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摘要:本文从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制作工艺两方面阐述了皂基型洁面膏中各种组分对皂基体系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对产品的影响,对化妆品工程师进行皂基型洁面膏产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从结构上区分,应包含以下五部分:1、脂肪酸+碱 2、多元醇 3、乳化剂 4、表面活性剂5、润肤剂及其他添加剂。

其中脂肪酸+碱是构成洁面膏体系的骨架,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清洁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观、刺激性等都取决于脂肪酸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根据各种酸的性质的以及对产品要求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一种酸为主体,其他酸为辅助的搭配比例。

脂肪酸所产生的泡沫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越来越细小,同时泡沫也越来越稳定,但是泡沫生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十二酸生产的泡沫最大,也最易消失,十八酸生产的泡沫细小而持久。

因此,在配方中各种酸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给产品带来不同的泡沫性质和使用感受。

在这四种脂肪酸中,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产生的珠光性质是一种微透明的、类似于陶瓷表面釉层的乳白色珠光,而十八酸产生的珠光是一种强烈的白色闪光状珠光。

因此,通过对各种脂肪酸的性质的分析,综合对产品的泡沫性质、珠光外观的要求,洁面膏配方中脂肪酸的搭配应该是以十四酸或十八酸为主体,其他酸为辅助的搭配方式。

脂肪酸在配方体系中的用量一般在28%~3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生成脂肪酸皂的性质决定的,在脂肪酸和碱的中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脂肪酸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结膏稳定和硬度,脂肪酸的用量增加,产生的脂肪酸皂的量增大,产品的结膏温度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产品的硬度也增大。

如果配方体系中脂肪酸的用量太大,产品的结膏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还没有完全皂化的情况下体系就已经结膏了,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下一步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可用于和脂肪酸中和皂化的碱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等,但由于氢氧化钠生成的皂太硬,不适合用于化妆品中,而三乙醇胺的生成皂易变色,且当体系中皂的量很大时生产又不易控制,因此可用于洁面膏中的碱基本上主有氢氧化钾一种。

氢氧化钾的用量取决于配方体系中对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的要求,也就是说氢氧化钾的用量决定于脂肪酸的用量,以及氢氧化钾中和脂肪酸的程度,脂肪酸的用量高,对脂肪酸的中和程度高,氢氧化钾的用量也要提高。

洁面膏中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一般应该控制在75%~90%之间,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1、中和度过低,会导致体系不稳定 2、中和度过高会导致产品的刺激性增加 3、中和度过高会导致体系在皂化时皂液的粘度过高,同时形成产品时的结膏点提高,而影响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恰当的中和度应该控制在78%~85%之间,中和度的计算方法是:(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具体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洁面膏常用的多元醇有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三种,多元醇在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中主要起到分散或溶解脂肪酸皂的作用,由于在皂化的过程中生成的皂只能微溶解于水,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皂如果不及时分散或溶解,皂化的过程将无法完成,生产也无法继续下去。

为了及时将生成的皂分散或溶解,必须使用大量的多元醇,甘油对皂的作用表现为分散作用,如果体系中单独使用甘油,用量一般应该在20%以上,丙二醇和1,3丁二醇对皂的作用表现为溶解,因此这两者如果单独使用的话,用量可以少一些,大约在14%以上。

多元醇对洁面膏体系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分散或溶解皂上,多元醇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性质和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甘油对皂的作用是分散皂,因此产品体系中析出的珠光不会受到甘油的影响,而丙二醇和1,3丁二醇对皂的作用是溶解皂,因此在溶解皂的同时也会将析出的珠光破坏。所以使用了丙二醇或1,3丁二醇的洁面膏珠光效果会很差甚至没有珠光。

乳化剂在洁面膏产品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一个体系稳定性的问题,准确的说应该是辅助稳定作用,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可以有效的解决洁面膏在高温稳定性,并防止产品体系在恢复常温后泛粗的现象,乳化剂在洁面膏配方体系中的这种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常用的乳化剂可以选择磷酸酯类乳化剂,其用量一般在0.5%~2%之间。乳化剂对产品的珠光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体系中的乳化剂量过多,最终的产品珠光将无法析出,因此在选择乳化剂种类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乳化剂的最低用量,在保证体系稳定的前提下乳化剂的用量应尽可能的少。

表面活性剂在皂基型洁面膏体系中最明显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对皂基的高PH具有缓冲的作用,降低皂基的刺激性 2、改善皂基的泡沫性质,改善使用时的肤感 3、增加洁面膏体系的拉丝感,使用10%左右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明显增加产品的拉丝感觉,进而增强皂基的稳定性和改善使用时的手感,这种拉丝感远远超过PEG类物质所能达到的效果。

此外,根据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的不同,表面活性剂还能够分散皂基、降低皂化过程中皂基的粘度等作用。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MAP类表面活性剂、磺酸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10%左右,用量少了没有作用,用量多了意义不大。

皂基洁面膏产品体系中除以上几种最重要的成分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各类润肤成分和其他具有各种功效的添加成分,由于这些成分对皂基体系的影响不大,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二、洁面膏的制作工艺

在配方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洁面膏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也很容易操作,但因其配方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和一般的皂化体系不同,皂基型洁面膏的皂化方法采用的是水相(碱液)加入油相(酸液)的方法,其中水相包括:碱、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水;油相包括:酸、乳化剂、润肤剂,以及其他油脂类成分。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1、将氢氧化钾加入冷水中,溶解,然后加入多元醇,加热至75℃; 2、将酸、乳化剂、润肤剂、以及其他油脂类成分混合,加热至75℃; 3、先将油相放入乳化锅内,开启搅拌,然后将水相快速加入到油相中,

在水相加入的过程中,体系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少量产生的皂块结团现象,这种现象可以不管,等水相完全添加结束后皂团自然会消失; 4、水相添加完成后,在保持体系温度不低于80℃的情况下,保温皂化30~60分钟; 5、皂化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此时应注意避免因搅拌而使体系产生气泡; 6、降温至55℃左右时加入香精和防腐剂; 7、降温至40℃~45℃,体系可是结膏时,保持温度不变,搅拌30分钟以上,搅拌结束后可以出料。

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1、由于皂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皂化过程中体系的温度可以升高大约10℃~20℃,因此皂化前水相和油相的温度不应过高,一般控制在70℃~75℃以内,以免最终皂化体系的温度过高。 2、从皂化开始后一直到生产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避免体系产生大量的气泡,应避免加热和抽真空,否则产生的气泡无法消除。 3、表面活性剂也是产生气泡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表面活性剂应该选择在水相添加结束,体系中的皂块完全溶解后添加,也可以在皂化结束后添加表面活性剂,但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不应该低于60℃,以免因整个体系的温度因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而降低,从而体系的粘度增大而使由表面活性剂带入体系内的气泡无法浮上来。

在皂化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选择将水相加入油相的方法,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皂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皂块无法溶解而使皂化反应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采用水相加入油相的皂化方法,皂分散的速度快,生产的皂块还没有来得及积累在一起就迅速被分散了,而采用油相加入水相的方法,皂分散的速度慢,很容易使生成的皂块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在一起的形成大的皂团,此时即使是体系中有大量多元醇存在的情况下,也很难再把产生的皂团打开了,特别是在大生产的条件下,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因此,采用水相加入油相的皂化方法比采用油相加入水相的皂化方法更合理一些,更可靠一些。

关于多元醇是放在水相里还是放在油相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丙二醇和1,3丁二醇等能够和酸混容,因此建议把多元醇放在油相里,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溶解或分散皂,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多元醇溶解或分散皂的过程:如果采用多元醇放在水相的方法,因为皂可溶解或分散于多元醇中,在碱液加入到酸液的过程中,多元醇随着碱液一同进入到酸中,使得生成的皂在生成的瞬间就马上被多元醇溶解或分散掉,这样可以防止皂块的产生;反之,如果采用多元醇放在油相的方法,虽然体系中多元醇的总量很大,但是在形成皂的局部位置的多元醇的量却很少,生产的皂无法被及时的溶解或分散掉,因此容易生成大的皂团,导致皂化过程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将多元醇放在水相中参与皂化的方法更合理一些。

在皂基型洁面膏生产中还有一个比较难控制的问题就是体系容易产生气泡,且产生的气泡不易消除,气泡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1、加热产生的; 2、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此外,搅拌和拉真空也是生产气泡的一个主要来源。

