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5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5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5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5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确立了黄帝族在联合体内的优势地位和黄帝个人的权威。( A ) A、黄帝与炎帝战争B、黄帝与蚩尤的战争C、黄帝与荤粥的战争D、颛顼与共工的战争

2、随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皇帝有关的各种礼仪制度也逐渐制定出来。皇帝的言行有法定的名称,皇帝自称(A)。

A、朕

B、陛下

C、帝

D、王

3、《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B) A、议事堂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

4、《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于1914年4月29日完成三读程序,5月1日以大总统()名义公布。( A) A、袁世凯B、孙中山C、冯国璋D、黎元洪

5、袁世凯于1916年3月23日下了取消帝制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袁世凯死后,由()继任大总统。( C) A、孙中山B、冯国璋C、黎元洪D、段祺瑞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正式公布。( B) A、袁世凯B、孙中山C、冯国璋D、黎元洪

7、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最初主要是一个办理()的机构。( B ) A、全国政务B、外交C、工商行政D、地方事务

8、()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B) A、财产继承B、皇位继承C、姓氏继承D、后宫

9、两汉时期,官吏的俸禄一般都发给粮食,按月领取,以()为单位。( C ) A、石B、斗C、斛D、升

10、曹魏末年,尚书省变成了执行机构,中书省则变成了出令机构,()成了真宰相。(A)A、中书令B、尚书令C、中书监D、侍中

11、曹魏时期,侍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已与尚书一同“综理万机”。晋代,侍中寺进而发展成为(),主管政事范围也不断扩大,侍中的地位大体与尚书、中书比肩。(A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尚书台

12、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 B) A、新政B、预备立宪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13、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 D ) A、宪政公会B、自治会C、宪政筹备会D、国民宪政会14、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康有为及其同道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学会、办学、办报、演说、上奏章、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社会的支持。在天津,()于1897年10月创办了《国闻报》。( C)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黄遵宪

15、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决定了中原霸权的归属。( B) A、黄帝与炎帝的战争B、黄帝与蚩尤的战争C、禹对三苗的战争D、舜对“四凶”的战争

16、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舜从此确立自己的地位。( C ) A、舜对三苗的战争B、禹对三苗的战争C、舜对“四凶”的战争D、尧与三苗的战争

17、()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B) A、财产继承B、皇位继承C、姓氏继承D、后宫

18、殿试是明朝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因为考场设在奉天殿而得名。凡中式的贡士均可参加。殿试由皇帝主持,因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C)。A、乡试B、会试C、廷试D、北闱

19、东汉,进一步加强中央监察系统。在公卿朝见皇帝时,时称“三独坐”,不包括(D)。A、御史中丞B、尚书令C、司隶校尉D、御史大夫

20、东汉班固所著的(《》),列《礼乐志》、《刑法志》,上承《史记》,下启历代正史之写作体例。( B) A、《史记》B、《汉书》C、《通典》D、《通志》

21、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称“考课”。秦已初具规模,汉朝则更完备,并设立了专门机构。当时对地方官的考核,主要由()负责。( D ) A、大学士B、各部侍郎C、吏部尚书D、丞相

22、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较秦健全。皇帝的名号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总结: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史官记事曰上,等等。(A)A、制诰B、策书C、制书D、诏书

23、汉代,首次在正史中为制度史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建立了专题形式,是()在《史记》中专辟《礼书》、《乐书》。( A ) A、司马迁B、班固C、杜佑D、司马光

24、汉高祖二年,立刘盈为太子,以大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负责其教育。从此,()制度称为定制。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A) A、太子预立B、秘密备储C、禅让D、推举

25、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进而废除(),并宣布“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 A ) A、宰相制度B、翰林院制度C、内阁制度D、军机处

26、宦官在古籍中称寺人、宦者、中官、内侍、内官、阉人、内监等,唐代以后称太监。宦官是()制度的派生物。( B ) A、职官B、后宫C、皇帝D、宰相

27、皇位继承制度是延续专制皇统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制度,其核心之一是(A)。A、世袭制B、竞争机制C、禅让制D、推举制

28、谏官在秦汉为加官,无定员。曹魏设侍中寺作为专门的言谏机构,设侍中四人。因侍中寺官员常随天子左右,参与国家政务机要机会较多,故在西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C)。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

29、九品中正制始于()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正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B) A、秦汉B、曹魏C、隋唐D、明清

30、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C )。A、公侯子B、卿大夫、士、庶民C、公侯伯子男D、公卿大夫士

31、科举制度在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后,是在()年废止的。( C ) A、1904 B、1805 C、1905

D、1911

32、历史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指的是()时期,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士族把持政局,庶族很少有机会跻身上层职官。( A) A、西晋B、秦汉C、隋唐D、宋元

33、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真正拉开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表明()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改良主义思潮迅速转变成社会运动。( B )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4、致仕官员给俸之制,始于西汉末年。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定制:“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根据这一规定,只有()以上官员退休,才能领取原俸的三分之一以养老,一千石以下各级官员尚无法享受领取退休金的待遇。( C ) A、千石B、二千石C、比二千石D、中二千石35、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C) A、出命B、执行C、封驳D、审核

36、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严禁宦官干政。但最终没有阻止宦官干政在明代重演。明朝重用宦官始于()时期。(B )A、明太祖B、明成祖C、宪宗D、武宗

37、明朝建立之初,沿用元制,以()为中枢机构,设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相权有所增大。( A )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南北面官

38、明朝军队的基层单位为(D)。A、府兵B、八旗兵制C、绿营D、卫所

39、明朝内宫,建立了完善严密的宦官组织系统,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有()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在十万以上。(C)A、20 B、18 C、24 D、30

40、明朝英宗正统初年,司礼监太监()利用了英宗的信任,排挤三杨,掌握了军政大权,开启了明代宦官干政的先河。(D)A、魏忠贤B、刘瑾C、汪直D、王振

41、明朝在省级地方负责司法的行政机构是(A )。A、按察使司B、承宣布政使司C、都指挥使司D、三法司

42、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D )A、巡抚B、都督C、宣政院D、承宣布政使司

43、明代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为(),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并称地方“三司”。( B ) A、御史中丞B、按察司C、巡抚D、总督

44、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为清朝所继承。雍正年间,设立()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C)A、敬事房B、内务府C、军机处D、内书房

45、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也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举行,故又称()。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式的举人。( D ) A、南闱B、北闱C、秋闱D、春闱

46、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取中者称“举人”,榜首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D)。A、状元B、榜眼C、探花D、会元

47、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在南北两京及各直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C )。A、南闱B、北闱C、秋闱D、春闱48、明代四大权宦之一的(),是熹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他大权独揽,将明代宦官干政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D) A、王振B、汪直C、刘瑾D、魏忠贤

49、明太祖时,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职掌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皇帝以后,内阁地位渐重,阁臣可以兼领六部。嘉靖中叶以后,有些大学士被授予保、傅、太师等三公名号,班次已在六部长官以上。( A ) A、仁宗B、武宗C、宪宗D、神宗

50、南京临时政府的体制,基本上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仿照()模式建立。( A )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51、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及“五帝”之“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此后,()代替三代时的“王”,成为最高政治权力拥有者的称号。(A)A、皇帝B、国君C、公D、主52、秦以后,官员退休制度大致形成于汉代。据班固《白虎通义》记载,汉代退休制度规定,官吏年()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必须致仕。( D) A、50 B、60 C、65 D、70

53、秦以后职官选拔和录用分正途和异途两种。正途选任制度以()为界,前后变化很大。( C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

54、清朝入关后,设置管理宦官的机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A )A、敬事房B、内务府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

