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院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复习题答案

中科院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复习题答案

中科院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复习题答案
中科院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复习题答案

分析固定论与活动论大地构造学的主要理论差别

所谓固定论是指主张大陆固定、大洋永存,或虽然大陆与海洋位置曾有互换,但也是原地垂直运动的地壳运动观。与此相对,活动论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大陆的位置对于地极以及大陆之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相对位移。

固定论的代表是槽台学说,基本思路是在早起地壳强烈下降,接受沉积,后期褶皱、抬升成山,且升降运动频繁,故形成一套有韵律性的复理石建造。地槽从接受巨厚沉积,伴随着蛇绿岩的形成,再经褶皱抬升,伴随着中酸性岩浆活动,最后经长期演化侵蚀转变为地台,这一演化过程成为造山旋回。但是槽台学说并没有阐明地槽的发生、发展、迁移和封闭的本质,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地壳上会出现长条状的活动带及其间的大面积稳定区。仅仅着眼于某一区域的自身发展,忽略了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最重要的是在现今地球上,不能确定地槽到底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地质环境。

活动论的代表是板块构造。固体地球上层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侧向上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在地幔物质对流、洋中脊推挤、重力滑脱及下行板块的拖拽的作用下,板块发生俯冲消亡形成一系列的沟、弧、盆等构造单元,在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又生长出来。发生更新的主要是洋壳物质,陆壳也会通过拆沉作用发生小规模的消亡,再通过岩浆底垫或板块俯冲发生垂向和侧向上的增生。

各类板块边缘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从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将板块边缘分为三种类型:

分离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次板块相背离开。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当两侧板块拉开,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故又称分离型边界或建设型边界。以洋脊为中心,向两侧地势逐渐降低,且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大。洋脊新生成的岩石,在海水的作用下发生蛇纹石化。

在大洋中脊顶部,地震集中在极窄的地带,宽度通常不到20公里,这里集中着全球百分之九十的浅源地震。

汇聚型板块边界,相当于海沟及年轻造山带,两侧板块相对而行。汇聚型边界也可以与板块的运动方向斜交,但相邻板块之间必定包含一定的汇聚运动分量,汇聚型边界是最复杂的板块边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覆。由于大洋板块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大陆板块厚度大、密度小、位置高,故一般总是大洋板块俯冲与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亦称环太平洋型汇聚边界。碰撞边界,相当于年轻造山带,为大洋闭合,大洋碰撞接触的地缝和线,亦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汇聚型边界。汇聚型边界是最复杂的边界,在俯冲地区发育沟弧盆体系、I

型和S型花岗岩,洋壳上的沉积物和海山在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拼贴在活动陆缘形成增生楔等。碰撞边界发育前陆褶皱冲断带、磨拉石盆地以及前陆盆地等。

汇聚型板块边界地震较发育,全球80%的中深源地震均发育在这些地方。通常根据震源由浅及深形成一个向活动陆源方向倾斜的贝尼奥夫带,这是由俯冲板块不同深度发生脱水引起的上部地幔楔部分熔融所致。

平错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通常既没有板块的增生也没有板块的破坏。

地球化学特征未写

碰撞造山带各个大地构造单元的地质与构造特点

造山带是指在造山旋回中因褶皱和其他变形作用形成的线状延生地带,一般认为造山带是洋盆闭合的产物,是借助于板块间的相互俯冲—碰撞而完成的,俯冲碰撞引起洋盆的闭合,地壳缩短,岩层褶皱、断裂、逆掩而隆起,俯冲的岩层当达到地壳深处或地幔中时,因发生脱水反应或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而形成一种钙碱性岩浆,在其上涌过程中就引起板块下部的深变质及混合岩化、中层的中浅变质与塑性变形以及上层的褶皱与隆起,岩浆亦常常喷出地表造成广泛的火山活动。

碰撞造山带分为三大主要的构造单元:仰冲壳楔、俯冲壳楔和中间的构造混杂带。

仰冲壳楔又划分为刚性基底和活化基底两部分,两者区别在于后者经历过新的变质作用的改造而形成新的构造岩石组合。仰冲壳楔由活动陆缘演化而来,在洋盆闭合后经仰冲隆起,发育逆冲断层,在活化基底中还叠加后期的脆—韧性变形。主要由成分相当于英云闪长岩的条带状灰色片麻岩组成。