对于一些皂化中和度较高的体系,由于皂化时皂液的粘度较高,因此,如果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气泡,则此气泡将很难再从体系中消除掉,因此,为了避免在此过程中产生气泡,应该确保在皂化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为了保持皂化的温度而再次加热,同时,搅拌的速度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转速,防止将空气带进皂化体系。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时机也是控制气泡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为了降低皂液的粘度,将表面活性剂直接放在水相中参与皂化过程,这样的做法将会使表面活性剂因皂化过程剧烈的放热反应而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被混在粘稠的皂

液中无法排除,导致最终的产品中也包含大量的气泡。

此外,在整个皂化的过程中,为了控制气泡的产生,抽真空也应该是绝对禁止的,抽真空不仅不能将体系内已经存在的气泡拉出来,而且还会使体系产生更多的气泡。

产品结膏点的控制也是洁面膏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适宜的结膏点应该控制在40℃~45℃,结膏点过高不方便生产,而结膏点过低又不利于产品的稳定性。

控制结膏点有两个途径:1、控制体系中皂的含量,皂的含量高则结膏点提高,反之结膏点降低; 2、控制体系的中和度,如果中和度超过85%,则结膏温度可能会提高到50℃以上,这将给生产生产带来很大麻烦,如果中和度低于80%,则可以将结膏点控制在45℃以内。

由于配方体系的差异,为了将结膏点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应该同时综合的考虑皂的含量和体系中和度对结膏点的影响,这一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配方体系的实际情况来摸索。

在体系达到结膏点时,保持结膏点的温度,继续低速搅拌30~60分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皂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体系的硬度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而不至于使体系变成一个整体很硬的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珠光的结晶析出,一般以十八酸为主体的洁面膏体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低速保温搅拌,珠光可以在生产结束后马上结晶析出,而且搅拌的时间越长,珠光效果越明显。

结束语

皂基型洁面膏的出现虽然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国内的化妆品企业对此类产品的研究似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在世面上能够见到的国内企业所生产的洁面膏产品的分析,大多数企业所生产的洁面膏产品都没有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因此国内的化妆品工程师有必要就此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希望本文能够对这种探讨和交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化枚品的研发程序与配方设计

化妆品的开发程序大致有以下环节:

→产品创意→市场需求、科技动态→产品配方设计→剂型、基质、添加剂、生产工艺→产品研制实验→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市场销售

首先是要有一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一般是由企业市场推广部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市场推销人员、策划部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外化妆品市场最热销最流行的产品行情后,向研发部门提出建议。同时企业的研发部门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当前国内外化妆品的科技发展动态和信息。我国轻工业局每年都公布"轻工业科技发展项目指南",其中有关于化妆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及研究开发重点(1999年-2000年),明确指出低刺激、功效性化妆品是发展方向,而天然植物、中草药及高科技生化制剂引入化妆品列为首选,甚至还特别具体提到第二代低刺激果酸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BHA化妆品正是第二代果酸化妆品。所以科技人员就要收集各种科技信息,国内外调研资料,最后由企业高层管理、科研和市场策划负责人一起共同确立企业近期要开发的新产品,并进一步制定出企业的中、长期研发计划,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

在化妆品配方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剂型问题。比如开发防晒化妆品,先要

确定其剂型,是防晒油、防晒霜还是防晒凝胶。剂型确定之后,就要确定基质(基质对药物采说就是赋形体,化妆品就是由其基质和多种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在基质中发挥它的功能作用),如确定防晒产品为膏霜剂型,则要进一步确定此膏霜剂型基质的乳化体形式:O/W、W/O、W/O/W、微乳液和液晶结构等,然后据此选择油相原料和水相原料及乳化剂。如果要求防晒霜具有抗水性,其基质里的油相原料要选择疏水性的。防晒产品中的主要添加剂为防晒剂,防晒剂有多种类型,选择通过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制备出的超微细钛白粉,它对紫外线具有高的折光率、高散射能力,有极佳的阻隔作用,对可见光具有极高的透光性(皮肤不泛白),另外它不容易堵塞皮肤毛孔(这是由于它的棒状或蝶状特殊结晶结构所决定的),故超细钛白粉现在多用做高级防晒化妆品的首选物理性防晒剂。此外,还需选用合适的化学性的防晒剂,要选择既能吸收UVB又能吸收UV A波段的,组成广谱的复合防晒剂,这需要研制人员筛选实验确定。

在剂型、基质和添加剂部分都设计好之后,便进入生产工艺设计环节。化妆品不是化学反应的产物,故配制工艺并不复杂,但这其中有许多复配的原则和经验,如乳化原则、溶剂极性相容原则和化学惰性原则(即切忌原料组分在生产和长期储存过程中,在光、热和氧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原料的添加顺序及溶解顺序、加入的温度和搅拌速度及时间等等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综合质量,所以,生产工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经配制形成产品后,产品还需要经过质量检测,包括理化检测和卫生检测,(特殊用途化妆品还需通过安全性评价,甚至功效检测),合格后,再经灌装、包装(在生产配制和包装过程中应避免一次污染),最后是形成商品进人市场。

在化妆品的开发过程中,配方设计至关重要,因为配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决定产品的品质,它是化妆品技术的核心。因此,化妆品的产品配方在化妆品行业中具有一种神秘色彩,各企业都把产品的配方视为企业的技术机密加以保护。对于化妆品配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依据化妆品产品的质量特性,在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中应遵循和注意以下原则:

1、安全性放在首位

因为化妆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长期和连续使用的日用品,因此其安全性被视为首要质量特性。化妆品的安全性所指的是化妆品应无毒(经口毒性)、对皮肤(发)及眼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过敏性等。在化妆品配方设计选择原料时,必须遵循我国的化妆品卫生法规,不选用和不含化妆品禁用原料,选用限用原料时要遵守其用量规定,不得超过我国对有毒物质的限用量。

在化妆品原料中对有毒物质,砷、汞、铅、甲醇及多种原料进行限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某些原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带进一些重金属,这些有害元素就会经皮肤的皮透作用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累积到肝脏里而诱发机体病变。如二战以后日本因此而出现黑皮病,还有因爽身粉里含有硼酸过多,婴儿洗澡后使用中毒死亡的严重事件,所以必须对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限量。目前(1999年12月1日后执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我国对化妆品中的原料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增加了品种和数量,原来的卫生标准里禁用的物质359种,现在提升到493种,限用物质原来57种,现在提升到67种,可见,对化妆品安全性的重视。我国化妆品、美容行业必须重视和遵守国家颁布的标准,不能为了企业的短暂利益,置消费者的健康而不顾。如禁用物质雌激素、孕激素,即使是丰乳产品也不要加这些物质;斑蜇、氮芥虽有一定的生发作用,但均属禁

用物质;还有在美容祛斑化妆品中使用的白降汞为禁用物质,氢醌其用量超过2%就不安全。另一种可瞬间变白皮肤的化妆品,其含有限量物质过氧化氢,如超过限量,必定对皮肤造成伤害,美容不成,反而毁容。总之,安全性是化妆品最重要的质量特性。

2、稳定性作为重点

当前,我国化妆品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微生物污染的卫生安全性问题;二是产品出现析水、析油、分层、沉淀、变色、变味和有膨胀现象等稳定性问题。

产品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多是其配方设计不尽合理,故产品稳定性是配方设计的重点内容。如一般的膏霜(乳液)类化妆品配方的组成是多样和复杂的,除油、水相原料外,还有各种功效添加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属多相分散体系。在理论上它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它又具有动力稳定性以及电力稳定性和其他稳定因素,而使其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称为亚稳定状态,在保质期内能维持该状态即达到目的。影响乳化体产品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

2.1、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体配方设计最为关键的是乳化剂的选择,一般可依其乳化方式的类型来选择乳化剂,乳化方式不断在发展,有可反应式(皂基式)、非反应式、液晶式、位阻式和超微乳化等乳化方式。现通常都采用非反应乳化方式,这种乳化方式无需用碱,利用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合理复配完成乳化,它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甚至为零或负值),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形成双电层产生的排斥作用而使乳化体稳定。非离子或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存在的亲水、亲油特性及形成双分子吸附层或液晶结构网,而使乳化体系稳定。因此在产品的剂型、基质和原料确定后,乳化方式和乳化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视为配方设计之重点,它对乳化体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

