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二、单选题

1.1865年,( A )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1866年,(B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 )的著作。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列

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姆

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B )环境。A.生态 B.生物 C.宇宙 D.人类

8.()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A.农业 B.农田 C.草地 D.森林

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A.种植业 B.农业 C.林业 D.畜牧业

10.1803年,()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A.坦斯列 B.海克尔 C.马尔萨斯 D.奥德姆

11.(),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18世纪初 B.19世纪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12.1859年,()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

B.马尔萨斯

C.坦斯列

D.达尔文

13.1807年,德国学者()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B.奥德姆 C.马尔萨斯 D.海克尔

14.生态学开始进入()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5.()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地理学》

D.《生态学基础》

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A.18 B.19 C.20 D.21

18.意大利的()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A.克拉克 B.柯克斯 C.小田桂三郎 D.阿兹齐

1. 2. 3. 4. 5. 6 7. 8.A 9.B 10.C11.D 12.D 13.A 14.D 15.D 16.C 17.C 18.D

三、多选题

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与()生态学,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学。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景观

2.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A.食物链 B.生态金字塔 C.生态学 D.生态系统

3.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学派A.英美B.法瑞C.北欧 D.苏联

4.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方向发展。A.宏观 B.微观 C.两极 D.多级

5.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A.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 B.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D.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6.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复合系统的研究。A.自然 B.经济 C.社会 D.人类

7.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可划分为()。

A.植物生态学

B.动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人类生态学

8.陆地生态学可分为()等。A.草原生态学 B.森林生态学 C.沙漠生态学 D.海洋生态学

9.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

A.数学生态学

B.化学生态学

C.生态经济学

D.行为生态学

10.以下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有()。A.农业生态学 B.城市生态学 C.人类生态学 D.普通生态学

三、多选题1.ABC 2.AB 3.ABCD 4.AB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CD 10.ABC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二、单选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A.目的性

B.有序性

C.整体性

D.整合性

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系统。A.孤立 B.封闭 C.隔离 D.开放

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动。

A.往复

B.单向

C.多向

D.反向

4.()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5.()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时期。A.未成熟 B.成熟 C.演替 D.顶极

8.()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0.()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A.自然保护区

B.城市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

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A.均匀性

B.分散性

C.镶嵌性

D.合理性

12.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3.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5.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6.农业生态系统的()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农作物 B.家畜家禽 C.农田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A.复杂 B.简单 C.一致 D.相反

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A.能量流 B.物质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2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

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二、单选题 1.D 2.D 3.B 4.A 5.B 6.D 7.A 8.B 9.C 10.C11.C 12.A 13.D 14.C 15.B 16.C

17.A 18.B 19.D 20.B21.A 22.A 23.D 24.D 25.C 26.C 27.C

三、多选题

1.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A.结构有序性 B.结构整体性 C.功能整合性 D.功能目的性

2.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方面。

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系统的整体性

D.系统的整合性

3.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

A.系统的边界

B.系统的层次

C.数量比例

D.空间位置排列

4.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管理者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人类

6.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包括()。A.无机物 B.有机物 C.物理因子 D.化学因子

7.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价值传递

9.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隔离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孤立系统

10.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为()。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半自然生态系统

D.经济生态系统

11.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特性划分为()。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功能。A.能量转换 B.物质转换 C.信息转换 D.价值转换

13.农业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工环境 D.生物环境

14.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这三个系统是()。A.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工业系统 C.农业技术系统 D.农业经济系统

多1.ABC 2.AB 3.CD 4.BD 5.ABC 6.ABCD 7.ABCD8.ABC 9.ABC 10.ABC 11. AB 12.ABCD 13.AC 14.ACD 第三章生物种群

二、单选题

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6.()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于粗密度。A.等 B.不等 C.大 D.小

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A.J B.S C.r D.K

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A.J B.S C.r D.K

10.当增长率()0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等于

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表示。A.逻辑斯谛型 B.指数型 C.几何型 D.年龄金字塔

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A.密度效应

B.整合效应

C.整体效应

D.邻接效应

13.符合几何级数增长的种群在λ>1时,种群数量()。A.增长 B.稳定 C.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

A.指数上升

B.稳定

C.指数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A.生物对策 B.环境对策 C.生态对策 D.进化对策

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17.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

单选题1.B 2.B 3.A 4.C 5.A 6.C 7.C 8.B 9.A 10.A11.D 12.D 13.A 14.C 15.C 16.C 17.C

三、多选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特征。A.空间分布 B.数量 C.遗传 D.质量

