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芦苇沼泽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芦苇沼泽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作者:- 来源:湿地中国点击量:114 更新时间:$updatetime$ --------------------------------------------------------------------------------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全面,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它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湿地面积6594万hm2,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面积约2594万hm2,包括沼泽1197万hm2,天然湖泊910万hm2,潮间带滩涂217万hm2,浅海水域270万hm2;人工湿地4000万hm2,包括水库面积200万hm2,稻田3800万hm2。 芦苇湿地是重要的自然湿地,在调蓄洪水、防洪排涝、净化污水,提供食物、美化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围垦和城市建设使湿地面积遭到严重破坏,泥沙淤积也使湿地面积日益缩小等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湿地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对湿地的资源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而且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要认真的研究,要有科学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措施,使湿地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造纸原料基地 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纤维含量高达44%左右,仅次于棉麻,与木材相比,是理想的造纸原料。在我国的造纸行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全国17个省、区、市中,有芦苇湿地面积136.7万ha,长苇面积约45.9万ha,年产芦苇245万吨。其中芦苇主要产区湖南、辽宁、新疆、湖北、黑龙江、江苏、内蒙、吉林等地芦苇生产量约70%用于造纸。 盘锦芦苇湿地是全国湿地资源保存最好,产量最高,连片生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芦苇基地,总面积8万ha,目前芦苇生产量50万吨,主要供应辽宁省金城造纸厂、营口造纸厂和山东部分造纸厂的芦苇原料,同时也供给河北等省区芦苇深加工产业,出口创汇,因此,每年可创产值2亿多元,获利润约5000多万元。 芦苇是一种可集约经营较好的非木材纤维原料,发展芦苇造纸一直受到造纸行业的重视和期待,今后,加强芦苇基地建设,科学育苇,提高质量,改造苇田,提高单产量是充分利用芦苇资源的重要举措。 2 维持生物多样性 芦苇湿地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主要有芦苇、香蒲、碱蓬等,其中芦苇资源是响誉国内外。盘锦芦苇湿地是世界第二大苇田,集中连片生长,面积大,产量高,是生物资源保存最好的芦苇湿地,举目望去,浩瀚无痕,辽阔高远,蔚为壮观。翅碱蓬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潮间带植物,它们相近连片,到秋季嫣红似火,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红地毯”。 芦苇湿地内沟渠相连,鱼类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有鱼类45种,如鲤鱼、鲫鱼、链鱼、梭鱼等中华绒螯蟹是盘锦特产,产量居全国首位,独具特色,享誉海内外。盘锦芦苇湿地形成了“水中养鱼,水上养禽,水底养蟹”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由于芦苇湿地内的多种生物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同样在水中生长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各种鱼类、虾、蟹等动物和微生物,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和良好的生存空间,对物种的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摘要: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效益是潜在的、难以计量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 是间接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普遍引起了国内外环境专家和经济 学家的重视。如何处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及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 今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效益;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ecology economic efficiency is latent, measures with difficulty, some are direct, some are indir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are coordina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estion to caus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expert and economist's value generally. How to proces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relations into now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key question. 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已经从征服自然、掠夺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模板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组织 设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水源热泵系统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年 6月 3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系统主要设备工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公司及项目部保证体系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管理人员配备、各阶段劳动力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工程材料、设备的进场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施工机械的选用和进出场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冬、雨季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保证质量的措施、质量管理标准和检查验收管理办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临时用电和施工机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消防保卫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环境管理及职业安全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文明施工、减少扰民的措施错误!未定义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第八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工程的建设将为ssss提供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为ssss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促进ssss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项目实施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将逐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意识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观念和经营观念将得到更新和进步,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为项目区群众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特别是通过吸收广大妇女参与项目实施,不仅可以增加项目区妇女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 因此,项目工程的建成必将促进ssss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ssss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ssss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二、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位于主城区风向及水源地的上游,覆盖于砾岩、砂岩和沙丘的稀少植被,抵挡不住凛冽的西北风。因此,项目区是ssss城区的沙尘起源地。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通过进行山地和沙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业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黄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气候条件,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通过有效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和中低产田改造,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高山地和沙地的林草覆盖率,从而对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地方小气候及生物多样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增加无机肥施用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5b3112219.html, 2009年08月20日17:35 人民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 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

