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为建立我国科学、系统和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实现我国农产品按质定价,满足农产品贸易的需要,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存在的标准内容散、相关标准缺和技术内容适用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现状,梳理其先进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与国外的差距,最后总结我国在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时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一、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

概念和作用

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grade)是将功能、用途相同的农产品质量依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级和归类的规范性文件。分等分级标准明确地反映了农产品功能用途及其相应的费用与价格,体现了消费者对农产品预期、认可的不同质量要求,保证高质量产品的市场销售。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在农产品贸易中所提供的功能包括:(1)自动确定质量与价值等级,可用于产品报价、买方出价、损坏索赔、贷款评估、期货贸易、政府采购以及市场信息动态报告等;(2)为不便作展示或预期买主无法检验等贸易活动提供了统一描述语言;(3)为包装厂商或加工厂商的产品包装提供指南;(4)减少流通环节,避免贸易纠纷,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5)在产品标签上对产品质量等级进行标记。因此,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是实现农产品按质定价,促进大规模农产品贸易、期货贸易,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异地销售、大宗农产品交易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均离不开分级及其相应的分级标准。国际组织及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作用,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

二、国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现状和经验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分级方面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分级方面,尤其受到各主要贸易国重视的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分级标准。欧洲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果蔬等农产品分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美国的分级标准现状和经验在美国,很多食品企业有自己的标准和分级,但是,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分级是最权威的。这些分级有3方面的来源:一是源于早期的贸易活动;二是由贸易组织提出并经联邦或州的认可;三是为了解决市场上没有分级问题而研制的。

1.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现状。在美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有3个政府部门负责: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AMS)负责肉类、畜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棉花、羊毛、烟草等产品的分级管理;农业部联邦粮食和检验服务局(FGIS)管理粮食、水稻、豆类和草类的分级;而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管理鱼类、壳类和水产品的分级。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全部收录在《联邦管理法规汇编》CFR当中。截至2004年,美国制定的农产品分级标准有342个,多数以法规方式收集在美国《联邦法规法典》的CFR7中。其中,有关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方面的标准,迄今为止,美国农业部已对85种鲜果、干果、蔬菜及有关产品制定了158项等级标准,其中加工的果蔬及其产品和其他加工食品分级标准154个,分为罐装果蔬、冷冻果蔬、干制和脱水产品。乳制品方面,美国制定的分级标准有17项,蛋类产品分级标准3项,畜产

标准制定与实施

品分级标准10个。粮油和豆类产品方面,美国制定的分级标准有18项。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一般包括总则、适用范围、等级和等级名称、各等级的质量基本要求、各等级的大小要求、各等级的色泽和成熟度要求、各等级的标准质量和标准重量、各等级的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容许量和质量容许量、容许量的应用、包装标准、标记标准、定义等内容。新的分级和标准根据需要不断制定,每年对大约7%的分级进行修订。

这些农产品分级标准都是依据美国农业销售法制定的,对农产品的不同质量等级予以标明。生产者、供货商、购买商和消费者自愿使用这些标准。这些标准在政府制定技术法规时如被引用,就被联邦政府、州或地方法律赋予强制性执行的属性。这些标准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便利、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对整批货物进行估价,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这些分级标准也是美国农业部(USDA)进行农产品分级检验和认证的依据。分级的依据除分级标准外,还有119项水果、蔬菜的检验指南。另外,还有一些检验用的分级指南和手册,包含对分级标准的详细解释,并给出了产品分级的逐级程序。

2.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的经验。自1917年美国第一个等级标准——

—马铃薯标准制定以来,美国的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化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内容较为丰富、特点分明的农产品分级标准体系。主要体现在:(1)制定标准因地制宜。即根据各地差异和栽培条件,制定不同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例如番茄和黄瓜等蔬菜分别有温室条件产品和常规条件产品的标准。洋葱、马铃薯和胡萝卜等蔬菜依其品种不同分别有2~4个不同的标准。柚子的分级标准则按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利亚和亚里桑那州等不同产地制定。(2)分级比较详细。例如,对于肉类产品(牛排、羊肉等),分级为USDAPRIME、USDACHOICE和USDASE-LECT;对于蛋类,分级是USDAAGRADE和USDAAAGRADE;对于蔬菜和水果,分级是U.S.FANCY、U.S.GRADENO.1和U.S.GRADENO.2等。(3)分级应用程度与贸易量相关。由于美国食品分级以自愿选用为主,分级的应用与食品贸易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贸易量大的食品对分级的采用就越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分等分级水平(例如,火鸡、黄油、鸡、牛排、水果、蔬菜有较高的分级管理水平),二是分等分级在批发领域的应用远高于零售领域。(4)及时修订。美国每年要对大约7%的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标准修订时,专家主要调查栽培品种、栽培条件、包装容器、包装方法及其他因素变化情况,从而使标准符合最新要求。

(二)UN/ECE的分级标准现状UN/ECE始建于1947年,是联合国五大地区性组织之一,目前在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地区拥有55个成员国,并与70余个国际专业机构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合作,其中重点合作机构为欧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其总体目标是促进经济合作,为政府制定法规和标准等提供支持。UN/ECE主要制定和推广实施新鲜水果、蔬菜、干果、马铃薯、肉类、蛋类及切花等易腐产品标准,这些标准适用于UN/ECE成员国之间销售的农产品和销往UN/ECE成员国的农产品。