2.K-型生物的特点是()。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 B.死亡率 C.增长率 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

B.空间结构

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D.空间分布特征

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均衡型

6.r-型生物的特点是()。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化感作用

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10.最大出生率也叫()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

A.绝对

B.生理

C.实际

D.生态

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种间调节 B.食物调节 C.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

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

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A.共同利用 B.分散利用 C.种间利用 D.种内利用

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A.正相互作用B.负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前导性作用

多1.ABC 2.BD 3.AB 4.ABC 5.ABC 6.AC 7.ABC8.ABCD 9.ACD 10.AB 11.AB 12.BC 13.AB 14.ABC 第四章生物群落

二、单选题

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2.()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结构 D.群落环境

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A.小环境 B.微环境 C.生境 D.群落环境

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

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

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 B.温度 C.气体 D.土壤

8.()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9.()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动态特征

D.群落环境

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营养结构 D.立体结构

二、单选题1.B 2.B 3.D 4.D 5.A 6.D7.D 8.B 9.A 10.A 11.D

三、多选题

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种群组成。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水平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 B.外因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替

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密度

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等基本结构层次。

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层

D.地被层

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条件。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土壤

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等。A.阳光 B.温度 C.食物 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

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的选择。A.生境 B.食物 C.巢穴 D.生物

10.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阶段。

A.先锋期

B.过渡期

C.演替期

D.顶级期

11.群落演替是群落()作用的结果。A.内部关系 B.外界环境 C.人为活动 D.气候因素

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草本群落阶段B.地衣群落阶段C.木本群落阶段D.苔藓群落阶段多1.ABC 2.ABC 3.ABCD 4.AB 5.ABCD 6.ABCD7.ABC 8.ABCD 9.ABC 10.ABD 11.AB 12.BDAC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单选题

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生活型着重从()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A.种类组成

B.形态外貌

C.结构特征

D.群落环境

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以下的分类单位A.纲 B.科 C.属 D.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人为

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A.生存因子 B.生态因子 C.限制因子 D.直接因子

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0.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A.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境 D.热量环境

11.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12.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 D.生境

13.在可见光中除()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绿光

14.通常把维持生物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称为()。A.最低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最大有效温度

15.使各种生物作用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最快的温度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最大有效温度

16.春播秋收的作物和秋冬播春收的作物属于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17.各种作物的耐肥品种或耐瘠品种,是与一定的土壤肥力相适应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8.早稻、中稻与晚稻可看作是不同的()。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9.仙人掌、仙人笔、霸王花和海星花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20.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

A.一年生植物

B.高位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21.()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22.粳稻与籼稻可看作是不同的()。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3.限制因子一般是指某一数量和质量()的因子影响了生物的生长而且限制了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作用。A.最多 B.最少 C.过多 D.中等

二、单选题1.B 2.B 3.C 4.D 5.C 6.C 7.B 8.C 9.D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C

17.D 18.C 19.B 20.A 21.A 22.C 23.B

三、多选题

1.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

A.最大因子定律

B.最小因子定律

C.耐受性定律

D.热力学定律

2.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因子之分。A.环境 B.生物 C.生存D.生态

3.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A.蝙蝠 B.海象 C.海狮 D.鱼类

4.可以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将植物生态型分为()。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地形生态型

5.由于生物对水分的响应程度不同,通常把生物分为()类型。

A.水生生物

B.陆生生物

C.湿生生物

D.旱生生物

6.陆生植物包括()类型。A.水生 B.湿生 C.中生 D.旱生

7.生物对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最终表现出()的生态适应。A.趋同 B.趋异 C.趋向 D.相同

8.在具体研究中,又常把生态位分为()类型。A.基础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现实生态位D.空间生态位

三、多选题1.BC 2.CD 3.BCD 4.ABC 5.AB 6.BCD 7.AB 8.ACD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单选题

1.“水稻→蝗虫→青蛙”属于()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2.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A.辐射能 B.生化能 C.化学能 D.化石能

3.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4.“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5.()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A.自然辅助能 B.人工辅助能 C.有机能 D.无机能

6.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7.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的光能利用率。A.高 B.低 C.不同 D.相同

8.熵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的量度A.守恒性 B.有序性 C.耗散性 D.无序性

9.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

A.工业辅助能

B.辅助能

C.自然辅助能

D.生物辅助能

10.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食物链的作用。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1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 B.低 C.不同 D.相同

12.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13.生态系统中能直接转换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量来源是()。A.辅助能 B.辐射能 C.热能 D.化石能

