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扶贫办扶贫开发专题综述

市扶贫办扶贫开发专题综述

市扶贫办扶贫开发专题综述
市扶贫办扶贫开发专题综述

改革开放十年·扶贫开发

中卫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4年6月18日

一、发展历程

(一)、“三西”农业开发建设(1983-1993年)

1983年,为了解决“贫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定西地区的贫困问题,中央财政每年拨出2亿元专项资金,开创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先河。

“三西”建设,按照“有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思维。“水路”指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灌溉农业;“旱路”指兴修梯田、压砂地、沟坝地、旱作农业;“另找出路”则是移民和劳务输出。

“三西”建设时期,我市建设了固海水利工程,实施了吊庄移民,形成了以工代赈、积极扶贫、打井窖、铺地膜、修梯田等,共投入资金5600万元,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6.6元提高到356元。

(二)、“双百”扶贫开发计划(1994-2000年)

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此为标志,中国扶贫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为落实中央精神,宁夏出台了“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核心是解决南部山区近100个贫困乡镇,100万人贫困

问题。

双百扶贫阶段,中卫市实施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劳务输出、农田建设、闽宁协作。七年攻坚,国家共向中卫市贫困地区投入资金4.8亿元,实施了固海扬水,打井窖3.8万眼,造林80万亩,修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修路580公里。世纪之交,中卫市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解决温饱的目标。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面由69.9%下降到13.9%。

(三)、新世纪千村扶贫(2001-2010年)

2001年,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卫市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根据《宁夏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我市列入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贫困村146个,其中海原县115个、中宁县13个、市城区18个。自2000年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以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二县一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 8.36亿元。通过坚持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截止2006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28.22万人减少到16.17万人。全市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94.90元(中宁山区546元、海原县877元、中卫市城区784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493元,年均增幅17.6%.

(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时期(2010-2020年)

建市以来,是中卫市贫困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中卫市在全市252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

产业扶贫、劳动力中长期培训、互助资金、生态移民、社会帮扶工作。重点解决全市22.26万人(海原171110人,中宁24892人、沙坡头区26638人)的贫困问题。其中,生态移民6.2万人。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中卫市贫困地区GDP达到42.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9%。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和的2.5倍,年均增长20%。

工业经济起步良好。工业经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工建设了一批新型工业项目,以新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占地3.5平方公里的海原工业物流园区。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08%。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枸杞、硒砂瓜、苹果、马铃薯、小茴香、小杂粮、饲草等种植业和以清真牛羊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2010年,中卫市贫困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2.2亿元,基本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出“中宁枸杞”、“香山硒砂瓜”、“海原小茴香”、“夏华清真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知名品牌。

现代服务业明显加快。传统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7

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2.3%,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沙坡头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原工业物流园区已成为全区物流节点,兴仁镇物流集散中心已具雏形。

民生质量不断提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0元。通过实施农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三大工程”以及生态移民工程等扶贫项目,使6.3万农户危房危窑得到改造、8941户4.075万人搬入生态移民新村,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21.24万人的贫困问题。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教育和文化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二、主要成就

(一)抓移民开发,建成了“一台两区”新灌区

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中共中卫县委、县人民政府强抓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完善联产承包,企业转轨定制的同时,抓好移民搬迁,农业开发建设,提出开发南山台子和北干渠“两个十万亩新灌区”和开发沙坡头“碱碱湖”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十项政策规定,鼓励国家、集体、企业、个人投资四位一体共同开发,并对县内南部山区部分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村队实施了移民搬迁,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南山台子、北干

渠、碱碱湖三个沙漠区开出总面积23万亩,人口8400多户,3.5万人(来自三省—内蒙、甘肃、宁夏十八县的县外移民3000多户,10000多人,其中:西吉移民搬迁6000人),建立行政村28个.建成10万亩现代化经果林基地一处,10万亩优质米商品粮基地一处,10000多亩现代化渔业基地一处,新开发区沟渠纵横,林果成行、鲤鲫跳跃,稻麦飘香,已彻底改变了昔日“沙丘遍地,寸草不生,免子不拉粪,野鸟不坐窝”的荒凉状况,人均收入由80年代初不足100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2600元。目前“一台两区”人们正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没着建设小康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贫困地区人居环境。

三十多年来按照各个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四通工程”和“两大提高”,“四通工程”;一是加快了贫困村村道建设步伐。2007年底所有通乡镇公路基本实现了柏油路,山区行政村通等级砂砾公路;二是解决和完成了未通电自然村的通电任务,实现了村村通电、城乡同网同价;三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7年底,沙坡头区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群众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四是加快通讯网络的调整和建设。到2007年底全区所有山区乡村通话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两大提高”,一是加快集镇建设,提高山区集镇化水平。发展绿色产业型、资源依托型、交通枢纽型等各具特色的小集镇,发挥其对二、三

产业的集聚功能,使商品流通、信息传递等更加快捷。结合种草养畜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加快发展饲草、建筑建材、皮毛和清真牛羊肉、绿色清真食品等开发加工业。到2007年,初步建成以各市区为中心,以兴仁、宣和、永康、大战场、香山乡等集镇为骨干,其它乡镇为基础的区域城镇体系,使山区城市化水平力显著提高;二是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抓好农民增收的同时,依照规划先行、示范引导、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抓好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工作。利用自治区的扶持政策,搞好“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建设,突出了乡村、地方、民族特色,逐步改善了山区农民人居条件,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三)实施了“生命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