2.2、介质黏度和分散度的影响

在研究和讨论乳化体体系的稳定性时,有著名的斯托克斯(Stokes)方程式:

v=2rr(p2-p1)×g / 9η

式中:v-体系中微粒厂滴少沉降速度

η-体系中介质黏度

r-体系中微粒(滴)之半径(此式中的rr代表r的2次方)

g-重力加速度,

p1、p2分别为内相、外相之密度。

公式中的沉降速度v就是体系中的微粒(滴)的聚集速度,显然聚集速度η若大,则体系的内相(油相或者水相)就很容易聚集在一起造成油水分离而不稳定,所以,沉降速度愈小,膏霜或乳液体系就愈稳定;由公式可以得出:当体系的内相与外相,即油相与水相的密度差值(p2-p1)愈小时,体系愈稳定;当体系的微粒(滴)愈小,即v愈小,也就是油滴或水滴分散得越细,v就愈小,体系就越稳定。所以在配制乳化体时,应使高效的乳化设备,转速有3000rpm以上,体系的分散度高,产品的稳定性好且外观亮泽细腻;公式中的可是体系介质(即外相)的黏度,沉降速度v是与η成反比,即外相的黏度η愈大,v愈小,体系就愈稳定。如配制O/W型膏霜时,可通过加入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于外相(水相)增稠以提高膏霜的稳定性。

为保证化妆品产品的稳定性,在我国目前颁布的18个化妆品标准中均列有稳

定性检测方法和指标(耐热、耐寒和离心试验)。在配方的设计及实验阶段,还可对试样进行强化的稳定性试验,以判断其稳定性。其方法是确定一定的时间间隔(6h或24h),将产品先放人高温(40℃或50℃)恒温箱内,经过上述确定的时间后取出,恢复常温,再放人冰箱内(-10℃或-15℃),又经过同样的时间,取出恢复常温后,再放人高温恒温箱内,如此经过两次或三次循环后,观察产品仍是稳定的,表明该产品的配方设计为合理。

3、配伍性是关键

化妆品不是化学合成反应的产物,而是由许多组分经过适当的工艺混合复配而成的产品。一个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有时多达20种以上,因此各组分间的配伍性是设计配方选取组分的一个关键,因它不仅可以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和特性,而且它还可决定产品是否稳定。配方中各组分间的配伍性良好,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还有协同作用,就可认定该配方是合理的。

化妆品的原料有近万种之多,就是常用的,也有3 000多种,要使配方中各组分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重要的是对各类原料的理化性质要有充分的了解,要注意原料之间的配伍,禁忌及互溶性和pH值适用范围等。下面略举几例说明原料间的配伍性之重要。

如二合一香波,它是一种既具有洗净又具有护理头发作用的香波,即它是把香波和护发素2个产品的作用合到一个产品中。在设计二合一香波时,要注意原料间的配伍性。因为具有洗净去污作用的原料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具有护理头发的调理剂多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当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浓度一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由于强烈的正负离子的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络合反应,形成络盐导致沉淀、分层等,故在设计二合一香波时,不能简单地将洗发香波和护发素主要原料-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因为它们构成配伍禁忌。为了克服相分离,可在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中引入EO 基团,即增加亲水性,EO基团的存在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密度,从而减弱了它们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并增大了阴、阳离子复合物的亲水性。此外,阳离子型高聚物如聚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优于1831、163l等低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高分子链起着隔离的作用,阻碍阴、阳离子间的络合作用,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季铵盐有良好的配伍性。再如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尼泊金酯,美国FDA认为它是最安全的一类防腐剂,即使它的用量达到2%~3%,也仍是安全的。但某些原料与它配伍时,可降低尼泊金酯的抑菌作用。如与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类、胶原类等)配伍即会降低活性,且遇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也表现为失活,因此复合型防腐剂应当为首选。此外配伍时还应注意产品体系的pH值,因每一种防腐剂都有pH值适用范围,许多优良的防腐剂在pH值大于7的介质中,就会失去其抑菌活性,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易冲洗皂基型沐浴露,其pH值均在8以上,在选用防腐剂时应考虑选择配伍性允许的在碱性介质下不失活的防腐剂。

4、功效性要充分体现

每一种化妆品都有着它特定的功效和有用性,表现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有用性:遮盖、清洁和保湿等;生物学方面的功效:抗皱、美白等;此外还有由于色彩、香气等心理学方面的功效。目前我国9类属特殊用途化妆品,更具有其特定的功效作用。在化妆品配方设计中,必须选择添加适量的功效组分,并应进行效果测

试,如保湿效果达到几级等。应与产品标明的功效相符,否则可视为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今后我国对特殊用途类化妆品的功效检测要逐渐实现量化,如对减肥功效可通过超声波测定脂肪层厚度变化来评估,这样必然对功效性化妆品的配方设计要求更科学、更严谨。

5、感观效果不可忽视(使用感和易使用性)

化妆品是一种美化人体的日用化学制品,应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消费者直观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外观和使用感觉。彩妆品在此不论,就是膏霜产品也需要求其香气怡人、细腻、光滑柔软及有良好的涂沫性和铺展性。这些感观效果多是与配方中油性成分的品种及用量和其理化性质(折光指数、黏度等)有密切关系,如常用的低黏度二甲基硅油、环状挥发性硅油、异构烷和异构酯等都有油而不腻的感觉。产品配方的优劣,首先就表现在感观效果上,即使有着良好的功效但因其色泽暗、膏体粗和有异味,消费者也难接受,特别是中草药类化妆品更应注意此点。

6、实用和可操作性必须顾及

在设计化妆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时,必须考虑该配方在实际生产时的可行性问题,要尽量使在生产操作上方便。

7、价格成本需要核算和评估(经济性)

目前常以产品的成本价格与性能之比值大小作为评估化妆品产品配方水平的指标,当成本与性能之比值越小,即该产品的成本越低,而产品的性能越优时,表明该产品的配方设计水平越高。因此,在设计化妆品配方时,必须根据配方中各组分的价格对该配方的成本进行核算,通过对配方的进一步修正改进,以求得用低价位的成本,配制出高性能的产品,这应是配方设计师的追求。

2020年橡胶技术网 - 橡胶配方大全参照模板

橡胶配方大全 橡胶配方设计的原则 橡胶配方设计的原则可以概况如下: 1、保证硫化胶具有指定的技术性能,使产品优质; 2、在胶料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性能良好,使产品达到高产; 3、成本低、价格便宜; 4、所用的生胶、聚合物和各种原材料容易得到; 5、劳动生产率高,在加工制造过程中能耗少; 6、符合环境保护及卫生要求; 任何一个橡胶配方都不可能在所有性能指标上达到全优。在许多情况下,配方设计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①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胶料的成本; ②在不提高胶料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要使橡胶制品的性能、成本和加工工艺可行性三方面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用最少物质消耗、最短时间、最小工作量,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方法,掌握原材料配合的内在规律,设计出实用配方。 橡胶配方的表示形式 天然橡胶(NR)基础配方

注:硫化时间为140℃×10min,20min,40min,80min。NBS为美国国家标准局编写 丁苯橡胶(SBR)基础配方 Phr指每百质量份橡胶的分量数 注:硫化时间为145℃×25min,35min,50min 氯丁橡胶(CR)基础配方 注:硫化时间为150℃×15min,30min,60min 丁基橡胶(IIR)基础配方

