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模板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模板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模板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模板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悉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底盘各系统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检测检查结果制定正确的修复措施的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2.设计思路:

按照_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导向总体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组成,各系统的工作过程,常见系统故障,故障诊断基本思路的知识,具备正确安全的对汽车底盘及各总成进行拆装,清洗,分析描述各系统工作过程并诊断系统故障能对各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正确修复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查找资料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素质,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安全操作和事故应急能力素质,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的精神,具有规范操作的的精神,具有安全,环保操作,团队合作的意识。

专业知识目标:

△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组成

△各系统的工作过程,常见系统故障,故障诊断基本思路

职业技能目标:

△正确安全的对汽车底盘及各总成进行拆装,清洗

△分析描述各系统工作过程并诊断系统故障能对各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正确修

职业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素质,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安全操作和事故应急能力

△具有安全,环保操作,团队合作的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要以岗位能力分析为指导,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编写要以岗位任务为引领,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合,按活动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自主探究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劳动理论的学习和技能操作,任务的设置应体现针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项目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技术解决问题。

教材中凡涉及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应以岗位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基础上有新拓展。

教材内容要以实践性内容为主,教材体系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教材顺理成章,浅入深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滚动式递进。

教材内容要渗透科学方法论和德育教育的内容,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教学建议

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目标要求来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积极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交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有机融合。

3.教学评价建议

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课程实施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总结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持有的态度和逐步形成的能力的态度和能力、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对新的应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_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阶段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进行评价。

总结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评价,以考核、展示、发布、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习者自定主题,自己设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多媒体、数字化素材、课件: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的开发利用:

说明:以上文稿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汽车底盘拆装实训》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拆装实训》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制定日期: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汽车底盘拆装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以实践为主的专业素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单独考核和评分。主要包括2项内容: 一是汽车底盘的认识:要求学生认识汽车底盘的主要机构、系统的组成、功用及简单工作过程,为汽车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做准备; 二是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安排学生到汽车实训中心,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对汽车底盘构造进行感性认识,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模拟了解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氛围。 课程的定位 《汽车底盘拆装实训》课程是结合《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的理论学习,对学生进行拆装与调整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的正确拆装顺序及调整方法,能够对主要零、部件、总成进行结构分析,了解易损件、密封件、调整件的特殊使用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纪律观念、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效益理念。为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就业做好思想和经验的准备;对实习目的有比较充分、正确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修读条件 学员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对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等检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员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安全环保意识及企业服务意识。 2、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 ●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一族2009-11-19 09:20:06 阅读1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授课班级:2005汽车运用技术2、3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 总学时:48 使用教材:《汽车文化》郎全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面授 考核方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建俊《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王秀贞《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张凤山《国产轿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例精选》机工版2004 4、陈家瑞《汽车构造》机工版2002 5、汤姆森学习公司《修理训练》丛书机工版2004 1、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3. 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居于主导地位火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了蒸汽火车 1825年 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 轮船——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了蒸汽轮船 飞机——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管道——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管道 二、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马路——法国工程师皮尔·马克丹制造的拱形两边带排水系统的路。高速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 各国的公路发展 三、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旧中国的公路运输 新中国的公路运输居于基础地位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上海——嘉定 “五纵七横” 道路运输法规建设 2004年5月1日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思考题: 1、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 2、高速公路的意思何在? 3、《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哪里体现出来? 2、车的地位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谈汽车 3、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4、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制订单位: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21030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时:32 学分:2.0 编写执笔人:完成日期:2011年6月 审核小组:机电工程系系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11年6月 审批人:审批日期:2011年8 月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限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5、了解汽车运动; 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底盘维修》(传动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维修》(传动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相关专业,属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具有正确运用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知识。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技能目标 1. 会操作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拆装的。 2. 会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 3.会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4. 会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护和修理。 5. 能运用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3.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4.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四)安全目标 1.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 2.具有质量意识,能遵纪守法。 3具有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现场7S管理 5. 具有良好的安全责任感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72学时。 五、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等四部分组成。《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共同构成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核心。在开设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通过《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文化》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支撑。而后续课程主要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等,所以该课程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与汽车基础知识链接、启下为更深入地学习汽车专业知识起好铺垫作用。横向又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适应走出校门的汽车岗位实际环境。并针对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的要求、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汽车整体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底盘各总成或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当完成与之配套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 课后,应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使学生将来作为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紧贴汽车运用岗位需要,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报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整体构造和各个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应用 (2)掌握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变速器的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万向传动机构的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车轮、轮胎的组成及功用 (6)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1)会离合器及其操作机构的装配、安装、调整。