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地表水,大量拦蓄天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改造完善了关键水利设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共完成小流域治理12处,通过建集雨场、打井、建窖、截潜引水,基本解决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三十年来,沙坡头区山区累计打井62 眼,建窖24200 眼,做截潜引水工程75 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使部分人饮困难的“顽症村”,彻底告别了“车拉驴驮”的状况,永康镇校育川村和常乐镇熊水村是沙坡头区二个“整村推进村”,通过市扶贫办实施截潜引水入户工程,三个自然村实现了“户

户饮用上自来水”的目标。另外,加强了对扬黄和库井灌区的节水改造,推广小畦灌溉、管灌、喷灌等节灌新技术,建设水源工程、抗旱工程和控制性骨干坝工程,形成了库坝联运体系,近三年来又实施了香山地区和香山北麓压砂地补灌工程。更新改造了南山台电灌站和其它小型扬水灌区水利设施,确保了扬灌区正常灌溉和压砂地的正常补灌。

另外在加强水利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三水”,建设好“三田”(水浇地、洪漫坝地、压砂地),在降雨量相对高的乡(镇)大力发展了水平梯田,在环香山地区大力发展了压砂地,使山区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四)实施了“生态工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沙坡头区山区建设上,三十多年来一贯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防治并重,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强化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意识,抓好生态项目工程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山区扶贫规划上实行了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为中心,以主要公路沿线、机关、村庄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防护林建设为纽带,加大了治沙造林,封山育林工作力度。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封(沙)山育林,天然草场改良等一系列措施,对北部风沙干旱丘陵区、中部干旱黄土丘陵区、南部半干旱山地丘陵区进行综合治理。切实保护了草原,加强对天然草场的补播改良,实行封育管理,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五)全面推进了种草养畜,大力发展了草畜产业在沙坡头区建设上,各级组织三十年来如一日始终不渝的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做为第一要务,把种草养畜作为重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南山台和北干渠吊庄移民区为依托突出发展以肉牛、奶牛、多胎品种羊为主的食草型、节粮型舍饲畜牧业。以宣和镇为依托,大力发展草原牧鸡、壮大鸡产业。利用清真品牌的优势,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在山区草畜产业发展上,重点做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加强草原围栏封育,推行舍饲栈养,切实缓解天然草场载牧压力,使草原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植被有效的恢复。二是大力培育了草畜产业基地,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逐步建设一批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饲草基地,加快天然草原的人工改良(补播)促进恢复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三是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步伐,引进了国内外优良品种,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了生产性能。建立健全了疫病防治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四是积极推广了先进实用的饲养管理和快速育肥技术,大力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利用技术。全面普及秸杆青贮、氨化、微贮饲料喂养技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商品率。五是围绕“十万贫困户养殖业工程”,建立规模化、规范化产业体系。努力构筑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层,以专业大户、养殖园区为骨干层,以规模化、工厂化为尖端层的“畜禽产业金字塔”,把区域性优势发挥到最佳状况。六是加大了草原管护执法力

度,治理了草原“三乱”,确保了草原植被资源及其围栏设施发挥长期效益。

(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重点建设了五个基地:一是建成了以香山为核心,辐射兴仁、蒿川等乡镇的西甜瓜生产基地,实施无公害化技术标准,打造了“香山西甜瓜”品牌,沙坡头区累计建设高标准的压砂地 55.6 万亩,为全市实现100万亩做了表率;二是以南山台和碱碱湖为基地发展了以高酸苹果、优质红枣为主,杂果为辅的经果林基地,目前已达到10万亩;三是以北干渠新灌区为基地,建成了十万亩“优质米”基地;四是建成了以碱碱湖、高墩湖、马长湖为主的万亩“渔业”基地;五是建成以兴仁镇为主的井灌区枸杞基地,扩大山区枸杞种植面积,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做大做强枸杞产业,目前已发展到近1万亩。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完善推广体系,拓展流通渠道,切实搞好产品的深加工。并产生了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国家及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如宁夏红集团。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部分优势特色产业如西砂瓜、枸杞已占领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部分产口已销往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七)实施了旅游带动”战略,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

沙坡头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拓宽了增收渠道,区内有自

然风光、文物古迹多样,境内分布着新石器至唐、宋、元、明、清历代文化遗址多处,有闻名中外的沙坡头4A级旅游区、有风景秀丽的天然胜地寺口子、以“农家乐”“枸杞文化节”,“硒砂瓜节”“梨花节”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30年来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实现了有效的衔接。沙坡头旅游区发挥了旅游业的龙头带动功能,按照“一带四区五条线”战略,充分利用了西部大开发、沙坡头低坝工程、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机遇,挖掘完善了一批山区旅游资源,在唱响沙坡头4A 级旅游区品牌的同时,重点抓了寺口子、长山湖、香山寺、老君台、山台风光、羚羊松风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旅游景点,把旅游业做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兴建农家乐,开展旅游服务,拓宽了经济增收的渠道。

(八)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切实做好了科技扶贫工作大力实施了“科技扶贫工程”,坚持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方针,围绕优势产业培养壮大科技队伍,按照业务职能,深入开展了科技扶贫结对子“一帮一”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到山区创业,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实验示范,现场指导,创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带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等适宜的新技术、新品种。加强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增强了其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为力争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劳动力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而奋斗。加大了教育科技扶贫力度,多数山区乡

