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201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步步高】201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步步高】201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步步高】201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

[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

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

(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4)常见放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

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_的。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

途径一:A→B(ΔH)

途径二:A→C→B(ΔH1+ΔH2)

则焓变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H= 。

1.同质量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为什么?

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反应,对吗?

3.做实验时,不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用到酒精灯,怎样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5.(2011·重庆理综,13)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

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

2(g)===SF

6

(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

如:2H

2(g)+O

2

(g)===2H

2

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书写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

应)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6.已知在1×105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2O(g)===H

2

(g)+

1

2

O

2

(g) ΔH=-242 kJ·mol-1

B.2H

2(g)+O

2

(g)===2H

2

O(l) ΔH=-484 kJ·mol-1

C.H

2(g)+

1

2

O

2

(g)===H

2

O(g) ΔH=-242 kJ

D.2H

2(g)+O

2

(g)===2H

2

O(g) ΔH=-484 kJ·mol-1

7.实验室用4 mol SO

2与2 mol O

2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

2

(g)+O

2

(g) 2SO

3

(g)

ΔH=-196.64 kJ·mol-1,当放出314.624 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 )

A.40% B.50% C.80% D.90%

(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已完成的数量,计算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时要注意其不能进行到底。

(2)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3)“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①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②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③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④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⑤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 =2×(-57.3) kJ·mol -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1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

(2×283.0) kJ·mol -1

C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9.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

,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2H +(aq)+SO 2-4(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l) ΔH =-57.3 kJ·mol -1

B .KOH(aq)+12H 2SO 4(浓)===1

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

C .C 8H 18(l)+25

2

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1

D .2C 8H 18(g)+25O 2(g)===16CO 2(g)+18H 2O(l) ΔH =-5 518 kJ·mol -1

(1)燃烧热是1mol 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如C 生成的为CO 2,而不是CO ,H 2生成的应为H 2O(l)而不是H 2O(g)。

(2)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为57.3 kJ·mol -1,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3)对于中和热、燃烧热,由于它们的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描述中不带“-”,但其焓变还为负值。 考点四 能源

1.概念

能提供________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________再生。

(2)新能源

①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________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____,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

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____________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浓度等。

一是保证燃烧时有____________,如鼓入空气、增大O

2

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____________,如将固体____________,使液体__________等。

(2)开发新的能源

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1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①回收再利用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等资源

②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

石燃料的使用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污染⑤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治SO

2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

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中和热的测定

1.测定原理

ΔH =(m 酸+m 碱)·c ·(t 终-t 始)n

c =4.18 J·g -1·℃-1=4.18×10-3 kJ·g -1·℃-1;n 为生成H 2O 的物质的量。

2.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出仪器的名称

)

3.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______稍稍过量。

(3)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设计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 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l 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已知盐酸、NaOH 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 -3

,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 =4.18×10

-3

kJ·g -1

·℃-1

,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

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比较ΔH 的大小时需带正负号吗? 2.怎样比较两个反应的ΔH 大小?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 1<0 A(g)+B(g)===C(l) ΔH 2<0 因为C(g)===C(l) ΔH 3________0,

则ΔH 3=________________,ΔH 2______ΔH 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 2(g)===SO 2(g) ΔH 1<0 S(s)+O 2(g)===SO 2(g) ΔH 2<0

S(g)――→ΔH 3S(s)――→ΔH 2

S ΔH 1O 2(g)

ΔH 2+ΔH 3=__________,则ΔH 3=________________,又ΔH 3______0,所以ΔH 1______ΔH 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 2(g)===CO 2(g) ΔH 1<0

C(s)+1

2

O 2(g)===CO(g) ΔH 2<0

根据常识可知CO(g)+1

2O 2(g)===CO 2(g) ΔH 3<0

又因为ΔH 2+ΔH 3=__________,所以ΔH 2____ΔH 1。

【例1】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C(s)+O 2(g)===CO 2(g) ΔH 1

C(s)+1

2O 2(g)===CO(g) ΔH 2

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

③H 2(g)+1

2O 2(g)===H 2O(l) ΔH 5

2H 2(g)+O 2(g)===2H 2O(l) ΔH 6 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例2】已知:(1)C(s)+O

2(g)===CO

2

(g)

ΔH1=-393.5 kJ·mol-1

(2)H

2(g)+

1

2

O

2

(g)===H

2

O(l)