UN/ECE制定的标准内容包括:产品定义、质量规定(包括最低要求和分级)、大小规定、容许度规定(包括质量容许度和大小容许度)、摆放规定(包括一致性、包装和摆放)、标识规定(包括验明、产品特征、产地、商业规定和官方控制标识)等6章。其中对于干果及果干的容许度规定还包括“矿物杂质”。除UN/ECE成员国外,UN/ECE的标准也为美国、中国等非UN/ECE成员国所采纳。据统计,世界贸易农产品的70%是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的。因此,这些标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全球范围的农产品贸易。

UN/ECE制定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具有技术含量高、分级规定严格、细致和统一的特点,符合大规模贸易的需要,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三)OECD的分级标准现状OECD在果蔬分级标准方面推行采用国际标准方案,促进了水果和蔬菜的质量、检验、包装、标签等方面的标准化。OECD制定了水果蔬菜统一的检验证书并对蔬菜包装上的标签作了统一规定;为使各国检验人员准确地理解标准,OECD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并编制了果蔬标准解释手册,配有大量彩色照片和多种颜色的比色表供检验人员参考。其制定的果蔬分级标准大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大规模贸易。其成员国在产地、发货地、边境、销售地都建有官方检验机构,按交货包装材料上所示的质量等级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以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和质量等级。

以梨质量分级标准为例,OECD于1962年发布了《水果和蔬菜国际标准:苹果和梨》,并于1983年对其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将梨分为特等、一等和二等,并对最低要求及各等级梨的果形、发

标准制定与实施

[3]

[4~7][9]

[8]

标准制定与实施

育、着色、果柄、缺陷、果锈、果径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OECD制定的标准不仅有明确的分级要求,而且通过附加的定义、描述、图片和彩色照片,使买卖双方能够更准确地评定梨的色泽、成熟度、机械伤、虫蚀和病害程度,这是OECD农产品等级标准有别于其他标准的独特之处,值得借鉴。

(四)欧盟分等分级标准现状欧盟自1962年建立共同市场以来,就开始强制执行新鲜蔬菜的质量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对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制定和修订,其主要是新鲜果蔬的质量等级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以UN/ECE和OECD标准为蓝本,经各个专家组共同讨论投票后,由欧盟委员会批准执行,以欧盟委员会法规的形式发布实施和修订,标准文本以附录的形式置于法规末尾,在各个成员国间通用。以水果等级标准为例,截至目前,欧盟已制定了榛子、草莓、核桃、柑橘类水果、苹果、梨、杏、李、桃、油桃、鲜食葡萄、油梨、香蕉、猕猴桃和樱桃等15种果品的产品标准。这些标准在市场上起到了清除劣质品、促进生产优质品、发展贸易、提高农民收益和便于消费者选择购物的作用,为建立统一大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和技术内容方面,欧盟的一些标准与UN/ECE的标准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欧盟各类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产品定义;(2)基本特征;(3)分级、质量规定,包括各等级分级原则、质量基本要求;(4)尺寸大小规定(各等级的最小要求,各等级的量度标准);(5)公差规定,包括各等级的重量容许量和大小(尺寸)容许公差;(6)装箱规定,包括产品一致性、包装和装箱方式等要求;(7)标签标识规定,包括包装员和发货员标识、产品类型、产品产地、商品说明和官方检验标准(可选用)。欧盟对农产品等级标准的修订非常及时和频繁,这反映了该组织对农产品等级标准现时有效性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农产品分级标准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的作用。

(五)日本分等分级标准现状日本农产品规格要求或分级标准都是根据日本《农林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标识法》即JAS法制定,目的是期望通过制定恰当、合理的农产品规格(分级标准)并加以普及,在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生产合理化、交易简便和公正以及产品使用与消费合理化的同时,通过对与农产品品质有关的恰当标识,有利于一般消费者进行选择,从而促进公共福利的提高。这些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使用范围、用语定义、等级档次(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大小和重量标准、包装标准)、测定方法、合格标签、注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认定的技术标准等。截至2003年,日本已对7大类、393种农产品及食品制定了相应的规格或分级标准,如面类8种规格、油脂6种规格、肉制品规格多达20余种。规格(或者分级)标准又分为质量标准和大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该品种的固有特性、外形、色泽、成熟度、新鲜度、清洁度、杂质率、完整性以及病虫害及其他损伤等要求,在此基础上评定出等级。大小标准,是依商品种类不同而异,分级的主要依据是:以商品的重量、长度、直径及一个标准包装所装的个数等为指标。除畜产品是以100g作为计量单位外,果蔬、水产等大多数产品是以一定的数量作为计量单位,鱼虾等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和苹果以只为计量单位,特别是高等级的。大白菜、包菜等以棵或者半棵为单位销售,其他青菜、韭菜和芹菜等则是以1把为单位销售,葱头根据单个重量和直径分级,番茄根据1个标准包装所装的个数分级,黄瓜根据单个重和长度分级等,这充分体现了按质定价、优质优价。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分级标准现状我国政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着手抓农产品分级工作,重点放在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分级上。各省、市、自治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陆续提出或制定了各自的蔬菜产品标准。将蔬菜产品一般分成特级、一级和二级3个等级,按产品的健全度、硬度、整洁度、大小、重量、色泽、形状、成熟度、杂质率、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程度等定出各等级的标准。并先后公布了以苹果和梨为主的分级、包装检验草案,对果品等级规格的规定除个体大小外,还包括重量、色泽等的具体规定。1960-1980年,我国又颁布过几项行业标准。1983年之后,原国家商业部颁布了苹果、柑橘等的收购规格标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制定的分等分级方面的内容也都包含在产品质量标准中。其中:畜牧业方面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5410-85《全脂乳粉》、GB2764-85《酸牛奶》、GB5415-85《牛奶》和GB5420-85《硬质干酪》;粮油产品方面制

