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马克斯

浅析马克斯

浅析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无涉”原则

张艳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对社会现象做出解释性理解,不应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本文在分析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如何界定的基础上,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无涉原则;评价中国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5)01-0040-03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

该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这一原则的提出对西方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提出的背景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有自身的特点,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自然科学工作者一般不介入他们正在研究的对象,而社会科学家则自身在研究对象之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者必然会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带进认识过程,并最终影响到认识过程的结果———观念性产品,这种观念性产品很难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从研究的对象来看,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揭示自然规律是单向的,而社会科学研究是双向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获取被研究者信息的同时,被研究者也在获取研究者的信息。这样则不可避免的影响研究客体,不能代表正常状态下对象的行为规律,影响社会科学研究中资料的客观性与理论预测的准确性,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客体问题非常复杂。同时,社会现象是否有普遍规律可循,即是否具有客观

性、是否能做因果分析也是人们争议的问题。

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社会学在十九世纪社会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将科学奉为理性原则的最高象征,认为科学不仅能控制自然秩序,而且能控制社会秩序,从而给人类带来幸福。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社会学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他们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按整体论的、有机体的观点把社会定义为受一定客观规律支配的系统;这种规律通过不同的演化阶段促进社会变迁与聚合,还假设在自然界和社会之间有着基本的一致性。因此,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马克斯?韦伯反对这种观点,同时也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完全受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支配的系统,人作为主体起不到任何建设性的作用,仅仅是历史发展整体中的被动的客体。马克斯?韦伯认为,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抹杀了文化的能动的和自觉的因素,使一切观念都成为外在物质力量的自动反映,所以他反对客观规律决定论。在此背景下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二、马克斯?韦伯对“价值无涉”原则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要求: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科学的认识中剔除出去,要划清科学认识与价

收稿日期:2004-10-14

作者简介:张艳梅(1968-),女,吉林蛟河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讲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第1卷第1期

2005年1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 ocial Sciences )V ol.1,N o.1Jan.2005

值判断的界限。社会科学的任务不是认可各种判断,而是在一个既定社会环境中找出价值观念结构,证明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理解社会行动的相关性。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说明是获得科学的客观认识的基本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完全不同,社会事实的特点是与价值相关,而自然事实却与价值无关。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着原则界限。韦伯否认社会科学存在普遍规律,认为在社会科学中最普遍的规律正是最空洞的,往往也是最没有价值的。

韦伯认为文化是价值的王国,但“经验现实是因为,也仅仅是因为我们将其同价值观念联系起来,对我们而言才成为文化”。韦伯也认识到,“对经验材料采取‘无前提’的研究方式不可能发现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韦伯将社会科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为作出解释性理解,以使其前因后果得到相应说明,力求把行动同意义和目的联系起来得出因果性说明。

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是不同的,它是与“价值关联”方法相联系的。李凯尔特最早提出了“价值关联”的概念,他认为研究者必须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考察被研究对象,才有可能真正揭示出该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它存在的真正意义。这个方法即价值关联的方法。韦伯补充完善了李凯尔特提出的“价值关联”的学说,他指出李凯尔特提出的“价值关联”是一种先验的超时空的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随主观臆想去选择相关价值,而是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关联的前提。

韦伯将价值判断与经验科学任务区别开来。他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教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后者完全取决于人们依据于一定价值取向的选择。从存在无法上升到应当,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三、对马克斯?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的评价

自韦伯提出“价值无涉”原则以来,就有很多争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否定了价值的作用

对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最常见的反驳是,人们即使在选择事实时也有价值的因素在起作用。这种反驳是无力的,这是因为:首先,韦伯的“价值关联”学说已充分地解释了这种情况;其次,人们实际上在多大程度能够做到价值无涉,与这种规范要求的合理性并不发生矛盾。它虽然要求科学的实际分析过程必须排除价值的干扰,但这并不意味,除非人们能完全地实现这个原则,否则价值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据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1导致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能够使人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这是积极的方面,但这也导致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观念。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向来有方法论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一元论者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遵循同样的方法论准则,社会科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二元论者认为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韦伯力求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把行动同意义和目的联系起来得出因果关系说明。如果把这种原则坚持到底,人们在社会领域里只能获取零碎而无定型的东西,并处于不断的变换之中,乃至于成为一种无法与之对话的东西。

31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科学主义日益膨胀,另一方面是社会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类失去了终极的追求目标,带来了人类精神的困惑,人们对科学主义越来越怀疑。而“价值无涉”原则在解决人文文化方面又显得乏力,人们希望找回失去的家园。而现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缺乏认知统一和统一范式,未能有效地解释相关的社会问题。

尽管人们对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很有争议,但其在实际中运用范围很广,在今天卓有成效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看到这一原则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其出发点和立场是为了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而不只单纯地捍卫某种信念,这便是科学所要求的基本态度。它允许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科学的问题,并不排斥任何有效的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必定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不同来源的思想观点是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的,而且它们的运用是有区别和受限制的。价值关联和价值解释的有效性只限于研究对象的确立,它不能代替对客观实在作经验的因果分析。人的行动既可以从其精神和意识方面来考虑,也可以从外在的行为方面来分析。如果一定要以其一否定其他,那只会蒙蔽实在的本来联系,使人们局限于相当有限

第1期 张艳梅:浅析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

和极不完整的知识。

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是要建立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韦伯认为,科学的标志是客观性,社会科学在划清自身与自然科学的界限的同时,依然必须证明自身的客观性。“价值无涉”原则是韦伯试图在无主观的非理性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下,找出一般人的行动和社会行动的理想模式。社会科学的方法必须具有综合性,应该吸取百家之长,在此基础上立一家之言。在这方面,韦伯的“价值无涉”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3.

[2] [美]乔纳森?H ?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8.11.

[3] [英]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1988.6.

[4] 赵一红.浅论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J ].社会学(人大

复印资料),1999(3).

[5] 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J ].社会学研究,1999(1).

Analysis on the w ertfreiheit of Max ?Weber in sociological method

ZH ANG Yan 2mei

(T 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enter of Mar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

Abstract :Max ?Weber brings forward the werfreiheit in s ociological research ,considers s ociological research should provide the explanatory com 2prehension about phenomenon ,not provide value judgment.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and definition of werfreiheit ,evaluates this principle.

K ey w ords :s ociological method ;wertfreiheit ;evaluation

(上接第10页)同样,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

总之,邓小平的人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目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拥有创造、掌握、传播和利用知识的人才的丰裕度和实力如何,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竞争的主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人才观,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

才资源强国,大幅度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第三步发

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2][4][5][6][7][8][9][11][12][13][14][15][16][18][19][2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8,88,

55,41,87,40,91,95,96,91,104,95,408,220,226,323.

[3][10][1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20,35,120-121,191.

[2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

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9.

Discussion on Deng Xiaoping ’s talents theory

SUN Ying 2jie ,H AN Wei 2yan

(Department of S ocial Science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China )

Abstract :The m ost essential point of Deng X iaoping ’s talents theory is tal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 rejuvenation.The core and quintessence of it is to respect knowledge and talents.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t i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being oriented to the w orld ,to future and to m odernization ,cultivating a new ,s ocialist 2minded type of people with ideal ,m oral ,education and discipline.The destination of it is to set up a scientific mechanism of choosing and using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ev olution ,juvenscenc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K ey w ords :Deng X iaoping ;talent theory ;practice

?24?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