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量阅读课题研究

海量阅读课题研究

海量阅读课题研究
海量阅读课题研究

曹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3)、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2、课题提出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韩兴娥海量阅读的基本理念以及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课本界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海量,就是要打破阅读内容和阅读结果的单一化,唯一性;所谓海量阅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变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享受。海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海量阅读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海量阅读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已日趋深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更是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近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论坛》等杂志上时常能看到有关的信息。有的提出了大文科的概念,有的提出了欣赏的问题,但是许多研究只偏重于理论的阐述或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策略。新加坡等国家在国语教育上提倡阅读欣赏教学,但有关的详细材料,我们还无法从相关渠道获得。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入手,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宽加厚小学生的文学底蕴。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论,提出了海量阅读的教学新理念。即“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5.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6、探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纵深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多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广博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多元,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整合教材,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延伸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多元,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化

多元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多元,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在课外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确立实验班,组成课题小组

以三四年级为单位组成中年级组,五六年级为单位组成高年级组开展实验,中年级组由李琳、张华荣、李登存组成课题小组,高年级组由王霞、李兰萍、袁俊芳、崔春荣、胥云组成课题小组。王霞负责全面实验工作,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方案,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二)确定研究方法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6、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

(三)进行实验,着手研究

让学生智慧地读教材,读补充教材和课外书,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创建大阅读学习。七、课题研究的安排

(一)先学习,提高认识认识。(2009.10——2009.11)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韩兴娥海量阅读的相关文章、学生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 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调查、听评课、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11——2010. 1)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海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指导读书方法开设单元提升课

(2)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3)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4)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10.3——2010.6)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3、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这一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我的课题: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页《略谈学习国文》

其实,最初触动我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写于1942年的这段话,他明确指出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并尖锐的指出学生不会主动阅读的严重问题,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60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多读”,如何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海量阅读”,接到课题任务时,我便想从自己在语文教学所感受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入手,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背景: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的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揭示了从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其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它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提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学生自主独特的阅读感悟,就是要寻找一条由阅读的量变引起“行为内化”“能力提高”的质变的最佳途径。

(二)现实背景

1. 放眼世界看阅读

社会发展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自人类社会步入世纪年代以来, 信息化的浪潮便以不

可抵御的态势席卷全球,正如美国布朗教授所说“我们正遭遇到信息的狂轰烂炸, 每时每刻我们都正遇见前所未见的事物,每时每刻听到前所未闻的观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阅读受到多媒体阅读的挑战,造成人的阅读率下降,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重视对青少年海量阅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资料:

美国1996年实施“美国阅读项目”让所有孩子到三年级时能掌握基本的独立阅读技能。新加坡为培养国人阅读风气, 2005年首次举办了“读吧! 新加坡”(Read ! Singapore)活动, 多方面鼓励国人多看书, 享受阅读乐趣。教师还鼓励学生在课外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并根据学生借阅的图书数量颁发“阅读学士”、“阅读硕士”和“博士”等奖状。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 开始积极推广儿童阅读活动, 学校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先安排10至15分钟阅读图书。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之友》中《女儿的课题研究》一文,介绍了新西兰阅读教学的情况,他们有一门特色的课程——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确定喜欢的或自认为有价值的课题作研究,让小学生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围绕着它的课外阅读兴趣可达半年之久,这样的一堂课可能对孩子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 着眼未来看阅读

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程标准基于人的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大量阅读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也发现喜欢阅读、会阅读、读书多的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平时阅读少的学生。阅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都越来越重要,阅读要普及到每一个人才是根本目的。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轻轻松松达到阅读量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

3.立足现状看阅读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尚存在三关注三忽视的问题。即:关注课内品读忽视课外指导、关注精读体悟忽视量化积累、关注繁冗分解忽视兴趣持续。另外,阅读时间作为衡量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和保证也值得关注。有调查显示,如今作业、习题、模拟试卷占用了学生大部分课外时间,加上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和兴趣引导,使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普遍不足。

