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1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研究

A Study of Mathematics-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a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数学

申请人姓名黄丽生

指导教师傅海伦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7 年 4 月 9 日

2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0 年月日签字日期:200 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前言 (1)

第一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研究背景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4)

第一节探究学习理论研究的历史透视 (4)

第二节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纵览 (6)

第三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9)

第二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 (11)

第一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界定 (11)

第二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12)

第三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特征 (13)

第四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教育价值 (17)

第三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教学案例 (20)

第一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要求 (20)

第二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 (21)

第三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类型及教学案例 (24)

第四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实验研究 (41)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方法与过程 (41)

第二节研究的结果分析 (42)

第五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若干思考与认识 (49)

第一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性思考与认识 (49)

I

第二节数学课题探究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 (51)

第三节教学中有效进行反思和评价的策略 (53)

第四节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4)

参考文献 (56)

附录 (58)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

致谢 (65)

II

中文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世界各国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试图对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学习文化,以改变过去在应试背景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无助于学习者智慧的发展,无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数学课堂学习文化的改变势在必行,这是全球化研究的热点。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数学探究作为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提出,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之中。因此,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提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运用“课题”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旨在给一线教师提供开展数学探究学习的一种新思路,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数学探究学习模式,让一线教师领悟体现时代精神的数学探究思想,坚定组织数学探究学习的信念。真正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首先对数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前提性反思;然后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及理论依据,并构建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和四个基本类型。同时展开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相关实验研究;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及其指导理论。

研究的创新点及主要成果

●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个性的分析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其个性化特点,突出表现在: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数学课题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需要进行抽象。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的构建

构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是本研究的特色所在。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欲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有效地落在实处,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形成探究课题。具体而言,在课堂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情境式”问题提出;“发现式”问题探究;

I

“开放式”问题变换;“合作式”问题交流。并提出课题探究设计的四个基本类型,即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问题解决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迁移、应用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课题探究设计。

●调查实验的主要发现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数学观方面的影响;②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③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⑤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潜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学习;数学课题探究;探究能力;理性思维;数学思想分类号:G633.6

II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a provides wide stage for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eaching innovation”lies in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lear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various countries are attempting to infuse new leaning culture to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to change the past rote “learn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st-oriented education. The rote learning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wisdom, and the exertion of learner’s potential, ignores the real demand of individual’s autonomous development, ignores individual’s initiative and activity, So the rote learning is not the real sense learning. The changing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culture is inevitable, and it is also the hot spot of global research. The Senior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a Standard issued in April of 2003 takes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as the highlight of mathematics curricula reform, and stresses that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should penetrate the senior mathematics curricula. S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bout senior mathematics class inquiry learning is a question worth explor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a refor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aking advantage of “project” to develop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is a kind of new attempt. This thesis is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 of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to provide a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model beneficial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to let the current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thought, determine the

III

faith of organizing inquiry learning, and let the students play leading rol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fully exert student s’innovation spirit and creative potential by new education thoughts, ideology and learning method.

Adop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introspects firstly the theory base of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then defines the inquiry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roject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mathematics discipline, illustrates the basic feature and theoretical base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and four basic types, meanwhile carries out systematic and overall experimental research. Finally, based on the introspection above, further promote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and instructiv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and main achievements

●Individuation analysis to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has i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particularly show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has openness feature, Inquiry method has diverse feature, activity content has abundant feature, and the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need abstracting.

●Construction of process theory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Construction of process theory of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is just the feature of this thesis. Class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so, i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can be fulfilled effectively, the teacher should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creatively into open and exploring question and finally form the inquiry project. Detailed speaking, the IV

general model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in classroom is composed by four links: The presentation of “Circumstance”question; the inquiry of “Discover ” ques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pen” question, the interaction of “collaboration”question.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four basic types of project inquiry design, namely, the inquiry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the 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the project inquiry design of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the project inquiry design of the formation, transferring and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the inquiry design of mathematics history and culture.

