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十二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十二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十二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十二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考试大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

1、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的思想及其影响

3、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其追求真理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运用:探究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及值观:

(1)通过苏格拉底思想的掌握,学习苏格拉底的意志和品质,并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2)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习,学习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及其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其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2、让学生上网查资料。

二、导入新课:

当有人提出普遍性问题并试图给予超越传统神话传说的解释时,哲学就会应运而生。在古代西方,最先提问的是希腊人,于是便有了古希腊先哲。他们从客观实际出发,上观宇宙,俯查人生,思考的范围几乎包括哲学史上所有重大命题,许多解释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

三、板书设计: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哲学的产生及其概念

(1)哲学的诞生

(2)含义

2、自然哲学

(1)主要内容:自然界

(2)代表人物: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3)意义

自主意识标志精神觉醒

3、智者学派

(1)背景

(2)主要内容:关注社会和人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4)意义

(5)评价:积极、消极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主要思想

认识人自己,德知合一

2、意义P53

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1、“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成就:创立了逻辑学

3、影响P54

四、讲授新课

(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1.哲学的兴起

(1)哲学的兴起: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大约2 500年前,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采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2)哲学的含义:哲学(philosophy一词,起源于两个古希腊词语:“philo”(意为“热爱”)和“sophia”(意为“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古希腊人把智慧与感觉区别开采,认为智慧是超越感觉、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内在原因和本质的认识。这是可贵的理性认识。

2.自然哲学的兴起

(1)基本思想: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他首次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纷纭复杂的自然现象,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他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毕达哥拉斯提出,抽象的数乃万物之本,由数而有形,由形而有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人创造的,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德谟克利特则提出,宇宙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它们构成了世界万物。

3.智者学派的出现

(1)智者的出现与智者学派的兴起:“智者”(The Sophists)一词,意为哲人,指非常聪明的人物。他们是时代的产儿。由于民主政治的需求,公民要想在公共事务中有所作为,就需要有在公众面前演说的能力,而各种知识是演说能力的基

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智者就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专职教师。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3)主要观点: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样一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4)意义: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4.对智者运动的评价

(1)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他们作为教师,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这些都是智者学派的积极方面。

(2)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智者学派的这些弱点,再加上它后来只注重传授给有钱人子弟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或巧言善辩的能力,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被人称为“诡辩学派”。

『探究学习』

问题一: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讲析:同意。“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一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它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确立制度.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已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晚问题讨论,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整合中构建知识,升华知识。

(二)、知识即美德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最喜欢的消遣是与人讨论问题或给年轻人讲授哲学终其生述而不作,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柏拉图留传下来的。2.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同时代人,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命题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3.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补充』

苏格拉底的生平: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一前399)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他是雅典人,父亲是石匠,母亲是接生婆。受母亲的职业特点的启发,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对话式推论方法为助产术,并认为这个方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对话者“诞生”自己的真理。他的容貌极丑,但身体健壮,耐心和勇气都超乎寻常。他有好奇多思的习惯,他的理智总是能驾驭他的激情。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他的全部兴趣集中于道德哲学。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被已经堕落的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本来,只要苏格拉底认一下错,略表一点妥协,他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这样,苏格拉底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使其永远闪耀着诚实与正义的光辉。

『探究学习』

问题二:怎样看待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意义?

讲析: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e (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

(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批评柏拉图的看法,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也批评老师对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2)亚里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3)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做哲学的二部6,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e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2.亚里士多德基本思想的意义

亚里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探究学习』

问题三: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呢?