构造混杂带:含蛇绿岩的构造混杂带代表了两个陆块之间的大洋岩石圈或陆块与弧之间的弧后盆地的大洋型岩石圈碰撞后的残留体,被看作是缝合带的标志。弧前混杂带由形成于开阔大洋中脊并在碰撞过程中卷入造山带的大洋板片形成,主要由蛇绿岩和浊积岩组成,往往只含有碳酸钙补偿深度之下的深海红色粘土和放射虫硅质岩块。弧后混杂带以含SSZ型蛇绿岩为特征,也含有浊积岩。可能出现弧后张裂是的碱性玄武岩或双模式火山岩套。

俯冲壳楔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活化盖层、活化基底和刚性基底五个部分。前陆褶皱冲断带是指在碰撞造山带中,俯冲的陆块或弧地质体前缘,原来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棱柱体受到冲断和褶皱变形形成的大地构造单元。俯冲陆块最前缘是没有变质的褶皱冲断带,带内以叠瓦状逆冲席、冲褶席和各种尺度的推覆体为特征。由于只要是盖层变形,岩石主要由碳酸盐、浅海碎屑岩和浊积岩组成。距缝合带稍远的地方,冲断作用强度逐渐降低,由冲断层较稀疏分布的近于连续褶皱变形的盖层取代,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系组成,变形以隔档式褶皱为主。由于加厚的楔形棱柱体的载荷作用,使得被动陆缘地壳因挠曲作用形成盆地,称为前陆盆地。盆地内发育磨拉石建造,由于造山带快速隆升快速剥蚀充填所致。俯冲陆块的沉积盖层俯冲至仰冲板块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活化盖层,后经冲断作用出露于地表,主要为千枚岩、板岩、片岩和大理岩。

各类沉积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盆地是地壳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沉积盆地的概念不完全相同,首先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才能称为沉积盆地。沉积盆地的另一层含义是:它是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的地区,或是未经造山隆起的沉降地区,这与造山带之前的盆地区分开来。根据沉积盆地的成因类型将盆地分为伸展型、挠曲型和走滑型三大类。

伸展型盆地是指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发育的盆地,一般以地壳变薄、负布格重力异常为其主要特征,主要包括裂谷型盆地,被动陆缘盆地,陆内伸展盆地,克拉通盆地。伸展盆地虽然多表现出断、挠相结合的构造样式,但因初始原因不同,进一步可将伸展盆地分为裂谷型和一般伸展盆地。前者起因于热力驱动,多由地幔热柱上涌导致。而一般伸展盆地起因于重力滑动,常表现为向一个方向伸展量不断增大的斜坡状凹陷,通常指被动陆缘盆地。

挠曲型盆地是地壳挠曲变形所形成的盆地,不仅仅发生在前陆地区,大洋盆地也是地热沉降导致上层挠曲变形的结果。挠曲型盆地又分为前陆盆地,山前凹陷盆地,多发育于前陆与山前凹陷地带,受上覆载荷作用挠曲而成。

走滑型盆地即是与大型走滑活动有关的盆地。一是走滑拉分盆地,可出现在任意类型的构造环境中,主要与一组离散型走滑断裂有关;二是滑脱型盆地,指因滑脱而导致的拉张断陷,主要出现在造山带中。

蛇绿岩及其就位

在混杂岩中有一类特殊的岩石组合,叫“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这是一种岩石组合,而不是一种岩石。世界上已知最大最完整的蛇绿岩是中东的阿曼和塞浦路斯。按照一般的定义,有序的蛇绿岩从底到顶依次出现: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榄岩,有时含铬铁矿)、堆晶岩(具有堆积结构或构造,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暗色辉长岩—辉长岩)、席状岩墙群(主要是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相当于基性岩脉)、枕状玄武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细碧岩,具枕状构造)、含放射虫化石的深海硅质岩(红色的叫碧玉岩,有时混入少量泥质,形成硅质板岩)。蛇绿岩通常形成于大洋中脊,以及弧后盆地中脊,通常认为蛇绿岩代表了板块缝合带。蛇绿岩就位方式:仰冲于被动边缘;阻断的俯冲带仰冲于活动边缘。

