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摘要】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行及开展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优化了这些领域内的性别结构,提高了女性在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关键词】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性别歧视现状发展公共管理

一、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定义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指政府、组织或机构在政策制订、实施和评估,以及日常工作中,考虑到社会性别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不同影响,达到逐渐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的目标。

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在中国的现状

性别歧是在中国长久存在的一种现象,自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对女性的制约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极少数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较低。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政治生活,女性几乎很少有发言权,尤其是政治生活,由女性主宰或参与的时候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种现象?这源于中国本身的特殊文化,针对女性,中国古代文化一直倡导“四从五德”的思想,女性的受此影响享受很少的权利。致使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自新中国以来,随着思想文化的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受根深蒂固的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始终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主张“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重大问题中更没有话语权,在政治生活之中女性的存在大部分只是象征性的意义。直至现在,女性的“半边天”作用仍然没有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和男性角色相提并论的作用。尤其在政治生活领域,女性的作用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

在公共管理中,中国的性别倾向化依然很严重。公共管理一般被认为是政府对公共

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如果说政府管理具有性别倾向,可能是一个不被承认的问题,因为中国政府历来提倡男女平等,所有政策对待两性都是一视同仁,至少在管理者的思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由于政府管理的普适性和工具性特征,很多管理者特别是男性管理者往往认为,“我们对女性已经很平等”。

但公共管理的性别倾向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党政干部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从上到下都不超过10%,反映的是公共管理“实际是由男性主导”的性别结构倾向,而支持这一结构的是公共权力“应该是男性的”这一文化倾向。公共管理的性别倾向对两性的社会平等会产生深刻影响。

三、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在中国的发展

就在10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几乎一无所知,如今虽然很多人仍旧对这一概念一知半解,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提出上述想法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实践并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发展。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中国政府是承诺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同年,中国把男女平等定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五项基本国策之一。2001年,中国将妇女发展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推动和实现在各个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及将性别意识纳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促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进程。此次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东盟与中日韩性别意识主流化”培训班,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三国从事与性别平等有关工作的政府机构官员共20人参加。

最近5到10年,中国逐步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社会性别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公共管理中的性别特点、现状及发展

根据一些调查发现,公共管理中的性别有一定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公共管理与男性性别高度相关

男性向来是公共管理中的主角,一直以来占据着公共管理中的统治地位。这也许是受生物本能的影响,也是受文化的影响。男性的生理特点是阳刚、有活力、善于交际、善于应对危机,所以天生就很适合搞管理。而女性生性阴柔、不善交际、心里承受能力也不如男性,所以就导致了男性在参与公共管理中对女性的优势。文化的影响也有重要作用,像中国,封建文化导致女性始终位于受压迫者的地位,自然就无法在公共管理中与男性平起平坐了。

2、与传统政治权利相关的概念与男性高度相关

在调查中发现,只要是和政治权力相关的概念,如国家、政府、政治制度登,当人们理解这些词语时总是觉得这些词和男性的相关度较高。大部分都认为这些概念中现实的权力含义,当然是属于男性的,这也许也是受生物特性的影响吧。这也导致了女性对从事与这些概念有关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客观导致了公共管理与女性的关联度不高。

但是,随着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运动的推进,这种情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与现代政府职能相关的概念与女性性别相关度加大

现代政府职能中有一些与女性相关度较高的职能或概念,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些概念所对应的是现代民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基本职能,传统男性特征的权力和威严似乎与此不相宜,因而出现了以女性取代男性的倾向。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这些领域女性已经取代男性成为管理领域中的主角,只是说这种趋势正不断加强。这是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一方面成果。

2、转型的公共管理逐渐减少男性相关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权利,女性也更多的要求在公共管理领域与男性的平等,男性也逐渐了解到女性在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于是,公共管理正在潜移默化的走向转型,男性在某些领域不再是“一手遮天”了,女性渐渐渗透到了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公共管理的转型是一个从集权向分权、从统治向治理、从管制向服务的转变,其中不断发展的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既不是男权的,也不是女权的,而是二者并立、共同协调的。这也是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最终的理想的结果。