镇已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对山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增强了山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运用和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本领。在科技和实用技术推广上,注重了发展、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复合套种栽培、温棚养殖、配合饲料、品种改良、快速育肥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真正把农业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

(九)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 促进了扶贫开发

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外商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借鸡生蛋,技术联姻”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吸引外商到山区投资办厂(场)。围绕资源优势,发展矿产加工业;围绕牛羊、粮油、苹果、枸杞、西甜瓜发展绿色食品、保健酒、果汁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以产品开发促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促脱贫致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山区发展的经济优势。

培育发展了以宁夏红集团、科豪陶瓷、通达果汁为主体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扶贫龙头私营企业,在发展上给于积极引导、经济上给于贴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了扶贫开发,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为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十)加快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发展山区社会各项事业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区人才资源,为山区扶贫开发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大

中专学生到山区工作,增长才干,锻炼提高,服务于山区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逐年选送一批有见识,开拓创新的贫困地区乡村干部、致富能手根据自治区扶贫办和区组织部安排,到区内外进行技能培训,实施“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战略。

三是实行山川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年青干部,对口到山区乡村挂职锻炼,把川区先进的理念带到山区。山区乡(镇)也选拔一些年青干部到川区县(区)和乡(镇)挂职锻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山区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劳动力中长期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劳动人事和扶贫部门与各镇乡、村紧密配合,建立健全了三级输出网络,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加大劳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自发性向有组织输出转变;由体力型向专业技能型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技术资金回乡创业转变。抓了三个“三分之一”,即:山区镇乡三分之一干部抓劳务输出;山区劳动力三分之一要从事劳务输出;川区重点工程中要有三分之一山区农民工。为贫困地区群众拓宽了致富渠道。

对近几年,中、高考落榜的学生,及时输送到扶贫定点培训学校进行技能培训,四年来沙坡头区共输送646名人员到定点培训学校学习,提高了就业者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

五是重视发展山区教育事业。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实

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扫盲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将规模小、质量低的村完小和教学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撤并,在山区发展了寄宿制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及多媒体电教设备,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部门并有组织地进行了山川师资交流和教学交流,川区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山区镇(乡)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教,把川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传输到了山区,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改变山区教育落后面貌。

六是积极发展了山区卫生事业。加快了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区、乡级卫生院基础设备、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做到了急诊、危重病人及时诊治。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6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十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加强了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七是切实做好了山区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实施了“三结合”帮扶、“少生快富”、“幸福工程”等项目。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大节育奖励机制,对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农户给予项目优先,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先富裕起来,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山区各乡镇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配齐配强了技术服务人员,对育龄妇女开展生

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村级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干,做到了人员、任务、报酬“三落实”,对育龄妇女定期进行孕前检查和节育后健康追踪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建立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开展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主要经验及启示

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扶贫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第一,领导重视,认识明确,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海原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是海原县最大的县情实际。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论证,认真审视县情实际,决定并确立了全县工作坚持以扶贫奔小康统揽大局,全县一切工作都要体出扶贫,将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发扬“三苦”精神带头抓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强化教育,观念扶贫,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思想就是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环境就是速度。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好农民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农民才会思穷想富,才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们通过联户扶贫活动,实行一对一地联系帮扶,重点帮助农民变观念、改陋习,理思路、谋发展,兴产业,奔小康,收效明显。

第三,计划生育,少生优生。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有

效形式。多年来,困扰贫困地区最大的问题是超生多生,甚而搬得快不如生得多。为此,中卫市委把减少贫困人口,优生优育作为一项重大扶贫工程,抓紧抓好。先后出台了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等政策。全市人口出生率由2004年14‰减少到2013年的10‰以内。据初步统计,全市每年少生8000人左右。

第四,基础奠基,科教兴县,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要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改善发展环境是关键。只有解决好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水、电、路、校、田、讯等实际问题,农民一则有信心致富,另一方面有基础致富。同时,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工程,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增加产业开发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第五,联户帮扶,联名包抓,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按照今年来大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部分是解决了农村水、电、路、校、田、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只到村难到户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建立扶贫联系点制度,落实党员干部联户帮扶、包抓产业大户等制度,使党员干部职工与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又较好的解决了到村不到户的问题。

第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我们感到贫困村面貌改变快的,帮扶工作有成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好的党支部。由于他们带领广大干部群

众抓住全社会加大扶贫力度的大好机遇,发扬勤劳致富、奋发图强的精神,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七,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面参与支持,必须把责任落实到位。近年来,我们始终实行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项目责任考核制,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包挂领导必须亲自进村入户搞调研,精心制定扶贫规则,亲手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扶贫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同时,坚持每月一督查,每季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推进工作顺利实施。

四、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新举措

新时期,为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新时期工作。

第一实施移民工程。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以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为重点,创新扶贫机制,大力减少贫困地区人口,推进贫困人口向沿黄城市带、水资源较丰富地区、交通便捷地区有序转移,有效解决区域内的贫困问题。

(一)生态移民

按照《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我市贫困地区不适宜生存的20乡(镇)78个行政村的1.4万户6.2万贫困人口进行移民搬迁和安臵,全面完成生态移民搬迁安臵任务,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教育移民

