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填空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__________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的层次。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践活动。

4、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_____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_____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5、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________。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既相互______,又相互_______,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7、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_______,既包括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______与______的统一。

8、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_____教育与_____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_____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教育、_____教育、_____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教育、_____教育、_____教育。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比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1、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_____提升到_____,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_____。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____代。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2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3、信息社会的教育即信息教育。()

4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社会的重要属性。()

6、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育学。()

7、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9、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

育》。()

10、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四、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A.《雄辩术原理》

B.《理想国》

C.《政治学》

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

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

A.生产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

A.非制度化的教育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A.陶行知B.杜威 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五、简答题:

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P24-27)

①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二、填空题: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______的功能和促进________的功能。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的_____教育观念。

4、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和_______。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提高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

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与_____。

6、教育创造文化的直接途径是_______,间接途径是_________。

7、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______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8、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必须与_______相适应,教育必须与_______相适应。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1、_______和_______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12、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核心是_______。

13、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形态的文化,一种是_____形态的文化。

1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_____和_____。

15、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是_______。

16、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17、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____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____、____、____的文化。

18、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___、_____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___和_____增长的模式,_____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和____四方面,其中,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20、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教育功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的期望,等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3、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4、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

5、教育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6、教育是生产力变化的“因”,生产力是教育的“果”。()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

8、教育功能的释放取决于外部社会因素。()

9、教育要传播所有的文化。()

10、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11、文化的融合就是不同特质文化的相加。()

12、同样的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学校会产生同样的教育功效。()

13、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四、选择题: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A.继承性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

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表现。

A.应然

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

A.基础性

B.全民性

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简答题:

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社会因素(2)教育产品自身素质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了___________,另一方面规定了_____________。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____、____和____功能。

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___________,也要依据___________。

4、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___需要和___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__________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构成的。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____。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____和_____。

10、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

1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_______;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_____,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各种高一级教育打好基础,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少于教育目的。()

3、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4、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可相互代替。()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加。()

6、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7、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

8、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价

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四、选择题: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

B.终极性和发展性

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美育

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

B.社会

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本位论

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二.填空

1.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它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

2.我国的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三.判断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的相关内容。(书本P95)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二、填空题:

1、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它包括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等福利。

2、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有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有___标准和___标准两种。

4、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_____、_____和_____三者统一的整体。

7、师生关系可分为___关系、____关系和____关系。其中____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8、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10、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________的训练、掌握________、通过________为社会服务。

12、教师职业是以_______为职责的职业。

13、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4、教师的领导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三、判断题:

1、教师这一职业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其经济待遇来体现的。()

3、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4、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

6、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准。()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8、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一位成熟的专业人员。()

9、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最终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形象来反映的。()

1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四、选择题: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

D.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独立性

B.调控性

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

E.选择性

3、教师的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思想品德教育

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核心作用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6、教师职业形象的核心是()。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7、师生关系中的()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8、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家庭

B.学校

C.环境

五、简答题:

1、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

(1)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3)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

(4)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5)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参照书本P136-137)

2、简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本质。

3、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心理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而且表现在发展广度、深度上。

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 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 整体性

六、问答题:

1、请联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应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2)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七、实例分析题:

1、早读课的铃声响了,小明手里拿着两块烧饼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正好被班主任李老师撞见。还没等小明坐好,李老师就责令他将烧饼送到讲台上。然后,李老师非常生气地将烧饼使劲地扔进了纸篓。无独有偶,在同校另一个班里,也发生了上课后小星拿着当早餐的馒头进教室的事情,然而,班主任何老师发现了以后,迎上前去,急忙用自己干净的手绢将馒头包上,轻轻地对小星说:“委屈一会儿,下早自习给你送来。”下课后,何老师手里提着热水瓶,拿着馒头,亲切地对小星说:“肚子提抗议了吧,早起十分钟就行了。”请用“师生关系”的理论分析这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

2、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突然,有一位学生问到:“老师,既是野马何来缰绳?”毫无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最后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少钻牛角尖儿,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老师的回答使这位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

请结合“师生关系”的理论分析说明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略)

第六章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二、填空题:

1、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___课程与___课程、课程___与___课程、___课程与___课程等。