【调查】

根据2006年12 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6期《天津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彭瑞(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300051)问卷收集的数据分析显示,当代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71 %,尤其是在半小时以内的占20.4 %,数据显示当代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而在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内,也主要以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辅书或父母选定的作文指导居多,极大影响了阅读兴趣,而这种功利性阅读败坏了孩子的阅读胃口。所以, 一旦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 小学生很容易会选择卡通漫画、校园爱情、魔幻、鬼神小说那样的书籍,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低,阅读面较窄,名著阅读量不够,还容易囫囵吞枣。所以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引导持续,内容选择,都是海量阅读学习方式要关注的问题。

总之,有效阅读量的增加,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由量变引发质变的必要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怎么会有知识的积累,更何谈阅读能力的提高?博闻广记、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不都是建立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吗?所以,我们要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一条以课内促课外的整体推进实现方式,通过课堂上短暂的教学,刺激学生课后广泛的阅读,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动力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就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大量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的课内外书籍的行为。而不是指没有限制、没有指导、只是片面追求数量的一般阅读。

2.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学者赫伯特·西伦于1954年提出,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受到广泛认同的学习方式定义。正如托马斯·贝勒所说,“有多少理论家就存在着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点:通常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从学生的活动方式来分析,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它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种因素有机结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品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

3.“海量阅读”学习方式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就是要通过“大量读”,把“海量阅读”的行为内化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或偏爱使用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他通过寻找对小学生“大量读”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能读—想读—会读—乐读(行为认知取向)一方面使学生轻轻松松达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属于自主学习方式的范畴。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了有效的落实途径,同时丰富发展了海量阅读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内涵。

2.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从阅读的空间角度看,找到实现了阅读从课堂向家庭的延伸的方式,使阅读能以课内有限带动课外无限。从阅读的内容角度看,找准并推荐大量有趣、适合的阅读内容,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视野,真正实现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阅读的动力角度看,是寻找到一种好的生成方式让阅读由被动变为自主,提高学生海量阅读积极性和有效性。

《学记》中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出了学习是需要专注认真的课堂学习和自觉主动的复习巩固有机结合的。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菜单”导学方式,找到学校教学与课外最佳的契合点,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必需,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四、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尽管阅读理论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五、六十年代的欧洲,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被看成

是孤立于其他各种技能的独立活动,是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最不

可教的(least teachable)。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读。因此无阅读理论研究可言,更无描述阅读全过程的阅读模式。

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此后,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康德(1781)提出。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爵士认为,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所谓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它们引导读者对语言及非语言输入的理解,理解实质上是输入(如课本)及与作者(读者)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我国阅读教学方法有相通之处。美国当代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系统知识,实行了“先语法后语感”的方法,力图使能力培养紧扣知识体系。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法、探究法、分组学习法、程序设计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但这些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地出现的,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在《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一书中提到:“很少有什么教师专门依靠一种教学方法:程序设计式教学方法或者发现式教学方法。一个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判断一般说来哪一种教学方法最好,而是去判断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于某些特定的学生应该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美国的阅读教学已从输入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构成主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使理解力和词汇方面的教学得以加强,而且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读的材料,探索多种观点,形成他们的思想。

日本对阅读教学相当重视,有不少研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流派,例如芦田惠之助的“七变”教式、西尾实的“三读法”模式、儿童语言研究会的“一读综合法”等。日本的阅读教学,除了实行“素读”、“课题学习指导”、“段落指导”、“感想文指导”等基本方法外,尤其重视“关联指导”。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在表达、理解和“语言事项”这三方面,都贯穿着“关联指导”的明确要求。日本国语教学大纲在“制订指导计划和各学年内容的处理”一项中,也特别突出了“关联指导”的重要性。

前苏联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大致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起始课,多半占一课时的部分时间,有时也可能占一节课甚至更多一些时间。起始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作好理解文学作品中复杂的艺术形象的准备。基本类型有新知识讲授课和启发性谈话课两种。第二阶段是研究课文,目的是完成文学阅读的教育和教养任务,形式有家庭阅读、在课堂上的表情朗读、编写提纲、口头复述、分析作品、背诵、作文等。第三阶段是结束课,基本目的是总结学生和教师在整个课题学习期间作出的各项结论,解决学习中产生的争端,消除疑难。