五、结论

中国社会有其一定的复杂性,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也表现的很复杂,尤其在封建时期,女性几乎没有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和机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承认和提高,女性参与公共管理并取得一定的地位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这代表在中国女性的地位确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自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以来,在公共管理领域女性不断加入,并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男性主宰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希望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推动下,公共管理领域可以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变得更加合理,并推懂公共管理的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

1、《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平等》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

2、《公共管理的性别分析》树人网

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概念 所谓主流,即“干流”、“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在社会生活领域,一般指正统思想,发展方向,社会主导,行为规范。 “性别观点纳入主流”:“这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中止不平等现象。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性平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97)。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把社会性别平等作为基本的价值观(玛琳在国际乐施日惹会议?会上的发言),从组织上、制度上、纲领上以性别视角开展工作,并把性别问题深入到所有工作人员的头脑、心里和专业行为中。所谓“组织上”指组织本身和它物质的外表及内部结构。“制度上”指组织的网络、它在其它组织和机构中的地位,以及和它们的关联。所谓“纲领上(可操作的)是指组织活动,通常指它所执行的项目/纲领(乐施会文件)。这一界定,强调社会性别主流化必须从实施者的组织、制度和纲领等方面着手,是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 社会性别问题不是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问题,是男女关系的变革问题;社会性别主流化不是把男人包括进来这么简单、更不是让“糟糕的主流”接受社会性别,而是要改变权利关系”(02.3印尼日惹会议记录)。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把妇女及其他弱势、边缘群体等纳入社会机制运作的主航道,是改变现有权力关系的政治活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改变的不仅是性别角色分工,而且包括基本的价值观;不仅要改变某些现象,更要改变权利关系;社会性别主流化不仅是达到男女平等的技巧、策略,而是要达到两性权利\权力结构的根本变化,即在政策、决策、纲领、组织、项目等多层面上改变男女两性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不能满足于让原来处于主流的人具有性别意识,而是要改变主流的结构,让妇女、妇女组织进入决策和管理的主流。 (三)主流化的层次、内容和方法 1层次:社会性别主流化包括不同层次: ①地区层面:研究和实施一个地区应该做什么(如湄公河流域防止妇女拐卖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做的); ②国家(政府)层面:政府应制定具有性别敏感的政策,促进性别主流化;从妇女的角度对政策、法律进行分析,与政府对话;利用国际条约、地区性会议推动政府行为;与主流决策者对话后要关注效果,要做政策和政策效果分析; ③社区层面:解决社区(当地)中的性别议题(如有的社区文化规定女人只能做家务劳动,不能参加公众活动、社区活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可让男人允许妻子参加有关问题的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李峰 第一节社会化 社会化的本质内容:个体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人格,获得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 一、什么是社会化 1.概念: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任何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2.含义 一是社会强制性:不以个体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是主观能动性:个体亦能创造性的外化;还能影响其他个体的社会化。 三是毕生持续性:是一个终生进行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婴儿至青少年时期,初步形成人格特质。 2.继续社会化:成年后进入新的生活情境,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和扩大,及继续学习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 3.再社会化:广义的再社会化是指面临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自觉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狭义的再社会化是指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4.反向社会化:是指年青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学会生存,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目的是能独立自主的生活。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为进入社会从事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核心,适应社会生活和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角色规范的社会化等内容。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方面。 四、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遗传素质:提供可能性 思维能力:智力活动的核心 语言能力:重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学习能力:通过知识经验内化,成为能动主体 生活依赖期:决定一个人生来就必须生活在社会中。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初级群体,主要场所,有特殊价值 2.学校: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减少对家庭的依赖性,改变其松散性;利于实施系统化、专门化、正规化教育;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形成。 3.同辈群体:重要因素 4.大众媒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社会性:指个体与社会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社会中任何事物认识与适应过程及其结果。 包括社会性关系、社会性认知、社会性知识、社会性特质、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方面。 社会性发展:在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在个体社会性的各个层面的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就是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涵。 (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自我发展 社会性情感发展 社会性认知发展 社会性行为发展 人际关系发展 道德发展 性别角色发展等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认知 一、社会角色 (一)概念 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 性征(sex):生理身份;染色体、生理特征、激素的影响。 性别(gender):社会和文化身份。 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起初,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Sex Role",性别角色,具体表现在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差别。如康斯坦丁诺普尔Constantinople曾对20世纪70年代前的性别角色研究作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综述,并试图对它进行了理论性定义,“性别角色特征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早期经历之中,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别开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后来定义为"Gender Roles".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 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如斯彭思Spence 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 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如Gilbert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 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达性角色:女性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觉察他人要求的。