[10][8]

定了12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1354-1986《大米》、GB11761-89《芝麻》、GB1534-86《花生油》、GB1535-86《大豆油》、GB1352-86《大豆》、GB8231-87《高粱》、GB8233-87《芝麻油》、GB1355-86《小麦粉》、GB1350-1999《稻谷》、GB/T17891-1999《优质稻谷》、GB1351-1999《小麦》和GB1353-1999《玉米》;果蔬方面制定的国家标准有11项,分别是GB/T9827-1988《香蕉》、GB/T10650-1989《鲜梨》、GB/T10651-1989《鲜苹果》、GB/T12049-1989《鲜龙眼》、GB/T5835-1986《红枣》、GB/T15517.1~6-1995《人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B/T18765-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GB/T12947-1991《鲜柑橘》、GB/T13867-1992《鲜枇杷果》和GB/T18010-1999《腰果仁》。

随着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数量众多。经过2003年的清理后,目前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为432项、行业标准为1190项。大部分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包含分级方面的内容,但在国家标准方面,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分级的标准。

(二)我国分级标准存在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农产品质量标准中有一些分级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分级管理方面还存在分等分级内容分散、分级要求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标准中的分级内容要求简单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国外的一些分级指标和内容相比,我国分级标准的内容较为笼统,缺乏量化指标,分级较为粗糙。在不少产品质量标准中,根本没有分等分级规定,只有1个等级。产品质量也只有合格不合格之分,没有质量高低和不同规格之分。此外,一些标准在不同等级的产品区别与判定中常使用“正常”、“较正常”、“尚正常”、“均匀”、“较均匀”或“基本均匀”及类似的以感官来区别的同义语或近义语,概念比较模糊,之间差别不好把握。国外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如日本将大米的品质划分为A、A'、B'、B、C5个等级,并进行了量化规定。另外,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指标的设置没有体现产品本身的特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分级指标设置一样。我国的农产品分级主要有感官指标(包括大小、形状和色泽等)和理化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但是理化指标测定操作复杂并不适用于初级农产品。

2.标准级差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存在核心内容不足和等级划分不科学的问题。例如,大米分级以精碾度为主要指标,分级过于粗放,而国外大都以碎米率为分级依据,这样划分更为合理。垩白粒率是国际大米贸易中一个重要品质指标,该指标在美国和泰国对不同等级的米均有严格要求。我国《大米》(GB1354-1986)中却没有垩白粒率的要求,仅在《稻谷》(GB1350-1999)中有要求。又如在一些农产品的分级标准中,一些感官指标在不同等级的产品区别只在0.5%~1%之间,一些产品的一级品杂质率为≤0.5%、而二级品则定为≤1%,这在实际检验时因为多是感官检验实在很难把握区别,从而容易造成分级误差。

3.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中包含有安全卫生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指标一般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毒有害成分、有害微生物等。在我国现行的不少农产品标准中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指标也划分了级别,例如乳及乳制品的一些标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标准。可是一般的可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指标,是保证农产品可食用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言只要食品中出现或超过一定的限量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产品的同一分级标准中,不宜包含卫生指标。无论对哪一级别的产品,都应该执行同样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除非是某些产品认证的特别要求,例如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有机食品的认证等。

4.分级标准与检验认证结合不紧密。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分级标准与检验认证结合不紧密或者不合理,造成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施。例如,全国的白果分级标准是按照外贸出口要求,即国际市场要求,将白果分为佛手和圆粒两类,按每千克的果粒数进行分级。尽管有这样能适应市场收购需要的标准,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检测规定,各地在收购时随机取样100粒称重或随机取0.5kg样品计数,而不考虑是否混有浮头果,造成分级标准不十分合理,标准执行不严格,不利于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按白果质量或尺寸采取机械分级方法就能对其进行有效分级。

5.同一标准中分级依据不同,标准编写不规范。目前,我国一些标准中分级依据不同。例如,我国GB/T13867-1992《鲜枇杷果》的技术要求

标准制定与实施

[11~12]

[11][13]

[14]

标准制定与实施

部分,既有按照质量因子进行的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又有按照果实大小的分级(特等、一等、二等、三等)。这就容易造成混乱,使得使用者不知道采用哪个分级指标合适,而如果不同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分级指标,则可能出现同一产品分级不同的情况。这样的分级指标并不能有效指导农产品检验和分级。而一些分级标准编写不规范,各标准的分级叫法不一致,也容易造成使用混乱。例如,我国水果标准中质量一般分成3个等级,但各标准中的叫法却不一致。GB/T12049-1989《鲜龙眼》、GB/T9827-1988《香蕉》中,称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而GB/T10651-1989《鲜苹果》、GB/T10650-1989《鲜梨》和GB/T12947-1991《鲜柑橘》中,则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在GB/T13867-1992《鲜枇杷果》中则称为一等、二等、三等。

四、我国应借鉴国外的

经验和方法

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制定的分等分级标准可以满足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需求。

(一)以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为依据,设置标准指标和划分等级农产品质量分级涉及理想分级和可行分级、消费者需要和贸易需要、分级成本和效益的权衡,因此分级标准的指标设置和等级的划分应依据以下原则:(1)分级因素的选择应符合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密切相关的原则,也就是“表里一致”的原则。确定的产品的感官特性要能真实反映产品的内在质量和特性。(2)标准的制定应基于那些能够被准确和统一度量、解释和识别的因素。显然,只有那些已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与内在质量密切相关并具规律性的外观因素,才能被确定为分级因素。(3)标准的制定应该基于消费者认为重要的产品特性,即应以消费者偏好为中心。(4)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供求的现实,从生产的实际出发,标准制定得很高但在生产上不能实现,就没有价值。(5)实施分级标准的费用要合理。对标准是否合适的最好判断就是它被不同的市场机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接受和使用的程度,如果能被广泛接受就是好标准,即“实践是检验标准的标准”。

