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第26卷第6期2005年 1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Vol.26No.6

Dec.200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BA533C)作者简介:刘丽莉(1974-)女,河南洛阳人,讲师.

收稿日期:2005-04-30文章编号:1672-6871(2005)06-0085-04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刘丽莉1,董铁有1,杨协立2

(1.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三门峡双洋商贸有限公司,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分析了6种安全的乳酸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接种于体外高胆固醇的MRS-CHOL培养基中降解胆固醇的情况,以及培养液的p H值与胆固醇降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用的6个菌种均可有效降解胆固醇,依次为Lp菌(28.088%)、3#菌(25.059%)、4#菌(24.922%)、Lf菌(24.554%)、Ld菌(22.248%)和5#菌(18.513%),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Lf菌外,其它菌株都随胆固醇浓度的变化而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液的pH值与胆固醇的降解率呈负相关性,且都不显著。

关键词:微生物;乳酸菌;胆固醇;降解率

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微生态学家发现微生物菌群中的乳酸菌、双歧杆菌以及肠球菌等与胆固醇的降解有一定的关系,大量的体内外研究也证实了某些乳酸菌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功效[1~3]。为此,人们对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的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4]。对于降解机理相关报道有3种看法:(1)Gilliland 等[5]提出并证明了乳酸菌对于胆固醇具有同化作用。(2)乳酸菌在胆盐的作用下与胆固醇产生共沉淀作用。(3)现在人们大多倾向于同化作用和共沉淀作用的共同结果。但对于乳酸菌菌种体外胆固醇的降解能力的研究报道却很少。

本文将不同乳酸菌菌种接种于体外含高胆固醇的MRS-C HOL培养基中,研究各菌种在不同情况下对胆固醇降解情况,并同时研究pH值与胆固醇降解率的相关性,从而为开发低胆固醇的发酵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乳酸菌: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从发酵酸辣椒、莴笋、菠萝中筛选出的3种乳酸菌分别简称为3#、4#、5#;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CGMCC)由农科院畜牧所提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ium)分别简称Ld、Lp和Lf,其藏号依次为1.29,1.555,1.1880。

固体培养基:乳酸菌采用MRS固体培养基,成分配方按照文献[6]方法。MRS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其它成分同固体培养基。以上均采用121 灭菌20~30min。MRSO-C HOL选择培养基:在MR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胆固醇胶束溶解液,使浓度分别为0.5、1.0、1.5、2 0mg mL。

胆固醇:AR级,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胆盐:AR级,美国Sigma公司;蔗糖酯:生化试剂,长沙食品添加剂公司;Fe NH4(SO4) 12H2O:AR级,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 主要仪器设备

净化工作台(SW-CJ-IB标准型,苏州安泰空气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锅(XYQ.SG46.28型,辽宁化学仪器厂);离心机(LD5-2A型,北京医用离心机厂);分光光度计(722型,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精密pH计(pHS-3C上海实验仪器厂);移液枪(GILSON公司)。

1.3 试验方法(1)乳酸菌菌落总数的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7],吸取100 L 样品,无菌,pH=6.8的PBS 缓冲溶液梯度(按1 10,1 100,1 1000 )稀释,吸取合适稀释度的溶液100 L 于无菌培养皿,倒入50 左右的灭菌MRS 琼脂培养基。立即混匀,凝却后倒置厌氧培养,38 培养36~72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活菌数计数公式:cfu mL=平板菌落数 稀释倍数 10。

(2)高胆固醇培养液MRSO-C HOL 的制备[8]。选择应用广泛的高胆固醇MRSO-C HOL 培养液作为体外菌株降胆固醇能力的培养液。1000mL 液体培养基中含1mg mL 胆固醇胶束溶液的制备:准确称量胆固醇0.1g 放入小烧杯中 加入0.2g 胆盐、0.1g 蔗糖酯、1mL TWEEN-80搅拌均匀 再移取5mL 的冰乙酸加热溶解 把溶解液用超声波处理15min 后 快速加入到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中,边加入边搅拌,使其形成均匀稳定的胶体溶液。

(3)培养液基质中胆固醇的测定方法。采用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和食品中胆固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9,10]。

硫酸铁铵显色剂:溶解4.463g 硫酸铁铵[Fe NH 4(SO 4)2 12H 2O]于100mL 85%磷酸中(可稍加热)。取10mL 硫酸铁铵溶解液用浓硫酸稀释至100mL,

将此液放置于硅胶干燥器中备用。

图1 胆固醇标准曲线胆固醇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经过重结晶纯净过的胆固醇

100.0mg,溶于无水乙醇中,并稀释至100mL,再准确移取胆固醇溶液

10mL,加入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充分混匀后的溶液即为胆固醇标

准液,吸取胆固醇标准液0 0、0.2、0.4、0.6、0.8、1.0、1.2mL,置于

25mL 带塞比色管中。在各管中加入无水乙醇使总体积达2mL,再加

入2mL 硫酸铁铵显色剂,加入时要沿管壁缓慢加,使两液间保持明

显界面。加完后再充分振摇混匀(不能边加边摇),以便产生高热(>

80 ),促进呈色。将各管放置10min,待管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

30~60min 内,于分光光度计560nm 波长读取各管吸光度值(A),并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取培养液0.2mL,放于15 100m m 离心试管中,向试管内加入无水乙醇4.8mL(注意:要缓缓滴加到试管中,边加边摇,以避免结块过大,影响胆固醇的提取)。置室温内10min 后,以3000r min 离心沉淀5min 。另取16 150mm 试管,用移液枪准确移取上清液2mL,再加入2mL 硫酸铁铵显色剂溶液,立即摇匀后,冷却到室温,在30~60min 内,于分光光度计560nm 波长测定吸光度值。按测得的值,从标准曲线查得相应的胆固醇含量。