14.伴随着不可逆过程总是发生着一系列由利用效率高的能量转变成利用效率低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能量的()。A.耗散 B.转换 C.消耗 D.损失

15.()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A.耗散结构

B.松散结构

C.熵增加

D.熵减少

16.下列生态学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是)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生产量金字塔D.能量金字塔

17.营养级是按()划分的。A.生物个体的大小 B.生物量的多少 C.生物的食性 D.生物的种类

18.稻田内引入养鱼的加环属于()。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

19.“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2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21.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0.01% B.0.4% C.0.2% D.0.1%

22.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23.在某一特定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A.循环量

B.自然量

C.生产量

D.生物量

二、单选题 1.A 2.D 3.B 4.D 5.B 6.A 7.A 8.D 9.B10.B 11.B 12.A 13.B 14.A 15.A 16.D

17.C18.D 19.D 20.C 21.D 22.A 23.D

三、多选题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几种表现形式。A.日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热能 D.动能

2.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3.()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A.太阳能 B.辅助能 C.人工辅助能 D.自然辅助能

4.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的重要概括。A.守恒 B.耗散 C.转化效率 D.传递方向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有()。A.往复 B.循环 C.单向 D.不可逆

6.根据生物食性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分成()几类。

A.腐食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捕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来实现的。A.太阳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食物链 D.食物网

8.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包括()。A.农田 B.草地 C.林地 D.水塘

9.能量作为一种做功的动力,根据是否做功,划分为()。A.光能 B.动能 C.生物能 D.潜能

10.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初级生产者生产的()。

A.有机物量

B.经济产量

C.生物数量

D.能量

三、多选题1.ABC 2.AB 3.AC 4.CD 5.CD 6.ABC 7.CD 8.ABC 9.BD 10.AD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单选题

1.碳、氢、氧、氮、磷等称为生命所需的()元素。A.大量 B.微量 C.营养 D.能量

2.约占地球总水量的()%,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A.10 B.5 C.1 D. 0.75

3.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A.减少 B.转化 C.分解 D.积累

4.物质的()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A.周转率 B.周转期 C.分解率 D.循环效率

5.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流入海洋的量。A.大于B.小于C.远大于D.远小于

6.在水分循环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

A.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

C.降水量=蒸发量

D. 降水量≥蒸发量

7.氮和氮气的主要贮存库分别是()。

A.岩石圈和大气圈

B.岩石圈和水圈

C.水圈和大气圈

D.土壤圈和大气圈

8.每年每平方米()的固定量就是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干物质 B.水分 C.氮 D.碳

9.在水分循环中,陆地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

A.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

C.降水量=蒸发量

D. 降水量≥蒸发量

10.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碳 B.磷 C.氮 D.水

11.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和流量(),周转快。A.大 B.小 C.少 D.快

12.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流失率()。

A.较强,较少

B.较弱,较高

C.较强,较高

D.较弱,较少

1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A.较弱 B.较强 C.很强 D.没有

14.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到一定浓度之前,中断有毒物质与人类食物链的联系称为()。

A.食物链的减耗

B.食物链的加环

C.食物链的解列

D.食物链的增益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的循环失调造成的。A.C B.N C.P D.S

16.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17.海洋中海水含碘,海带也含碘,则海水是(),海带是()。

A.储存库交换库

B.储存库储存库

C.交换库储存库

D.交换库交换库

18.生物小循环是()循环。A.闭合式 B.开放式 C.沉积型 D.气相型

19.气相型循环是()的循环。A.闭合式 B.开放式 C.比较完全 D.不完全

单1.D 2.D 3.D 4.D 5.B 6.B 7.A 8.D 9.A 10.B11.A 12.B 13.A 14.C 15.A 16.A 17.A 18.B 19.C

三、多选题

1.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

A.能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微量元素

D.营养元素

2.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循环型

3.生物地化循环包括()。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型循环

4.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A.降水 B.蒸发 C.腾发 D.降雨

5.下列()元素属于气态型循环。A.碳 B.磷 C.氧 D.硫

6.()是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A.周转率 B.周转期 C.循环效率 D.流量

7.根据被固定物质的性质,物质循环的库可分为()。A.大气库 B.水体库 C.土壤库 D.植物库和动物库

8.物质循环的库根据容量和流通速度可分为()。A.储存库 B.交换库 C.环境库 D.生物库

三、多选题1.ABC 2.CD 3.AB 4.AB 5.AC 6.AB 7.ABCD 8.AB

第八章农业资源

二、单选题

1.人力资源属于()。A.可存留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2.根据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应进行()利用。A.综合 B.经济 C.合理 D.有效

