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甘肃省XX县第二中学地处县城郊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便利等诸多因素,全县素质好的学生不愿报考XX县二中,来二中上学的绝大多数是上不了XX一中、XX中学的二、三类学生,这类学生群体的共性是文化基础差,自主学习习惯差,竞争意识淡薄,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长期形成的这种潜在意识致使这类学生自卑心理强,上课不愿说话、不愿举手,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不愿请教老师,更不愿和同学交流,长期以来在知识上欠账越来越多,以致对学习没有兴趣,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面对这一现实,根据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大面积的提高全班学生的教学质量,要和其他学校展开公平竞争,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苦教的力量远远是不够的,如何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课外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自尊心理积极开展竞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让更多学生心灵得到关爱,自我成就意识得到张扬,思想发生转变,自身潜能得到挖掘,使每个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的激情得到开发。如何让所有学生时时刻刻都有事可干,如何让所有学生天天都有小进步,时刻在快乐中健康成长,采取何种形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直在我的内心困扰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要在认识过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教学活动中通过何种有效模式能激励学生各种思维成果的生成,促进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认识世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研究的雏形是从2003年开始的,针对我校近几年的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结合学习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我在自己所带的2003级学生开展了“我们不是永远的差生”的主题研讨活动,通过演讲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信心,重视从基础抓起,从现在开始,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高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起初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作为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学习结合班级管理的教学实践,不连续地研究分析,逐步充实理论,2006年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模式的构想》在甘肃省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学教育科研》(2006.第7-8期)上发表,2008年的论文《如何当好班主任》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科学教育》(2008.第2期)上发表。在2006级学生中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厌学的情况,发动班干部及时在早读开展了有英语具体识记任务的练习和检查,强化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在下午自习时间由数学课代表主讲学生不会的问题,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09年高考我所带的班级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以前的教学实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就其原因主要是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完全没有调动起来,学生非智力因素还没有全面养成,具体操作程序不健全,没有严格的具体制度做保障,在借鉴以前实践的基础上我在2009级所带班级中总结以前带班积累的经验及时提出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2011年的论文《发挥“小老师”的引领作用,挖掘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潜力》在华东师大主办的《科学教育》(2011.第3期)上发表,2011年的论文《班级管理中“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在2011年甘肃省中学教育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4月以“班级管理中“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正式申报,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一般规划课题。从2011年1月开始,展开连续性研究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这已成为我校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就学生课外学习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班级管理”

主要是针对我校地处县城郊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便利等诸多因素,全县素质好的学生不愿报考我们学校,来我校上学的绝大多数是上不了其他学校的二类学生,这类学生群体的共性是文化素质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这部分学生多数自卑心理强,上课不愿说话,不愿举手,课堂上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不愿请教老师,更不愿和同学交流,长期以来在知识上欠账越来越多,以致对学习没有兴趣,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面对这一现实,根据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要大面积的提高全班学生的教学质量,要和其他学校展开公平竞争,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苦教的力量远远是不够的,如何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课外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尊心理积极开展竞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让更多学生心灵得到关爱,自我成就意识得到张扬,思想发生转变,如何让所有学生时时刻刻都有事可干,如何让所有学生天天都有小进步,时刻在快乐中健康成长,采取何种形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直在我的内心困扰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旨在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由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扫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通过逐步提高差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调查信息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了,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的校本研究模式。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的研究和介绍很多,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大多数属于某一学科对某一种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但针对全班学生对各科在课堂外如何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研究实属盲点。

四、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现阶段,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之下,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对学生课外开展学习的问题不够重视,虽然对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章不少,但是大多数是对某一课堂教学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研究,从班主任的角度,针对高中学生在课外学习习惯和疑难问题请教尖子学生的专门研究并不多,笔者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揭示影响中学生自主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习惯,挖掘学生的潜力,为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一)、时时有进步,人人有收获。

通过课题实践让不同的学生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进步,学习效果都有新发展,有所新提高,每一位学生每天都会有新收获。

