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注释)

1.(3分)(2014?潍坊)空气成分中,体积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占78%;故答案为:A.

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2.(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铁丝、红磷、木炭、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注意火焰、光、烟雾等的区别.

3.(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冰块C.花生油D.蔗糖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从面粉溶于水,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

B、从冰块放入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中混合物去分析解答;

C、从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去分析解答;

D、从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面粉溶于水,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错误;

B、冰块放入水中,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中混合物;故错误;

C、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记住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三者缺一不可.

4.(3分)(2014?潍坊)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B.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的事项去分析;

B、从酒精灯的点燃方法去分析;

C、从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去分析;

D、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故正确;

C、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要上下移动试管进行预热;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5.(3分)(2014?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铜表面生成铜绿

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D.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铜表面生成铜绿,铜绿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铝与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内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磷矿粉[Ca3(PO4)2]B.菱铁矿(FeCO3)C.辉铜矿(Cu2S)D.铝土矿(Al2O3)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a3(PO4)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Fe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Cu2S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Al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2014?潍坊)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是纯净物

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纯净物概念分析;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

C、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自来水中除含水外还溶解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正确;

C、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滥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

D、工业废水、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

8.(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氧化钙D.氢氧化钠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A错;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2014?潍坊)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

H2SO4+BaCl2=BaSO4↓+2HCl

C.Al+CuSO4=AlSO4+Cu D.

Na2CO3+CaCl2=CaCO3↓+2NaCl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CuSO4═Al2(SO4)3+3Cu.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3分)(2014?潍坊)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有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进行解答;

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根据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解答.

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A正确;

B、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B错误;

C、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失,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1.(3分)(2014?潍坊)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商品名称XX饼干

配料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规格400g

储藏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去分析解答;

B、从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去分析解答;

C、从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去分析解答;

D、从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故错误;

B、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故错误;

C、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所以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故正确;

D、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12.(3分)(2014?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

C.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纯净物和混合物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否则属于混合物.

13.(3分)(2014?潍坊)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酸碱盐的概念进行区别;

B、柠檬酸属于酸,酸性溶液的pH值<7;

C、小苏打显碱性,小苏打(NaHCO3)和柠檬酸会发生中和反应;

D、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解答:解:A、小苏打的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是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说法错误;

B、柠檬酸属于酸,它的pH<7.故B说法正确;

C、柠檬酸是一种酸,与显碱性的小苏打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该题以汽水为载体,考查了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碱、盐的区别等知识点.在解答时要明确题目所需解决的问题,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并迁移到该题进行解答.

14.(3分)(2014?潍坊)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4 H2 CO B.C H4 CO H2C.C O CH4 H2D.H2 CH4 CO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的燃烧产物来判断A、B、C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实际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 CH4 H2.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它进行检验、鉴别,对于可燃性的气体往往是通过检验其燃烧产物对它们进行鉴别.

15.(3分)(2014?潍坊)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解释

A 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B 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 b烧杯溶液为无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D b烧杯溶液为无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A. A B. B C. C D. 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

16.(3分)(2014?潍坊)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

C.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必须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玻璃棒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气体的密度进行分析;

C、根据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显﹣2价,氯显﹣1价,二氧化锰、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2价,故错误;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C、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不需要用托盘天平,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原则、复分解反应以及气体收集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

17.(3分)(2014?潍坊)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a2℃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丙>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解答:解: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如果丙和乙都是饱和溶液,则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丙和乙都不是饱和溶液,或其中一个是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8.(3分)(2014?潍坊)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

B.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

C.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而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该元素是氧元素;

A、氧元素的常见单质是氧气(O2),所以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正确;

B、X的常见单质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

D、由人体中的能量产生过程可知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氧气反应能够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的考查,判断元素的种类以及氧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3分)(2014?潍坊)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下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验的是()

物质

选项

A Cu CuO CuSO4Cu(OH)2

B Na2CO3CaCO3CaO Ca(OH)2

C H2SO4Na2SO4BaSO4Ba(OH)2

D CO2CaCO3H2O O2

A. A B. B C. C D. 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解:A、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忽然氯化钠,硫酸钡不能反应产生氢氧化钡.故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熟练应用,物质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选择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3分)(2014?潍坊)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解答:A、通过坐标可以看出,a~b间溶液中有三种离子,锌会参与置换反应,但是没有反应完全,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Ag+、Cu2+,故A正确;

B、通过坐标可以看出,c~d间溶液中有两种离子,说明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Cu2+,故B正确;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一种,说明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是锌离子,故C正确;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锌的质量m1,m2不相等,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就不会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二、填空题(注释)

21.(3分)(2014?潍坊)“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如图为潍坊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②③(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①④.

(2)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3)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水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涂油.

(4)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大和耐腐蚀.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金属资源.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进行分析,合金和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根据回收金属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链条、辐条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和制造轮胎的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②③,①④;

(2)闸线是钢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故填:延展;

(3)车架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防锈,防止链条生锈可以在其表面涂油,故填:空气、水,涂油;

(4)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硬度大和耐腐蚀的性能,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金属资源的作用,故填:耐腐蚀,保护金属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资源的利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3分)(2014?潍坊)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如图1):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如图3)A(填写字母标号).