3.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利用。A.综合 B.经济 C.合理 D.有效

4.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之内。A.k/2 B.r/4 C.r/2 D.r·k/4

5.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开发能力应控制在()之内。A.k/2 B.r/4 C.r/2 D.r·k/4

6.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A.k/2 B.r/4 C.r/2 D.r·k/4

7.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8.遭受自然灾害后应重视()效益,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后应重视()效益。

A.生态社会

B.生态经济

C.社会经济

D.社会生态

9.限制鱼的捕捞量属于()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限制草原载畜量属于()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

A.间接直接

B.间接间接

C.直接直接

D.直接间接

二、单选题1.D 2.A 3.B 4.D 5.C 6.A 7.B 8.D 9.D

三、多选题

1.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来控制。

A.资源开发能力

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

C.环境容纳量

D.单位收获物价格

2.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3.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4.人力资源属于()。A.不可存留资源 B.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三、多选题1.BD 2.CD 3.AB 4.ABD

第九章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二、单选题

1.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中国()的特点。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生物农业

D.持续农业

2.()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持续农业

D.自然农业

3.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A.有机 B.生态 C.生物 D.持续

4.为了摆脱农业面临的困境,世界各国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方式,企图替代西方现代农业,这些农业方式统称()。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自然农业 D.替代农业

5.以作物栽培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经历()、固定农业和机械农业。

A.刀耕火种

B.游牧农业

C.庭院农业

D.立体农业

6.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7.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

A.人口与粮食

B.经济与粮食

C.经济与生态

D.土地与生态

8.机械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

A.土地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劳动生产率低

B.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低

C.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低

D.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均高

9.所有替代农业都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A.自然过程 B.人工过程 C.物理过程 D.化学过程

10.日本人富冈正信提出的替代农业称为()。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二、单选题1.B 2.C 3.B 4.D 5.A6.C 7.C 8.D 9.A 10.D

三、多选题

1.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A.能源过度消耗 B.水资源紧缺 C.生产成本增加 D.污染加剧

2.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整体 B.协调 C.循环 D.再生

3.持续农业的目标有()。

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B.增加农业收入

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

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4.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A.资源环境持续性 B.经济持续性 C.社会持续性 D.生态持续性

5.国际上的替代农业类型主要有()。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现代农业 D.石油农业

6.自然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A.不翻耕土地 B.不施用化肥 C.不用化学农药 D.不用除草剂

三、多选题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 6.ABCD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四、简述题

1.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生物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自身)和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简述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学的形成: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注意到了,在国内外的古农书中都有体现。对促进生态学产生影响较大的,则是19世纪以来的一些著作。

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个体生态、种群与群落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研究。其中对生态学发展有突出影响的是: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

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根据分类学类群生态学可划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

根据生境生态学可分为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

根据性质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4.简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5.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6.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随着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农业生态学在进入20世纪以来,不断受到重视而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由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到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开始发展。

7.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方向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

8.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9.简述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

10.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实质

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离开了生物就谈不上农业,而光、热、水、气等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

农业生态学不同于自然生态学,它更多地要涉及社会、经济与技术问题,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应把握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不同,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不能简单用纯生态的理论与思想来分析和解释农业及经济发展问题,更不能把生态问题绝对化。例如,从自然生态观点看,森林、草原等是最美观和合理的

生物植被,破坏这些植被就意味着生态平衡的破坏;但从农业发展角度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通过“刀耕火种”毁掉森林、草原,开发为农田,并逐步增加入工投入以提高其生产力。因此,从农业生态观点看,这种“生态平衡破坏”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并非绝对的不合理,在某种意义上它反映出人类的进步。

2.论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的问题。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一技术一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直接以生物和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而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农业生态学,也必将随之受到更普遍的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尤其面临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整合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

4.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四、简述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1) 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

(2)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整合效应.