2、课程的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

3、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__和__两种。

4、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_______课程论、_______课程论、_______课程论、_______课程论和_______课程论五种。

5、课程标准包括__部分和__部分,其中___部分是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的具体化是___。

6、国家课程具有___、___和___的特征。

7、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__和__。

10、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课程实施是指把____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_____的基本途径。

三、判断题:

1、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2、教材就是教科书。()

3、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新潮课程评价观”。()

4、课程变革既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学生发展的影响。()

5、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传统评价观”。()

6、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

会。()

7、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或中学。()

8、传统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回答“为什么”的问

题。()

四、选择题:

1、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案

2、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

A.知识技能

B.技能技巧

C.技巧

D.智力

3、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

A.理论知识

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

D.逻辑知识

4、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拉梅尔德

B.杜威

C.多尔

D.奈勒

5、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

6、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前苏联()提出的。

A.赞科夫

B.马卡连柯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7、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

A.多尔

B.杜威

C.泰勒

D.奈勒

五、简答题: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怎样?

(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学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6)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七章课堂教学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二、填空题:

1、教学主要强调_______的行为;课程主要强调_____的范围。

2、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

3、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4、教学设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基本内容。

5、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___、___与___行为等。

6、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可将知识分为____、____与_____三类。

7、一般来说,讲述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个阶段。

8、提问行为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环节组成。

9、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_____、____和_____。

10、教学设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七个特征。

1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

1、教学就是智育。()

2、意义学习即非指导性学习。()

3、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4、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唯一途径。()

5、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6、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选择题:

1、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2、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3、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时间

D.教学措施

4、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的是()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5、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五、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2、当代教学的新观念(P194-195)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改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发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改变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一、1.同辈群体: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2.重要他人: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二.填空

1、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________”(斯宾塞)还是“_______”(杜威)。

2、学校生活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作为其成长的阶梯,否则会产生______和______。

3、学校生活并非学生惟一的生活世界,家庭生活、_____和_____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4、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三大类。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四种。

5、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_____和_____两类。

6、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学校教育失误因素,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________以及________。

7、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二是家庭中出现了“_______”。

8、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把学生失范行为划分为: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_____和______四类理想类型。

9、对学校态度产生影响的学生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年龄和年级水平、性别、家庭背景、_____和_____等。

10、美国学者杰克逊等人的研究表明:男女生对学校不满情绪的表现各不相同。男生常常把不满归咎于_____,女生更多的则是_____。

11、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_____与______。

12、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对学生的_____有重要影响。

13、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社会中某种代表性的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____的认同与选择的结果。

14、____是指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15、沉重的学习压力所导致的是各种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恐学症”和_____两个问题。

16、形成学习压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两个:______和______。

17、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影响及其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_______与_______两大类。

18、必须把学校生活的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最大差别是()

A、强制性

B、制度性

C、社会性

D、发展性

2、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

A、相同的心理需要

B、明显的情感色彩

C、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D、共同的兴趣爱好

E、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3、导致学生形成、加入同辈群体的主因是学生对平等的追求和期望,因为同辈群体对其

成员具有()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矫正功能

D、保护功能

4、美国学者伊利奇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这种主张称为()

A、网络化教育

B、非制度化生活

C、非学校化生活

D、非指导性教学

5、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最典型的原因为()

A、社会道德失范

B、文化市场的失控

C、青春期本身具有的暴力倾向

D、家庭结构的变化

E、学校指导思想的失误

6、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

A、社会规范失控

B、文化的商品化

C、城市化的影响

D、价值观多元化

E、人口流动问题

7、下列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中,属于心理学的解释是()

A、失范说

B、控制缺乏说

C、挫折—侵犯说

D、差异交往说

E、心理缺陷说

F、手段—目的说

G、亚文化群理论

H、标签论

8、逃学、不诚实行为属于()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9、盗窃、抢劫、诈骗行为属于()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0、可以用心理学的失范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1、可以用“失范说”、“控制缺乏说”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2、属于“非理性行为”的失范行为有()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3、学习压力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

A、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

B、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

C、强烈的情绪体验

D、个体的反应

14、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表明,儿童早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