俯冲带蛇绿岩产于海沟陆侧坡的俯冲带杂岩体中。当大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大洋地壳会遭受断裂而破碎,洋壳碎块特别是洋壳沉积层可能在俯冲过程中被刮落下来,添加于海沟的陆侧坡,它们与仰冲板块的岩石跟沉积物混在一起,构成俯冲带杂岩,其中混入的洋壳碎片既是俯冲带蛇绿岩。当俯冲活动停止,在地壳均衡的作用下,海沟向上浮升,俯冲带混杂岩体和蛇绿岩可抬升至陆上。构成俯冲带蛇绿岩的洋壳碎块,其原生环境可以是洋中脊(以及大洋岛);也可以是边缘盆地;或者曾是组成海沟内壁或弧前地区的洋壳。

逆冲蛇绿岩:有时,巨大的洋壳段落逆掩仰冲于大陆边缘或岛弧之上,较重的洋壳反而上冲覆掩于较轻的过渡型或大陆型地壳之上,这种作用称为逆冲作用,是蛇绿岩的另一种就

位机制。在逆冲蛇绿岩中有时可以见到比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原生年龄给出构造侵位的下限,覆于蛇绿岩之上的岩层则提供了构造侵位的上限。

前陆褶皱冲断带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

前陆褶皱冲断带是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上的浅海盖层沉积,在造山变形中受到来自内侧碰撞带方向的推挤而形成指向相邻克拉通方向的叠瓦冲断构造。造山带构造几何学特征是造山作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构造极性则是连接两者的枢纽。在造山带中发育宽阔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是承受构造变形的主要地带,具有明显的构造极性,即构造变形向前陆方向逐渐减弱,从而制约造山带结构和运动学模式。对前陆褶皱冲断带内部构造极性的研究可以判断沉积环境的沉积方向和应变强度的变化方向,变形前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由深变浅方向,如闽西南三叠纪造山带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后应变强度由强变弱方向,如浙西北三叠纪前陆褶皱冲断带。

活动大陆边缘的主要构造单元

活动大陆边缘又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从洋到陆,活动陆缘包括海沟、弧沟间隙(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其中海沟是俯冲洋壳开始下插的地方;从它上面刮削下来的深海沉积和洋壳碎片组成混杂堆积,聚集在上盘板块并形成外弧;下插洋壳随着深度增加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并上升到浅部而成为火山弧。如果火山弧是叠加在大陆边缘之上,像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情况,则称为陆缘弧;若位于大洋内,则成为岛弧,如琉球弧、菲律宾弧等。岛弧与陆缘弧的区别在于它与大陆之间还隔着弧后盆地,如日本海、南海等。在地质体中准确识别古俯冲带、混杂体和岩浆弧的展布、配置、时代和演化等,对重建地质时期板块构造格局有重要的意义。

碰撞造山带的时限标志

上限标志:1、逆冲韧性剪切带的最早变形年龄。洋壳消亡发生碰撞伊始,即发生逆冲推覆和剪切作用,在主要剪切带中使矿物发生重结晶或产生新生矿物。其最早年龄可作为上限。2、垂直造山带张裂隙脉体的最早年龄。造山作用挤压应力场引发的垂直造山带的张裂隙脉体的生成年龄略晚于碰撞事件的年龄。3、各种磨拉石盆地中最早的磨拉石时代。各类磨拉石盆地中,最早出现的磨拉石是紧随碰撞作用形成,其时间代表碰撞事件上限。4、古地磁极移曲线最早一致的时间。碰撞前两个分离的板块各自有自己的古地磁极移曲线,碰撞后应该合并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极移曲线。理论上极移曲线一致的时间应为碰撞时间。

下限标志:1、混杂带中大洋岩石圈火成岩的最小年龄。主要指蛇绿岩中的各类火成岩;可测定斜长花岗岩中分离出锆石的铀铅年龄。2、混杂带中深海沉积物最年轻的时代。大洋盆地的放射虫硅质岩,以混杂块体出现;海沟的复理石浊积岩,混杂带基质产出。3、大洋

岩石圈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最小年龄。大洋岩石圈向下俯冲进入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高压蓝片岩和超高压榴辉岩,其最小变质年龄可作为下限。4、最年轻的岩浆弧时代和最晚的火山岩地层时代或同位素年龄。大洋岩石圈的消减,促使在前缘弧上生成钙碱质系列的火山岩和花岗岩。大洋消亡、陆块碰撞之后,这类钙碱质岩浆便终止活动,而代之以同碰撞花岗岩。所以钙碱质火成岩的生成年龄可作为碰撞事件下限。5、被动大陆边缘最晚海相地层时代。这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大洋岩石圈消亡、大陆碰撞之际,被动陆缘海相沉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要么直接变为陆相沉积,要么变为残留的海洋,形成与前陆盆地相连的前渊。6、被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的年龄。被动陆缘的有些地方,由于张裂作用可以引发火山作用,称为有岩浆活动的被动大陆边缘,如扬子南缘和西缘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其最晚的时代可作为碰撞事件下限。