2.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

4.简述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体现在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内部功能和外部关系5个方面。

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

6.从生物构成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构成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过生物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群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同时,人类自身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消费成员。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有别于自然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

7.从环境条件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例如:人类通过平整农田、施用肥料、修建水库、灌溉排水、饲料加工、建造畜舍和禽舍、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调节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光、热、水、气、营养、有害生物等环境条件,使农业生态环境显著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

8.从结构和功能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列于表中。

9.从生产力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多数是按照人类的目的(如高产、优质、高抗等)驯化培育而来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呼吸消耗降低,因而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

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除了强调农业生物自身的同化效率和积累能力所形成的自然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更注重农业生物的经济生产力,即各种农业生物提供经济产量的能力。经济产量是人类干预生态系统的目标,表现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产品数量及其价值量的大小。经济生产力最终表现为纯收入的多少。这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具有的生产力特点。

10.从能流特征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的能量只有5%~10%为草食者采食利用而进入草牧食物链,约90%以上的能量就地留下,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有机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在以生产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为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其能量生产总量中被取走的部分可高达80%~90%,留下可用于系统自我维持的能量已很少。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11.从养分循环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一是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二是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四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1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吗?为什么?

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应该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适当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适当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13.从稳定机制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农业生物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性不断增加,抗逆能力减弱,自然调节稳定机社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通过适当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辅助能量的投入,实行“能量补给”,降低农业生物原采用于抗御逆境的自我维持活动的能量消耗,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高产稳产。

14.从开放程度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留在系统之内,许多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平衡。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生活需求以外,还要满足市场与工业等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原料。这样要有大量的农、林、牧、副、渔产品等离开系统,留下少部分残渣等副产品参与系统内再循环,为了维持系统的再生产过程,则要求除了太阳能以外,还要大量向系统输入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灌水等物质和能量。此外,除了人类有意识的输入和输出外,无意的输入和输出也会增加,如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垦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15.从服从的规律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既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应同时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例如:在确定优势生物种群组成时,一方面要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原理,做到“适者生存”,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规律和经济效益规律,分析该生物种的市场前景

和经济规模。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同一自然生态类型区常形成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态类型。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而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农业技术经济水平上的差异形成的。

16.从运行的“目标”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演变的最终状态著称为系统运行“目标”的话,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异同。

农业生态系统通常被理解为农区以种植业为中心的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强烈参与,其在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与功能、稳定机制、生产力特点、开放程度、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服从的规律和运行的“目标”上均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

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的生态系统?”

Odum定义农业生态系统为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这是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界于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全人工设计控制生态系统(如城市、轮船)之间的一类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很多显著的差异:系统组分、系统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功能和系统调控。总之,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生物种群

一、名词解释

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2.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

5.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6.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四、简述题

1.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

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农业系统中多数人工栽培种属此类型。(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即互相独立);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如蚂蚁的分布。

3.种群增长有几种典型的类型?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数学模型方程。

几何级数增长:N t=N0×λt;指数增长:N t=N0×e rt;逻辑斯谛增长:N t=N0×e rt/[1-N0(1-e rt)/K]。

4.种群的数量动态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

种群的数量动态有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的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死亡、生态入侵。

5.什么是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其特点。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6.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它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己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7.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

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

8.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群动态变化有哪些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

9.简述生态对策理论如何在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适当配置“r-k型谱系中的各种生物,如利用浮游生物、蚯蚓、蜂、蚕、食用菌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以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产品产出;利用多年生的林果、竹木等以稳定农业生态环境。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属于中间类型。

10.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迁入和迁出。

五、论述题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四章生物群落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

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3.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5.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6.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四、简述题

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2.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

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

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请举例说明。

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5.次生演替的特点。

(1)速度(2)趋向(3)经历的阶段

6.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

(1)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

(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

7.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点。

(1)群落的能流特征(2)群落发展与物质循环(3)落的营养结构(4)落结构和物种组成(5)群落的稳定性

8.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

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

9.如何利用顶极群落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

(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

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5)农田杂草防除

10.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11.简述边缘效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边缘效应,如适当增加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带,以保护和增殖野生动物;充分利用水陆交接处的边缘效应发展滩涂养殖,生产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和各种贝类、鱼、虾等;利用城镇与农村交接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发展独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

12.群落演替的含义是什么?描述其演替过程。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例如:一块农田被废弃后,最初1~2年内会出现大量的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随后多年生植物开始侵入并逐渐定居下来,杂草的生长和繁殖开始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多年生植物取得优势地位,一个具备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便形成了。同时,适宜于这个植物群落的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也逐渐确定下来,整个生物群落仍向前发展,当它达到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应的时候,即成为一个稳定的群落。

13.顶极群落理论上应具备那些主要特征?