(4)胆固醇降解率的确定。按照比色方法测定培养基中胆固醇的含量,以未接种的MRSO-C HOL 作为对照,计算出各个试验菌株的胆固醇的降解率,从中选出具有较好的降低胆固醇功效的菌株。

胆固醇的降解率/%=(C-A) C 100%

其中 A 为各实验菌株的发酵后的选择培养液OD 560n ;C 为空白对照的OD 560n m 。

(5)不同菌种对降解胆固醇的影响。将供试乳酸菌活化扩大培养后,分别转入5支液体试管培养基中,适宜温度培养48h 后,采用计数法测各管的菌体细胞数,取相同细胞数量级的液体管中菌种,按3%接种量接入到同时制备的含相同胆固醇胶束浓度的选择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后,再定性和定量地测定胆固醇含量,并与不接种空白组对照,比较各菌种的胆固醇降解率。

(6)不同培养时间对降解胆固醇的影响。将乳酸菌菌株按3%的接种量(菌体浓度均为108个 mL)

接种于含1mg mL 胆固醇胶束的培养基中,适宜温度下培养,定时取培养液,测定胆固醇的含量,计算胆固醇降解率。

(7)不同接种量对降解胆固醇的影响。考虑到菌株的应用及对发酵产品pH 值的要求,最高接种量只能选择5%。将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8

个 mL,分别以不同的接种量:1%、2%、3%、4%、5%,接种于含1mg mL 胆固醇胶束的培养基中,适宜温度下培养3天后,分别测定并计算胆固醇降解率。

(8)不同胆固醇浓度对降解胆固醇的影响。将选育菌株按相同接种量(菌体细胞浓度都为108个 mL)接种于含0.5、1.0、1.5、2.0mg mL 不同浓度胆固醇的培养基中,采用被试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分别培

8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养,培养时间均为3天后,测定并计算胆固醇降解率。

(9)选择培养液中pH 值的测定,采用pH 精密酸度计直接测定[11]。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图2 采用不同乳酸菌株时的胆固醇(1)不同菌种对胆固醇降解的影响。供试的6种乳酸菌以

相同的3%接种量(菌体浓度为108

个 mL)接种于液体MRSO-

CHOL 培养基中,38 条件下恒温培养72h 后,测得的胆固醇降

解率的平均值如图2,可以看出,供试的6种菌株均可有效降解

胆固醇,降解率最高在72h 时,达32.67%,其中Lp 降胆固醇能

力最强,降解率平均值为28.088%,其次为3#菌,降解率平均

值达25.059%。

(2)不同时间对胆固醇降解率的影响。将Lp 、Lf 、Ld 、3#、4#、5#6种乳酸菌活化后,取不同菌种相同的细胞数量级接种,38 恒温培养,定时测定的胆固醇的降解率见表1。可以看出,胆固醇降解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实验还发现,培养3天后,被试菌株对胆固醇降解率趋于稳定。因此在后面的培养时间确定为3天。

表1 不同时间培养液中胆固醇降解率%时间 h Lp Lf Ld 3#4#5#C K 1210.712.1112.9018.4313.5110.980.052428.7521.9319.7420.6921.9514.550.093629.8225.3222.7422.5722.8216.340.154830.1326.1523.4425.5625.7420.760.186032.8728.9925.8929.8531.3022.380.257236.4532.8628.9533.2634.2326.120.3680

36.4532.8728.9733.3034.2526.150.378836.4632.8928.9933.3134.2926.16

0.40与C K 培养液相对照,各试验组都发生了降解,而且随着时间的延

长,胆固醇降解率都不断提高;但培

养时间相同,乳酸菌不同时,胆固醇

降解率也不同。

(3)不同接种量对胆固醇降解的

影响。不同接种量对胆固醇降解率

影响的试验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

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降解率也随之增大;当接种量达到5%接种量时,降

解率都达到各自最高值。对于各菌株而言,在不同接种量条件下,Lp 菌株的降解率一直保持最高,在接种量为5%时,其降解率高达42.54%。

(4)不同胆固醇胶束浓度对胆固醇降解率的影响。胆固醇浓度对降解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见图4,可以看出,在胆固醇浓度较低时,除Lf 菌株的降解率随胆固醇浓度增大而不断降低外,其它菌株的降解率都随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低,胆固醇浓度为1mg mL 时,降解率最高,高于此浓度时所有菌株

的胆固醇降解率都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高浓度胆固醇对微生物菌种有抑制作用有关。

图3

胆固醇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变化图4 胆固醇浓度时胆固醇降解

(5)培养液的pH 值与胆固醇降解率的相关性。在测定培养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同时,还定时测定培养液的pH 值,由测定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菌种培养液的pH 值都在变小。胆固醇降解率与培养液pH 值相关性的试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随着胆固醇降解量的增加,培养液的pH 值呈下降趋势;不同培养时间对这种负相关性影响不大。以上分析说明,乳酸菌对胆固醇的降解与环境pH 值可 87 第6期刘丽莉等: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能无关或关系不大。表2 胆固醇降解率与培养液pH 值的相关性菌株类型

