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tel

intel

英特尔41年造芯简史
1968年8月,集成电路发明者诺伊斯与仙童公司的同事: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安迪·格罗夫一起辞职。在获得250万美元的投资后,新公司开张了,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英特尔公司是一个技术传奇,它的历史不过才39年,却已经历了许多年的高速发展;作为发明集成电路的仙童公司最出色的一个孩子,英特尔居然诞生了三个天才:诺依斯、摩尔、格鲁夫,它秉承创新的偏执狂精神,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IT产业链的主导者之一,年销售额近200亿美元的规模;它引领了一代接一代的芯片升级换代,带领IT产业乃至整个工业、国民经济发生了惊人的深刻变化,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公司,人们通常贴的标签是“技术领袖公司”,对英特尔的印象仅限于惊人的技术实力。其实,英特尔不仅是一个领先的技术公司,更是一个“创造”型公司:“创新”+“制造”。这是英特尔多年称雄半导体市场的两个利器。

创=创新未来

英特尔既是一个技术家,也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把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沙子,变成了如此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芯片,深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沙到硅,再到芯片,实现了价值的质的飞跃,技进于艺,近乎神矣。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微处理器,成为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的先声。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被当作全球IT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写入许多计算机专业教科书。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而且每秒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从此,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就开始呈现它无所不能的威力,驱动着英特尔每年投入8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即使是产业萧条时期也不例外)。英特尔公司的研究人员们群策群力,不断创新,每两年就要将微处理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翻倍,这是一个绝对艰巨得想象不到的工程。

从只有2300个晶体管的4004,到超过310万个晶体管的486,到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的奔腾III,处理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了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而当时间

推进到2006年,当英特尔推出全新架构的酷睿2双核时,晶体管的数量已经超过2.91亿个,双核将处理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英特尔公司内部似乎也有一颗“奔腾的心”,他们正展开新技术的研发,要把摩尔定律贯彻到底。根据摩尔定律,芯片厂商每两年就要缩小一次半导体芯片内部的元件。然而,缩小连线会增加电阻,降低芯片的性能。芯片厂商在90年代从把连线从铝线转变为铜线从而绕过了这个问题。遗憾的是,随着芯片尺寸的缩小,这个电阻问题将成为英特尔等芯片厂商遇到的大问题。

而英特尔正全力以赴的碳纳米管,其导电性比金属要好,有可能成为替代金属连线的解决方案,解决散热的问题。

英特尔长生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创新,创新是高科技产业的灵魂所在。安迪?格鲁夫说:“英特尔一直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它有一句至理名言常常挂在嘴边:‘只有具备忧患意识,才能永久长存。’”其资深副总裁虞有澄总结自己在英特尔的经验道:“永无止境的学习,追求技术创新的极限,大胆尝试错误的勇气。”

造=用心制造

如果一个设计不能制造出来,那它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英特尔拥有顶尖的芯片制造工艺,领先竞争对手一到两年。英特尔在2007年全面应用45纳米工艺,而AMD 刚刚进入65纳米工艺。尽管AMD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但是在半导体市场上,英特尔始终保持着其制造工艺和晶圆生产能力的的绝对领先。

这并非偶然。可以说,英特尔从诞生开始,就非常注重制造工艺水平。其创始人之一,技术天才——罗伯特?诺伊斯,是硅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提出了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元件相互连接的问题。在仙童和德州仪器官司终结时,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

生产工艺在规模经济明显的芯片行业的竞争中非常重要。更大的晶圆,更小的芯片,更密集的晶体管,更微细的制程,就能够实现更低的单片成本,更高的产量。可以说,英特尔每一次制造技术的进步,虽然带来了生产线成本的提高(一条生产线近20亿美元),但更带来了质量和性能的飞跃,同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在2004年向90nm工艺和300nm晶圆的技术大飞跃中,英特尔在生产成本总体上实现了近十亿美元的节省。

为了加强英特尔在全球的制造优势,英特尔在全球投入巨资兴建生产基地,以实现灵活的规模经济。英特尔在美国、爱尔兰和以色列共有七个300毫米技术的晶圆工厂,而在大连的芯片

工厂是第八个,也是亚洲唯一的一个精尖制造中心。

中国创造VS中国制造

英特尔的“创造”经验天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创”和“造”两种发展途径的范本,为“中国创造”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是在透支能源,透支环境,透支劳动人民福利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完全粗放式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我国靠着超低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关键资源的价格,在全球产业链中谋得了“世界工厂”的名声。但是,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光环而已。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占据的是产业链比较低端的环节。从整体上看,仍然缺乏强大的技术设计能力和生产技术升级及研发能力,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现成的产品线来生产,并且,制造业的规模大于质量,进军国外市场,面临各种技术壁垒,利润十分微薄;吸引外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又面临越南、印度等亚洲邻国的低成本劳动力竞争。

有数据表明,中国虽然有超低的劳动力价格,但如果考虑生产率因素,在劳动力密集型制成品方面,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的1.3倍,日本相当于中国的1.2倍。而如果与韩国比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比韩国还高20%。这意味着,中国用相当于美、日将近 1/25的微薄工资换来的仅仅是非常微弱的劳动成本优势。

而政府也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以便从制造转向创造。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随着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媒体把2005年称作“中国创造元年”。

实际上,中国企业要自主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对比英特尔和IBM每年的研发投入,中国企业根本没有实力去和已经具有深厚技术积淀和市场号召力的跨国公司竞争研发。更何况,研发实在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行为,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其项目成功率也不高,对于尚处于生存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在冒险。而且,研发还需要人才的积累,需要很好的企业管理和文化,这也是中国企业目前在短时间内所不能具备的。

因此,鼓励所有中国制造企业都去走研发创新,确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路子困难重重,中国有实力走这条路的也不过寥寥数家而已,如方正,华为,联想等企业,假以时日,还可以和跨国公司一争高下。