ΔH2=-285.8 kJ·mol-1

(3)CH

3COOH(l)+2O

2

(g)===2CO

2

(g)+2H

2

O(l)

ΔH3=-870.3 kJ·mol-1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计算出2C(s)+2H

2(g)+O

2

(g)===CH

3

COOH(l)的反应热为( )

A.+244.1 kJ·mol-1B.-488.3 kJ·mol-1 C.-996.6 kJ·mol-1D.+996.6 kJ·mol-1【例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

2O

3

(s)+3CO(g)===2Fe(s)+3CO

2

(g)

ΔH1=-25 kJ·mol-1 ①

3Fe

2O

3

(s)+CO(g)===2Fe

3

O

4

(s)+CO

2

(g)

ΔH2=-47 kJ·mol-1 ②

Fe

3O

4

(s)+CO(g)===3FeO(s)+CO

2

(g)

ΔH3=+19 kJ·mol-1 ③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

2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 2.444kJ,则反应2H

2(g)+O

2

(g)===2H

2

O(l)的ΔH=

________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kJ·mol-1。

反思感悟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1)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乘、除以同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2)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3)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4)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高考题组一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1。假设每摩尔冰中

有 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 )

(2011·浙江理综,12A)

(2)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

(g)===CO

2

(g)+2H

2

O(g) ΔH=-890.3 kJ·mol-1

( )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

(g),

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

(g)

催化剂

500 ℃、30 MPa

2NH

3

(g)

ΔH=-38.6 kJ·mol-1 ( )

(2010·浙江理综,12A、B)

(3)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2009·上海,5D)

(4)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

(2008·四川理综,7D) 2.(2011·上海,1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

2(g)+H

2

(g) 2HI(g)+9.48 kJ

(ⅱ)I

2(s)+H

2

(g) 2HI(g)-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 g I

2(g)中通入2 g H

2

(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3.(2010·大纲全国卷Ⅱ,7改编)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

4H

10

(g)+

13

2

O

2

(g)===4CO

2

(g)+5H

2

O(l)

ΔH=-2 878 kJ·mol-1

②C

4H

10

(g)+

13

2

O

2

(g)===4CO

2

(g)+5H

2

O(g)

ΔH=-2 658 kJ·mol-1

③C

4H

10

(g)+

9

2

O

2

(g)===4CO(g)+5H

2

O(l)

ΔH=-1 746 kJ·mol-1

④C

4H

10

(g)+

9

2

O

2

(g)===4CO(g)+5H

2

O(g)

ΔH=-1 526 kJ·mol-1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ΔH=-2 878 kJ·mol-1B.ΔH=-2 658 kJ·mol-1

C.ΔH=-1 746 kJ·mol-1D.ΔH=-1 526 kJ·mol-1 4.(2010·山东理综,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

2(g)+Cl

2

(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5.(2009·上海,19改编)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

2(g)+Cl

2

(g)―→2HCl(g)+Q1

H

2(g)+Br

2

(g)―→2HBr(g)+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 kJ热量

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小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6.(2009·重庆理综,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C

2H

5

OH(l)+3O

2

(g)===2CO

2

(g)+3H

2

O(g)

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

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

2(g)===SO

2

(g)

ΔH=-296.8 kJ·mol-1(反应热)

D.2NO

2===O

2

+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7.(2008·重庆理综,13)化学反应N

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是 ( )

A.N

2(g)+3H

2

(g) 2NH

3

(l)

ΔH=2(a-b-c) kJ·mol-1

B.N

2(g)+3H

2

(g) 2NH

3

(g)

ΔH=2(b-a) kJ·mol-1

C.1

2

N

2

(g)+

3

2

H

2

(g) NH

3

(l) ΔH=(b+c-a) kJ·mol-1

D.1

2

N

2

(g)+

3

2

H

2

(g) NH

3

(g) ΔH=(a+b) kJ·mol-1

高考题组二催化剂对反应历程的影响及活化

能的理解

8.(2011·上海,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9.(2011·海南单科,11改编)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 kJ·mol-1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必修2P

37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2.(必修2P

37

-7改编)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

在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1 mol石墨与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一样高

3.(必修2P

37

-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

)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③炸药爆炸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

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4.(选修4P

6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能力提升训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1

2

H

2

(g)+

1

2

Cl

2

(g)===HCl(g) ΔH=-91.5 kJ·mol-1

B.1

2

H

2

(g)+

1

2

Cl

2

(g)===HCl(g)

