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的协调分析

摘要

自1853年美国开采出了石油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直到今天,全世界能源消耗主要依赖的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经济系统的基本生产要素。

中国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正处于国家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不协调的压力以及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开始日益的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渐成为我们发展追求的目标,而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则成为了我们诊断区域开发及其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准。中国由于地理条件复杂,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因此对各个不同区域的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性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分东、中、西三个地区构建了我国30个省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为输出变量,建立了我国三大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三大区域各省市的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了测评和分类。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45,各省市的协调度介于0.1-1.0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较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和提高能源效率仍然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尤其要求我们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协调度

Abstract

Since the petroleum has been found in 1853 in American which brought a huge industry revolution in the whole world, the non-renewable resource has been the major energy we used until today. Energy, which become one of basic strategy resources in society and important factors for economy system.

China as an great energy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rapid rate, the economy an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are steadily increasing, however, the great development comes with a price. Such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eing destroyed ,resource depletio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economy and both society and the ecology. We ar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has emerged as the goal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s the standard which judges the development whether healthy or not. The research is more important to China as its complicated geographic conditions and the unbalanced energy located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energy and the develop of economy both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refore, this dissertation was drafted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a perspective of economical. At the same time, we establish a target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ree panel date models for evalua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xtent of Economy–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 of China, applies evalu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s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nd 30 proveniences included.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overal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china is 0.45,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s of 30 proveniences are from 0.10 to 0.90.Also the problem these 30 provenience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efficiency are both essential to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Energy efficiency

Coordinated Degre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I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4)

1.2.1国外相关研究 (4)

1.2.2国内相关研究 (5)

1.3文章主要框架 (7)

2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演进 (8)

2.1可持续发展思想 (8)

2.2循环经济理论 (9)

2.3协调思想的发展 (10)

3我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12)

3.1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12)

3.2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5)

3.3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差异 (19)

4我国分区域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20)

4.1模型的假设和变量的设定 (20)

4.1.1面板数据模型类型 (20)

4.1.2模型形式设定与选择 (22)

4.2指标的选取和数据处理 (23)

4.2.1对各类指标的选取与衡量 (24)

4.2.2参数估计结果 (25)

5 我国分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分类 (32)

5.1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处理 (32)

5.1.1指标的选取 (32)

5.1.2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32)

5.2实证分析 (34)

5.2.1我国分区域个省市协调发展程度 (34)

5.2.2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度分类 (35)

6 结果分析和对策建议 (37)

6.1.东部地区发展基本协调 (37)

6.2.中部地区能耗过大 (38)

6.3西部地区能效尚待提高 (39)

结语 (40)

参考文献 (41)

图目录

图1-1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增长走势 (1)

图3-1 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增长趋势 (14)

图3-2 我国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增长趋势 (14)

图3-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级图 (18)

图3-4 区域产业结构图 (19)

表目录

表1-1 部分国家GDP和能源消费量表 (2)

表3-1 1970—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量 (12)

表3-2 中国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比重 (14)

表3-3 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及能耗统计表 (15)

表4-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 (24)

表4-2 面板根检验结果 (26)

表4-3 Hausman检验 (27)

表4-4 东部地区面板数据结果 (28)

表4-5 中部地区面板数据结果 (29)

表4-6 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结果 (31)

表5-1 协调等级的划分 (33)

表5-2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状况 (34)

表5-3 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状况 (34)

表5-4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状况 (35)

表5-5 东部地区各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度 (36)

表5-6 中部地区各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度 (36)

表5-7 西部地区各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度 (3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能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次新旧能源的变更均能引发经济的高速增长,新能源在短时间内的普及和运用,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以及经济总量,但由于一次传统能源缺乏弹性,因此经济增长对其价格变动极其敏感[1]。20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了石油时期,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三次石油危机,使―世界政治和经济神经震颠‖,世界范围内的几次能源危机都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1图1-1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增长走势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和能源消费都保持了较快的增势,如表1-1所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0年的318.971千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46.359千亿美元,年均增长7.08%;能源消费量则由2000年的92.626亿吨当油量增加到2007年的111.044亿吨当油量;年均增长2.30%;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由2000年的3.4顿油当量/万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4.92顿油当量/万美元。