A、成就内驱力

B、自我实现内驱力

C、兴趣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逃学、小偷小摸、打架、违反交通规则的失范行为是越轨行为。()

2、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了“心理人”的概念,呼吁人们注重生活品质,注重生活中的心理感受和意义。()

3、学生讲哥们义气是情感型的失范行为。()

4、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是指失范行为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

5、一般研究认为: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会随年龄和年级水平而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持续性的。()

6、通常家庭经济背景与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成正相关,同时家长的保守态度也与学生的学校态度关系密切。()

7、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积极性比传统而且封闭的学校高。()

8、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主导类型是依据“家长——教师——同伴——个体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互动性重要他人”而逐渐变化的。()

9、学生一入学就按能力分班,是减轻学习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名词解释: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

二.填空

1、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导生制”也称________。

2、班级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_______的集体单位,也是______的基本单位。

3、班级的非正式组织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和_____。

4、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____功能,又具有____功能。

5、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6、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组织的设计、____和____。

7、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____和____。

8、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______,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______。

9、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教育、培养、____、____和____。

10、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3、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主张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的是()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4、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规定60名学生以上的班级应设立辅导教师的是()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5、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是()

A、活动课时制

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6、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把教师和儿童从固定的班级中解放出来,采取较有弹性的教学组织的是()

A、活动课时制

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7、班级组织角色结构的特点是()

A、民主性

B、成对出现

C、多重性

D、不断转换

8、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

A、20人以下

B、25人左右

C、50人左右

D、超过70人

9、日本学者夫根哲治、吉田寿夫的研究认为,与儿童的学业成就相关的认知维度是()

A、活泼度

B、温厚度

C、聪明度

D、沉着度

E、刚毅度

10、美国学者弗伦奇和雷文认为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中,属于法律赋予教师的权限的

是()

A、正当势力

B、强制势力

C、报酬势力

D、参照势力

E、专业势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代的教育理论视班级组织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班同义。()

2、道尔顿制主张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并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3、班级的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功能。()

4、研究表明,大班化教学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

6、在班级管理中,“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能消除集体与个人的对立。()

7、成文的制度管理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是柔性的管理。()

8、班级管理应该积极倡导体贴人的纪律和刚性的管理方式。()

9、班级教学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10、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撇开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要求,又要注重班集体

的整体发展水平。()

五、简答

1、班主任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书本P299)

(1)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2)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

(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七、材料分析

1、分析下面的案例,并用班级管理理论对之进行评价。

这是一位老师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自我介绍时说的一段话:“我的耳朵很灵,眼睛也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你们的心理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

(提示:这段话反映了师生之间的何种关系和角色定位?反映了学生的何种生存状态?这种管理方式属于何种风格类型?这种状况是否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式应该如何?)

2、分析下面的案例,并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对之进行评价。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了“侦破”班里一个学生丢了两块钱的事,发给班里每个学生一根一般长短的小棍子,让学生攥在手里并把手放在课桌下面。他说:“我这把小棍儿是施了法术的,谁拿了别人的钱,他的小棍儿会长长。”过了五分钟,他煞有介事地收回学生手中的小棍儿,收一根比一根,结果终于破了“案”——拿钱的学生的小棍儿比别人的短了一截儿,因为他怕自己的小棍长长就暗中掐下一截儿去。

(提示:这种做法对不对?这个班主任的做法会对学生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他应关注学生的什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失范行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不必拘于以上范围和顺序。)

第十章学生评价

一、名词解释: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二.填空

1、_____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教育评价的核心。

2、我国的教育目标由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总目标、_______和_______所构成。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4、总结性评价最关注的是测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即试卷的____和____。

5、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6、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____和____。

7、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

8、按照测验编制方式进行划分,可将测验分为______和______。

9、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一般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1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

1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12、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个部分。

13、为了克服整体印象评价法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较强的弊端,现在中小学使用较多的方法是______。

14、多重评价法在步骤上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其次是______,最后是_____。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2、诊断性评价获取相关信息的一般手段为()

A、查阅有关的成绩记录

B、摸底测验

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D、日常作业

E、评价者的观察

3、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习活动包括()