我们把他们归于“教学过程论”的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阅读教学历史渊源流长,但正规化是在近代教育改革之后。随着语文的单独设科和阅读教学的正规化,对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也随之而起,但基本停留在旧式教法上,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体会”,属于典型的接受式学习。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教学思想的深入,人们逐渐重视了学生的“学”,阅读教学中“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的研究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过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等。

课内海量阅读法:韩兴娥老师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课内海量阅读”。大量删除没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少释义,多阅读,多感悟,“两周学完一本语文课本”然后与学生一起诵读《论语》《道德经》等课外书。

我把它们对于“教学方法”研究。

分析发现:国内外已有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研究,虽逐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阅读发展,但大多是针对读好某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研究,可以给我们以策略上的帮助,但是没有一个从课内指向课外的自主阅读学习的引导,没有关注“量”的问题。而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法”多采用读与背的方式,摒弃分析讲解,这样虽然是把大量的课外阅读带进了课堂,但是缺少对学生课外主动阅读要求、指导和保障,海量与自主仍是在教师掌控中的,局限在课堂上的。

纵观国内外就现状,都没有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海量阅读”的意义和实施途径。而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希望呈现一种方式,如“菜单导读”式,能有效地将课内衔接起来,通过“选择内容——激发兴趣——掌握方法——实现乐读——行为、认知”,引导学生能读想读会读乐读,让“海量阅读”内化成为学生完成语文学习时经常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五、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阅读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阅读的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阅读的意识内化为一种必备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自我需要。

2.研究内容

(1)研究激发阅读内驱力的优质策略

兴趣是基点,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受到高尚情操与无限趣味,读之有趣、读之有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个性,丰厚文化底蕴。

(2)形成主题阅读“菜单”导读序列

制定出一套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单元阅读为单位,以“主题阅读”为形式的各年级导读菜单。为有效的课外补充阅读搭建好平台。

(3)研究“菜单”导学序列中阅读方法的有效策略

(4)研究形成多元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①制定“海量阅读”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一定时间的阅读字数统计,测评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收获,用于研究的前测、后测、中期比较,用数据说话,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海量阅读”的真

正目标。

②研究“活动展示”评价有效方法

活动展示评价,提到课外阅读的展示活动通常会想到很多,如:读书交流会、专题沙龙、好书推荐(这些也已直接借用很多已有的成功经验,只是把他们纳入整个体系中)。而我认为应该发挥好他们的评价功能:用这些展示活动作为评价手段,这样一是突出必读,不阅读不思考不实践便不能完成好。二是突出参与,参与就是评价,而且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变得多元,调动起学生对阅读浓厚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陷入”主动。同时既然是一种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活动,请家长走进我们的学校阅读展示活动,并探寻走进社区、走向校外,让多元的参与评价成为活动展示的评价方式。

3.拟解决关键问题

——形成“菜单”导读序列,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的最佳途径。

制定出一套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单元阅读为单位,以“主题阅读”为形式的各年级导读菜单。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目标,在单元主题下安排五部分内容:(1)“课内导读”:明确教材上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即使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有很好的认知,又可以使教师更准确的把握好课堂教学不用面面俱到,改变“三关注三缺少”的问题:即关注课内讲读缺少课外指导、关注精读体悟缺少量化积累、关注繁冗分解缺少兴趣持续。缩短课堂教学中在某一篇课文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2)“佳作链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作为必读篇目课后阅读。(3)“荐书选读”:列出相关的书目,供学生做选择阅读。(4)“主题作业”:减少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放手给学生读书,根据单元主题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自己阅读完成自选题目的相关主题阅读报告,写自己的收获、观点和见解(基本上1-2周完成一单元)。(5)佳作推荐,突出学生主动,为能够自己找到佳作的学生提供推荐给大家的平台,便与分享也能够更好的调动阅读的主动性。让课后的自主阅读海量阅读成为完成语文任务时经常而又偏爱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也就是海量阅读学习方式)。以简洁、选读、实践的实施途径,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感受。

4.

5.

