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学霸优课】2017历史一轮对点训练05-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方思想家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只是阐述了知识和美德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中,则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中间”,因此,他极不赞成放纵欲望的行为,提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中国宋代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朝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正确答案为D项。 2.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原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苏格拉底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偏听偏信,故C项正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2TheEnvironmentGrammarand

Grammar and usage Verb-ing Form & Verb-ing Phrases

Do you know any thing about verb- ing form or verb-ing phrases?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s of the given verbs 1. They burst into laughter when they heard the (amuse) story. 2. Is there any hope of our team ____________ (win) the match? 3. ________ (finish) his composition, he went to have a heart- to- heart talk with his father. 4. ________ (send) to the countryside, he had to leave the city. 5. The building __________ (build) now is our physics lab.

6. When __________ (leave) the airport, they waved again and again to us. 7. ________ (not know) how to give first aid to the inii irnrl cirl hn tplpnhnnnrl thp rlnntnr fnr hnln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s of the given verbs 8. This same thing, ________ (happen) in the peacetime, would be a great disaster. 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ter is H2O5 whether (be) solid, liquid or vapor. 10. We introduced a lot of advanced equipment, thus (save) much time and labor. 11 ? We held a party, _______ (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the new baby.. 12. They sat together, _______ (study) carefully the design of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命题规律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占希腊罗马以来两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人人文思。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2.题型推测 高考中可能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古希腊的内容属于新加内容要被关注;建议要适量的训练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尤其关注思想史部分的纵横向比较与延伸,并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尤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结合。 3.热点问题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分清和理解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宏观掌握人文精神发展的线索的伺时,注意理解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认识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文思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Ⅱ.重点知识再现 一、人文主义的产生 (一)、智者学派 1.历史背景: (1)、经济政治条件:前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2)、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概况:前5世纪 (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2)、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等。 (3)智者学派思想主张 ①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认为的产物,其约束力也是相对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 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②某些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③它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二)、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 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常见物质的检验》教案

主备:朱坤上课时间:月日执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 Cl、-2 4 SO、-2 3 CO、+ 4 NH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目标 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 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Cl-、SO 42-、CO 3 2-、NH 4 +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SO 42-、CO 3 2-、NH 4 +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自学质疑】 1、铵盐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时有生成。如氯化铵与 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人们常用氨的这一性 质来检验铵根离子。 2、盐酸、氯化钠、氯化铵等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中 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 化学方程式为。 3、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化学方程式 为。 4、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 色,这叫。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殊焰色, 可以检验或的存在。例如 钠的焰色为,钾的焰色为。 实验操作:洗烧:用鉑丝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 直至火焰为色。 蘸烧:用鉑丝蘸取,放 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钾要透过) 洗烧:实验完毕后,用洗净鉑丝,并放在火焰上灼 烧至无颜色 【互动探究】 (探究实验一):见教材P21 现象: 1.总结:铵盐(NH 4 +)的检验方法:铵盐与强碱共热,能放出 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 体 (探究实验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铵、氯化钾,再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民主政治的发展 2、“智者学派”的概念 (1)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2)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3)智者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2)

主备: 上课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能力目标 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中和滴定等定量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物质的量浓度基本定义出发,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自学质疑】 1.回顾教材P24页互动和探究,回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 , , , 。 【精讲点拨】 一、误差分析: 分析要点:应从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出发, 分析错误的操作引起的结果会导致式中哪个物理量的变化。 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称 砝码沾油污或锈蚀 砝码残缺 溶解 溶质未完全溶解 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 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 洗涤 未洗涤小烧杯玻璃棒 定容 仰视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摇匀 后 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 二、能运用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中和反应”、某些“氧化 还原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与一定 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待测液)反应,根据反应时 V 溶液 V n c B B