(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2)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3)有机物质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4)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五、论述题

如何根据群落的结构特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在配置农业生物垂直结构时,应注意到同一生境中各种生物个体间可能存在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群落总效应。农业生物间的互补作用是合理群落结构的基础。互补作用可能表现在对光、温、水、肥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土,也可以表现在对资金、劳力、技术和交通等社会条件的要求上。互补作用还可能表现在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的抗逆性上,以及营养价值、工业用途、经济用途、环境效益等方面。生态位不同的物种有希望构成理想的互补关系。因此,在生态位、株型、生育期、耐肥性、固氮能力、抗病虫等方面有差异的不同作物有可能构成合理的作物群落结构;食性不同、活动范围不同的畜禽品种,也有希望构成合理的动物群落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林、牧、渔以及各业内部的面积比例及其格局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控制农业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有两种基本方式:(1)在不同的生境中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物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2)在同一生境中配置最佳密度,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制密度的发展。各种农作物、果树、林木的种植密度、鱼塘的养殖密度、草场的放牧量等都对群落的水平结构及产量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人为的栽培、饲养技术,调节作物和畜禽的组合匹配,使其机能节律与环境因素的变化节律最大限度地吻合和协调,是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所必须了解的。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主要方式是复种、套种、轮作和轮养、套养。如家畜中马对草料最挑剔,其次是牛,绵羊最耐粗食,据此合理轮牧,有利于提高牧草的利用率。根据作物害虫的繁殖行为、动态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变化节律,及时预测、预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保证。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2.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3.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综合为生态环境。

4.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5.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6.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7.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

四、简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2.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3.森林的生态作用。(1)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侯,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4.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1)促进土壤形成(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3)提高土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有影响

5.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3)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4)对净化环境的作用

6.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物适应环境产生生态型、生活型、生境和生态位的划分。例如,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土壤生态型;鲸、海豚、海象、海狮、海豹和鲨鱼属于同一生活型;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蚯蚓只能在有机质丰富的泥土中生存;居住在同一生境的生物,它们的生态位总是相互分离的,或者说在一个群落中许多生物的共生,必然是各得其所地处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共同组成一个有一定结构的生物群落整体。

7.简述生态型与生活型之间的区别。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五、论述题

1.环境如何影响和塑造生物?生物又如何适应环境并影响到环境?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农业生态学大作业标准答案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大作业答案 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 A. a等于b+d . B. a大于b+d . C. a等于b . D. a小于c+d 2、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是[ C ]。 . A. 增施化肥 . B. 增施化学农药 . C. 增施有机肥 . D. 污水灌溉 3、最有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是[ D ]。 . A. 化工厂 . B. 城市污水 . C. 核电站 . D. 畜禽养殖场 4、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B ]。 . A. 二氧化碳(CO2) . B. 氮气(N2) . C. 甲烷(CH4) . D. 氧化亚氮(N2O) 5、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食物链。 . A. 捕食 . B. 腐食

. D. 寄生 6、下面哪种植物属于地下芽植物?[ A ] . A. 竹子 . B. 杨树 . C. 玉米 . D. 花生 7、青蛙与蝗虫等稻田害虫之间关系属于[ B ]。 . A. 中性作用 . B. 捕食 . C. 竞争 . D. 原始合作 8、农业生产中,实行高矮相间的立体种植或深浅结合的立体养殖,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 B ]。 . A. 营养结构 . B. 空间结构 . C. 时间结构 . D. 组分结构 9、下面哪个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D ] . A. 水体 . B. 土壤 . C. 日光温室 . D. 人类 1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D ]。 . A. 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群落: 2、农业生态系统: 3、食物网: 4、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 A、4-5级 B、6-7级 C、7-8级 D、9级 2、以下哪些就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就是( )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就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就是( )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就是( )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就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就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就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就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就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就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 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 (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第一章 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 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 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 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3.种群增长的指数形式和逻辑斯蒂形式用什么方程描述?如何理解r对策生和K 对策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答:1,种群在无环境条件限制下成指数增长,N T+1=λN t , λ=N 1 /N 0 , lgN T =lgN +tlg λ,dN/dT=rN呈J型增长。 2,种群在环境制约下的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N为变值。呈S型生长。r对策生物,个体小,繁殖速率快,成活率低,基数大,寿命短,环境变化适应性强。 K对策生物,个体大,繁殖较慢,个体成活率高,寿命一般较长,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易灭绝。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国家开放大学园艺本科《农业生态学》国开网形考作业答案