(2)会拆装手动变速器并能更换磨损或损坏得的齿圈。(3)会拆装自动变速器。 (4)会万向传动装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 素质目标: (1)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合作、沟通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资源: (1)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进度 (2)多媒体教室 (3)教案、课件 (4)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 (5)丰田卡罗拉实车4台、雪铁龙爱丽舍2台,实训室离合器台架、变速器台架、万向传动装置台架若干台。 (二)教学建议 1.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与学生实验加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专业代码:580403)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汽车公司和商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等内容,是一门集汽车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交通体系,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2、1汽车发展简史 1、了解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2、了解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3、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4、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5、了解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6、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7、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2、2汽车地位 1、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掌握公路运输的地位。 2、3汽车造型的变化 1、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2、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3、了解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2、4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1、掌握美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2、掌握德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3、掌握日本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4、掌握法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5、了解意大利和英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6、了解韩国、瑞典和捷克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7、掌握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8、掌握汽车命名典故。 2、5汽车名人 1、掌握卡尔.本茨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2、了解戈特利布.戴姆勒和阿尔弗莱德.斯隆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3、掌握亨利.福特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3.2课时分配(52学时)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 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

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 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着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认识世界着名汽车公司车标; ●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运动; ●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项目一汽车的发展史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

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2.手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3.自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汽车结构认识》课程标准

《汽车结构认识》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 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2.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2学分,周课时为2学时,总课时为3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课时,实践课时为34课时。 3.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 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 (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 (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高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

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二是汽车底盘构造的理论、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大修。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①确认工作任务 模拟某型轿车车主要求及故障检测诊断结果,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学生对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实训车辆底盘进行大修。 ②计划 由5-8名学生组成一个维修项目组,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制定汽车底盘各系统全面检测与维修计划。安排100工时,维修材料成本控制在2000元。 ③实施。学生分组,确定组长;老师、实训技师(客户、技术顾问)与学生(项目经理、技工)签汽车底盘大修检修合同。学生进行汽车底盘、检测设备认识学习;选择工具、仪器和设备。制定安全规则。制定检修工作方案。交流讨论,对汽车底盘进行结构分析,熟悉各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特性。老师总结。完善汽车底盘的检修工作方案与步骤。进行汽车底盘的检修。老师现场指导讲评。学生写检修报告。教师点评总结,按考核评分表,检查评分。 ④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过程检验,将实际情况与过程性目标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返工。 将车辆移交顾客,顾客检查验收,用户结账,为顾客签订保修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在课程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构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工作

2021年汽车专业《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编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汽车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熟悉汽车各总成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检测与调整为主要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几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2.担负着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该课程承担着从事汽车维修、销售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的任务,如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工具和设备安全与正确使用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汽车底盘各总成与部件拆装、检查、修理、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所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担负着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3.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必要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才能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与打下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运用基础》、《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底盘与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2)掌握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传递路线和拆装调整方法;(3)掌握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方 法;(4)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5)掌握驱动桥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 法;(6)掌握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7)掌握转向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8)掌握汽车制动系的类型组成、结构、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01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 (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 (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320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 学时:78 编写执笔人: 于天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其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对专业的发展建设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程是研究汽车在不解体的情况下故障诊断与性能技术的检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解体汽车的条件下,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以及相关维修技术;同时对现代化汽车高级检测及维修设备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熟悉仪器仪表以及合理使用的目的。 其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后续课程为《二手车评估》 1.2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工作任务频率这一事实逻辑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按照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组织,即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估与结果记录”几个阶段,注意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工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类型、作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各系统总成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基本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能识别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了解其在车上的布置及连接关系; (5)掌握检测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故障判断与检修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6)对各种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对有关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专用检测维修设备等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利用实践经验判断并分析汽车常见故障,了解设备性能,达到 分析问题的目的。 (1)具备与客户沟通协商的能力,能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价车辆技术状况与故障。 (2)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独立制定维修计划,按照正确规范进行选择正确的仪器和工具,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完整版)汽车底盘的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检修》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检修 制定人:李晟 参与人:李军 制定时间:2016年3月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目录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活动项目设计 四、学习任务设计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汽车底盘维修》是汽车机电维修的核心课程。 《汽车底盘维修》的学生经过《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检测与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大系统一些常见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独立操作仪器、仪表检测、分析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而完成底盘各大系统出现综合形故障的分析排查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的优秀员工。 二、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底盘维修》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独立检测、维修汽油电控发动机各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沟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沟通能力,能祥尽咨询故障车况,查阅故障车技术资料,并能初评车辆技术状态和故障查找方案。 2,能迅速制定检测维修方案,并能正确选择工具、检测设备与仪器对故障车底盘各大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 3,能对汽车底盘维修各系统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能认知底盘各系统中的零部件。并能识读它们。 4,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底盘运作发生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其系统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质量变化、参数要求进行查看分析故障。6,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离合器打滑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离合器打滑进行拆检。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 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2.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3.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1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 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 (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 (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 (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 (6)拓展知识了解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44。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汽车维修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过程中常用的维修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1: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理论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分:2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 单元7 单元8 单元9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 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六、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70%+平时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