注:硫化时间为150℃×20min , 40min ,80min ;150℃×25min ,50min ,100min 丁腈橡胶(NBR )基础配方 注:硫化时间为150℃×10min , 20min ,80min 顺丁橡胶(BR)基础配方 注:硫化时间为145℃×25min ,35min ,50min 异戊橡胶(IR )基础配方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摘要:从原理上剖析了洁面膏基础体系的配方结构。根据增稠方式和微观结构的不同,将洁面膏体系划分为3种不同体系:聚合物增稠体系,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和乳化体增稠体系,并阐述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每种体系都附有基础配方说明,为开发洁面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洁面膏;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配方 根据皮肤清洁剂的化学组成、去污机理和亲水—亲油性质,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①以皂基或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表面活性剂型;②以油性成分、保湿剂、酒精和水等溶剂为主的溶剂型;③介于前两者类型之间的水包油乳化型。其中,表面活性剂型脱脂力较强,适用于油性和中性皮肤;溶剂型适合于干性皮肤;乳化型兼有护肤的功能,它的去污作用除了少量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外,主要利用产品中的油性成分作为溶剂对皮肤上的脏物起溶解作用,它适合于中干性皮肤。洁面产品可做成半流动状,一般称为洁面乳,如做成膏状,则称为洁面膏。膏状和乳状只是物理状态的差异,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基本相同。 1 原料的选取 洁面膏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有主表面活性剂、辅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富脂剂(superfatting agent)、保湿剂、防腐剂、珠光剂、香精和功能性添加剂等。主表面活性剂是洁面产品配方中的最主要成分,它直接决定配方的温和性和起泡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表面活性剂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泡沫与温和性是矛盾的两方面。如果以皂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则通过调整不同脂肪酸比例和皂化程度以及皂的用量,可以做成丰富细腻的泡沫,适合于泡沫型洁面膏。但是皂基的pH值比较高,一般在9~10,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现在已经有很多合成的很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型表面活性剂、肌胺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谷氨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牛磺酸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酰乳酸盐、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两性咪唑啉和椰油两性醋酸盐等等。它们比皂基要温和,但泡沫的丰富细腻程度要差。故它们可用来做温和的无泡或低泡型的洁面膏。多数温和表面活性剂都可以降低皂的刺激性,且增加泡沫的弹性,如果将皂基和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则可兼顾泡沫和温和性两个方面。 辅表面活性剂主要考虑增稠和稳泡,降低体系的刺激性。一般甜菜碱(如烷基羟磺基甜菜碱,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双烷基甜菜碱等)用作增泡剂,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作为稳泡剂和增稠剂。 即使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也会脱去表皮中的油脂,从而引起表皮中的水分过分挥发,这样在表面活性剂的洁面膏中需加入一些富脂剂,如:羊毛脂、蓖麻油和聚氧乙烯化的油脂。但油脂有消泡作用,故不能多加。另外还可加入一些硅油,改善洗后的肤感。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分散失,需加入保湿剂。常用保湿剂多为一些多元醇,如: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800等。若使膏体有珠光效果,可加入一些珠光剂。用得最多的珠光剂是丙二醇双硬脂酸酯。洁面产品中还可加入许多种类的功能性添加剂,如:美白、抗皱及植物提取液等,这里只研究基础体系配方,故不作考虑。 2 洁面膏体系的分类 理想的洁面膏品质要求:①具良好的清洁作用,且对皮肤温和;②通过24h的耐寒和耐热实验而无明显外观变化;③在高温(40℃)不能流动,在低温(0℃)不能变硬;④膏体细腻,室温涂抹性好。

男士皂基洗面奶和氨基酸洗面奶对比分析

针对大部分男士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皂基还是氨基酸洗面奶好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皂基洗面奶 皂基洗面奶其实就是香皂的简易版,一般成分正常的皂基洗面奶清洁效果好,但是一旦使用不妥当的话,皮肤会越洗越干。而皂基洗面奶的亮点有哪些呢? 特点:清洁力极强!干净、紧绷、部分会感到干燥,一般大油脸的人群可以使用。但是不建议敏感肌、痘痘肌使用,这些肌肤使用后会导致肌肤问题加重。 另外,皂基洗面奶PH值为碱性,对皮肤会造成一定的刺激,若是还有的人群长期不重视的话,肌肤毛孔粗、水油不平衡及肌肤油腻等情况也就相继滋生了,所以大家在洁面的时候还是需要抵触这些情况。 氨基酸洁面奶属于温和型洗面奶,其氨基酸洗面奶就是一款理想的洗护型洗面奶,它可以帮助肌肤有效的祛除污垢,另外产品采用了天然成分为原料,氨基酸呈弱酸性,也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所以成分接近人体的皮肤酸碱度,亲肤不刺激,所以更适合我们使用。 很多朋友反馈其实氨基酸洗面奶的泡沫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柔软,用在肌肤上也非常舒服,这款洗面奶对皮肤刺激力度很小,在清洁多余的油脂后,氨基酸保湿剂就会锁住肌肤水分,所以洗完脸也不会紧绷,反而是滑滑的很舒服,温和安心不仅仅是敏感肌的专用,也是痘痘肌们福音物。

另外若是男士朋友出现T区长痘及有毛孔黑头等情况,建议可以早晚使用氨基酸洗面奶帮助洁面。在使用前先将肌肤打湿后,然后取适量的洗面奶放在手掌心,轻轻的揉捏面部就有绵密的泡沫包裹着,然后待清洗后,使用清水一冲,完美白皙的肌肤就出炉了。 若是你是痘性肌肤和敏感性皮肤的话,建议大家在选择洗面奶的时候尽量选择含有氨基酸成分的产品,其氨基酸洗面奶就是一款理想的产品啦。 爱赛亚LOVELSAIAH洗面奶是一款专业为男人而设计的洗面奶。内含皂基、氨基酸等成分。皂基打出丰富而绵密的泡泡,洗感清爽又易冲洗,良好的配方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皂基的刺激性,又保持着优秀的清洁力,对于健康油性肌肤(男性肌肤基本属于这类)是可以安全使用的。更多问题欢迎咨询购买。

到底什么是氨基酸洗面奶,如何区分皂基和无皂洗面奶

到底什么是"氨基酸"洗面奶? + 如何区分皂基和无皂洗面奶 “氨基酸洗面奶”这个名次貌似只有中国在广泛使用, 它的意思是任何一款不是皂基--也就是不是用油(oil) 和碱 (hydroxide)--做成的洗面奶. 油由很多种酸组成, 比如硬脂酸(stearic acid), 棕榈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而这些酸总称为脂肪酸. 脂肪酸都长的差不多, 大概就是长长一段碳氢化合物+一个羧酸组, 大概像这样: 学过化学的可以知道, 羧酸组那头有着亲水力, 而那长串碳氢化合物则有着很强的亲油力, 会把脸上的油脂洗的很干净. 加上一般香/肥皂又有着12左右的pH值, 比皮肤正常5.5的pH 值要强3162277.66倍(=1012-5.5,pH值是对数的, 和地震等级一样, 意思pH 5要比4碱10倍, 6则比4碱100倍)导致用皂来洗脸是个非常差的选择! 当今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使用皂基的坏处, 这些坏处大多是真实的. 以有很多研究记载皮肤pH值对皮肤的影响, 而那些研究实验模式大多都是用肥皂洗脸. 很多关于痤疮或者其他皮肤病的测验, 被测验者们使用的洁面产品必须都不能是皂基. 任何护肤品都会对皮肤的pH值影响深远. 虽然肥皂会被冲洗掉, 但是皮肤的pH值会保持在碱性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大概最高是6个小时后, 皮肤的pH值才能降回5.0左右. 弱酸性的皮肤(pH 4.0-4.5)会保持菌群附着在皮肤上面, 可是当皮肤pH值在8-9的时候会促使菌群扩散. 皮肤pH值的变化在一些皮肤病中(如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痤疮和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记载着有影响, 因此, 使用皮肤清洁剂, 特别是具有pH 5.5的产品, 可能会对一些皮肤病有预防的效果. 皮肤在5.5左右被公认为最好的皮肤pH, 这是通过测试(测量屏障功能的生物物理参数和保湿能力等)得到的数据. 提高皮肤的pH值只是皂基/肥皂做的一件坏事; 皂基会溶解皮肤表面的脂肪, 影响水合状态, 导致皮肤干燥. 总之, 研究标明使用皂基洗面奶/肥皂会对皮肤的屏障功能和综合健康有着显著干扰效果. 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 没有肥皂的洗面奶简单的被称之为soap free(无皂)洗面奶, 而没人称之为”氨基酸”洗面奶. 这类的洗面奶之所以温和, 是因为它可以接受pH调节剂(比如citric acid)调节. 如果真正的肥皂的pH值被调节到8左右或者以下, 它就会变成泥状. 氨基酸的定义则是要有羧酸租和胺组, 大概化学结构像这样:

23冷制手工皂制作方法全程图解版

冷制手工皂制作方法全程图解 经常有人问我:手工皂怎么做?其实我早声明了:自己做皂时手忙脚乱,没功夫拍照留念,至于那些油脂和添加物的配置比例更是人各有所好,皮肤也因人而异,没有什么万能妙丹(除非是要求很低的洗衣皂,洗碗皂),最好还是自己边做边学习边总结,总能找到合适自己感观的配方。 为了回答这个热门的问题,我在网上翻找、转贴以下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困难”吓倒。其实我自己做皂时根本没有这么多规范的用具和优美环境,都是在厨房找现成的用具凑合一下,只是温度计、PH试纸这类特殊用品的确需到化工店里搜集一番: 所需工具: 酒精灯 三角架 石棉网 烧杯2个 打火机 温度计2根 搅拌棒 电子称(至少精确到1克) ph试纸 模具若干 食用醋(用喷瓶盛放)

所需原料: 基础油 氢氧化钠(片碱) 蒸馏水 精油(可无) 用秤秤量出一定量的基础油、氢氧化钠、水。

将氢氧化钠缓慢的倒入蒸馏水中,并一边倒一边搅拌帮助其融解。 氢氧化钠遇水后会大量的释放热量,甚至沸腾。 所以请一定记住是把氢氧化钠倒入水中,不要颠倒了次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哦! 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在变成水溶液后可以用ph试纸测出其碱性强度。 操作时请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碱液碰到自己的皮肤甚至在搅拌时飞溅入眼睛部位。可以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准备一个喷瓶并装入适量使用醋,在液碱不慎碰到皮肤时喷于皮肤 上,以中和酸碱度。