把教育扶贫作为推动区域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优化教育资源配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办学模式。加大就学扶助力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学;创新教育扶贫奖励机制,力争30%左右学生接受高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依托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切实保障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高中、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确保2.2万初中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对接受高等或高等职业教育的0.6万左右毕业生,积极促进其脱离原住地。

(三)务工移民

强化政府引导,优化劳务环境,拓宽输出范围,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力促农民转移就业。面向工业园区、城镇、沿黄经济区,扩大区内劳务输出规模;面向农业产业基地和西部季节性用工大省,有序组织外出务工;面向东部发达地区,重点输出企业务工人员;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积极拓展国际劳务市场。

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移民务工就业,对务工能力较强的家庭,优先提供公共租赁房,并给予住房租赁补贴和享受城市社会保障政策。

强化技能培训,实施“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培训项目,其中,海原县培训3万人次,中宁县1万人次,沙坡头

区1万人次,确保每个家庭输出1~2名劳动力,使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减少贫困地区人口。加快贫困人口从山区向川区转移、从条件较差地区向条件较好地区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住房、就业、户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第二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努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增长。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和保险制度。深化“少生快富”工程,扩大覆盖范围,推动“少生快富”千户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做好生殖健康教育、优生咨询等工作,提升人口素质,实现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实施贫困地区95个行政村计生综合服务体系项目和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到2015年,实施少生快富工程0.4万户;贫困地区出生政策符合率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力争控制在10‰以内,“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第三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按照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旱作节水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

(一)壮大现代农业

按照节水、生态、特色、避灾的发展方向,以现代旱作节水农业科技为支撑,发展旱作节水和生态农业,打造绿色生态、优势突出的农产品产业基地。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

1、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将中卫市贫困地区建成宁夏重要的绿色、有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

在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重点发展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建设设施农业大拱棚2232栋。

在雨养旱作区重点加强集雨场窖建设,大力示范推广集雨补灌、覆膜保墒、坐水点种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重点发展覆膜玉米、覆膜马铃薯、压砂瓜、枸杞、油料、小杂粮等耐旱作物和以滩羊、肉牛为主的草畜产业。

积极探索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和农艺节水新模式,全面推广管灌、滴灌、喷灌和小畦灌溉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0万亩。

2、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畜牧养殖业基地。加大优质肉牛品种引进与改良和滩羊本土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力度,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高档牛肉生产技术。以扬黄灌区和生态移民区为重点,建设15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其中,以生态移民区为重点,建设4万头高端肉牛养殖园区;以海原县为主的100万只滩羊养殖

基地;以沙坡头区宣和、永康为核心的4个10~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场;以沙坡头区和中宁县为重点的30万头生猪饲养基地。

建设优质马铃薯基地。以海原县为重点,建设100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其中,建设10万亩高垄管灌马铃薯基地。依托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选育推广抗旱、抗病、优质鲜薯和加工专用型品种,使良种化、专用化率达到85%,脱毒化率达到80%。普及旱作节水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实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马铃薯保鲜储藏、精选净化、分级包装、集中配送和订单运销,构建中部干旱带重要的加工原料薯基地和优质鲜薯外销基地。

建设优质瓜果基地。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优质化率,扩大地方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重点建设环香山100万亩硒砂瓜基地;宣和、永康、大战场、高崖、七营、三河、李旺为主的20 万亩苹果基地;扩大大战场、兴仁盆地等扬灌区和井灌区的枸杞种植规模,旱作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建设油料—小杂粮—小茴香基地。充分利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油料、小杂粮及小茴香优质农产品种植,以海原县三河、七营、甘城、郑旗、李旺等为重点,建设56万亩种植基地(油料6万亩、小杂粮38万亩、小茴香12万亩)。

3、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依托骨干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

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 贫困退出实施规范》

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贫困退出实施规范》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一、编制背景 2015年11月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6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为2017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一补”即补短板,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了千载难逢的最好机遇、也是最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最艰巨的历史性时期。一方面,党中央将扶贫脱贫定位到“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中国目前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而“十三五”是最关键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贫困退出机制的构建均作了原则性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 年4月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贫困退

出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 2017年9月3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印发《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陕西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于11月4日颁布了《陕西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贫困退出应坚持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自愿、有序推进的原则。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为更好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过程中,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退出,促进贫困退出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在省扶贫办等相关单位的共同推动下,省质监局于2017年9月25日下达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贫困退出实施规范》项目制订计划,项目编号SDBXM 189—2017,标准编制工作由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承担。其中,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是全省唯一的权威的标准化技术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雄厚标准化技术研究实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团队长期从事贫困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贫困退出对农户生计和农民增收脱贫的影响、贫困退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积累。 二、编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及资料搜集 标准编制组前期对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宝鸡市麟游

