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危机,顾名思义,是“危难”与“机遇”之和,而这两者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

所谓“有危才有机”,面对危难,往往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危机意识与处理危机的能力。而能否将那有90%的几率是危难的事情转化为只有10%几率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保

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毫不畏缩、勇敢地挑战困难,克服难关。

危机,往往是伟人与平凡人的试金石。

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必具有克服困难,处理危机的能力。古,有勾践、项羽;今,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勾践,具有坚韧的毅力,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创造出“三千

越甲可吞吴”的奇迹;项羽,胆色过人,破釜沉舟,终于“百二秦关终属楚”;毛泽东,雄

才伟略,运筹帷幄,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下毅然提出长征;邓小平,深谋远虑,识见

过人,于中国颓败之际实行改革开放,带来一片新的春天。此四者,皆为人杰也,于危难

之际毫不退缩,并妥善处理问题,展现其过人之能。

放眼世界,能化危为机并创出辉煌成就者比比皆是,不仅在中国有,外国也有许多杰

出的人才。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裁兼董事斯隆,就是一个好例子。在通用汽车的发

展史上,斯隆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掌舵人,也是公司中名副其实的精神教父。他在通用

汽车的任期共23年,而这个时期正是通用汽车从艰难走向辉煌的时代。在他加入通用汽

车公司的前几年,公司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风雨飘摇,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当时,由

于创始人杜兰特大肆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盲目地扩张业务,却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终

于到了1920年末,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时,公司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越来

越严重。通用汽车面临着外部经济衰退和内部管理危机并存的困境。汽车市场几乎完全消失,公司的收入寥寥无几。时任通用汽车常务副总裁斯隆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杜邦的支持

下开始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变革。他毅然地提出了“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经营”

的理念,而且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组织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接着,

他又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付诸行动。在他带领下,通用公司由原来的各自为政、诸侯割据

变成在各事业部享有一定业务经营权的基础下互相协调,使得通用公司成为一个组织严密、能有效进行分工与协同的整体。当他的思想被采用后,在他领导下的通用汽车公司不但超

越了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而且也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标志。而他

本人也认为自己对通用最大的贡献就是奉命于危难之间时设计出基于控制与协调的分权管

理原则,解决了通用的核心问题。

面对危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因此而退缩、跌倒,甚

至一蹶不振;相反,少数的能勇敢克服难关的人,不但不会因难题降临而感到恐惧,反而

会为之雀跃不已。因为只有在面对危机时,他们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过人的与众不同的才华,脱颖而出。诸葛亮曾说过,知人可以“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而面对危机,往往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也只有在危难面前不退缩的人,

才能找到真正的机遇。

一次重大的象鼻虫灾害来临才使得农民们认识到自己的种植结构有误,于是,科学种植,经济腾飞;一次严重的水源物质短缺才使得古人们发觉自己的生存来源单一,于是,

开荒筑堤,生产进步。很多时候,上帝都喜欢以创造"危机"的方式和人们开玩笑,但无论

他关闭了你人生当中的多少扇门,总有一扇窗会被他悄悄地为你敞开。

自古有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界是平衡的,人群绝对的失望背

后一定潜藏着绝对的希望,正如巨大的危机左右总伴随着重大的转机。在危机面前,我们

大可不必似没头苍蝇般张皇失措,也不必调转马头落荒而逃,或许,此时的沉着冷静反而

会帮助我们找寻到危机左右的转机。

当阿根廷不宣而战,"马岛问题"重又以重磅炸弹的形式对撒切尔夫人构成威胁——国

民民族感激起,同僚惨遭弹劾,敌对恶意泼脏水要她下台,一切似乎都在往无法更坏的方

面发展。铁娘子没有惊慌,有的只是力挽狂澜的决心和一副理智的头脑,于是,"福克兰

岛战役"胜利,撒切尔反而成为了民族英雄,顺应民意成功三连任首相。

当彼得三世的杀机日益暴露,叶卡特琳娜既没有听天由命,亦没有茫然自失——面对

彼得,她假装百依百顺,尽力讨好,以争取她在暗地里为推翻荒唐的彼得三世所做准备的

时间。终于,时机成熟,俄国人民的"小妈妈"隆重践祚,带领俄国人民重新走上富强的

道路。

当褚时健面临牢狱之灾的重大危机时,他没有从此沉沦。在褚时健75岁的高龄时,

他在哀牢山上开始种他的橙子,十年过去后,"褚橙"行市,大获成功!所以,著名企业家

王石对褚时健发出了内心的赞叹——"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是的,这是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但并不代表着我们要因为脚下的荆棘而固步不前,并