英特尔 “创和造” 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并不只剩下“创新”一途,中国企业还可以学习德国(精尖制造)和日本(高品质制造)、韩国(核心制造),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

德国的出口商品从1887年开始被打上“德国制造”的标注,那时打上“德国制造”的商品口碑并不是很好,颇有点像今天的“中国制造”,让人联想到廉价和仿制。那个时代,“英国制造”才是最响亮的标志,英国人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纯正,强行要求德国出口到英国的廉价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标志。但是一百年以后,这个符号的含义却彻底地颠倒了过来,今天,德国制造意味着质量保证、工艺精湛、耐用和技术先进。

中国制造也可以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低端到高端,从低质低价到优质高价,成为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德生、圣雅伦等。大连工厂的先进制造工艺将为中国企业走精尖制造的“中国制造”之路提供最切实的经验。英特尔的工厂素来以“艺术工厂”著称,而大连还要发展其工业旅游业,相信未来到大连参观的人们都会支持中国走高精尖的“中国制造”之路。

(以上是英特尔贩卖的谬论)

三位创业元老

作为发明集成电路的仙童公司最出色的一个孩子,英特尔诞生了三个天才:诺依斯、摩尔、格鲁夫,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英特尔秉承创新的偏执狂精神,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公司。

罗伯特 诺伊斯:英特尔的创建者


《挑战英特尔——中国IT业第一垄断》。此书由方向前、方兴东著,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以下为本书内容之一。

集财富、威望和成就于一体的“硅谷市长”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都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才是唯一一位集三位于一体的圣人。虽然在他声名大振之前,布什内尔和乔布斯如同程咬金般抢在前头,等他们风光以后才轮到诺伊斯。但是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

而且,诺伊斯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之一: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

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这位曾经只想从他第一份工作中获得一次机会以及同时拥有两双属于自己的鞋子的男孩,在70年代末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无数人趋之

若鹜的崇拜对象,而且一下拥有了数亿美元的资产。在硅谷变幻无常的生活中,他为后人树立了带有公正烙印的成功榜样。对他来说,后者比财富和名望更为珍贵:“我从来没有野心做一个工业家。我的家庭是教师和牧师世家。我想,我只是在做对我来说最简单和最有趣的事,我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戈登·摩尔、安迪·格罗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

1974年,英特尔推出的8080微处理器开拓了两个新的产业,一是微处理器,另一个是个人电脑,这两者的市场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的规模。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戈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诺伊斯,英特尔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格罗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其为公司。

2001年,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本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并列第一的是美国发明家维廉·肖克利(Willi am Shockley,1910-1989)、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1927-1990 )和杰克·基尔比(Jack S.Kilby),他们三人发明了晶体管与集成电路板,从而使大量电子消费产品的体积大大缩小,全球现代汽车工业奠基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已故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和动画王国创办者沃尔特-迪斯尼排在第二至四位。

有人称诺伊斯是“硅谷市长”,也有人称他是硅谷的艾森豪威尔。因为那些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将军们总能在他手下协调起来。他平易近人,令每一位来访者和公司最下层的员工都感到自在可亲。每当听到技术骨干的新点子,他总是双眼发亮,充满好奇,使人倍受感染和鼓舞。

培养发明家的工作习惯――懒惰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诺伊斯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希望名望能找上门来,然而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得不时地给别人带来痛苦;他想做一个好人,但又发现在硅谷,生活和财富这对孪生兄弟面前,要两者得兼是不可能的。

这种矛盾性只能来自一位中西部的牧师的儿子。诺伊斯的童年似乎就概括了介于疯狂的野心和创业时的保守之间的精神分裂状态。

1927年12月12日,诺伊斯生于衣阿华州东南的柏林顿(Durlington)小镇。兄弟4个中排行老三。父亲是公理教堂的牧师,他的外祖

父,祖父也干这一行。老诺伊斯奔忙于各教区之间,使他的家庭也得跟他四处迁移。罗伯特出生6个星期就迁到州的西南角,而后又到大西洋镇。这一呆就是8年。8岁时,搬往迪科拉,10岁、12岁又各迁移一次。

年幼的诺伊斯深受小城镇独立精神的影响,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他的地下室工作间里,琢磨各种东西是如何工作的,做实验,然后把结果给他的父母看。他很喜欢动手,在废料堆搜集小东西,轮子啦、废马达啦等等,把它们拼装成任何可以想象的新玩意儿。12岁时与二哥自造了一架悬挂式滑翔机,这只硕大的风筝差点将兄弟俩的命送掉。一年后他们又造出一辆汽车,使用的是洗衣机淘汰的旧汽油发动机,当时正普及电气化。和一个朋友一起制造出一台粗糙的无线电收发两用机,互相发信息。他还喜欢收集模型汽车。因此对于为什么大萧条时期中西部的乡村生活激励年轻人成为工程师,诺伊斯自有一套理论: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没有理由等着新配件送来,那可能会要很长的时间,也可能根本就送不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做个新的。

诺伊斯终于迁到了“大都市”格林纳尔(Grinnell),这成了他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的真正故乡。由于父亲职位提升,环境开始安稳,罗伯特进入高中,毕业时是第一名。这几年中,他还干起摘玉米、拔大豆以及送信送报之类的话。当全家再度迁移时,他留了下来考入格林纳尔学院,因为他与该院物理系主任私交颇深。

大学是段美好的生活,多才多艺的诺伊斯如鱼得水,风头占尽,他同时学习物理、数学两个专业,并以最小的努力获得了最好的成绩。学校里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有诺伊斯的份儿,他是学院游泳队的跳水明星,1947年赢得了中西部运动会的冠军。业余时间还演奏双簧管,并在当地电台表演广播连续剧,获得过格兰特·盖尔奖。他说,他听到晶体管发明的消息,就像被一颗原子弹击中一样。它证明,除了传统的电子管以外,还有其他东西能实现放大,他是最早用晶体管做实验的人之一。