工具性角色:男性坚定地、独立的、竞争性的 性别特征形成:儿童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同一性别的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有关性别特征形成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1.性别认同的发展,即分清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3.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发展处对同性别群体或成员通常所从事的活动的偏好。 青少年很小就接受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虽然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他们自身的性格特征、职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性别角色认同,但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男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印象更为刻板。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家庭内性别分工越传统刻板,青少年持越刻板的性别印象。 1.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道格拉斯肯里克,鲁斯(David M.Buss ,Douglas T.Kenrick&Luce) 观点: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根本差异并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劳动上的分工。 例如:女性为了成功养育孩子,朝着慈爱,温和,善于照顾他人(表达性特征)的方向进化。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关爱自己,能够提供

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问卷

编号审核: 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福建师大的学生,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性别意识的现状。您无须填写姓名,只需根据亲身经历,在最能反映您真实情况的选项前划"√"。除有特殊注明,本问卷都是单选。对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绝对保密,请放心作答。谢谢您的支持! 1 性别:1.男 2.女 2 您所在的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3您所在的专业:1.理工科 2.文史类 3.艺术类 4.其他 4您的户口性质:1.农业 2.非农业 3.其它 (请说明) 5 您是否独身子女:1.是2.否 6您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由谁来承担: 1.父母双方共同承担2.由父亲承担 3.由母亲承担 4.其他(请说明) 7您希望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1.男性 2.女性 3.无所谓 8如果让您的孩子随母姓,您是否愿意:1.愿意2.不愿意 3.无所谓 4.说不清 9您是否了解“社会性别”这个概念:1.非常了解 2.了解 3.有些了解 4.不了解 10您认为目前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相比: 1.高很多 2.较高 3.差不多 4.较低 5.低很多 11以下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您认为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如何: 12 您认为当代人对男女平等的态度是: 1.男女平等是进步的,应该实现 2.男女不等是侵犯男人权益,应该取消 3.男女平等无法实现,只能改善 4.男女不平等才是现实,无法彻底改变 5.其它 (请说明)

13您对以下各方面的同意程度:(在符合您的程度中打“√”) 14 您认为改善妇女待遇,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解决的问题是(最多选三项): 1.取消户口限制2.取消针对妇女的各种歧视性规定3.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4.重视建立与完善女性的社会保障 5.其它 (请说明) 15 您认为促进男女平等的关键措施是(最多选三项): 1.靠制定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靠妇联等集体的力量 3.靠政府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中介机构,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相关组织4.靠女性自己本身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的进一步加强实,无法彻底改变 5.其它 (请说明)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最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利,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施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物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事务:指设计全体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的一切事务的总和。 3.公共管理人格;指公共管理者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现实的社会伦理价值的总和。 4.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保持行政计划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计划的执行过程具有应变力。因此,在行政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5.公共管理监督: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 C )。 A.政府集权的特征 B.政治行政二分法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 D.官僚制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考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3-3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作者:付研 [摘要]社会性别主流化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中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十几年来,中国政府在法律、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等各方面为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当然,中国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性别;主流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2426(2009)02-0054-03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并非是在现存的行动中加入“妇女成分”或“两性平等成分”,也不是仅限于提高妇女的参与度。其主要内涵是把男女双方的经验、知识和利益应用于发展议程,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变革的价值观,而不是特定人口(妇女)的福利;它要推动的或落实的,是对所有政策、项目等的根本反省和创新,而不是单一零星的政策;它是一种双赢战略,强调建立性别伙伴关系,而不是零和游戏,它是发展的。中国政府是世妇会上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并确定“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国际社会性别主流化作出积极回应。2001年,我国又将妇女发展的任务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近十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认真执行北京《行动纲领》和《消除对妇女一切歧视公约》,努力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的实现,在法律、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等各方面为妇女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未完全消除,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仍存在男女不公平的情况,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现状分析 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确保两性平等地参与、贡献和获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就从这个视角来分析我国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的状况,可概括出以下几点: 1.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原则性强,但操作性不足。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性别平等政策建立的时间早于发达国家20多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即已建立起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准则。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这些年来,我国陆