55、清朝为防止皇子争储带来的政治动荡,()皇帝决定建立秘密建储制度。( B) A、康熙B、雍正C、乾隆D、顺治

56、清朝预立太子的制度开始于()时期。( A) A、康熙B、雍正C、乾隆D、顺治

57、清朝在省级机构的设置上,除了京师所在称顺天府,临近京师的河北地区称直隶,其它地区皆设(D )。A、路B、府C、州D、省

58、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B) A、50 B、60 C、65 D、70

59、清朝中央军事机构为军机处和()。其中军事大权掌握在军机处手中。( A ) A、兵部B、五军都督府C、节度使D、枢密院

60、清承明制,亦设内阁。从职掌设定看,清代内阁的职权范围较明代为广,且法定地位也高于其他个部门,明代内阁大学士法定品级仅为五品,中叶以后大学士的品级之所以较高,都是因兼领某部尚书或侍郎而得。但清代内阁大学士皆为()品,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其班次在百官之首。( D ) A、四B、三C、二D、一

61、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班列六部之前”,标志着从隋唐时期延续下来的六部体制开始瓦解。( B ) A、外交部B、外务部C、礼部D、通政司

62、清末新政期间,1902年,开始改革科举命题,废除八股文,改为策论,以中国政治史事、西方政治及学术等问题命题。1905年9月2日,清上谕宣布:“自丙午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于是,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正式被废除。( D) A、察举B、赀选C、九品中正制D、科举63、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成立的“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色彩的内阁。( B ) A、平民B、皇族C、公民D、资产阶级

64、三省制发展至宋朝,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中书门下长官只有加上(),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是真正的宰相。( B) A、同三品B、同平章事C、参议得失D、参知政事

65、商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制作和使用大量的()。包括各种酒具、武器和礼器,制作精美。( D) A、旧石器B、新石器C、铁器D、青铜器

66、宋朝的致仕制度规定,文武官员年满()可以致仕,待遇特别优厚,往往加衔晋级。( D ) A、55 B、60 C、65 D、70

67、宋初,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协助宰相管理政务。不久,又命与正宰相轮班掌印,并准许押班奏事。从此,参知政事由副宰相升为(B)。A、正宰相B、次相C、第一副相D、首辅

68、宋代,台谏呈现出合一的趋势。每以谏官兼领御史之职,导致()的产生。( C) A、御史中丞B、侍御史C、言谏御史D、给事中

69、宋代科举的科目有进士、九经、三史、三传、学究、明经、明法、制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宋太祖时,该科录取名额一次仅十人左右,太宗以后逐渐增加,一次就达三百余人。( A) A、进士科B、明经C、明法D、制举

70、隋唐时期宦官机构称(A)。A、内侍省B、内务府C、宗人府D、中常侍官

71、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以()时期最为严重。汉高祖死后,吕后称制,大封诸吕,开外戚干政先河。( B ) A、秦B、两汉C、隋唐D、明清

72、所谓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皇位继承的唯一合法依据是(A )。A、血统B、土地C、财产D、宗教

73、唐朝,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并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于政事堂后,分曹以主众务,其五房长官称“堂后官”。( A) A、中书门下B、议政王大臣C、鸾台D、凤阁

7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但是皇位继承上却非常混乱,大多伴随政变或其他形式的暴力。()开启了以政变夺取皇位的先例。( A )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高祖D、唐文宗

75、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的建立,各国普遍实行()制度。只是称呼有所不同。(A )A、宰相B、执政C、相D、三公

76、唐代,女官制度更加完备,设有宫官(),即尚官二人,尚仪二人,尚服二人,尚食二人,尚寝二人,尚功二人。仿照外朝六部二十四司设置。( A) A、六尚B、女御长C、宫长D、宫中学事史

77、唐代常科每年举行,科目很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谣,意谓三十岁考中明经者已老不堪言,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者则正当少壮。唐代名臣多出身于这两科。一中进士,世人皆以“白衣公卿”看待。说明当时世人看重的科目是(C )。A、秀才B、明经C、进士D、明法

78、唐代宦官地位急剧上升是在()皇帝时期,宦官高力士等皆宠信一时。( C) A、唐太宗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肃宗

79、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制科是根据时势需要,由皇帝颁布命令,临时设立的科目,名目繁多,有一百二十余种。在唐代,制科又被称为“杂色”,意即(),主要是因为制科所取多是有特殊技艺的人才,特别是农商医土木营造等技术人员,故不为士人所看重。( A ) A、非正途B、另类C、非专业D、手工

80、唐代武则天后,偶尔举行殿试。到了()代殿试已经制度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因落第考生告发考官录取不公,太祖下令召集及第与未及第考生若干人重新测试,从此殿试即成定制。(A )A、宋B、元C、明D、清

81、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

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 A) A、中书门下之印B、尚书省之印C、中书省之印D、门下省之印

82、唐宋科举,唐代进士科首重诗赋,宋代注重(),与儒学意识形态完全结合起来。( C) A、诗赋B、论C、经书义理D、策

83、唐袭隋制,中枢机构仍为三省。中书省主出命,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门下省主封驳,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主执行,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为避忌讳,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为(),皆为从二品。( A ) A、左右仆射B、同三品C、参知政事D、同平章事

84、为了推动变法,1898年1月29日,()在《上清帝第六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 A)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黄遵宪

85、武帝时,为了能直接控制和处理国家事务,开始提升内朝官的地位。西汉最重要的内朝官是(A)。A、尚书B、太傅C、侍中D、大将军

86、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设立()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 A) A、制度局B、资政局C、谘议局D、责任内阁

87、西汉()时期,应对匈奴用兵,财政压力很大,遂打破商人不得做官的惯例,规定无论是商人、地主,只要捐纳一定数量的奴婢,甚至纳羊,都可以为郎,一时之间,赀选大盛。( C ) A、高祖B、文帝C、武帝D、惠帝

88、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C)

A、路

B、府

C、州

D、道

89、西汉御史机构庞大,与丞相府一起,并称两大府。御史府的首脑为( ),其职掌是“典正法度,以职参相,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A ) A、御史大夫B、御史中丞C、侍御史D、丞相司直

90、西汉自武帝起,开始有内外朝之分。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外朝相府转移到了内宫,以()为首的外朝国家正式机构,逐渐退居到执行内廷决策的地位。(A)A、宰相B、大司徒C、大司马D、大司空

91、西周的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嫡庶之分为基础的。实际上就是以()为纽带,构筑了政治等级关系。(A )A、血亲B、财产C、政治权威D、宗教权力92、西周后期已经出现了将王室与国家区分开来的政治观念,相应地,在制度上也出现了内廷与外朝的划分。()成为执政大臣的重要参谋和秘书机构。( B) A、太史寮B、卿士寮C、司徒D、司马

93、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前者的首脑称“师”、“保”、或“卿士”。后者的首脑称(A )。A、太宰B、宰相C、执政D、相

94、西周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 )为基础的。( A )

A、嫡庶之分

B、财富多寡

C、人数多少

D、远近

95、湘军的创始人是(C)。A、李鸿章B、张之洞C、曾国藩D、左宗棠

96、新军中的“自强军”是由()创办的。( B) A、李鸿章B、张之洞C、袁世凯D、曾国藩

97、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为此,清政府设置了(),具体办理与西方各国的通商及外交事务。( A) A、五口通商大臣B、南洋大臣C、北洋大臣D、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98、由于封建制和宗法制的实施,西周的任官制度是(),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在特定的贵族家族的宗主之间世袭。(C)A、任子B、举孝廉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

99、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民意”机构。( C ) A、中央B、直隶C、地方D、南方100、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A )A、行省B、道C、郡D、军

101、战国时期,主要采用()作为官员薪俸发放的形式。( B) A、采邑B、粮食C、货币D、爵位

102、夏以后,()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A) A、世袭制B、禅让制C、长子继承制D、选举制

二、多项选择题

1、自秦开始,中央集权的体制形式业已建立。作为一种稳定的体制模式,其基本形态和政治文化精神一直延续到近代中国。中央集权是通过下列方法维持其存在和运转的(ABCD)。A掌握地方官吏的任免权,在体制设计上,压缩地方行政单元,并尽量分散其事权B通过全权控制和支配地方财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D以及种种任官制度的设置(来回避、轮换等)来避免地方势力的形成