将基础油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并不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当热量达到50度左右即可把烧杯从酒精灯上移开。 用温度计测量时请注意不要把温度计的头置于烧杯底部,因为那里的温度是最高的! 你可以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基础油,这样可以使烧杯内的温度比较的均匀,便于测量。 而氢氧化钠水溶液由于氢氧化钠遇水后自身就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所以不需要再加温了。只要在加热基础油的时候同时用另一根温度计不时测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是否降温到50度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橡胶配方设计与性能的关系

(塑料橡胶材料)橡胶配方设计与性能的关系

橡胶配方设计和性能的关系 一、橡胶配方设计和硫化橡胶物理性能的关系 (一)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表征硫化橡胶能够抵抗拉伸破坏的极限能力。虽然绝大多数橡胶制品在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比原来长度大几倍的形变,但许多橡胶制品的实际使用寿命和拉伸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高聚物断裂强度的结果表明,大分子的主价健、分子间的作用力(次价健)以及大分子链的柔性、松弛过程等是决定高聚物拉伸强度的内在因素。 下面从各个配合体系来讨论提高拉伸强度的方法。 1.橡胶结构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为(3.0~3.5)×105的生胶,对保证较高的拉伸强度有利。 主链上有极性取代基时,会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拉伸强度也随之提高。例如丁腈橡胶随丙烯腈含量增加,拉伸强度随之增大。 随结晶度提高,分子排列会更加紧密有序,使孔隙和微观缺陷减少,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大分子链段运动较为困难,从而使拉伸强度提高。橡胶分子链取向后,和分子链平行方向的拉伸强度增加。 2.硫化体系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欲获得较高的拉伸强度必须使交联密度适度,即交联剂的用量要适宜。 交联键类型和硫化橡胶拉伸强度的关系,按下列顺序递减:离子键>多硫键>双硫键>单硫键>碳-碳键。拉伸强度随交联键键能增加而减小,因为键能较小的弱键,在应力状态下能起到释放应力的作用,减轻应力集中的程度,使交联网链能均匀地承受较大的应力。 3.补强填充体系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补强剂的最佳用量和补强剂的性质、胶种以及配方中的其他组分有关:例如炭黑的粒径

越小,表面活性越大,达到最大拉伸强度时的用量趋于减少;软质橡胶的炭黑用量在40~60份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较好。 4.增塑体系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总地来说,软化剂用量超过5份时,就会使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降低。对非极性的不饱和橡胶(如NR、IR、SBR、BR),芳烃油对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石蜡油对它则有不良的影响;环烷油的影响介于俩者之间。对不饱和度很低的非极性橡胶如EPDM、IIR,最好使用不饱和度低的石蜡油和环烷油。对极性不饱和橡胶(如NBR,CR),最好采用酯类和芳烃油软化剂。 为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选用古马隆树脂、苯乙烯-茚树脂、高分子低聚物以及高黏度的油更有利壹些。 5.提高硫化胶拉伸强度的其他方法 (1)橡胶和某些树脂共混改性例如NR/PE共混、NBR/PVC共混、EPDM/PP共混等均可提高共混胶的拉伸强度。 (2)橡胶的化学改性通过改性剂在橡胶分子之间或橡胶和填料之间生成化学键和吸附键,以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 (3)填料表面改性使用表面活性、偶联剂对填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善填料和橡胶大分子间的界面亲和力,不仅有助于填料的分散,而且能够改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二)定伸应力和硬度 定伸应力和硬度都是表征硫化橡胶刚度的重要指标,俩者均表征硫化胶产生壹定形变所需要的力。定伸应力和较大的拉伸形变有关,而硬度和较小的压缩形变有关。 1.橡胶分子结构和定伸应力的关系 橡胶分子量越大,游离末端越少,有效链数越多,定伸应力也越大。

洗面奶配方

洗面奶配方 摘要:文/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徐良洗面奶为弱酸性或中性红色乳液,多采用软管包装,是一种专门用来洗脸或卸妆的皮肤清洁剂。洗面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延展性和渗透性。采用洗面奶洗脸可以彻底去除脸部的汗渍、灰尘、油 ... 洗面奶为弱酸性或中性红色乳液,多采用软管包装,是一种专门用来洗脸或卸妆的皮肤清洁剂。洗面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延展性和渗透性。采用洗面奶洗脸可以彻底去除脸部的汗渍、灰尘、油彩、脂粉等污垢,特别可以洗去难以清除的眼影膏。洗面奶不仅仅具有清洁肌肤的作用,通常洗面奶还兼具滋润肌肤、护肤保湿和养分肌肤等护肤功效。 洗面奶的洁肤机理是通过其配方中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渗透和乳化作用,去除皮肤上的污垢。但是,洗面奶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较香皂要低很多,尔且一般多采用低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尔且,洗面奶中多以油性成分作为溶剂。溶解皮肤中的油污和化妆品残迹等。然尔,洗面奶中的油性成分含量一般在10~35%左右。 洗面奶一般都是乳化型乳液,根据产品结构、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将洗面奶分成普通型、磨砂型和疗效型三个主要类别。针对使用对象还可以分为油性皮肤用洗面奶、干性皮肤用洗面奶和混合型皮肤用洗面奶,另外还有家用洗面奶、美容院用洗面奶等品种。 洗面奶的(xi3 mian4 nai3 de0)组成一般来讲包含有油性组分、水性组分、部分游离态的表面活性剂和养分成分等。 由于洗面奶是一种液态乳化体系,要保持奶液的流动性以及储存过程中的稳定。配方组成和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并调整配方中水相和油相的密度,要使二者接近相同; 采用适当的乳化剂,一般选择两种以上的乳化剂较单独采用一种乳化剂效果更佳;提高连续相的粘度; 使用高效乳化设备,如均质乳化,以获得均匀并且微小的乳化颗粒,达到稳定的乳化体系。 一、洗面奶的配方组成 1. 油性组分,在洗面奶配方中作为溶剂和润肤剂。主要包含有矿油——一种很好的除去油污和化妆品残迹的溶剂。另外的油性组分还有: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辛酸/癸酸甘油酯以及羊毛脂、十六醇(gui suan gan you zhi yi ji yang mao zhi _shi liu chun)、十八醇等作为溶剂或润肤剂使用。