1国际石油网.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56814791.html,/oil/

2表1-1 部分国家GDP和能源消费量表

能源消费量:亿吨油当量GDP:千亿美元

区域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国GDP 98.247 101.171 103.831 108.572 116.675 124.866 129.55 139.8 能源消费量23.095 22.549 22.892 22.967 23.419 23.427 23.231 23.596 日本GDP 47.661 42.451 39.934 42.907 46.234 46.638 45.905 52.9 能源消费量 5.102 5.087 5.057 5.062 5.17 5.197 5.204 5.158 德国GDP 18.752 18.738 19.841 23.862 27.144 27.301 27.901 32.8 能源消费量 3.295 3.352 3.291 3.309 3.291 3.236 3.278 3.093 英国GDP 10.808 11.59 12.371 13.72 17.317 17.727 23.29 30.1 能源消费量 2.229 2.254 2.203 2.238 2.252 2.252 2.224 2.147 法国GDP 13.133 13.027 14.313 17.316 20.026 20.548 21.18 25.2 能源消费量 2.539 2.574 2.555 2.587 2.622 2.618 2.595 2.548 中国GDP 10.808 11.59 12.371 13.72 17.317 17.727 23.29 30.1 能源消费量9.673 10.006 10.583 12.293 14.29 15.722 17.226 18.628 世界GDP 318.971 316.857 329.974 370.768 417.134 450.029 487.86 546.359 能源消费量92.626 93.231 95.028 98.105 102.588 105.553 108.208 111.044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表1-1显示,2000~2007年美国的GDP由98.247千亿美元增长到139.8千亿美元,能源消费量

由23.095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3.596亿吨当量,年均增长分别为4.53%和2.7%,在

此期间,20实际初的石油危机也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

一度缓慢,能源消费明显减少,从而造成了短暂的经济停滞甚至衰退。中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都增长迅速,2007

年GDP和能源消费量分别为30.1千亿美元(2000年美元不变价)和18.628亿吨

油当量。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于能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家逐步意识到依靠单纯能源消费(尤其是一次能源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将不会长远,于是各国

尤其是早起发达的欧洲的工业化国家都开始纷纷探索如何减少能源消费的同时也

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获得了有效的进展,我们看到2000~2007年德

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分别为7.521%和-0.76%;且同期一些

欧洲的工业化国家的GDP的增速,如英国,法国都超过了美国分别达到了7.8%和

8.7%,而同期的能源消费分别为-0.4%和0.5%,都大大低于GDP总值排名靠前的

日本和美国[2]。能源强度的变化除了和技术进步有关之外,还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

影响。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以后。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能

源强度较小且呈下降趋势。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发展

能源密集型才产业,因此能源强度较大,甚至还会出现上升趋势[3, 4]。

2

该数据采自联合国数据库DESA. From:https://www.doczj.com/doc/56814791.html,/unsd/databases.htm.

1.1.2研究意义

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历来是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之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生产高能耗的粗放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能源短缺。这种能源短缺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博的国家,出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区域之间无论在资源储备或是经济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对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包括两子系统各自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两方面内容。具体来说,能源消费子系统的可协调利性是指在维护生态系统基础上,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制合理化,用以保证能源安全、效率、持续供给,满足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需要,协调发展不仅对能源消费的促进发展作用提出要求,而且对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都做出了相应的约束,其主要是从两系统间的协调关系,协调度两个方面来体现。同时,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要求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各自内部要素间相互配合。两子系统之间及系统内保持互惠共生的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使区域整体利益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

据BP(2009)的统计,截止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全球增量的近四分之三,过度能源消费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凸现。因此国家大力提倡的的两型社会的建设更加要求我们要即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坚持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举,确立多样化能源战略。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面板数据模型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能源消耗和经济协调关系和协调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类。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计算和分类,进一步发现导致能源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协调度的分析,更加直观的发现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弊端,有利于调整现有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及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利于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可协调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也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大部分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提出的坚持培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于我国的两型社会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国外相关研究

