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摘要】笔者欲避开笼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建议从性别的角度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这一独立门类。从女性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她们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性教育心理学自觉意识

一、构建女性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女性教育心理学是女性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信奉“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受教育是男性的特权,广大女性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大门之外。到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发展,女性也开始觉悟,开始自觉地争取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受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使中国女性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女性教育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女性文盲、半文盲比例仍较高,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女性人口集中于低文化层。总体看,与男性相比较女性教育发展呈滞后状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经济、人口、教育本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女性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角色期待影响着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看,角色是一种身份、地位、道德修养、个人素质,是社会规范,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期待。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角色从依附男性而发生了变迁,今天的女性已身兼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当女性以新的形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在竞争中施展自己才能开拓人生价值的时候,社会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有的女性角色模式并没有打破,女性的新角色并没有完全被社会接受,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仍然是“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公众心目中只能在社会大舞台中扮演配角。社会角色期待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教育态度,如人们对男孩的教育远比对女孩的教育重视,这一点在农村尤为明显;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智力投资,往往多偏向于男性。这些都影响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二)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影响着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在谈论客观条件给女性接受教育造成障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女性接受教育的内在心理障碍。对于当代女性,特别是当代职业女性来说,自我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精神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对接受教育,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冲破束缚,实现自己应有价值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的女性仍然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社会态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一直束缚着女性的成长,是造成男女人才悬殊现象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障碍因素。但是,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我国,女性生存、受教育和成才的外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党和政府对女性的教育重视程度,比任何时候都高,尤其在改革的年代里,人们对女性解放的认识比任何时候都开明。比起外部束缚的改变情形来看,女性的自身变化是缓慢的。

中国女性当前仍然不能与男性共挑大梁的主要原因,已主要不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外在客观原因,而在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未能冲出传统模式。脚虽已放成天足,心却没有挣脱枷锁,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外表下灵魂深处仍然有旧传统观念的阴影。二是缺少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已给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自由,今天的中国女性已在各条战线上崭露头角。但是对国家、对民族的那种危机感、使命感还没有普遍在女性头脑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女性考虑更多的是小家庭、小日子,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明显不如男性。这是因为:

其一,女性的自卑感严重。如果仅是在女性之间的竞争中,女性往往不甘示弱,好强争胜。而当女性与男性竞争时,则表现得畏首畏尾,自觉不如男性,在男性面前甘拜下风。许多女性习惯于用一些带有偏见的社会观念,自主或不由自主地塑造自己自卑自弱的形象,来迎合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及社会偏见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淡漠悲观的态度,是女性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

其二,女性情感较脆弱,意志品质薄弱。知识的获得与事业的成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一定的代价,包括体力、智力的投入和情感的割舍。而作为女性由于先天生理方面的弱点,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大,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这些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支撑。现实生活中

能够知难而进,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女性较少,多数女性面对种种困难、挫折和打击,常表现为怯弱无助、困惑、犹豫。在这种心态下,女性往往自觉地放弃竞争,包括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深造、自我素质的提高统统放弃,心甘情愿做贤妻良母。这必将拉大女性与男性的距离,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三)心理定势影响女性教育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女性的形象始终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的。“男强女弱”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人们的观念中并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女性的强与弱也是针对男性而言的。从生理角度看女性的骨骼承受力弱,女性的身体软组织属脂肪型,不能耐热耐寒,女性体力只及男性体力的2/3。然而女性由于体内脂肪含量多,体内贮存着相对较高的能量资源,耐受能力强。女性的性别基因难显隐性特征,使女性遗传疾病的机遇较男性减少了一半。女性的生理优势还表现在女性骨骼比男性发育早,肌肉比男性较早丰满,神经比男性早发育健全,女性的生理比男性早成熟,由此,生存能力加强。

从心理角度看,女性的弱性心理表现在:情感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怯弱心理、依赖心理、盲从心理。而女性的某些心理特征较男性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女性心理细腻,观察人和事都比较认真、仔细。女性情感丰富、善解人意,做事谨慎、细心。女性人情味较浓,这一优势与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管理相一致。所以美国的民意测验得出“女人管理的社会可能更和谐些”。从智力上看,男女两性的智力发展是平衡的。据研究表明:男性中智、愚差别悬殊,女性智力发展较为均匀,多属中等。而男女两性智商平均值平衡。从学校学业成绩来看,学习成绩优异和较差者男多于女,成绩中等的女多于男,男女总体上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在事业上,以创造能力强而取得事业优异成绩的男性多于女性。但由于视、听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在事业上无所作为的男性也比女性多。女性以语言流利、情感细腻、善解人意等心理优势在社交、管理、艺术、文书、教育、服务、医疗领域较易做出优异成绩。