基于对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当前学习方式的客观认识和分析,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菜单导读式,指向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改变空间,有效实现课内外海量阅读衔接,让减负增效变为可能。

6.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之前所有的研究都是着眼于理论层面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方面的。而“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第一次从学习方式的层面提出“海量阅读”的概念来进行研究。

六、研究对象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对象

首先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段进行,每个年级1个实验班,便于与平行班作比较。

(二)实验步骤

1.计划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

(1)成立子课题小组,进行人员分工,查阅文献,进行课题前期培训;

(2)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实验前测并作出分析报告;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5月

(1)各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进行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

(3)根据自己的专题研究内容,开展子课题专题研究。

a.制定各年级的导读“菜单”,思考并验证所选内容是否适合学生阅读、是否有利学生发展

b.落实“菜单导读”,记实施笔记和反思,做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

c.研究激发海量阅读兴趣的策略和读法渗透的策略。

d.研究海量阅读评价策略,如:评价指标、活动展示评价的操作方法、自主设计阅读情况记录。

(4)课题中期:提交各子课题组的课题小结,作出课题中期的阶段性报告,抓好海量阅读教学典型课例进行展示研究课,并请专家作专题指导,推进教科研的进程。

(5)做好实验中的信息反馈,对实验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3、观察阶段2011年5月-2012年5月

对于实施过程中学生海量阅读的数量、方法,学习方式和成绩上的转变进行观察分析。4、反思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对学生的海量阅读后学习方式的调研及实验后测并作出分析报告;课题组总

结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接受课题的鉴定,验收。

预期成果:

(1)《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研究》课题总结报告及研究工作报告

(2)呈现完整可操作的《小学语文菜单导读》序列

(3)“海量阅读”评价指标及活动展示评价的影像资料及效果分析

(4)学生主题性作业精品集

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类: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2.

(期刊类:

[2] 彭瑞.天津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76-79.

[3] 袁培玲.语文教学需要海量阅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10).19.

[4]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J].山东教育.2009,(Z1).51-52.

[5] 韩兴娥.海量阅读——丑小鸭的快乐之旅[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6).48-50.

[6] 韩兴娥.精博结合, 大量诵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3).18-20.

[7] 谢学宏.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11).58-60.

[8] 李世淼.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几点思考[J].湖南教育.2004,(3).23-25.

(论文集类:

[9] 张燕.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究[A].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学然后知困,做然后知不足。经历课题的过程真的是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感谢组里的成员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提高的宝贵机会,也给我了无私的帮助。

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研究叶圣陶老先生明确指出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并尖锐的指出学生不会主动阅读的严重问题。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多读”,如何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海量阅读”,我想从自己在语文教学所感受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入手,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提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学生自主独特的阅读感悟,就是要寻找一条由阅读的量变引起“行为内化”“能力提高”的质变的最佳途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阅读受到多媒体阅读的挑战,造成人的阅读率下降,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重视对青少年海量阅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1-2 3-4 5-6

不少于5万字不少于40万字不少于10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现代教育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

广泛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阅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都越来越重要,阅读要普及到每一个人才是根本目的。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轻轻松松达到阅读量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

没有大量的阅读,怎么会有知识的积累,更何谈阅读能力的提高?博闻广记、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不都是建立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吗?所以,我们要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一条以课内促课外的整体推进实现方式,通过课堂上短暂的教学,刺激学生课后广泛的阅读,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动力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海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大量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的课内外书籍的行为。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就是要通过“大量读”,把“海量阅读”的行为内化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或偏爱使用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他通过寻找对小学生“大量读”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能读—想读—会读—乐读(行为认知取向)一方面使学生轻轻松松达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属于自主学习方式的范畴。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从阅读的空间角度看,找到实现了阅读从课堂向家庭的延伸的方式,使阅读能以课内有限带动课外无限。从阅读的内容角度看,找准并推荐大量有趣、适合的阅读内容,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视野,真正实现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阅读的动力角度看,是寻找到一种好的生成方式让阅读由被动变为自主,提高学生海量阅读积极性和有效性。

“海量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菜单”导学方式,找到学校教学与课外最佳的契合点,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必需,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阅读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阅读的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阅读的意识内化为一种必备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自我需要。

2.研究内容

(1)研究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基点,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受到无限趣味,读之有趣、读之有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个性,丰厚文化底蕴。