太湖湿地公园决策效益评估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决策效益评估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湿地资源被开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也日渐减少,这些都带来了环境效益的巨大损失。为了预防损失的加大,保护环境资源刻不容缓。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03年以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建设的。本文旨在通过环境效益分析的一些方法,计算太湖湿地国家公园建成后创造的效益,并进行分析,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讨论,以期为其创造更大的效益提供参考。 一、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简介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太湖之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是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的“中心花园”。景区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开放2.3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该公园是环太湖地区规模最大、原生态保护最完善的省级湿地公园。 由于太湖周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高度发展,太湖受到过度开发建设的威胁:湖滨带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陆生态系统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人为干扰严重,原生植被不复存在、森林植被群落结构简单,景观质量差,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决心打造太湖湿地公园,改善太湖周边的生态环境。 从2003年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始对湖滨沿岸进行综合治理,着手恢复生态湿地,对度假区入口处向西全长约5.5公里的太湖岸线进行总体策划和设计。2008年又进一步对中心区9公里太湖岸线全面实施湖滨生态湿地保护与恢复。继2008年获批“省级太湖湿地公园”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公园2009年1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截至2011年,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已完成改造湖岸线14.5公里,完成围堰清淤100多万立方米,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逾万株、树木24000棵,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建成大型景观标志水风车和5公里人行木栈道,形成了风车堞影、栈桥探幽等八大生态景观,成为都市人走进太湖山水、亲近自然生态的绿色长廊。太湖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鱼类的繁殖、栖息的场所。 从生态评价的研究进程来看,湿地生态评价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进行评价,二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自2003 年起,分3 期在太湖湖滨建造生态湿地公园,包括苏州高新区沿太湖大堤内侧1公里的生态敏感区和游湖水面,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为游湖中心水面及周边区域,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易道设计战斗营此次的“战斗”任务,主要是对游湖中心水面及周边区域的景观设计、生态营造、休闲与发展提出概念性设计方案,同时为苏州高新区太湖地区提出一个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愿景与策略。二期为连通游湖与太湖的由河道与山体组成的生态廊道,三期为沿太湖岸线1公里的条状地带。 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就太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湿地公园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从而进行决策效益评估。 二、湿地经济评价

生态效益评价.doc

无领导小组讨论报告 ——关于生态效益评价 课程名称:项目评价 指导老师:孙淑生 小组成员:曾亚玲 王继平 任辉 杜翔 张滔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讨论题目 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 一、生态效益评价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下面来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的概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这种只看目前、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的。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生态效益评价doc

生态效益评价.doc

————————————————————————————————作者: ————————————————————————————————日期:

无领导小组讨论报告 ——关于生态效益评价 课程名称:项目评价 指导老师:孙淑生 小组成员: 曾亚玲 王继平 任辉 杜翔 张滔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讨论题目 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 一、生态效益评价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下面来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的概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这种只看目前、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的。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从地质公园到地学旅游综合体

从地质公园到地学旅游综合体 ※动态资讯※ 2016年7月25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国土资源部已取消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审批”和“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外的园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审批”。为加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的事中事后管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土资源部修订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主题解析※ 地学旅游,是一种以自然、地质、地貌、地理、科普与人文地理景观等为载体,承载地球科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等内涵,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健体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等旅游活动。 目前,地学旅游正在成长为一个专项旅游品种。在地质公园诞生之前,虽然已有地学旅游活动,但在内容上、规模上、运营上、影响上仍达不到一个专项旅游品种。随着2000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欧洲地质公园的面世,以及2004年世界地质公园的诞生,全球性地学旅游正在蓬勃兴起。 我国拥有33家世界地质公园、241家国家地质公园(含建设资格)、72家国家矿山公园、660家湿地公园、135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含地质博物馆)、84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还有数百家省级地质公园、省级矿山公园以及以地学景观资源为主的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开展地学旅游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主题观点※ 体验式地学旅游将会火起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而集自然遗迹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地学旅游更是方兴未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地学旅游不仅仅是观山玩水,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日益关注,针对现代游客互动、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论评》2007年第1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胡炜霞博士等的文章,“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球或区域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是保护地质遗迹,将其开发用于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 文章指出,截止2005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四批138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使得许多著名风景区都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范围。公园的建设既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地质遗迹的投入和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使一些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河南焦作云台山、北京延庆硅化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的室内室、外博物馆的展示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创造了实际空间,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促进了科学世界观