讲析: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咸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与其贡

献相比,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五、小结: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 2.学会发电子邮件。 3.学会回复电子邮件。 4.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 5.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6.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 2.难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E-mail是因特网上重要的信息服务方式,它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经济的通信方式,由于这些优点, 因特网上数以亿计的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E-mail也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因特网应用。 本课是在前一课学习申请电子邮箱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电子邮箱和电子邮件有进一步的认识。 2.教学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和信息技术素养。从低层次探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新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凸现分层教学。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新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得益的氛围,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注册两个以上电子邮箱账号,或批量注册一批账号以供备用,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新邮箱地址通知同班好友,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2)在备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子邮件内容,增加练习或模拟发电子邮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尽快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3)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本校的局域网上,利用Windows NT 的Microsoft 邮局系统,建立起局域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每位学生设置账号账号和密码,然后设置好学生机上收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练习内容分为四部分:认识电子邮箱、申请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箱是本课学习的基础,申请电子邮箱为收发电子邮件做准备,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是为了让学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建立的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其中,学会注册电子邮箱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发送电子邮件的具体方法也是重点需着重练习。我们用两个任务练习,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几种常用操作技能方法。本课就内容而言,对已经学习了一段信息技术知识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收邮件部分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通信有一定的兴趣,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少数学生家庭已经具备上网的条件,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但是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不明确电子邮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缺乏应用的基础知识。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把电子邮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遵守使用电子邮件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电子邮件的格式; 2.学会注册电子邮箱;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接收电子邮件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意识;感悟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拓展与他人和社会的交往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学会注册电子邮箱; 2.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难点:学会注册电子邮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问题导入”和“知识学习”两大部分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知识学习的部分中再划分四小部分内容:认识电子邮箱、申请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箱部分主要是传统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认识电子邮箱的格式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在申请电子邮件的教学中,通过适当的讲解,加上学生的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面发送邮件内容的教学做准备。发送电子邮件部分,设置问题思考和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学生自主学习接受邮件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表格形式)

浏览器的使用和收发电子邮件(1课时)

浏览器的使用和收发电子邮件(1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IE的用户界面、IE的自定义,掌握在Internet上浏览和搜索信息的常用方法,学会收藏夹的基本操作,掌握网页保存操作,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 IE的操作方法,如何获取网上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难点: 如何获取网上信息,如何设置邮件客户端软件。 上机任务 一、IE 的启动与退出 1、启动IE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开始”菜单处启动。选“开始”-“程序”-“internet explore”; (2)双击桌面上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快捷方式; (3)单击任务栏上IE的快速启动图标。 (4)用鼠标双击网页或文档中的超级链接,也可以打开