A、认知

B、情感

C、态度

D、技能

E、道德

F、行为

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认知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情感学习

D、态度学习

E、道德品质学习

F、行为习惯学习

5、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

D、主观性试题测验

6、通常认为正规测验的信度应()

A、小于0.5

B、大于0.5

C、大于0.7

D、不小于0.9

7、在编制测验中,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有()

A、增加测验试题的数量

B、控制试题的难度

C、选择测验内容

D、明确测验目的

E、参照测验的评定标准

8、如果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则试卷的平均难度应为()

A、0.4左右

B、0.5左右

C、0.7左右

D、0.9左右

9、根据有研究,技能学习必须经过认知、定位、自动三个时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

三个原则是()

A、模仿、练习、矫正

B、接近、练习、反馈

C、模仿、反馈、矫正

D、练习、反馈、矫正

10、对学习技能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A、观察法

B、作品表现法

C、书面测验法

D、表演评价法

E、练习法

11、在实验观察评价中,“能观察描述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和现象”属于评价目标等级中的()

A、初步学会

B、学会

C、熟练

D、自动化

12、目前构成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三个类别一般为()

A、兴趣、意志、态度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兴趣、态度、品德

D、兴趣、情绪、态度

13、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测评,并以此研究建立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艾森伯格

D、巴恩斯

14、根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对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基本能做好。”的等级为

()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测验无法测得人的学力的全部领域,而且容易形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态

度。()

2、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进行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来共

同完成。()

3、按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分类,学生评价可分为实证化评价与

人文式评价。()

4、由于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则,绝对评价法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

求。()

5、相对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目标,主动学

习。()

6、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能准确

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位置。()

7、绝对评价法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

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8、档案袋评定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教育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定方法,它是量化评定

的典范之一。()

9、一个有较高效度的测验,一定是有较高信度的测验;反之则不成立。()

10、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包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方面。()

11、在口头语言表达技能的评价中,听音测试是一种间接测试的形式,其效度较好。()

12、动作技能的评价不易依靠量化的手段予以实施,而较多地运用观察方法给予定性的

价。()

13、在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实施中,重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较少

使用。()

14、现行对操行评定评价法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评语的表述方

面。()

15、操行计量评定法难以对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动机进行考察,因此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

局限。()

五、简答

1、简述当代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走向。

(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级体系

(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2、在学生情感学习评价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2.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3.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七、材料分析

1、结合下面这则评语,谈谈评价者在书写操行评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尤其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语文、数学很有帮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你还是一个待人宽厚的孩子,两次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眼镜,你都原谅了别人,从不计较。你又是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那样,做一个集体中的带头人。

——摘自北京某小学生的《评价手册》

(提示:这则评语是什么类型的评语?和传统的评语相比,它具有什么特点?书写评语时应注意哪几点?)

2、分析下面的材料,谈谈学生评价的改革。

所谓“反体系的评价”,就是强调即兴、即时、即地的一种评价方法。譬如,我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学里,看到他们教室的后面是一堵瓷砖墙,墙上印着许多小手印,每个手印上都写着小朋友的名字、某年某月某日、一件什么事情。我开始看不懂,经他们解释后才明白,是

小朋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老师奖励他,让他在墙上印的一个自己的手印,写上姓名、事件、日期,然后请他站在手印边,给他照一张像作为留念。当整堵墙印满了小手印,就请全班同学和这个班的所有教师一起照一张集体照。然后把手印全部擦掉,从头再来。假如说一个孩子从进校到八、九年级,这样一张张的照片可能就说明了他的成长足迹,或许要比我们老师打一个勾、写几句评语要好得多了,又形象又全面。虽然没有搞体系,但他们的评价手段相当灵活,它有一种鲜明的指导思想——就是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选自《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提示:这种评价的特色是什么?它注重的是什么?它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学生评价是否一定要搞体系?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发展等功能?)