关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探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有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危机——征服自然和追求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思想随之诞生,1963年,卡逊出版了《寂寞的春天》,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在那后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问世,提出了“零增长”的发展观,首次唤起了人们对高生产,高能耗,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证反思,由此引出了大家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5]。关于“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最早研究是Grossman,其在1991年的研究中就发现SO2和烟尘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6]。此后,Shafik(1992)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拟合各项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7]。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Kuznets界定的人均收入水平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8] (EKC)。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退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曲线型关系。文中还提到现有发展模式没有考虑到环境被破坏后的不可逆转性,从而提醒人们绝对不能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同样也要承担解决生态问题的责任。

有关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模型研究:对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的研究,从1969年美国计量学家Granger提出因果分析的方法和概念以后,关于Granger 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已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9]。1978年,根据美国的数据情形,美国的Kraft首先进行了开拓性研究[10]。他的研究小组利用1947一1974年间美国年度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存在GN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将带动能源消费。此后,Yu和Jin使用Engle和Granger提出的E—G两步法,扩大了研究区间,利用1974一1990年间的美国季度数据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均衡关系[11]。随后能源经济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就扩展到了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并开始在发展中国家能源经济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而应用。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就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讲,其研究结论和美国也不尽相同。Mas1het在一个多元经济计量模型的框架内,检验了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实际收入与总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12],结果发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能源消费同实际收入之间存在中性的结构依从关系。在对中国台湾地区数据的检验中,Yang进一步将上述样本区间更新为1954一1997年,并分

别考查GDP与各种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及电)的结构依从关系,结果发现GDP 与总能源、煤、电三变量分别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以及存在天然气到GDP、GDP 到石油的单向因果关系[13]。Chien-Chiang Lee运用Granger非因果检验(non一Causality testing),对n个亚洲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予以解释[14]。

1.2.2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的国内关于能源消费变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能源消费:吴巧生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强度的协整关系表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15]。之后的周鸿通过对1993~2002 年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的分析认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虽然在1993年以后有一定的提高,但能耗结构没有优化[16]。在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变动上,史丹通过计量回归分析认为,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积极的作用[17]。Hua Liao 等对1997~2006 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研究认为,高耗能工业的大量投资所引致的工业结构转换是能源消费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18]。赵进文,范继涛则使用非线性的STR模型揭示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变化规律,包括: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即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此外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陈诗一等(2009)则通过构造了我国工业的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库,分析了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了绿色增长的核算,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我国目前工业总体已经开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但是能源仍然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能源,节能对于经济的贡献较低,建议对于高耗能行业必行进一步的节能减排改造从而最终实现完全的可持续发展[20]。

关于能源消费的区域分析:早在07年就有学者通过运用聚类分析从能源消费角度出发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考核体系,从而为各地的能源发展提出战略建议[21]。邵帅等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的效应,西部的能源开发通过对其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阻碍了经济的增长[22]。刘畅,崔艳红通建立了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面板数据模型, 研究不同区域各种经济因素与能源消耗强度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对高能耗区域的影响很大,高能耗区域通过结构调整有更大的节能空间[23]。齐绍洲则通过分析1995-200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和较发达的东部11个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使用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估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均

GDP差异存在收敛关系,而且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西部与东部的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也是收敛的[24]。

关于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研究:关于协调发展,我国最先由廖重斌先生提出,他通过对协调、发展及协调发展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论述,分别推导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对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大小等作为评判标准,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分为从简洁到详细不同的3个层次,共30种基本类型,最后还以珠三角为例,给出了上述计算方法和分类体系的应用实例,同时证明其可靠性[25]。赵媛,梁中则以江苏省为实际背景,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对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从定量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对策方案[26]。傅允生在研究了近年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和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后指出,在近年国际市场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与国内资源约束递增的环境下,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了资源稀缺的结构性变迁与地域性转移,从而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出现收敛趋势[27]。从而得出结论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关系变动因此受到资源供给的约束与资源配置力的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吴殿生,王丽华则从协调内涵讨论入手,设计了机遇效率——公平统一性的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考察了1995—2005年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状态极其变化,预测了―十一五‖末期的态势,提出了改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28]。陈甲斌,贾文龙在分析我国能源节都状况的基础上,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等角度出发,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政策提出了建议[29]。王西琴等在通过构建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去顶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了协调发展模型,对成都平原城市群索包括的7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30]。