他还在学院培养了作为发明家的工作习惯。诺伊斯后来说,发明家的主要品质之一是懒惰,因为发明家真的不喜欢用困难的方法解决问题。诺伊斯尽力在物理考试中写出正确答案,可是发回来的试卷上打的总是红色分数。教授解释说,他用了很复杂的方法去解题,并用寥寥几句给诺伊斯列了几个简单的解法。这很让他震动,从此他总是寻求简单的方法。

一次寝室晚会,大家要开一个有南太平洋风味的宴会。其中缺一只

烤全猪。由于囊中羞涩,诺伊斯和另一名学生被委以重任:到邻近农场偷猪。两人不负重望,搞出一只25磅的猪,英雄般地凯旋,宴会获得极大成功。但第二天早晨情势大变,在衣阿华,偷猪和盗马,在50年前是上绞刑架的罪过。

诺伊斯保住了小命,也逃脱了刑事控告,却无法逃脱学校的处罚。经过一些交易,处罚不重:停学一学期,发配到纽约市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做统计工作。

臭名昭著的偷猪使诺伊斯脸面丢尽,却也在纽约了解了花花世界。1949年初,回到格林纳尔,他已焕然一新,他非常努力,秋天拿到了格林尼学院文学学士学位。22岁的诺伊斯考取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是《对绝缘体表面光电现象的研究》。在一次音乐会上,参加演出的诺伊斯与化妆师伊丽莎白一见钟情,1953年一毕业就结了婚。

毫无疑问,他想用他的知识来做一些实际的开发,而不愿从事纯科学研究。这时候诺伊斯很自然地转向了产业。只有在生产领域任何固态研究才能进行。电子公司在积极地招募物理学毕业生,诺伊斯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邀请,包括贝尔实验室、IBM、RCA和费尔科公司。诺伊斯没有选择大公司,而是去了较小的费尔科公司。他对物质追求很淡漠,“我唯一的梦想是能同时买两双鞋,因为我是穿着哥几个的旧鞋子长大的。”位于费城的费尔科公司,刚刚增设了半导体部门,他设想他的前程在那里是最好的。他开始为它的晶体管部门工作。这一干就是3年。三年后,他确信费尔科对他的研究并不感兴趣。

1956年1月是一个转折点。在华盛顿的技术报告会上,肖克利被他的报告深深打动。“1个月后,肖克利打来电话,说他打算到西海岸开一家公司,要与我商量加入该公司的事宜。” 诺伊斯不敢相信他的运气――这位半导体工业产业的巨头竟亲自给他打了电话。

诺伊斯哥哥正好在伯克利分校执教,常听他谈起那里充足的阳光和可爱的气候。再加上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威望,诺伊斯没有任何犹豫,还没面试就在肖克利的实验室附近买了房子。当然,他得到了工作。

创办半导体工业的“黄埔军校”

如果说,我们要选出数字时代之王,那么这项桂冠非诺伊斯莫属。这位传教士的儿子,风度翩翩,热情四溢,是最早从事晶体管的研制开发以替代真空管的人之一。他将其老道的经验与逼人的领袖魅力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人们乐于追随、真诚信任的领导人物。

诺伊斯笑容灿烂,握手有力,通晓半导体技术,最适合担任出头露面的职位,诺伊斯最具震撼力的预言是晶体管具有改变所有顾

客购买习惯的能力。诺伊斯问道:如果电器设备是由廉价的可随意处理的元件制成,那么,假设这些电器设备老化或用坏了,为何不把它们一扔了事呢?谁还想去修理或者重装像收音机这样的电子产品呢?

但是,由于肖克利的家长制作风,加上折腾两年没搞出什么名堂,诺伊斯与其它7人一同集体辞职,就是“叛逆八人帮”(Traitorous Eight)。诺伊斯是8个人中唯一看上去有点领导才能的人。因此在新成立的仙童公司,他挑头担任总经理一职。

诺伊斯从来没有想到过除了每个星期拿薪水以外,他会以其他方式工作。现在有了一个机会能参与一个刚刚组建的公司,并且可能还会赚大钱,他很喜欢这个想法。母公司保留了在以后8年中随时以300万美元收购这家新公司的权利。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两层楼仓库中开始了它们的生意,离肖克利的公司只有12个街区。与诺伊斯一起开始创事业的有戈登·摩尔、吉恩·霍尼和其他5位肖克利的反叛者。那时,肖克利和仙童是硅谷惟一的两个半导体企业。

据投资人谢尔曼?费尔柴尔德说,他之所以同意在自己的公司里为肖克莱半导体公司分裂出来的那批工程师另设一个新的分部,主要是受诺伊斯的影响。他信任这位32岁的小伙子,并深信他描述的晶体管开发前景必将变为现实,所以,62岁的他才甘冒风险,花了大本钱下注,并对这帮没有多少商业经验的年轻人寄予厚望。

这是半导体工业的“西部拓荒时期”。要想获得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从别的公司挖过来。仙童公司理所当然是这场人才大战的始作俑者。

那正是晶体管和半导体工业群雄混战的时期,为仙童公司的登场亮相准备了一个大舞台。凭借技术革新,该公司很快成为半导体时代的第二大帝国。第一大帝国是野心勃勃的暴发户德州仪器公司,它凭借从贝尔实验室购得晶体管生产许可证,率先推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引起了公众的瞩目;接着它又解决了困扰其他公司的硅晶体管问题,赢得了整个电子工业界的尊重。

集成电路的发明者

诺伊斯一坐上“总经理”这把交椅,就发现自己处在与肖克利同样的位置上。但是,他做出了与肖克利相反的选择,崇高正直、公平,对属下信任和尊重。诺伊斯无疑是位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一个生来就会领导别人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名伟大的管理人员。他为人过于正真,甚至在公司危机时也没有能力解雇或将人降职。他将仙童维持了将近10年,最终因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而使公司陷入危机。