(2)形成主题阅读“菜单”导读序列

制定出一套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单元阅读为单位,以“主题阅读”为形式的导读菜单。为有效的课外补充阅读搭建好平台。

(3)研究“菜单”导学序列中阅读方法的有效策略

(4)研究形成多元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一定时间的阅读字数统计,测评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收获,从而实现“海量阅读”的真正目标。

课外阅读的展示活动一是突出必读,不阅读不思考不实践便不能完成好。二是突出参与,参与就是评价,而且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变得多元,调动起学生对阅读浓厚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陷入”主动。

3.拟解决关键问题

形成“菜单”导读序列,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的最佳途径。

制定出一套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单元阅读为单位,以“主题阅读”为形式的导读菜单。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目标,在单元主题下安排五部分内容:(1)“课内导读”:明确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缩短课堂教学中在某一篇课文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2)“佳作链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作为必读篇目课后阅读。(3)“荐书选读”:列出相关的书目,供学生做选择阅读。(4)“主题作业”:减少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放手给学生读书,写自己的收获、观点和见解。(5)“佳作推荐”,突出学生主动,为能够自己找到佳作的学生提供推荐给大家的平台,便于分享也能够更好的调动阅读的主动性。以简洁、选读、实践的实施途径,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感受。

4.研究方法

阶段方法名目的

计划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

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学生阅读情况的

前测。

实施行动研究法1.教师通过叙事研究,反思自己的

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

己的行为,不断提高科研质量。

文献研究法 2. 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多听观摩课、

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不定期开展

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

进行修正和完善。

观察观察法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海量阅读的数量、

比较法方法、学习方式和成绩上的转变进行

观察分析。

反思测量法 1. 实验后期的测量,并与前测数据

比较法和平行班级比较,作出科学的数据分

总结法析。2.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相关案例和工

作总结报告。

五、研究对象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对象

四(5)班62名学生

(二)实验步骤

1.计划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实验前测并作出分析报告;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7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交流。

(3)根据自己的专题研究内容,开展子课题专题研究。

a.制定导读“菜单”,思考并验证所选内容是否适合学生阅读、是否有利学生发展。

b.落实“菜单导读”,记录笔记和反思,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

c.研究激发海量阅读兴趣的策略和读法渗透的策略。

d.研究海量阅读评价策略。

(4)课题中期:提交课题小结,作出阶段性报告,抓好海量阅读教学典型课例进行展示研究课,并请专家作专题指导。

(5)做好实验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3、观察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

对于实施过程中学生海量阅读的数量、方法,学习方式和成绩上的转变进行观察分析。

4、反思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对学生的海量阅读后学习方式的调研及实验后测并作出分析报告,总结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接受课题的鉴定,验收。

六、预期成果:

(1)课题总结报告及研究报告。

(2)呈现完整可操作的《小学语文菜单导读》序列。

(3)“海量阅读”评价指标及活动展示评价的影像资料及效果分析。

(4)学生主题性作业精品集。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袁培玲语文教学需要海量阅读

[3]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4] 谢学宏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

[5] 张燕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6] 李世淼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几点思考

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篇一:2011—2012年度上学期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 科研反思集锦 科研成果汇总,编辑成册。 篇二:邳城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在本学期中,为保障课题研究有序、顺利进行,制定以下研究计划。 一、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意识,提高研究的成效。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具体实施措施和解决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多数为留守学生,我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十分危机:一是学生阅读面窄、读书单一,二是学生的读书时间根源没有得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没有相对不变的读书时间,更别说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生真正养成了阅读习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能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四是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虽然语文老师难得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二、课题研究内容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康健优良的阅读状态。 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指;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释疑解惑、学法迁移、比较鉴赏、拓展延伸。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心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刻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盛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康健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的对象 XX小学三到六年级 85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3、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项自主阅读活动。 五、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收集资料,学习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做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预期阶段成果积累相关资料。 2、研究阶段(XX年2月-XX年4月) 主要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详尽的阅读目标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博阅读。 3、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6月)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针对阅读教学觉得越来越不会教。导致我组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主要有:对年级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阅读习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少;读的形式多样,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组高年级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七、活动安排:(2012年2月——2012年7月) 2月根据主课题撰写课题的研究计划。 3月课题成员要互相评论、研讨。