ΔH=+91.5 kJ·mol-1

C.H

2(g)+Cl

2

(g)===2HCl(g) ΔH=-183 kJ·mol-1

D.2HCl(g)===H

2(g)+Cl

2

(g) ΔH=+183 kJ·mol-1

2.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

22

(g)+

1

2

I

2

(g)===HI(g) ΔH=+26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

A .1 mol 氢气和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 的热量

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

C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的HI 气体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

D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 的热量

3.100 g 碳粉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13、CO 2占2

3

体积,且

C(s)+1

2O 2(g)===CO(g) ΔH =-110.35 kJ·mol -1

CO(g)+1

2O 2(g)===CO 2(g)

ΔH =-282.57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392.92 kJ·mol -1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

A .392.92 kJ

B .2 489.44 kJ

C .784.92 kJ

D .3 274.3 kJ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C .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

D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已知红磷通常要比白磷稳定,下列两个反应: ①P 4(白磷,s)+5O 2(g)===2P 2O 5(s) ΔH 1 ②4P(红磷,s)+5O 2(g)===2P 2O 5(s) ΔH 2 则ΔH 1和ΔH 2的关系是

(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

6.已知(1)H 2(g)+1

2O 2(g)===H 2O(g)

ΔH 1=a kJ·mol -1

(2)2H 2(g)+O 2(g)===2H 2O(g) ΔH 2=b kJ·mol -1

(3)H 2(g)+1

2O 2(g)===H 2O(l) ΔH 3=c kJ·mol -1

(4)2H 2(g)+O 2(g)===2H 2O(l)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a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在同温同压下,下列选项符合ΔH 1>Δ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 ΔH 1

2H 2(g)+O 2(g)===2H 2O(g) ΔH 2

B.CaCO

3(s)===CaO(s)+CO

2

(g) ΔH1

CaO(s)+H

2O(l)===Ca(OH)

2

(s) ΔH2

C.NaOH(aq)+HCl(aq)===NaCl(aq)+H

2

O(l) ΔH1

CH

3COOH(aq)+NaOH(aq)===CH

3

COONa(aq)+H

2

O(l) ΔH2

D.H

2(g)+Cl

2

(g)===2HCl(g) ΔH1

1 2H

2

(g)+

1

2

Cl

2

(g)===HCl(g) ΔH2

8.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

2

(g)===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

中,H+(aq)+OH-(aq)===H

2

O(l) 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9.已知E A、E B、E C、E D分别表示A、B、C、D所具有的能量,则对于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E A>E C

B.E A>E C+E D

C.E A+E B>E C+E D

D.E A+E B

10. 火箭新兵“长三丙火箭”第三级推进器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已知在298 K时,2 g H

2

与O

2

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热285.8 kJ。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298 K时,11.2 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 kJ

B.H

2(g)的燃烧热是285.8 kJ,则2H

2

O(l)===2H

2

(g)+O

2

(g) ΔH=+571.6 kJ·mol-1

C.在298 K时,2H

2(g)+O

2

(g)===2H

2

O(g) ΔH<-571.6 kJ·mol-1

D.H

2(g)+

1

2

O

2

(g)===H

2

O(l)

ΔH=-285.8 kJ·mol-1

11.已知H

2(g)+

1

2

O

2

(g)===H

2

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a、b、c分别代表的意思是、、。

(2)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 (填“<”或“>”)0。

12.已知某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

-1(用含E

1

、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和 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

E2______,Δ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燃烧过程中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1)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填“金刚石”或“石墨”)放出热量更多,

写出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写出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kJ。14.煤作为燃料,可以有下列两种途径(把煤看成由碳组成):

途径Ⅰ:C(s)+O

2(g)===CO

2

(g) ΔH=-a kJ·mol-1

途径Ⅱ:C(s)+H

2O(g)===CO(g)+H

2

(g) ΔH=+b kJ·mol-1

2CO(g)+O

2(g)===2CO

2

(g) ΔH=-c kJ·mol-1

2H

2(g)+O

2

(g)===2H

2

O(g) ΔH=-d kJ·mol-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b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用a、c、d表示)。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反应时,反应物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物质能量(2)质量能量(3)热能

热量

2.(1)恒压热效应(2)ΔH

(3)kJ·mol-1kJ/mol

3.(1)吸放

4.一步分几步相同ΔH1+ΔH2

考点二

1.物质的量反应热

2.物质能量

3.(2)s l g aq

考点三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放热< kJ·mol-1 1 1 25 ℃、101 kPa 1 稀溶液