肖克利的事业很快衰败了,而诺

伊斯的公司却在不断进步。它的生意受到太空竞争的刺激。这是1957年,是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成功的一年,急于将设备超小型化的制造商们纷纷从电子管置转向了晶体管。跟其他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样,诺伊斯需要解决大量的难题:电路中电线越多,电子脉冲就绕得越远;由于没有很多方法使脉冲通过得更快(它不可能快于光速),制造快速计算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靠缩小电路板来减少脉冲穿行的距离。

1958年,吉恩·霍尼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将硅晶体的一层放在N-P-N片的顶端,把它与硅黏在一起,防止污染物的影响。他们把这个工艺称为“平面技术”,因为氧化物的平面可以保留在硅的顶部。诺伊斯马上请律师写下了专利申请。

1959年的头几个星期,诺伊斯的想法渐渐成型为所谓的“单片电路构想”。如果一个不要求任何移动部分的晶体管,可以由几根细电线黏在一小块经过涂料处理的硅片上,那么,它或许可以在相同的硅薄片上组成-个完整的电子小系统――它可包含许多晶体管、电阻和其他电子电路元件。用这种方法,不再需要在生产出晶体管以后再用手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1959年1月23日,诺伊斯记下了关于这个项目的第一批笔记。“这将会很理想,”他在实验笔记上写道。“把多种元件放在单一硅片上将能够实现工艺流程中的元件内部连接,这样体积和重量等就会减小,价格也会降低。”诺伊斯在研究了霍尼的平面技术以后认识到,这种技术可以运用于N-P-N晶体管不同区域的精确连接。这个想法不需要任何电线,他可以用细金属丝,把它们布在氧化物上,所有的晶体管内部连接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完成。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绩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公司在锗晶片上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性前景要远远超出锗。诺伊斯后来据说的,基尔比的方法“更像是一种用蛮力的方法,它只是把一块半导体做成某种形状,让它产生一些电阻区域,然后再用电线将各个区域连接起来,这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

1959年2月,他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7月才补全这一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其属下的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第二个提出专利,与基尔比相比,诺伊斯的独到之处是创造性地在氧化膜上制作出铝条连线,使元件和导线合成一体,从而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为工业大批量生产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今天,当年诺宜斯发明集成电路的地点已经被加州政府列为历史遗产。

于是,整个60年代,仙童和德州仪器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在沉闷的7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而六十年代初期,仙童则是半导体工业的“黄埔军校”,几乎后来这一行当的所有人物都到这里镀过金。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第一个集成电路上市是在1961年春,售价是120美元。到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内尔·阿姆斯特郎登上月球的时候,阿波罗登月计划已经购买了大约100万个集成电路,阿波罗是早期芯片最大的使用者。第一个在市场上售出的集成电路是在1964年,它被用于顶峰牌助听器。这以前,政府是芯片的惟一买家。

1964年,仙童公司的摩尔对集成电路上晶体管数量的增长,做了预测,他认为这些数量是按几何级数快速增长的,并预言: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价格降低一倍而性能增加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1967年2月,仙童的总经理斯波克带领4名手下离开公司,投奔国民半导体。从此仙童的人心开始瓦解,人才外流无法抑制。一份又一份的个人简历从仙童飞出。从此,叛逆成了硅谷的基本特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生蛋孵鸡式的裂变在“硅谷”已成家常便饭。以仙童公司为例,60年代末,由它前雇员办的公司有38家,到了70年代初,竟达41家。到了1984年,直接或间接分出来的公司达到70多家。

1969年,在森纳瓦举行过一次半导体产业头面人物的会议,有好事者作了计算,发现与会的400人中,只有24人没有在仙童公司干过。

几页纸的计划书缔造英特尔

诺伊斯在创立仙童时是研究与开发部主任,他在1959年成为公司副总裁和总经理。他崇尚简单和效率,他没有豪华的个人办公室,没有司机,没有专门的停车处;公司进行了精简,如果某人需要做大额采购,他不必事先获得批准。

1968年8月,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安迪·格罗夫一起辞职。他们是仙童一批初始创建者中最后离去的。在诺伊斯看来,仙童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开发与半导体领域不相干的新产品上。诺伊斯的离开自然让不少人吃惊,因为他已经那么深地融入了仙童。到这时,他个人已经拥有了12项集成电路和晶体管和专利。

三人首先去拜访风险资本家之王阿瑟·罗克,凭借几页最粗陋不过的业务计划书,没用多少时间罗克就答应了为他们投资。后来诺伊斯开玩笑说,他总共只用了五分钟就筹集了足

够的创业资金——250万美元。因为业务计划书中,最重要的几个字就是“鲍勃·诺伊斯”,而且罗克也是摩尔定律的忠实信徒。

后来,罗克回忆道:“我们早已是莫逆之交………正式文件?其实一点也没用。光凭诺伊斯的声誉就足够了。我们发出了仅有的一页半的简单通知,不过在人们看到它之前,我早就筹集到那笔钱了。如果你今天试图做完这件事,也许要写5厘米厚的文件。如果你不告诉人们风险所在,那么律师们就不会让你去筹资。”

那天下午,罗克向15个人打了电话,并得到了15个人的确切回答。新公司的创始股东,还有诺伊斯的母校——衣阿华州格林内尔学校。时至今日,偷猪事件早已烟消云散。诺伊斯已是该学院理事会主席,向该校投资30万美元。诺伊斯和摩尔各投资25万美元,罗克本人以30万美元入股,并担任公司首任董事长。

新公司开张了,起初把公司取名“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总觉得别扭,因为在英文里,Moore Noyce听起来像more noise(吵吵闹闹), 实在不雅驯。新公司就改名英特尔,办公地点就是原来联碳电子公司的旧大楼。如今英特尔的人会谦虚地告诉大家,英特尔(Intel)这个名字是“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cetronics)的缩写。但是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大胆的公司名称原本是“智慧”(Intelligence)的缩写。1968年7月16日,在拟订创业文件后,突然发现早已存在一个叫“IntelCo”的公司。为避免引起任何诉讼,公司支付了15000美元。