【工作总结范文】扶贫办人员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

扶贫办人员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 扶贫办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今年以来,我县的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 贫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第十二次党代 会提出的“加速转型跨越、优先富民惠民、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的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扶贫“四大工程”,开创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6月 2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雁红在我县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对我 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发展思路好、建设标准高,成绩 喜人。并对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实效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希望。 一、全年项目争取和资金到位情况 20xx年,省、市共下达我县项目总数 5个,资金602万元。其中:① 移民搬迁项目资金到位460万元;②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到位资金21 万元;③科技培训项目到位资金9万元;④教育扶贫项目到位资金8万元;⑤种草养畜项目到位资金104万元。其中;省级55万元,市级39 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283人。 二、扶贫移民搬迁20xx 年,我县移民搬迁任务涉及3个乡镇、3个行 政村、288户、1000口人。其中郭道镇阎家庄村整体搬迁680人,与 我县重点工程永和水库修建同步进行,目前选址,土地都已落实,移 民工程“三通一平”工作也已完成,移民房屋修建随工程进度推进。 中峪村和李家庄村320人的建房工程正在实施,明年5月份主体工程 可全部完工。 三、“雨露计划”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职 业中学,今年共培训3期次,受训人数421人。占年计划420人的100%。通过计算机、环卫,庄园经济等专业知识培训,使受训人员掌 握了专业技术,学到了致富的本领,走上了就业之路。

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元月中旬,全省扶贫工作会议期间,记者就___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___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采访了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___。 “_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扶贫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全县扶贫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和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核心,狠抓扶贫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 1.14万人基本解决温饱、0.9万人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目标,指标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100%。”___主任说。 当记者问及___年扶贫工作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时,___主任说:根据州、县签定的扶贫工作责任书,我办严密部署、扎实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了二00四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工业滤布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一、“三田”、集雨节灌和小型水利建设进展快。全县新修梯田2000亩,新增水浇地面积800亩,累计达到14.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2000亩的100%。在全县新建集雨节灌水窖500眼,

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完成年计划任务500眼的100%。全县新修水渠4处4200米,新增灌溉面积2100亩。新修和维修河堤11处10100米,护地1720亩,护村12个。小流域治理2处,治理面积1100亩,新增草地面积300亩,林地面积450亩。按期出资30万元,及时启动了冶力关西滨河路景点建设工程。安排30万元冶力关镇关街河堤资金,年内完成了修建任务。 二、全力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___年下达的城关镇上河滩村、下河滩村、卓洛乡下园子村、长川乡塔那村、流顺乡上寨村、新城镇西街村、店子乡戚旗村、三岔乡高楼子村、龙元乡王家坟村、冶力关镇葸家庄村和羊沙乡甘沟村11个整村推进和新堡乡新堡村“五改三建”末尾村建设项目,采取了提前启动、工程承包人垫资建设的新措施,对受气候条件制约的土建工程、小水等项目提前启动建设,及早竣工交付使用,并推进了种养业增收项目的落实进度,使2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工程量的100%,8个项目村完成工程总量的78%。与往年相比进度超前,农牧民增收项目比例增长25%左右,仅养殖业一项项目村已引进良种牛386头,羊3070只、猪1630口。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累计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27个,在项目村中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已建高标准“六位一体”活动室23处,在建4处。从而缓解了村委会无办公地点、村级医疗所无着落的紧张状况,激发了村社干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doc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扶贫资金一般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即中国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下文是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省贫困地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管理细则的通 知 【法规类别】会议差旅 【发文字号】陕扶办发[2007]79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陕西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07.08.09 【实施日期】2007.08.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 露计划”培训工作管理细则的通知 (陕扶办发[2007]79号2007年8月9日) 各市、县(区)扶贫办(局)、各培训学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我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上新台阶,现将《陕西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管理细则》印发给你们。希望各级扶贫部门及各培训学校能严格按照《管理细则》的要求,全力做好全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各项工作,为全省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实现做出贡献。

陕西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 “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程序,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水平,促进有序输出和稳定就业,现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06]16号)的通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陕发[2005]10号)以及《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规划》的要求,特制订此细则。 第二条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与任务,以全省贫困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为基础,以各类职业培训学校为平台,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为目的,建立起“培训、安置、维权”三位一体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模式,逐步走向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良性轨道上来,为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和建设西部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的通知 (渝办发〔2008〕21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一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一、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 General Officeof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Counsellors’ Office of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二、市政府组成部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hongq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Chongqing Economic Commission (Chongqing Commiss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Chongqing Education Commission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Chong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Chongqing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重庆市公安局 Chongq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hongqing State Security Bureau 重庆市监察局 Chongqing Supervision Bureau 重庆市民政局 Chongqing Civil Affairs Bureau 重庆市司法局 Chongqing Justice Bureau 重庆市财政局 Chongqing Finance Bureau 重庆市人事局 Chongqing Personnel Bureau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Land,Resources and Housing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Chongqing Construction Commission 重庆市规划局 Chongqing Urban Planning Bureau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脱贫攻坚扶贫开发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扶贫开发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x年,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开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力当好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参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州扶贫开发“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安排部署。 围绕全县X个乡镇摘帽、X个贫困村出列、X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政策措施,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现将x年县扶贫办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干部结对帮扶力度。对贫困人口全面开展零距离动态跟踪帮扶管理工作,实行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包乡镇、X名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党政班子包x个以上深度贫困村、x个部门单位包贫困户、x余名干部包贫困人口包保责任制,每月到村开展x次走访帮扶工作。在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期间,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表率,全县接对帮扶干部入户开展了大走访大回访,共走访x户贫困户,其中x年已脱贫的x户x人,未脱贫的x户x人,入户征求x年计划脱贫户产业发展意见x多条。通过遍访回访信息收集核