(二)要重视量化指标,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首先,每一个质量标准在其前部应该把一些专业名词、重要词汇、具有信义或一些模糊概念的词汇加以定义,并且在标准中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样可以使人们对标准有清楚的理解,保证标准正确、有效地执行,避免和解决贸易争端。其次,在量化分级指标和容许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每个等级的质量容许度不可太宽,以符合分级的需要;(2)各等级要有明显的外观特征,等级之间易于区别,便于分级操作,有利于工商交接;(3)等级数目的设置要以国情为出发点,既要考虑到有利于划分不同质量的农产品,使其符合食品工业的要求,又要兼顾到我国农产品收购现状及生产者的接受能力,以利推广;最后,农产品的分等分级指标应该能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判定。对于感官指标要忌用模糊语言,要注意量化;而对于理化指标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科学地制定。每一个指标都应该有相应的检验和认证方法。

(三)标准的指标设置要体现不同农产品的自身特点目前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以可食用农产品为主,其中包括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因此在制定分级标准时应体现具体产品的特点。初级农产品的分级一般侧重于感官方面,包括这类产品的固有的色泽、大小、气味、滋味和质地等,而且因为农产品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要有明确的公差要求。加工农产品要经过固定的、严格的可以控制的加工过程,因此,加工农产品的分级既要在感官方面有体现,又要通过理化指标来划分等级,而且通常以理化指标为主。分级理化指标的项目和指标的确定既能代表该产品的内在品质特征,又能以不同的指标值来区分不同等级、不同质量的产品。(作者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100088)

参考文献

[1]杨丽.分等分级与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业质量标准,2005(2):24~25

[2]钱富珍.美国食用农产品等级标准研究.上海标准化,2004(12):33~35

[3]李红陵,魏沙平.欧盟和美国新鲜蔬菜质量等级标准体系.长江蔬菜,2003(9):8~9

[4]于冷.国内外农业标准发展概况.中国标准化,2000(3):43~44

[5]孙宝忠,马爱进,杨喜波,等.牛肉质量评定分级标准现状、制定原则及作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5):

15~16

[6]周光宏,刘丽,孙宝忠,等.牛肉等级评定方法与标准.肉类工业,2001,241(6):41~5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江苏省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在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有关部门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下,以帮助农民增收和确保市民放心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无公害认定认证和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全国首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初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农业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本文在认真分析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实施IC卡监管,创建全国一流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一、项目背景

自2001年全国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南京市人民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职能管理部门的南京市农林局,也一直以引导绿色生产和实现安全消费为目标,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狠抓“331”工程建设,即初步建立了无公害认定认证工作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三大体系,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三大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批无公害产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全市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97个、绿色食品81个和有机食品

20个,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产地365个,总面积为12万hm2,占全市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60%以上。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

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全程监管的手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但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包括产品检测、质量认证、执行的生产标准等,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再到消费环节缺乏有效、快捷的传递载体,农产品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主管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动态监管平台。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溯源

目前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中,只有龙头企业组织生产的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固定的包装和标识标贴,如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容易按图索骥,进行质量溯源,但是对于那些品牌市场知名度还不高、包装和标识标贴不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实施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的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难以进行质量

质量认证与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样例)

青联牌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嘉兴青联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保证蔬菜产品质量,确保无公害产品蔬菜质量安全,保障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制定本质量控制措施。本质量控制措施适用于嘉兴青联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种植的莴笋、菜用大豆、结球甘蓝、花椰菜、萝卜、青菜(菜薹)、大白菜,叶类和瓜类蔬菜产品。 一、组织管理措施; 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宗旨,全面抓好蔬菜产品生产、销售和质量管理工作,按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组织蔬菜规范化生产,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加强生产责任制。 1、建立组织。建立以法人代表为首,由生产基地负责人、技术员、无公害产品内检员、田间生产记录员等组成嘉兴青联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害产品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2、建立责任制。公司法人代表担任无公害产品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组织制订蔬菜生产、经营年度计划,对产品质量管理负总责;副组长协助组长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经营计划的实施;无公害产品内检员对公司销售蔬菜产品质量负全责;技术员负责基地蔬菜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的技术管理;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员工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帮助和督促员工建立田间生产记录。