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

有关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 暂列如下七方面,基本涵盖公共管理的有关问题。不够我再来整理。 一、公共管理思想 1.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与脉络 2.交叉与融合: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 4.新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超越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出现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6.治理理论的特征与内涵 7.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8.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特征与内涵 9. 整体性政府理论或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0.近几年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11政策网络及其理论 12.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3.合作收益理论的有关问题研究 14.区域公共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西方公共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二、公共管理主体(即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的特征研究 2.公共组织的分类研究 3.当前西方国家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4.当前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管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公私伙伴关系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合作共治研究 6.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有关问题研究 8.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有关问题研究 9.公共组织的变异和权力制约研究:公共管理监督与规范 10.非政府组织的有关问题研究 11.社会自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2.任务型组织的有关问题研究 13.公共管理的社会化问题研究 14.政府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15.非政府组织失灵问题研究 16.政府失灵、政府失败等有关问题研究 三、公共管理途径——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理论研究 2.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3.公共政策参与研究 4.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关问题研究 5.公共决策的有关问题研究 6.公共政策执行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政策评估的有关问题研究 8.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研究 9.中国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研究(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等) 四、公共管理手段——公共管理工具、政府工具 1.西方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途径研究;学界关于公共管理工具的研究主题研究 2.公共管理工具的内涵、特征、分类研究 3.市场化工具的有关问题研究 4.工商管理技术的有关问题研究 5.社会化手段的有关问题研究 6.思想工具的有关问题研究 7.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工具选择研究 8.电子政务的有关问题研究 五、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伦理 1.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讨论 2.公共管理中的职业伦理研究 3.公共伦理的培养与优化研究 4.公共伦理的内在价值研究 5.公共管理的内在结构研究 6.公共伦理研究的路径和方法的研究 7.关于公共伦理与政府能力建设的关系研究 8.公共服务精神的研究 六、公共管理对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问题 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当前中国公共问题研究 3.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 4.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组织形态研究 5.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与模型 6.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 7.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8.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研究 9.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介绍性研究 10.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及其理论争议 11.中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评估及原因分析 12.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和途径研究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 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1)关于形式平等。形式平等,即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因此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这种模式的倡导者赞成给女性的机会平等,但期望女性根据与男性同样的规则和标准获得和享有机会。 形式平等未考虑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且不为女性提供任何额外或特别的措施,这对那些不得不按照男性标准做事的女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关于保护性平等。保护性平等,即通过排斥女性或限制女性的权利过度保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 一、公共管理边缘化 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21世纪的公共管理还把预防永远无法治愈的瘤疾当作处理问题的思路,把掌权者与权力本身区分开来的做法从观念上否定了行政权力的私有,并试图以此减少腐败的滋生空间,使公众增加对政府的满意度。公共管理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管理变迁中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写论文 二、公共管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管理在向边缘化发展的同时正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全球化的多边贸易的发展与各国市场壁垒的逐步瓦解不断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基础,多边贸易的发展导致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出现。在WTO下,各主权国家纷纷出让部分主权,以承认W,I,0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多,像打击跨国犯罪、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核扩散等领域内的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各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和协作,民族国家单独行动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社会事务方面,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发展都要求各国政府拓宽开放的领域,放松某些管制,以便更充分地加人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凸显了地区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地区和城市将越过国家疆域,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再工业化和重新组合的主要空间。这使得政府公共权力逐步流向地区机构和社区,从而打破了政府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格局。同时,新一轮爆发的信息革命正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技术保障,畅通、快捷的信息对政府管理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大。21世纪公共管理国际化的趋势表现为管理思想、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国际化突出表现在公共管理人员将逐步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文化是公共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作风等,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21世纪,注重本土管理文化和外来管理文化的结合,博采众长,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新文化己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需。管理人才是制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创造适于公共人才资源发现、培育、使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丰富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高收益正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201904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中国的性骚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城市中的性骚扰多于农村 ?B、 基本上是男性骚扰女性 ?C、 性骚扰有泛化的趋势 ?D、 性骚扰对象的泛化 我的答案:D 2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不包括()。(1.0分) 1.0分 ?A、 社会性别议题应包含在社会决策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B、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各领域宏观决策、执行、检测、评估的重要工具