英特尔在加利福尼虚的圣克拉拉梨园环绕的一幢水泥大厦里成立了。诺伊斯不愿制造半导体与仙童竞争,决定涉足计算机业几乎还未有人开发的部分,主攻存储器市场。1968年8月初,《帕洛阿尔托时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新公司。1969年春,就推出了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在迅速打入市场后,来了一个开门红。30年后的今天,电脑上常见的128M字节存储器,是当初的200万倍。

第一批产品装运后,公司18名员工在公司的咖啡厅聚会,举香槟祝贺,聚会上有三名脚上绑着石膏的伤兵,其中诺伊斯是滑雪时摔断了腿,另一名员工是跳伞中跌坏了脚踝。从这些伤势中就可反映当时公司蓬勃的朝气。

1971年初,由特德·霍夫发明的4004微处理器问世。这一次又是德州仪器站出来,和英特尔争夺微处理器的发明权。历史再度重演,最后是英特尔为微处理器的设计申请了一些专利。当时的英特尔年收才1800万美元,不足仙童的1/10。

1971年到1973年间公司股票价值增长了3倍。到这时,诺伊斯的资产达到了1850万美元。1978年英特尔的销售额达到6600万美元。在1982年的

一则广告中,英特尔宣称在过去十年中主要微电子技术的22项技术突破中独占了16项。

到1983年,英特尔的销售额首次达到10亿美元,1985年增加到13亿美元。没有人能算出诺伊斯的个人财富。

股权――英特尔开创的工作哲学

在英特尔创建初期,是诺伊斯扮演了关键角色,奠定了公司文化,开创了没有墙壁的隔间办公室新格局,取消了管理上的等级观念。“开始的时候你会有点不习惯”,诺伊斯承认,“周围都是嘈杂声,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但这强调了成功的自豪感,而不是权力的虚荣。”诺伊斯非常推崇开会,公司各部门各工作小组随时都可以召开会议。公司专设了开会房间,谁先到,谁就可以使用,就像露天停车场一样。这一阶段,诺伊斯担当公司日常经营事务。像他的雇员一样,诺伊斯在他的腰带上挂着写有他名字的卡片。他低沉的声音、合群的个性和随时挂在脸上的笑容使来访者立刻感到轻松、自然。他身材高挑但结实,方下颌,卷曲的头发已经灰白。他已经成为半导体产业的发言人。

股权,是IT产业创造的又一大成果。它提倡雇员公司所有制的新理念,超越传统的雇佣关系,开创了新的工作哲学。溯本追源,可追溯自60年代的硅谷的英特尔公司。

当时诺伊斯在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后,同摩尔两人首先提出要以公司股权来吸引专才,当时公司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普通员工都能得到股权。在英特尔带领下,其它的软、硬件公司纷纷跟随,渐渐地,向员工发放股份成为硅谷高科技公司普遍的做法。之后,当高科技公司的股价在市场上愈升愈高时,股权就更加成为人们要成为IT人的目标,尤其在网股狂热时,股权令许多年青的IT人一夜致富,大大增加IT产业的梦幻性和刺激性。

股权打破了过往阶级森严的公司制度,许多高科技公司采取股权是为了打破旧有的美国东岸的阶级制的工作文化。有趣的是,这种破除阶级的做法也开始影响了所有高科技界的老牌公司,包括“蓝色巨人”IBM。过往只有管理层才享有这些权益,现在IBM向占公司员工总数一成,即约30万员工发放股权,股份的多少则基于员工的工作表现而非职衔而订定。加州柏克莱大学经济学教授Clair Brown说:“(股权)代表了一场工作革命,年青人现在可以做到以前许多做不到的事。”

70年代末期,诺伊斯开始游离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之外,他开始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上。摩尔和格罗夫开始主导公司的经营管理。

1974年,诺伊斯21年的婚姻结束了,当时他与伊丽莎白已有了4个孩子。一年后,他以典型的硅谷方式娶了公司人事部主

任为妻。而伊丽莎白则获得了加州历史上最大的离婚财产转让,后迁往缅因州。他们分割了公司股票,使伊丽莎白立即成为一个大股东,以至于有传言说他准备卖掉股票,就足以使英特尔公司的股票价格迅速下跌。

从公司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诺伊斯开始歇下来享受他的财富。“我的时间被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的,这带来很多困难。而且不幸的是这意味着你不能像应该的那样去完成一件事。但同时,我发现这些事情都很有意思,我都愿意参与。”他已经是半导体工业的象征人物,可以开始供奉在历史和传奇之中。也是硅谷唯一可以和休利特、帕卡德并排陈列在历史中的人物。

继续冒险,直至离去

诺伊斯生性洒脱,豁达正真。脑子里总是充满一堆的幻想。他最喜欢冒险,似乎在危险和刺激中才能缓解一些内心的矛盾和生活的压力:滑雪、滑翔、冲浪、开着标致牌汽车或驾驶他的水陆两用飞机。尤其喜爱驾驶飞机翱翔于蓝天白云中,仿佛只有在天上,他思维的发射才能得到极致的张扬。看来当年偷猪的气魄,并没有因为处罚而消失。

对于未来,诺伊斯看到计算机将代替人们做越来越多人们不愿做的工作。“我们不再往炉子里添煤,打开暖气。有人会为我们做这些事。我越来越记不得人们的电话号码了,但我按一下按钮就会出现电话号码,并为我拨通我要通话的那个人的电话。因此,我认为把一些日常事务交给计算机,可以让人类解放出来去做计算机无法做的事。”

生活对于诺伊斯才智的回报也很丰厚。1980年,他从卡特总统手上接过全国科学勋章,1987年又从里根总统手中接过全国技术勋章。1983年,他入主全美发明者名人堂。1989年入主美国商业名人堂。1988年,他再度出山,担任美国计算机厂商协会Sematech的首席执行官,手上还握有一大把半导体方法、装置和结构方面的专利。Sematech是一个由政府资助的研究团体,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它是在诺伊斯的影响下组织起来的,为了使美国半导体设备厂商能够在全球永立潮头。他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让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能不断提高芯片制造水平;二是使美国的设备供应商能够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

