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毒雾的影响,公共交通、影院、剧院和体育场所都关门停业,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污染治理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 1956年,伦敦再次发生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 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1968年,英国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必须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的能力。 1974年,英国政府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规定出诸如工业燃料的含硫上限等硬性标准。 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过去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左右。 到1980年,雾日已经减少到5天。 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 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法》,要求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后者于1997年3月份出台,根据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 2007年,英国修订《空气质量战略》,新增对PM2.5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控要求。 2007年的《空气质量战略》提出,到2020年前将空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道路等高污染区域不能超出这一上限,而在乡村等空气较好的区域,还会实行更严格的监控规定。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毒雾的影响,公共交通、影院、剧院和体育场所都关门停业,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伦敦大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大雾笼罩伦敦,早高峰期,街上交通接近瘫痪。

■在市中心的皮卡迪利广场,能见度不到10米。 ■伦敦塔桥在大雾中若隐若现。

■每天要出门上班的女工不得不戴上厚厚的口罩。 ■在这次大雾之前,伦敦早就以雾多而闻名全世界。

■这场大灾难已经过去了,但街上依然张贴了许多提醒市民注意烟雾的警示海报。

■经过这么多年的空气污染治理,伦敦的空气情况已经大有改善。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很让人心旷神怡。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原标题:雾都伦敦的蜕变 事件回顾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 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整治措施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此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治理工业污染出台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 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防治交通污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 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市中心的地铁站之间都步行可达,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 政府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

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一、主要经过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首都伦敦市上空烟雾弥漫,煤烟粉尘积蓄不散,造成了震惊一时的烟雾事件。这起事件使4000名健康市民因此死亡,8000名患肺部疾病的人也因吸入过多的有毒物质而停止呼吸。 这天凌晨,出现了罕见的大雾,并伴随着有毒的烟尘。首先是牛对这种烟尘有所反应,与此同时,几乎市民感到胸口窒闷,并有咳嗽、喉病、呕吐等症状,当天伦敦的死亡率出现上升,到第3、4天,情况更趋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剧增。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根据对包括这次烟雾事件在内的两周时间的统计,在此期间伦敦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多4000多人,尤以48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幼儿的死亡率也增加1倍。在烟雾笼罩的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达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的死亡77人,分别为一周前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感以及其他呼吸疾病的死亡率也成倍增长。甚至在毒雾事件之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千人病死。 这场灾难后,英国立法机构经过4年的研究,于1956年颁布了第一部《空气卫生法》。但由于没有弄清致害的真正原因,无法采取有力的措施,致使伦敦在1956、1957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 二、原因剖析 12月5日清晨,在伦敦上空南英格兰一带有一大型移动性高压脊,使伦敦地区完全处于死风状态,再加上近地气温发生反常变化,近地空气在低气压影响下形成冷气层,来自西北的高压流在它的上面形成逆温层,使地面冷空气层不能逸散。由于伦敦居民当时都用烟煤取暖,烟煤中不仅硫含量高,而且一吨家庭用煤排放的飘尘要比工业用煤高3至4倍。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导致伦敦上空烟尘蓄积,经久不散,大气中烟尘最高浓度达每立方米4.5毫米,二氧化硫达3.8毫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弄清原来粉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的成份,促使空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大雾中的水滴变成硫酸,硫酸液沫或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点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三、几点启示 其实,伦敦烟雾事件并非是1952年才第一次出现,早在1837年2月的一次事件中即有268人危害致死,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重大事件也有12起,受害总人数接近万人。50年代末,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伦敦市的空气污染程度逐渐减轻,1965年以后再也未见新的烟雾事件出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科学的研究,这样的城市灾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专家对策意见: 对上海而言,近年来大气中的硫化物已大大减少,烟雾对市民的威胁大大减轻。但城市雾岛、热岛、雨岛效应仍然存在,大气状况仍不尽人意,需要十分注意。特别在闹市区或高架下人们常会闻到一股刺鼻的烟味,这就是光化学烟雾的苗子,这种比酸雨还危险的灾害很

英国雾霾数据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伦敦雾霾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二、伦敦雾霾的治理过程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来伦敦60多年的烟雾治理,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 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

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另外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洛杉矶烟雾事件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然而好景不长,从1943年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思考_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导语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 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空气污染导致 伦敦形成厚重雾霾,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被认为是英国史上最严重空气污染事件,推动1956年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出台,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被环保主义者看做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毒雾的影响,公共交通、影院、剧院和体育场所都关门停业,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1 驶都必须打开大灯。[1]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2] 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

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2]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3]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4]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2 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5] 当时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