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既有弱的一面,也有强的一面,在智力上,男女在具体表现上各有优劣,在总体上发展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们心理上存在着定势,只看到女性的弱忽略了女性的强。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也

就不可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性施教,这不仅影响女性智力资源的开发,也影响女性教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本世纪以来,主要是7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政治运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的活动日益增多,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妇女学、妇女社会学、妇女人口学、妇女心理学等有关妇女学科先后应运而生,但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独立的学科。当前对女性教育及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主要是放入妇女学、妇女人口学、妇女心理学中进行研究。女性教育既符合人类一般教育的规律,又具有着本身的特点,影响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有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水平,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女性心理发展的规律。

因此,研究女性教育心理学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创立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女性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科学性质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可以从不同视角分出多种形式和系统,其中按性别可把教育分为男性教育和女性教育。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涵义是要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适宜教育。女性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围绕女性接受教育与对女性实施教育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对女性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的研究。普通心理学是建立各种分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女性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必须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法则作为自身学科建设的基础。女性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女性的能力、素质、情感、意志、动机、需要、自我意识等内容的研究都必须借助于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来进行,必须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给予分析阐明。

女性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教育心理学与女性教育心理学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心理现象的研

究方面表现出共同性,但教育心理学研究只探讨男女教育活动中的共性问题。不研究女性教育活动中的“个性”问题。女性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文化、观念的制约,而这种影响与制约又作用于女性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女性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成年女性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成就心理与教育、挫折心理与教育、心理健康与教育,都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只是它主要侧重研究对性教育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问题。女性教育心理学与女性心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女性心理学是研究涉及一切与女性心理有关的现象及这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女性心理学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对女性因性教育的研究都要建立在女性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如女性心理学中对女性性别差异的研究,女性特定时期心理现象的研究,对社会生活中女性心理的研究都为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对女性心理学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女性教育活动中的诸心理现象的分析与揭示对丰富女性心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女性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与女性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提取出来,作以专门研究,这些研究称之为女性教育心理学。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本原理,介于教育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女性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女性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整个智慧和个性,提高整体素质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与女性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女性教育的效率,促进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是极端复杂的,女性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一样,既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受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的特殊规律。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既有普遍性问题,又有特殊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女性教育心理学应侧重研究如下内容:

(一)女性的智力特点与教育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指男女两性的性差教育,而女性教育心理学则重点研究女性的心理特点及因性教育问题。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究竟有无差异,这是长期以来为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瞩目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教育实践中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国心理学界、教育界对此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研究的结论大致相同: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优异发展的各自特色上。具体说男女两性智力差异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特点,在智力因素发展的特色上又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男女两性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除受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对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遗传因素在造成男女两性智力的差异上并不起决定作用。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离开了一定的生活条件,这种智力上的差异也就不复存在。社会态度、社会期望、母亲的教养方式、女孩在家庭社会的地位、社会习惯性的偏见和做法对男女智力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影响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诸因素中,教育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因素对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上忽视了智力性差而不因“性”施教。这种忽视必然导致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男女两性智力上的差异更加固定和扩大。如果在教育上重视智力的因“性”施教,男女两性在智力上的差异虽然不可能消失,但完全有可能更好地发展男女智力上的各自优势,弥补智力上的各自薄弱环节,从而使男女的智力都得到优异的发展。

女性教育心理学将重点研究女性智力发展变化的年龄特征,女性智力发展的性别优势,影响女性智力发展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如何根据女性智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因“性”施教,找出因“性”施教的心理学规律。

(二)女性的独特心理与教育

女性的独特心理主要指女性在月经、怀孕、流产、分娩等特定时期的心理现象。两性生物学的差异塑造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身体内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和外部性特征等。特殊的生理机能和生理反应———月经周期、怀孕和哺乳。这些方面是男女之间仅有的绝对差异。与此相对应这些女性独具而男性所没有的

生理现象带来女性独特的心理反应。虽然每个人都会出现时而精神焕发,时而情绪低落的现象,但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的这类情绪上的波动似乎与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比如经前和经期,女性比平时多易出现疲乏、嗜睡和沮丧的情况。除了与月经周期各阶段相联系的心理反应之外,与女性月经这一生理现象有关的引起个体强烈心理波动的时期,是它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即初潮期与绝经期。女性怀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都有其特殊的心理变化。

女性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女性独特心理的研究与教育,使女性认识自身生理特点,掌握自身身心变化规律,及时调节身心的适宜状态。此外,女性的性心理与教育,女性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女性的家政与教育属女性独特的心理范围,也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女性的社会心理与教育

心理现象不是孤立产生的,是与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紧密相关的。女性社会心理是女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女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女性与男性不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受到许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这些观念不仅在某些男性头脑中根深蒂固,也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这些固定的认识直接影响女性教育发展的进程,因此,女性社会心理与教育的问题也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女性社会心理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女性社会角色与教育,女性社会认知与教育;女性的社会情感与教育;女性的意志品质与教育;女性的审美心理与教育;女性的社会交往与教育;女性的犯罪心理与教育;女职工的团体心理特点与管理。