但Sematech一成立,就险象环生。主要是因为它缺乏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负责物色人选的诺伊斯,在努力未果的情况下,只好将自己推上了席位,主动担任了这个艰难的CEO职务。当时,他刚准备从英特尔退休。自1988年起,美国国防部每年资助(多个民间企业合办)半导体技术公司(Sematech)一亿美元,有了诺伊斯,第一笔款才投下去。

事实证明,诺

伊斯的工作非常出色。偷猪事件没有使他恨上母校,从1963年起,他就一直担任格林纳尔的校董理事,直到1990年,那年6月3日,一个星期天上午,在一次商业会议前,诺伊斯去游泳。这位半导体业最伟大的人物,突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2岁。震惊了整个半导体业。

一个人同时置身科学界和企业界,最终还能功德圆满,实在是不多。人们尊敬诺伊斯,但真正了解他的却为数不多。作为牧师的孙子,又作为牧师的儿子,家庭背景塑造了他纯净、正直的灵魂。但是,来到加州后,他就停止了去教堂,并且开始抽烟,时而还喝点酒(这是教规中最深重的罪恶之一)。而且他还和结发之妻离婚,并与一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女人再婚。不过,鉴于他的成就,上帝也会原谅他的。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摩尔定律的发明人

加州最安详和实在的富翁

1999年,已经70岁的戈登·摩尔可以从容地享受荣誉和财富的到来。作为英特尔创始人之一,他的地位已无人可居其右。比他更出色、更高的另一位创始人,鲍伯·诺伊斯死于1990年,如今安静地在公司大厅内1.5米高的黑白照片里微笑。格罗夫登上了《时代》风云人物,但论成就和财富,也只能望其项背。

摩尔作为公司的名誉主席,仍然每周工作三天,他的影响力仍弥漫在这家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中。当然,摩尔也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扛一根钓竿,到硅谷港区钓鱼,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英特尔在1998年遭受了一点挫折,但年底势头重起,股票节节上扬,使拥有公司9000万股股票的摩尔,财富达到了100亿美元左右,虽难以与盖茨争锋,却一举击败了前几年最为风光的拉里·艾里森,成为加利福尼亚的首富。在这财富肉博的世界里,摩尔大概是最安详和实在的富翁了。

摩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工程师,但是人们提起他,并不是因为这个,也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职位,而是因为他34年前提出的“摩尔定理”。它最早出现在1965年发表的一篇极不起眼的文章里,但却象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统治了硅谷乃至全球计算机业整整三十多年。这个定理指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每隔一年半左右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提高一倍。

英特尔正是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冲破层层技术难关,逐渐脱颖而出,并走上光明前途。而今仍是公司至高无上的指挥棒。至于整个计算机产业,则跟随英特尔而走。

每个单词5美元的基础研究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Pescadero,距离旧金山以南50英里,是一个邻海的小镇。父亲17岁时因祖父早逝而退学养家,担任该县司法长

官的帮办。母亲则中学毕业,家庭环境并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多少熏陶。十一、二岁时,他忽然对化学产生兴趣,立志要当名化学家。当时邻居的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圣诞礼物:一个化学装置。里面在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制造炸药等许多东西。摩尔经常去找邻居的孩子,私下里想玩玩那些试剂。这项爱好成全了他日后的远大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学校,摩尔的聪颖很快显露出来。但他并不是书呆子,比起做作业,他更愿意在运动上多花时间。“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中,所以对我的今天,很多同学多少有点奇怪,那时我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摩尔如愿以偿考入计算机重镇——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他向往以久的化学专业。1950年,摩尔获学士学位,继续在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深造,1954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无疑是摩尔家族始料不及的荣誉。

摩尔曾想在家乡附近的西海岸,过平静的学院研究生活。他进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两年漫无目的的研究工作,改变了他的思想。当时他的方向是观察红外吸收线性状和火焰分光分析。不久研究小组因两个上司的离去而名存实亡。“我开始计算自己发表的文章,结果是每个单词5美元,对基础研究来说这相当不错。但我不知道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能否从中获得相应的价值”。摩尔还拥有多项重要专利。

摩尔准备放弃不着边际的基础研究,这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走访了几个地方,包括科弗莫尔实验室。十分凑巧的是,晶体管发明人肖克利正在招兵买马,他获准查阅利弗莫尔实验室申请职位人的档案。在那里,肖克利发现了摩尔。他想在加州建一个半导体公司,正需一个化学家。对摩尔来说,肖克利更是如雷贯耳。

1956年,摩尔加入肖克利设在了望山的实验室。与另外7位优秀人才组成了前所未有的天才大集合。但肖克利虽是伟大的科学家,却是最不好的老板。家长制的作风以及散漫的管理使八位年轻人难以忍受。不久就背叛而去,时称“叛逆八人帮”。摩尔自然是帮中一员,从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华尔街日报》,按纽约股票栏目挨家挨户寻找合作伙伴,最后圈定了35家公司。但这些公司理都不理就拒绝了,倒是仙童公司正对技术产生兴趣,将八个人一锅端了,创办了极具神话色彩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诺伊斯担任总经理,因为他待人处事的方法具有“光圈效应”是一位天生的先行者,也是一位善于催人奋进的鼓动家。

摩尔开始是技术部经理,后执掌

研发部,从事的是肖克利实验室搞过的2N692双扩散晶体管项目。摩尔和赫尔尼负责扩散工艺。当时刚租赁的房屋还未最后竣工,甚至没有通电。大伙只好与农民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仙童提供150万美元的资金,生产硅晶体管。公司设立两个小组,探索最佳结构,最后摩尔领导的小组因生产率高而获胜。摩尔直接向诺伊斯报告工作,进一步促成了未来共同创业的志向。