1 57.3

考点四

1.能量

2.柴草化石能源多能源结构

3.(1)①煤石油天然气②不能(2)①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②可以

4.(1)化石燃料(2)环境污染

5.(1)②适当过量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粉碎成粉末喷成雾状

深度思考

1.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因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光能多,故热量少。

2.不正确。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有关,与加热与否无必然关

系。例如红磷和O

2生成P

2

O

5

需要加热,Ba(OH)

2

·8H

2

O和NH

4

Cl混合搅拌就可反应。

3.持续用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反应就停止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开始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仍能继续反应的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目的一般是加快反应速率。

4.D

5.-1 220 kJ·mol-1

6.D 7.C 8.B 9.C 10.A 11.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实验探究

2.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

3.(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碱(3)上下搅动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4.(1)偏小(2)-56.01 kJ·mol-1(3)偏小

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小(4)偏小

规律方法

1.比较吸、放热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时不考虑符号,但比较ΔH大小时,必须带正、负号比较,对放热反应,ΔH越小,放热越多;对吸热反应,ΔH越大,吸热越多。

2.(1)< ΔH2-ΔH1< (2)ΔH1ΔH1-ΔH2< < (3)ΔH1>

【例1】 C

【例2】 B

【例3】FeO(s)+CO(g)===Fe(s)+CO

2

(g)

ΔH=-11 kJ·mol-1

【例4】H

2(g)+

1

2

O

2

(g)===H

2

O(g) ΔH=-241.8 kJ·mol-1-571.6 285.8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2)A.×B.×(3)√(4)×2.D

3.A

4.C

5.A

6.C

7.A

8.B

9.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A

3.②③④⑤⑥①

4.(1)CO(g)+H

2O(g)===CO

2

(g)+H

2

(g)

ΔH=-41 kJ·mol-1

(2)CO

2(g)+H

2

(g)===CO(g)+H

2

O(g)

ΔH=+41 kJ·mol-1能力提升训练

1.B

2.C

3.C

4.D

5.C

6.C

7.B

8.A

9.C

10.D

11.(1)活化能活化分子变为生成物释放的能量反应热

(2)放热<

12.(1)吸热E1-E2一定低

(2)减小减小不变

13.(1)金刚石C(石墨,s)+O

2(g)===CO

2

(g) ΔH=-393.5 kJ·m ol-1

(2)石墨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3)252.0

14.(1)等于

(2)b=-a+(c+d)/2

(3)小于吸收

(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

2

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

第二章第5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解析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考纲要求] 1.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配平的步骤: (1)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3)求总数:求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4)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典例]根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FeS2Fe2O3、SO2Fe2O3、SO2 (2)Fe、S O(3)114 (4)4、11、2、8 失误防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正确标出化合价,找准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在计算时,往往容易忽略氧化剂、还原剂中的粒子个数。 题组一正向配平类

第十章第1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 热点一未知产物及物质性质的探究 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猜测要全面;(2)熟记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4 (2)在烧杯中加入热水(或对烧杯加热)c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则有Fe3+取少量溶液滴入适 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有Fe2+a(4)b 11m-4n 14n 2.物质性质的探究 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对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题组一 未知产物的探究 1.实验室中需要22.4 L(标准状况)SO 2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计算后,取65.0 g 锌粒与98%的浓H 2SO 4(ρ=1.84 g·cm -3)110 mL 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F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④U形管G的作用为________。 答案(1)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2)①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②浓硫酸无水硫酸铜 ③装置E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④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干燥管F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解析(1)从物质的量关系来看,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H2SO4略过量,但是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变为Zn+H2SO4===ZnSO4+H2↑。(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热还原CuO验证H2的存在,通过F装置进一步确认有H2O生成;具体的实验装置及作用是A—产生待研究的气体,B—除去气体中的SO2(可以利用SO2的性质选取NaOH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验证SO2已除尽,D—干燥气体,E—若有H2,则加热E玻璃管,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F—利用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进一步确定气体中H2的存在,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装置而干扰实验。