IE浏览器,并显示相应链接的内容;如果本地计算机上存有HTML 文档,双击该文档也可以打开IE浏览器。(想一想为什么?) 二、IE 的使用 2、己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地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5c2973162.html,, 请将其设为IE的起始主页。 3、访问清华大学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c2973162.html,,将其存入收藏夹中。 4、将IE 的历史记录改为2天,查看Internet临时文件夹的磁盘空间大小。 三、信息查询 5、用 IE 浏览器访问新浪网(https://www.doczj.com/doc/5c2973162.html, ),查看国庆阅兵式的相关新闻,找到国庆阅兵的全过程记录,并想办法保存到自己所用的电脑硬盘中。 6、用 Google 或百度搜索引擎搜索Internet的相关知识,并将感兴趣的网页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四、截屏 打开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学生课表,并将其截图保存。(打开画图软件,按Print Screen键或Alt+Print Screen键,按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12)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 感受时间的长短,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 激趣导入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钟表)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时针),高个指的是什么?(分针)学生介绍钟表。 师: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进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又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 1 时=60分, 1 分=60秒。(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学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课本第4页例1,独立完成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 自学课本第5页例2,仔细观察情境图,离家的是时候是什么时间?到校是什么时间?你能计算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三、议 1. 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计算的,因为1时=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真方便。谁能说一说1分40秒=()秒是怎么就算的。 生:因为1分=60秒,60秒加40秒是100秒,所以1分40秒=(100)秒。 其它两道做一做找学生说一说答案就可以了。 2. 通过情境图的观察不难发现,离家是7:30,至U校是7:45。 生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生2:从7:30到7:45,分针走了3大格,也就是15分钟。 生3: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四、练 1. 基础题 (1) 莹填上**>""<"或“= 9分)90钞4时24分1分15钞丨65杪 3时「200 分140秒2分4时30分「90分1时、分、秒司 (2)填空。 ①爸爸每天上午8时上班,中午12时下班,上午工作了()小时。 ②学校组织春游,路上用了35分钟,8:00到达目的地,队伍是()时()分出发的。 ③电影9:40开始,11:10结束,电影放映了()小时()分。 2. 综合题 (1)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 息 名称《数据的计算》第 1课时 执教者户艳姣课时1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第一册)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教材分 析《数据的计算》主要包括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该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数据的统计是学好电子表格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学习数据处理的先决条件。通过实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相应地任务。在实际动手操作地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学情分 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并且也学过了 word软件。 Excel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本节课通过生活化情境下的任务驱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从中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同时信息课堂学习内容与生物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从而符合信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大趋势。 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公式、函数、地址引用的含义; 2. 学会电子表格软件中的编辑公式, 利用函数来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 能力; 2. 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 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 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1 .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2 .握使用填充手柄的方法。 难点 1. 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与思想; 2. 数据范围的选取(包括连续和不连 续区域的选取)。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设计了几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假设构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探究新知,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中,指导学生利用了“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第七课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第七课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一、教学目标: 认知:1、通过比较体会到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进行电子邮件收发的方便和安全。 技能:1、掌握Outlook Express的设置; 2、掌握运用Outlook Express进行电子邮件收发的方法; 3、掌握Outlook Express中的其他功能。 情感:1、通过体验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的功能,使学生体会到软件功能与技术带来的便利,激发出学习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Outlook Express其他功能的探索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的在Outlook Express 中完成对邮箱帐号的配置,这是能否使用Outlook Express 进行电子邮件收发的前提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有目的地对Outlook Express其他功能的探索与体验 三、教学分析

课程内容标准:掌握Outlook Express软件进行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教材分析:《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 第七节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掌握掌握Outlook Express软件进行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完成Outlook Express 中邮箱帐号的配置和利用Outlook Express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难点在是在于如何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对Outlook Express其他功能进行探索与体验。 2、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主要情况是:全班共50位学生,所有学生均通过上节课《电子邮件基础》的学习在校园网上的邮件服务器上申请了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但超过90%的学生均习惯用IE来收取邮件,对使用像Outlook Express这样的邮件客户端软件进行邮件收取缺乏意识。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首先是要激发起学生要使用Outlook Express进行电子邮件收发的兴趣,并通过体验Outlook Express丰富的功能,来建立起使用Outlook Express进行电子邮件收发的意识。四、教学准备: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收发电子邮件 【授课类型】操作示范课 【教学环境】机房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极域教室软件 【教材说明】 教材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版 教材版别: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位臵:第三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时数:第二节课内容共需2课时,本教案属于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课本中介绍了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和利用“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来收发电子邮件。根据我校教学硬件的实际进行了教材的重组,本课主要完成申请电子邮箱和在线收发电子邮件两个任务,学生能理解并比较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上网冲浪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安排的新授课。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利用网络与他人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 【教学对象分析】 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通信充满了浓厚兴趣,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少数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但是大多数学生仍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不明确电子邮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缺乏应用的基础知识。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把电子邮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遵守使用电子邮件的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电子邮件的三要素和E-mail地址的格式 ②、学会申请电子邮件的方法

第五单元答案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B 6、A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AC 2、BCD 3、ACD 4、ABD 5、ABCD 6、ACD 7、ABCD 8、ABC 三、辨析题 1、义与利是对立的,我们只能舍利取义。 片面。(1)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统一在公共关系上,是利益和道德的统一。义和利又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和利不能同时兼得,但义和利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2)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因为利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利,正当得利就应该努力争取。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错误。(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2)人生活在社会中,应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为有的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但两者的统一性表明有些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在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首先应强调“我为人人”,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外来务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认识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个人和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3)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孩子失去和社会的接触,失去正常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2、请你谈谈材料二青年和他的朋友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 那位青年一味的追求:“人人为我”,却不讲奉献,显然他的人生价值观在于索取。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劳动创造的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即这位青年的朋友所坚持的“我为人人”的观点。 “我为人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个人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就每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应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实现了“我为人人”,同时也就接受了“人人为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