(二)、形成“三转变”、“两提高”的新理念。

三转变”指“变教堂为学堂;变尖子学生为小老师;变有效为高效”;“两提高”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都有所提高,使优秀者更优秀,平凡者不平凡、达到互助双赢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发挥“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科小组组长”的指导、引领、启思作用。

经过实践研究总结建立的“学习小组组长”有别于班级管理中班长、学习委员,其作用是负责收集本组学生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上交的小纸条,分类整理后交给对应学科的小组长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学习。学科小组组长根据学习小组组长上交的问题条,根据学情分配给本组学科成员,要求本组成员在自己熟悉掌握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在自习时间上开展上门服务,通过活动使优秀生更优待优生变优。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科小组组长”起到指导、引领、启思的重要作用。

(四)、评价上的创新。

小组成员时常接受指定角色,小组被指定结构化任务去执行,而且小组工作的完成,需要各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地工作。因此,小组整体和各成员都应有责任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上,教师从以往的对个人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创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之间形成了“合作竞争”的交往方式,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和合作,使互助合作学习模式达到实在的成效。

六、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互助合作学习模式课题研究的目的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要求班主任老师彻底改变以前的在空堂自习时间由学生随意进行学习的“外紧内松”的粗放式的班级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制定能激发学生激情的学习制度和奖励措施,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教室,在指导和管理学生自主互助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下,班主任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学习小组间搭建互助双赢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想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必须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用新的学习模式来引领教学。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逐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目的、意志、动力等非智力因素。那么,如何在课外自习时间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与讨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总结以前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我校教学的实践,我们提出了班级管理中“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主要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学习小组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根据学情,科学合理的调整好座位,首先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编排小组。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等分层,然后进行合理搭配。利用原来传统的座位,四人(前后两个座位)为而一个合作小组,采用同桌帮扶,异桌互动(前后相邻)的合作形式,即AB/AB同桌AB、AB 相互帮助,异桌AA、BB互助。这样分组就给予了一定的公平性,从而也确保了每个小组形成“比、赶、超”的积极进取态势。另外,这样也更有利于小组学生之间开展“帮扶”工作,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效果。我校的研究围绕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

2、精心选择组长

班主任根据全班学生的情况,把学习好,责任性强,语言组织能力好,学生关系好的学生指定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科小组组长,学习组长负责四人小组的学习和问题条的收集和上交;根据学习成绩由全班每一科前十名的学生组成本学科的学科小组,第一名的学生担任学科小组的组长,学科组长主要负责所有小组在该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懂问题的问题条的收集与整理,共性的问题指定本学科的成员给全班学生统一讲解,个性的问题派本组成员对其他组上交问题条学生上门“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3、具体操作环节

⑴在课堂上

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在实施优质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要求做到“三抓(抓课前预习检查、抓疑难问题讨论补偿、抓当堂检测训练)”,这些都必须依靠学习小组来保证落实。⑴课前预习的落实:班主任要求每天早自习时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科组长要对本组成员今天所学的科目的课前预习作业及时进行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交给科任教师,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保质保量进行又可以便于科任教师及时了解学情。(2) 疑难问题讨论补偿: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不会的问题大部分要通过学习小组互助解决,这就要就每一个学习小组要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工作,小组组长及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学科组长及时记录讨论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报告员大胆的向老师提问,以便使本组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⑵在课外

课外时间是学生学习实战演练的主要时段,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升华和拓展,在实践中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便于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学业水平的循序增长,我们班开展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要求本班的每一位同学在下午上课前将自己在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写在纸条上交给对应的学科组长,每组的学科组长在分门别类的整理后,个性的问题安排组员上门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共性的问题属于难点问题,由八个学科组长讨论解决或请教科任老师,统一达成共识后由尖子学生向全体同学进行辅导。在每天放学

前由数学、英语学科组的组长每科布置一道练习题,在第二天早读时由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通过明确责任,双向驱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合作小组实行了规范的量化管理与过程的动态管理相结合

⑴合作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班主任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小组管理办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互助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小组评价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由学习合作小组长和各学科学习组长、学习委员、班长负责具体的评分工作,由班主任、班委会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裁决。根据每位学生的量化成绩进行了“周周有小结、月月有评比、期中、期末两总结”的竞争活动,作为全班学生评优选先、助学金的发放的主要依据。