海量阅读实施方案(1)

小学部2010-2011第二学期语文组“海虽阅读” 实施方案 一、海量阅读实施目的 长期以来,学生存在阅读数量少、质量低、随意性强,教师指导性弱,学生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实施高效海量阅读第一目的是,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持之以包地进行有益的阅读,并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第二个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师的读书质量和读书能力,进而使读书成为老师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二、实施途径 (一)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推荐书目,自主选择阅读书目,自主安排阅读时间,自主安排阅读进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提过多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班成立班级图书角。这种自主阅读有时也可安排在课堂上,当作一种奖赏送给学生。如:作业完成得好的,提早完成学习任务的,读书认真的等。 (二)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一般在读书课上进行(每周八节课当中可拿出两节课进行)。教材中的课文依然按两个星期一个单元来完成。将课外阅读融入到每个星期当中,每天当中,每节课当中。指导的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背景介绍、作者介绍、读书方法指导、读书心得交流。根据内容的不同,教师指导在学生读书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进行。读书课既可以教师讲解,也可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为主。 三、实施过程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海量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更重 要的是确定适合各年段阅读的书籍,书籍分为必读书籍和选读书籍。必读书籍每学期每个年级不少丁两本,每个年级统一,选读书籍可由老师们列出推荐购书的书目,学生每人购买两至三本,汇总到班级图书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2、巧妙而有效地安排学生读书(必读书籍),以鼓励为主。 3、开设读书指导课。 (1)指导读书方法开设单元提升课。 (2)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3)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4)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定期进行交流检测,使活动有效开展, 海量阅读的实施落到实处。 三、阅读的内容 儿童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个萌芽、高涨、发展的演变过程。所以阅读内容设置必须和儿童的阅读水平相适应,由浅入深。具体地低年级可侧重丁儿歌、传说、寓言、童话等注音读物;中年级侧重丁故事、童话、传记、科幻等内容;高年级侧重丁传记、文学、常识、科幻等内容。语文、数学类的课外读物可根据低、中、高各年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每学期,教师规定必读书目至少有2-3本,其余的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确定读书数量 四、阅读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弱,可多要求阅读、注音读物。也可采取教师边读边讲,学生边读边听的方法,逐步由扶”到放”。教师可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复述故事,回答阅读中的问题等方法。 中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自读,注意培养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配合阅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黄石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宗旨目标 课题研究工作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动策略;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课题研究工作将有利于教师互相关爱、互助切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学习性学校的建构。 课题研究工作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自主研发的潜能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 二、实施办法 1、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小组成员,负责课题研究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工作;学校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负责课题研究的审批、过程的指导、结题评审的联系等工作。 2、课题实施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负责课题申报、阶段研究、资料收集、总结撰写等工作,教导处对课题实施的研究过程要进行督导与检查。 3、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本着自愿申报、学校审批的原则,由课题领导小组确定。对学校确立的重点课题,各学科教研组要全力配合,并完成所承担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鼓励教师以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开展自修反思式的课题研究。问题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的(以论文、课例等为实体显现),学校给予同等级别的奖励。

4、课题实施小组在课题获得立项之后,必须按照教育科研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按既定计划投入研究,课题研究要求做到严谨务实,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半途而废,力争在预定时间结题。不能按时结题的,在预定时间内写明材料,对课题的进展情况向立项单位以书面形式做好解释,并对课题的最终结题时间做准确地预测,在最终结题时间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确因种种原因课题研究不能继续开展下去的,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签署意见,报立项单位申请取消。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因为工作不力而使课题研究被迫终止的,本课题实施负责人、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所圈定的时段内不得参加评先、表模工作。 5、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每学年负责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汇报工作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邀请课题监管单位、立项单位的相关领导参加),汇报会先由课题实施小组负责人汇报课题的进展情况,再结合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管理措施 1、课题组依据《黄石小学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接受教导处的直接领导,在每学期末向教导处提交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资料。 2、实施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小组的齐心协力下,课题实验通过专家鉴定,课题成果得到有效推广,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课例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学校给予阶段性奖励和结题成果奖。阶段性奖励标准见附表一,结题奖奖励。 3、将课题实验纳入年终目标量化考评加分方案,在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教导处、校行政会认可的情况下,课题主持人、课题实施小组组长及实验教师按课题的相应级别量化评定分值,由学校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量化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第一学段利用插图学生说写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考。 二 、具体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阅读心得与研究的相关联系,不断提升课题组