1.3文章主要框架

本文的研究是在规范分析基础之上采用的实证研究,具体说,是在参考和研究已有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成果基础上,对区域性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采用的是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这三个输出变量,结合各个省市的不同情况,构建了我国30个省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了各个指标权重。分中、东、西部三个地区建立了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对这三个区域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一系列实证检验和定量评价。本文的一、二部分主要是对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情况以及相关国内外研究理论和思想演进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则是分区域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和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状况,着重分析了三地之间的差异。第四部分则是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分地区的对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衡量三地之各自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第五部分则是运用了协调理论对我国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协调性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类。最后一部分主要是总结了分析研究的结果以及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2 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演进

2.1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于欧洲国家提出,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的发展战略。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我们的社会系统每天都生产、分配并大量消费能源,推动者人类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富足的经济系统也将它日益增加的压力转移给提供资源和生命系统支持的地球,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和天气反常的现象凸显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5]。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人类发展和未来生存的重大问题。

在当今世界常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约占34.77%,比重最大,其次是煤炭消费,约占26.25%,天然气占到24.14%,而水电和核电仅占6.36%[4]。基于此,世界各国都开始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陆续颁布各自的能源发展战略,把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纷纷开始制定合理利用能源、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和政策,从而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全面进步。当人们开始全面反省传统的发展观,寻找更为有利于人类长远的新的生存模式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能源的可持续是指在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基础上,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制合理化,用以保证能源安全、效率、持续供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1]。它包含有发展、协调、安全三个方面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32]。历史上,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能源时期: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多功能互补时期。每次能源消费的需求促进能源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从而引起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人类社会由此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但是,近代―石油危机‖的发现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绝对无法维系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倡导一种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并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3]。

(2)协调的观点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的发展观因为没有处理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资源与保持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在社会快速前进的同时,给我们的生活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大的负效用。大量能源的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

带来了恶化的生态环境,而环境的治理又需要我们消耗很大部分的经济成果,这样一来使得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就处于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则要求三者之间要保持和谐的统一,通过不断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即满足的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亦保证了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良好的生存环境的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有效。也就是说,只有在我们的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资源系统三者之间的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25]。

(3)安全的观点

世界能源的消费与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尤其是主导资源(石油、天然气)的空间分布的集中度的提高,各国都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能源安全问题,能源的安全包括两个有机部分[34]:经济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具体来说一方面它具体指能源的供应安全,即能够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其范围涉及了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需求和国防需求活动的稳定燃料供应。另一方面指的是能源的使用安全,是指能源的消费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其中能源供应保障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标所在,而能源使用安全则是国家能源安全更高的目标追求。但事实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由于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和供应结构的改善缓慢,大规模的常规能源的使用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本身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制定战略,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2.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按照生态系统的模式安排经济活动,建立一种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在人类无限利用资源的将来,地球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宇宙飞船一样,由于能源的最终枯竭而走向毁灭,而延长这一毁灭过程的惟一方法是尽可能地循环使用现有的资源。此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35]。我国学者总结为:循环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生产到消费都按照清洁的方式,对各类能源以及其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改造的生产活动过程[36]。是一种物质反复循环利用的经济,有明显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特征。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我们要从投入产出上来减少能源的消费和污染物的排放。一方面,我们要在产出上减少污染,包括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能耗。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生产源头上坚持使用新型清洁能源的同时引进新

技术,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产品的生产也要求尽量环保,提高重复利用率,减少一次污染。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企业要加强对现有利用过的产品进行回收,通过深层次加工后改造为再生资源,重新作为生产资料输入。通过源头和终端的多重努力,尽可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外部效应,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循环经济的终极理念是希望人们能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纳入自己的社会经济活动指南中,从而实现资源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保证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政府部门不仅要从宏观上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布局,颁布各项节能减排的新举措,从源头上把握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此外,还要将发展理念贯穿于全社会的各领域、各环节,逐步控制并取缔能耗过大企业的生产,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企业层面上,要积极鼓励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能源产品,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利用完的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积极建立专业化,集约化的产业链。加快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37]。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我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战略规划[38]。