●Main discovery of survey experiment

①The affect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o students’passion, attitude and mathematics view;②The influence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o students’subject consciousness;③The influence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o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④The influence of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learning to students’ability;⑤To develop mathematics inquiry learning has potential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Key words: New Curricula; Inquiry learning; Mathematics project inquiry; Inquiry ability; Rational thinking; Mathematics ideology.

Gate number: G633.6

V

前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80年代,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对基础数学教育关爱至深的著名数学家托姆(Rene Thom)曾针对当时中学数学学习的现状大声疾呼:数学的学习主要应是一个自发探究的过程,如果认为只需通过大量的生记强练,就会更容易地学到数学,那无论如何是一个可悲的错误[1]。时至今日,探究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学习日益受到关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已明确将数学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以提倡。但综观数学探究学习的相关研究概貌,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数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学习及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学方面表现为将一般探究教学的理论、方法直接迁移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来,数学探究教学局限于一般探究教学的例证性研究,没有从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开发出数学学科基础上的探究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学习没有在较为普遍的意义上展开。数学课堂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是进行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此的研究还相当零散、单一,基本上停留在某个方面的理论论证或个别案例的经验总结的层面上。对于在数学课堂里开展探究学习的具体环节及相关因素缺乏系统与实证研究。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提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运用“课题”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旨在给一线教师提供开展数学探究学习的一种新思路,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数学探究学习模式,让一线教师领悟体现时代精神的数学探究思想,坚定组织数学探究学习的信念。真正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

二、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1.研究思路

基于本文研究的背景和问题,首先对数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一定的前提性反思;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构建具有数学特色的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理论;然后进行相关的调查实验研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课题探究学习

1

及其指导理论。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点评、教学访谈、调查及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

总的来看,第一章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回顾和对本研究理论的反思,并提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第二、三章主要是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理论的构建,首先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进行了界定,进而阐述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及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和四个基本类型;第四章是调查实验的研究过程的设计及重要研究发现的分析;第五章则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4.研究的创新点及主要成果

本研据在尊重、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个性的分析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其个性化特点,突出表现在: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数学课题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需要进行抽象。

(2)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的构建

构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是本研究的特色所在。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欲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有效地落在实处,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形成探究课题。具体而言,在课堂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情境式”问题提出;“发现式”问题探究;“开放式”问题变换;“合作式”问题交流。提出课题探究设计的四个基本类型,即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问题解决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迁移、应用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课题探究设计。

(3)调查实验的主要发现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数学观方面的影响;②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③

2

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⑤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潜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第一章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研究背景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第一节探究学习理论研究的历史透视

探究学习的思想渊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以及我国的《学记》中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也”、“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的“主动体验”思想等[2]。但考虑研究的针对性,本文仅围绕20世纪对现代探究学习理论产生明显影响的研究个人及学派进行考察分析。

一、杜威的探究学习理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杜威及后继者倡导探究教学。杜威的科学风气之先,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出发,对知识观进行了系统的清理与反思。他认为:知识决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既是探究过程的结果,又是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始终有待于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因此,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倡导问题解决和主动探究,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是杜威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3]。他认为探究在本质上是思维或反省思维,即“对任何信念或假设的知识,按照所依据的理由和得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4]。这种思维在过程上实际上经历了一种从怀疑或混淆的状态(前反省状态)进入到一种以满意和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环境的控制为特征的情境(后反省状态)。他把思维过程分为五步,相应地把教学也分为五阶段[5]:

1.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即学生要有兴趣的一些活动;

2.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问题”;

3.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从事必须的观察,用来对付这种问题;

4.学习者必须具有解决这种问题的种种设想,并将这些设想整理排列,使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5.学习者把设想的办法付诸实施,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杜威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通过“在做中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杜威开辟了教学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的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