四、女性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功能

(一)女性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活动中不断地接受教育,科学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得到发展。女性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实践的产物,它的根本任务在于揭露教育实践过程中女性心理活动的规律,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具体说,女性教育心理学就是要阐明女性学习的一般心理规律及女性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心理规律,以及阐明影响女性教育的诸因素,从而把女性教育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女性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女性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是心理学应该密切联系的重要实际领域,女性教育心理学在解决女性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时,要总结有关的心理学理论,以促进整个的心理科学的发展。女性教育心理学既要在自己的实际领域内为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提供科学事实材料,同时也要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心理学理论进行斗争。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彼此统一互相促进的,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女性教育心理学的功能

1.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功能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帮助人们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研究和学习女性教育心理学,可以提高唯物主义的水平,从理论高度来认识女性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加强女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与充实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提供一个科学的武器。女性教育心理学对邻近科学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女性美学等学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功能学习和研究女性教育心理学,通过揭示女性教育过程中学习的心理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女性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探讨女性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道德品质的规律,还要具体阐明教育者依据这些规律合理地组织教学与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提出要求,采取的方式方法如果符合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就有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并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如果了解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性施教,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自觉而有成效。

3.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社会功能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战斗目标。但是,我国女性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女童未入学的比例和妇女文盲的人数已成为我国本

世纪末实现“两基”的最大障碍。发展女性教育已成为我国本世纪末实现“两基”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两基”战略目标的实现。

历史表明,女性不仅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承担者,而且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劳动力。女性占有人类近半数,女性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总体素质的状况。在我国女性人口为45873万,占总人口的48·4%,这是一支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利于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素质水平,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①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75页。

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98页。

③冯梅:《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第54页。

④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6页。

⑤⑥⑦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129、129页。

⑧宋岭梅:《教育测量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二)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性别及其差异(二)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一)高校教师角色与角色期待(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与调适(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三)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威信 (一)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二)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三)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一)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二)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总的特点: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二)其他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四)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一)大学生知识的表征(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三)大学生知识的保持(四)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二)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三)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专题五“德育与心理健康” 一德育概论 (一)品德概述(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导言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它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她们首先否定了战后的女性就要回到家中的观点,因为她们在二战中已经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继而是争取选举权,这是摆脱边缘状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必要之举。 一、女性的身体政治性 (一)性别地位所决定的身体语言 无论是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还是欣赏当代的波普艺术,不难发现在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中,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蕴含更大的能量或表现力吗?上世纪20 年代初,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男女特征比较论》这样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

优势之间的无数次交替。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而这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了人体艺术的发展。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如产生在古埃及女子专政时代的纸莎草纸画,画中的女子皆着衣而男子却赤裸身体。而到了父权时期情况则翻转过来。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女子皆是赤裸而男子却是穿戴整齐,罗丹的代表作《青铜时代》首次展出时,作品中毫无遮掩的男裸体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毁谤非议。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抢夺少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致力于绘画这种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多是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见这些都是性别胜利的一种体现,无形中包含着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二)女性们反对“被观看” 当今时代男性无疑是中流砥柱,因此,男性艺术家关于人体艺术的性别选择再次指向了女性,其中不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以情色、女性为创作语言,尽管我们不能盲目的以摄影师的性别来判断其作品的倾向,但作为社会中的强势性别,一些男性摄影家的确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岗培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2020

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 桑代克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苛勒 标准答案:A 2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A. 第斯多惠 B. 威廉·冯·洪堡 C. 赫尔巴特 D. 瓦根舍因 标准答案:C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A,B,C,D 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 可逆性 B. 灵活性 C. 守恒性 D. 补偿性 标准答案:C 2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意义识记占优势 B. 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标准答案:B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

阶段 标准答案:B 1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 E-mail B. QQ C. 短信 D. 微信 标准答案:C 2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A. 价值观不同B. 心理需求不同C. 情绪稳定性不同D. 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 标准答案:C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A. 交往动机B. 交往对象C. 交往渠道D. 交往方式 标准答案:B,C,D 1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 A. 交往目的不同 B. 交往风格不同 C. 交往认知不同 D. 交往情感不同 标准答案:A 2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的是()。 A. 切磋学问 B. 交流思想 C. 探索人生 D. 商务合作 标准答案:D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 A. 交往动机 B. 交往对象 C. 交往渠道 D. 交往方式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论文摘要】女性主义研究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深入。由最初的争取男女平等,到现在的注重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转变。因此,通过女性主义研究所关注焦点的变化总结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女性主义研究,解放政治,生活政治,男女平等,自我认同 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使权力发生转移。表现在以往靠体力获得优势地位的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日益消退,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她们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义研究的理念也随着发生转型,即从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解放政治?的理念转向以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活政治?的理念。因此,认真地梳理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对于引导女性运动和寻求女性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主义研究的前期理念 女性主义研究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而展开的,最初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为争取与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将妇女从父权文化和父权制度的压迫和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而进行的社会运动。其任务就是向既有秩序挑