2.3协调思想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内在性的发展聚合,它不是单个系统或要素的增长,而是多系统或要素在协调这一有益的约束和规定之下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不允许其中一个系统或要素使整体或综合发展受到影响。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一种齐头并进、整体提高、全局优化、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由于发展是系统或系统要素本身的一种演化过程,所以某一系统或要素的发展,可能是以其他系统或要素的破坏甚至是毁灭作为其发展条件的。例如,以无限榨取自然资源,造成能源枯竭浪费最终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我们所追求。因为环境,能源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无限制的开采能源,粗放的生产方式大肆的浪费能源的现象将逐步成为历史。而且,环境和能源将逐渐成为一种与越来越供不应求的特殊商品,浪费能源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一的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已渐渐落伍。因此,必须树立一种―兼顾各方‖、―和平共处‖、共同提高的多元发展观[36],而要实现多元发展观就得首先树立协调观念。

关于协调发展的衡量,前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在涉及到区域性问题的同时,我认为应该更多的应该是从―差异‖入手。城乡协调发展,应该包括时间上的协调——避免大起大落,确保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时尽可能好、尽可能快地发展,由此入手考察协调问题就是动态的协调评价;也包括空间上的协调——

在防止区域差异不会因过大而影响到区域整体稳定的前提下,追求整体利益、综合利益、长期利益的极大化。由此入手考察协调问题才是动态的协调评价[28]。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度研究可以定量的反映能源消费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有利于根据协调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关于能源与经济体系的综合平衡研究,最早是从环保角度看待对经济的约束,再从以经济手段制约能源粗放使用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开展研究,国内对于能源与经济、环境体系最早是研究能源的一元系统。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要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又逐步扩展到研究能源和经济的二元系统,到20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引入环境这一因素,形成研究能源、经济和环境三元系统的综合平衡问题。因此,关于协调发展思想从经济角度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协调发展上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多。

3 我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1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图3-1所示,我国的GDP 由1953年的1615亿元到1978年的6584亿元,再增长到2000年的50029亿元,到2007年已经增长到107232亿元;1953~1978年,1979~2007年两个阶段的平均增长率为5.8%和9.7%,能源的消费量由1953年的0.54亿吨标准煤增长到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再增长到2000年13.03亿吨标准煤,在再增长到2007年的26.56亿吨标准煤,两个阶段分别增长了9.9%和5.3%。

3表3-1 1970—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量

单位能源消费量:十亿元(以1990年人民币不变价) GDP:百万吨标准煤

年份能源消费量GDP 年份能源消费量GDP 年份能源消费量GDP

1953 54 1615 1972 373 4643 1991 1038 20251 1954 62 1683 1973 391 5007 1992 1092 23135 1955 70 1798 1974 401 5123 1993 1160 26361 1956 88 2069 1975 454 5569 1994 1227 29811 1957 96 2173 1976 478 5478 1995 1312 33070 1958 176 **** **** 524 5896 1996 1389 36381 1959 239 2868 1978 571 6584 1997 1378 39759 1960 302 2858 1979 586 7083 1998 1322 42873 1961 204 2977 1980 603 7638 1999 1301 46145 1962 165 1961 1981 594 8083 2000 1303 50029 1963 156 **** **** 621 8766 2001 1432 54183 1964 166 **** **** 660 9719 2002 1581 50108 1965 189 **** **** 709 11192 2003 1750 65033 1966 203 3312 1985 767 12700 2004 2032 71591 1967 183 **** **** 809 13824 2005 2225 78678 1968 184 **** **** 866 15425 2006 2463 90619 1969 227 3500 1988 930 17165 2007 2656 107232 1970 293 4181 1989 969 17862

1971 345 4475 1990 987 18548

此处对于中国能源消费和GDP增长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3

根据能源经济数据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2008)、《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国家统计局,2008a)、《统计公报2008》(国家统计局,2008a)、《GDP修正数据》(国家统计局,2008b)的数据整理得出。

统计数据,因此与之前的联合国中国统计数据有差异。但为了便于更加真实的反映世界的整体情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所以在第一章世界能源介绍时采用的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而在本论文中主要采用的是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

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迅速增长,从1953年的0.09吨标准煤增长到1995年的1.09吨标准煤,再由2005年的1.70吨标准煤增长到2007年的2.02吨标准煤,消费量翻了22番。198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为10.7千瓦时,而到2007年人均用电量已近2482千瓦时,且到2008年全球的电力能源的净增长都出现在中国,(全球发电在2008年增长为2.8%,而中国的水力发电量增加20.3%,高于历史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仍然比较低。