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 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第十五课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收发电子邮件教学设计 滇教科课标版 广南县底圩乡初级中学校肖林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组成,学会电子邮件的收发。 ●学情分析: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和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 ●重点难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 ●课时:1个课时 ●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授:在生活中,你给亲朋好友写过书信、寄过贺卡吗?在因特网也可以写信、寄贺卡,这种信件称电子邮件。 二、认识电子信箱及E-mail地址 1.讲授: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最早出现的信息传递服务之一,是最基本的因特网服务。在收发电子邮件之前,我们先得拥有一个自己的电子信箱。 2.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获得电子邮箱? (2)什么是E-mail地址?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相应的评价。 4.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QQ电子邮箱的E-mail地址,并将E-mail地址通过 QQ聊天窗口,告诉朋友、同学和亲人。

三、写一封电子邮件寄给朋友、同学和亲人 1.指导学生登录QQ。 2.演示、讲解:寄一封电子邮件给朋友、同学和亲人。 3.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养成填写邮件主题的习惯,这样可以让收件人通过主题尽快知道邮件的大致内容。 4.布置任务。 5.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送电子邮件给同学,或帮助旁边的同学。 四、阅读电子邮件,下载邮件附件 1.演示、讲解:阅读电子邮件。 2.布置任务。 3.提问:邮件中有附件,如何阅读? 4.讲解、演示:阅读附件内容的操作。 5.指导学生阅读邮件中附件内容。 6.讲授:一般情况下,作为附件的文件往往是电子邮件的重要内容,需要从电子信箱中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 7.演示、讲解:下载电子邮件附件。 8.分发教学任务单,布置任务。 9.出示提示:许多病毒是通过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对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要轻轻易打开它的附件。 五、删除电子邮件,整理电子信箱 1.提问:对于无用的邮件,或来历不明的邮件,同学们通常会怎样处理呢? 2.请学生回答,并适当评价。 3.演示,讲解:删除电子邮件。 4.布置任务。 六、总结评价

第1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同学们, 新的学期开始了, 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 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 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 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 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 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 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 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 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 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 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 老师也知道了, 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 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 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 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 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哲学与人生 11课教案

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公共课组公开课 班级:中二(3)时间:2014/6/5 教者:魏佳艳 【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小组合作、个人发表意见等方法,形成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意识,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人生目标的确立,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2.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提出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梦”?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导入新课。 新课 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 (1)什么是理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理想,教师点拨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3)理想的作用 教师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学生根据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提出学生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个人理想? (2)什么是社会理想?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概括归纳概念。 (3)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最高理想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后回答共同理想,师生共同总结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图片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总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图示展示。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教师简单地补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对立关系。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 (资料分析)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成长为医学博士的职高生的心路历程 学生看完资料后讨论:如何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中职生应该如何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归纳知识点。 畅谈收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畅谈收获 练习交流课件展示 课后提高课件展示 【教学反思】

统计学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教学指导与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

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删除重复指标。设有m 个备选指标,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指标与其余1-m 指标的复相关系数来衡量一个指标被其它指标替代的程度。 (2)选取代表性指标。同类指标中典型指标的选取可以根据某个指标与其它同类指标的单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平均数大小来确定。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与其它指标的关系越密切,可以作为同类指标中的典型指标。 二、数据预处理方法 (一)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 评价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在对各指标值进行综合时,必须确保各指标的类型相同,才能给最终的综合结果一个评判的标准,即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如评价指标j x 为逆指标,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分别为ij x ,n i 2,1=,则可