第一章--第1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标准答案】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药品安全使用标志。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1.可加热的仪器 (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使用方法: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的名称为圆底烧瓶。使用方法:a.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b.加热液 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2 。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使用方法:a.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用于滴定操作;c.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收集:樱满唯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使用方法:a.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b.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常用的计量仪器 完成下列空白 (1)仪器A的名称:量筒;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 mL。 特别提醒①无“0”刻度;②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③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 mL NaOH溶液应选取10 mL量筒,而不能选5 mL 或50 mL 量筒。 (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仪器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吗?不能。 (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 mL。 (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③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 g。 (6)仪器F的名称:温度计。 ①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测蒸汽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3.常用的分离、提纯仪器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专题讲座 八 九 十

专题讲座八元素推断题的知识贮备和解题方法 答案 【例1】C【例2】C【例3】 B 【例4】D 【例5】D 【例6】C 【例7】B 【例8】(1)D(2)第三周期第ⅢA族 (3)次氯酸钙ClO-+2H++Cl-===Cl2↑+H2O 【例9】 C 【例10】(1)第四周期第Ⅷ族(2)2BrCl+2NaI===Br2+I2+2NaCl (3)第三周期第ⅠA族易 专题讲座九电化学高考命题的探究 答案 【例1】B 【例2】C 【例3】C 【例4】(1)Zn(或锌)正极 (2)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87 【例5】(1)①④ (2)2H++2e-===H2↑(或2H2O+2e-===2OH-+H2↑)Mg2++2OH-===Mg(OH)2↓ (3)4OH--4e-===2H2O+O2↑(或2H2O-4e-===4H++O2↑) (4)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管口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淡蓝色火 焰 (5)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正立,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6)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例6】(1)Na2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 (3)负极 Cl 2+2e -===2Cl - (4)Cu +H 2O 2+2H +===Cu 2++2H 2O 专题讲座十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计算通关 答案 【例1】 C 【例2】 3Y +Z 2X 0.025 mol·L -1·min - 1 即时巩固 1.C 2.0.15/a mol·L -1·min -1 0.1/a mol·L -1·min - 1 2 【例3】 B 【例4】 (1)放热 (2)增大 增大 (3)BC (4)60% 即时巩固 3.(1)a /4 (2)2a 不变 (3)6 (4)n >2m /3 【例5】 (1)c (CH 3OCH 3)·c (H 2O)c 2(CH 3OH) 5 (2)> 即时巩固 4.(1)1 (2)0.95 mol·L - 1 (3)吸热 (4)等于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5.(1)A(g)+2B(g) 2C(g) c 2(C)c (A)·c 2(B) 0.05 mol·L -1·min - 1 (2)缩小容器容积(加压)

化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全书第一章第2讲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 (1)常规实验装置 ①过滤:适用条件: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说明:操作中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b.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

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②蒸发:适用条件:分离易溶性固体的溶质和溶剂。说明: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③蒸馏:适用条件: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说明:a.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④萃取和分液:适用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说明: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 b.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c.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升华(如下左图):适用条件:除去不挥发性杂质或分离不同挥发程度的固体混合物。说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⑥洗气(如上右图):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说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创新实验装置 ①过滤装置的创新——抽滤 由于水流的作用,使图1装置a、b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故使过滤速率加快。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人教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整理)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4) 第一讲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4) 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 第三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9) 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5)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第二讲离子反应 (30)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36) 第三章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一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二讲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45) 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1) 第四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5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9) 第一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59) 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62) 第三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67) 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71)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7) 第一讲原子结构 (77) 第二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80) 第三讲化学键 (85)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88)

第二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92) 第三讲电解池金属腐蚀与防护 (96)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2) 第一讲化学反应速率 (102) 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 (104) 第三讲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107)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11) 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11) 第二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5) 第三讲盐类的水解 (121) 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5)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128)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128) 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133) 第十章化学实验 (137) 第一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37) 第二讲常见物质的制备 (141) 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45) 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50) 第一讲原子结构与性质 (150)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155) 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161)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166)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166) 第二讲烃与卤代烃 (174)

第九章 第2讲 【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2讲 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 [考纲要求]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2.了解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应用。4.了解酯化反应。5.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6.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7.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乙醇、乙酸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CH 3CH 2OH —OH CH 3COOH —COOH 物理性质 色、味、 态 无色特殊香味的液体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物理性质 溶解性 与水任意比互溶 与水、乙醇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 燃烧乙醇――→ 羟基的性质 ????? 与Na 反应 氧化反应? ?? ?? 催化氧化酸性KMnO 4 氧化等酯化反应 燃烧乙酸――→ 羧基的性质 ? ???? 弱酸性(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2.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 (1)Na 与乙醇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 (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CH 3CH 2OH +CH 3COOH 浓H 2SO 4 △ CH 3COOCH 2CH 3 +H 2O 。 收集:樱满唯