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理论作为航标,行动便有了方向。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认真研究苏教版第一学段语文书中插图,发掘训练点,提高学生说写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各年级至少要完成一篇“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2010年9月-2011年1月): 9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10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模板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个人研究方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目标: 1、改变目前小学生“动口不动手”的阅读现状,逐步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所要求。 2、通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五、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相关的教育杂志,学习一些相关的专着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3、忠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寻找多途径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累:在教学,学习、研讨中,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自已独特的想法撰写成文,继续在自己的校本课题专栏上传,多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二)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

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方案

小学语文“海量阅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日益突现出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

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3)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2.课题提出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的基本理念以及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课本界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海量,就是要打破阅读内容和阅读结果的单一化、唯一性;所谓海量阅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变苦读书为精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篇一: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 2011. 2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思想,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了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我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 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发现、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经常提出开放 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养成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具体研究内容。(1)落实任务,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事实求实地开展研究;(2)注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收集;(3)及时整理研究资料,资料尽量电子化处理;(4)积极书写相关论文,注重成果的转化。 2、继续加强课题理论的学习,搜集课题的信息,提高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的导师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的引领。 3、通过采用谈话、问卷、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一次量化的调研。 4、要求实验教师上好每一节研究课,学校要组织人员对实验课进行评议,对教师应用教学媒体以及学生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进步、自学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5、组织教师开展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优质课竞赛、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会 2011.2 课题研究计划 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 2011.2 篇二: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2014.3逊让中心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在“探索教学模 式” ,“打造高效课堂”理念的引导下,我校延续上学期课题,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我校的课题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遂宁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实施方案 在确定实施方案之前,让我们共同回顾本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1、制定各年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推荐书目及推荐说明。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尊重小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建立多样化的阅读情感交流模式。 4、初步建立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估体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 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的研究 6、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一、研究思路 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着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着力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模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我们发现,专家和老师所推荐的好书学生未必喜欢,家长为学生购置的书籍常被束之高阁,原因何在?学生不喜欢!了解学生阅读兴趣何在是开展有效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清楚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开展高效课外阅读的基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 1、在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选择阅读内容,列出必读书和推荐书。 2、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

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 (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4)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欧美孩子的1/8,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拓宽阅读渠道,更新阅读途径,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量。 1、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 (1)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师生共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自己曾读过的名著、经典篇目……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小学课外阅读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课外阅读课题研究课外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计划”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黔江区城东中心小学校 “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 计划 田立新经过学习和探索以及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拟定本阶段研究计划。 一、承接上一阶段的调查研究、资料搜集工作,落实本阶段研究重点。 1、注重班级书香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图书角、班级文化建设等措施,加强书香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侵染在阅读的氛围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的阅读兴趣还不够积极,有的同学还是为完成任务式的读书,这样的阅读是见不到真正的效果的,一定要让学生带着

兴趣去读,真正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当成是自己的一门必修课程。 2、给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课更有针对性的课外外书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式、理解能力、思维方式、阅读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材料,真正的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学生有效的阅读的培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学会理解、学会运用,这是有效阅读的重要表现形式,还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但最终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所读文字的价值和思想。 4、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快乐地阅读 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不应该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样就违背了我们研究的初衷,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5、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指导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学生情况,总结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存 1 在的不足,寻找到更加适合的指导方法,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海量阅读实施方案

曹县第一实验小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海量阅读达级实施方案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海量阅读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和古今中外优秀著作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书香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海量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诵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文字精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以名著为伴,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名著经典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通过达标考级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读书的过程胜于达级的过程。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

