的集合。(2)“团”是“才”在方框内。(3)张大嘴(口)咬住“才”是“儿童团员”的“团”。学习“朋”字,有人就能说出:(1)两个“月”亮并排走,它俩是“朋”友。

(2)月月相伴,是“朋”友,朋友处得久,一定常在走。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还能自主学习,创新地学习。

三、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本班学生状况实际,生活环境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校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学以致用,课堂上我们随时可以听到她那“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语”、“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读得真好,再加把劲,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等等鼓励学生的话语。分组、开火车、男女同学竞赛阅读等形式,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学生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有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教师应时时牢记,深刻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耐心启发和帮助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去感悟学习内容,从语言表达的认识历程到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学习。学生学习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会有思想,有个性,才会有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也才说得上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习惯依赖于老师的指挥被动地学习,学生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习惯的。

四、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习惯。教师蹲下来,以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百利而无一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教师应经常性创设情境,努力展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心生活的真实性,鼓励学生敢于亮出自己最原始、最朴素的观点。让学生随时质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表达。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自出心裁,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我校一位六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的时候开始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当“鸟的天堂”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想问哪些问题呢?

生1:不是说人死了就上“天堂”了吗?“天堂”到底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不是说鸟死了就进入了“天堂”?没有了找食物的痛苦?

生2:“鸟的天堂”是指的什么?这个“天堂”在什么地方?那儿是什么样子的?

生3:课文是把什么称为“鸟的天堂”的?为什么要把它称为“鸟的天堂”呢?

生4:鸟在“天堂”里是怎么生活的?

师:根据课题,同学们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大家真会开动脑筋!其实,课题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读书,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我们应该由题目想开去,先根据文题给自己提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读,才有目的,才会提高阅读的效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教师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它既诱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能使我们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经常性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

象的翅膀,让学生敢疑,敢问,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也就逐步养成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结合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进行不断探索。在学习中让学生多思,善思,深思,做到据学而问,问中而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才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才会有创新,新课程新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山区农村才能落到实处。

重庆市秀山自治县海洋乡中心校

姓名:冉师勇

邮编:409905

联系电话:1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