⑵合作学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

学习小组每月在其所在的层次内进行一次调整,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其所在的学习小组;全班性的分层与分组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以便保持组、层的相对同质性。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互助合作学习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了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状态。

5、优化教学的评价方法。

决定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我经常发现,由于我们的老师因为评价不合理,极大地挫伤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的现象。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始终要贯彻“不比基础比进步”的评价原则,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怎样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如何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在每次合作学习活动后,如何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⑴、加分奖励机制:

考核主要从各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的情况、帮扶结对完成的情况、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小组提出问题情况以组员实际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将组员划分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帮扶结对完成的情况根据各学习组长统计的情况按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课外作业完成质量情况按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

⑵、扣分惩罚机制:

纪律:课堂上不得有随意讲话,睡觉,看小说,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情况,积极参加班级和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推诿,不缺席。

组员如有违反上述要求的,每次扣1分。

自主学习:要独立完成预习、自主学习和反馈检测任务,组员要按时完成各学科的学案和作业并及时交纳,不抄袭,不打折扣;按照考试要求完成各科目的平时检测。

凡未完成预习等任务的一次扣1分;缺交作业一次扣1分,作业、测试抄袭每次扣1分。

合作交流:组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完成学科组长分配的任务,认真解答学习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交流,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学活动;

在课外合作学习中,一天内没有完成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者,扣1分;一天内不进行互帮互学的,扣1分。

小组长按周真实的统计本组平均分,并以周为单位算出月、半期、期平均分。(学科组长、学习小组长的得分必须得到本组组员认可。)

⑶、评价结果

各班级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长一名。下周归0,从新计算。学校每一个教学月汇总一次。下个教学月归0,从新计算。每个教学月学校将评出优秀小组长、优秀班级体,并给予适当奖励。学期末学校将评出年度优秀小组长、年度小组合作优秀班级体。并给予适当奖励。

6、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中互助合作学习的制度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班级学习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学习体系,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挖学生的潜在能量,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班级学习秩序依赖班级规章制度来维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根据班级和学生的情况,适时完善班级互助合作学习的制度措施尤为重要。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实践和开展。

7、及时开展好班干部和学科组长、学习组长的培训工作。

班级管理中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班主任和一两个班干部是很难开展下去的,因此培养和选拔学习干部非常重要。如何选拔和培养学习组长对班主任来讲是一项长期而又持续的工作,班主任在优化以前班干部的基础上,把班上学习好,思想积极主动,乐于助人的学生吸收为管理人员,帮助班主任及时开展定期作业的布置和疑难问题的固定人员的讲解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每天早读时作业的检查工作。班主任通过周总结、月评比定期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完善,特别是对班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既要调动他们参与活动、带领本组学习的积极性,又要确保尖子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增长和深化,力求做到互助双赢的结果。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成果社会影响

科学合理的安排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一切学习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尖子学生驱动学困生,明星小组带动待优小组的双向驱动的的良性互动的效果。

(一)、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了学生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为了展示自我,挑战别人,每个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和查缺补漏。为了给别的组的同学讲题和查找自己不会的问题,

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课余时间查阅许多课外书籍或请教学习好的同学和老师。空堂自习时间进入教室,你看到的到处是互助合作学习的动人学习场面。

(二)、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三)、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四)、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

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五)、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各小组和全班学生的整体实力提高。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七)、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

自主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基础之上。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班主任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情感。近年来,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意识欠缺,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更为薄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无人举手回答老师问题;有些学生学困生想回答,但看到老师的目光只盯着学习好的学生,便放弃了回答问题的念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很痛心,这些使我认识到,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放弃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的课堂不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了吗?所以,我们开展的互助合作学模式的研究,将围绕如何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展开,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

附表一是课题实践第一年在xx二中和xx中学部分班级实验的对比情况(主要抽样的是英语和数学),从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中,第一学期录入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第二学期也录入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如附表所示。考试采取学生定位插班排座,期中由任课老师自已评卷,期末试卷密封后由学科组集体评卷。从成绩的跟踪分析来看,无论是xx二中高中学生还是xx中学初中学生,无论是数学还是英语的教学实验,都取得了稳定而明显的对比数据。