对,对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大整改,涉及x余个村民小组,整改信息x余条。 (二)全力抓好查缺补漏。坚持“有错必纠、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工作原则,严格坚持农户申请、村级入户核查、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公示,乡级党委、政府审核纠错公示初验提交申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对拟定新增、清退等贫困人口进行抽查复审纠错,并在乡镇、村进行公告等“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扎实开展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全县整户新增贫困人口x户x人,漏人新增贫困人口x户x人,自然新增贫困人口x户x人,返贫贫困人口x户x人,自然减少贫困人口x户x人。全县共清退不符合条件但已纳入贫困管理的人口x户x人,其中已脱贫贫困人口x 户x人,未脱贫贫困人口x户x人。经再次精准识别,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其中已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x年年末贫困发生率x.x%。 (三)扎实抓好社会帮扶项目。一是定点帮扶项目。X投入我县帮扶资金X万元,实施项目x个,全部实施完毕并通过验收。二是对口帮扶项目。X第四批帮扶项目x个,其中X乡包干精准扶贫项目x个、X美丽乡村建设项目x个、全县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x个,帮扶项目总资金X万元,全部实施完毕并通过验收。

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2016

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2016 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的通知 陕农业发〔2016〕32号 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农机、果业局(委、中心)、扶贫办(局),杨凌示范区农业局、 扶贫办,韩城市农林局、扶贫办,神木、府谷县农业、畜牧(局)、扶贫办: 《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4月12日 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多 元富民产业,培育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市场经营主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确保至2020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全面脱贫,农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形成每村1-2个农业主导产业,每个贫困家庭掌握1-2 门生产技术的良好局面,特制定以下四个方面28条政策措施: 一、打造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精准发展 1.制定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结构,支持发展优势 主导产业。 2.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项目倾斜支持力度,优化调整农业专项资金,确保每年投向连片 特困地区的项目和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支持商洛开展整市专项资金切块下达试点,主要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总规模 不少于6000万元,由商洛市自主安排项目。 4.支持秦巴山区发展茶业特色产业带280万亩,主要建设陕茶繁育推广示范区,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及标准化茶园。建设认定省级标准化茶园150个以上,每园核心区500 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以上。 5.支持秦巴山区发展汉江、丹江猕猴桃基地50万亩,以城固、勉县为重点,扩大种 植规模。加强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种苗质量。

脱贫攻坚测试题答案

xxx县脱贫攻坚测试题 说明:1、本测试题适用全县所有帮扶部门及帮扶干部、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及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工作队、村社干部等; 2、总分为100分,根据不同的人群综合计算最后得分。例:非贫困村干部应答必作题及帮扶责任人和非贫困村村社干部三类题,共计150个空,按100分计算,每空为0.6分,实际做对题量乘以0.6分为最后得分,以此类推。 姓名单位职务成绩 一、必作题(此部分为全县所有干部职工必作题)。 1.精准脱贫“六个一批”是指(产业扶持一批)、(创业就业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扶贫搬迁一批)、(民政兜底一批)。 2.重庆市十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为:精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落实(产业扶持)措施;精准实施(教育)扶贫;精准推进(人口转移就业);精准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精准开展(医疗卫生)扶贫;精准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精准提供(金融扶贫)支持;精准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织领导)。 3.贫困户的脱贫退出标准是: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线2010年不变价2300元/人·年),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即不愁( 吃)和(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4.贫困村的脱贫退出标准是: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

以下,同时统筹考虑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情况。 5.贫困县的脱贫退出标准是: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 6.全国“扶贫日”是每年的(10月17日)。 7.解决贫困户“八难”是指:(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8.实现贫困村“八有”是指:(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有一条硬(油)化村社公路)、(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 9.贫困村达到脱贫销号标准的,按(村级自查)、(乡镇核查)、(县级初验)、(市级终验)程序退出。 10.贫困户达到脱贫越线标准的,按(入户调查)、(村级评议)、(乡镇初审)、(县级审核)程序退出。 14.现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230元/人·月)。 15.贫困户子女优先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范围,每年资助每名学前教育贫困生(2160)元、小学阶段贫困寄宿生(1000)元、初中阶段贫困寄宿生(1250)元,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 16.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学校和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每年资助每生国家助学金(2000)元。 17.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助学金每年由1500元提高到