3、分析下面的案例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南京有一位姓周的父亲,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学识出众的高才生。其实,这位父亲并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小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题。作为家长,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责备孩子。但是,他却在做对的那道题上的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勾,然后在白纸上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碰也不敢碰哎。”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高,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的时候,她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媒体报道了这位可敬的父亲。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摘自2001年8月24日《生活时报》

(提示:这位父亲为什么能把他女儿培养成才?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应如何对待“差生”等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评价如何才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用学生评价的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并对之进行评价。

一位小学生在学习拉小提琴的过程中,家长在不同阶段分别为他做了录音。例如:“今天是某月某日,从今天开始,我练习拉某某曲子。”然后是断断续续,不成曲调的练琴声。接着是“今天是我练习某某曲子的第十天”,接下来大家听到的是已经连贯的练习曲。这组录音的最后是小学生即将登台演出的前一天录的,“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将在全校的庆祝会上演奏这个曲子”,这时小学生拉出的这个曲子欢快、流畅,已经十分娴熟。试想,听到这一组录音的人,包括小学生自己,谁能不被小学生的成长所感动呢?

——选自某小学校刊《档案袋研究个案专集》(提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它强调的是什么?注重的是什么?它有何可取之处和不足?它反映了现代教育评价的何种走向?)(答案要点不必拘于以上范围和顺序。)

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填空题:1、《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狭义的、更狭义的 3、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体化 4、一定社会、社会发展5、需要、兴趣、素质、个性心理结构6、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独立、规定 7、全部信息、信息的内容、信息选择、传递、反馈的形式、形式、内容 8、制度化的、非制度化的、制度化的、家庭、学校、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9、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生物10、萌芽、创立、发展11、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2、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13、常识水平理论水平

14、埃及、商15、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10、√

四、选择题: 1、B 2、A 3、A 4、B 5、B 6、B 7、C 8、A 9、B 10、A 11、B

第二章教育功能二、填空题:1、个体社会化个体个性化 2、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 3、以人为本4、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准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教育5、传递保存活化文化选择批判交流融合更新创造6、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创造性人才的培养7、人力资本8、社会发展人的身心发展9、产品的输入产品的利用 10、外部社会因素教育产品自身 11、主体意识主体能力 1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13、存储现实活跃14、吸收排斥15、促进政治的民主化16、纵向的文化传承横向的文化传播17、主流系统的科学的基本18、物质资金的物力人力知识资本教育19、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0、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判断题: 1、× 2、× 3、× 4、× 5、√6、√7、× 8、× 9、× 10、√11、× 12、× 13、×

四、选择题: 1、B 2、C 3、D 4、A 5、ABC 6、B 7、ABC

第三章教育目的二、填空题:1、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2、定向调控评价3、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4、社会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劳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6、人的全面发展7、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8、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9、倾向性人本位社会本位 10、出发点归宿11、基础教育基本素质

三、判断题: 1、√2、× 3、× 4、√5、× 6、× 7、√8、√

四、选择题: 1、B 2、B 3、C 4、C 5、A 6、B

二、填空题: 1、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2、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3、软性硬性 4、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5、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6、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 7、社会教育心理教育 8、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9、教师学生环境 10、社会作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权利从业标准 11、专门的师范教育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 12、教书育人 13、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14、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三、判断题: 1、× 2、× 3、× 4、√5、√6、√7、√8、× 9、√10、√

四、选择题: 1、ABCD 2、C 3、A 4、B 5、D 6、B 7、B 8、B

第六章课程二、填空题:

1、学科活动综合核心国家校本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筛选法参照法

4、经验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社会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

5、说明本文本文教科书

6、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7、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8、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革新社会生活方式学生发展

9、具体目标意图 10、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 11、课程计划课程目标

三、判断题: 1、× 2、× 3、× 4、√5、× 6、√7、√8、×

四、选择题:1、A 2、D 3、B 4、B 5、C 6、C 7、A

第七章课堂教学

二、填空题: 1、教师对学生引导学习 2、系统化 3、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4、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5、主教助教管理 6、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 7、介绍讲述纲要详述内容综述要点 8、发问候答叫答理答 9、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10、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造性 11、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任选5个)

三、判断题: 1、× 2、× 3、× 4、× 5、√6、√7、√

四、选择题:1、C 2、A 3、B 4、B 5、D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一、填空 1、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 2、心理障碍,失范行为3、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 4、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病 5、越轨行为,违法行为6、个别教师素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薄弱 7、教育真空现象 8、情感型失范行为,传统型失范行为9、认知能力,学习成绩 10、学校,自责 11、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12、社会化13、价值趋向 14、学习压力 15、心理疾患 16、分流教育制度,家庭 17、书本知识,生活经验18、培育丰富的人性