为“体验刺激”创建英特尔

摩尔的长相和个性与诺伊斯完全不同。诺伊斯身高1.77米,头发乌黑,而摩尔身高超过1.8米,头顶光秃。在每次晚会上,诺伊斯都是热情奔放,全身心投入——饮酒、唱歌、耍弄花招,施展谋略,而且从不认输,敢于迎接任何挑战。而摩尔总是同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围坐桌旁,轻声细语地闲聊。摩尔的性情相当沉着、平静。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在岸边执杆垂钓;一是在湖上滑船游憩。

但在科研工作上,摩尔各方面都同诺伊斯一样,是个伟大的工程师。在解决技术问题方面,他是个奇才,手中握有诀窍。如果你遇到一个难题,他看来可能有五六种解决方案,大多数工程师会浪费大量时间去一一探索,然后逐个淘汰那些不可行的办法,但摩尔决不会这么做,他所选定的那一种探究问题的途径,往往是效果最佳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还是个迷,他自己也说不清。在为他人答疑解惑方面,摩尔颇有传奇色彩。很多人都发现,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摩尔15分钟的启示,比他们几个月独自无援的苦战更有效果。摩尔还擅长倾听,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作出判断。只有在讲话者极其唠叨、极其无聊时,他才会耐不住性子。1968年,有记者问摩尔,为什么他会和诺伊斯创建一个新公司,摩尔的回答是,他俩想再体验一下在迅速发展的小公司中奋斗的刺激性。

仙童半导体起飞了。1960年,“八叛逆”忽然发现每人拥有25万美元的公司股票。对这帮科学家来说,无疑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但是,喜悦没延续多久,公司就开始地震。人心浮动,经营失控,以往团结一致的整体开始涣散。

诺伊斯回忆道:“记得我站在公司的前院跟戈登·摩尔说话。我告诉他,我将从仙童辞职。他也许是公司里与我最亲近的人,我指的是,他曾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我觉得应该将这事告诉他。我们就此事商谈,诸如‘你打算做些什么’,推测这一领域的下一件大事是什么。那时我们就意识到,也许我们合伙共事一定会很有意义”。1968年8月,诺伊斯辞职。一个月后,负责研发的技术天才摩尔也追随而去。同行的还有当时尚没有什么名气的

格罗夫。

三人一致认为,半导体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存储器芯片。这一市场完全依赖于高科技,你在一个芯片上放尽可能多的电路,谁的集成度高,谁就是这一行业的领袖,就能创造奇迹。三人首先拜访风险资本家之王阿瑟·罗克。他是当年最早帮助创建英特尔的人。起初,摩尔担任执行副总裁。1975年成为公司总裁兼CEO。1979年,更成为公司主席兼CEO。其中CEO的头衔保持到1987年,主席一职保留到1997年,接替这些职位的就是格罗夫。

不经意间发现的摩尔定律

1965年,有一天摩尔离开硅晶体车间坐下来,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个草图。纵轴代表不发展的芯片,横轴为时间,结果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增长。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文章。这篇不经意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

“当时我在写一篇集成电路的文章,要旨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产品更为便宜。我发现并在文章中描绘了它增长方面的复杂性:一个芯片的容量会逐年递增。从60个元件扩展到64000个,每年翻番,而价格上则是相应的逐年递减,当时买一个元件的价格10年后可买一个集成芯片,这是一个长期推断。它的事实曲线比我想象的更好”。

摩尔指出,工艺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性能保持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增长非常有规律。由于其可预见性和重要性就被正式定义为摩尔定律: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

为了使这个描述更精确,1975年,摩尔做了一些修正,将翻番的时间从一年调整为两年。实际上,后来更准确的时间是两者的平均:18个月。“摩尔定律”不是一条简明的自然科学定律,而是一条融自然科学、高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开放性的规律。尤其是“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使其成了英特尔公司的发展指针。

摩尔定律神奇地灵验了三十多年,连摩尔自己也惊讶不已。“摩尔定律告诉我们是什么把电子产业从歇业中拯救出来,又把制造者和消费者从价格波动的‘过山车’中解放出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但创新步伐不断向前。摩尔定律不仅仅是定义了行业与市场的关系,而且突破了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紧密联系。非同一般的前进步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环境,这可描述成有控制的疯狂。如果你没有创新,没有降低价格或者什么都没做,那么你的对手现在或将来肯定要把你赶出竞争行列。”

如今人们最关心就是摩尔定律何时终止。摩尔本人认为它还会延续今后几代产品。未来十年内,翻

一番的速度会明显下降。“我没有去估算具体的速率,但可能会慢一半左右。翻一番的时间将会是三年而不是18个月。”

至于媒体上沸沸扬扬的DNA芯片和有机半导体技术,摩尔则表示怀疑:“我是一位化学家,我不相信这种技术。我不认为现在的技术会被淘汰。但是我也有可能错了,可能过于局限于我们自己的技术。”

摩尔不仅以著名的摩尔定律而闻名,更有意思的是,他曾讲过一个关于微处理器的寓言:我们需要为芯片找寻一种基质,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质。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关找寻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

不会“挥斧头”的“偶然企业家”

摩尔是一个害羞的、有条理的人,他有讲究的外表,好像一生都在使分子运动。他很早就发现了格罗夫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并决定加以培养。1970年,两人在华盛顿动物园散步,摩尔对格罗夫说:“有一天你将管理英特尔”。此后20年,摩尔用各种事锻炼格罗夫。格罗夫说:“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

摩尔甘于默默无闻。但他是英特尔的“心脏”。在硅谷历史上,摩尔不是个抛头露面的人物,在他事业的生涯中,经常被他的同伴遮去光辉。但在硅谷,尤其是在英特尔,摩尔是最令人敬佩的公司创始人之一,是最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他比其他人更能体现英特尔的模式:才华横溢,说话温柔,自我超越。