2、中央集权的体制形式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主要包括(ABCD)。A中央对地方的压倒性优势B需要将各种权力集中于中央C需要各种相关制度的配套使用D需要在压缩地方行政单元的基础上尽量分散其事权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三通”,指的是(BCD)。A《史记》B《通典》C《通志》D 《文献通考》

4、北宋立国之初,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方针,因而,科举制在()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AB)A北宋B南宋C元代D明清

5、除了察举以外,汉朝还实行征辟制度,分为()两种。征召是指皇帝采取特征和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社会上有名望或品学兼优的人士以备顾问,或委以政事。辟除,是一种官府任用属员的制度。(AB)A征召B辟除C选用D推荐

6、春秋时期,文官系统仍以史官为主,史官的首脑一般称“太史”,惟楚国称“左史”。史官的职责大体包括天文历法以及(ABCD)。A策命及聘B记大事C书盟首D祭祀占卜,测世变,观兴亡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在形式层面。在政治层面的主要表现有(ABCD)。A以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替代B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C世卿世禄制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度D以及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的相应调整与变化

8、从1905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起,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时期民间的立宪机构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国外的“国民宪政会”、“政闻社”,以及国内的()等组织。(ABCD) A浙江预备立宪公会B湖北宪政筹备会C湖南宪政公会D广东自治会

9、从1905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起,到1908年9月止,三年期间清政府在官制的改革,大致分为()等情况。(ABCD) A不变B改变C合并D新设

10、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康有为及其同道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学会、办学、办报、演说、上奏章、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社会的支持。其中,在上海的著名报刊包括(CD)。A《中外纪闻》B《国闻报》C《强学报》D《时务报》

11、中国古代文献有许多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录,从各种文献来看,周礼的主要内容有(ABCD)。A有关国家的基本典章制度B官制、行政、司法、军事、税收、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C有关贵族社会生活的制度规范D有关贵族政治生活的制度规范

12、从形式上看,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是为皇帝及嫔妃的生活服务的,但实际上宦官已成为明朝极其重要的势力集团。其中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其中()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BC)A提督太监B掌印太监C秉笔太监D镇守太监

13、从战国开始,列国由贵族垄断国家官职的制度逐渐被打破。职官的选任开始趋于多元化。主要有(ABCD)。A 臣下推荐B本人游说C军功提拔D一定范围内的任用等。

1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唐为甚。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表现为(ABC)。A宦官地位大为提高,渐渐地与外朝官相抗衡B宦官掌握禁军军权C宦官担任机要职务,直接发号施令D宦官人数众多

15、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最为严重的是以下朝代(),其中又以唐为甚。(BCD)A秦B东汉C 唐D明

1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为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于1860年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等四省巡抚皆归其节制。这不仅意味着清朝军权的下移,还开创了地方军政合一、统归地方总督节制的先例。(ABCD) A苏B浙C皖D赣

17、关于五帝的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指黄帝以及(ABCD )。A颛顼B帝喾C尧D舜

18、官吏俸禄与品级有密切关系,()都是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ABCD) A品B阶C勋D爵

19、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原则是(ABC)。A以党领政B以党建国C以党治国D党国并重

20、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下诏命丞相、()、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要求扩大举荐范围,没有官职的平民也在举荐之列。标志着汉朝察举制度正式确立。(ABC)A御史B列侯C中二千石D太傅

21、汉武帝时期中央层面监察机构的设置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BCD)。A取消御史机构B开始重用内朝官,监察权力逐渐转移到内朝尚书令手中C设置丞相司直D设置司隶校尉

22、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察举规定有六项范围,主要针对(BCD)。A中央官B地方豪强C郡守D及其地方豪强、郡守的子弟

23、后宫制度是皇帝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后宫通常指(ABC)。A皇太后宫B皇后宫C妃嫔宫D皇族

24、皇帝制度下,皇权具有至高无上及专制的性质。它是典型的全能型的权力。具体表现为(ABCD)。A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B皇帝是意识形态的领袖C皇权凌驾于整个政治机构之上,皇帝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D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

25、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ABC )。A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D凭借个人能力

26、九品中正制设置的初衷是“论人才优劣,非为士族高卑”。但这一制度有着严重的缺陷,包括(ABC)。A品评人才的标准,只有家世这一条可以操作B德、才两个标准难以量化C这一选官制度最终必然为豪族所控制,变成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D人才被一网揽进

27、历史上皇后、嫔妃争宠,经常相互倾轧,通过种种阴谋,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打击政敌,从而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外戚是指( ABC )。A太后娘家亲戚B皇后娘家亲戚C嫔妃娘家亲戚D外来的亲戚

28、两汉察举、征辟制度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ABC)。A将国家职官的推荐权及部分录用权交给各部门主官B两者的考察标准都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C文字考试居于次要的位置D世袭的特点

29、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是专职的谏议机关。省内官员包括侍中、给事中等都有进谏的责任。尤其以()为专职。(ABCD)A谏议大夫B左散骑常侍C左补阙D左拾遗

30、明朝官员俸禄主要有()等。(ABCD) A米B钞C布D盐

31、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始设六科给事中。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却大,权限主要包括封驳权、(BCD)。A出令权B劾奏权C司法权D言谏权

32、明朝宦官除了二十四衙门外,在各地方还设有(),还有监视和参与“听讼”、“会审”的各种太监。万历年间,还设有派驻各地的矿监、税监。(ABC)A镇守太监B守备太监C监军太监D提督太监

33、明朝靖难之役之后,皇位继承趋于稳定,基本都是父子相传,但嫡长子即位并不多。在明代的十七个皇帝中,只有()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ABC) A仁宗B宣宗C武宗D明成祖

34、明朝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形成了明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主要有(ABCD)。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B皇权与相权合二为一C皇帝以下,行政、军事、监察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D皇权被强化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35、明朝中央军事机构有()。省一级设都指挥使司同掌军政。(AB) A五军都督府B兵部C枢密院D 三衙

36、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称三法司。明朝的司法权,虽然由上述三个专门机构执掌,其他部门也可参与司法活动,所以,明朝的审判有()等多种形式。(ABCD) A“会审”B“圆审”C“热审”D“大审”

37、明朝朱元璋在皇位继承上,完全遵循()的原则。先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太子死后,又立长孙为皇太孙。(ABC)A长子继承制B立嫡以长不以贤C父子相传D实力

38、秦汉时期中央监察机关的职掌,主要包括(ABCD)。A掌管律令,参与制定国家主要法律,并主持草拟有关法令B纠弹违失,察举非法C考课百官,荐举人才D审理大案、疑案以及以监军身份督军作战39、清朝鉴于明朝宦官乱政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主要有(ABC)。A严禁宦官干政B压低宦官的品级C大大削减宦官数量D严厉惩处宦官

40、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特殊的地方机构。其中,在东北地区设有(ABC)。A盛京将军B吉林

将军C黑龙江将军D辽东将军

41、清朝中央军事机构为()。前者负责稽查军队员额,考核将官任职情况并作一些不重要的人事任命,军事大权掌握在后者手中。(CD) A五军都督府B枢密院C兵部D军机处

42、清政府于1905年10月成立巡警部,作为管理京师、地方警察和全国警政的最高公安机构。该部由尚书以及()等官员组成,其后又编练了新式警察,以代替旧时的巡捕、差役。该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BCD) A御史大夫B左右侍郎C左右丞D左右参议

43、商代的内服与外服,是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对外服的控制,商王室是通过分封来实现的。商代的分封主要有(ABCD )。A诸妇之封B诸子之封C功臣之封D方国之封

44、宋朝的宰相和参知政事,在编制上都不固定,或三相一参,或三相而无一参。太宗以后,以()居多。(AB)A三相二参B二相二参C三相一参D三相而无一参

45、宋朝军事权由()三方分掌,分别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负责统领军队训练和作战以及负责军事行政和军需供应。(ABC) A枢密院B三衙C兵部D都察院