战、改变既有秩序、提高女性的地位,最终达到男女平等。 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①,是前期女性主义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她们以不同视角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自由女性主义对男权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主张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力以及男女平等的竞争机会。这一流派的倡导者从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出发,认识到是教育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两性的社会差异。因而,她们关注的焦点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其目的是把这些平等的权利诉诸于法律。她们认为在公平的社会里,如果女性取得了平等的法律权利之后,能否竞争过男子就看女性自己的努力了。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女性主义所要争取的平等权,并不是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绝对平等,也不是要求社会照顾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而是主张公平竞争的平等,因此,她们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来争取平等权的。在这一点上,自由女性主义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与自由女性主义不同的是,激进女性主义把矛头直指父权制,把父权文化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她们尖锐地指出,在父权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女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因此,女性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女性摆脱?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最根本的不平等?。同时,她们认为,只有消除这种使女性处于屈从地位的生理差异,使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不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激进女性主义从生理差异出发,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其结果使女性在身体上获得了解放。社会女性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女性看作是一个阶级,试图用?异化?的概念来解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并认为使女性摆脱受压迫的道路就是克服女性的异化和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让女性接近更光彩、更有声望的职业,

020高等教育心理学最新题库60套

01个体思维发展依次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彼此不能逾越。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2每一种心理品质都有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及时给予关注,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斯金纳 高尔顿 霍尔 华生 04个体在0-1.5岁的婴儿期,需要得到呵护与爱抚,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5个体在1.5-3岁的儿童期,需要得到尊重和适度放开的养育,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6主张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7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景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8强调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他人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 目标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情感内驱力 意志内驱力 10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做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奥苏贝尔将学习分成()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 11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提高,称为()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负强化 12在条件反射理论中,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降低,称为()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3当一个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4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老师给他一个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5当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他一个小红花。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6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是() 努力 心境 运气 能力 17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是() 心境 努力 运气 能力 18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不可控的原因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意义。 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有的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有的大学生在其他能力上占优势。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2、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可用智商表示。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与学科差异一样,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发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进度。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三、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表现出较好的技能、想象力和敏感性的话,就会促进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结果。教师安排学习活动有条理、有组织,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大。 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发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总之,在整个教 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 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准备水平,影响教案 设计的质量。 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 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语言操作能力和选择、运用教学 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 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 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 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 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 识的自我控制。 四、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答: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 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 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 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 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 实的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概括来讲, 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 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前面学习的结果。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 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 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 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 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利用和改造过程,而学生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效果有直接 影响。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 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 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 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 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番禺市学 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指导有利于发现 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与学习方法,使学生 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 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 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 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 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 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 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 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 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 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 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相反,就会出现 负迁移。 五、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 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 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 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的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 一门新课或一节课以前,都要让学生知道 具体有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中的应用价值 的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 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 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 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 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 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 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 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 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 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激 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的多 样性。求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 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 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 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按照人 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 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 订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 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归因 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 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 矫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归因训 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要让学 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 比如能力高、努力了等等,以增强其自尊 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等。 希望以后获得成功。 六、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 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 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 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 境四个方面。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 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掌握为 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 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 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 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 要条件。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创造技 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 又能指导创造活动。3)培养科学试验能力; 近年以来的科学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每年 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基本上都来自实验 室。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 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环境、 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 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定目标和意图; 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 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学的 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 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培养创造性人格, 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 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 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 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 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 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 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 彩的竞赛活动。 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大学 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好 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 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那么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 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 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 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 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 包括: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 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3)设置心 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 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 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当前的生活与 学习,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各种 心理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 论是政党的还是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 自己身上。因此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 我调整、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 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 到如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 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 担要适量;(2)生活节奏要合理;(3)用 脑要科学。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 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 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 统一的反映。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体 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 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 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在青少 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辨证思 维的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居优势地 位。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 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二)在常规性思 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 展的需要。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 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 (即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大学生尚未进入 创造的最佳年龄区,但却处于这一时期的 准备阶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 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考自 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 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大学生对自己 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 深刻的反思。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 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 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 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 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大学 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最好,而元认知监 控能力较差。 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 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 1.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 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 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 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 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 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 四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 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 (一)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 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 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二)学习过程的阶 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阶段 2 专业课阶段 3 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 文阶段(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大学生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 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四)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存在相对选择 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 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 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 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 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 意义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 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 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 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