?C、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D、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的出发点是彻底消除两性之间的所有差异 我的答案:D 3 相较于男性,妇女作为严重贫困受害者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1.0分)1.0分 ?A、 在许多国家男女性别不平等 ?B、 女性工作时间长但获得的报酬少 ?C、 女性摆脱贫困能力得到了解放但未能发挥其能力 ?D、 女性社会和职业的流动性受到限制 我的答案:C 4 ()是基本男女都拥有人的基本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对待的政策。(1.0分)1.0分 ?A、

性别歧视政策 ?B、 性别平等政策 ?C、 性别发展政策 ?D、 性别中立政策 我的答案:B 5 如果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其实是说()。 (1.0分) 1.0分 ?A、 所有男性身高都高于女性 ?B、 大部分男性身高高于女性 ?C、 其他因素都相等的前提下,男性身高更高的概率更大?D、 作为个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差异我的答案:C

6 家庭和工作的冲突会导致的问题不包括()。(1.0分)1.0分 ?A、 双重期待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引起女性心里矛盾 ?B、 对家庭和睦产生不利影响 ?C、 成功职业女性比例下降 ?D、 女性消耗在家务的时间进一步延长 我的答案:D 7 从理论上来说,卫生间的合理情况是()。 (1.0分) 1.0分 ?A、 女性配比更高 ?B、 女性配比更低 ?C、

社会化的含义及如何理解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社会化的含义及如何理解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摘要】社会是以个人为单位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化,使自然人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本文从概念、内容、类型、过程四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化的含义,分析了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从而说明社会化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化社会规范社会政治社会角色逆向社会化少儿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互相影响个体与社会文化内化 社会可以定义为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而言之,社会化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个人构成社会,社会生产个人。人类为社会性动物。没有人可以孤独地生活在社会上,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要与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那么,社会化究竟是什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和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社会化,但各个时期的社会化有其不同

的特征。此外,理论界定义人的社会化还有三种角度,分别是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其实,不管角度如何,其实质仍把社会化归结到培养社会人即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上来。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化是社会的强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社会化离不开个人,更离不开社会。 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有生活技能社会化、社会规范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社会化。其中,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这里不做说明,重点研究其他三个方面。首先,社会规范社会化包括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两个方面。法律社会化,就是个体把国家法律这一体现统治阶级和国家意志的、具有强制性的特殊社会规范,变成自己所理解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进而内化为个人心理品质的过程。法律规范社会化是现代契约社会的重要成果,法律则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的正当权益的有力武器。实现法律规范社会化,不仅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法律意识。道德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道德规范社会化是人类长期历史演进的结果,道德并不具备对每一个体的强制约束性,只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默契。而且,由于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信仰等方面的不同,道德规范社会化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道德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将并不亚于法律。社会规范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浅析_社会性别意识_观与_男女平等_刘东发