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要求 1、阅读达级情况作为考核班级和年级组一个参考项,每个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过级达标测试,一个学期是一级,一个学年需达标二级,小学六年需达到十二级。 2、每学期由学校统筹规划、根据年级组内的经典诵读计划和各年级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诵读,学生根据自己诵读情况申报考级,申报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由年级组组织考级达标。凡考级过关学生颁发过级卡。鼓励提前考级。 3、用评价引导行为,凡是在一个学期内连过三级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学期过关率较高的班级由学校为班级颁发荣誉证书。没有按照要求过级的学生学期末不得评比“三好学生”。过级率不过半数的班级学期末不得评比优秀班集体。 4、学生海量阅读过关考级所有资料表格统一印制,班级内装订好后统一整理保管。达标手册的资料的开始为封面、达级要求、阅读达级考核评价表;再依次是从低级到高级达级计划表,证书夹在每一级的中间位置。 四、诵读过级内容: 一级达标内容: 1、国学经典(10): 《咏鹅》、《春晓》、《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秋浦歌》、《绝句(迟日江山丽)》、《悯农1》、《七步诗》、《赋得古草原送别》 2、A类推荐书目选读3本(摘抄、读书心得、故事叙述)

2021—2021年度上学期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2021—2021年度上学期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 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 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 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 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 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科研反思集锦科研成果汇总,编辑成册。

小班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小班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彬县幼儿园孙淑萍徐晓鹏 一、课题背景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语言活动的领域给我们指引了方向“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等。”研究表明,儿童在0—2岁时首先用聆听的本领学说话,学会大人讲故事。三岁以后他们不在满足于听故事,开始出现自己读书的愿望。这个时候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期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关系人一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但是农村的孩子在这方面非常的缺乏,家长很少给孩子购买书籍或让他们自行阅读,在幼儿园活动室中设立的图书角基本上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随着对幼儿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已将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提出要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幼儿园要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注重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以及终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

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新时代的研究课题。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小班幼儿阅读是指在3--4岁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总想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原因和之间的关系,说明这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显示:3—8岁是孩子自主性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文字将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互串联并在生活中发生作用。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一则新的知识,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自我展现。 2、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标论,十五条主张,十七条原则,四个教学步骤,五指教学内容等。

诸冯学校海量阅读计划

诸学校“海量阅读”实施方案 爱好读书的民族是强健的民族,读书应是全民共同行动的大事。市教育局狠抓海量阅读,我校也乘此东风,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师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目标,来实现书香校园,通过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实施目标 1.建设书香校园,促进中小学师生高效海量阅读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师生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激发师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教师通过读书丰厚文学素养,提升专业水平。 3.提高师生阅读效率。初中生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阅读量达到每年200万字以上。 4.把高效海量阅读理念迁移到所有学科,培养一支具有阅读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阅读容 学生:经典书目、读书计划系列丛书、学校、教师推荐书目(含学科类)、报刊、语文主题学习系列用书(含经典诵读丛书)、自选书目。 教师:经典书目、教育理论书籍、学科专业书籍、教育类报刊、教育局推荐书目、自选书目。 海量阅读推荐书目: 故事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类:郭沫若《女神》、冰心《繁星·春水》、普希金诗、泰戈尔诗等;

寓言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散文类:鲁迅散文如《朝花夕拾》、朱自清散文、巴金散文如《随想录》等;小说类: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茅盾《子夜》《林家铺子》、等;文化经典著作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科普文化读物:如霍金《时间简史》、彩图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之最》《奥秘世界》《世界自然奇观》《世界重大发明发现》《世界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中国国家地理》《世界文明奇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历史读物类:如彩图版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三、具体要求 1.领导牵头调配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高效海量阅读”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采取措施吸引家长、社会关怀学生的阅读,营造健康和谐的大环境。校长等各级教育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探索高效海量阅读的方法、途径,及时引导帮助教师搞好高效海量阅读,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起到模带头作用。 2.制定科学的方案规划。 (1)选择的原则: 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积累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力求形成完整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同时计划对学生进行关于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环节和方法、阅读量等的问题的调查;通过练笔、摘抄、作文等多种形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夯实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方案

《夯实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方案 溧阳市溧城镇西平小学袁荷娣 一、选题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着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