碰撞造山带的极性标志

1、大地构造相排布方式:仰叠基底推覆体—混杂带—前陆褶皱冲断带;仰冲基地—弧后混杂带—弧-弧前混杂带—前陆带。

2、前陆褶皱冲断带内部标志:变形前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由深变浅方向;变形后应变强度由强变弱方向。

3、混杂带内部标志:混杂带基质由老变年轻方向;蛇绿岩带由老变年轻方向。

4、岩浆弧内双花岗岩带:I型花岗岩带—S型花岗岩带。

5、增生弧内部标志:增生弧花岗岩类由老变年轻方向;增生弧火山岩类由老变年轻方向。

6、中尺度构造运动学标志:褶皱与冲断层运动方向、显微与超显微运动学标志。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是碰撞后的造山过程:拆沉作用、伸展垮塌、深变质岩剥露。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造山带研究基本上是到了板块碰撞成山之后就不再往下追索。这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造山带是板块汇聚作用的产物,碰撞之后基本上没有大的构造作用,主要被风化剥蚀。

(2)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发现改变了这一传统认识:1、全球的造山带中都发现了碰撞之后的伸展构造;2、深部地震资料表明,在古老造山带下面几乎都不存在山根,而年轻的造山带下面却有山根;3、许多造山带核部发现含柯石英、金刚石的高压变质岩,推测其形成深度>100km,单靠风化剥蚀作用很难达到这么大的厚度,得出碰撞后的造山带依然活跃,有两种后造山模式:

1、拆沉作用模式:板块碰撞之后,造山带底下的岩石圈地幔部分发生快速机械减薄,与上覆的地壳剥离,并下沉到更深的地幔(软流圈地幔)。拆沉作用可视为板块作用旋回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结果导致上覆地壳的快速抬升和伸展、下地壳的加热。(抬升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较低的软流圈取代了高密度的岩石圈地幔而造成的均衡调整。加热有两方面原因:替代的软流圈到达地壳底部或附近;软流圈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岩浆侵入于下地壳。拆沉作用从整个岩石圈的尺度上解释了碰撞后的造山过程和一系列疑难问题:造山带内部地壳厚度比外部薄、造山带期后的岩浆成因、超高压变质岩的成因和剥露、壳-幔再循环等。)

2、伸展垮塌作用模式:在碰撞期间,抬升地势的体力和相应的壳根,在动力学上是由驱动碰撞的板块边界作用力所平衡的。随着后者的消失,造山带就开始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该模式已用来解释许多造山带的后期伸展构造、山前推覆构造以及山根消失现象。与拆沉作用相结合可更好地解释造山带岩石圈碰撞后的行为。)

试述前陆盆地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前陆盆地是指在前陆构造背景上发育的介于造山带及相邻克拉通之间的并且与造山带密切相关的高度不对称的沉积盆地。盆地结构不对称性表现在向造山带方向变厚,向克拉通方向变薄,并逐渐与克拉通层序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可划分为冲断一褶皱带、前渊、前隆、隆后沉积四部分,共同构成前陆盆地系统。前陆盆地指示(1)发育于前陆位置(造山带与克拉通过渡带);(2)挤压性盆地(冲断边界);(3)形成于造山作用过程中(同造山);(4)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形成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和演化过程,记录和反映了会聚构造环境演化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时期。如在大陆会聚进入实质性的硬碰撞造山阶段,位于原来两大陆之间的大陆边缘沉积物开始发生较强烈褶皱和隆升;此时期不仅没有较广泛的区域沉积,而且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于是,从造山带本身确定硬碰撞和强造山的确切时期及具体过程困难很多,甚至无能为力。就在此时期,前陆盆地应运适时而生。盆地的形成和其内沉积地层的时代、厚度、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等,是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和响应;从另一个侧面翔实地记录了碰撞造山作用的时限、过程、阶段和强度等。另外,前陆盆地的演化与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前陆盆地变形与前缘隆起向后陆方向迁移,造山带收缩作用增强,会使造山楔坡度和质量增大,从而使前陆绕曲度增大,前陆盆地则变得窄而深,是前缘隆起向造山带方向迁移;前陆盆地变形与前缘隆起向前陆方向迁移,造山带收缩作用减小而剥蚀作用使造山楔坡度和质量减小,则前陆盆地变得宽而浅,前缘隆起向前陆方向迁移。显而易见,前陆盆地在地球动力学演化和大地构造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板块构造为什么称的上地球科学上的一场革命

