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2)能根据初中所学盐的相关知识,认识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掌握Na2CO3、NaHCO3与酸反应,NaHCO3受热分解等化学性质。掌握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中学生利用小苏打和碱面烙饼的不同效果,水溶性比较,猜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差异,并补充相关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

四、教学仪器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Na2CO3(s)、NaHCO3(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五、教学思路

通过家庭作业的布置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的教学,以小苏打和碱面的不同使用效果为导火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做探究性实验,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精神。

教学设计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对视频中学生用小苏打和碱面烙饼及小组中的实物对比的不同效果,猜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本课时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探究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探究活动二:根据盐的通性,探究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水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反应等;

探究活动三:探究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3、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1)热碱溶液的去污效果为什么比较好?(2)干粉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为什么?能不能用碳酸钠?(3)碳酸氢钠片为什么可以减轻胃病患者的不适?胃溃疡患者能不能服用碳酸氢钠片?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

板书:

Na

2CO

3

和NaHCO

3

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 Na

2CO

3

>NaHCO

3

2.与盐酸反应

a.CO

32-+2H+=H

2

O+CO

2

b. HCO

3-+H+=H

2

O+CO

2

3.热稳定性:NaHCO

3>Na

2

CO

3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亮点就在于一开始多媒体中的小视频,因为是同班同学,所以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课堂上,然后又利用现实中的实物让大家切身感受两种物质的差异,激发学生对两者性质的差异要一探究竟的心理,顺理成章地转入到新课学习。

2、对实验进行改进,节约时间,并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其他老师上课情况看,Na2CO3和NaHCO3的状态学生分辨不清;两位同学同时做Na2CO3和NaHCO3的加热分解实验,场面较乱,时间也长,效果不好。这两个实验我都做了改进:用药包使学生从触觉上感知状态的细微区别;用套管同时进行两种药品加热实验,效果更明显。

3、难点突破:通过加有酚酞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的过程观察,了解Na2CO3和盐酸分步反应的特点;通过和NaHCO3受热分解解释烙饼的疏松原因以及分解的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先浊后清的过程,突破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并由实验现象带出碳酸钙不溶,碳酸氢钙可溶的事实,进而知道可用钙离子检验CO32-和HCO3-。

从实施过程看,教学环节的一、二部分实施比较顺利,学生乐学也能很好接受。但探究实验三由于学生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差,凭主观意愿进行操作,导致有些小组的实验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处理学生探究和教师指导的关系,一直是个难点。教师讲得多,自主不充分;完全学生自主,有时达不到相应的目的。但我已开始进行各种尝试,相信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探索出有效的解决之道。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直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且碱性较强,直接服用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显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 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例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 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教案(1) 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 时间 45min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杨佳 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分析教 材 分 析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 生 分 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 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1.06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01.06)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NaHCO3而能转化成Na2CO3 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3、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 量同浓度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比为() A.2:1 B.1:1 C.1:2 D.4:2 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 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 5、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 剂是 A.HCl B.H2SO4 C.Na2SO4 D.CaCl2 6、下列关于Na2C0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溶液显酸性 B.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热的Na2C03溶液可用来除去沾污D.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在不同反应中既能吸收CO2,又能参加反应放出CO2的是 A.KOH B.K2CO3 C.KHCO3 D.Ca(OH)2 8、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 A、水洗; B、加热; C、通入二氧化碳; D、加入盐酸; 9、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 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 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 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 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又叫苏打.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类,但都被用做食用碱.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区别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外观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较大比Na2CO3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溶于水后的酸碱性显较强碱性碱性比Na2CO3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各种化学反应.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2HCl=NaCl+CO2↑+H2O 与NaOH溶液反应: Na2CO3不与NaOH反应. NaHCO3+NaOH=Na2CO3+ H2O 与Ca(OH) 2或Ba(OH) 2反应: Na2CO3+ Ca(OH) 2= CaCO3↓+2NaOH NaHCO3+ Ca(OH)2= CaCO3↓+H2O+NaOH Na2CO3+ Ba(OH)2= BaCO3↓+2NaOH NaHCO3+Ba(OH)2=BaCO3↓+H2O+NaOH 与CaCl2或BaCl2反应: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2CO3+BaCl2 = BaCO3↓+2NaCl