皂基洗面奶结构介绍

一、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从结构上区分,应包含以下五部分: 1.脂肪酸+碱; 2.多元醇; 3.乳化剂; 4.表面活性剂; 5.润肤剂及其它添加剂。 其中脂肪酸+碱是构成洁面膏体系的骨架,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清洁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观、刺激性等都取决于脂肪酸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根据各种酸的性质以及对产品要求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一种酸为主体,其它酸为辅助的搭配比例。 脂肪酸所产生的泡沫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越来越细小,同时泡沫也越来越稳定,但是泡沫生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十二酸生产的泡沫最大,也最易消失,十八酸生产的泡沫细小但持久。因此,在配方中各种酸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给产品带来不同的泡沫性质和使用感受。 在这四种脂肪酸中,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产生的珠光性质是一种微透明的,类似于陶瓷表面釉层的乳白色珠光,而十八酸产生的珠光是一种强烈的白色闪光状珠光。 因此,通过对各种脂肪酸的性质的分析,综合对产品的泡沫性质、珠光外观的要求,洁面膏配方中脂肪酸的搭配应该是以十四酸或十八酸为主体,其它酸为辅助的搭配方式。 脂肪酸在配方体系中的用量一般在28%~35%之间,这主要是由生成脂肪酸皂的性质决定的。在脂肪酸和碱的中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脂肪酸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结膏稳定和硬度,脂肪酸的用量增加,产生的脂肪酸皂的量增大,产品的结膏温度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产品的硬度也增大。 如果配方体系中脂肪酸的用量太大,产品的结膏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还没有完全皂化的情况下体系就已经结膏了,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下一步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可用于和脂肪酸中的皂化的碱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等,但由于氢氧化钠生成的皂太硬,不适合用于化妆品中;而三乙醇胺的生成皂易变色,且当体系中皂的量很大时生产又不易控制,因此可用于洁面膏中的碱基本上只有氢氧化钾一种。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原创]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大家对皂基洗面奶都很关心,下面是本人对做皂基洗面奶的一些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不足之处还请补充和更正。 1、酸:以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同时搭配使用,这几种酸的搭配比例可以参见本论坛《欧珀莱洁面膏中的脂肪酸分析》一文。 这几种酸应该以一种为主体,另外几种为辅助少量使用。 2、脂肪酸的总量:脂肪酸的总用量在28%~35%之间,酸的总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结膏温度和硬度,皂的量大,结膏温度膏,膏体硬。 3、中和度,酸碱中和度应该在75%~90%之间,中和度可以通过KOH的含量和各种酸的酸值计算出来。 4、甘油和1,3丁二醇的使用,有的配方只用甘油,这不利于溶解生产中出现的皂块,除非甘油的量特别大。在配置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1,3丁二醇,也可以辅助使用甘油,1,3丁二醇最低用量14%,甘油10%以内,如果单独用甘油,甘油的用量也至少应该在20份左右或者更多。 5、工艺:采用水相加入油相的皂化方法,可以避免生成大量的皂块而无法及时溶解。 6、甘油和1,3丁二醇应该先单独加热,然后作为油相的一部分加入到加热后的酸溶液中,这时可以注意到,如果单独使用甘油,甘油和酸溶液是分层的,而加入了1,3丁二醇后,则可以完全混溶,如果添加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把甘油和丙二醇作为水相和KOH放在一起。 7、高温稳定性,通过添加少量的单甘酯和平平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8、配方中的单甘酯,使用普通单甘酯较为合适,如果使用自乳化单甘酯反而会导致膏体耐热出现泛粗的现象。 9、加入少量PEG可以使膏体产生适当的拉丝感,同时也会提高体系的高温稳定性。 顺便在补充一点:根据欧珀莱的洁面膏的PH值,我们可以判断它是100%皂化的(PH10.5是完全皂化的一个指标或者说特征),但是我们无法做到一点,如果我们也按照它所使用的脂肪酸的比例,只能皂化90%左右,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也是比较好的。 如果使用以十八酸为主体的脂肪酸皂化体系,皂化度大约80%左右比较合适,珠光可以加双酯或者单酯,直接可以看到效果,如果硬脂酸多的话珠光马上就会出来。 你说的要求涂抹2-3分钟不干,不硬应该是指它的滋润性吧?你把洁面膏涂在手

热熔胶配方共混的配方设计

热熔胶配方共混的配方设计 热熔胶是由主体聚合物、增粘树脂、黏度调节剂、填料及抗氧剂等几部分构成的。作为热熔胶主成分的化合物应满足以下要求:加热时能很快熔融;长时间或局部加热不会发生氧化、分解或变质;其熔融黏度的变化应有规律可循;冷却后粘接处应保持足够的柔软性和粘接强度。其中以EV A(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主成分的热熔胶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约50%),其次是以热塑性弹性体中的S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 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 乙烯- 丁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 乙烯- 丙烯- 苯乙嵌段共聚物)等为主成分的热熔胶,约占市场份额的30%。另外还有以热塑性聚酯、聚酰胺、聚氨酯为主成分的热熔胶,它们所占市场比例较小。 近年来热熔胶的发展动向主要是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附加值。如开发反应型热熔胶、水溶性热熔胶、溶剂型热熔胶、水敏性热熔胶、可生物降解热熔胶及热熔压敏胶等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传统的聚合物主体树脂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虽然加入各种助剂可以改善某方面的性能,但同时也会削弱其他性能,所以对基体树脂进行改性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热熔胶的生产就是一个高分子聚合物调配共混的过程,仅以大量实验为基础获得的配方不一定就是最佳配方,还会耗费大量材料和时间,影响开发进度。因此将聚合物的共混理论应用于热熔胶目前大多数热熔胶的制备是应用物理方法进行熔体共混,即将聚合物加热到其黏流温度以上分解温度以下,使其呈良好的熔融流动状态,通过外力场(主要是剪切力)作用实现共混。但受共混组分各自加工特性限制,如果各组分间黏度、加工温度等相差过大,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许多新型热熔胶中普遍采用的是化学共混方法,即在共混过程中使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利用组分间化学反应来控制聚合物分散程度,如反应性共混、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等。 反应性共混是指在共混过程中加入活性单体、催化剂(引发剂)进行原位复合,在共混物组分中形成接枝或嵌段,从而改善其与某些材料之间的亲和性。例如在聚乙烯中引入极性的马来酸酐单进行接枝共聚,可明显改善其粘接性能。 文献报道未接枝聚乙烯热熔胶胶接碳钢的剪切强度为0. 2 MPa,接枝率0. 06%的南京塑泰聚乙烯热熔胶胶接碳钢时,其剪切强度为1. 24 MPa,当接枝

配方原料

表活 癸基葡糖苷(APG 2000),是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 的一种,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从植物中提取,刺激性低并且稳定,能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同时具有增稠的效果,增加保湿性。但清洁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月桂基葡糖苷(APG1200),属于烷基糖苷类的表面活性剂,在烷基糖苷类中的清洁效果最好,起泡细腻,同时也比较温和,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也比较小。 APG 0810作为一种源自可再生植物原料的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无毒、温和、不刺激,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眼睛无刺激、对皮肤有柔软作用,可广泛用于香波、浴液、洗面奶、洗手液等;还是儿童吹泡泡液的优良发泡剂。 烷基糖苷1214性能温和,对人体刺激小,对皮肤有柔软作用,对眼睛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生态相容性,广泛适用于洗发香波、洗手液、洗面奶、沐浴露等化妆品和透明皂、洗衣液、洗洁精等日化洗涤剂等领域,特别是在孕婴化妆品领域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配伍性;有优良的发泡性和显著的增稠性;有低刺激性和杀菌性,配伍使用能显著提高洗涤类产品的柔软、调理和低温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硬水性、抗静电性及生物降解性。广泛用于中高级香波、沐浴液、洗手液、泡沫洁面剂等和家居洗涤剂配制中;是制备温和婴儿香波、婴儿泡沫浴、婴儿护肤产品的主要成分;在护发和护肤配方中是一种优良的柔软调理剂;还可用作洗涤剂、润湿剂、增稠剂、抗静电剂及杀菌剂等。 椰油酰甘氨酸钾(GCK-12K),由椰子油脂肪酸和甘氨酸(人体肌肤胶原主要成分)合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拥有平滑而富有弹性的泡沫,且泡沫量丰富、稳定;清洗后皮肤洁净不紧绷,有滑爽感,温和,与皮肤亲和力好;应用于婴儿清洁产品及浴后乳液、洗面奶、沐浴露、美容皂洗发水、护发素、牙膏、剃须膏、洁面啫喱、泡沫洁面乳、家用清洗剂等。在中性环境中发泡能力很强,易冲洗,洗感清爽,洗后有丝滑感、无黏腻感。 月桂酰谷氨酸钠、肉豆蔻酰谷氨酸钠、硬脂酰谷氨酸钠,这三种都是弱酸性的表面活性剂,区别只在于碳链的长短,适用于制作弱酸性氨基酸洁面膏。第一个是十二碳做出的膏体相对软,具有珠光效果。第二个是十四碳做出的膏体较硬,更接近皂基体系。第三个是十八碳,做出的膏体最硬,且最接近皂基体系。 椰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椰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都是液体的,胺盐比钠盐更温和,这两款均推荐用于洗发、沐浴产品中。椰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呈弱碱性,肉豆蔻酰谷氨酸钠呈弱酸性。椰子油脂肪酸酰基甘氨酸钾在配方中的使用相当普遍,甘氨酸是人体肌肤胶原的主要成份特别适用于面部清洁产品。可以得到平滑而富有弹性的泡沫,且泡沫量丰富、稳定;使用后不紧绷,有滑爽感;在中性-碱性体系中发泡力良好、与肥皂兼容性好,使用安全,刺激性低。 月桂酰肌氨酸钠良好配伍,可降低阴离子表活的刺激性,用量5-30% 月桂酰基丙氨酸钠具用优良的发泡能力,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更好。 硬酯酰甘氨酸钠不仅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也是优良的抗菌防腐剂,具用较宽的抗菌谱。月桂酰谷氨酸钠是由天然来源的脂肪酸与谷氨基酸钠缩合而成一种具有优秀的发泡性能的氨基酸型的表面活性剂。能与阴、阳、非离子和其它两性表面活性剂配伍,具有温和的清洁和滋润效果。它与皮肤同样的弱酸性,使皮肤触感舒适,柔润;适用于固状体、液状体、膏状、粉末状等各种形态的商品。月桂酰谷氨酸钠比十二烷基硫磺酸钠对皮肤刺激性小,无光毒性和过敏性,作洗涤剂除溶解度适宜,起泡性好外,它在洗净时具有独特的润湿性。适用于中高档洗面奶、纯氨基酸洁面皂、洁颜粉,氨基酸洗发水等产品中。 硬脂酰谷氨酸钠是天然来源的脂肪酸与谷氨基酸钠缩合而成一种氨基酸型的乳化剂。具有温润、柔滑触感,对微生物具有优良的抑制能力,适用于W/O、O/W乳化配方。