板块构造理论否定了海洋永恒、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固定论,建立了岩石圈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研究矿产及能源分布规律的新的理论基础。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大陆演化,揭示了山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板块构造的运动历史,产生了大陆演化的全新概念。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

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你认为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结合你现在的课题,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历史比较法,即“将今论古”,其基本思路是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于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从方法学看,历史比较法并不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仅仅是比较一推理法在特定场合下的运用,即以现在可以观察到的地质过程为基准进行纵向比较和推理。比较的前提是古今不变的物理、化学规律,只有满足这样的前提才可以进行比较。然而地质历史时期的物理化学条件,甚至物质的组成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决定了历史比较法的局限性。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在使用时要谨慎考虑。

你认为中国还有哪些重要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从中选出一个感兴趣的,尝试设计研究途径

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华北克拉通的岩石圈减薄机制以及其对中新生代成矿的控制。

(2)中亚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的时空演化机制与成矿作用:构造体制转换的精细过程、大规模陆壳增生、岩浆活动与壳幔作用动力学、壳幔物质交换与成矿元素巨量聚积机制、古老陆块基底属性对成矿元素富集的制约、大型线性构造对改造型矿床的控制、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最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同时也是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最明显的区域,最大规模的大陆成矿域,使之成为大陆动力学和成矿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一系列世界超大型矿床如哈萨克斯坦穆龙套金矿(世界第一)、可可托海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世界第一)、砂岩铀矿、铜矿等。

(3)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及产生的气候、地理地貌和成矿影响。

(4)华南中生代的再造。

(5)C型埃达克岩:1)中国对C型埃达克岩的研究大多限于地球化学领域,很少开展C 型埃达克岩实验岩石学方面的研究;2)现在国内外的模拟、实验和讨论大多以Sr/Y 比值作为判别是否埃达克岩的标志,但是如果不考虑Sr 的含量,是否为埃达克岩并不清楚;3)钠质和钾质系列有什么意义,主要与是与源岩有关还是与压力有关;4)C型埃达克岩的成因。

C型埃达克岩今后怎样研究?对于C型埃达克岩,今后大体应当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开展对Sr、Yb地球化学性质的研究。影响花岗岩Sr和Yb含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压力、残留相和源岩组成、部分熔融方式和程度、蚀变作用、结晶分离作用以及混合作

用等等,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Sr和Yb在不同矿物相中的分配系数是怎样的和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花岗岩能否演化,Sr和Yb是否随岩浆演化发生变化,源区花岗岩和最终侵位的花岗岩的Sr和Yb是否发生了变化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Sr和Yb可以作为花岗岩压力的指标吗?

(2)开展对C型埃达克岩的实验研究。以八达岭花岗杂岩为例,它由121个侵入体组成,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侵入体开展比较深入的实验研究。如对臼峪二长花岗岩和铁炉子花岗闪长岩,它们都是埃达克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是中国东部最常见的花岗岩类型,不仅华北有,华南也不少。那么,它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假定对臼峪二长花岗岩可能有3种源岩(例如高压基性麻粒岩、高压中性麻粒岩、中基性榴辉岩),实验选择3种不同的温度(800、900、1000℃)、4种不同的压力(1.0、1.5、2.0和2.5GPa),水加入选择3种不同的情况(无水、含水3%、含水6%)。那么,把上述实验全部做完至少需要108次。实验研究得出的最终产物的标志假设为:SiO2>70%,K2O>4%,Na2O400×10-6,Yb<2×10-6,εNd<-10,87Sr/86Sr>0.706。如果实验结果满足了上述标志,则实验成功,否则还需改变条件继续实验。对铁炉子花岗闪长岩也进行同样的实验。笔者猜想,如果想真正搞清楚对臼峪和铁炉子岩体的形成条件,没有几百次实验是不可能的。而且,结论可能不止一个,可以一直研究下去而没有穷尽。搞清楚TTG的形成条件国外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搞清楚八达岭花岗岩不说半个世纪,至少得20年吧。那么,20年以后我们再来讨论,看看八达岭埃达克岩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3)开展对花岗岩演化的熔融实验研究。花岗质岩浆能否演化,能否结晶分离,能否混合,已经争论几百年了,谁也说不清楚。笔者猜想现在可能有条件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了,我们可以仿效炼钢的方法设计一个容器,按照不同的温度、压力,加入不同比例的水,看看花岗质岩浆怎样分离、怎样混合、怎样演变?这样的实验可能目前还不现实,但是,总有突破的一天,那对于花岗岩研究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开展花岗岩(以及C型埃达克岩)的地质研究。研究花岗岩(以及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研究不同侵入体自身成分变化的趋势、原因,研究不同侵入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岩浆侵位的过程及其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研究构造变动对岩体的影响等等。将岩体放到大的地质背景中去研究,考察它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试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沉浮的实例,探讨新的科学思想得到确认的途径