的普及。但在将地质遗迹景观推向市场、国家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泛化和过热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从个案的开发、管理及保护的角度谈得多,而谈问题的较少,对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些泛化及过热问题还鲜有述及。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须由中央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直接批准,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国家。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地质遗迹景观人为破坏比较严重。基于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同时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的建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2000年中国国土资源部编制《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以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范工作。2001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负责地质公园建设等重大政策决策和审批等,下设国家地质公园办公室,挂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并于2001年3月审批了首批11家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属市场行为,尽管政府不对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进行投入,但对其内部的地质遗迹保护有经费支持。2003年UNESCO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4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迄今为止,全球评选出的33家世界地质公园我国占12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热岛效应、水资源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被称为“城市之肺”的人工湿地具有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调节气候变化等作用,称为了人们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结合人工湿地的现实运行结果,总结了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heat island effect, water stress problem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esidents. Known as "the city's lung" artificial wetland has the recove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djusting the climate change effects, and called the peopl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current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s simply introduced, draw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operation results, summarizes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n the improving fun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artificial wetland;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w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产业等不断增加,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速度加快,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

2019届高考地理专讲讲义考点45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45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热度★★★☆☆] 一、知识整合 ㈠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⑴分布: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俄罗斯、加拿大;B热带雨林(原始林)——南美亚马孙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亚群岛 ⑵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⑵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㈡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㈢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提示] 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㈣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㈤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图文拓展】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 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技术要求

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技术要求 一、地质公园边界规划技术要求 确定地质公园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应依据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划定风景区范围的界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划定边界线: 选择比例尺大小1:10000—1:5000地形图上标出边界红线,便于勘测划界;边界划定顺其自然,以现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如山头、山峰、山脊线、河流汇聚点、道路汇聚点等,确定地理界标、桩标点,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立界桩、边界标识牌,使边界得以清晰的控制。 界桩通常在界线上每100~200m处或转折点处设一桩;边界标识牌位置,通常设在与界线交叉的路口附近,或明显的地形地物界线折点处,两牌间隔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5~10km设置边界牌一块。地质公园面积较大,边界线长,规划设计可考虑建立边界林带,宽度宜为20~100m内。 边界标识牌文字包括:地质公园全名称、批准设立本公园的机关、批准时间等,标准字体阴刻。界牌设立要保证坚固能长久耐用,通常用天然石材,规格为0.60m×1.00m~1.00m×1.50m为宜。界桩上文字可用地质公园简称,标准字体阴刻,用条形石制作埋设,地面部分不小于0.4m。 2、确定外围保护区范围: 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标明地质公园的外围保护区界线(面积不大的地质公园,也可在1:10000—1:5000地形图上标出,并确定外围保护区的重要界标点,如村庄、高速公路、铁路等。 3、地质公园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状况,可跨越行政区划,与行政区划不能混淆。 二、地质公园保护规划技术要求 1、地质遗迹分级保护方案怎样确定特级、重点和一般?每级保护区内游客的进入程度、保护措施的采用规划要求的深度;车辆处理?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安排? 在建设规划中,根据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应提出地质遗迹分级保护方案,一般可分为特级保护、重要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等级,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特级保护区的划定及其保护方法: 将最需要保护的(最典型、最稀有、最有科学价值和容易受到人为破坏的)地质遗迹所在地块列为特级保护区。严格划定保护区范围,除科研需要经主管机关批准外,禁止游人靠近、触摸;要提出隔离保护措施,必要时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如玻璃罩、玻璃屋、隔离室以及参观廊道、展示柜、保护馆(埋藏厅)等;要有效果图、防护设施选型方案、立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首期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任务 根据《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1、在系统查清**化石群地质公园区范围内地质遗迹公布的基础上,细化保护对象目录、保护等级及其保护范围,补充和完善一份高水平的保护规划。 2、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基本设施和警示标牌,防止地质遗迹的破坏和损失。 3、建立保护区标志牌、保护区介绍牌,对主要保护区保护对象建立中英文对照的科普解说牌。 4、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5、建立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 6、对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地质遗迹保护知识培训。 由于**化石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点多面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务重,项目工作经费有限,本次首批工作重点为“一馆、二园、三点”建设,“一馆”为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二园”为荷花店奥陶纪园和张家湾三叠纪园。“三点”为洋坪回马坡地质构造、荷花盐池河崩塌遗迹以及花林寺镇龙潭河太清洞。 二、工作经费 远安县地质公园建设工程规划三年内园区建设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远安县自筹260万元,争取上级每年拨款80万元,三年合计240万元,首期园区建设预计需要建设资金280万元。 三、项目工期 首期工作任务2007年4月底以前完成地质博物馆、地质遗迹保护点和园区建设,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园揭碑。