Lp

Lf Ld 3#4#5#胆固醇降解率/%

10.712.1112.9018.4313.5110.9812h 的p H 值

5.07 5.24 5.11 4.69 4.67 4.77

相关系数

-0.49528胆固醇降解率/%

28.7521.9319.7420.6921.9514.5524h 的p H 值

4.35

5.19 4.80 4.30 4.17 4.56相关系数

-0.18873胆固醇降解率/%

29.8226.6522.5622.9822.8217.5836h 的p H 值

3.86 5.01

4.21 4.09 4.13 4.36相关系数

-0.05579胆固醇降解率/%

30.1326.9523.4425.5625.7420.7648h 的p H 值

3.71

4.98 4.19 4.02 4.01 4.11相关系数

-0.11111胆固醇降解率/%

30.6127.3825.8929.8531.3022.3860h 的p H 值

3.61

4.85 4.11 3.78 3.75 4.09相关系数-0.461183 结论

(1)供试的6种乳酸菌菌株均可有效降解培养基中的胆固醇,其中植物乳杆菌效果最好,其次为酸辣椒乳杆菌、莴笋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菠萝乳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胆固醇降解率不断提高,培养72h 时,植物乳杆菌的降解率可高达32.67%。接种量增加,胆固醇降解率也随之上升,期间植物乳杆菌菌株的降解率一直保持最高,在接种量为5%时,降解率高达42.54%。

(2)在胆固醇浓度较低时,除Lf 菌株降解率随胆固醇浓度升高不断降低外,其它菌株的降解率都随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当胆固醇浓度高于1mg mL,降解率又呈现下降趋势。

(3)在发酵过程中各菌株胆固醇的降解率与培养液pH 值的变化呈现负相关性,但都不显著,表明乳酸菌对胆固醇的降解与环境pH 值可能无关或关系不大。

参考文献:

[1] Jurgen Schrezenmeir,Micheel de Vrese.Probiotics,Prebiotics,and Synbiotics -approaching a Definition[J].Am J Nutri,2001,

(73):361-364.

[2] 金玉如译.胆固醇的降低[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1,10(5):295-297.

[3] 张慧敏,Joe King.原生菌、乳酸菌及其应用的方方面面[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1):58-58.

[4] 张佳程.乳酸菌对食品中胆固醇脱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19(3):21-22.

[5] Gilliland S E,Walker K K J.Assimilation of Cholesterol by Some Culture of LAB[J].Dariy Science,1990,(73):905-908.

[6] 凌代文,东秀珠.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7] 李宗军.湘西侗族传统发酵肉的产品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8(1):60-63.

[8] The Lipid Research Clinics Coronary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 Resul ts,II:Therelation of 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 sease to Cholesterol Loweri ng [J].JAMA,1984,(251):365-374.

[9] 刘奕琼,张 灏,田丰伟.微生物降胆固醇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3,(1):6-8.

[10] 韩俊华,盛晓甘,董彩凤,等.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乳品工业,2002,30(3):16-20.

[11] 香卫钦,于舒宁,张耀林,等.一株能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的选育[J].生物技术,2002,11(5):11-13.

8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No.6CONTENTS AND ABS TRACTS (70)

MA Bing1,LI ANG Bin1,GAN Xin-Min2,ZHANG Ping1 (1.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 f Science&Technolo gy,Luoyang471003,China;2.China Petroleum First Corporation,Luo yang471023, China)

Abstract: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transfer beams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summarized.Distinctive feature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and of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SRC transfer bea m are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and design method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er beams and their upper shear wall can be expected to be enhanced.

Key words:High building;SRC;Transfer beam;Stress and deformation;Efeatures;C omputational methods

CLC num ber:TU31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70-04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Theory(74) BAI Xiao-Hong,B AI Guo-Liang (College o f Civil Engineering,Xi an University o f Architecture&Technology, Xi an71005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picts the directional stages of modern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theory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each theory.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are a revolution in current seismic design procedures,with extensive attentionnow being paid by international academia and engineers.Although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is theory is being shaped,the supportive data are scarce. Some indicies need to be standardised so that the the ory will have stronger oper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Earthquake;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Seismic design approach CLC num ber:TU43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74-04

Agricultu re and Biology

Photoprotective M echan isms of Plant Grown in High Light Intensity Environment(78)

YI Xian-Feng,YANG Yue-Qin (College o f Agriculture,Henan University o f Science&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Due to special living c ondition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ntense radiation,plants are easily subjected to photo-oxidation.However,series of photo-protective mechanisms can lessen or even elimina te photo-oxidation, reflecting the adaptation of plants to the high light intensity environments.Mechanisms of photo-protec tion and avoidance of photo-inhibition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on plant photosynthetic acclimation to high light radiation environments.

Key words:Plant;High light intensity;Photo-inhibition;Photo-oxidation;Photo-protection

CLC num ber:S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78-04

D irect Som 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Immature Z ygotic Embryos of Citrus

(82) ZHANG Jian1,LU Liu-Xin2 (1.College o f Li f e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College o f Horticultur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 China)

Abstract:Using immature zygotic embryos of Citrus as explants,primary somatic e mbryogenesis in vitro was direc tly induced with high frequency,and plantlets were regenerated.A preliminary regener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uction frequency of directly induced soma tic embryos is highest when immature zygotic embryos are cultur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1mg LI AA and20mg LBA.