4

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因此,从他对探究的论述来看,他对探究本质的揭示是相当深刻的,他所提出的探究教学程序也对后来的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尽管如此,杜威的实用主义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却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是在认识上把思维过程与教学过程等同,忽视二者之间必要的转换环节及影响因素,将思维的一般过程直接搬到教学中,要求师生对所有知识都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这与教学实际不符。可以说,他忽视了接受学习等其它重要学习形式,缩小了教学活动的范围;其二是在实践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否定书本理论和教师在做中学的指导作用,难免不使学生陷入盲目摸索或不知所措状态,从而导致放任自流,引起教学上的混乱[6]。

二、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为了适应“冷战”的需要,布鲁纳(J. Bruner)、施瓦布(J. Schwab)、费尼科斯(P. Phenix)等人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施瓦布是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其《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中明确将探究学习作为学生进行理科学习的基本形象方式,并就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和探究学习的实质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室为探究性的教室,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并把探究活动的分析为两个侧面,其一是不变动科学体系但有助于简练地构筑科学体系的固定性研究;其二是变革科学体系的流动性探究。如果只是依照形成问题意识、树立假设、验证假设、陈述结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那么这只是局限于第一个侧面,所谓探究,也就局限于出色地验证假设,或者说是“过程”性地解释了材料而已。只有进一步拓展第二个侧面,当新的认知矛盾发生,才能选择不同的材料,作出不同解释,闯入新问题的探究之中,也才能真正把握连续性、流动性的探究过程[7]。

施瓦布又在“科学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前提下,提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通过探究教学”(teaching by inquiry)和“作为探究的科学”(science as inquiry)这两个部分可被相应地看成是科学教学的方法和内容[8]。

怎样开展呢?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应先借助实验,应用实验经历组织和引导5

教学,而不是遵循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阶段。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考虑以下三种可能的实验方法:第一,可利用实验手册或教科书等材料提出问题和描述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方法,让学生发现他们尚不知道的各种关系;其次,可利用教学材料提出问题,但解决方法和答案留给学生自己决定;第三,可让学生在没有课本或实验提供问题的情况下,直接面对现象,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作出科学解释[9]。施瓦布实际上提出三种不同探究程度的探究方法,其中第三种是最开放的方式。

施瓦布从教学方法和内容两个维度建构探究教学理论,把探究扩大到课程领域,推动了教学研究的发展。但这种探究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学进度缓慢、耗时、需要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设备;课堂教学秩序容易混乱,教师仓促完成任务;探究本身具有模糊性难以实施、结构难以控制;学生读、写、算水平下降;再加上大多数实验重视对事实的记忆,而忽视科学方法和技能以及调查策略研究的考核,这些因素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也不愿意采用探究教学。

三、萨其曼(J. R. Suchman)探究学习理论

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可以说是探究学习的先驱性尝试。他通过三年旨在培养探究能力的小学理科课程的研究,提出这样的主张:探究重在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要使学生明白一切知识都是尝试性的,如果想教给学生发现具有某种意义的典范和规则,就必须教给他们积极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树立假设的方法、验证的方法、解释结果的方法。萨其曼坚信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第二,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第三,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运用这种观点作指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一般由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接着让学生对他们所观察的现象提出“是”或“否”之类的问题,以收集数据;当学生对观察的结果作出推测性解释(假设)后,他们进一步通过“是”或“否”之类的提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无论在哪一阶段提出“是”或“否”的问题,都必须是操作性的,即能用实际经验或实验来回答[10]。