英国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 1952年12月3日,是英国伦敦一个可爱的冬日。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锋已在夜间通过;到中午,气温达到5.6℃,相对湿度大约70%。风从北方吹来令人舒适。天空中点缀着绒毛状积云,这是英格兰有名的在天气晴朗的片刻才有的云彩。总之,这是美好的一天。老年人与病人特别高兴,他们坐着晒太阳,迎着从北海吹来的清净的风喝茶。这股风吹遍了英格兰,把中部地区的工厂和城市住户烟筒里冒出来的烟统统刮走了。伦敦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反气旋,也就是高气压地区的东南边缘。风围绕这一高压中心以顺时针的方向吹着。 12月4日,这个反气旋沿着通常的路径移向东南方,其中心在伦敦以西几百公里风向已稍转,从西北偏北的方向吹来,风速比原来慢了。几层阴云几乎遮蔽了天空,透过较低层广阔均匀的暗灰色层云裂缝间,可以看到约3000米高空处还有较高的云层。它们把太阳和天空统统遮住。中午的气温为38℉,相对湿度是82%。 空气中充满了烟味。成千上万个烟筒排出的煤烟和灰粒悄悄飘进大气中。大的颗粒落在屋顶、街道上,落在帽子和衣服上。较小的烟尘随着空气而飘动。玩耍的孩子们跑进跑出房子时,一阵阵的风就把这些烟尘与煤气带进室内。烟雾甚至自己有办法进入门窗都关闭着的房子:当室内外气温变化时,房屋“吸入”污染的外面空气,“呼出”了室内较清洁的空气。但是,从所有的因素考虑,12月4日这一天的天气还不是太坏的,仅是和前一天比起来显得天气不好而已。随后的数日内,在伦敦的人才知道天气之坏达到何等可怕的程度。 12月5日,高压中心几乎已经移到了伦敦上空。风非常微弱,大雾降低了能见度,以至使人走路都有困难。中午气温是33℉,相对湿度约80%。 烟的气味渐渐变得强烈。风太弱,不能刮走烟筒排出的烟。烟和湿气积聚在离地面几千米的大气层里。人们开始向他们的邻居相互叫苦,汽车司机嘟嘟囔囔地咒骂着浓雾。 12月6日,情况更坏。浓雾遮住了整个天空,城市处于反气旋西端。中午温度降到-2℃,同时相对湿度升到100%,大气能见度仅为几十呎。所有飞机的飞行都取消了,只有最有经验的司机才敢于驾驶汽车上路。步行的人沿着人行道摸索着走动。风速表不转动,读数为零。由于空气流动太慢,慢到不足以转动风速表上的转杯,风速不超过每小时二三公里。有时可以勉强察觉的微风时而吹向这一方,时而吹向另一方。当空气停滞不动地浮悬在城市上空时,工厂的锅炉、住家的壁炉及其他冒烟的炉子往空气内增添着毒素。雾滴混杂上烟里的一些气体和颗粒,雾不再是洁净的雾了,也不再是清洁的小水滴了,而是烟和雾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烟雾”的混合物。 烟雾弥漫全城,侵袭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当人们的眼睛感觉到它时,眼泪就会顺着面颊流下来。每吸一口气就吸入一肺脏的污染气体。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咳嗽声。学校里讲课的人不得不提高声调以超过干咳声和哮喘声。对于这一异常情况首先有反应的是当时正准备在伦敦展出的一群获奖牛,表现为呼吸困难,舌头外伸,其中一头当即死亡,另有12头因病重只能送往屠宰场。12月7日和8日的伦敦天气仍没有变好。烟雾厉害极了。几天以前曾享受来自北方的爽快和风的老年人和病人,现在在这污浊的空气中就感到呼吸非常困难,

自然辩证法关于伦敦烟雾事件分析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探讨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二律背反的矛盾之解决 ——伦敦烟雾事件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探讨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二律背反的矛盾之解决 ——伦敦烟雾事件的启示摘要 本文由伦敦烟雾事件提出环境污染与人类发展的矛盾存在现象,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剖析该所谓二律背反问题的内在原因,本文从社会体质和人类自身意识觉醒角度出发,探讨解决文明发展和生态破坏的矛盾的出路,最后归结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迫切性。 关键词 伦敦烟雾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1952年12月5日,伦敦市区排放的煤粉在浓雾中蓄积不散,造成在之后的一周内死亡人数增加四千多人的严重后果,震惊世界。伦敦烟雾事件被环保主义者看做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并且作为煤烟型空气污染的典型案例出现在多部环境科学教科书中,该事件同时引起了民众和伦敦政府当局的注意,使人们意识到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意义,并且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 伦敦烟雾事件是燃煤废气和天气因素共同造成的环境灾害,作为环境污染案例,伦敦烟雾事件不是一个个例,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发展为严重的社会公害。抛开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干预,我们更应从人类自身探讨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首先要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环境和生态摆在对人的优先地位的观点,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观点,人们可以认识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式,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伦敦烟雾事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背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资料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571994034.html,/hx/s/yuanwenhuaxuewang/kejian/huanbao/gaishandaqizhiliang/txt/1952yin guolundunyanwushijian.htm 烟雾污染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

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求在伦敦再度发生。 摘自自然之友编《20世纪环境警示录》 --资料来源《人民网》