四、项目任务实施方案 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县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成立由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施工单位组成的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项目组承担首期园区建设任务,即地质遗迹景观补充调查与评价、园区规划与博物馆建设方案、地质遗迹景观说明以及园区宣传和导游出版物的编写、导游培训和博物馆的改造、博物馆内展品、展板等布展,两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两个园区的标志碑、牌及附属设施的制作安装,园区内有关“T”型牌和交通导引牌的设置安装等建设任务。 (一)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及主要实物工作量 1、地质遗迹景观补充调查与评价 (1)1/1万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20Km2 (2)在对拟建园区新发现或确定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科学解释的同时,完善景区已有的地质遗迹景观,编写荷花奥陶纪园和张家湾三叠纪园说明集,完善两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3)补充完善地质博物馆建设方案。 2、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 (1)荷花奥陶纪头足动物化石群遗迹保护区 荷花奥陶纪头足动物化石群位于远安县荷花镇,距远安鸣凤镇44公里,地理坐标东距110°23′20″—111°25′00″,北纬31°08′30″—31°13′20″,呈南北向带状延伸分布,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0.8—1.25公里。遗迹保护区范围为宜—保公路两侧奥陶系出露区,其中核心保护区位于宜保公路西侧,以地质剖面点(坐标为111°24′22″—31°08′05″)为基准,东西长300m,南北500 m区间,面积150000㎡。二级保护区为东至宜保公路,西至宜保公路以西1000m,南与核心区相接,北至苟家垭(分水),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余范围为地质遗迹保护控制区。

20100819地质公园建设验收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了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规范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审批,2009年5月,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对国家地质公园实行资格授予和批准命名分开审核的申报审批方式。 为规范国家地质公园批准命名工作,现将有关审查验收的程序和标准规定如下: 一、验收对象和条件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按期完成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并申请命名的地质公园。 二、提交材料 (一)国家地质公园命名申请;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报告;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四)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验收意见。 三、审查验收程序 (一)地质公园建成并自查合格后,由当地人民政府向省(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按照《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附件)进行实地审查验收,达标后向国土资源部提出批复申请; (三)国土资源部接到申请后,委派专家组进行实地复核,并形成考察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根据专家组意见决定是否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四、审查验收 审查验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地质公园规划与地质遗迹保护; (二)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建设; (三)地质公园科学研究与科普活动; (四)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设置与信息化建设。 审查验收专家组依据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评分表进行打分。得分在60分以上且每分类得分不低于该项分值60%的地质公园为验收合格;60分以下者为验收不合格。专家组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书面整改意见。 附件: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 二○一○年六月七日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热度★★★☆☆ 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提示】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图文拓展〗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 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 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生态效益评价