第二节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纵览

一、国外研究综述

6

在国外,虽然施瓦布、萨其曼等人的探究教学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思想对一般探究学习理论和科学探究学习理论的研究影响较为广泛,但对数学教育领域似乎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应。在国外数学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将一般探究学习理论用于数学的教与学中,专门针对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数学探究学习的资料并不多见,这与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资料的丰富性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事实上,数学探究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散见于数学问题研究等文献中。数学探究活动作为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已经成为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实质包含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因为数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正是发生在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而数学问题又是数学探究过程的起点,两者已经内在地融合在一起了。波利亚(G. Polya)虽没有直接提出数学探究学习的解题理论,但在其三本名著(《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中,似乎完整地体现出了探究活动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几个层次:首先,较翔实地勾画了解题的探索过程和操作模式,在“探索法小词典”里集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索进行了研究;其次,提出了数学启发法思想,通过分析解题探究的过程,总结出可以说是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模式,如笛卡尔模式、双轨迹模式、递归模式、叠加模式等;最后从思维的高度对解题的探索过程作了深层的探讨[11]。舍费尔得(A. Schoenfeld)在其《数学问题解决》中,从人的智力活动的特点出发研究了数学解题的探索过程,并在后来的反思中明确提出:单纯地解决问题的思想似乎过于狭窄了,我们希望的并非仅仅是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数学地思维。并特别地强调,所谓数学地思维是指:(1)用数学家的眼光探究世界,即具有数学化的倾向:构造模型、符号化、抽象等等;(2)具有成功地实现数学化的能力。许多哲学家也已经把探究和问题解决作为哲学和科学事业的核心问题,探究是所有认识的基础[12]。

美国学者(Ball & Bass,2000)就数学推理问题与探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数学推理问题的练习对提高探究能力效果显著,数学探究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假设——演绎推理活动。

英国数学教育家(Burghes,1998)认为数学探究可归类为问题或属于解难题范畴。从而将探究分成4个层次:(1)思索式探究(难题);(2)台级式探究

7

(“过程”或结合型问题);(3)决策性问题;(4)实际的问题。

探究学习与数学推理。斯皮尔斯(J. Spears, 1977)以大学生微分几何的学习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大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很少进行有效地假设——演绎推理活动,由于缺少智力上的准备,也就不能获得有效地发展。

探究学习与批判性思维。雷恩格(A. M. Rnge, 1995)以几何证明对七年级学生就探究学习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与一般性思维能力无明显相关性。

探究学习与过程技能。探究表现为一个过程,学生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较多的过程技能?如测量、观察、绘图、计算、猜测等活动中的技能。针对这一问题,谢曼斯基(J. A. Shymansky, 1996)通过设计“几何体的关系”等多次实验,比较了学生独立探究与教师传授的效果,结果发现:参加独立探究的学生得分明显高出一筹,尤其水平偏低的学生表现更为出色。

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探究学习较之传授式学习是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明显的正相关.如施奈德(L. S. Schneider, 1980)对7~9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研究,使用探究学习方法的学生在内容掌握测验中多次获得高分[13]。

二、国内数学探究学习理论研究

在国内,数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是最近几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动而逐步重视起来的,在此之前,多是一些零星的探索或以其它相似的形式(如数学发现学习、数学课题学习、数学问题解决等)出现,而且以渗透性或交叉性研究为主。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14]。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地

8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

导师园地 第15期 研究生院编 2011年4月18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 摘要:对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特征(导师年龄、指导博士生经验、学术身份、学历和海外学术经历)进行了描述统计,重点对各个特征维度进行了纵向比较。共收集了1999~2008年975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的特征数据,从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看出:导师的年龄呈现下降趋势;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基本都是6年左右;导师的学术身份呈现多样化趋势;导师的学历与出国经历都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导师;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张淑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合肥 230026;彭莉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合肥 230026;古继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教授,合肥 230026。 一、导言 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就有研究人员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着重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进行研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规律,为博士生培养单位提供借鉴。 关于导师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系,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Yoakum认为导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位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1];Buchheit等认为教学负担、科研经费、任期以及导师的时间分配都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2];潘艺林等认为质量标准、博士生教育体系对个人的作用、导师的影响力度、导师素质、指导频率、指导方式、指导范围、指导周期(修业年限)、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均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影响[3];叶松等认为导师的考核评估指标应包括: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业绩(导师科研成果情况、导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导师的科研支撑条件(导师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导师科研经费)、导师指导博士生的投入和业绩(工作量考核、过程考核、目标考核)[4]。 本项研究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角度选择了导师年龄、指导博士生经验、学术身份、学历、国外交流经历、国外学习经历等维度进行研究。