Key words:Citrus;I mmature zygotic E mbryo culture;Somatic embryogenesis

CLC num ber:S666.03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82-03

Research on LAB Degrading Cholesterol(85) LI U L-i Li1,DONG Tie-You1,YANG Xie-Li2 (1.Food&Bioengineering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 f Science& 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https://www.doczj.com/doc/57871453.html,mercial Com pany o f Shuang Yang,Sanmenxia472000,China)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5 Abstract:In this study6types of safe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noculated with high MRS-C HOL culture,whose cholestero-l degrading abilities had been tested.The relation between pH value and rate of degrading of cholesterol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6strains have different rates of cholestero-l degrading:Lp(28.088%),3# (25 059%),4#(24.922%),Lf(24.554%),Ld(22.248%),and5#(18.513%)respec tively.The rate of cholestero-l degrading increased with incredsing quantity of inoculant;All the strains except Lf present the tendency of rising then falling with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cholesterol.While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H value and the rate of cholestero-l degrading,the correl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Mic roorganisms;Lactic acid bacteria;Cholesterol;Rate of degrading

CLC num ber:TS201.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85-04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Exact Solutions of a Coupled Schr dinger Equations with a Quadratic Nonlinearity(89)

GAO Ke-Quan1,Z HANG Jin-Liang1,WANG Ming-Liang1,2 (1.Science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 f Science& 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2.Department o f Mathemat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B y means of traveling wave reduction method,the solitary wave envelopes of the coupled nonlinear Schr dinger equations with quadratic nonlinearity describes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lo wly varying envelopes under conditions for noncritical phase matching in nonlinear fibres.

Key words:Nonlinear Schr dinger equation;Traveling wave reduction method;Solitary wave envelope

CLC num ber:O175.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89-03 Chemistry,Chemical Eng ineering and Others

Simu lating Com puting of Hunan Electric Power System(92) LI U Yang-Hua1,LI Xin-Nan1,LI N Shun-Jiang1,C HE N Feng2,SHI Wen-Hui3 (1.College o f Electrical& In formati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2.South City Power Supplying Com pany, Changsha410000,China;3.College o f Electrical&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B y adopting different model structures and changing their parameters,the authors studied the actual effec t of several classic load models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the Hunan electric power syste m.In the process of comparison,the authors considered mechanism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load models to guarantee comparison consistency.Results of systema tic exa 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deadline time of system stability simulation for a 3-step IM model with an Xs of0.295is much shorter than those of other https://www.doczj.com/doc/57871453.html,er-defined models were added into the PSASP to get a clear result.This research i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power syste m modeling simulation. Key words:Power system;Transient stability;Load;Model;Simulating computation

CLC num ber:TM714 Documen 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92-04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timal Operation Study of Pumping Station in China

(96)

JIA Ren-Fu1,3,JI NG Ming-Yu2,W ANG Hong3,C HE N Shou-Lun1 (1.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Hydro power Engineering,He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Nanjing Program ming&Design Institute o f Water Conservancy,Nan jing210098,China;3.College o f Architectural Science&Engineering,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2250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mping station,the study of 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pumping station is increasing.The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single and mult-i step pumping sta tions is briefly analyzed,and a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analysis,neural networking and fuzzy theory in 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pumping stations is also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 ms of national researches on pumping optimal operation are analyzed.It is predicted that fuzzy theory,gray system theory and neural networking will be further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pumping stations optimal operation.

Key words:Irrigations pumping station;Mult-i sta ge pumping stations;Optimal operation

CLC num ber:TV67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2-6871(2005)06-0096-04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前六章]

生物统计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 4.什么是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5.什么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6.统计学发展的概貌可分为哪三种形态?拉普拉斯、高斯、高尔顿、皮尔森、哥塞特、费 舍尔对统计学有何重要贡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有 何基本要求?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资料单位:g/100ml列于下表,将其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表格1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g/100ml) 13. 4 13. 8 14. 4 14. 7 14. 8 14. 4 13. 9 13. 13. 12. 8 12. 5 12. 3 12. 1 11. 8 11. 10. 1 11. 1 10. 1 11. 6 12. 12. 12. 7 12. 6 13. 4 13. 5 13. 5 14. 15. 15. 1 14. 1 13. 5 13. 5 13. 2 12. 7 12. 8 16. 3 12. 1 11. 7 11. 2 10. 5 10. 5 11. 3 11. 8 12. 2 12. 4 12. 8 12. 8 13. 3