板块构造与人类的关系

1、板块构造与成矿。板块运动过程中会为成矿提供流体、矿液运移通道以及矿产储存场所。如与大陆裂谷带有关的矿床和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有关的稀土(轻稀土)元素、铌、锆、钍、霞石、磷灰石和钛等矿床,与金伯利岩有关的金刚石矿床,与超基性—基性杂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钛—钒—磁铁矿矿床和铬铁矿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

锡、钍和铀等矿床,以及断裂坳陷盆地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等

2、板块构造与地质灾害预测。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火山、地震活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俯冲造成的袁成效应在克拉通内部导致地震等,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能够有效的预测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板块构造与探索自然。在板块理论未出来之前,人们无法对高耸山峰的产生和各种火山成因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板块构造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一个探索自然的全新理论。

壳幔物质能量交换的方式和途径

1、地壳物质能量到地幔物质能量。在洋陆交汇处冷而重的洋壳通过板块俯冲作用俯冲至厚而热的陆壳之下或发生洋洋俯冲,如果洋壳板块足够重和强硬,可以直接俯冲至地幔的深度,经熔融作用而变成地幔的一部分;或者俯冲板片没有俯冲至地幔的深度,但是俯冲后期,板片发生折断,掉入地幔而成为地幔的一部分。在碰撞造山带,加厚的地壳导致下部地壳发生相变最后发生拆沉作用而进入地幔。此外还有种比较流行的交换机制,即软流圈在上涌过程中,热量使上部的岩石圈地幔或地壳受热软化,在软流圈水平流动产生的切向剪切应力作用下,这一部分物质会转变成软流圈的一部分,这样的剥蚀会增加软流圈向上覆岩石圈的热传导程度,从而进一步软化岩石圈底层,导致新一轮的剥蚀,完成壳幔物质的转化,称为热—机械侵蚀。在地壳物质向地幔物质发生转变的过程中,能量也随着这些物质一起发生交换。

2、地幔物质能量到地壳物质能量。在洋中脊处,通过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而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形成新生的洋壳,完成幔—壳物质转换。此外,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的板块由于脱水作用产生的挥发分加入到地幔楔诱发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底垫作用也组成地壳物质的一部分。现在比较流行的地幔柱或地幔热点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也将地幔物质带上来,组成地壳的一部分。在这些地幔上涌和地幔部分熔融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这能量的交换。

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

大地构造相是指在相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组合,又在相似的过程中变形形成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同一种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分析是碰撞造山带中划分大地构造单元时,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般构造相分析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沉积建造类型及演化,通过沉积建造类型进行概略盆地分析,并依此判别当时的构造环境。二是岩浆建造特征分析,通过对火山喷发,侵入岩活动的综合分析,判别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判别具体的构造发育阶段。三是大型变形构造组合分析,判别构造作用的类型及变形形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同时根据区域大型构造界线具体确定大地构造相的界线。

上图各边界走滑断层为右行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构造地质学试题

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 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相反) 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地形) 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状,地面产状) 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共轭剪切破裂角) 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剪裂角)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递进变形)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 序号 内 容 图 形 001 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 :水平产状 O-P :SW 003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 Quest: 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