2003年6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un.2003第15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Women.s College Vol.15,No.3 浅析/社会性别意识0观与/男女平等0 刘东发 (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点就是要实现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 值、权利、机会和责任上的平等。用/社会性别意识0观分析/男女平等0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男女 平等0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男女平等0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因政策、法规和社会 行为的滞后性,而导致了男女平等问题上的/性别亏损0问题(女性发展滞后于男性)。/社会性别意识0 观要求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为解决0性别亏损0问题提供了前提保障。 关键词:男女平等;社会性别意识;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98(2003)03-0001-05 /男女平等0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当今时代,平等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主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发展即要求将/社会性别意识0纳入决策主流以促进男女共同发展业已成为世界话题之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把/男女平等0作为政策、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50多年来,实现男女平等,从总体上说是不断完善的,我国现阶段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与男性权利平等实现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0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将/社会性别意识0纳入各级政府决策主流的要求。 一、/男女平等0的基本内容 /男女平等0,因时代、国体和社会的不同,其表述可能有所不同;也因人们的视角不同,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但是作为国际社会统一行动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对此,5墨西哥宣言6作了比较权威的界定:它是指男女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对这一界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指/男女平等0首先应理解为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人的尊严与价值是作为人的根本性的东西之一。从人的尊严与价值论及平等,其实质是以价值观衡量男女的平等性。承认男女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才能实现其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否则,男女的平等就无从谈起。/男尊女卑0,就是从人的尊严上和价值观上歧视妇女,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性。二是指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是从权利观体现男女的平等性,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提供机会的均等性。权利的平等性要求男女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只有为女性提供与男性均等的机会,才可能平等地行使权利。三是指男女两性平等享有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并且平等地履行义务或者责任(社会的、家庭的义务或者责任)。尊严、价值、权利、机会与义务或责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平等地享有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同时,也平等地履行家庭的、社会的义务或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完全体现男女平等的尊严、价值和机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男女平等0的基本内容 收稿日期:2003-03-16 作者简介:刘东发(1965)),男,湖南人,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法学、农村妇女问题等。 1

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省委党校李胜茹在全县妇女干部培训班上的课件 2005年11月 什么是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兴起的世界思潮,它已经成为全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联合国的性别发展指标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各国性别平等政策及平等机制的建立。它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会议上提出,是【北京行动纲领】中多次出现的关键性词语。在这次会议的欢迎仪式上,江泽民总书记在欢迎词中首次提出: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社会性别意识与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并尊重所有的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阶层。它将不同的阶层、种族和性别看作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剥夺了某个阶层和性别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就是剥夺了其它阶层和性别的权利。它倡导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免除压迫的平等关系。 社会性别意识的内涵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规范,清理和消除两性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壁垒和障碍,扩大男人女人的选择性,促使男女两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上的性别等级关系:把一些人看作高贵的,把另外一些人看作低贱的,把某个性别看作尊贵的,把另一性别看作卑微的,通过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来使另一部分人增进自己的利益和资源。它具有思考的品质:既不盲目地接纳一切现存的性别规范,也不一概排斥一切传统的性别规范,而是放在是否促进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尺度上来衡量,凡是有碍于人的发展的就丢弃,凡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就保留。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缓我国日益加重的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稳定因素。贫富差距的测量一般采用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单位,它将社会各种收入分为五等分,最高的等分和最低等分之比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0.4通常作为国际上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十分脆弱,贫富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向,1978年为0.16,1988年为0.382,1996年为0.42,1998年为0.46。中国20年来从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迅速走向两极分化,超过了美国0.41、英国0.3、法国0.327等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贫困人口的增加,大多数人处于社会结构的下层,社会就会成为高风险社会,几个偶发事件就容易导致大乱。而在贫困阶层中妇女占到70%,由于妇女所担负的传统角色,所从事的大量低薪或无薪的劳动,收入水平要大大低于男性。据2001年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的数据表明,城镇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70%,农村妇女的收入仅是男性收入的59%。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收入增加与降低,将意味着贫富差距是加剧还是减缓。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意义将是巨大的。 2,有利于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自杀率是代表一个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据世界银行疾病负担研究,1990年的中国自杀是第五个最重要的卫生问题,自杀对人造成的损害大于传染病、癌症及心脏病。我国的自杀死亡人口在全世界自杀死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1990年我国总自杀死亡率高达30.3/10万人,其他所有国家平均数仅为10.7/10万人。数字显示,自杀率还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他国家的平均自杀率男性高于女性,世界上男性的自杀率为17.2%,高于女性3.6个百分点。我国恰恰相反,女性的自杀率18.4%高于男性5.7个百分点。女性的自杀死亡率相当惊人,我国为33.5/10万人,而其他所有国家平均数仅为7.1/10万人。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基础知识: 1、性别认同的概念。 2、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 3、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基本理论: 1、性别差异的表现。 2、性别定型化理论。 3、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基本技能: 1、掌握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2、掌握性别定型化理论、性别差异的表现。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的特点和规律,并使学生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形成和稳定的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一节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性别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分类的社会范畴之一。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性别定性的几个基本概念 为理解的方便,现将相关术语及定义做简要介绍。 性别认同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性别恒常性(一致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是被广泛接受的有关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合适的个性特征的观点。 1、性别: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对于人的性