乳酸菌降胆固醇体外筛选的培养基研究_王晓君

2010No.4Serial No.217 China Brewing 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提高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益生菌作为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活体,其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体外或体内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有一定的降胆固醇作用[1-5]。同时体外研究也表明,某些乳酸菌可以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6-9]。GILLILAND S E 等[10-11]报道了嗜酸乳杆菌从实验培养基中吸收胆固醇的现象,条件为厌氧且存在胆酸盐的环境,吸收能力有菌株特异性。GILLILAND S E 等的实验结果与王俊国等[12]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只有能降低培养基中胆固醇的菌株才能对猪的胆固醇水平有显著作用,因此能否降低培养基中胆固醇的体外研究成为筛选降血脂益生菌的初筛条件。 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在3种不同胆固醇源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以及降解胆固醇情况,旨在为乳酸菌降胆固醇体外筛选培养基的选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 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XZ45304、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 )NCFM4356、肠球菌(E.faecalis )wz47-1-1、干酪乳杆菌(L.casei )AG8-3、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 )mgh2-3-2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中心实验室提供;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 )T2从德琪饮乐多活性乳酸菌饮料中分离并保存;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 )SD 从市售得益酸 乳中分离并保存;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 )9从市售蒙牛酸乳中分离并保存;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 )LB 、干酪乳杆菌(L.casei )C :本实验室保存。1.1.2培养基 高胆固醇MRS-broth 培养基I :MRS-broth 培养基中加入超声乳化的鸡蛋黄(按1%加入);高胆固醇MRS-broth 培养基II [13]:采用RAZIN 等[14]研究的方法,把配制好的胆固醇胶束溶液快速加入到MRS-broth 培养基中(0.1mg/mL ),边加入边搅拌;高胆固醇MRS-broth 培养基III :先用无水乙醇配制浓度为10mg/mL 的胆固醇溶液,然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到MRS-broth 培养基中使胆固醇最终浓度为100μg/mL 。1.1.3主要试剂 冰乙酸,正己烷,95%vol 乙醇,浓硫酸,50%KOH 溶液均为分析纯;胆固醇(生化试剂,上海三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醛(化学纯,上海同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牛胆盐(化学纯,中国惠兴生化试剂有限公司)。1.2方法 1.2.1发酵液的制备 供试菌试验前在无菌MRS-broth 中连传3代,调整菌液 OD 620值(在波长620nm 处测得菌液的吸光度值)为同一水 平,按1%的接种量转接到高胆固醇MRS-broth 培养基I 、II 、III 中,37℃培养24h 。同时未接菌的含胆固醇MRS-broth 培养基,在5℃保存备用。1.2.2胆固醇降低率测定 乳酸菌降胆固醇体外筛选的培养基研究 王晓君1,潘道东2,张佳程1* (1.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南京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许多体外或体内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有一定的降胆固醇作用。探讨了10株不同的益生菌在3种不同胆固醇源的高胆固醇 MRS-broth 培养基中的降胆固醇效果以及生长状况,结果发现,这些益生菌在3种高胆固醇培养基中,37℃培养24h 后,均表现出降胆固醇活性,其中胆固醇胶束溶液配制的高胆固醇MRS-broth 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关键词:益生菌;培养基;降胆固醇中图分类号:Q93-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4-0026-03 Medium for screening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by in vitro model WANG Xiaojun 1,PAN Daodong 2,ZHANG Jiacheng 1*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showed that probiotics can lower cholesterol levels.Growth and effects of cholesterol-lowering of ten probiotics strains in three kinds of high cholesterol MRS-broth medium made by different sources of cholesterol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strains showed cholesterol-lowering capacity after incubation for 24h at 37℃in medium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olesterol.And the MRS-broth with cholesterol micellar solution was the best.Key words:probiotics;medium;cholesterol-lowering 收稿日期:2010-01-2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10Z357) 作者简介:王晓君(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乳品科学与技术;张佳程*,通讯作者。 Research Report 26··

生物制品学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

体外生物测定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精)

体外生物测定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沈嘉 摘要:简介用体外模型以离体细胞或纯化酶测定试验样品,对受体及酶的拮抗或抑制作用的体外生物测定法在国外新药及标准提取物和日本汉方制剂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受体;酶;标准提取物;日本汉方药;拮抗剂;抑制剂 IN VITRO BIOASSA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EW DRUG DEVELOPMENT Shen Jia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5) ABSTRACT:The applications of in vitro bioassay which util izes in vitro model,isolated cells or purified enzyme to measure the antagonisti c or inhibitive effects on receptor or enzyme,in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tandard ext ract and Japanese-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Receptor; Enzyme; Standardized extract; Japanese-C 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Antagonist; Inhibitor▲ 无论以传统方法还是以最新的组合化学技术开发药用活性成分都需要筛选大量的化合物,这需要高效、快速、准确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作为筛选手段,而体外生物测定法正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各种成分的活性筛选方法之一。体外生物活性研究有多种形式如:细胞培养、模拟体内条件以离体细胞或纯化酶测定试验样品对受体及酶的拮抗或抑制作用等等。现在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简介后一种形式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1在传统植物药研究开发中体外生物测定的应用 对从北美金缕梅、锐刺山楂及欧洲七叶树中分得的8个化合物外加一个合成化合物进行体

完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

完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 1、聚乳酸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LA这种线型热塑性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是以玉米、小麦、木薯等一些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为最初原料,经过酶分解得到葡萄糖,再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变成乳酸,然后经过化学合成得到高纯度聚乳酸。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30天内会在微生物、水、酸和碱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CO2和H2O,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又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而是一种完全自然循环型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1.1聚乳酸的制备 目前聚乳酸的生产和制备主要有两条路线:(1)间接法即丙交酯开环聚合法(ROP法);(2)直接聚合法(PC法)。两类方法皆以乳酸为原料。丙交酯开环聚合法是先将乳酸缩聚为低聚物,低聚物在高温、高真空等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酯交换反应,解聚为乳酸的环状二聚体2丙交酯,丙交酯再开环聚合得到聚乳酸,此方法中要求高纯度的丙交酯。直接法使用高效脱水剂使乳酸或其低聚物分子间脱水,以本体或溶液聚合的方式制备聚乳酸。 1.2聚乳酸的基本性质 由于乳酸具有旋光性,因此对应的聚乳酸有三种:PDLA、PLLA、PDLLA(消旋)。常用易得的是PDLLA和PLLA,分别由乳酸或丙交酯的消旋体、左旋体制得。 聚乳酸(PLA)是一种真正的生物塑料,其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分解吸收,强度高,不污染环境,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由于聚乳酸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其降解产物能参与人体代谢,已被美国食品医药局(FDA)批准,可用作医用手术缝合线、注射用胶囊、微球及埋植剂等。 同时聚乳酸存在的缺点是:(1)聚乳酸中有大量的酯键,亲水性差,降低了它与其它物质的生物相容性;(2)聚合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过宽,聚乳酸本身为线型聚合物,这都使聚乳酸材料的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脆性高,热变形温度低(0146MPa负荷下为54℃),抗冲击性差;(3)降解周期难以控制;(4)价格太贵,乳酸价格以及聚合工艺决定了PLA的成本较高。这都促使人们对聚乳酸的改性展开深入的研究。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习题集 (动物医学专业用)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含量随机样本参数统计量准确性精确性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畜牧、水产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4、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一、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 二、简答题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怎样? 3、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 4、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一、名词解释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离均差的平方和(平方和)变异系数 二、简答题