附表一部分班级实验课题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县第二中学

通过上述

县第二中学

年高考成

1000多

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仅有239人; 2012年在高二部分班级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广,从成绩对比看,仅有数学(理)、英语(理)、理科综合与先均分相比是负值,其余各科都是正值,负值的差距和去年相比有明显的缩小,正值的差距和去年相比有明显的提升。这说明本课题在我校的实践是成功的,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迈上上了新台阶,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今年课题研究向全县的进一步推广,我县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大的提高,我县的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①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1页。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00页。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50、324页。

④教育部文件:基教[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⑤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68页。

⑥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214页。

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中国教育报》

⑧杨晓萍,朱乃明. 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3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从这种学习方式的探究、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方面展开阐述,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空间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其中“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指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信息、知识日益更新。对于中职生来说,在校的时间有限,因此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是有限的。而学生未来的发展,依赖更新更多的知识,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及其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上做了一些努力。 一、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人的发展,而自主学习模式符合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美国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作为教师教学应致力于刺激学习者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

在老师的指导下,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创新意识,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体会,综合得出自己的知识。用知识去判断自己所看、所听、所思、所想,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想,验证自己的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凡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该学的教育模式。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自学的能力,促进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解说者,答疑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引导教学,我们不能将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验证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了解人之差异,了解其所思所想,了解其如何思,如何想。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对每个个体把握,使自己成为引导者、解说者、答疑者的智者,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努力。 (一)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课堂,更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创设小组竞争,全班讨论的环节,给予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笋岗小学曾如红 语文《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要求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为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多途径地改革课堂教学,认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的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具有自主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以实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1、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课前激趣。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有效的各种

语文活动,如:开展“每天新闻发布会”、“猜一猜”、“我想说”、“音乐欣赏”等活动,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激趣引入课文。一堂课开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文的引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生动的谈话、动情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情绪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一上课,我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影片。看完影片,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美妙的画面中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地学习并加以体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激发课后兴趣。兴趣的培养不单在课前、课中,课外学习同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的学习,更要重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后,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寻找、领略诸葛亮的的聪明才智的故事,要求学生自觉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课后开展“故事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开展读书节活动、进行手抄报竞赛、各种语文课外活动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设“动态”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让课堂“动”起来,调动学生的

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2011电大网上形成性考核册《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年起,我国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952 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也是发展中儿童的()。组织者,精神关怀者 4、小学班级是一个(),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班队合一组织 5、()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小学班级 6、少先队组织具有()、()、()、()的特征。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 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是学习()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群众组织,共产主义,预备队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功利型、()和()。玩乐型,学习型,违规型,人际吸引 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和()。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1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二、单选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 b