阿果告诉你皂基皂与马赛皂的区别

阿果告诉你皂基皂与马赛皂的区别 现在市面上主要流行的手工皂有2种:皂基皂(精油皂)和冷制皂。不过,很多人都是不清楚这两种皂如何来区分,接下来,就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皂基皂与冷制皂,都是可以叫做手工皂,因为都是手工制作,当然不排除有些是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但是皂基皂(精油皂)和冷制皂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一、生产原料不同 皂基皂,有些人美其名曰又叫做“精油皂”,就是皂基里加了色素、精油等。它是用皂基直接做成,一般是工厂里直接购得。皂基就是一种简便做皂的基础原料,也可以说仅将油脂与氢氧化钠(碱)、水混合反应而成,不另加任何添加物。皂基所做成的皂,都可以称为“皂基”。一般皂基大都使用椰子油、棕榈油制成的,有些是用脂肪酸制成的,冷制皂,是油(动物油/植物油)+碱(溶于水的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皂+天然甘油,经过这个很典型的皂化反应而得到。冷制皂一般选用的油脂多是珍贵油脂,例如:橄榄油、山茶油、小麦胚芽油、玫瑰果油。好的冷制皂里,椰子油、棕榈油所占比例不超过40%。另外,还可以添加植物、矿物质粉、精油等对肌肤有益的天然成分,因此并不是说有精油的精油皂就好,冷制皂里同样也可以存在精油的。 二、制作方法不同 制作皂基皂,只需要把买来的皂基隔水加热到融化,加入色素、精油等,灌入模具,等待几小时冷却后,即成型可以取出。而且做出来的成功率非常高,看起来也很漂亮,甚至小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 制作冷制皂,需要把油脂和碱、水混合,30~40摄氏度温度快速搅拌至皂液浓稠,再加入植物、矿物质粉、精油等,灌入模具,成型后取出,放在通风、阴凉处凉至干燥、温和。冷制皂制作对技术、环境要求都很高,稍有不慎会做的不够好看,影响卖相。

氨基酸洁面乳配方说明

氨基酸洁面乳配方说明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氨基酸洗面奶,不是那种添加了氨基酸的洗面奶,就叫做氨基酸洗面奶,必需是添加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能发泡的)才能叫做氨基酸洗面奶。 其次,不是所有添加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在行业内就叫做氨基酸洗面奶,氨基酸洗面奶按照不同的配方技术,也是分等级的,就如一款普通的洁面,加一丁点儿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当然也不能叫做氨基酸洗面奶。下面将这2个问题分开讨论: 第1部分:不是含氨基酸的洗面奶,就叫氨基酸洗面奶 之前有妹纸,把成分表发过来让我看是不是氨基酸。我才想起我之前写过的那篇如何判断氨基酸洗面奶分类的方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无法从成分上分辨出来。那位妹纸让我看的那款洗面奶,是商家利用一些文字游戏来虚假地在包装上宣称自己的洗面奶是氨基酸洗面奶。但是,这种宣传从逻辑上看,并没有错,但实际上,却是完完全全地在欺骗消费者。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来教育大家如何从成分表判断出什么是真正的氨基酸洗面奶或氨基酸洗发水,而不是被商家的钻空子而忽悠。 假的氨基酸洗面奶的欺骗招数 最具欺骗性的莫过于那种根本不添加氨基酸的洗面奶了。或是在成分表上乱标成分。我们这次说的是商家如何巧妙地玩游戏让产品可以宣称是氨基酸洗面奶。还是以那款产品为例,其实与普通乳化型的洗面奶结构是差不多的,矿油、单甘酸与卡波这类最传统老式的组合,洗出来是无泡或是低泡的。但是,此产品中添加了一些氨基酸成分,比如胶原氨基酸,精氨酸,缬氨酸,以及各类x氨酸。然后鼓吹自己的产品是氨基酸洗面奶。我们对此尽然一时无法反驳!因为,它确实是个洗面奶,而且加了氨基酸!你说叫氨基酸洗面奶有错吗? 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种产品确实不是氨基酸洗面奶。 首先,从传统氨基酸洗面奶的定义来看,至少是添加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也就是氨基酸发泡剂的洗面奶,才有最低限度地称之为氨基酸洗面奶,为什么称之为最低限度呢?因为在化妆品技术圈内,氨基酸洗面奶还有更严格的定义。最严格的定义就是结晶型的氨基酸洗面奶,稍微放松一点要求,那也必需是增稠型的氨基酸洗面奶,但无论如何增稠,都是以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发泡剂的洗面奶,而不是拿一点点氨基酸发泡剂作为点缀就能称之氨基酸洗面奶了。就如皂基+氨基酸洗面奶,实在也不好意思说是氨基酸洗面奶吧。 如何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氨基酸洗面奶? 所以,要判断是不是商家在忽悠,那就需要根据行业内的说法,看成分表中的前几位是不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发泡剂)。

透明皂基的做法

透明皂基的做法(一)与(二) 制作透明皂基的代表油脂是棕榈油与蓖麻油。蓖麻油能帶出香皂的透明感,而棕榈油则能使香皂坚硬。透明皂基的短处是含有酒精,制作过程也比较费工夫。不过,透明香皂真的很美!做完后很有成就感,已经厌倦了普通香皂的朋友们不妨挑战作看看。 透明皂基做法(一) ●制作透明皂基的注意事项: 1) 制作透明皂基时不能有残留的油脂,也就是说不能减少碱液。 2) 为了带出皂基的透明度,需要非常精确的测量各个原料的比例。比方说,酒精混合液与皂基的比例中,皂基的量太多了,会变的不透明且丑丑的颜色。酒精混合液裏砂糖或甘油放太多的话,香皂会变的软趴趴且黏黏的,所以得确定各个原料的比例要非常准确。 3) 刚作好的透明皂基需要两个礼拜蒸发水与酒精。蒸发的水分比冷却处理法做的香皂要多,所以感觉上完成品会有缩水的现象。 4) 透明皂基比普通的皂基软,碰到水后容易溶解,洗起來的感觉稍微干涩。 5) 制作透明香皂时需要使用酒精。酒精是易然性的碰到火后将非常危险。在加入酒精时一定要停火后再加。 ●制作透明皂基的原料: 1) 油脂:以棕榈油,椰子油,蓖麻油或硬脂酸又称十八酸(可以省略) 2) 碱液 3) 酒精混合液: 酒精(乙醇),甘油,砂糖(可以省略) 4) 冷却处理法的道具 5) 锅盖: 防止水分与酒精蒸发 6) 不锈钢汤匙 ●制作方法 1) 以冷却处理法在55度c左右混合水,油脂,与碱液,搅合到美乃滋状 2) 加入甘油。用中火加热. 3) 加热到等皂基变成胶状(gel)后停火。加入酒精. 4) 盖上锅盖后再以中火加热.不定时检查皂基,如有凝固状态,用不锈钢汤匙押平混合. 5) 大概十分钟后加入砂糖水混合液. 6) 再次以中火加热,等皂基形成似糖浆状后,加入精油或其他添加物. 7) 捞出任何硬块及泡沫后到入模型里. 8) 等皂基变硬后,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放入冷冻库后大約一小时就会变硬). 9) 让它干燥2-3个礼拜.