3、组织培训。公司组织种植户参加各种类型的无公害产品质量培训,首先,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极积参加各级政府部门组的培训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树立法规意识,确公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邀请市、区、镇农业技术专家到公司基地,对职工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产技术培训。公司技术员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对基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基地管理人员、无公害产品内检员、投入品采购管理人员必须培训后持证上岗。 4、建立“五统一”。公司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产品分级销售;确保无公害产品蔬菜优质、安全上市。 二、投入品管理措施 公司蔬菜基地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必须向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农资经营许可证》经营资质的单位采购。 (一) 种子使用管理 1、种子选用。公司根据作物生产特性和当地土壤特点、气候环境条件,适合发展蔬菜生产,重点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逆能力较强蔬菜种子进行种植。 2、严格控制蔬菜种子来源,所需种子必需向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单位采购;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公司设有专门的种子仓库和种子保管人员;种子保管员对购入种子,必须查验种子的数量、品种和相关发票无误后方可入库。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着关键地位,混凝土施工的好坏密切影 响着建成建筑的最终质量,也影响着建筑的后续使用安全。虽然说现阶段国内混 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 阻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直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的关键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的混凝土 施工新技术,以此不断优化国内混凝土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当今,我 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工程规模化、大型化,人们更应 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拌合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拌是混凝土供应的的主要方式之一。 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混凝土质量好坏。要是在商品 混凝土生产期间发生材料不合格、搅拌时间不足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大型混凝土施工不可逆,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后果。因 此在混凝土生产期间,对混凝土供应单位、供应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若想确保 得到满意的效果,那么最好对供应单位进行考察对比,选择质量管理好、信誉高 的单位,对其材料取样检验,在全部符合要求后,确立配合比,进行试拌,经过 开盘鉴定合格后方可为建筑工程供应混凝土。不过生产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是, 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由于骨料含水率、颗粒级配发生明显变化,和易性不满 足要求等,及时进行相关检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商品混 凝土供应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只有从源头进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实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1.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工作同样重要。浇筑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混凝土 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在还没有对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 对施工中所要采用的模板以及钢筋进行检测,并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正确的安装。 另外还要检测钢筋结构,确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高度。等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振捣设备。比如,如果混凝土浇筑运用的是分层 分块法,那么就要等到确立混凝土高度以后,再选用平板式振捣器,不过在使用 期间,一定要确保其具有连续性。如果浇筑期间出现间隔的情况,那么就要减少 浇筑的时间。此外还要检查模板和钢筋是否发生变位情况,一旦发现就要马上采 取解决措施,以免影响浇筑的效果。 1.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以后,则要进行振捣工作。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使混 凝土在模块填满的时候确保其均匀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要通过工程的规模以 及混凝土的类型来决定混凝土的振捣形式,不过无论选用何种形式,振捣工作的 关键点始终都是慢拔快插。此外,在进行振捣期间,振捣棒要放进下层混凝土, 而且每层的振捣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s上下,如此一来就能够防止上下层混凝土 出现裂缝。等到混凝土不在具有气泡,就可以结束振捣工作。此外,要是采用平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试题库

附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 件: 人员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 题库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法律法规类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 ?农产品及制品 B ?初级产品 C ?植物产品 D ?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 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 年4 月29 日、2006 年11 月1 日 C.2007 年1 月1 日、2007 年5 月1 日 D. 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B )的规定。 A .食品安全法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 .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6.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 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 情况、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 息。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 A. 2006年 11月 1日 C . 2009年 1月 1日 8. 《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 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 .吃的 B .饮用的 C .食用或者饮用的 D .其他的 9.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A ?农产品质量安全 C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B .食品质量安全 D .农、兽药质量安全 D )。 B . 2008年 6月 1日 D . 2009 年 6 月 1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规范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维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标志使用、认证工作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门人员和经费,明确监管职责,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实行“行政执法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的监管运行机制。

第二章质量监管 第五条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采取环境检测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检测指由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定点检测机构对产地水质和土壤质量进行的抽样检测。实地检查指检查组对产地环境质量、区域范围、生产记录、证书有效性、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规程及相关标准的执行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检查组由2-3名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组成。 各地每年至少应当对30%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施环境检测或实地检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定期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状况开展抽查。 第六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污染或者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一)被予以警告的产地逾期未改正; (二)该产地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抽检中检出禁用药物。 第七条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在作出处理后10个工作日内将撤销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地名录报送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并每半年通过媒体公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失效和撤销的产地名录。 对产地认定证书被撤销的获证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应撤销其产品证书。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通常检出的是偶然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点离散程度的增加;通常检出的是系统误差,通常随着时间逐步的趋势性变化,shift )还是趋势性变化(trend )对失控的处理更有帮助。 依据 1.医护人员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预期的临床实践用途 2.检测程序所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检测过程所要保证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QC 由确定原因引起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失控)、1-2s (警告)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 2.计算SI 上限值和SI 下限值:SI 上限=(Xn-X )/S ,SI 下限=(X-X13.将SI 上限、SI 下限与SI 值表中的数字比较。 当SI 上限和SI 下限 n3s 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 范围之外,属判断标准 确定质控规则的检验效能 Sigma = (TEa%-Bias%)/CV% 采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参考方法确定靶值要求实验室在多个工作日内,对样本进行多次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测定 统计时,取其平均值,计算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即偏倚),用于评价正确度(验证溯源性) 定义 定义 总误差(Total Error)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达 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参考值)的接近程度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1.重复性即用两程序测量此物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两个程序测量实际样品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一致。 室间质评物质性质研究和靶值确定-校准物 -有证标准(参考)物质 分割样品对比 部分检验项目常规方法(每项目约6-20种分析方法)部分方法存在校准或特异性等质量问题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途径: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明显增加,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皮质醇增加;、TSH 、GLU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GGT 、HDL-C 、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EDTA 二钾盐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1:9)及红细胞沉降率(1:4)止血带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脉滤过压升高;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使血液相对浓缩。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定钾抗凝剂的污染血液污染EDTA- K ,会使血活性降低。标本标记错误采血技术问题 、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血液按一定顺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血标本 、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阳光直射:酮体、胆红素↓高温:尿糖、亚硝酸盐↓暴露空气:滋生细菌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影响,如钡餐造影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反应原理的试验结果偏低; 扎止血带不超过1min ,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3min 后可使BIL 、TCHO 、AST 、ALP 等增加5%以上。 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专人:确保标本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专业:对负责标本传送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传送原则:密闭、防震、防漏、防损坏、防污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使用指定的保存剂。标本与验单同时送达,但应分开,以防污染。传送过程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送到检验科的时间、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 条码问题,未核对标签,病人姓名,抽错标本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溶血、黄疸、脂血;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没有及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 疟原虫(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 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2.根据西格玛度量,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1.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性能水平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绘制操作过程规范图→绘制操作点→选择质控方案→实施并监测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计算西格玛度量值→方法决定图评价方法性能→散点图观察多个实验室性能→计算构成比评价多个实验室 溶血:红细胞中的LDH 、AST 倍、22倍、7倍、3倍;红细胞含有降解骨钙素的酶结果降低,红细胞含有胰岛素降解酶结果偏低,红细胞含有FOL 和NSE ,导致结果升高 注意三查七对 专用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际联系起来特性。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 2.中间精密度 3.复现性不确定度(uncertainty )