46、宋代,“二府”并称, 对持文武二柄,分掌民政与军政,有助于分割相权,但也影响政府决策一致性。“二府”指的是(AB)。A枢密院B中书C尚书D门下

47、宋代地方行政机构分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单位实行严格的分权体制。地方监察制度也是如此。监察职官设置主要有(ABC)。A走马承受B通判C提刑司检官D侍御史

48、宋代设置“二府三司”,互不统属,宰相权已被一分为三。其中,“二府三司”指的是(ABC)。A枢密院B 三司C中书门下D尚书省

49、宋代设置枢密院掌军事,负责管理军籍、武官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布置及作战计划等。长官为枢密使、副,或知枢密院事,副职枢密副使或同知院事。枢密院长官的地位略低于同平章事,与()等统称执政官,与“同平章事”并称“宰执”。(ABCD)A参知政事B门下侍郎C中书侍郎D尚书左右丞

50、隋建立后,于三省之外设御史台,监察机构基本脱离了宰相机构而独立。唐代御史机构前后变化很大。隋唐时期中央御史机构的职责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具体而言,主要包括(ABC)。A纠举百官违法或失职行为B推鞫狱讼C审察朝仪D执行

51、隋唐科举制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隋唐创建科举制仍有重大意义,包括(ABCD)。A职官选任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之下B有利于儒学的传播C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下层子弟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D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构成,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52、隋唐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组成,一般而言,三部分独自行使职权,遇到特别重大的案件,()联合主持审判,称为“三司推事”。(ABC) A大理寺卿B刑部尚书C御史中丞D左都御史

53、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进一步定型的阶段,对两宋及明清都有重大影响。在中央层面,司法机构由()构成。(ABC)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

54、唐朝的皇位继承非常混乱,大多伴随着政变或其他形式的暴力。主要原因有(ABD)。A唐朝没有严格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B唐太宗开启了以政变夺取皇位的先例C嫡长子不存在D唐代后宫及宦官乱政

55、唐朝官吏的俸禄由()组成。除了土地、实物外,还发给包括俸、食、杂用及“俸料”(即政府安排调拨的仆役费用),皆按钱计算发放。(ABC) A土地B实物C货币D粮食

56、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和死后分别要加()。目的是为了使皇帝更加神圣化。(AB)A尊号B谥号C庙号D年号

57、唐朝皇帝之言,除称“诏”外,更多地称(AB)。A制B敕C命D令

58、唐朝任官的途径主要是科举,凡常科考试及第的进士,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正式授官。当时吏部任官的标准主要有(ABCD)。A身B言C书D判

59、唐代考课制度更加完备。当时主管考课的机关为吏部考功司,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名。考课一般在年底前必须完成,以便为来年工作做好准备。流内之官,根据品行、才能两个方面,以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评定每个人的等第。“四善”是国家对各级官吏提出的四条共同要求。包括(ABCD)。A德义有闻B 清慎明著C公平可称D恪勤非懈

60、唐代三省机构名称屡变,为历代所罕见。宰相名称亦不断变化。左右仆射的名号先后有(ABCD)。A左右匡正B左右仆射C文昌左右相D左右丞相

61、唐代三省机构名称屡变,为历代所罕见。中书省名称先后八变。比如有(ABCD)。A内史省B西台C 凤阁D紫微省

62、唐代宰相除了三省长官外,也常以他官兼任,或称(),其名不一,但皆为宰相。(AB)A参议得失B参知政事C左右丞相D左右匡正

63、我们认为,商代是一个典型的以神权支撑政权的社会,主要依据是(ABC )。A都城的选择B商王对青铜器的独占C商王对巫术的独占D宗法制度

64、西周的分封要由王室举行一定的仪式。其基本要素有(ABC)。A赐姓B胙土C命氏D军队

65、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分为(ABCD )。A周王室的贵族B开国功臣C商代归附的后裔D对一些古国的追封

66、西周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周人的统治能力所决定。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形式。客观条件主要表现为(ABC)。A周族人口与其想控制的区域不成比例B交通和通信等技术条件的限制C当时的人口组成,也不具备建立中央集权的条件D周王的权威性尚未建立

67、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出现于春秋时期。如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楚国的叔孙敖等,当时被人们称为(ABC)。A执政B相C令尹D宰相

68、中唐以后定制,不论哪一种职官,只要有()之号,均为宰相。即令是三省长官,不加这类称号,也不得入政事堂议政。(AB)A同三品B同平章事C参议得失D参知政事

69、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尽管各诸侯国都有相应的自治权,但周王仍保留着适度的控制权。主要体现为(ABCD)。A诸侯国的最高级官员要得到周王的任命才具有合法性B天子有巡狩检查各诸侯国国政的权力C天子有派出使者监督诸侯国行为的权力D周王有调解或命令就近诸侯征讨的权力等

70、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ABC)。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井田制

71、现代许多西方学者对国家的形式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具有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下列特征(ABCD )。A 为保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及税收制度B有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72、言谏发展成专门的机构,在秦汉时期。秦的谏官的设置,主要有(AB)。A谏议大夫B给事中C拾遗D 补阙

73、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李鸿章创建于南京的江南制造总局以及(ABC)。A福州船政局B天津机器局C安庆内军械所D湖北织布局

74、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投资或主持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和运输业,主要集中在采煤业、()以及航运和铁路等部分。(ABCD) A金属矿开采业B冶金业C纺织业D电报业

75、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为及时处理青海战事,设立军机房办理军务事宜。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为办理军机事务处,作为临时军事行政机构。权力日益扩大,成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无定员,均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特旨召入。其名称有“军机大臣”、()等。军机大臣以下设军机章京若干人。(ABCD) A军机大臣上行走B军机处行走C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D军机处学习行走

76、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在考试制度规范方面进行改革,严禁官员请托,同时实行()制度。(ABCD)A 临时选派主考官B糊名(弥封)制C誊录D回避(别试)制度

77、御史之职起源于战国,秦统一以后设御史大夫,统领()或柱人御史组成监察机构,以纠察百官,振刷纲纪。(AB)A御史中丞B侍御史C丞相司直D司隶校尉

78、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军户制度,凡曾入伍或壮士及有力之家定为军户,世代相袭,分为蒙古、()四类。(BCD) A色目B探马赤C汉D新附

79、元朝中枢机构为中书省,三省制最终转变为一省制。中书省置中书令一人,常由皇太子兼领,真正实行宰相权的是中书令下属的(),由于元朝尚右,所以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AB) A左右丞相B平章事C参知政事D左右仆射

80、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直辖今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称为“腹里”。宣政院设于中央,管辖

地区包括云南、()等地。(ABC)A西藏B四川C青海D蒙古

81、在中国历史上,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也在制度上做了种种努力,但仍然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原因主要包括(ABC)。A外朝官,特别是一些权臣可能的篡权行为B宦官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与纵容C在制度的设置上,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失去了与宦官抗衡的体制力量D宦官的变态心理

82、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除了形成较完备的职务设计外;作为职官制度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一些国家发展出任官符信制度,主要标志有(ABCD)。A玺B印C符D节

83、《国民政府组织法》于1928年10月制定,规定:国民政府以行政院、()组织之。(ABCD)A立法院B 司法院C考试院D监察院

84、《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又称袁氏约法。《新约法》的内容要旨,旨在扩大总统权限,缩小国会权限,是一部确认和巩固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立法,对《临时约法》是一个大倒退。《新约法》的基本特点包括,将《临时约法》规定的责任内阁改为变相的总统制,以及(ABCD)。A将议会制改为畸形议会制B总统控制了宪法的制定权C对人民自由权利采取间接保障主义D无限地扩张了总统的权力

85、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1861年,作为清朝政府一个专门的办理外事的机构,其主要官署有总理大臣、()等。(ABC) A总理大臣上行走B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C办事大臣D协理总理大臣

三、判断题

1、祖先崇拜是西周宗教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祭祖作为最重要的宗教活动,无论大宗小宗均可进行。(×)

2、《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说明巫术活动在商代盛行。商代的青铜器除武器和部分器皿之外,绝大多数是用于生产活动。(×)