(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通过连接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填写字母,下同),制取氢气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1)①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②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一开始是碱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显中性;当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即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2)①根据二氧化碳、氢气的密度分析用收集气体的进气端;②根据取用块状固体的方法分析;③根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盐酸,使用玻璃棒搅拌,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继续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酚酞不变色;

②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pH值>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反应结束时,pH值=7;稀盐酸继续滴加,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值<7;

(2)①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进气管是长管,而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进气管是短管;故答案为:a→c;a→b;

②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为了防止打破试管底,要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保证此处不漏气;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若继续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不好.

故答案是:(1)①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②A

(2)①a→c;a→b;

②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气体的收集、气密性的检查,知识点较多,解答中和反应的问题时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3分)(2014?潍坊)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它与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4.

(2)用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H2SO4═CaSO4+2H2O.

(3)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3+O2═2H2SO4.

(4)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温度/℃烟气中SO2浓度/10﹣2g?L﹣1脱硫率/%

I 23 2.5% 99.5

II 23 3.2% 97.1

III 40 2.5% 94.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5)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Cu+(O2)与SO2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①反应中Cu+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②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O2+SO2+C2H4S+2CO2+2H2O.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据此写成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4)脱硫率与温度、含硫烟气SO2浓度的关系,应在相同温度比较不同浓度的影响,以及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影响;

(5)根据三步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2)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H2SO4═CaSO4+2H2O.

(3)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化学反应式是:2H2SO3+O2=2H2SO4.

(4)由表中数据可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5)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Cu+参加反应,最后又生成Cu+,所以起到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1)+4.

(2)Ca(OH)2+H2SO4═CaSO4+2H2O.

(3)2H2SO3+O2═2H2SO4.

(4)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5)①催化作用.

②2O2+SO2+C2H4S+2C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

三、探究题(注释)

24.(2014?潍坊)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可两种.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各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铁,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②导管b的作用是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按图2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Fe3O4.尾气处理方法为将尾气点燃.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

①根据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铁粉和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气体解答;

②根据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解答;

(2)

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答;

②根据一氧化碳点燃时易发生爆炸解答;根据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解答;

③根据题中信息解答;一氧化碳有毒,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解:

(1)

①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铁粉和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气体,则黑色粉末中含有铁;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②导管b的作用是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

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一氧化碳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所以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E 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只有Fe3O4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黑色粉末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应将尾气点燃.

答案:

(1)

①Fe+H2SO4=FeSO4+H2↑.

②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

①2NaOH+CO2=Na2CO3+H2O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Fe3O4将尾气点燃.

点评:熟悉常见物质的特征性颜色和特征性反应,注意平时多总结归纳,利于物质推断题的解答.

四、信息分析题(注释)

25.(2014?潍坊)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图2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

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2Ag+Cu(NO3)2.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H4Cl、ZnCl2.

③实验室中在加热和固体b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④氯化铵和尿素是重要的化学肥料,请简易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分别取少量化肥,在研钵里加少量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为氯化铵,无味的是尿素.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能量的转化回答;

(2)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石墨与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据此分析回答;(3)①根据铜与硝酸银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②根据干电池的成分结合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工艺流程,分析滤液a中溶质;

③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回答;

④根据铵盐的鉴别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普通干电池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

②由干电池的成分可知,氯化铵、氯化锌是可溶性的,所以,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H4Cl、ZnCl2.

③由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工艺流程可知,固体b是二氧化锰,实验室中在加热二氧化锰和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应是加热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2KClO32KCl+3O2↑.

④由于铵盐遇碱能放出氨气,所以,鉴别氯化铵和尿素的方法是:分别取少量化肥,在研钵里加少量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为氯化铵,无味的是尿素.

故答为:(1)电能;(2)导电,碳原子的排列方式;(3)①Cu+2AgNO3=2Ag+Cu(NO3)2;

②NH4Cl、ZnCl2;③2KClO32KCl+3O2↑;④分别取少量化肥,在研钵里加少量熟石

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为氯化铵,无味的是尿素.

点评:本题通过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工艺流程考查了能量的转化、金属活动顺序、方程式的书写,铵盐的检验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五、计算题

26.(2014?潍坊)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探索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NH2+CO2+X=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H2O.

(2)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是将混合物加热.

(3)工业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取55g工业纯碱,向其中加入269.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求:

①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纯碱的制取;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2)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物质性质差异而进行除杂的操作设计;

(3)

①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可求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依据二氧化碳可求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依据碳酸钠的质量可求出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并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物质中N、H、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N 1,H 3,C 1,O 2;而反应后物质中N、H、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N 1,H 5,C 1,O 3;则反应物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

故答案为:H2O;

(2)根据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可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纯碱、

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为加热分解NaHCO3;(3)设55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是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x y 22g

x=53g

y=58.5g

①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②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55g﹣53g=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55g+269.5g﹣22g=302.5g,则反应后所得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20%

答案:

(1)H2O.

(2)将混合物加热.

(3)

①55g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96.4%;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物质性质差异而进行除杂,考查了方程式的计算,注意在求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时候,要注意样品中的杂质是否是溶液中溶质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