1、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2、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3、标准差有哪些特性? 4、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三、计算题 1、10头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数分别为:9、8、7、10、1 2、10、11、14、8、9头。试计算这10头母猪第一胎产仔数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随机测量了某品种120头6月龄母猪的体长,经整理得到如下次数分布表。试利用加权法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组别组中值(x)次数(f) 80—84 2 88—92 10 96—100 29 104—108 28 112—116 20 120—124 15 128—132 13 136—140 3 3、某年某猪场发生猪瘟病,测得10头猪的潜伏期分别为2、2、3、3、 4、4、4、 5、9、12(天)。试求潜伏期的中位数。 4、某良种羊群1995—2000年六个年度分别为240、320、360、400、420、450只,试求该良种羊群的年平均增长率。 5、某保种牛场,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保种牛群世代规模发生波动,连续5个世代的规模分别为:120、130、140、120、110头。试计算平均世代规模。 6、调查甲、乙两地某品种成年母水牛的体高(cm)如下表,试比较两地成年母水牛体高的变异程度。 甲地137 133 130 128 127 119 136 132 乙地128 130 129 130 131 132 129 130 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 一、名词解释 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小概率原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双侧概率(两尾概率)单侧概率(一尾概率)二项分布波松分布标准误t分布

新的《生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目录 题目 (1) 关键词 (1) 摘要 (1) 引言 (1) 一生物制剂的介绍 (1) (一)概念 (1) (二)优点 (1) 二生物制剂的应用 (2) (一)克隆技术 (2) (二)血管发生 (2) (三)艾滋病疫苗 (3) (四)药物基因组学 (3)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 (3) (六)基因治疗(GENE-BASEDTREATMENT) (4) 三生物制剂的现状 (4) (一)生物制剂的出现 (4) (二)第一代与第二代生物制品 (5) (三)生产中的药物 (6) (四)基因表达的新形式 (7) 四生物制剂的未来发展 (8) 【参考文献】 (10) 本文共10页6886字

生物制剂新技术在药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摘要:生物制剂在药学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制剂的概念,它在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了它的应用,特别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制剂;应用;现状;未来发展 引言:21世纪的人们更加重视天然、原生态、生物,涌起了一股股回归自然的浪潮。因此,生物制剂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生物制剂现在的技术上,扩大它的应用领域,更快的发展,是我们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生物制剂的介绍 (一)概念 生物制剂就是选择性地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生物制剂不仅仅是原料与一般药品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1]简单的来说它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成为生物制剂。 (二)优点 生物制剂的优点是治疗直接,什么紊乱就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比化学药品直接,也比化学药物更加个体化。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主要特点为: 1、生物活性功能多,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 2、作用范围广,在体外这些生物制剂几乎对所有肿瘤细胞都有抑制效应。 3、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 生物制品是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充次体)、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毒素)以及动物和人血浆等制成的制品,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分为

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

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technology是在不破坏组织结构,保存要捕获的细胞和其周围组织形态完整的前提下,直接从冰冻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获取目标细胞,通常用于从中精确地分离一个单一的细胞。 背景:机体组织包含有上百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各自与周围的细胞、基质、血管、腺体、炎症细胞或相互粘附。在正常或发育中的组织器官内,细胞内信号、相邻细胞的信号以及体液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细胞,使这些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并且发生复杂的分子变化。在状态下,如果同一类型的细胞发生了相同的分子改变,则这种分子改变对于疾病的发生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发生相同分子改变的细胞可能只占组织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同时,研究的目标细胞往往被其它组织成分所环绕。为了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组织损害进行分子水平分析,分离出纯净的目标细胞就显得非常必要。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国家肿瘤研究所的[2]开发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 LCM ),次年,美国Arcturus Engineering公司成功研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并实现商品化销售。应用该技术可以在显微镜直视下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的单一细胞亚群,甚至单个细胞,从而成功解决了组织中细胞异质性问题。这项技术现已成为美国“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的一项支撑技术[1]。 原理:LCM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低能脉冲激活热塑膜———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acetate,EVA)膜(其最大吸收峰接近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试题式样 一、名词解释 1、置信区间: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估计总体参数μ所在的区间或范围。 2、回归系数:x 每增加一个单位数时,平均地将要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 3、相关系数:表示变数x 和y 相关密切及其性质的统计数称相关系数。 4、多重比较:方差分析中平均数间的比较,称多重比较。 5、置信系数:保证置信区间能覆盖参数的概率称置信系数。 二、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1、多重比较结果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列梯形法 、 划线法 、 字母表示法 。 2、裂区试验主区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总变异可分解为 A 因素 、 区组 、 主 区误差 、 B 因素 、 A×B 、 副区误差 。 3、当多个处理与共用对照进行显著性比较时,常用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方法进行 多重比较。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田间试验的顺序排列设计包括 ( C )。 A 、间比法 B 、对比法 C 、间比法、对比法 D 、阶梯排列 2、对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C )。 A 、 , 3 B 、 , 3 C 、 , 12 D 、 , 12 3、下列哪种成对比较的无效假设的设立是正确的( B )。 A 、 H 0:d≤15 B 、 H 0:μd ≥12 C 、H 0:μ1-μ2≤10 D 、 H 0:d≠0 4、卡平方的连续性矫正的公式为( D )。 A 、Xc 2=∑(O i -E i )2/E i B 、Xc 2=∑(O i -E i -0.5)2/E i C 、 Xc 2=∑(|O i -E i |-0.5)2/O i D 、 Xc 2=∑(|O i - E i |-0.5)2/E i 5、回归系数b 的标准误等于( A )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2、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 理的总体。( √ ) 3、u 测验中,对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值 为 1.96。 ( ×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方差分析中,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哪些? (1)平方根转换 (2)对数转换 (3)反正弦转换 MSe/6MSe/62MSe/3MSe/3X SS n Q )2( A.-X X Y SS x X n s 2 /)(1 B.-+ X X Y SS x X n s 2 /)(11 .C -+ + X X Y SS x n s 2 /1 .D + H A :μμ<0αu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 系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Abstract :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biodegradable materials-two polylactic acid synthesis, basic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how to prolong its life and outlook. Key words : of polylactic acid;synthesis;degradation;life