xxx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年度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局把精准扶贫农村人口就业与素质提升培训作为全局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使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与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局2017年度举办精准扶贫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七期10个班,培训人数42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75%,涉及贫困家庭“两后生”三年制技能培训人数130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为了大力实施扶贫培训优惠政策,我局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起我区贫困人口的现状,结合上级要求,科学制定了《苏仙区就业帮扶和职业培训扶贫实施方案》,对全区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摸底,并将计划任务分解到全区7个乡镇,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培训计划任务的落到实处。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为了使扶贫培训与劳动就业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局借助“春风行动”、园区企业用工招聘会等相关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协调各乡镇积极宣传扶贫培训相关政策大力宣传扶持就业、创业和扶贫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业务知识等,并通过精准扶贫责任单位将苏仙区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分发到各村委会、到各村组和贫困劳动力手中,打造了“多层次、广角度、全覆盖”的宣传阵地,全区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是精准施策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老弱病残”、难以集中到区培训中心开展扶贫培训的实际,为方便广大贫困劳动力就近享受和获取扶贫培训的政策,我局把扶贫培训班办到乡村去,开到贫困人员家门口去。6月5日,我局将首个扶贫技能培训班开设到了栖凤渡莲山庄园,与该企业负责人及各相关村“村支”两委和乡镇劳保站一道,精心组织开设了苏仙区第一期扶贫培训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成功培训贫困劳动力9 8名。这期培训班的开课,不但有效解决乡镇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更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培训与照顾家庭,深受广大贫困劳动力的欢迎,在当地产生了积大的反响。同时,为了发挥“羊群效应”,满足贫困人口技能培训需求,9月5日,我局在第一期成功开课的基础上,对省级重点贫困村——菜岭村举办了第二期扶贫培训班。该期两个班的培训情况良好,参训对象热情高涨,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实施。12月4日,我局又在五盖山镇狮子口村举办了第三期扶贫培训班,成功培训贫困劳动力102人。第三,强化就业扶贫。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针对贫困劳动力大多为老弱病残的特点,我们积极与郴州莲山庄园、苏仙区瑶岭生态农业等10余家区内外知名企业主动联系,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认真做好安置接纳工作。目前,已有郴州莲山庄园、苏仙区瑶岭生态农业等企业与我们的培训机构签订了安置协议,解决了贫困人员培训后就业安置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创培训意识不强。大部分贫困劳动力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其今后就业与脱贫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的还存在着“故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 亚洲开发银行  合作项目(TA 4200)             中国扶贫政策研究和会议基金项目    总结报告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06年8月

目 录    前言........................................................2 1 项目背景...................................................3 1.1 项目目标..............................................3 1.2 项目内容..............................................3 1.3 项目投资概算...........................................3 1.4 项目实施组织安排.......................................4 2 项目实施概况...............................................5 2.1 项目组织管理...........................................5 2.2 项目实施内容...........................................5 2.3 项目活动的特征分析.....................................7 3 项目成果综述...............................................9 3.1 农村公共财政政策与扶贫..................................9 3.2 扶贫贷款资金管理......................................10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11 3.4 自然灾害与贫困........................................12 3.5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13 3.6 NGO与公益机构在扶贫中的作用............................14 3.7 贫困分析.............................................16 3.8 农村卫生问题..........................................17 4 项目对中国扶贫政策的影响及成果应用...........................21 4.1 对中国扶贫政策的宏观影响...............................21 4.2 项目成果的应用........................................22 5 问题与建议................................................24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24 5.2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25 附件:亚行TA4200项目汇总一览表...............................27

2012年重庆完成1000个贫困村脱贫

2012年重庆完成1000个贫困村脱贫 2009-2-24 华龙网记者徐兴渝 今日上午10时,重庆市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有关情况。 市扶贫办主任王义北介绍,“整村推进,千村脱贫”是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做出的战略部署,并安排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0亿元,要求到2012年完成10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给予每个贫困村每年补助40万-50万,连续补助2年。 王义北介绍,直辖以来,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农民的年收入由1997年的1171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61元,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由1997年的366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50万人。 “但基础差,底子薄,自然条件恶劣,重庆市的贫困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王义北说,目前仍有2000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目前是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扶贫开发的任务非常艰巨。 据悉,采取“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措施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力量,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考核“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实际成效,市扶贫办制定了贫困村脱贫的考核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农田、基础产业、村道公路、人畜饮水、扶贫和生态移民、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电话、扶贫培训、农房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10个大类20多项指标。 同时,市扶贫办还要与各扶贫开发重点区县签订责任书,要求区县党委、政府组织各整村脱贫的村在两年的周期内,围绕这些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展建设工作。 现场,王义北便与潼南、开县和武隆等区县代表签订了责任书。王义北强调,要积极争取来自各渠道的资金,按照规划投入整村脱贫的这些贫困村。此外,还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到各贫困村从事扶贫活动或者是投资创业。 据悉,今年国家提高了对扶贫的标准,以前是两个标准,一个是绝对贫困标准,只有783元,相对贫困的标准是1067元,今年提高到1382元。“这样算下来,重庆现在还有接近150万的贫困人口。”王义北说,如果大概的算,2012年,能够有60-70万的人脱贫,但仍有70―80万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的收入要达到多少才算脱贫?王义北说,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的80%,如果这个县农村纯收入是5000元,那么农民就要达到4000元才算脱贫,而且贫困是相对的概念,五年以后,十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贫困的标准要提高。

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农村劳动力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湘潭县就业职业技术学校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惠及三农,利国利民,温暖人心,深受农 民兄弟的拥护。为了落实党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温暖 农民的心坎,我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剩 余劳动力,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自2004年开始,我校一直作 为湘潭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培训基地,在市、县劳动和社会 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组织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将各项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湘潭县就业职业技术学校始办于2001年初,是经湘潭市教育局审 批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了。学校位于县 城中心白石文化广场附近,独立自主的校园。学校组织结构完善, 有董事会,校委会,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科,教务科,培训中心,财务科等,各部门分工科学,协调工作。现有在校学生逾千人,教 师62人。曾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54人;县人事局、组织部科技干 部1670人;县人武部86人,转城拆迁户2356人;农村劳动力技 能培训7980人。结业学员就业率为98%,就业稳定率95%。 学校现开设专业为:计算机专业、电子电器专业及机械制造专业、 酒店管理四大系列。拥有计算机300台,焊接设备30台套,电子电 器仪器50套件,机械设备(车床、模具、刨床、钻床、数控车床等)50台套,机械实习三个车间、酒店实习基地一处。文、体、卫设备 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其它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资产总值2000多 万元。 由于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严格科学的管理、严谨务实的教风,学 校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高度肯定。学校连年获市、 县教育局“职成教育综合评估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县 劳动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2005年获“湖南省诚信单位”称号;2006年获“湘潭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荣获“湘潭 市十佳民办学校”称号,2008年-2010年县人民政府年年授予我校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加强各项工作,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2020年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 结范文 Model work summar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e in 2020