优秀论文范例

1 作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京瓷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方式指导老师谭文武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1501 姓名杨穗 学号 201507020120 2015年 12月 07日

神,实际上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创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系统现状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系统开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系统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技术可行性分析 (8) (8) 3.1系统需求分析 (8) 3.1.1功能需求 (8) 3.1.2性能需求 (9) 3.2系统流程图 (9) 3.2.1数据流程图 (9) (10) 4.1概要设计 (10) 4.1.1功能模块结构图 (10) 4.1.2功能模块描述 (10) 4.2数据库设计 (11) 4.2.1表设计 (11) 4.3详细设计 (12) 4.3.1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13) 4.3.2论题管理模块设计 (14) 4.3.3学生选题模块设计 (15) 4.3.4筛选学生模块设计 (16) 4.3.5留言联系模块设计 (17) 4.3.6上传论文模块设计 (18) 4.3.7查看论文模块设计 (18)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

历年(1999-201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管理学)院校排名

“管理学”历年(1999-201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院校排名 (注:教育部自1999年开始,每年从所有学科中评选100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至2013年结束,前后共15年,其后不再评选,其中“管理学”学科共选出30篇,平均每年2篇,1999年空缺。)

“管理学”历年(1999-201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全名单)

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评价标准 一、选题与综述(20%) 1、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12%) 选题为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对国民经济、科研技术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方向明确。 2、对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8%) 综合全面反映该学科技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归纳总结正确。 二、论文成果的创新性(60%) 1、论文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36%) 探索了有价值的现象、新规律,提出了新命题、新方法;纠正了前人在重要问题的提法或结论上的错误,从而对该领域科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创造性解决自然科学领域或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2、创新性成果及效益(24%) 在校期间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于论文与有关的若干篇文章,被国际著名检索收录;出版专著;获得较高奖励;论文成果对学科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或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记及科研能力(20%) 1、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8%) 论文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坚实广泛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知识。 2、论文体现作者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8%) 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方法、信息,进行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研究的难度较大、工作量饱满。 3、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4%) 语言表达准确、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学风严谨;善于总结提炼。

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优秀论文案例学会借力关注社会适应性

2014年东城区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优秀案例参评文章 (第一页) 编号: 题目:巧借东风,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文: 巧借东风,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教育对象情况分析: 初二下学期,学校调我去大飞所在的班级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告诉我:大飞是一名随班就读学生,他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有证明),语文学科他还能抄抄写写,其他学科基本听不懂;他的最大优点就是为人实在。 通过一周的观察,我注意到三个班主任没有介绍过的细节: 1.他特别胖,在校吃午饭时的饭量特大; 2.他虽然能流畅地与人交流,但说出来的话有时给人刺耳的感觉; 3.他爱干活儿,不但给自己的班级干活卖力,而且每天午饭后都自觉到年级组办公室用心地扫地墩地,干完活儿一旦得到年级组长孟老师的肯定,便欣然离去。 第三个细节让我感到吃惊,因为自我工作以来,从没见过任何学生如此自觉自愿坚持不懈地给老师打扫卫生的情况。于是我请教了孟老师,得知这是她的教育成果,而她的教育动机就是——“这几个随读生学习不行,将来上职高都有难度;那咱就教孩子干活儿,有一技之长,做人踏实本分,将来上了社会受人欢迎。” 听到如此明智务实的观点,又亲眼看到可喜的成果,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定借孟老师的东风,再烧三把火。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上,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鼓励他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巩固他学习语文的信心; 2.增加与他单独交流的机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点拨他说话的分寸; 3.继续试探和观察,寻找他在语文学习上的其他潜力; (二)作为非班主任,在教育上,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指出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醒他控制在校时午饭的食量; 2.向孟老师学习,教育他踏实做事; 三、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 (一)巧借合适的时机——增加与他单独交流的机会,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点拨他说话的分寸,教他辨识别人的好意。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篇一】 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智慧;人格;幸福; 小学教育 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探究的智慧。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和事物之间的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明显。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 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我们学习的绝大部分来自做事、创造,以及靠双手去感知。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相连,对手的刺激就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也会削弱大脑活动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劳动中的创造是激发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二)通过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 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能有效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我们学校会组织"巧手折趣""水果拼盘""开心农场"等活动,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劳动集体当中,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千方百计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有一次做放学做值日,一个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将一个垃圾袋从一卷垃圾袋上扯下来。哭笑不得的我只能耐下心来,让他仔细观察两个垃圾袋连接处的虚线,告