小学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吉林教育出版社刘晓峰主编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郑晓冬 教学目标:1.能用编辑公式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2.能用工具栏按钮Σ进行计算 3.能用自动填充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4.打开、保存文件 5.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编辑公式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工具栏按钮Σ进行计算总和、平均数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听一首《数鸭子》儿歌,有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还有两名舞蹈队的女生随着音乐跳舞,然后在听后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听到数鸭子的方法;听到了有一个老爷爷;听到了鸭子多的数不过来。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数据计算的知识。板书:数据计算。 二、小组合作

1.先回忆一下数学中的基本的计算符号有:+-×÷=()等,那么在表格中计算也有+-*/=(),只是×用*符号,÷用/符号。 2.打开E盘存储的《我家收支统计表》。先观察表中各项数据,然后分析我们要计算每月的支出合计;计算六个月的每项合计。 如果在数学中我们要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计算?各小组得出结论:各数据相加。要注意的是先键入“=”号。 3.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小组总结如下: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例=B2+B3+B4+B5 ②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其它数据的和,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小组长指导各组成员进行计算。先完成的小组得到一朵小红花。 三、小组探究 这样做麻不麻烦,能不能有更简捷的方法。有这是肯定的。就是快捷按钮方法。 那么再试一试用这种方法计算。小组成员全完成的,给每个人加一朵小红花。提示如下: 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数值计算课后答案1

习 题 一 解 答 1.取3.14,3.15, 227,355113 作为π的近似值,求各自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有效数字的位数。 分析:求绝对误差的方法是按定义直接计算。求相对误差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绝对误差再按定义式计算。注意,不应先求相对误差再求绝对误差。有效数字位数可以根据定义来求,即先由绝对误差确定近似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那一位的半个单位,再确定有效数的末位是哪一位,进一步确定有效数字和有效数位。有了定理2后,可以根据定理2更规地解答。根据定理2,首先要将数值转化为科学记数形式,然后解答。 解:(1)绝对误差: e(x)=π-3.14=3.14159265…-3.14=0.00159…≈0.0016。 相对误差: 3()0.0016 ()0.51103.14 r e x e x x -==≈? 有效数字: 因为π=3.14159265…=0.314159265…×10,3.14=0.314×10,m=1。 而π-3.14=3.14159265…-3.14=0.00159… 所以│π-3.14│=0.00159…≤0.005=0.5×10-2=21311 101022 --?=? 所以,3.14作为π的近似值有3个有效数字。 (2)绝对误差: e(x)=π-3.15=3.14159265…-3.14=-0.008407…≈-0.0085。 相对误差: 2()0.0085 ()0.27103.15 r e x e x x --==≈-? 有效数字: 因为π=3.14159265…=0.314159265…×10,3.15=0.315×10,m=1。 而π-3.15=3.14159265…-3.15=-0.008407… 所以│π-3.15│=0.008407……≤0.05=0.5×10-1=11211 101022 --?=? 所以,3.15作为π的近似值有2个有效数字。 (3)绝对误差: 22 () 3.14159265 3.1428571430.0012644930.00137 e x π=-=-=-≈-L L 相对误差:

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东风一中汪小红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组编的《信息技术》第三册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分钟,上机操作时间分钟5.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自制课件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E-mail帐号设置的意义 掌握帐号设置的步骤 理解POP3、SMTP服务器的具体含义 熟练掌握E-mail的书写、发送 掌握E-mail的接收及阅读技能目标:学会outlook express中帐户的设置 熟练使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子邮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学、团 结协作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使用电子邮件 搜集和发布信息时的良好信 息素养

(二)内容分析 《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子邮件》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电子邮件相对普通信件来讲方便、快捷、便宜而且传递的信息丰富,因此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收发邮件的软件outlook express来收发电子邮件比在线收发邮件的线路使用率高,并且更加方便,实用性很强。本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基础上安排的新授课,我认为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规律。 由于不少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上网发电子邮件,但少数学生还没接触过电子邮件,况且课本中之前并没有“在线收发邮件”作铺垫,因此对电子邮件以及其地址和工作原理的介绍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初次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