(4)乙酸与CaCO3反应: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深度思考 1.能否用Na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 答案不能,因为Na与乙醇也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无水CuSO4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2.怎样鉴别乙酸和乙醇? 答案物理方法:闻气味法。有特殊香味的是乙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是乙酸。 化学方法:可用Na2CO3溶液、CaCO3固体或CuO、石蕊溶液等。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乙酸,不能产生气泡的是乙醇。能溶解CaCO3固体且产生气泡的是乙酸。能溶解CuO,溶液变蓝的是乙酸。加入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乙酸。 题组一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应用 1.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具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②⑤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由题中信息(+6价Cr被还原为+3价)可知测定原理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同时从体内可呼出乙醇蒸气,说明乙醇的沸点低。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 B.乙醇和乙酸的熔点和沸点都比C2H6、C2H4的熔点和沸点高 C.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D.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答案C 解析乙醇、乙酸常温下都是液体,而C2H6、C2H4是气体,B正确;CH3COOH是乙酸的结构简式,C错。 3.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CH3COOH(aq)③NaOH(aq)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②>③>①

第四章第3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3讲 硫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形态— —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S -2 ――→ 氧化性 S 0 ――→ 还原性 S + 4 O 2

2.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SO 2 ??????? ??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与H 2O 反应:SO 2+H 2O H 2SO 3与NaOH (足量)反应: 2NaOH +SO 2===Na 2SO 3+H 2O 氧化性 (如与H 2 S 溶液反应): SO 2 +2H 2 S===3S ↓+2H 2 O 还原性??? ?? O 2:2SO 2+O 2催化剂△ 2SO 3 Cl 2+H 2O :Cl 2+SO 2+2H 2O===2HCl +H 2SO 4 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 的化合物 3.三氧化硫(SO 3) 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 3+H 2O===H 2SO 4,放出大量的热,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 2+O 2催化剂 2SO 3、SO 3+H 2O===H 2SO 4。 途径2: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深度 思考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专题讲座十一 十二

专题讲座十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答案 【例1】D【例2】B【例3】A【例4】 D 【例5】B【例6】A 【例7】D【例8】C【例9】 C 课时规范训练 1.C 2.C 3.C 4.D 5.D 6.A7.C8.B 9.D10.B11.A12.D 13.(1)a=7时,HA是强酸,a>7时,HA是弱酸 (2)否C(3)弱c(Na+)>c(A-)>c(OH-)>c(H+) (4)10-510-5-10-9 14.(1)NH4Cl①(2)NH4Cl和NH3·H2O NH4Cl和HCl(3)B(4)小于大于15.(1)H2A H++HA-、HA- H++A2-(2)>c(Na+)>c(A2-)>c(OH-)>c(HA-)>c(H+) 5.4×10-10 (3)③②>③>① (4)均有可能 专题讲座十二水污染及治理 答案 典例剖析 【例1】(1)①NH+4+OH-===NH3·H2O ②废水中的NH3被空气带走,使NH3·H2O NH3+H2O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2)①放热ΔH=-273 kJ·mol-1<0(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NH+4(aq)+2O2(g)===2H+(aq)+NO-3(aq)+H2O(l)ΔH=-346 kJ·mol-1 (3)5∶6 【例2】(1)橙(2)c(3)6(4)5 (5)阳极反应为Fe-2e-===Fe2+,提供还原剂Fe2+ (6)2H++2e-===H2↑Fe(OH)3 【例3】(1)各为0.508 8 mol·L-1,0.326 4 mol·L-1(2)96.8 mL·s-1 热点精练 1.(1)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N2 (2)4Fe+NO-3+10H+===4Fe2++NH+4+3H2O生成的Fe2+水解(或和溶液中的OH-结合)