别,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公民性别:户口本上、护照上标定的性别;抚养性别:父母或抚养人按什么性别来培养;自认性别:成长到一定阶段,个体自身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性是生物学术语,指的是按照基因和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或特指性的行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用醒来茅属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及通常与染色体差异相关联的生殖器官和次性征等。 人类性的区分: 男性(正常个体) XY 大小阴囊、阴茎、睾丸等 女性(正常个体) XX 子宫、阴道、卵巢等 假男性 XX 有卵巢、阴道、子宫、阴茎 假女性 XY 有阴道、隐睾丸、无卵巢、子宫 两性人(阴阳人) XXY 有睾丸、卵巢、阴茎、阴道有精子、有月经 无性人无睾丸、无卵巢 变性人手术修复,改变外生殖器官 性别度:是指依据体制、性格、行为表现和能力来区分男女。 性别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形成的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也就是对自己的知觉与认识。 自我概念的不同内容和层面:现实自我、过去自我、未来自我、理想自我、幻想自我。 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1、性别恒常化的发展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性别偏爱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性别定型观念:是关于男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活动的相对固定看法。它是对两性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性别定型观念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 第二节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透过性别看社会 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关于社会性别预算的主要功效,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0分)0.0 分 A、 支持宏观经济中的性别主流化 B、 加大政府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力度 C、 加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产出之间的联系 D、 跟踪公共开支对社会性别和发展政策的责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 贝尔·胡克斯认为,反对男性的观点使女权运动看起来似乎是试图用()统治代替白人男性的统治。 (1.0分)1.0 分 A、 第三世界女性 B、

白人女性 C、 黑人女性 D、 所有女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社会性别强调性别是由()指定并分配的。(1.0分)1.0 分A、 法律 B、 生理 C、 文化 D、 心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社会性别成为研究分析中一个有效的范畴开始于()。 (1.0分)1.0 分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男女平等不强调()。(1.0分)1.0 分

A、 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B、 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 C、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追求两性之间发展结果的平等 D、 在西苑配给过程中追求对两性的平均分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关于性别敏感政策,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0分)1.0 分 A、 性别敏感政策也成为社会性别意识政策 B、 性别敏感政策认识到男女性别的社会差异,并将这些差异与社会性别结构联系在一起C、 社会性别企图帮助妇女去适应社会现状 D、 社会性别试图通过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结构来改变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