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

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目录) 为了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保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无公害食品韭菜》等75项行业标准,并于日前通过专家审定,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实施。NY为强制性标准,NY/T为推荐性标准。各项行业标准自2001年10月1日起实施。各项标准的编号、名称如下: 1.NY 5001-2001无公害食品韭菜 2.NY/T 5002-2001无公害食品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3.NY 5003-2001无公害食品白菜类蔬菜 4.NY/T 5004-2001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5.NY 5005-2001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菜 6.NY/T 5006-2001无公害食品番茄露地生产技术规程 7.NY/T 5007-2001无公害食品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8.NY 5008-2001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 9.NY/T 5009-2001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10.NY 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11.NY 5011-2001无公害食品苹果 12.NY/T 5012-2001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13.NY 5013-2001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 14.NY 5014-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 15.NY/T 5015-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16.NY 5016-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产地环境条件 17.NY 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 18.NY/T 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19.NY/T 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20.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21.NY 5021-2001无公害食品香蕉 22.NY/T 5022-2001无公害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23.NY 5023-2001无公害食品香蕉产地环境条件 24.NY 5024-2001无公害食品芒果 25.NY/T 5025-2001无公害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26.NY 5026-2001无公害食品芒果产地环境条件 27.NY 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28.NY 5028-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 29.NY 5029-2001无公害食品猪肉 30.NY 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31.NY 5031-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2.NY 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33.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34.NY 5034-2001无公害食品鸡肉 35.NY 5035-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总

附件一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臵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制剂的药物可直接达到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或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而与注射制剂相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因而近年来越来越为药物研发者所关注。 吸入制剂在制剂处方、给药装臵、制剂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均有其特殊关注点,可对吸入制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质量控制研究部分是吸入制剂的临床前乃至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吸入制剂研发的现状,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旨在为药物研发者在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过程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也力求使药物研发者和评价者对药物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达成共识。 本指导原则所讨论内容仅限于经口腔吸入制剂在质量控制研究工作方面的特殊研究内容,经鼻吸入制剂暂不纳入本指导原则。其他一般性要求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由于新制剂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上的特殊需求,在吸入制剂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本指导原则只是一个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应从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吸入制剂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吸入制剂的分类 根据处方、制剂工艺的不同,吸入制剂表现出多种制剂形式,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剂型名称并存,相互之间既有交叉也有覆盖,不利于药物研发和评价。为此,本指导原则从分类的科学性出发,同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和相关文献,将吸入制剂分为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多数疾病均需定量给药,因此本指导原则所涉及内容均以定量吸入制剂为对象。 气雾剂系指将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分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成雾状喷出,吸入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气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耐压容器、定量阀门系统和喷射装臵组成。 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臵于特制的装臵,使用时借助适当的雾化系统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患者吸入的制剂。喷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容器、雾化装臵等组成。 粉雾剂系指将微粉化的药物或/和载体以单剂量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臵,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呼吸道或肺部的制剂。 三、质量控制研究 (一)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和参数 根据吸入制剂的制剂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参数主要有药物/雾滴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喷射模式、每揿主药含量/每喷主药含量/每吸主药含量、每瓶总揿次/每瓶总喷次/每瓶总吸次,在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某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 二、建设地址:某某县新阳街道619号 三、建设单位:某某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 四、项目主管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 五、项目负责人:某某(县农业局局长) 技术负责人:某某(农艺师) 财务负责人:某某(会计师) 六、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改扩建食用菌、果茶、畜禽、蔬菜和综合质检室,实验室总面积400平方米,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不同检测参数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区,对实验室的水、电、气等设施条件,试剂及样品存放、设备布局、温湿度控制、防火、防尘、防震、噪声和电磁辐射控制、通风排气、照明、“三废”处理和安全等设施进行系统设计和改造;新添臵原子吸收光谱仪、农药残留速测仪、多用途生物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气相色谱器、旋转蒸发器等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督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等仪器设备为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