农业生态学 1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c )。 a. 有机农业 b. 生态农业 c. 石化农业 d. 自然农业 2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c )。 a. 鹭 b. 鲸鱼 c. 细菌 d. 竹 3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 4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错) 5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 )。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原始合作 d. 偏利共生 6生物型的集约农业是以能源高度消耗、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获取农作物的显著增产,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和当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集约型生产方式。(错) 7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d)。 a. 多样的生物种类 b. 高的经济产量 c. 高的生物产量 d.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点 8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c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a. 化学过程 b. 人工过程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9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对) 10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d )。 a. 封闭式生态系统 b. 自然生态系统 c. 人工生态系统 d. 半人工生态系统 11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是( d )。 a. 自然农业 b. 生物农业 c. 生态农业 d. 有机农业 1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对) 13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对) 14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玉米 c. 风 d. 土壤 15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错) 16农业生态系统既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具有自然属性,又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社会属性。(对) 17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错) 18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对)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是( a )。 a.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b.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c.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2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错) 2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生产力高,但抗逆性较差。(对) 23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对) 2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对)

农业生态学试卷

农业生态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其中6、7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1、生境(habitat):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2、生态位(niche):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通常称为生态位,又称生 态龛。 3、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 的集合体。 4、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相邻群落增大 的现象。 5、生态系统(ecosystem):通常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6、地质大循环(geological cycle):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 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7、生物小循环(small biological cycle):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 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很快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2、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3、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3种类型。 4、种群数量受4个种群参数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ec otone)。 6、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foo d chain) 7、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8、判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协调性等几个方面。 9、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周转率和周转期。 10、能量是一种做功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动能和潜能。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态系统是(C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2. 环境 3. 环境因子 4. 生态因子 5. 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6. 种群 7. 种群生态学 8. 密度 9. 生态密度 10. 出生率 11 .死亡率 12 .最大出生率 13 .最低死亡率 14 .实际死亡率 15.实际出生率 16. 捕食 17. 草食 18. 寄生 19. 宿生

20. 寄主 21. 偏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 23. 群落 24. 群落生态学 25. 优势种 26. 伴生种 27. 生物多样性 28. 群落演替 29. 原生演替 30. 次生演替 31. 生态系统 32. 系统 32. 绿带(光合层) 33. 营养结构 34. 食物链 35. 食物网 36. 营养级 37. 草木食物链 38. 腐生食物链 39. 生态金字塔 40. 生产量

41. 总生产量 42. 初级生产力 43. 次级生产力 44. 生物放大作用 45. 农业生态系统 46. 生态型 47. 人工辅助能 48. 群落的抗变能力 二、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A、虎 B、真菌 C、细菌 D、森林 2.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A、作物 B、家畜 C、细菌 D、昆虫 3.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提出的。 A、奥得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海克尔 4.在表达不同营养级上生物最合理的科学方法为()。 A、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5.种群的正相互作用为()。 A、偏利作用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6.陆生植物一般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

农业生态学试卷

二0一三年春学期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学位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40×0.5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3、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4、生态系统包括和两个组分。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和。 8、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9、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10、辅助能包括和两类。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按元素运动范围不同有、两大部分。 12、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3、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是、、三大效益的统一。 15、农业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16、环境污染包括、、。 17、我国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多样,品种资源丰富,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18、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9、生态系统按人类干扰的程度可划分为、、。 20、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21、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22、种群调节有和。 2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24、按不同元素的运动规律不同可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和两类。 25、稻田引入养鱼的食物链加环属于环。 26、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27、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2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两部分。 29、和也是种群变动两个主要因子。 30、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1、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32、群落中生物钟的多样性,决定着群落的及。 33、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和。 34、通过生化分泌物对他种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叫。 3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主要形态有、、和等几种。 3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和来实现的。它们便是生态系统中 的渠道。 37、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判断题(15×1分=15分) ()1、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4、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5、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6、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8、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9、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原始协作。 ()10、就植物而言,其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1、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12、生物组分是指生命以外的环境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及一些有机物质。 ()13、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14、氮素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生物固氮、化学固氮。 ()15、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 ()16、种群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受环境容纳量的调节。 ()17、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18、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 ()19、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0、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21、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增长种群的雄性个体数常大于雌性个体数。 ()23、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24、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26、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27、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8、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29、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30、传统农业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代替农业。 三、选择题(20×1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 B、农业环境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业气候 _ … …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 姓名:屠江云学号:712 年级:12秋农业技术推广学习中心:嘉兴农业学习中心————————————————————————————— 绪论 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3. 生态系统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4. 农业生态系统 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 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2.阿利氏原则 指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种群总是避免过分的分散和过分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3.顶极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4.群落稳定性 群落对于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能够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使其内部稳定的能力 5.耐性定律 .耐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性范围或耐性限度也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境 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7.生态位 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8.粗密度 粗密度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9.内禀增长率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率。 10.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11.最小因子定律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12.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13.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14.种群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15.化感作用 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 16.生物多样性 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7. 环境容纳量 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3 09:18:39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 A. 燕麦 ? B. 油菜 ? C. 小麦 ? D. 玉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各不相同,以下哪类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 A. 杂草 ? B. 细菌 ? C. 昆虫 ? D. 大型食肉动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问题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 粮食危机 ? B. 资源危机 ? C. 能源危机 ? D. 人口危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展开解析 4. (5分) 根据生态位原理,()有利于系统稳定。 ? A. 生物品种单一 ? B. 生物数量少且生态位空缺 ? C. 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 D. 生物的生态位重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 A. 天然障碍 ? B. 动物及人为活动 ? C. 微域差异 ? D. 繁殖特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 A.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 B.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 C.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 D.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 B. 生态因子具有部分补偿性因此具有完全替代性 ? C. 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 ? D. 生态因子的耦合(综合)作用特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4. (5分) 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度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农业生态学题库