3、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在我国国家起源阶段出现如此之多的战争记载是偶然的。(×)

4、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中国历史上,皇权等同于整个政治机构。(×)

5、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自始至终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

6、1870年,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成为定制后,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也成为定制。(×)

7、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的《鄂州约法》,虽然并非永久宪法,却是选举临时大总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依据。(×)

8、按照清朝的政治体制,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名义上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以,两大臣实际上没有相当的独立处置事务的权力。(×)

9、八股文除了应付科举,还在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方面,使用这种文体。(×)

10、八股文的惟一作用就是应付科举,无论是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都无法使用这种文体。(√)

11、北洋大臣的地位与权限与南洋大臣相同。(×)

12、北洋通商大臣依例由两江总督兼任。(×)

13、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

1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在形式层面,因此,转型后的中国社会与西周时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1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

1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

1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在形式层面,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并且,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精神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18、《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是一部永久性的宪法文件。(×)

19、《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简称《鄂州约法》,它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个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20、从制度设置看,东汉的尚书台只是皇帝私人秘书班子,并无决定之权,但是,实际上尚书台分享了皇帝部分权力,起到了宰相作用。(√)

21、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东汉、唐、明为最,其中又以明为甚。(×)

22、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定制以十科举人,但只有“文才秀美科”(即唐朝的进士科)是常设科目,其余皆临时设置,表明隋朝的科举制尚处于草创阶段,取士的范围还不是很大。(√)

23、东汉初年,光武帝设司空,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领御史台。御史中丞,其秩次于尚书令,品秩比较低,但权势很大。朝贺时,时称“三独坐”,御史中丞不包括在内。(×)

24、对中国政治学来说,政治制度史在学科中占据了一般的地位。(×)

25、恩荫制,是指子孙依靠父祖的官爵或功勋保举任官的制度,是西周“世卿世禄制”在秦以后的一种变异形态。(√)

26、分封制在西周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27、汉代,司马迁著《史记》专辟《礼书》、《乐书》等,首次在正史中为制度史在资料整理与研究建立了专题形式。(√)

28、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命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要求扩大举荐范围,平民不在举荐之列。(×)

29、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分部巡行监察。刺举不法。西汉时刺史属于中央派往各地定期巡视监察的官员,还不是地方政府的首脑。(√)

30、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分部巡行监察。刺举不法。西汉时刺史属于中央派往各地定期巡视监察的官员,还不是地方政府的首脑。东汉刺史的地位大致与西汉相同。(×)

31、淮军是由曾国藩创办的一支地方武装。(×)

32、靖难之役之后,明代皇位继承趋于稳定,基本都是父子相传,即嫡长子即位。(×)

33、九品中正制始于曹魏。到西晋时期,派到各地的中正已完全为士族所控制,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

34、科举制在宋代已逐渐完善。随着科举规模的扩大,国家官僚系统的基本构成已是科举出身的文官。(√)

35、历史上的百日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一样,核心在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36、两汉的察举和征辟、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之下,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进一步加强。(×)

37、两宋时期的言谏和监察制度出现了重要变化。但是,宋代言谏对象仍然是皇帝。(×)

38、辽皇帝以下,设置南北两套管理机构。即北面官和南面官。所以,北府宰相与南府宰相地位同等。(×)

39、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但其对决策所承担的责任与尚书、中书二省相同。(×)

40、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严禁宦官干政。所以,宦官干政没有在明代重演。(×)

41、明朝的内阁因要对政务先提出处理意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的决策,对六部及院、寺之间的关系,内阁也能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因此,内阁承担了汉唐宰相的权力,是真正的宰相机构。(×)

42、明朝官员致仕后,可以留住京师或任所所在城市。(×)

43、明朝立国之初即确立了封藩制。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此后有明一代除储君外的皇子均册封为王。永乐以后,藩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有明一代,避免了藩王的作乱谋反。(×)

44、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称三法司。(×)

45、明朝朱元璋在皇位继承上,完全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

46、明代宦官还领导一个全国性特务机构,一是锦衣卫,一是东厂,合称“厂卫”。(√)

47、明代南京作为陪都,仿照北京的中央政府框架,设六科给事中,只是每科只有一人,其职责与北京六科同。(√)

48、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开始设六科给事中,以后逐渐定型。明代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也小。(×)

49、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机关是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28日成立于南京,同年4月29日迁至北京,至1913年4月8日自行解散。从制度上讲,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具有临时国会的性质,是国会的前身,获得一般总统制国家

议会对总统的监督权。(×)

50、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机关是临时参议院。从制度上讲,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具有临时国会的性质,是国会的前身,但是,它没有获得对总统的监督权,对临时大总统处于一种事实上的软弱地位。因此,中国的社会形态与国家体制仍然是专权的。(×)

5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有着独立的司法机构。(×)

52、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将郡作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

53、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将县作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秦以后郡县制成为地方的基本建制。(√)

54、秦汉以来,台谏之权一直处于分离状态。隋唐时期,言谏之权归门下,监察之权归御史台。两宋也是如此。(×)

55、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创建皇帝制度,到1927年国民革命时被废除。(×)

56、秦以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格局的确立,终结了历史上的分封制度。(×)

57、清朝除了常设于中央对口行使职权的十五道监察御史外,在地方上,还设置了三级监察机构,其中巡抚一职,是省以上的监察官员。(×)

58、清朝官员俸禄也是继承明朝制度,主要有米、钞、布、盐等。(×)

59、清朝省级官员以巡抚为一省主官。除巡抚外,还有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它们是并列的关系。(×)

60、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军机处成为国家的正式机构。(×)

61、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70岁。(×)

62、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涉及政治机构、军事、文化教育和法律。无论是涉及范围,还是实施力度,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所实施的改革,所以,这些改革阻止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同时延长了清政府的统治寿命。(×)

63、清袭明制,学校是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固定程式。(√)

64、商代的内服与外服,是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内与外,指的是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内服指王畿;外服是王畿外由各类地方势力所管辖的区域。这两个部分,商王控制的力度是相同的。(×)

65、商代对神灵十分迷信,商王几乎任何事情都要卜问,商纣王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商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是巫教,商代王权合法性观念完全是巫术思维的产物。(√)

66、商人巫术活动盛行,主要表现在卜辞中。(×)

67、商王对青铜器的独占,是因为青铜器的实际用处。(×)

68、世袭制,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权力转移形式,它的实施有助于避免因对皇权的激烈争夺而引发的政治动乱。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世袭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十分明显。(×)

69、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一个族系在联合体内只要取得一般性优势。(×)

70、谥号是皇帝专有的,皇后虽然母仪天下,也不能有谥号。(×)

71、宋朝军事权由枢密院、三衙、兵部三方分掌,其中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长官称枢密使,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72、宋朝在尽量分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同时,扩大了监察系统的权限:御史被明确赋予了“言责”;整个政府皆在其监督之下;监察系统官员的“言责”,开始受到国家的鼓励和保护,有完全积极的意义。(×)

73、宋朝致仕官员,一律给半禄。(×)

74、宋代官员俸禄十分简单,皆实物支付。(×)

75、宋代任官有“官”、“职”与“差遣”之分。其中,“官”用以表示等级,与俸禄无关。(×)

76、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

77、宋明以后,皇位继承制度走向稳定与规范。宋朝除太祖与太宗是兄终弟及,太宗以后基本都是父子相传。(√)

78、隋朝承北齐之制,重尚书、重仆射,以其为正宰相,而纳言、内史令的地位还无法与尚书令、仆射相比,故隋朝纳言、内史令虽参政而少宰相之名。三省的关系及其运行都处于摸索的阶段。(√)

79、隋朝建立后,皇帝以下仍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只是对功臣的赠官,并无实权。(√)

80、隋朝实行地方两级建制,地方官任用僚属的权力归于地方。(×)

81、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文帝颁布诏令:“罢州郡之弊,非乡里之举,内外依命,悉归吏部。”这一措施标志着原来由地方州郡及中正分散掌握的选官方式,已为由中央政府统一控制的选官制度所代替。(√)