A.班主任、学生、环境 B.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空间、时间、资源 D.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 a A.设计、实施、评价 B.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协调、控制 D.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 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 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 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b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 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c 年 年 年 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 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具体措施 学生是班级的细胞,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引导者。班级面貌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工作经验和责任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在班级管理中,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最为重要,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根本谈不上遵守什么纪律了。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必须从头开始。一.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 在强调读书姿势时,我跟学生这样对口令:坐端正,书捧好,稍稍有点儿——(学生接)往外斜。为什么要求学生手捧书本往外斜呢?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的视线与书本基本垂直;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孩子读书时总爱把书本打开架在桌上当作屏风,两只手却在下面做小动作。在强调写字的姿势时,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现在的孩子普遍好动,做操或放学排队总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三个字“快静齐”。 放学排队往往也是令人头痛的,不少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别人都出门排队了,他还在座位上磨蹭,收这个收那个,半天出不来。这时我就采取围棋规则中读秒倒计时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整理好书包,出门排队,超过时间,你就得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比如扫地)。一开始给30秒时间,全体学生一起数数:“30,29,28……”,慢慢地再缩短时间,给20秒,给10秒,渐渐地,那些爱磨蹭的学生动作也就逐渐快起来了。 虽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就是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我总是利用晨会或早读课下课时,向学生反复强调纪律,安全,卫生等等,俗话说“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形成条件反射。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言传,更需要老师的身教,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晨不能迟到,那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我一般每天早晨至少提前5—10分钟进课堂,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组织学生早读,我就拿着抹布去擦窗台和玻璃,再把走廊和花坛前的垃圾和树叶清扫干净,然后回到教室再把讲台整理干净,把卫生用具归类放好。让学生知道:“老师来得真早,老师也爱劳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注重良好班风、浓厚学风的培养。 从学生开学初,我狠抓学生在校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人人勤学守纪,个个讲文明、爱清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首先我以故事、游戏的形式与他们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故事中培养思想品德,在游戏中学习遵守纪律;其次,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常规》和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布置,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等,宏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使学生的心灵慢慢地得到净化。另外,我充分利用教室的荣誉栏,作品园地,环境布置五角等进行宣传,由全班同学互相检查监督,每天由组长统计,有日评、周评、和月评,张贴小红星,及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期末以此为根据,公平公正地评出三好学生。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小学生各项表现都非常积极,班风、学风自然好起来,同学间互相帮助,人人争做好人好事;每天的清洁卫生,学生都能积极地自觉地认真完成。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心中。 三、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阶段总结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省级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13年9月启动,经过这2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行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语文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倡导有效的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更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合作交流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弊病。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学生合作与交流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表明自己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证明自己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而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合作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由外而内的方式产生的,亦即:并不是教师出于真实的内在的迫切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有的

班级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6、班规:对学生教室行为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用以引导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 7、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的指导。 8、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9、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品德认识: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1、品德情感: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12、品德意志: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3、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它是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5、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doc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