盘点历史上烟雾事件造成的重大危害

一、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3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1930年12月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这话不幸言中。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 二、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市区内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整治环境,1954年的“伦敦市法”,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1968年以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80年代后,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家车发展等。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三、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于1961年发生在日本东部海岸的四日市。该市自1955年以来,相继兴建了3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挤满了十余个石化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 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1964年连续3天浓雾不散,严重的哮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四日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措施与启示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措施与启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伦敦雾霾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二、伦敦雾霾的治理过程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很多,居民生活取暖也主要以煤为主。当时,伦敦市区烟囱林立,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烟雾。1952年的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加上几天来,伦敦地区"风平浪静",空气静止不动,而数十万个烟囱却依然喷云吐雾地释放着滚滚浓烟,致使烟雾越积越多,每立方米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6倍,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平时多9倍,空气变成了毒气,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其实,从历史上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过二氧化硫污染现象。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严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据统计,自1948年到1962年,伦敦地区共发生过8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美誉",其实在"美誉"下,伦敦人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衷,因为"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严重的煤烟污染,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给英国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迹。凡到过爱丁堡的人都知道,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建筑宏伟,风格多样,堪称英国建筑史上的瑰宝。然而,徜徉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蒙着一层黑黑的污迹,整个城市显得暗淡无光。据称,这些烧煤时代留下的黑色痕迹,现在已无法清除,成为伦敦永久的遗憾。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原先风光优美,常年阳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洛杉矶南郊约100公里处的圣克利门蒂是美国西部白宫。 但是,自从1936年在洛杉矶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洛杉矶已成为美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海港,工商业的发达程度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就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到70年代,汽车增加到400多万辆。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每条公路通行的汽车每天达16.8万次。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当时所用汽车为含四乙基铅的汽油)。这些排放物,在阳光的作用下,特别是在5月份至10月份的夏季和早秋季节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 从地形来说,洛杉矶地处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口袋形地带之中,只有西面临海,其他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直径约50千米的盆地,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缓慢。。虽然在海上有相当强劲的通常都是从西北方吹来的地面风,但此风并不穿过海岸线。在海岸附近和沿着近乎是东西走向的海岸线上吹的是西风或西南风,而且风力弱小。这些风将城市上空的空气推向山岳封锁线。 还有另一个因素促使逆温层的形成。沿着加利福尼亚洲海岸向南方和东方流动的是一股大洋流,名叫加利福尼亚潮流。在春季和初夏,这古海水教冷。来自太平洋上空的比较温暖的空气,越过海岸想洛杉矶地区移动,经过这一寒冷水面上空后变冷。这就出现了接近地

伦敦烟雾事件的警示

伦敦烟雾事件的警示 一连几天,无风,沉闷的天气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渐渐地起了一层薄烟,气温迅速下降,灰色的染料将天空浸染了,灰色的气体在天空中弥漫,而潮湿的气味也在周围漫延开来。几乎就在一瞬间,一座繁华的城市就被厚重的烟雾包裹其中。什么都看不清,方向更无法辨别,只留下灰蒙蒙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浓雾,只听到哐哐啷啷的撞击声和玻璃支离破碎的声音,伴随着人的悲惨的哭喊声和痛苦的呻吟声,是那么的撕心裂肺,烟雾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阴森的鬼城,令人毛骨悚然…… 这就是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的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伦敦烟雾事件”。 此次事件造成4000多人在4天中陆续死亡,60多头牛严重中毒,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丧生在烟雾的魔爪之下。4000,8000!这些庞大的数字使这次事件变得骇人听闻。多少无辜的生命,多少曾给这个世界带来缤纷的生命啊!此时,却变得如此脆弱,令人叹息。 据调查,酿成这种悲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二是逆温层现象是帮凶。伦敦的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等疾病。而且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干洁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就叫作大气污染。 如何才能不让这种悲剧再次重演呢?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企业应选用含硫率低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汽车的车主应不定期检查车辆排污状况,如发现超标应及时维护和保养,并使用无铅汽油,在停车等待的时应尽量熄火,减少车辆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饮食业应尽量选用石油汽等清洁能源,减少油烟污染;建筑运输和施工应采取防尘措施;在生活中,大家应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然后是要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可以在污染物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法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多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利用植物消除大气中的部分污染物。 还有就是政府规划城镇时,工业应配置在城市边缘或郊区,不要让工业过度集中,而造成重复迭加污染,防止局部严重污染事件的发生。 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接受环境教育,并积极传播环境科知识,同时要能及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周围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如,应该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把废纸、废铁等可利用的废物分类集中,送往废品收购站,以便回收利用,要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应该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应该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向自己熟悉的人和社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室内音乐会也取消了,因为人们看不见舞台。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 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 统疾病。但,当时人们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一 周后才发现许多人死于呼吸道疾病。然后,又 有许多人死了。后来人们重新检查了当年的肺 的样本发现有许多重金属,碳和其他有毒元素。 这些来自于燃料,在这一年英国的公交车正好 换成燃油的而且冷空气使人们家家户户都燃起 壁炉,让空气污染严重。

英国雾霾治理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雾霾治理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浦交通1303 施佳佳 01号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伦敦雾霾的发展历程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二、伦敦雾霾的治理过程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来伦敦60多年的烟雾治理,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 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三、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 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 只有严厉的政府制度才能减少污染。自由市场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污染在经济学中被视作外部因素,说明单个公司是不可能为解决污染问题而付出代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