第二章第3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考纲要求] 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考点一离子共存 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 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 +)水或c(OH-)水等于10-a mol·L-1(a>7)的溶液。 深度思考 (1)OH-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填具体离子,下同)。 答案H+、NH+4、Fe2+、Fe3+、Cu2+、Zn2+、Mg2+、Al3+、Cr3+、HCO-3、HS-、HSO-3、H2PO-4、HPO2-4 (2)H+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OH-、CO2-3(HCO-3)、S2-(HS-)、SO2-3(HSO-3)、PO3-4(H2PO-4,HPO2-4)、SiO2-3、AlO-2、ClO-、F-、CH3COO-、NO-2 (3)CO2-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H+、Mg2+、Ba2+、Ca2+、Fe3+、Al3+、Fe2+、Cu2+ (4)SO2-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步步高】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至二讲同步训练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氧化物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 碱金属元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NaHCO3和Na2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热稳定性:Na2CO3V2>V3 B.V2>V3>V1 C.V1=V2=V3 D.V1>V3>V2 7.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 B.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相同

步步高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第12章 课堂练习57 卤代烃.doc

卤代烃 一、卤代烃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 1.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条件有何异同? 2.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3.简述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条件。 典例导悟1 已知烃A 的分子式为C 6H 1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仅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在下面的转化关系中,D 1、D 2互为同分异构体,E 1、E 2互为同分异构体。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E 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演练1 以溴乙烷为原料制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 A .CH 3CH 2Br ――→NaOH 溶液△CH 3CH 2OH ――→浓H 2SO 4170 ℃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 .CH 3CH 2Br ――→Br 2CH 2BrCH 2Br C .CH 3CH 2Br ――→NaOH 的醇溶液△CH 2===CH 2――→HBr CH 3CH 2Br ――→Br 2CH 2BrCH 2Br D .CH 3CH 2Br ――→NaOH 的醇溶液△CH 2===CH 2――→Br 2 CH 2BrCH 2Br 二、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 1.如何检验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原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原理。

【步步高】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讲 元素周期表练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1讲 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2 C 、13 C 、14 C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同位素 B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 C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一个12 C 原子的质量为a kg ,一个12C 16 O 2分子的质量为b kg ,若以12C 16 O 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则12C 16 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32b /(a -b ) B .32b /(b -a ) C .16b /(b -a ) D .8b /(b -a ) 3.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 ①35 17X ②37 17X ③ 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全部 4.某元素的某种离子X 2- 核外共有a 个电子,核内有b 个中子,表示该X 原子的下列符号中正确的是 ( ) A.a +b a X B.a +b a -2X C.a + b -2 a -2X D.a + b +2 a +2X 5.原子序数为z 的元素R ,在周期表中位于A 、B 、C 、D 四种元素的中间,A 、B 、C 、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 ) A .4z B .4z +10 C .4z +5 D .4z +14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所有主族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它的族序数 B .第ⅦA 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 .第ⅠA、ⅡA 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D .前三周期元素中共有非金属元素12种 7.下列各元素中,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 A .X 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B .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C .Z 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D .R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8.短周期元素X 、Y 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 .X 和Y 可能处于同一周期 B .X 和Y 可能处于相邻周期 C .X 和Y 可能处于同一主族 D .X 和Y 可能处于相邻主族

新步步高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过关测试(1)

过关测试 (满分100分限时90 min)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航天飞船用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H+的质量是1 g B.H2的摩尔质量是2 g 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 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 4.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都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H+4和H2O B.N2和NO C.H3O+和NH3D.BF3和NH3 5.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氮元素、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是() A.Si3N4B.Si4N3 C.N4Si3D.Si3N7 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酸碱盐 酸性氧 化物

A 盐 酸 纯 碱 碳 铵 二氧化 硫 B 硫 酸 烧 碱 食 盐 一氧化 碳 C 醋 酸 苛 性钠 石 灰石 水 D 碳 酸 苛 性钾 苏 打 三氧化 硫 7.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A.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反应制备氧气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锌和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标准状况下18 g水的体积约为22.4 L B.在常温常压下,11.2 L H2的分子数为0.5N A C.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的质量为32 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单质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数 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步步高】高考化学大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同步训练