由于中国是从1993年起才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因此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均未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1958-1960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大跃进”等经济发展战略所造成的,1997-1999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量出现了下降,在国际上引起了诸多争议,国内主要认为是[39]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能源产品需求量减少;一批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被相继关闭;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统计数字可能存在低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5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了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能源,表3-2反应了我国从1995-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个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我们看到,工业部门一直是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1999年左右工业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是2003年又恢复到了70%的水平,消费量约为17.50亿吨标准煤,在工业部门内部,制造业的能源消费最大,一直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铁工业)、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建材工业)的能源消费比重较大,2007年分别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8%,10.1%,17.3%,8.1%,电力、煤气及水电生产和供应业的能源消费比重也较大,2007年占到全国消费总量的7.6%[40]。除了工业部门以外,交通部门的用能增长的明显加快,消费比重从1995年的4.5%左右增长到2007年的7.8%左右[41]。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家庭轿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比重还将进一步上涨。

第三章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章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客户关系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因素和消费者购买心理的特征。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次重点) 识记: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三种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重点) 识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三种因素;消费心理的五个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消费者购买心理(次重点) 识记: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十种类型。 理解:各类消费者(按性别和年龄)的购买心理特征。 (四)客户关系管理(重点) 识记:客户关系管理定义;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则;客户关系管理的层次。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管理思想;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7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行为 (一)消费者行为: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显示出的探寻、购买、使用和评价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之前的决策过程、购买和使用过程,而且包括行动之后的评价和反应过程。 (二)研究消费者行为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内容、购买方式、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购买地点、购买频率、购后评价以及对未来购买行为的影响等内容。 二: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典型方式。 (二)消费者行为划分为三种模式: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一个强调社会两方面的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该模式说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不仅要受到营销的影响,还有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不同特征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通过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导致了一定的购买决定,最终形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经销商、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的选择。 (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主要受经济条件、消费群体、销售因素、资料来源、心理评估标准、等因 素的影响。 (二)消费者决策是对市场行为中五方面问题进行规划。 第一,买什么 第二,何处去买 经济人模式:消费者依赖于对市场信息的完全掌握,做出 完全理性的决策,以合理开支其有限的财力,取得需求最 大的满足和效用 被动人模式:消费者成为企业推销人员或广告的操纵对象, 在推销人员或广告的诱导下,服从企业的目标和意图,消 极被动地进行购买决策。 决策人模式:消费者尽量收集比较充分的信息,通过各类 信息的比较与分析,做出比较满意的购买决策。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