目录 引言 (5)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6) 1.1 直接缩聚法 (6) 1.2 间接聚合法 (6)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6) 3 聚乳酸的降解 (6) 3.1 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6)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7) 4 提高其使用寿命的主要方法 (7) 4.1 加入抗氧化剂 ..................................... .. (7) 4.2 硝酸表面处理 (8) 4.3 酸性和干燥的环境 (8) 4.4 改变 PLA 的分子结构 (8) 5.结语 (9) 参考文献: (9)

引言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习题

第五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引自网络精品课程)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分子杂交实验不能用于 A .单链DNA 与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B .双链DNA 与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C .单链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D .单链D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E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 2 .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 .带有特殊标记 B .具有特定序列 C .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 .可以是基因组DNA 片段 E .可以是抗体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作探针 A .DNA 片段 B .cD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RNA 片段 4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 A .DNA 印迹 B .RNA 印迹 C .蛋白质印迹 D .斑点印迹 E .以上都对 5 .PCR 实验延伸温度一般是 A .90 ℃ B .72 ℃ C .80 ℃ D .95 ℃ E .60 ℃ 6 .Western blot 中的探针是 A .RNA B .单链DNA C .cDNA D .抗体 E .双链DNA 7 .Northern blotting 与Southern blotting 不同的是 A .基本原理不同 B .无需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C .探针必须是RNA D .探针必须是DNA E .靠毛细作用进行转移 8 .可以不经电泳分离而直接点样在NC 膜上进行杂交分析的是 A .斑点印迹 B .原位杂交 C .RNA 印迹 D .DNA 芯片技术 E .DNA 印迹 9 .下列哪种物质在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 A .RNA B .单链DNA C .cDNA D .蛋白质 E .双链DNA 10 .RT-PCR 中不涉及的是 A .探针 B .cDNA C .逆转录酶 D .RNA E .dNTP 11 .关于PCR 的基本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引物 B .耐热性DNA 聚合酶 C .dNTP D .含有Zn 2+ 的缓冲液 E .模板 12 .DNA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不需要 A .ddNTP B .dNTP C .引物标记 D .DNA 聚合酶 E .模板 13 .cDNA 文库构建不需要 A .提取mRNA B .限制性内切酶裂解mRNA C .逆转录合成cDNA D .将cDNA 克隆入质粒或噬菌体 E .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14 .标签蛋白沉淀是 A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B .基于亲和色谱原理 C .常用标签是GST D .也可以是6 组氨酸标签 E .以上都对 15 .研究蛋白质与DNA 在染色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A .标签蛋白沉淀 B .酵母双杂交 C .凝胶迁移变动实验 D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E .噬菌体显示筛选系统 16 .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又称为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 摘要: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程,其中主要介绍了通过开环聚合反映制取聚乳酸的方法以及聚乳酸易降解的特性,此外还讲了我国在聚乳酸方面的研究,最后介绍了聚乳酸在医药等方面的重大应用以及聚乳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材料生物降解聚乳酸前景 正文: 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常常以扩大开发自然资源和无偿利用环境作为发展模式,这一方改造了空前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前所未有的社会文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球性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与能源是制造材料和推动材料发展的两大支柱。同时,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也会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因而,传统材料的生态化和开发新型生态材料以缓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即材料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出现了“环境材料(ecomaterial)”的概念和环境材料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要求材料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全寿命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赋予材料及材料产业以环境协调功能。环境材料是未来新材料的重要方面之一。开发既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又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且对生态一步发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环境负荷,实现材料产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按几何级数增长,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质和抛弃的废弃物就越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越大,自然

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越大[1]。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在漫漫岁月里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人所组成的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目前认为是以大气、水、土壤、地形、地质、矿产等一次要素为基础,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作为二次要素的系统的总体。为了得到更好的环境,开始从不同的环境材料开始研究.。 一、聚乳酸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乳酸的直接缩合是作为早期制备PLA的简单方法,但一般只能得到低聚物(数均分子量小于5000,分子量分布约2.0),而且聚合温度高于180℃时,通常导致产物带色。到目前为止,PLA主要是通过LA 的开环聚合制得。依据引发剂的不同,LA的开环聚合可分为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目前,聚乳酸以乳酸或其衍生物乳酸酯为原料(最常见的是采用左旋乳酸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得到聚合物。高力学性能的聚乳酸是指旋光纯度高的聚L酸(PIJA),单体为£一乳酸。合成工艺大致可以分为间接合成法和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也被称作一步聚合法,是利用乳酸直接脱水缩合反应合成聚乳酸。直接法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缺点乳酸纯度要求高,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控制要求严格[2]。 LA正离子开环聚合是烷氧键断开,每次增长是在手性碳上,因此外消旋成了不可避免的,而且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的不足之处在于:能引发LA正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不多,而且难以得到高