农业生态学题库 一、填空题 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 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 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 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 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 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二、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包括: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 理。 2、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末期死亡率才升高。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B型:对角型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都是相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类型的有

农业生态学的试题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农业资源;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根据食性不同,食物链可分为__ _、、和。 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三类,即、、。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4、竞争排斥原理又叫。 二、选择题 1.不属于环境因子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阳光 D 湿度 2.生产力最低的生态系统为: () A农田生态系统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 沙漠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螳螂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4.腐生食物链的是: () A虱子→人 B草→羊→狼 C玉米→蝗虫→青蛙 D稻草培育蘑菇 5.属于K对策生物的是: () A 大象 B 蚊子 C 蝴蝶 D 苍蝇 三、判断题 1.稻田养鸭可以减少杂草属于生物的化感作用。() 2.顶级群落不是恒定不变的。()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如果螳螂所在营养级的能量为1个单位,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为100个单位。() 4. 活树上生出蘑菇属于腐生食物链。() 5. 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时间长。() 四、名词解释 1、能量的十分之一定理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限制因子原理

4、种群 5、生态型 6、趋异适应 7、人工直接调控 8、生境 9、生态平衡 10、化感作用 五、简答题 1、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农田施入氮肥后,氮肥的去向?如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 2、生态系统具有、和三大功能。 3、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因为能量总是从趋向,这个过程。 二、选择题 1、属于原始合作: () A狐狸与老虎B 地衣与大树C犀牛与犀牛鸟D 蝴蝶与蝴蝶兰 2、不能体现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 () A 动物冬眠 B 秋雁南飞 C 菊花9月开花D竹子60年一开花 3、一般在在生态系统中,如果生产者的能量为10000个单位,那么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为:() A 10 B 100 C 1000 D 500 4、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会出现什么结果:() A 都死亡 B 和谐共存 C竞争能力强的生存,弱的消失D 不确定 5、生态系统由哪两个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9年意大利的()教授正式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正式出版农业生态学一书。 (5.0 分) a 林德曼 b 阿兹齐 c 奥德姆 d 海克尔 2. 种群增长模型中K代表()。 (5.0 分) a 环境容纳量 b 种群数目 c 增长率 d 瞬时增长率 3. 蚯蚓→鸡→狼→虎这一食物链属于()。 (5.0 分) a 混合食物链 b 捕食食物链 c 草食食物链 d 腐食食物链 4.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5.0 分) a 玉米 b 燕麦 c 小麦

d 油菜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生态学的知识可应用于()。 (5.0 分) 农业发展生态化决策 农业区划;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设计;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几项?() (5.0 分)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边界 生态系统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系统 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5.0 分)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4. 有些动物会成为濒危动物主要是由于()。 (5.0 分) 食物短缺不足以维持种群的存活需要 没有足够的栖息条件

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 种群数量低于正常增长所需的遗传多样性 5.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5.0 分) 微域差异 天然障碍 繁殖特性 动物及人为活动 6. 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特点。 (5.0 分) 边缘效应 环境因子组合多样性 生态类型相对简单 环境多变性 生态系统干扰大,稳定性差 三判断题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同样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0 分) a TRUE b FALSE 2. 动物成群分布原因主要是局部生境差异和配偶和生殖的结果。()(5.0 分) a TRUE b FALSE 3. 种群调节可分为密度调节和非密度调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