线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 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 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 Quest: 下图AB 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 Quest: 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 Ans: 1) 转折端 2)翼 3)核 4)轴面 5)枢纽 6)背斜最高点 7)脊 8)拐点 011 Quest: 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 Quest: 下图为S 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 Quest: 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 Quest: 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 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 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 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 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 a. 剪切带内面理(s) b. 糜棱岩面理(c) 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19.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则构成节理系。 20.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21.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22. 应变椭球:见3题。 23.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24.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25.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26. 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及样题★★※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何为地质构造? 第二章 1、岩层产状的定义及沉积岩层的产状类型。 2、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的特征。 3、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4、倾斜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5、V字形法则的内容及应用(重点)。 6、岩层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及真厚度的概念。 7、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8、潜山、披覆构造的定义。 第三章 1、外力、内力、应力及应力状态的概念 2、平面主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3、平面纯剪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4、平面一般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5、三种平面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应用(重点) 6、变形、应变及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7、线应变与剪应变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8、岩石变形的五种基本方式 9、岩石变形的三大阶段(重点) 10、岩石断裂的两种基本形式 1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重点) 12、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第四章 1、褶皱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2、褶皱的要素有哪些?其中对褶皱分类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哪几个? 3、闭合度和闭合面积的定义。 4、褶皱的产状分类及形态分类各是怎样划分的(重点)? 5、褶皱常见的组合类型有哪些? 6、试述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重点)。 7、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大因素)? 8、生长背斜、滚动背斜、底辟构造的定义。 9、生长背斜的基本特征?(重点) 10、底辟构造的概念、基本结构? 第五章 1、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节理怎样被分类?构造节理可分为哪些类型? 3、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点) 4、节理组、节理系的概念。

5、与纵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6、与横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7、节理与断层有何关系? 8、节理的发育的影响因素(以沉积岩为例)。 9、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第六章 1、什么叫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2、什么是相当点、相当层? 3、断距和滑距各有哪些类型?各指什么? 4、按形态、力学成因和组合关系,断层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5、什么叫逆掩断层、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 6、安德生提出了哪三种地壳中可能的应力分布情况? 7、断层的直接标志主要有哪些? (重点) 8、什么是擦痕、阶步、反阶步?有何意义? 9、何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10、褶曲、不整合造成的地层重复或缺失与断层有何区别? 11、构造岩通常分为哪些种类? 1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性质? 13、何为断层效应? 14、何为生长断层?有何基本特征? (重点) 15、什么是断层生长指数? 其数值如何说明什么? 第八、十章 1、什么是岩石圈? 2、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是分别是谁提出的?其各自的内容? 3、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4、什么是转换断层?即位移突然中止或者改变形式和方向的平移断层。 5、威尔逊旋回分哪几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列举实例。 7、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2、断层: 3、褶皱: 4、应力: 5、节理: 6、底辟构造: 7、应变: 8、构造应力场: 9、劈理: 10、均匀应变: 11、非均匀应变: 12、递进变形: 13、枢纽: 14、褶皱脊线: 15、平行褶皱: 16、相似褶皱: 17、同沉积断层: 18、纵弯褶皱作用: 19、横弯褶皱作用: 20、剪切褶皱作用: 21、节理组: 22、节理系: 23、逆冲推覆构造: (二)填空题 1、断层要素包括()和()两部分。 2、按产出构造层次,断层岩相应分为()和()两大系列。 3、褶皱的组合型式主要有()、()、 ()和穹窿和构造盆地等4种类型。

4、在地质图上,褶皱两翼地质界线保持平行,则反映其枢纽()。 5、在褶皱横截面图上,等倾斜线平行且等长的褶皱为()褶皱。 6、常见的小型线理有()、()、()和交面线理等。 7、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孔隙压力和()。 8、岩石变形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9、由变形复杂的高塑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石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形成的构造称作()构造,为()褶皱作用的产物。 10、在地形地质图中,地形等高线与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一致,且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时,所明该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 11、褶皱是指岩石中的各种面(如面理、层理等)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在未确定地层面向指向时,褶皱的基本形态用()和()予以描述。 12、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韧性()。 13、岩石变形时,其应变速率减小,有利于()变形;岩石遭受的温度增加,其强度极限()。 14、依据擦痕确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时,由()端向()端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即感觉光滑的方向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5、常见的大型线理有()、()、()、()等。 16、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 17、两套地层反映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则它们之间接触关系为()。 18、走滑断层活动在断层面上形成的擦痕也是一种线理,它属于()。 19、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和()相间的平行排列。 (三)判断题 1、在内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就是应力。() 2、褶皱的枢纽一般应为一条直线。() 3、在横弯作用中只发生弯流作用,而不发生弯滑作用。() 4、缝合线构造是沉积岩中一种常见的节理,是由压溶作用形成的。() 5、上盘向上运动的断层一定就是逆断层。() 6、层理是形成褶皱的必要条件。() 7、生长线理属于b型线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 考研试题 作图必备