FDA 非无菌半固体制剂扩大规模和上市后变更:体外释放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要求

非无菌半固体制剂扩大规模和上市后变更:体外释放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要求 SUPAC-SS: Nonsterile Semisolid Dosage Forms; Scale-Up and Post-Approval Change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In Vitro Release Testing and In Vivo Bioequivalence Documentation 1997年5月美国FDA发布 2010年3月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I. 前言 (3) II. 背景 (4) A. 关键的工艺参数 (4) B. 稳定性的一般考虑 (4) C. 体外释放试验 (5) III. 成份和组成 (5) A. 1级变更 (6) B. 2级变更 (6) C. 3级变更 (7) D. 防腐剂 (8) IV. 工艺 (9) A. 设备 (9) B. 工艺 (11) V. 批量(扩大规模/缩小规模) (11) A. 1级变更 (12) B. 2级变更 (12) C. 3级变更 (13) VI. 产地 (13) A. 1级变更 (13) B. 2级变更 (14) C. 3级变更 (14) VII.体外释放试验 (15) VIII. 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 (20) 术语解释 (22)

非无菌半固体制剂扩大规模和上市后变更:体外释放试验和 体内生物等效性要求 I.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向计划变更已上市半固体制剂的(1) 成份或组份;(2) 生产(工艺和设备);(3) 扩大/缩小生产规模;和/或(4)生产地的新药申请(NDAs)、简化新药申请(ANDAs)、简化抗生素药物申请(AADAs)的药品申请人提供建议。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是局部用药的非无菌半固体制剂(如乳膏、凝胶、洗剂和软膏),并就(1) 变更的级别;(2)建议的化学、生产和质控(CMC)试验,用于支持各级别变更;(3)建议的体外释放试验以及/或者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用于支持各变更级别;以及(4) 用于支持变更的资料,进行了定义和解释。 本指导原则详细说明了应提供给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的申请资料,以确保特定变更的半固体局部用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特性保持不变。本指导原则未评论或以其他方式影响CDER执法办公室(Office of Compliance in CDER)或FDA药政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Regulatory Affairs at FDA)确定的执法/监督文件。 本指导原则就下列多种变更的试验和归档文件提供建议,提交适合的试验和申请资料:(1) 多个1级变更(附有1级试验和备案资料);(2) 多个1级变更;1个2级变更(附有2级试验和备案资料);(3) 多个2级变更(附有2级试验资料和1个Prior approval supplement(PAS));以及(4) 3级产地变更以及任何其他1级变更(附有3级产地变更试验和申请资料)。用于支持变更的资料取决于半固体剂型的类型和复杂性。对于Changes Being Effected(CBE)的补充申请(21 CFR 3 14.70(c)的变更,FDA可能对补充信息进行审评,并决定变更不批准。申办者应与相关的CDER审查部门或人员联系,以获取本指导原则未涉及变更类型或短期内连续的2级或3级变更的实验和申请资料的信息。 法规指出,申请人可以按照联邦公报公布的指导原则、通告或法规对某一已被批准的申请做出变更,以减轻繁重的变更通告量(如,在提交补充申请或在下一个年报中通知)(21 CFR 3 14.70(a))。本指导原则允许在§ 3 14.70(a)

聚乳酸纤维的降解——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学院: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系别:纺织服装系专业班级:姓名: 指导老师: 一、聚乳酸纤维研究领域概论 1.1 聚乳酸的研究背景 聚乳酸(Poly一lactic一acid)简称,PLA,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所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的生产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石油原料合成法,另一个是发酵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玉米淀粉中得到右旋葡萄糖,经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获得成功后,使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成本远远低于合成法。用玉米加工乳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玉米淀粉→微生物发酵→乳酸 目前乳酸聚合主要采用丙交酝法,又称两步法,其生产工序为:第一步将乳酸脱水环化制成丙交醋;第二步将丙交酷开环聚合制得聚乳酸。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性能较好、可自然降解的纤维,可采用玉米的自然资源制取,从原料到废弃物完全可以再生利用。用玉米等天然原料加工聚乳酸产品对综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开发价值,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2 聚乳酸纤维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当今世界随着以石油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的生产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以及世界范围的原油消耗量扩大,原始自然资源的严重减少。绿色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可从谷物中取得。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完全自然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生态纤维。 聚乳酸的结构中含有酯键,易水解,这使制品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被废弃后能迅速降解,最终降解产物为CO2和H2O,不会污染环境。聚乳酸的降解可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水解降解2种。

生物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生物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基因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是获得 某一基因或DNA片段的大量拷贝,用于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 与功能,并可达到人为改造细胞以及物种遗传性状的目的。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基因克隆技术:目的基因 的获得、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分子的扩增和鉴定。 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分”是指分离制备 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 “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的DNA; 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 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 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 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 个体。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 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 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 移和重新组合。 一. 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将要克隆 或表达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是分子克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 步。基因工程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获得目的DNA片段,。所需 目的基因的来源, 不外乎是分离自然存在的基因或人工合

成基因。常用的方法有PCR 法、化学合成法、cDNA法及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来筛选 PCR方法 PCR 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 化学合成法制备基因片段 采用DNA合成仪,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段合成,然后进行连接,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 二、重组质粒的构建 DNA体外重组是将目的基因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以便下一步转化之用。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 、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连接反应的温度在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键结合是不稳定的。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12~16℃,连接12~16h,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酶的活性,又兼顾到短暂配对结构的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