82、隋唐三省长官均为各有一定实权的处于同等地位的宰相。(×)

83、所谓上计制度,就是要求官员在年末时,将一年的政绩,包括户口统计、垦田与赋税数目、府库储积数目、刑狱治安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内容写在统计簿册上,向中央政府汇报。(√)

84、所谓世卿世禄制,就是权力在少数贵族家族内部代代世袭。其基本要素就是政治权力。(×)

85、唐朝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实物组成。(×)

86、唐朝官员退休一律以七十为限。(×)

87、唐代,进士科录取比例一般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明经科的比例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故进士科在唐代盛于明经科。(√)

88、唐代,通过科举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考试,宋代取消了吏部考试,一经科举考试合格,即按等定品授职。(√)

89、唐代武则天后,偶尔举行殿试,宋代殿试已经制度化。(√)

90、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政事堂,作为议政决策机构。政事堂会议还有轮流执笔和秉笔制度,秉笔宰相的任务主要有主持会议、总结记录、轮班办公等。至此,政事堂已由议事之所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91、唐宋时期,通过科举考试后,一律取消吏部考试。一经科举考试合格,即按等定品授职。(×)

92、魏晋南北朝的军队分“内军”、“外军”。其中,内军是指中央直辖禁卫京师及屯戍京畿的军队,领军将军负责训练和军事行政工作,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9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成为主体选官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制度本身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终于为科举制所取代。(√)

94、魏晋南北朝形成的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化,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被三省分割,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替代,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长期互动的结果。(√)

95、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文帝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择优录用。《汉书?文帝记》记载:当时共有百余名低级吏员被举荐到京城,结果晁错策试成绩第一,被授予“中大夫”职位,标志着汉朝察举制度正式确立。(×)

96、我们说周王与诸侯国有臣属关系,王室与诸侯国之间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国有相应的自治权,周王无权干涉。(×)

97、西汉,三公同为宰相。互不统属,各负其责。三公鼎立,比之秦两相制,宰相权力稍被分割。(√)

98、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

99、西周的礼乐制度,所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其中礼和乐,都是对等级身份的提示。(×)

100、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宗法制、分封制是相辅相成的。这三者表现层面不同,其中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宗法制。(×)

101、西周是典型的世卿世禄制。即国家的主要官员为世袭贵族,国家以赐给世袭采邑的形式支付其俸禄,他们既是采邑内的最高行政、司法、军事长官,同时还可能担任王室的某个职位。(√)

102、西周宗法制,以血亲纽带为基础构筑了政治等级关系。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宗法制、分封制是相辅相成的。(√) 103、西周宗法制以嫡庶划分而导致的大宗、小宗的的分野,从周天子到庶民,成为周代人群辨识和社会分层的主要方式。(√)

104、夏以后,禅让制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05、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设立的地方民意机构。(×)

106、相传夏代先后在阳城、帝丘、原等地建都,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在河北境内的黄河两岸。(×)

107、相传禹曾“铸九鼎”。不论铸鼎的是禹还是启,铸鼎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用于传承。(×)

108、湘军的前身是湖南团练。它是在曾国藩的经营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新式地方武装,并成为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109、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对大总统实行一切有效的制约。(×)

110、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为此,清政府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是管理通商事务。(×)

1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序幕,不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112、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为及时处理青海战事,设立军机房办理军务事宜。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为办理军机事务处,作为临时军事行政机构。权力日益扩大,成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其权限的划定和官员的任用都有制度可循。(×)

113、由于太子是国家未来的最高统治者,其基本素质关系国家政治的成败。所以,在汉朝,十分注意对太子的教育。(×)

114、由于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客卿制度,各国职官的主体就是由这一部分食客组成的。(×)

115、与秦汉时的独相制相比,由三省长官联合组成政事堂行使宰相权力,相权从个人掌握转变为由特定机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相权行使的个人化色彩。(√)

116、御史之职起源于战国,秦统一以后设御史大夫。秦御史大夫位秩仅次于丞相,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因此,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是丞相除外的百官违法事。(×)

117、宰相制度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一旦有其他的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取而代之。(√)

118、在家国一体化的理论与制度下,宰相很难避免皇帝家奴的性质。(√)

119、在考试程序和方法上,宋代有了严密的规定。严禁官员请托,同时实行临时选派主考官制度。礼部贡院是进行省试的地方。省试的主考官叫“知贡举”,副主考叫“同知贡举”(权知贡举)。主考和副主考由皇帝临时任命,一般用六部尚书、侍郎或翰林学士、给事中充任。主考一旦受命,要直接进入贡院,断绝与外界的来往,称为“锁院”。(√)

120、在唐朝,凡朝廷大臣、甚至其他官员都可以就国家政策及皇帝的个人行为提出建议,所以,门下省可有可无。(×)

121、在西周宗法网络中,除了天子之外,其他宗族族长都只具有小宗的身份。(×)

12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言谏与监察往往纠结在一起。因此,从制度设置功能来看,言谏与监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123、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继承制度是世袭的,所以,当政局出现动荡,皇位继承也不会受其影响。(×)

124、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政治竞争加剧,各国都以礼贤下士的方式招揽人才,荐举也扩展到了门客,于是出现了“以客入仕”的现象。这种选官制度又被后人称为客卿制度。但总的看来,这些食客为各国大贵族任用,大多具有私人性质,他们成为各国正式职官的比例不会很大。(√)

125、战国时期,原来的执政正式演化为丞相制度。其职能为“百官之长”。(√)

126、战国时期的郡县,与春秋时期相同,仍然是封君的采邑。(×)

127、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待考的问题。(×)

128、正式将恩荫特权纳入选官制度的是汉代的赀选制度。(×)

129、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完备的职务设计,并对官员履行职务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考察。在制度层面,发展出上计制度。(√)

130、中国古代文献有许多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录,从各种文献来看,周礼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基本典章制度,包括官制、行政、司法、军事、税收、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

131、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目的、人治的特色等,都决定了历代王朝都选择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形式。各朝中央集权的程度,是相同的。(×)

13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里程碑著作“三通”,指的是《史记》、《汉书》及《通典》。(×)

133、中国历史上,郡县制与世卿世禄制度相始终。(×)

134、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文献通考》。(×)

135、赀选和恩荫在古代称非正途入仕。两者的性质是相同的。(×)

136、赀选制度,就是卖官制度。两汉规定财产在一定数额以上者,向朝廷缴纳若干资财后,便可以到京都听候选官。(√)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选项】 A.关心人的哲学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考试答案

[试题分类]: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_ [题型]: 单选 [分数]:2 1.()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整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A.公共事务 B.公共政策 C.政策分析 D.公共分析 答案:B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B.重视自身的改革、方式创新与制度创新 C.与时俱进,不断为公民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D.强调公平与效率、自主与责任的统一 答案:A 3.1979年,()开展了著名的“雷纳评审”,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经济和效率水平。 A.克林顿政府

B.撒切尔政府 C.xx政府 D.xx政府 答案:B 4.在公共管理中,政府管理职能的最终发展方向是()。 A.社会管理职能 B.经济管理职能 C.xx管理职能 D.政治管理职能 答案:C 5.()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个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和服从关系。 A.矩形结构 B.直线职能结构 C.直线结构 D.职能结构 答案:C 6.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共同的理论基础是()。 A.科层制理论与民主主义理论 B.公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C.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 D.自由民主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D 7.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准公共组织和企业 B.社会 C.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 D.公共组织和准公共组织 答案:D 8.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A.职能式结构 B.扁平式结构 C.直线式结构 D.直线——职能式结构 答案:D 9.1887年,发表著名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xx B.W·威尔逊 C.xx因 D.威洛比 答案:B