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主要开展县域内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验,检测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三个方面。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实验室土建投资60万元,仪器设备投资202万元,其它费用投资38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中央预算投资补助100万元、省预算内投资补助100万元、业主自筹100万元。 八、主要经济指标评价:项目建成后,年检测费收入为231万元。年均利税总额70.3万元,投资利税率23.4%,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9.55%,所得税前为24.8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时),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65.2万元,所得税前为274.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所得税后为5.76年。 九、简要结论:本项目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能力,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增强我县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指导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按照WTO规则,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测,防止国外一些有害生物及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保证人民群众及动植物的健康安全。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自筹资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既包括生产技术,又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保证稳定不变的工艺条件,得到分散度极小的均一产品质量。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要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参数的在线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对工艺效果的模拟优化来实现,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控制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当前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为成形与改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各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出版了有关的刊物和专著。以热处理生产的智能控制为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近二十年来在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国家机械工业局北京机电研究所已建立的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当前开展的材料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模拟技术的研究开发亦获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增设了热处理智能化技术委员会,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潘建生教授担任首任主席。 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建立,为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金属学会(ASM)、英国的沃尔夫逊热处理中心(Wolfson Heat Treatment Center)以及原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都相继建立了材料与热处理数据库,做到了可以根据机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选材,或已知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预见最后的组织和性能。随后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发出用计算机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技术,开展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参数数模控制技术研究,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应用。目前国际知名厂家的许多连续式和周期式热处理生产线都采取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或微处理机的单控或群控,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炉气碳势、氮势以及其浓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都能实现按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我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汽车行业的一些大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当前,在热处理界已开创了一个广泛利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控制的新时代。 2.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中温度、时间和炉气成分是最基本的控制参数。在温度控制方面,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可控硅控温技术,结合PID仪表可使热过程温度控制在相当精确范围。对于大型零件和大装炉量的热处理和锻造加热过程,在整炉工件的真空加热中目前已采用专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等实现按工艺要求规定温度变化规律(加热速度、保温台阶、保温时间、随炉冷速、气冷冷速等)施行加热和冷却,并可在工艺过程的自始至终实现时温度的跟踪。在炉气控制方面,从传感器角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露点法——红外仪——氧探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吸热式气氛、氮基合成气氛和滴注式气氛中渗碳,利用氧探头作传感器,在严格控制炉温和炉气良好笔循环的前提下可以使炉气碳势(钢表面含碳量)达到±0.05~0.02%的精度。利用微处理机对温度、炉气碳势、强渗与扩散时间的精确控制,现在国内外都可以实现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渗层碳浓度梯度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质量的在线控制。 对于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是直生式可近期气氛渗碳时的碳势精确控制、

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钢材的生产过程十分精细,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本文以轧钢生产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合格率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关键词】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行的逐步推进,我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下,轧钢的生产过程十分精细,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怎样才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钢铁企业增强自身技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轧钢生产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合格率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轧钢生产线是非常大的生产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所以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要寻找科学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笔者认为,要保证轧钢生产过程的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降低轧钢的厚度公差。首先,应尽可能使钢坯以均匀的方式受热,并尽力降低黑印现象的发生。本文结合轧钢生产的实践经验,推荐将现有的解热模式优化为步进式模式,并且在钢材轧制的过程里使用自动补偿来尽可能地减少黑印,在轧钢生产的炉内用绝热滑道的布置来减少黑印现象,并在炉中安装陶瓷纤维耐火材料并辅以信息化的炉内环境控制方法,这些手段均能够提升温控的效果。其次,可以参照国际上一些发达的钢铁公司通用的做法,引入自动厚度控制来增强产品质量。不少调查报告均显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能够明显提升轧钢生产的效率,并且提升产品合格率。不少生产实践已经能够证明,在轧钢生产过程中,如果为精轧机组配置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则产品的质量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此外还应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传动技术来优化现有的活套。当前在我国国内,已经有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在宽带钢的生产过程中引入了低惯量电动活套,从而大幅度增强了活套控制的灵敏度,最终使得钢材轧制过程中的微张力参量得到了精准的调节,提升了产品质量。 (2)降低轧钢的宽度公差。首先,在对钢坯进行加热的阶段应该确保加热的均匀可控。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尽可能降低钢坯黑印,另一方面辅以先进的黑印补偿方法,进一步使得轧钢的质量得到保证。此外还应该参照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法,如日本已经普遍推广了板坯定宽侧压机技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轧钢产品质量和品质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当前在我国,仅有少量大型的钢铁公司引入了这一技术,实践证明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这些钢铁厂家的反馈可知,

无公害农产品抽样规范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 抽样规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 前言 为保证无公害农产品抽样工作的科学、规,确保样品的检验结果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制定本规。 《无公害农产品抽样规》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蔬菜; ——第3部分:粮油; ——第4部分:水果; ——第5部分:茶叶。 本规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 第1部分:通则 1 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抽样的要求、方法、记录、样品封存和运输。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检验和监督抽查检验。 2要求 2.1 基本原则 2.1.1 抽样的地点应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且在有效期。 2.1.2抽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执行,确保抽样工作的公正性和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 2.1.3抽样应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的检测机构完成。 2.2 人员 抽样人员不少于2人,抽样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资质。抽样人员应携带、工作证、单位介绍信、无公害农产品抽样单等文件。 2.3 抽样地点 抽样地点一般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生产地。 2.4 工具 抽样工具应清洁、干燥、无污染,不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3 方法 3.1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抽样 按《第2部分:蔬菜》执行。 3.2无公害农产品粮油抽样 按《第3部分:粮油》执行。 3.3 无公害农产品水果抽样 按《第4部分:水果》执行。

3.4 无公害农产品茶叶抽样 按《第5部分:茶叶》执行。 4 记录 抽样单一式三份,由抽样人员和被检单位代表共同填写,一份交被检单位,一份随同样品转运或由抽样人员带回承检单位,一份寄(交)抽检任务下达部门。抽样单见附录1。 5 样品封存 5.1 抽样人员和被检单位代表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有效性。 5.2 将每份样品分别封存,粘贴封条。抽样人员和被检单位代表分别在封条上签字盖章。 5.3 封样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和伤害;包装容器应完整、结实、有一定抗压性。 6 样品运输 6.1 抽样完成后,样品应按规定时间及时送达检验实验室。 6.2 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无污染,不混装有毒有害物品。 6.3 防止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损害。 第2部分:蔬菜 1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抽样的要求、方法、记录、样品封存和运输以及样品制备。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品的认证检验和监督抽查检验。 2 要求 2.1 基本原则 2.1.1按《第1部分:通则》执行。 2.1.2 应按样本数量大小,确定抽样样品数,随机抽取样品数。抽取的样品,应能充分地代表该批次产品的特征。抽样时应避开病虫害或其他非正常植株。 2.2 人员 按《第1部分:通则》执行。 2.3 抽样地点 按《第1部分:通则》执行。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标准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标准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及解决 措施研究(标准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需要构建合理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方位动态监测农产品质量。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不断显现,急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体水平。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解决措施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种类日渐增多。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土壤、环境等污染程度日渐加重,加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食用之后,