二、选择 1、A 2、A B C E 3、B D 4、C 5、A B D E 6、A B C D E 7、C E 8、

B 9、A 10、

C 11、

D 12、C D 13、A B D 14、D

三、判断1、× 2、√3、× 4、× 5、√6、√7、√8、√9、× 10、×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 1、贝尔—兰卡斯特制(或级长制)2、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3、亲社会型,自娱型,消极型4、社会化,个体化5、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6、指导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7、放任型,民主型 8、支持型气氛,防卫型气氛 9、发现,激活,夯实 10、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二、选择1、D 2、C 3、D 4、B 5、C 6、D 7、B C D 8、B 9、C D E 10、A

三、判断 1、× 2、√3、√4、× 5、√6、× 7、× 8、× 9、× 10、×

第十章学生评价

一、填空 1、学生评价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信度,效度 5、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6、发展,管理7、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 8、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9、动作技能,心智技能10、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11、兴趣的倾向性,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兴12、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13、多重评价法14、小组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

二、选择 1、D 2、A B C 3、A B D 4、A B D 5、A 6、D 7、A B C 8、B 9、

B 10、A B D 11、B 12、

C 13、B 14、B

三、判断 1、√2、× 3、√4、× 5、× 6、× 7、× 8、× 9、√10、× 11、× 12、√13、√14、√15、√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教育学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全真模拟试题

教育学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全真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2 .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答题纸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认真书写。用其他颜色不给分。 死猪,做题的时候不许翻后面答案,那就白瞎我一个手在电脑上给你弄这些了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道尔顿制 B .兰贝制 C .特朗普制 D .文纳特卡制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的统一过程。 A .锻炼 B .受教育 C .自我教育 D .修养指导 13 .衡童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4 .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反映的是()。 A .教师政治地位不高 B .教师经济地位不高 C .教师的职业权力不大 D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偏低 15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它将()。 A . 3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B . 5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 . 10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 .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教育学基础》试题 (单选)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 1-5 ABBAC 6-10 CCCCC 11-15 BDBDB 16-20 DACDB 21-25 ACACC ACB 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B ) A. 《康德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画》 D. 《爱弥儿》 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培根 4.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伦理学》 D. 《爱弥儿》 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 C ) A. 《法律篇》 B. 《爱弥儿》 C. 《理想国》 D. 《教育漫话》 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中庸》 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 A. 《论语》 B. 《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 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 C )

A. 《孟子》 B. 《学记》 C. 《说文解字》 D. 《论语》 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中庸》 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 D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卢梭 13.“教育要先行”出自( B ) 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 《学会生存》 C. 《大教学论》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D) A. 陶行知 B. 胡适 C. 胡克勤 D. 察元培 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 )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关系起源说 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 D ) A. 公元前 B. 18世纪 C. 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 ? A. 勒图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D. 达尔文 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C)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学习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 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请认真读完}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 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进行教育。_D___.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11.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1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ABCD__。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14.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___ABC__。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定量评价E.定性评价15.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ABCD__。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C__。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17.“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 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E.长期性18.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_BCDE__。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者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3) 第三章教育目的 (6) 第四章教育制度 (8)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0) 第六章课程 (13) 第七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培根。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 ○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 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 ⑴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⑵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⑶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 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0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03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2017年)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评价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在于甄别学生。二者在方法、内容和评价主体上有共通之处。此外还有诊断性评价,三种评价是依据其目的不同划分的,考生应注意区分。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2010年)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义务的掌握情况,属于记忆类的知识点。 第3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2013年)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的权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中受教育权的掌握情况。受教育权所指向的权利为选项A的内容。因此,本题选A。 第4题: 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2014年)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知识改变命运☆☆☆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 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 1816 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 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 年 8 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3、教师的作用。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发展和作业相结合 5.重视感觉教育(教具) ★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缺点和贡献(简答)缺点(1)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缺点缺点:(2)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贡献: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贡献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