讨论题目 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 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 一、生态效益评 价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 是指 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 律, 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 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 益。 2)下面来 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 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 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 上、 结构功能上, 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 护,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 的概 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 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 响。 总结: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 量效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 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 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 ,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 ,给生 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 响。 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 生态效益的好坏,涉 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 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 长 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 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 衡, 力求做到既获 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 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 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 时, 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 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 题。 长 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 益, 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 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 坏, 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 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 ,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 ,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 很高 ,但往往存在着对生 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 ,如森林过伐、 酷渔滥捕、 陡坡开荒、 草场超载 过牧等。 这种只看目前、 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 的。 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 济效益的观点。 所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 价, 考虑项目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与价值, 来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开始项 目。以求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效益评价内容: 1.从生态环境因素 分: (1) 地质 (2) 水文 (包括地表水、水域和地下水 ) (3) 土壤 (土质、水土流失、植被等 ) (4) 气象 (5) 自然资源 ( 动植物、矿产等 ) (6) 人口 ( 人群健康、居民迁移等 ) (7) 自然景观、 古迹等 (8) 工农业生产 (农作物、渔业、牧业、工农业产值等 ) (9) 生活设施 2.从生态效 益的经济效果来分: 1)环境收益 一种理解: 是由于项目的实施直接使环境质量提高而 引 发的收益。这种收益一般可用市场价值法估计 ,即估计项目实施前后各环境因素质量提高的 市场价值。 另外一种理解:是由于项目的实施使环境损失减 少 , 则项目实施前后环境损失 的差值为该项目的环境收益。 2)环境损失 与环境收益相反,指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不利 的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

1 地质公园博物馆的重要地位 1.1从地质公园的功能来看其必然性 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有3个:保护、科普、促进经济发展。地质公园的任务之一是通过观众的参与而获得地学知识普及,推动全民族崇尚科学和宣传科学发展观。这也是地质公园区别于其它风景名胜和休闲游乐公园的本质所在。要实现其科普功能,首先要依赖于保护和科学研究。因此对于地学界来说,地质公园是科研工作者成长的摇篮,科学探索的基地;对于社会民众来讲,地质公园是启蒙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最好课堂。而博物馆的收藏、科研、教育的职能正契合了地质公园前两个功能。 1.2 从地质公园与博物馆的关系来看其互补性 一是隶属关系讲,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隶属公园管理:二是从内容上来讲,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不是公园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其内容的高度的概括、浓缩、提炼、升华和延伸。它丰富了游览的内容,具有室外游览不可替代的功效和作用。三是从形式上讲,它是经过再创作的展示,它带给观众新视觉、新感受和新收获。在室外,地质遗迹实地景观多以展示说明牌和导游的解说,而博物馆内为观众提供了多种手段来进行展示和诠释。它可以用科技含量高的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来展示,或者制作互动项目,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地质公园博物馆真正按要求和新理念来建设,配上一个与公园特色相辉映的特色建筑,那么博物馆一定会成为地质公园的新亮点,也一定会为地质公园锦上添花。 1.3从地质公园的目前状况看其重要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质公园最大的弱势是缺乏科研,有的根本就谈不上科研,有的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导致科普作用的弱化。我们认为地质公园内的职能可作一个科学的分工,其科研、保护、收藏、科普等专业性较强的任务交由博物馆去承担,其它的经营管理由公园的其它部门去承担。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分类管理和相互促进发展,整体推进。目前的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这些旅游景区专业性强,地质特点突出,但大多数旅游者并不未能完全体会到地质公园中所蕴含的地质作用所塑造的神奇的地貌景观特点,更谈不上形成过程了,甚至极少数景点还只能讲神话、传说故事,甚至迷信故事。如果地质公园今后仍然是引导游人走马观花的游览,而不能做到下马看花的赏析,那么我们地质旅游就无从谈起。而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地质公园中没有博物馆这样的科普展示平台,就很难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前不久发生的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所涉及到的地学知识成了热门话题,而这些地学知识的普及也是地质公园博物馆所应当承担的神圣使命。 2地质公园博物馆的重要功能 2.1基本功能 按照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博物馆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基本功能,因此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功能也是一样的。这三者的关系是收藏是基础,研究是先导,教育是目的。博物馆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的博物馆历史,从张骞在1905年创办了南通博物馆以来,也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博物馆两千多座,也就是说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成熟的。因此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一定要借鉴我国的优秀博物馆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地质类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其中的优秀代表,例如中国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