湖州市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9年优秀教育论文评选.doc

湖教学会〔2019〕1号 湖州市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9年优秀教育论文评选 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学会,各市属学校(理事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的参与度,反映学会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决定开展2019年度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市各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的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二、论文主题 以“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主题,题目自拟。 三、参评要求 1.论文要紧扣主题,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做到观点新颖明确、论据准确充分、论述严谨完整,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不受理游离上述主题的论文。来源于课题研究的,须以论文形式呈现,不受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参评论文必须是未曾在省、市级评选中获过奖项的。 3.参评论文必须是本人(或合作)独立完成的。 四、名额分配 每个理事单位会员(学校)限送8篇,每个单位会员(学

校)限送5篇。 五、文本要求 1.篇幅以3500~5000字为宜,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 2. 3.正文前须有【内容摘要】。 4.字体字号:文章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正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宋体小四号。 5.凡文中的“引用”文字标明数字序号(如①…),在文章最后页逐一注明书名、页码、作者姓名。 6.标题层次: 一、……(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一)……(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1.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1)……(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①…… 六、报送截止日期 2019年5月30日 七、评审办法 1.区县教育学会对本区县送评论文进行初审,按总数的60%择优报市参加复评。市属学校(理事单位)由市教育学会组织初评。 2.市教育学会对上报参加市级复评的论文进行匿名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____ 专业: _ 站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说明:1、本选题参考主要选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本参考基本反映了中学政治学科学术研究(研究生范围和层次)的实际情况。从中可以发现研究的热点和空白。3、本参考对选题的归类只具有相对意义,有的题目既可以归入一类,也可以归入另一类,选题时完全可以突破现有划分类别。4、本参考的选题只是大体上给出了一个研究范围和方向,选题时必须进一步细化,切不可照搬。 一、教学论 (一)教学形式和方法 1、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 2、思想政治课教学风格研究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研究 4、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研究 5、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驾驭研究 6、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研究 7、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 8、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研究 9、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 10、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12、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研究 13、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14、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研究 15、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研究 16、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17、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研究 18、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学研究 19、思想政治课差异教学研究 20、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

21、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研究 22、思想政治课愉快教学研究 23、思想政治课民主性教学研究 24、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研究 25、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研究 26、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研究 27、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研究 28、思想政治课“四环节”教学法研究 29、思想政治课“灌输”教育研究 30、思想政治课“和谐”教育研究 31、思想政治课“激励”教育研究 32、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研究 33、思想政治课“生态”教育研究 34、思想政治课引言、设问小栏目的教学研究 35、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研究 36、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系统的研究 37、虚拟和真实情境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38、漫画艺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39、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40、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反思 (二)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教育研究 2、思想政治课生命教育研究 3、思想政治课公民教育研究 4、思想政治课环境教育研究 5、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 6、思想政治课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7、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8、思想政治课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9、思想政治课时事教育研究