2020年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市人大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XX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银监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贷款 【发文字号】陕扶办发[2008]55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陕西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 【发布日期】2008.07.02 【实施日期】2008.07.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银监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扶办发[2008]55号) 各设区市扶贫办(局)、财政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陕西省内各中心支行、各银监分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29号)精神,现将《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贷扶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扶贫效益,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29号)精神,提出我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改革的原则 1、责权统一的原则。扶贫贷款及贴息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统一由地方负责。 2、自愿和公开公平的原则。尊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自愿按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通过发挥各自经营特点和业务优势,公开公平开展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3、贫困户受益的原则。扶贫贷款发放要与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密切相关,以确保贫困户受益为优先条件。 4、鼓励先进的原则。对扶贫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地方,在安排贴息资金时可给予倾斜;对贷款发放困难、还贷率低的地方,可调减额度。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下放管理权限 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等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和贴息资金省上直接管理;发放到贫困户的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和贴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欢迎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希望此入口能帮到你! 点击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全国扶贫开发2016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培训班 10月19日至20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全国扶贫开发2016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培训班,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出席培训班,并就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作讲话。全国28个省主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的副主任、业务处长、业务骨干约150人参加培训。 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重庆市4个省区市扶贫办主任或副主任介绍了各自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情况,28个省区市及兵团扶贫办领导就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一发言,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陆春生就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历程、进展情况、扶贫办正在开展的工作作介绍;国扶办信息中心王文明副处长就信息采集表中新增加、调整的内容作填写说明;北京均安科讯技术有限公司李佳就数据清洗工作流

程、数据清洗内容、数据清洗规则、数据清洗策略等作介绍,并报告了证件号码清洗情况。 参会人员进行讨论 培训班上,对贫困人口退出管理作了明确讲解。贫困人口退出,以各省2016年年初提出的减贫计划为依据,以户为单位,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严格按照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农户认可、村级公示无异议、乡级公告和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销号的程序、对2016年已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退出管理。 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纳入管理作了明确。要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对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返贫的贫困人口,以及符合贫困人口标识标准的新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新增贫困人口的纳入要以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口家庭以及虽然收入达标,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未解决的贫困家庭为重点对象。 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对象包括2015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户、2014年和2015年已标脱贫户、以及2016年新增贫困户。 贫困户、脱贫户、返贫户信息采集录入、仅采集和录入发生变化的信息;对新增贫困户采集录入所有信息。

扶贫办工作总结范文开头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开头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23827 扶贫办工作总结范文开头The beginning of work summar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fice

扶贫办工作总结范文开头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促进和保证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3月份我们会同县财政局深入到有关乡镇和项目上,对XX年和20xx年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 5月份,**市扶贫办、财政局赴**检查组对**XX至20xx年度扶贫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认真整改。XX年、20xx年我县共有扶贫开发资金363.9万元。XX年173.1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46.9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51万元,“雨露计划”培训资金5.2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3万元,移民扶贫资金11.8万元,项目管理费2.6万元,统计监测费1.3万元,

仁化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仁化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仁化县广东中金岭南项目资金及收益分配 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广东中金岭南扶贫项目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相关规定、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的1907万元(一期)投资的“凡口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处理和再利用项目”合作协议即将到期,经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广东中金岭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意将即将到期1907万元(一期)资金(项目资金筹集来源于各镇(街)、村,其中:丹霞街道161.6万元、长江镇339.2万元、扶溪镇134.8万元、黄坑镇144.2万元、大桥镇82万元、石塘镇54.2万元、闻韶镇44.4万元、周田镇264.4万元、红山镇239.6万元、城口镇119万元、董塘镇323.6万元),继续共同合作投资“凡口铅

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处理和再利用项目”。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县政府平台公司,与广东中金岭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投资凡口铅锌矿库外排废水处理和再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11000万元,投资比例为:甲方总出资人民币5104万元,总占有该项目46.4%股权,其中甲方第一期出资1907万元,于2018年2月28日已出资完毕,合同有效期至2019年2月27日;第二期出资3197万元,合同有效期为2018年12月20至2019年12月19日。乙方出资5896万元,总占有该项目53.6%股权。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收益分配,是指项目公司(广东中金岭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按股权比例向投资者(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持股)进行的收益分配。根据项目合作协议,本项目合作期为1年,每年固定收益即税后人民币152.56万元,收益每季度分配一次。 第四条本办法所管理扶贫项目资金以及收益主要用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二章收益的分配 第五条项目资金筹集时根据当时的在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资金按入股本金税后8%的固定收益计算,由于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而收益是固定的,基于公平公正原则,收益分配实行各镇(街)以人口为基数的分配原则,即各镇(街)总收益(固定)÷每次分配收益时的各镇(街)实际建档立卡人口(含出生、嫁入人口,不含死亡、外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