2015级管理学复习题

2015级管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 B、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 C、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D、贡献往往是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度的函数。因此,贡献考评可以成为决定管理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 2、决策过程中的“拍板”是指()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价值指标 C、方案选择 D、方案实施 3、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计划。 A、综合 B、专项 C、生产 D、财务 4、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但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活动。 A、功利性 B、科学性 C、非功利性 D、非程序性 5、二十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即:企业以先进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IT)及及管理技术(JIT,TQM,MRP)为手段,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产品价值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理论称为() A、精益生产 B、学习型组织 C、全面质量管理 D、企业流程再造 6、下列哪个理论是建立在对努力——绩效——奖酬的研究?() 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7、对决策工作比较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拟订各种方案 B、选出最优方案 C、A、B兼顾 D、善于评估方案 8、下列技术类型中,集权程度比较高的是()。 A、单件小批生产 B、大批大量 C、连续生产 9、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 A、最佳方案 B、满意方案 C、利润最大方案 D、回收期最短方案 10、领班属于下述哪一类管理人员()。 A、基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层管理人员 D、以上均不是 11、“职工是社会人”的假设是由()提出的。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奧 D、巴纳德 12、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称为()。 A、组织 B、组织设计 C、组织结构 D、部门设计 13、以下各种说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 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D;2.A;3.A;4.B;5.D;6.A;7.D;8.A;9.A;10.B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D )。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A)。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B)。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5.×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为(A ) A.公共行政式 B.新公共管理式 C.公共服务式 D.公共责任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2015年服务管理学复习题(闭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 1、以服务行为为核心的多层次服务概念体系包括服务行为、服务产品、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和服务社会√ P3 2、服务包包含的4类要素中,只有隐性服务是顾客真正购买的内容,其余三者只起辅助作用。X P5 3、顾客投入是服务活动的根本特征。√P9 4、按照顾客投入对服务业务进行分类,可分为人体服务、财产服务、精神服务、信息服务。√P11 5、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体验经济时代。√P17 6、“按照顾客参与方式”和“顾客与环境的联系”两个指标,将体验经济分为2个领域。X P18 7、常见的服务蓝图的图形要素有典型作业、流向线、缓冲区和决策点。√P35 8、按照作业步骤的关系划分,服务流程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按照订单制作”和“按照存货制作”X P35 9、按照生产时间控制的的角度划分,服务流程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按照订单制作”与“按照存货制作”。√P36 10、传递的地点、时间和方式是设计服务传递过程的3个关键因素。√P42 11、速度、准确性和热情是顾客评价传递行为的3个关键因

素。√P42 12、服务场景可以分为“空间/功能”、“周边条件”和“环境识别系统”3类构成要素。X P71 13、对应于服务场景的3类构成要素,服务设施环境可以划分为“功能环境”、“物理环境”和“商业环境”3种类型的环境。√P85 14、商圈以店铺为中心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商圈”、“第二层商圈”和“第三层商圈”。 X P120 15、顾客作为生产力的贡献者主要体现在“帮助自己、帮助他人和为公司促销”3个方面。√P155 16、服务行为具有二重属性包括“主动性”和“被动性”。X P159 17、服务质量的5个质量维度包括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以及有形性。√P181 18、服务需求的预测技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因果模型和定量模型3类。X P243 19、服务利润链的3个关键因素是“服务价值”、“顾客满意与忠诚”和“员工满意与忠诚”。√P277 20、某影楼率先推出海上婚纱摄影业务,从服务包创新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全部创新”。√P305

最新省委党校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精)

一、辨析题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过程中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错。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管理,从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指挥劳动;二是监督劳动。由于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就存在着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管理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性质。它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自然属性 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共同劳动的性质所产生,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二社会属性 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是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职能。 因此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比例关系。 错。 管理幅度是指管理幅度也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一般说,组织机构中的层次越多,权力越集中,组织越严密,但也容易造成机构重叠,拉长了高层领导同基层的

距离,不利于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因此,任何组织机构的层次也应是有限的、适当的。 在管理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在企业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如何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管理单位规模大小与处理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管理单位规模比较大、管理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则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幅度应小一些,管理层次就多一些。 ②领导与下属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强弱领导和下属的安全工作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则管理幅度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可少一些。 ③授权程度领导者善于将权力授予下属,而自己亲自处理的问题就相对减 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 ④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如信息传递方式适当、手段先进、传递渠道畅通、上下级意见能及时交流、左右关系能协调配合,则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 按管理者职责可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错。 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将管理者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领导者。 而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是按照管理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划分的。 管理机构设计要坚持精简效能原则 对。

2015.9管理学复习资料(选择、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 ) A.理念层 B.制度与行为层 C.象征层 D.产出层 2. 企业中虽然设置有意见箱,但领导从未打开过信箱,这属于( D ) A.发送者方面的障碍 B.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C.接收者方面的障碍 D.反馈过程中的障碍 3. 宜于集权的情况不包括 ( D ) A.分散程度较低 B.决策数目少 C.组织规模小 D.决策 数目多 4. 顾客部门化(区分顾客群)的优点是( A ) A.强调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 B.部门职能重复配置 C.易产生部门倾向 D.需要顾客群体有一定的数量规模 5.组织变革中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变革是( D )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组织文化变革 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文化变革是组织变革中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变革。 6.甲玩具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某种儿童玩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公司又有能力研发和生产该产品,决定进军该市场。这体现了计划工作程序中的 ( A ) A.评估机会 B.确定目标 C.选择方案 D.确定前提条件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制定的程序。任何计划工作的程序都是相近的,依次包括以下内容:评估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以及编制预算等。题干所述的情形为评估机会。 7.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永恒主题是( C ) A.发展与稳定 B.改革与进步 C.竞争与合作 D.进步与安全 答案解析: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竞争对手的方面体现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永恒主题。就像有些企业家已经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1)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每题01分 1、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D:30 2、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 A:专家评估法B:问卷法 C:目标考评法D:排队法 3、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A:计划准备B:制定计划 C:执行计划D:检查计划 4、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6、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低关系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D:高工作-高关系 7、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 A:随机性原则B:多变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D:弹性原则 8、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决策。 A:风险型B:不确定型 C:确定型D:非程序化决策 9、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 A:目标B:策略 C:规划D:政策 10、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A:目的B:主体 C:媒体D:客体 二、判断题:20分,每题02分 11、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

2015年4月现代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对私人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 A.私人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B.私人管理凭借的是政治权威 C.私人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助于公共利益 D.私人管理应以社会责任为要务 2.与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相比较,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A) A.注重对纪律的研究 B.强调民主参与管理 C.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D.强调人性激发的管理 3.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通过对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C)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4.不同的决策规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相对多少规则 D.绝对多少规则 5.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切斯.纳德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A) A.权威接收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科层组织理论 D.竞争战略理论 6.在人事职位分类中,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业系的职位序列成为(B) A.职级 B.职等 C.职称 D.职类 7.人事考评中,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管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称为(C) A.暗示效应偏差 B.晕轮效应偏差 C.刻板印象偏差 D.近因效应偏差 8.美国心理学加和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认为,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管理方式,这种观点来源于(C)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9.按照领导四分图理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重视组织效率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的领导方式是(C) A.低组织低关心 B.低组织高关心 C. 高组织地关心 D.高组织高关心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2015年自考0054管理学原理测试题及其答案

2015年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主体是(B) A.战略 B.管理者 C.员工 D.信息 2.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行为倾向的企业文化是指(B)A.表层 B.深层 C.中层 D.高层 4.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 A.决策 B.制定目标 C.拟定方案 D.配置资源 5.目标管理适合于管理(A) A.管理者 B.一般员工 C.组织 D.工作 6.能够找到最优方案的决策属于(B) A.满意决策 B.理性决策 C.有限理性决策 D.合理决策 7.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利于企业实现组织的分权(D) A.组织规模很大 B.活动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C.高层对低层的决策控制程度低 D.企业内部政策具有统一性 8.对于规模较小、任务单一且人员较少的组织,一般适宜于采用(B) A.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9.现代大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D)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10.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主要是打破(B) A.部门界限 B.职能堡垒 C.纵向层次 D.沟通障碍 11.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12.让管理者全面了解组织的不同工作,得到不同经验,有助于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是(B) A.理论培训 B.职务轮换 C.提升 D.辅导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五十)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选题(20分)(共20题,每题1分) 1.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是指( )。(p222) A.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B.保护职工心理健康和因素 C.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D.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产生的因素 2 .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 管理职能中的()(p12)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3.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四种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p12)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组织计划领导控制 4.在下列哪种假设下管理者宜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p210) A.社会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5.受决策者个性影响最大的决策类型是()(p114) A.不确定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多目标决策 D.程序化决策 6.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于()(270) A.沟通的全过程 B.信息传递过程 C.信息编码过程 D.信息解码过程 7.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p90) A.指导计划法 B.滚动计划法 C.作业计划法 D.战略计划法 8.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也就是把权力分 散到一个集体中去,即为()(p166) A.个人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专制 9.现代管理理论中,注重量化分析,强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决策问 题,以寻求决策的科学化与精确化,这个学派是()(p41) A.决策理论学派