NaHCO3不与BaCl2和CaCl2反应 Na2CO3和的NaHCO3相互转换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通入CO2: Na2CO3 + CO2+ H2O =2 NaHCO3 加热NaHCO3: 2 NaHCO 3 == Na2CO3 + H2O + CO2↑ 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①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②溶解,向水溶液中加入BaCl2或CaCl2,产生沉淀的是Na2CO3 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如何去除杂质 把混合气体通入Na2CO3或NaHCO3溶液中,Na2CO3或NaHCO3与HCl反应生成CO2。 反应方程式: NaHCO3+2HCl=NaCl+CO2↑+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初中化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应用

初中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考点总结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化学性质:(1)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2)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 规律:反应物中的酸在初中阶段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 (3)与碱反应: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的碱一般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生成物其中之一为沉淀。(4)和盐反应:例如Na2CO3+CaCl2==CaCO3↓+2NaCl 规律: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盐一般是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或硝酸钡等。 (5)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 用途: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制烧碱,广泛用于冶金、玻璃、纺织、造纸等工业,印染和洗涤剂生成等。 工业制备方法(侯氏制碱法):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主要原理是: NH3+CO2+H2O== 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I 2NaHCO3==Na2CO3+H2O+CO2↑ (1)NH3与H2O,CO2反应生成NH4HCO3。 (2)NH4HCO3与NaCl反应生成NaHCO3沉淀。主要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3)在第(2)点中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由于 NH4CI在低温时溶解度非常低,使NH4Cl 结晶析出,可做氮肥。 (4)加热NaHCO3得到Na2CO3.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NH4Cl可做氮肥,同时无氨碱法副产物CaCl2毁占耕田的问题。 碳酸氢钠(NaHCO3)

教学设计参赛: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报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①水溶液都显碱性;②热稳定性不同。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铁架台、带塞子的导管、玻璃片、标准比色卡、Na 2CO 3固体粉末、澄清石灰水、PH 试纸、NaHCO 3固体粉末、 实验步骤、现象、与装置图: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Na 2CO 3和NaHCO 3 (各约1g ): (1)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观察现象。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4)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4)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步骤 Na 2CO 3 NaHCO 3 结论 (1) 加水后结块,能感觉到热 加水后部分溶解,感觉不到热 Na 2CO 3比NaHCO 3溶解放热多 (2) 振荡一段时间后完全溶解 振荡一段时间后仍未完全溶解 Na 2CO 3比NaHCO 3溶解度大 (3) 溶液变红,颜色较深 溶液变红,颜色较浅 Na 2CO 3比NaHCO 3溶液碱性强 2. 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Na 2CO 3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Na 2CO 3受热 不分解 NaHCO 3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NaHCO 3受热 易分解 实验结论: 1. 在相同温度下,Na 2CO 3的溶解度比NaHCO 3的溶解度大; 2. Na 2CO 3和NaHCO 3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 2CO 3溶液的碱性比NaHCO 3溶液的强; 3. Na 2CO 3固体稳定,受热不分解,NaHCO 3固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向碳酸钠(左)、碳酸氢钠(右) 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

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研产品系列

高中化学教研产品系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实验 一.比较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操作步骤 ①分别称取约2gNa2CO3和NaHCO3固体,观察外观。 ②分别滴入10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接触试管 ③继续加等体积的水 实验记录(现象描述)

小结 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为粉末状固体,碳酸钠的固体颗粒较大 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而碳酸氢钠则不明显。 ③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很多。 二. 1.与盐酸反应 ②在两个烧瓶中加入约50ml 2mol/L盐酸; ③在气球中加入上述Na2CO3 、NaHCO3固体 ④安装好装置 实验记录 小结