聚氨酯胶的配方设计

聚氨酯胶的配方设计 胶粘剂的设计是以获得最终使用性能为目的,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要考虑到所制成的胶粘剂的施工性(可操作性),固化条件及粘接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1.聚氨酯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能聚氨酯由于其原料品种及组成的多样性,因而可合成各种各样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从其本体材料(即不含溶剂)的外观性严主讲,可得到由柔软至坚硬的弹性体,泡沫材料,聚氨酯从其本体性质(或者说其固化物)而言,基本上届弹性体性质,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粘接强度,机械性能,耐久性,耐低温性,耐药品性,主要取决于所生成的聚氨酯固化物的化学结构,所以,要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首先要进行分子设计,即从化学结构及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来认识,有关聚氨酯原料品种及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从原料角度对PU胶粘剂制备进行设计聚氨酯胶粘剂配方中一般用到三类原料:一类为NCO类原料(即二异氰酸酯或其改性物、多异氰酸酯),一类为oH类原料(即含羟基的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等,广义地说,是含活性氢的化合物,故也包括多元胺、水等),另有一类为溶剂和催化剂等添加剂,从原料的角度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其方法有下述两种。 (1).由上述原料直接配制最简单的聚氨酯胶粘剂配制法是0H类原料和NCO类原料(或及添加剂)简单地混合,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在聚氨酯胶粘剂配方设计中不常采用,原因是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分子量较低(通常聚醚Mr<6000,聚酯Mr<3000),因而所配制的胶粘剂组合物粘度小,初粘力小,有时即使添加催化剂,固化速度仍较慢,并且固化物强度低, 实用价值不大,并且未改性的TDI蒸气压较高,气味大,挥发毒性大,而MDI常温下为固态,使用不方便,只有少数几种商品化多异氰酸酯如PAPlDesmodur RDesmodur RFCoronate L等可用作异氰酸酯原料。不过,有几种情况可用上述方法配成聚氨酯胶粘剂例如 1)由高分子量聚酯(Mr5000-50000)的有机溶液与多异氰酸酯溶液(如Coronate L)组成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可用于复合层压薄膜等用途,性能较好,这是因为其主成分高分子量聚酯本身就有较高的初始粘接力,组成的胶粘剂内聚强度大; (2)由聚醚(或聚酯)或及水,多异氰酸酯,催化剂等配成的组合物,作为发泡型聚氨酯胶粘剂,粘合剂,用于保温材料等的粘接制造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NCO类及OH类原料预先氨酯化改性如上所述,由于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的分子量较低,并且TDI挥发毒性大,MDI常温下为固态,直接配成胶一般性能较差,故为了提高胶粘剂的初始粘度,缩短产生一定粘接强度所需的时间,通常把聚醚或聚酯多元醇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皂基型洁面膏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指南 摘要:本文从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制作工艺两方面阐述了皂基型洁面膏中各种组分对皂基体系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对产品的影响,对化妆品工程师进行皂基型洁面膏产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从结构上区分,应包含以下五部分:1、脂肪酸+碱 2、多元醇 3、乳化剂 4、表面活性剂5、润肤剂及其他添加剂。 其中脂肪酸+碱是构成洁面膏体系的骨架,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清洁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观、刺激性等都取决于脂肪酸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根据各种酸的性质的以及对产品要求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一种酸为主体,其他酸为辅助的搭配比例。 脂肪酸所产生的泡沫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越来越细小,同时泡沫也越来越稳定,但是泡沫生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十二酸生产的泡沫最大,也最易消失,十八酸生产的泡沫细小而持久。 因此,在配方中各种酸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给产品带来不同的泡沫性质和使用感受。 在这四种脂肪酸中,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产生的珠光性质是一种微透明的、类似于陶瓷表面釉层的乳白色珠光,而十八酸产生的珠光是一种强烈的白色闪光状珠光。 因此,通过对各种脂肪酸的性质的分析,综合对产品的泡沫性质、珠光外观的要求,洁面膏配方中脂肪酸的搭配应该是以十四酸或十八酸为主体,其他酸为辅助的搭配方式。 脂肪酸在配方体系中的用量一般在28%~3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生成脂肪酸皂的性质决定的,在脂肪酸和碱的中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脂肪酸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结膏稳定和硬度,脂肪酸的用量增加,产生的脂肪酸皂的量增大,产品的结膏温度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产品的硬度也增大。 如果配方体系中脂肪酸的用量太大,产品的结膏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还没有完全皂化的情况下体系就已经结膏了,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下一步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可用于和脂肪酸中和皂化的碱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等,但由于氢氧化钠生成的皂太硬,不适合用于化妆品中,而三乙醇胺的生成皂易变色,且当体系中皂的量很大时生产又不易控制,因此可用于洁面膏中的碱基本上主有氢氧化钾一种。 氢氧化钾的用量取决于配方体系中对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的要求,也就是说氢氧化钾的用量决定于脂肪酸的用量,以及氢氧化钾中和脂肪酸的程度,脂肪酸的用量高,对脂肪酸的中和程度高,氢氧化钾的用量也要提高。 洁面膏中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一般应该控制在75%~90%之间,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1、中和度过低,会导致体系不稳定 2、中和度过高会导致产品的刺激性增加 3、中和度过高会导致体系在皂化时皂液的粘度过高,同时形成产品时的结膏点提高,而影响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恰当的中和度应该控制在78%~85%之间,中和度的计算方法是:(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

本文从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制作工艺两方面阐述了皂基型洁面膏中各种组分对皂基体系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对产品的影响,对化妆品工程师进行皂基型洁面膏产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从结构上区分,应包含以下五部分:1.脂肪酸+碱;2.多元醇;3.乳化剂;4.表面活性剂;5.润肤剂及其它添加剂。 其中脂肪酸+碱是构成洁面膏体系的骨架,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清洁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观、刺激性等都取决于脂肪酸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根据各种酸的性质以及对产品要求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一种酸为主体,其它酸为辅助的搭配比例。 脂肪酸所产生的泡沫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越来越细小,同时泡沫也越来越稳定,但是泡沫生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十二酸生产的泡沫最大,也最易消失,十八酸生产的泡沫细小但持久。因此,在配方中各种酸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给产品带来不同的泡沫性质和使用感受。 在这四种脂肪酸中,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产生的珠光性质是一种微透明的,类似于陶瓷表面釉层的乳白色珠光,而十八酸产生的珠光是一种强烈的白色闪光状珠光。 因此,通过对各种脂肪酸的性质的分析,综合对产品的泡沫性质、珠光外观的要求,洁面膏配方中脂肪酸的搭配应该是以十四酸或十八酸为主体,其它酸为辅助的搭配方式。 脂肪酸在配方体系中的用量一般在28%~35%之间,这主要是由生成脂肪酸皂的性质决定的。在脂肪酸和碱的中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脂肪酸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结膏稳定和硬度,脂肪酸的用量增加,产生的脂肪酸皂的量增大,产品的结膏温度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产品的硬度也增大。 如果配方体系中脂肪酸的用量太大,产品的结膏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还没有完全皂化的情况下体系就已经结膏了,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下一步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可用于和脂肪酸中的皂化的碱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等,但由于氢氧化钠生成的皂太硬,不适合用于化妆品中;而三乙醇胺的生成皂易变色,且当体系中皂的量很大时生产又不易控制,因此可用于洁面膏中的碱基本上只有氢氧化钾一种。 氢氧化钾的用量取决于配方体系中对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的要求,也就是说氢氧化钾的用量决定于脂肪酸的用量,以及氢氧化钾中和脂肪酸的程度,脂肪酸的用量高,对脂肪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 1.湿固化机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粘剂中含有活泼的NCO基团,当暴露于空气中时能与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子发生反应;粘接时,它能与基材表面吸附的水以及表面存在羟基大呢感活性氢基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脲键结构。因此湿固化型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后的胶层组成是聚氨酯胶粘剂—聚脲结构。 2.软木用聚氨酯胶:将以NCO为端基的聚氨酯胶粘剂应用于软木碎屑的粘接,由林产化工厂于软木碎屑中加入胶粘剂,混合均匀,加热压制成型,制成软木板材、片材等制品,用作保温、隔音等材料,其特点是耐水、防腐蚀。该胶粘剂是聚氨酯湿固化胶粘剂和密封剂的基础粘料,若对配方稍加调整,亦即加入一定比例的三官团的聚氧化丙烯三醇(如N-330),制成的NCO端基的预聚体胶粘剂即可作为下列材料的粘料(基料): (1)聚氨酯浇注型橡胶的基料; (2)建筑用聚氨酯防水材料的粘料; (3)田径运动场地用聚氨酯橡胶跑道(塑胶跑道)胶面层的粘料; (4)聚氨酯密封胶粘剂的粘料。 该胶粘剂还可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等的粘接,使用方便,无公害,受到用户欢迎。 3.配方1:聚氧化丙烯多元醇(M=3000) 51份 MDI 26份 TDI(80/20) 8.7份 1,4-丁二醇 4.1份 将上述四组分原料混合,在80℃反应3h后,降温,用10份二甲苯稀释,制得NCO含量约7.3%的预聚体。该预聚体可作为弹性基材的胶粘剂。具有耐水、柔韧性好、强度高等优点。胶膜的拉伸强度可达43.1MPa,伸长率360%,在80℃热水中浸泡7天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强度。 配方2:聚氧化丙烯三醇(M=6000) 400份 聚氧化丙烯二醇(4/=2000) 1000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