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2011年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省政府 C、省政协 D、省委 2.西方行政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等比例 D、没关系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也称为()。 A、传统时期 B、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分化时期 5.管理具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这是管理的()。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管理属性 D、经济属性 6.机关事务管理局属于()。 A、辅助机关 B、职能机关 C、咨询参谋机关 D、监督机关 7.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的问题界定方法是()。 A、类别分析法 B、类比分析法 C、假设分析法 D、层次分析法 8.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是()。 A、界定问题 B、目标确立 C、方案设计 D、后果预测 9.容易造成相对多数而实际“少数”的投票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规则 C、过半数规则 D、孔尔塞标准 10.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和职权的关系是()。 A、职位决定职权设置 B、职权决定职位 C、职权和职务无关 D、职权和职务互为决定 11.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领导制度是()。 A、集体领导制度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分工负责制度 12.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中心而国家元首成为“虚位”的决策体制是()。 A、,议会一总统制 B、议会一内阁制 C、议会一委员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3.行政沟通把行政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是其“神经”。 A、信息沟通 B、命令传递 C、感情交流 D、行政权力 14.从行政协调的方式上看,行政协调可以分为() A、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 B、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 C、会议协调和非会议协调 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5.实行职务常任制的人员一般是()。 A、所有的公务员 B、政务类公务员 C、业务类公务员 D、某些特权官员 16.我国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时不宜规定得极体,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的活动属于()。 A、地方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殊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17.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特征不包括() A、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 B、治理税务腐败 C、实行新的税种组合 D、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2015年10月自考企业管理概论(0014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自考单科包过qq18606240企业管理概论试 卷 (课程代码 0014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对润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豁。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熬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单科自考包过:qq:18606240 1. 关于人性的假设,从“工具人”到“社会人”的变化所体现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 势是 A. 整体化 B. 战略化 C. 人本化 D. 网络化 2. 有效管理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下列关于有效管理幅度表述正确的是 A. 企业层次越多,有效管理幅度就越大 B.企业管理者的能力越强,有效管理幅度就越小 C.所管理下级的能力越强,有效管理幅度就越小 D. 企业组织机构越健全,有效管理幅度就越大 3. 当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下列关于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方式的表述正确盼是 A. 权力集中,所有决策都由企业高鼷决定 B.适当分配权力,各部门有专人负资 C. 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 D.采用程序化管理 4.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网络组织类型是 A. 内部网络 B. 垂直网络 C. 市场闯网络 D. 机会网络 5.“结构跟着战略变”是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的著名结论,它反映出的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因是 A. 企业战略改变 B.企业规模扩大 C. 经济的全球化 D. 信息技术革命 6.大写的黄色字母“M”是麦当劳的企业标志,这个标志属于企业文化层次中的 A. 深层文化 B. 中层文化 C. 表层文化 D. 社会文化 7.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下列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表述恰当的是 A.把人看作企业负担 B. 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事楣宜 C.因事设人,因事评人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二十) (依据湖南师大出版社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的每道小题中,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有30道小题。每道小题一分,共30分。) 1.“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强调企业管理中的哪一个职能()P81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一艘轮船要顺利驾驶到目的地,船长的角色职能包括:设计方向的领航员,实际控制方向的舵手,轮船的选用者,以及全体船员形成支持、参与和沟通关系的促进者。以上这些职能分别对应于管理的()P81、P293、P3、P240 A.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B.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 C.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D.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 3.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的是()P31 A.罗伯特.欧文 B.亨利.汤 C.马克思.韦伯 D.哈罗德.孔茨 4.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下列不属于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内容的是()P40 A.能力和工作相适应 B.工人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D.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P33 A.罗伯特卡茨 B.马斯洛.韦伯 C.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D.亚当.斯密 6.对管理的理解,中西方学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管理就是决策”是哪位著名学者的观点()P13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西蒙 7.20世纪20至30年代,科学管理时代开始走向衰落,其衰落的标志是()P40 A.人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B.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C.综合管理理论的产生 D.全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8. 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衡量、测量和评P价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P294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9.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遇到冲突或问题时,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P20-21 A.决策角色 B.信息角色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历年试题试题答案最全版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及历年试题答案合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管”我国古代指锁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治玉。“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围,对事或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2.把管理看作是地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 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处理,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 2)原始的管理制度。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与继承采用军事制的惯例进行。 3)简单的管理机构。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组织机构,表现为由管理机构进行的活动。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1)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成为重要的政治统治手段 2)管理容趋于复杂化,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的产生,但作用受限制 1)科学管理: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生动的实践证明。通过总结并改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2)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 ” :1)系统 管理两大领域。前者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如公共行政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后者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如家庭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 1.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看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钱。 2.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非常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居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的主体非常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2015管理学原理主观题复习资料3

2015版管理学主观题汇总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简答题 1.培训管理道德的途径有哪些?(新)P98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 (二)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三)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四)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 (五)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2、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新)102 (1)对雇员的责任(2)对顾客的责任 (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4)对环境的责任(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97 (1)道德的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 (3)组织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的强度 4、什么是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有哪些特征?(新)95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 (3非强制性(4)变动性(5)社会教化性 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一考通)101 (1)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企业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尊重员工的话话语权,为员工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 (2)企业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帮助社会的困难群体。 (3)企业在生产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 第五章决策 一、简答题 1.决策的程序有哪些?(新)P114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 (二)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 (三)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 (四)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 (五)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 (六)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 (七)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2、什么是定性决策?有何特点?定性决策方法有哪些?116 定性决策是一种较早出现的决策方法,这种决策方法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也被称为决策的“软”技术。特点:方法灵便,通用性大,容易运用,特别适合于非程序化决策。 定性决策法具体包括: (1)头脑风暴法(2)名义群体法 (3)德尔菲法(4)电子会议 3、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新)113 (1)环境因素(2)组织文化 (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4)时间因素(5)过去的决策 4、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新)112 (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可行性原则 (4)系统原则(5)对比择优原则(6)反馈原则 5.标准决策方案选优的标准是什么?113 (1)最优标准(2)满意标准(3)合理性标准 二、论述题 1、试述德尔菲法的基本步骤。(新)(一考通)117 (1)根据特定的问题,选择并确定一组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2)针对问题仔细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分发给所有专家,并要求每一个专家独立地、以匿名的方式完成问卷; (3)收回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编辑和汇总,并将第一轮问卷的结果反馈给所有专家,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或促使他们调整和改变原有的看法。 (4)再次请求专家提出新一轮的意见或方案,并重复前面的步骤至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直到获得相对一致的意见。 2、试述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和种类。(新)(一考通)120 (1)悲观决策法:也称华德准则。决策者对未来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最差的结果。 (2)乐观决策法:也称赫威斯准则。决策者对未来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状况,前景一片光明。 (3)折中决策法:是介于乐观决策法和悲观决策法之间和一种决策方法,既不过于冒险,也不过于保守。 (4)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决策者假设在选择了某种方案以后,事后发现客观情况并未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他们会为自己的决策而感到后悔。 (5)同等概率法:在决策过程中,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容易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不容易出现时,可能以一视同仁,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