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

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是看各个班级的管理,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它是落实教学常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学生接受的各种信息多,思维越来越活跃,思想越来越复杂,所以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许多的挑战。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当今的学生,工作方法不能一从不变,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班级管理。 一、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新的问题 (一)学业负担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虽然前几年国家就已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从当前形势来看,不少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只重视学习成绩,不重视其他活动,这就造成两极分化严重,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心理压力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心情烦躁,失眠,稍有一点矛盾就吵口、甚至打架斗殴,这些都影响了班级团结、和谐稳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情况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有些学生整日沉溺于网吧、游戏,甚至吸烟,导致旷课、迟到、偷盗。这些现象加大了班主任的教育难度,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 (三)家庭教育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所以绝对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备受宠爱,要什么有什么,生活无忧无虑,甚至有少数家长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因此养成他们个性强,唯我独尊,胆子大、自尊心强,一副“小皇帝”的样子,俗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等他们到了学校,依然照旧,容不得半点批评,耐不得一丁点挫折,稍有不顺心的事,就逃学,甚至有的以跳楼自杀相威胁,面对这些,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就是面对这些独生子女,批评教育时如何把握这个度,批评教育时既要能达到目的,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留守孩给班级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孩的数量逐年增加。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科学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人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所以,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推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水平,获得科学探究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但在科学教育里能够使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探究——之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探究——之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1-06-30T09:46:20.57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小臻 [导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 李小臻(恭城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广西恭城 542500) 【摘要】所谓综合实践中的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起始于20世纪至70年代初的美国,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90年代在我国部分地区及学校开始合作学习与研究。自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手段,事实上“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课题。 【关键词】活动中;合作学习;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而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新及成果,培养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要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搜集资料、设计、思考、交流、表达、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这已成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机土壤,因此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它要求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开放,更是手、脑、口、眼全方位的开放。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教师的责任在于助学、导学、启学、拔学、促学,教师的指导策略与组织策略都只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创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受益,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我有几点感悟。 1.综合实践活动要合理分组,取长补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环境,因此,合理分组、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团队合作环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力求公平、公正、合理。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种现象。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课时,有的组齐动手,效率高、动作快,配合得很好;有的组只有组长一人在忙,其他人毫无兴趣,好像活动与自己无关;还有的组活动失败后,不是找原因,分析情况,而是各自玩其它的。组与组交流时,配合得好的组非常活跃、高兴、自信,他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而失败的小组,不愿交流,兴趣全无。针对这一现象我得出总结;对小组成员的调整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如书写认真的做记录,善于表达的做交流,擅长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设有特长的作观察等。这样分工明确了,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人人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明确分工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为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性格都存在着差异,在合理分组的同时,发挥优势互补能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喜欢做”与“不喜欢做”的学生组合,以“做”带动“不做”,而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可以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语言的结合;以“敢说”带动“不敢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优、中、差的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合,做好朋友“好”帮“差”;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灵活”与“不灵活”相协调。这样既做到了合理分组,又能发挥优势互补,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带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工明确,轮流亮相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换组长或者中心发言人,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有亮相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取消了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的终身制,定期轮换与临时抽签相结合。给组内成员编号分工,例如:①组长; ②中心发言人;③资料员;④记录员;⑤联络员;⑥调查员。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做到了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3.综合实践活动要提倡鼓励与竞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实践,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在小组实验操作时总是乱七八糟的,老师布置完实验操作要求后,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动手,每个学生都在动嘴,小组之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大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精彩之处还要大声喊叫,那情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激动。等到交流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完全没有了活动时的激情,出现活动“热闹”交流“冷场”的局面,在活动课上我采取了鼓励与竞争的方法,交流的效果大有改观。①激励小组积极参与活动。以组为单位,凡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加“星”一颗;②鼓励小组的创新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及互相协作、有创新的方案的小组加“星”一颗;③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参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实验、活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影响其它组,做到轻声讨论、认真倾听他组的交流并能够加以评论的小组加“星”一颗。有了这样的鼓励,小组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能力大小有限,但都在为小组加“星”摩拳擦掌。然后,我又进一步完善鼓励机制,将激励与竞争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渴望着坐在离讲桌最近的前三组,这是“黄金”座位:看得清,听得见。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班上宣布每月评一次“星”,按得“星”数量的多少来竞争“黄金”座位,其他的按得“星”的多少依次类推竞争较好的座位,每节课我都总结,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竞争机制的引入会让每个小组的合作更加有效,只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我在每次实践活动课的交流汇报时渲染竞争的气氛,主张学生挑战自我,挑战老师,挑战别的小组。在竞争下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每一个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表现自己。而且在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会更加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实践活动中,唐晓小组搜集的资料汽车的发展史非常齐全,我及时加以表扬,并冠以先驱小队称号,要求其它小组向他们挑战。这样获得先进的小组为了保持先进更加努力,其他小组是紧追不舍。不到两天,就有了船的发展史和飞机发展史,以及现代航天技术等,还拍下了许多照片,还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如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坏处。比如说:汽车尾气的排放,污

关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

关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 韩立福教授在辅导中告诉我们: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新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今天的教育审视的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在研究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此模式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嵌入问题训练模式。该阶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将问题嵌入导入新课和讲解新课的环节。 第二阶段是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此阶段的教学流程是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指导;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三阶段是问题发现生成模式。包括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入,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四阶段是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由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呈现问题;展示解决,合作评价;解决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五部分组成。 最后一个阶段才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综合这几个阶段的教学流程,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每个阶段的逐步提升,学生的活动所占教学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到新课标提倡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逐步回归给学生,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关注了个体差异,实现着“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学观念。韩教授的“先学后导”新思维,新行动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体现的充分自然。 我们收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教学只停留在第三阶段,今后将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观念,大胆尝试,不断吸收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更快实现高效课堂。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组织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技能。结合我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认为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下面的四种重要关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实与虚 班主任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课间交谈、巡堂、宿舍检查等,都是我们了解学生的每一个窗口。 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指导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当学生情绪波动时,班主任要及时找他谈心,特别是当平时表现好、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遇到挫折而无法从中摆脱出来时,谈心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健康、督促学生把落下的功课补上。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具体而细微,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同时,班级工作还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得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把繁杂、琐碎的班级工作条理化、简单化。 二、管与放 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被动,疲惫不堪。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必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当前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去教学,而是要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探究式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探究。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现

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本领,进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产生;(2)形成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策略;(3)鼓励学生参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 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道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探究程度。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以下方面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