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液)的组成。 【例1】课本P25例5 练习1,课本P25问题解决 【例2】:已知36.5%的盐酸的密度为1.19g·cm-3,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若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密度为ρ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 则: 1000mL×ρg·cm-3×a% C = --------------------- 1L×M g·mol—1 【练习3】98.0%H2SO4(密度 1.84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为. 【问题解决】 【例3】将20.0mL0.500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求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迁移应用】1.用36.5%的浓HCl(ρ=1.2 g·cm-3)配1mol·L -1的稀HCl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2.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 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1.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析】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真题精做【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 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 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 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 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 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 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 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 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 ( 2017年江苏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 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 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教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黄庭坚。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2、把握联想、想象及拟人在诗歌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3、通过体会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联想、想象及拟人在诗歌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 较接近苏轼。有《山谷集》。 二、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 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整体感知 上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下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四、词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2)“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英语每日小练13(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英语每日小练13 A Englis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the history of our planet. One in every seven human beings can speak it.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books and three quarters of international mail are in English. Of all languages, English has the largest vocabulary — perhaps as many as two million words. However, let’s face it: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There is no egg in an eggplant,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a pineapple and no ham in a hamburger. Sweet-meats are candy, while swe etbreads, which aren’t sweet, are meat. We take English for granted. But when we explore its paradoes (探索它的矛盾), we find that quicksand can work slowly, boxing rings are square, public bathrooms have no baths in them. And why is it that a writer writes, but fingers don’t fing, grocers don’t groce, and hammers don’t ham? If the plural of tooth is teeth, should’t the plural of booth be beeth? One goose, two geese —so one moose, two meese? How can a slim chance and a fat chance be the same, while a wise man and a wise guy are opposites? How can overlook and oversee be opposites, while quite a lot and quite a few are alike? How can the weather be hot as hell one day and cold as hell the next? English was invented by people, not computers, and it reflects the crea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at’s why, when stars are out, they are visible (能看见的); but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they are invisible. And why, when I wind up my watch, I start it; but when I wind up this essay, I end it.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 A. sweet-meats and sweetbreads are different things B. there should be egg in an eggplant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量》教案(1)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3.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推理过程,并对结果识记,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n=N/N A n=m/M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种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 1.物质的量 (1)意义:一种。以物质所含基本粒子 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多少。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 与其所含的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符号为。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 2.阿伏加德罗常数: 国际上规定,质量为kg 12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为1 摩尔,这个数称为常数,常用表 示,其近似值为。 3. 物质的量(n)、物质的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关系 是(用代数式表示)。 4.摩尔质量 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数值上等 于。

5. 质量为(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6.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代表分子或原子数,也可以 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若如此,则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可 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B.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2.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摩尔氧原子 B.1摩尔氧分子 C.1摩尔氧气 D.1摩尔氧 3. (1)0.5molH 2 中的氢分子数为: (2)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 (3) 0.01mol H 2SO 4 中的氧原子数为: (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5)1mol氨气中有_________个分子,__________个氢原子,个电子 (6)0.2molCaCl 2 中的氯离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 4. (1)1 mol SO 2 4 的质量是: (2)NaCl的摩尔质量是: (3)5.3gNa 2CO 3 的物质的量是: (4)0.25mol CaCO 3 的质量: 5. 等物质的量O 2和臭氧(O 3 ),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 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其分子量之比为,其质量之比为。 若O 2和O 3 质量相等,则其分子数之比为,氧原子数 之比为。 课堂练习1. 2.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读入情——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众多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再次留下足迹,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3.解题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悟读入情,感受情感 读后思考: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在古代希腊,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据此回答1-7题。 1.下列说法反映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建立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的国家 C.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下列有关希腊先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7世纪,诞生了智者学派 B.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都属于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 ①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发达 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 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4.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是 A.强调满足个人私欲至上的思想B.提倡个人主义的思想 C.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 D.欧洲的复古主义思想 5.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界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 6.希腊成为哲学故乡的根本原因是 A.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希腊人对宗教神话关于世界和人生解释的怀疑 C.希腊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希腊人要求摆脱神的控制和束缚的要求 7.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开展了反封建斗争并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据此回答8-17题。 8.下列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强调个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