不意味着我们要因为生命中接踵而至的失望而绝望不振。危机左右,转机常在。比起前些

日子因演出场地垮塌致死16人而引咎自杀的韩国负责人,我更喜欢坦坦荡荡面对"被退队"的郑秀妍,当形形色色的脏水迎面而来时,这个比男子还坚韧的女孩儿没有逃避,没有

顺从,反而从容地接受了大众的目光,于是,那双在演艺事业上被人生生折断的羽翼在商

业道路上得以重生,这次危机也使得她那良好信用被世人所见证。

飘摇的风雨背后是一弯绚丽的彩虹,枯败的腐叶之下是来年重生的绿意。危机中,保

持一副清醒的头脑,一颗坚定地决心,相信转机一定会在不远处出现!

1910年,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曾遭遇过一场近乎于灭顶之灾的特大象鼻虫灾害。世世代代只种棉花的亚拉巴马州人,面对棉花毁于一旦的惨重损失,没有怨天尤人,亦没

有在虫灾后得过且过,继续先祖留下的种植习惯,相反,他们在危机后意识到了应该有所

转变,尝试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以一场危机为契机,亚拉巴马州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出了经济的繁荣。

曾有人这样解释"危机",即"危险与机会",这样的解释,巧妙亦富有哲理。那些在看

似安逸的环境中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在我们猝不及防时汹涌而来,随时可能将我们拉入危险

的境地。但同时,它不仅蕴含着"此路不通"的提醒,更为我们提供自醒自悔的机会。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光明的

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活在瞬息万变的人世间,危机往往不期而遇,而面对危机的态

度及方法往往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发展。其实,无论危机是以虫灾的方式出现,还是变换身

份阻拦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要明白,即使危机无可避免,我们也可以充分

发挥自己全身心奋斗的力量,如亚拉巴马州人一样,化解危机,创造转机。于困境中

寻出路,在逆境中谋发展,依靠智慧与魄力为自己创造一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转机。

曾国藩面对清政府对其猜忌打压的"信任危机",没有轻举妄动或置之不理,他依靠自

己出众的能力理顺了与清廷的关系,更趁机取得了半数以上的省级地方实权,隐掌半壁江山;稻盛和夫面对日本航空公司负债累累的"经营危机",没有坐视不管,他欣然担当大任,于危机中力挽狂澜,竟使日本航空公司再度盈利上市,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放眼国家,中华名族亦是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再度崛起,积极改革,力主创新,终于

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危"与"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若要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依靠冷静的头脑,发展的眼光,转变的智慧,从

危机中自省,在危机中成长。

冯骥才曾说:"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

顺从。"的确如此,面对人生中的危机,我们不能自暴自弃,我们需要放平心态,积极求索,抓住条件,创造机遇。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危机窘境后绝处逢生,共同欣赏"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美好。

当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吞噬了亚拉巴马州收获在望的棉花,谁能想到初时欲哭无泪的

痛恨会在日后化为纪念碑上的金色大字"深深感谢"?当亚拉巴马人被迫放弃世代传承的耕

种习惯,谁又能想到当年从零开始的危机会在今天变成综合利用土地后的经济繁荣?

我想,这是一个由恨生爱的故事,也是一段由危转安的历程。收获了美好生活的亚拉

巴马人,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自己;是不囿于困境的限定、向

前探索的自己;是不馁于危机的重创、自立图强的自己。因为唯有此,对生活的热爱与渴

望才能战胜对困境的成见与仇恨,让人们完成作词家荀夜羽笔下的"与天数相抗,逆转世

态炎凉"的奇迹,最终转危为安。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张瑞敏在76台冰箱不合格的危局

中砸下第一锤的决绝,若无这决绝,便无所谓如今海尔的过硬质量;我们也能够明了曼德

拉在27年的牢狱之劫中未曾停下抗争种族隔离的脚步的坚持,若无这坚持,便无所谓后

来南非的发达繁荣。

《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

成酒。生命的丰饶与醇厚,不在于一路风平浪静的绝对安逸,而恰在于时有山重水复,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