高中化学教研产品系列 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 ②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比碳酸钠的反应激烈。 2Na2CO3 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实验步骤 ①称取Na2CO3固体1.1g,溶于10ml水中,备用 ②量取5ml 2mol/L盐酸,溶于10ml水中,备用 ③取上述3ml Na2CO3 ,逐滴滴加在上述盐酸5ml中,观察现象; ④取上述3ml稀盐酸,逐滴滴加在上述Na2CO35ml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

小结 ①当稀盐酸相对于碳酸钠不足量时,并不会马上发出气体,先发生Na 2CO 3 + HCl == NaHCO 3+NaCl ,再发生NaHCO 3 + HCl ==NaCl +H 2O +CO 2 ↑ ②当稀盐酸相对于碳酸钠过量时,马上放出气体。碳酸钠与稀盐酸互滴现象不同实质是两者相对量的不同。利用此,可以鉴别稀盐酸与碳酸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3 Na 2CO 3与NaHCO 3的相互转化 Na 2CO 3 实验步骤

微专题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及除杂

微专题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及除杂 一、常用鉴别方法 方法原理结论 加热法 2NaHCO3===== △ N N a2CO3+CO2↑+ H2O,Na2CO3受热不分解 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 无变化的是Na2CO3 沉淀法(加BaCl2 或CaCl2溶液) CO2-3+Ca2+===CaCO3↓、CO2-3+ Ba2+===BaCO3↓,HCO-3与Ca2+、 Ba2+不反应 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 化的是NaHCO3 与盐酸反应的剧 烈程度 Na2CO3+2HCl===2NaCl+H2O+ CO2↑,NaHCO3+HCl===NaCl+ H2O+CO2↑ 生成气体剧烈的是NaHCO3,相 对不剧烈的是Na2CO3 盐酸逐滴加入时 的现象 CO2-3+H+===HCO-3,HCO-3+H+ ===CO2↑+H2O 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 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 滴加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气体的 是Na2CO3 二、常用的除杂方法 1.除杂原则 (1)不影响主要物质; (2)不引入新杂质; (3)除杂剂易除去。 2.除杂方法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或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 1.(2019·济宁高一检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判断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 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 答案C 解析有关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B错误;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C正确;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 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N N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N N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答案C 解析由于是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即可,若是溶液,可加适量NaOH溶液。 3.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溶于水滴加澄清石灰水时NaHCO3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只能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 1.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比Na2CO3强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2CO3要大 C.NaHCO3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反思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反思 邹明雄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本节课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由于上公开课,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时,对“套管实验”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而探究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即气球实验时,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太小,现象都不是太明显,盐酸浓度为2mol/L即可。对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我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较多,因为现象要对比慢慢观察。而且对现象的解释慢慢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我让学生总结,既可以看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在整节课起了个小高潮。时间分配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课时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较好,有连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用好学案,很多学生做完实验没有意识去讨论、填写学案,等我用ppt打出答案后,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这一点不好,以后的公开课如果要用到学案,相信会提前发给学生,课前思考解决,课内讨论得到较合适答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 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 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1.学生观察并回答: 碳酸钠加水结块变 成晶体,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显变化。 2.碳酸钠试管底部有 些微热,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没感觉。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两 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的研究