消费者行为论文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5-2016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6.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甘兵学号:13092555892840 成绩:___________ 消费者行为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进步,近几年内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通过近一周的实地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从目前中国的旅游消费情况来看,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表现出大学生旅游消费已经在旅游业的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大学生对外出旅游考虑的因素较多 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外出旅游时,首先会考虑经济因素,其次会考虑时间因素,只有在经济与时间都充分,才会具体为外出旅游做准备,其中在面访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的旅游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兴致起来就去旅游的。很多同学先计划旅游,然后为旅游准备资金,计划时间的安排。 2.大学生对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较大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费用在300元到800元之间,这是大学生对旅游消费支出比较认可与接收的价格,接近80%的学生平均每年都外出旅游一次,从外出旅游的频率与消费程度来看,城市学生或家境较好的学生旅游的次数与消费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不会去旅游,而大学生对消费旅游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现在也有“穷学生消费旅游”一说,即学生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会选择边打工边旅游,这也是现在比较新颖的一种方式,很多同学也是选择先打工筹备资金,然后实现旅游目的的。 3.省外旅游远多于省内旅游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省外旅游的比省内的多了将近一倍,有人反映的是省内的旅游比较单调,而省外带来的是更多的新鲜感,可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也顺便在旅游之际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并可由此看出大学生不仅仅是在对旅游进行表面上的享受,也在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省内旅游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4.旅游喜欢选在寒暑假 寒假和暑假给学生更多更充实的时间去浏览各地的名山好水、风土人情,而时间又是大家主要的选择。平时大家都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中,没有那么多的空闲出去游玩。放假的长时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完整版)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ournal of Low Carbon Economy 低碳经济, 2020, 9(1), 1-9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6814791.html,/journal/jlc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6814791.html,/10.12677/jlce.2020.91001 Prediction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Yue Li, Yujie Cui College of Scienc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Nov. 16th, 2019; accepted: Dec. 4th, 2019; published: Dec. 11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ur demand for energy is growing. By 2018, China’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has reached 464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Energy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ARMA model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energy sec-tor to formulate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policies to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rough reasonable methods. Keywor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RCH Model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悦,崔玉杰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截止到201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4,000万吨标准煤。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ARMA模型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能源部门制定有效合理的能源消费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需求结构、消费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略 2.如何看待“顾客是上帝”这一提法的?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自愿的、和互利的。消费者有充分的自由消费选择权力,企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和不同的目标顾客,生产既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又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产品和服务。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答:消费者行为研究以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为分析对象,目的在于发现和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规律,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无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还是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和消费者个人科学消费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制订营销决策和策略的基础。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质是消费者需求管理。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围绕消费者进行,以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深入分析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来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合理的价格及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货币选票,扩大市场份额,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2)消费者行为研究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依据。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高度重视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预期以及行为反应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调查研究。研究消费者行为也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消费者行为研究有助于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全面了解现代消费者应具备的知识、素质,掌握科学的消费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以较少的花费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了解企业是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来制订营销策略,能够使人们能更好地洞悉企业营销活动背后的动机,从而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更加自信。 4.消费者购买决策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报告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08040630 08经济学班朱玉霞 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能源产出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研究背景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了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用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 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济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给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能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指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从消费能源消费形式的角度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能源损失量 一、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指一定时期,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通过国家统计局每年编制《全国能源平衡表》进行核算的。 《实物量能源平衡表》与《标准量平衡表》 (一)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能量守恒定律原则。能量守恒定律是编制能源平衡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能量守恒定律阐明了能源可以互相转换,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全部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一原理,表格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直至平衡表的编制都必须符合平衡的要求。所有能源各品种均有来源和去向。平衡表的纵列与横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子矩阵必须形成相互之间平衡关系。

2、消除数据的重复计算,补充统计内容和范围的遗漏。对无法从定期统计报表中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可进行一次性调查,也可进行有根据的合理估算,以便补充编制能源平衡表中出现的资料缺口。 3、必须采用两种计算单位,一是实物量,二是标准量。标准量采用标准煤。 4、对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行总平衡后允许出现平衡差,但数量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平衡差过大,说明某些能源流程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必须对造成平衡差额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校正有关数据,调整平衡差额。 (二)“平衡法”的能耗核算公式 能源消费总量=年初全国能源库存量+全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全年国外能源输入我国能源量-全年我国向国外输出能源量-全国年末能源量库存 二、省级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省一级能耗总量的核算办法是:

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

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协整关系研究 —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项模型朱志辉产业经济专业 摘要:经过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很大。能源消费在三次产业发展 的关系如何,对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1978—2008年度的数据,采用协整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以及误差修正项模型分析河北省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关键字: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可分割,能源消费量不仅仅与经济总是不可分割,而且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协整理论,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处理来分析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整因果关系,并对肯有长期均衡关系的变量构建具有误差修正项的长期均衡方程。 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计量分析 1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所选用的数期间是1980年至2009年,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2010年能源消费量用煤当量计算(单位是万吨标准煤),将GDP换算成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 (单位是亿元人民币),本文采用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进行核算。 2单位根检验 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指检验一个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是否稳定,假若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则这个序列是平稳的,否则被视为不稳定。目前检验平稳性的方法主要有DF和ADF检验。本文利用ADF检验法,为了检验产业结构变动水平与能源消费水平的平稳性,将产业变动用GDP 1、GDP 2、GDP 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变动、第二产业变动、第三产业变动,用TEC表示能源消费总量。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则分别对这些变量取对数。lnTEC 、lnGDP1、lnGDP2和lnGDP3分别代表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变动、第二产业变动、第三产业变动的对数。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可以得出它们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单位根和变量平稳性检验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指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从消费能源消费形式的角度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能源损失量 一、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指一定时期,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通过国家统计局每年编制《全国能源平衡表》进行核算的。 《实物量能源平衡表》与《标准量平衡表》 (一)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能量守恒定律原则。能量守恒定律是编制能源平衡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能量守恒定律阐明了能源可以互相转换,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全部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一原理,表格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直至平衡表的编制都必须符合平衡的要求。所有能源各品种均有来源和去向。平衡表的纵列与横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子矩阵必须形成相互之间平衡关系。 2、消除数据的重复计算,补充统计内容和范围的遗漏。对无法从定期统计报表中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可进行一次性调查,也可进行有根据的合理估算,以便补充编制能源平衡表中出现的资料缺口。 3、必须采用两种计算单位,一是实物量,二是标准量。标准量采用标准煤。 4、对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行总平衡后允许出现平衡差,但数量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平衡差过大,说明某些能源流程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必须对造成平衡差额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校正有关数据,调整平衡差额。 (二)“平衡法”的能耗核算公式 能源消费总量=年初全国能源库存量+全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全年国外能源输入我国能源量-全年我国向国外输出能源量-全国年末能源量库存 二、省级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我国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年的前;11;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873;亿元,而零售总额增数却由;94;年的;30.5%;下降至;98;年的;6.79%;。;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