四.作图题 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 360° 180° 90° 270 360° 180° 90° 岩层产状赤平投影 线理产状赤平投影 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 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

A B相似褶皱 C 隔槽式褶皱 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剖面上看) 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 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

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 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 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 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

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 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 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 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 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 A图为“Z”型,B图为“S”型,C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解析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 5、线理延伸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 A 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 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 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 向弯曲. 2、岩变形的四种基本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受力物体的形变 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 ..... 。

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 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B )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 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 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B)。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 5)节理系是指(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 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 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A)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 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C)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 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

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 10)褶皱枢纽是指(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 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 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 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D )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 14)飞来峰指( B )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 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 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 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 15)糜棱岩是指( A )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 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 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 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X)2)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X)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答案

1.名词解释(共73道) 001 视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003 侧伏向与侧伏角 Ans: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004 倾伏向与倾伏角 Ans: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005 应力 Ans: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006 差异应力 Ans:σ1、σ3的差值 007 应力轨迹 Ans: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008 线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009 剪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 应变。 010 剪裂角 Ans: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011 共轭剪裂角 Ans: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012 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013 非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014 应变椭球体 Ans: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 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 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015 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 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016 非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 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017 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018 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019 增量应变 Ans: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020 有限应变 Ans: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 为有限应变 021 蠕变 Ans: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 为蠕变。 022 劈理 Ans: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 此生面状构造。 023 劈理域 Ans: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 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 024 微劈石 Ans: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025 透入性构造 Ans: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 构造。 026 非透入性构造 Ans: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 造叫非透入性构造 027 连续劈理 Ans: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2(精心整理 )

构造地质学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 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面状和线状构造。 2.构造地质学: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 中形成的变形现象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从空间尺度看,构造可分为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 小型构造,微型和超微型构造。 4.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构造。例如:层 理构造、层面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等。 5.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 斜层理(交错层理)——收敛指示底面(顶截底切);递变层理—上粗下细,顶面与上一层地面有明显界限;波痕——波峰指顶,波谷指底;泥裂——V型尖端指底面;雨痕和冰雹痕—岩层顶面留下凹痕,上覆岩层形成瘤状突起的印模;冲刷面—顶面有凹凸不平的冲刷面;底面和印模-- ;生物标志—遗迹化石的凹面指向岩层的顶面,腕足类腹足类介壳化石凸面指向岩层顶面,藻类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指向岩层顶层。 理解几种主要软沉积物变形的形成机理。 压模与火焰状构造:压模是当砂层沉积处在塑性状态的泥质层之上时由于超负载或差异负载作用使沉积物发生垂向流动而成。

球状和枕状构造:是由于地震,水体拢动和局部负重使砂层破裂,下沉而形成。 如何鉴别软沉积变形:1、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层中,如果整套岩系变形轻微,更说明个别层的变形可能是软沉积变形的结果;2、…常局限于一定的地段;3、软沉积变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一般不显示构造应力造成的构造定向性。 6.水平岩层的特征: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程相同;地层不倒转 时,岩层下老上新;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一般不相交;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标高与地面高标之差;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随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 7.倾斜岩层的V字型法则: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限与 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岩层界限弯曲程度小于等高线;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倾角大于坡角时,岩层界限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倾角小于坡角时,岩层界限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程度大于等高线 10.整合接触:(平行或近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上下地层沉积层序没有间断,产状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是一致或递变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11.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之间有地层缺失(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得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得划分就是相对得,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得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得XY面 B 应变椭球体得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得YZ面 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得A型线理有( C ) A 石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得褶皱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得安德森模式就是( B ) A σ 2直立, σ 1 σ 3 水平 B σ 1 直立, σ 2 σ 3 水平 C σ 3直立, σ 1 σ 2 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得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得环境 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得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得环境 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得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 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方向弯曲.lOIQW。 2、岩石变形得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与体变、。受力物体得 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与非均匀形变 .....。 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得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 , 温度 , 孔隙流体与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得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与 交面线理 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 , 翼部 , 枢纽 , 轴面等。 6、平行不整合得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