当然人无完人,摩尔是位杰出的实验室研究人员,一位无与伦比的幻想家,但他绝不是一位企业中“挥斧头”的人。而格罗夫正好是这种人。“像我这样的‘偶然企业家’,是要等着被推进或者跌到机会里,才会焕发出‘企业精神’。”他和诺伊斯一起呼吸着自主经营的新鲜空气,忽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创建英特尔的打算是努力制成更复杂的集成电路,我们把半导体存储器看成一次为所有数字设备提供产品的机遇。

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为了防止其它公司侵入,公司将扩大规模定为第一目标。但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厂商还是将英特尔逼入困境,1985年市场崩溃时,日本的公司占领了内存芯片市场,英特尔已握有更大的利器:微处理器。在英特尔做出退出内存芯片业务的决策过程中,摩尔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时这种转型是一场赌博,CEO戈登·摩尔问格鲁夫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被扫地出门,董事会就会找一个新的CEO,你认为这个新任的CEO会怎么做?”格罗夫的回答是:“

当别人把我们扫地出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那么甘心地离开呢?难道我们不能再走进公司的大门,做那个新的CEO可能要做的事呢?”

公司不但有幸逃过一劫,而且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微处理器成了摩尔定律的最佳体现,这种芯片是计算机的“大脑”,英特尔成为这项高利润和革命性技术的霸主。也带着摩尔本人的名望和财富每隔18个月翻一番。

1989年,摩尔从主席职位上光荣退休。1990年,他从当时布什总统的手中接过了美国技术奖。而今,他仍坚持在半导体业的第一线。他创立了电脑产业发展的第一定律。

摩尔定律何时才会过时?

摩尔因为提出“摩尔定律”而广为人知。他预言集成在电脑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12个月之内就要翻一番。在1995年,他又修正了他的预言,减慢为每18至24个月翻一番。该预言自1965年以来被认定为IT业发展的金科玉律,该定律准确地预言了处理能力空前强大的半导体芯片的产生,而其生产成本却成比例地下降。35年来,制造技术的革命已经大大提高了硅芯片的集成密度。英特尔最新的奔腾4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已经高达4200万个。按照摩尔定律计算,到2010年,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超过10亿个。

公司CEO贝瑞特在公布一种新研制的芯片制造设备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摩尔和著名的“摩尔定律”,这种设备可能使芯片制造商可以较小的尺寸生产功能强大的芯片,使摩尔定律的适用时间延长到2015年。

许多人,包括戈登·摩尔本人在内也都没有意料到摩尔定律竟然具有如此长的生命力。因为戈登·摩尔所处的时代,石油和煤炭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现在,芯片已经成为了左右经济的重要力量。

1993年,英特尔公司开始大规模采用0.50微米芯片制造工艺,摩尔就在一次科技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指数级增长定律的终结》的讲话,并预言当芯片制造工艺达到0·25微米级别的时候,摩尔定律将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和成本问题。讲话中,摩尔进一步详细解释了芯片开发中将不可避免的几个技术问题,特别提到了芯片制造中的“门关”(gate oxide,控制芯片中电子流量)问题。他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门关的厚度将越来越薄,当芯片制造工艺达到0.25微米级别时,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方法,门关将不可避免出现电子泄露现象;即使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其制造成本无疑将会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到现在为止的事实证明,摩尔的这个预言又错了。正是英特尔公司的研发工程师们硬是对摩尔的第二个预言发起了挑战,并终于在4年之后成功地实现了0.25微米芯片的量产。

晶体管内部的电子流泄露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完全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和0.50微米工艺的产品相比,以0.25微米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在性能表现方面翻了两番甚至更多,而成本仅仅是前者的一小部分。

2000年12月,英特尔公司研究人员宣布研制成功30纳米晶体管,其尺寸大小仅相当于1993年摩尔预言的晶体管体积极限的1/10。这种晶体管的门关厚度只有0.8纳米,相当于3个原子的厚度。从理论上来讲,30纳米晶体管的研制成功意味着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能够达到1200GHz,甚至更高;而且其能耗比目前能耗最低的1.3伏芯片还节省35%。许多人相信,有了30纳米晶体管,集成4亿晶体管,时钟频率高达10GHz的芯片很快将成为现实。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当硅芯片制造技术真的发展到极限时,将会出现其他类型的芯片,如生物芯片,量子芯片等。预计在2010年左右就将出现生物材料同硅材料混合的芯片。

以上种种,似乎都代表着这样一个信息:摩尔定律尚不会过时。实际上,摩尔定律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只要创新精神不死,即使摩尔定律消亡,也会有新的摩尔定律出现。

忆往事,举重若轻

今天,戈登·摩尔依然珍藏着一瓶拿破仑牌白兰地,酒瓶上有1968年创办英特尔公司的一帮人的签名。这位业已退休的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是在打赌中赢得这瓶酒的,他曾打赌说,1968年年底用于制造半导体存储器的所有设备都可到位,并可开工生产。

新年之夜,也就是水管爆裂涌出的水威胁到公司正常运转的一周之后,在酒瓶上签名的那些人终于完成了基本工作。摩尔为打赌中的输方举办了一次聚会,从此英特尔公司一路顺风,蒸蒸日上。最近戈登·摩尔接受美国《计算机世界》报的采访,回忆了公司初创时期的一些情况。

问:你创办英特尔公司时最初的意图是什么?

答:我们想制造比较复杂的集成电路,而且我们认为半导体存储器可以作为公司发展的良好起点。不过我们的目光并没有看得那么远。作为一家新兴企业,我们更加关心短期内如何站稳脚跟。我们设想5年内公司的营业额必须达到2500万美元,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努力目标。结果5年内我们的营业额达到了5300万美元,所以我们顺利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问:IBM、Digital等潜在客户当初对微处理器并不感兴趣。在这些公司注意到微处理器的作用之前,是什么原因使得英特尔能够不断发展?

答:是微处理器的各种内在应用。微处理器在所有领域中都展示出你无法想象的巨大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