世界能源消费特征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2020中国能源格局变奏 世界第一之困 自200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达到2.3亿吨标煤。这一数据相当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费量,世界上也仅有13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该数字。 “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依靠透支资源、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能超过55亿和75亿吨标煤。这将过快地消耗掉我国未来的资源,过早地耗尽大部分发展潜力,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一次演讲中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的预测更让人担忧:“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前几年8.9%的增速,2020年能源消耗将达到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一半。即使能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但GDP继续保持9%以上年经济增长速度,2020年我国能耗将占目前世界能耗三成。” 与高增长的能源消费对应的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撰文指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飙升至57%,进口量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38%经过霍尔木兹海峡,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是遗憾的是,大量能源消费所带来的产值并不高。 2011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原因是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使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如是说。 以二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吞噬着数量惊人的能源。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47:43,单位增加值能耗比约为1:6:1.5,三次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3%、14%和11%。 “我国需要科学评估能源需求,改变"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的模式,实现"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基础上的供需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如是说。 能耗要设“天花板” 我国能源战略调整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径?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这是下一个五年乃至未来十年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撰文称,“实现此目标需要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并重;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具体而言,在保证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上,既要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增强供给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利用境外能源资源,合理调控对外依存度,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介绍,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要实现6个方面转变的 目标:从偏保障供应的能源战略向科学引导消费转变,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过度依赖煤炭向绿色多元发展转变;从偏重依靠国内资源向更加注重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向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各能源行业分散发展向系统协调发展转变。 中国工程院在上述研究报告中则提出,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中国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而2020年前的10年,是上述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结构应有显著变化,节能、提效、减排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并逐步建立能源供需新模式。”杜祥琬如是说。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畴;从国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市场、刺激消费、扩

大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张倩7101309055 李婉婷7101309021 黄艺潢7101309014 陈媛媛7101309003 写在前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2004年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但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原因导致的能源供需矛盾、环境问题不断突出。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节约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日益重要的问题。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发展经济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总量在逐年递增: 1978—2008能源消费总量及GDP年度数据表

数据来源:2010统计年鉴 根据上表绘制散点图,如下: 可见GDP(亿元)与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大致符合线性关系。 为比较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能源消费总量为被解释变量Y,以GDP为解释变量X,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估计模型为:Y=72215.8+0.77X R2=0.9636(决定系数或拟合优度,数值越接近1说明拟合优度越好)Adjusted R Square(调整后的决定系数)=0.9623 F=767.44 n=31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636,说明拟合优度很好,说明GDP增长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有效解释变量。模型反映了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当GDP增长1%时,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0.77。 可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的。然而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情况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其中煤炭消费21.4亿吨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上还是以煤为基础的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在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的煤炭消费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进展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60% 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 年的前11 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873 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94 年的30.5% 下降至98 年的 6.79% 。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讲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确实是再生产过程。”②也确实是讲,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接着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能够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关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存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

济进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进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专门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存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进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确实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进展就会受到阻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确实是我们所讲的“高积存,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