【步步高】高考化学大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2.下列实验中,金属或固体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 A.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B.镀锌铁皮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 C.1 mol铜片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 D.常温下,1 mol铜片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 3.将Cu片放入0.1 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3∶2 B.3∶5 C.3∶4 D.4∶3 4.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 B.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化合物 D.Fe2+被溴氧化成Fe3+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3++3OH-===Fe(OH)3↓ B.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3S2-===Fe2S3 C.过量的铁与很稀的硝酸溶液反应无气体放出:4Fe+10H++NO-3===4Fe2++3H2O+NH+4 D.硫化氢气体通入氯化亚铁溶液:H2S+Fe2+===FeS↓+2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FeO+2H+===Fe2++H2O B.铜和三氯化铁溶液反应Cu+Fe3+===Fe2++Cu2+ C.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Cl2+2Fe2+===2Cl-+2Fe3+ D.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2Al+2OH-+H2O===2AlO-2+2H2↑ 7.某溶液由Na+、Cu2+、Ba2+、Fe3+、AlO-2、CO2-3、SO2-4、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高2019届高2016级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四节离子晶体 [目标定位] 1.熟知离子键、离子晶体的概念,知道离子晶体类型与性质的联系。2.认识晶格能的概念和意义,能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分析晶体的性质。 一、离子晶体 1.结合已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1)离子晶体的概念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 (2)由于离子间存在着无方向性的静电作用,每个离子周围会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以达到降低体系能量的目的。所以,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独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的是离子的个数比,而不是分子组成。 2.离子晶体的结构 (1)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呈等径圆球密堆积,阳离子有序地填在阴离子的空隙中,每个离子周围等距离地排列着异电性离子,被异电性离子包围。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叫做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

(2)观察分析表中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填写下表: (3)在NaCl 晶体中,每个Na +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Na + 有12个,每个Cl -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 也有12个。在CsCl 晶体中,每个Cs +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s + 有6个,每个Cl -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 也有6个。 3.问题讨论 (1)在NaCl 和CsCl 两种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都属于AB 型离子晶体,为什么二者的配位数不同、晶体结构不同? 答案 在NaCl 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r + r -=0.525,在CsCl 晶体中,r + r -=0.934,由于r + r -值的不同, 结果使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同,其晶体结构不同。NaCl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CsCl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8。r +r -数值越大,离子的配位数越高。 (2)为什么在NaCl(或CsCl)晶体中,阳、阴离子的配位数相同;而在CaF 2晶体中,阳、阴离子的配位数不相同? 答案 在NaCl 、CsCl 晶体中,阳、阴离子的配位数相同,是由于阳、阴离子电荷(绝对值)相同,因而阳、阴离子的个数相同,结果导致阳、阴离子的配位数相同;若阳、阴离子的电荷数不相同,阳、阴离子的个数必定不相同,结果阳、阴离子的配位数就不会相同。如CaF 2晶体中,Ca 2+ 的配位数为8,F - 的配位数为4,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配位数越多。 (3)根据离子晶体的形成,推测离子晶体具有怎样的特性? 答案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间通过较强的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所以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硬度较大,离子晶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能导电。大多数离子晶体能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专题讲座十【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专题讲座十有机综合推断题突破策略 一、根据部分产物和特征条件推断反应物 有机综合推断题常以框图或变相框图的形式呈现一系列物质的衍变关系,经常是在一系列衍 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转化条件。(1)甲苯的一系列常见的衍变关系 (2)二甲苯的一系列常见的衍变关系

[例1](2013·大纲全国卷,30)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O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________。 (5)OP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 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反应条件,采用正推法推断各物质结构,根据有机物分子式以及限制条件写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根据B中取代基的位置可推知A为邻二甲苯。(2)该反应是取代反应,每个甲基上有2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副反应的产物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可写出结构简式为 。(3)C为邻二甲苯的一溴取代产物,是A在Br2/FeBr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邻苯二甲酸与乙醇合成的酯,需由邻二甲苯先氧化生成邻苯二甲酸,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应注意反应条件。(5)合成聚酯类物质同时要生成小分子水,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生成F需要有两种官能团OH和COOH,根据本题提示 结合分子式可推测E为。(6)根据E的分子式中氧原子数为3,结合题给条件可知G中含有甲酸酯基和醚基。 答案(1)邻二甲苯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三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跳出“五大”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HCl―→Cl2,氯元素被氧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H2O HCl+HCl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H2SO4具有氧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HClO的氧化性高于HClO4。 2.理清概念线索 题组一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所以Fe3+的氧

化性比I2的强(√)(2016·江苏,13C) (2)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2014·山东理综,7C) (3)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2014·山东理综,7D) (4)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2016·上海,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 答案 C 【解析】A项,海带提碘是由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项,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项,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项C正确。 题组二基于“双线桥”分析陌生反应 3.(2016·上海,13)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 D 【解析】A项,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错误;B项,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是还原剂,错误;C项,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正确。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其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2-4,常用作脱氯剂,主要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制取Na2S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2O3只有还原性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4×6.02×1023个电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