会对社会大众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适宜措施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检测体系多样化作用,动态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问题 (一)检测仪器设备落后,检测内容单一化 在检测过程中,传统检测仪器设备仍然被应用其中,“高精度、高技术”检测仪器设备应用较少,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检测速度较慢,检测准确率不高,影响后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从根源上科学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内容单一化,仅限于某些药物残留情况检测,比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过分注重定性检测,定量检测形式化,检测范围较小,加上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存在隐患问题的农产品不断流入在农产品市场中,扰乱市场秩序,急需要科学调整农产品检测内容,扩大检测范围,便于相关部门全方位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科学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关键词:本科生,技术研究,毕业论文,检查,质量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介绍: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后的关键实践环节,其不仅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关键依据,同时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能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以及勇于探索的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详情: 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后的关键实践环节,其不仅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关键依据,同时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能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认真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以及勇于探索的能力,其质量也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格式规范、观点新颖以及内容充实的毕业论文十分少见,很多高校将论文变成了走过场以及做样子的形式主义,因此,提高其质量对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剽窃以及抄袭现象突出 当前,在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情况,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为了在高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采取抄袭的手段,东拼西凑抄出一份论文,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学生自己创作论文的比重逐年呈现下降趋势,毕业生通常都是在网络进行论文检索,然后东拼西凑而完成一篇论文,第二,学生为了省时省力,不惜花重金在网络购买毕业论文,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推出论文出售的服务,并且实行明码标价,这种行为已经越来越普及。论文应该经过谨慎的论证、缜密的思考以及科学的研究,但是当前,在毕业论文中出现大量的抄袭、剽窃以及购买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学术道德底线。 1.2 格式不规范 近些年,我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学术规范化,其主要指学生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规范化。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缺少检验、假设、注解以及参考文献,工科类论文更是缺少实证分析,多为一些空泛的说理,导致论文缺乏应用型和可信度。通过相关调查,对某高校工科类论文进行抽检,在十篇论文中,缺少目录的论文达到3篇,缺少结论的论文达到2篇,序号乱码的论文达到3篇,结果显示,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严重的格式不规范问题。 1.3 参考文献不规范

农产品质量检验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 一、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1. 目前我国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使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①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生产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也最可能引起强烈中毒反应的污染物。②蔬菜是易富集硝酸盐植物,特别是现代农业化肥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③蔬菜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垃圾、污泥和含重金属的化肥、农药,有毒重金属主要指铜、锌、镉、铬,另外还有汽车尾气造成的铅污染。生物污染问题也开始引起重视,但由于我国消费者食用蔬菜绝大部分是熟食,烹调过程可以使微生物失活,只要不食用未经加热的蔬菜或在食用前充分洗净,这类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基本可以避免。 二、蔬菜中的污染物有何危害? 长期进食被农药污染的不合格蔬菜,会产生慢性农药中毒,影响人的神经功能,严重时会引起头昏多汗、全身乏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浮痛腹泻、流涎胸闷、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等症状。 硝酸盐本身毒性并不大,但它在人体内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机体内缺氧,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还可以与人肠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成致癌的亚硝胺,导致消化系统癌变。通常硝酸盐积累顺序为: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瓜果类>豆类>茄果类。烹饪的蔬菜存放时间延长,其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所以建议不要食用烹饪后隔夜存放的蔬菜。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反应,但长期积累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 三、有虫眼的蔬菜就一定是安全的吗? 蔬菜有没有虫眼并不能作为蔬菜是否安全的标志。有很多虫眼只能说明曾经有过虫害,并不能表示没有喷洒过农药。如果菜幼小时叶片留下了虫眼,虫眼反而会随着叶片长大而增大。有时候虫眼多的蔬菜,菜农为了杀死害虫反而会喷药更多。此外,害虫同样具有抗药性,一旦产生抗药性,菜农往往需要加大剂量才会有效果。所以,看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不能只看它有没有虫眼。 四、购买的新鲜蔬菜应浸泡几小时后方能食用,这种观点正确吗?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社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测员等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员工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技术负责人督促指导无公害技术的落实到位,质检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化验工作。其他人员安排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利用好育苗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科学进行肥、水、光、风,生态防治病虫,保证无菌壮苗。制订科学明了的无公害技术规程,定期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一线人员都能掌握无公害技术规程,并执行到位。结合历年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用先实用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同时,要做好先进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生产人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水源等农业投入品

来源,从源头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出现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种子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种子许可证,经营必须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政府规定的资格。合作社设立专门的种子库存场所,确定专职的库存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全格上岗。对于入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登记种子名称、数量、来源、品质等信息,对于出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种子的名称、数量、来源、品质,详细纪录领取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年度查库工作,对于过期、霉变、虫蚀的种子,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化肥的施入要执行肥料合理投入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无机复合肥。施肥的原则:1、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根本依据;2、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学肥料;3、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追肥行为。施肥行为要认真记录在生产记录中,要记录施用种类、施用人、施用方式、施用地块等情况。肥料与农药可同一库存,库管人员要做到:1、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2、入库出库查验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三证”;3、杜绝生活垃圾等肥料进入生产环节。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要求执行。在生产中要将国家禁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