对Na2CO3和NaHCO s溶液鉴别的初步探究 摘要:通过BaCl2 (或CaCl2)对Na2CO3和NaHCO s溶液的鉴别情况进行分析后,再通过实验探索两溶液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沉淀积常数、物质的量浓度、鉴别、浑浊 对于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鉴别,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可以用CaCl2溶液或BaCl2 溶液来鉴别,原因是CaCO3或BaCO3难溶于水,Ca(HCO3)2或Ba(HCO 3)2易溶于水,当CaC" 溶液(或BaCl 2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会生成CaCO?(或BaCO?),从而会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或者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滴入NaHCO s溶液中则无明显现象产生,即溶液不会出现浑浊,更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当无意中看到金建忠老师对用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鉴 别NaHCO3和Na2CO3溶液问题"的分析后,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NaHCO3溶液中有HCO( ------------ H+ + CO32-和HCO f + H2O H2CO3 + OH-两个 电离平衡的存在,又知弱酸H2CO3的两级电离常数K ai = 4.30 1屮、K a2 = 5.61 10-11,当 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太低时,通过科学近似可计算出NaHCO s溶液中c(H+)= (K ai K a2) = (4.30 1& X5.61 X0- ) = 4.9 10:- mol/L ,再根据电离平衡式HCO3-、 H + CO3 -即可算出溶液中c(CO3 -) = K a2Xc(HCO 3-) pH) = 1.3 1 氐C(HCO3-),再由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积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之间的关系即可知道是否出现浑浊现象。因为K sP(CaCO3)= 8.7 10?(或K sp(BaCO3)= 8.1 1氐9)数值很小,如要用CaCI?溶液 (或BaCl2溶液)对Na2CO3和NaHCO?溶液进行鉴别,就得c(Ca2+)(或Ba2+)与NaHCO? 溶液中的c(CO3-)的乘积c(Ca )c(CO3-) v 8.1 10-,即c(HCO 3-)c(Ca )v 6.23 K0-才可行。可见只有c(HCO3-)或c(Ca2+)较小时才有可能,而一般情况NaHCO3溶液和BaCl?溶液(或 CaCl2溶液)都不可能被稀释到如此低的程度,所以NaHCO s溶液中的c(CO32-)与c(M 2+)的 乘积会远远大于物质的沉淀积常数,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往NaHCO s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或 CaCl2溶液)也会出现浑浊现象,也可能出现白色沉淀,所以通常情况下不能用BaCl 2溶液(或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和NaHCO s溶液。从后面表1实验中也可得到证实:当NaHCO s溶液和CaCl2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较小(小于0.05 mol/L ),两溶液相互滴入才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即在CaCl2和NaHCO s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很小(小于0.05 mol/L ) 时,CaCl2才能用于Na2CO3和NaHCO?溶液的鉴别。 为了寻找解决此问题,通过资料查到K sp(MgCO 3) = 2.6 1脈5远远大于K sp(CaCO3)和 K sp(BaCOJ,想到能否改用MgCl2溶液来鉴别Na z CO s溶液和NaHCO?溶液呢,于是接着分别做了MgCl2溶液分别与Na2CO3和NaHCO?溶液相互反应的实验,并做好记录。通过表 3 和表4的数据和实验现象可知:① MgCI 2与NaHCO 3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沉淀可能不是MgCO s,而是其他物质。②从表3、4中还可看出,当MgCI?和Na2CO3两者的浓度都大于0.1 mol/L时,用MgCI 2溶液能很好的对Na z CO s和NaHCO?溶液进行鉴别,但当两者浓度都小于0.1 mol/L时反应现象就不明显了,再用此方法鉴别就有所困难。③从实验中可看出,当MgCI 2和NaHCO?溶液的浓度都较大时,有气体放出。把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是C O2气体。这是由于MgCI 2和NaHCO s在水溶液中存在弱酸 根和弱碱阳离子发生双水解的结果。从表4中的现象来看,无论NaH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怎样变化,MgCI 2与其都不会产生浑浊现象。所以Na2CO3和CaC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都不小于0.1 mol/L,应选用MgCI?溶液对Na z CO s和NaHCO?溶液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Na2CO3和NaHCO 3溶液的鉴别应该分情况进行。在NaHCO?的物 质的量浓度较小(小于0.05 mol/L )时,应选用CaCl2 (或BaCl?)溶液对Na z CO s和NaHCO? 溶液的进行鉴别;而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小于0.1 mol/L,应选用MgCI 2溶液对Na2CO3和 NaHCO s溶液进行鉴别。 附: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或MgCI?溶液与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O3和NaHCO?溶 液的试管实验典型现象和典型数据记录。(溶液配制说明:其中浓度为1.0 mol/L、0.5 mol/L、 0.05 mol/L的溶液都是用容量瓶来配制的,固体药品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其他浓度均通过C1V1 = C2V2计算后用量筒量取各自溶液体积后混合配制得到) 表1 浓度对CaCl2溶液与NaHCO?溶液的反应的影响(溶液都取 2 mL) 实验编号CaCl2溶液(mol/L ) NaHCO 3溶液(mol/L) 溶液是否浑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