有关远程教育优秀论文

有关远程教育优秀论文 摘要:在分析目前远程教育技能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windows操作 系统课程为例引入项目对技能型课程进行课程内容的任务驱动重构,并进行具体的实施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最后指出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技能型课程;网络操作系统 一、远程教育技能型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衔接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技能型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核心课程,课 程定位决定了该类课程需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技能型课程更是如此。《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是一门技能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理论性 和实践性都很强。2021年至今,我校开设本门课程已有十多年之久,本课题组成员一直在进行着该课程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从几届学员的期末考试情况和任课教师的反馈情况来看,传统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一般将理论知识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给予分开传授。这 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而且实践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训练,教 学效果不理想。 二传统教学不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数很难完全顾及各技术应用之间所关联的全部知识内容,进 而容易使得学员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要解决如上问题的存在,对技能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已迫在眉睫。本课程组自2021年始就《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试图探索 解决如上问题的方法。 二、技能型课程内容的项目式教学任务重构 技能型课程内容的项目式教学任务重构遵循以课程基本教学目标为基础,彻底打破学 科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对接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增强。《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三方面:①WindowsServer2021的系统管理;②网络服务器DHCP、DNS、WWW等的配置、维护与 管理;③组建和管理局域网。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网络服务的 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组建、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 习后,应当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网络服务的配置,公司局域网络的组建、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做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第三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其主要职责为: 1、部署评选工作; 2、组织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工作; 3、接受和处理有关异议事项; 4、研究处理评选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四条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 第五条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为: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3、材料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第七条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一般为在评选年份的上一学年度,在国内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在评选年度以前两个学年度内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的,也可以参评。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应以中文撰写。 第八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 第九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指定的其他部门推荐。 第十条省级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指定的其他部门,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下达的初选名额对推荐论文进行初选。 初选所需经费由负责组织初选的部门自行筹措。 第十一条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 第十二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入选论文存在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可在入选论文名单公布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方式向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出异议。 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应包括异议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异议内容,支持异议的具体证据或科学依据,以及提起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异议,并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保密。 第十三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予以公布。在异议期结束之日起60日内异议事项仍未处理完毕的论文不列入批准的论文名单。 第十四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奖励。 第十五条对已批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撤消对作者的奖励并予以公布。

关于师德教育的优秀论文

关于师德教育的优秀论文 关于师德教育的优秀论文 导语: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 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潜在的危机,如能源匮乏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顿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蛮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 (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 (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 (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 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

电大论文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 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治策略 学校名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专业: XXX 入学时间: XXX

论文提纲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失误 2.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在学校的不良生活习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在家庭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3.在社会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1.学校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2.家庭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3.社会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治策略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校德育教育逐步淡化,在小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在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提出了矫正的措施。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成因矫正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也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惰、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学校德育教育逐步淡化,教育形式单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学生受到考试分数的压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他们进入社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理错位和变态。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和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背离,我国中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德育,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希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广大家长虽然懂得孩子的德育和行为习惯教育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因为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孩子能否上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所以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孩子

北京交通大学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及提名名单

北京交通大学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及提名名单 提名名单 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赵瑞锋指导教师谈振辉教授 论文题目:无线多媒体网络资源管理的研究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裴丽指导教师简水生院士 论文题目:光纤的色散和色散补偿研究 2.魏际刚指导教师荣朝和教授 论文题目:运输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研究 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蒋海林指导教师谈振辉教授 论文题目:无线ATM多址接入协议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 李孟刚指导教师李文兴教授 论文题目: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 2. 柯燎亮指导教师汪越胜教授 论文题目:功能梯度材料的二维接触力学及微动分析 3. 孙运达指导教师袁保宗教授 论文题目:多视点非接触式人体运动捕捉的研究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 张帆指导教师简水生院士 论文题目: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单元技术研究 2. 黄振莺指导教师翟洪祥教授 论文题目: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用Ti3SiC2系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许鸥指导教师简水生院士 论文题目:基于光纤光栅的光纤激光器、滤波器和倾斜光纤光栅的研究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龙建成指导教师高自友教授

论文题目: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及消散控制策略研究 入选名单 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 孙会君指导教师高自友教授 论文题目: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 童治指导教师简水生院士 论文题目:宽带光纤放大器及其在超长距离DWDM系统中的应用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 吴建军指导教师高自友教授 论文题目: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 李政勇指导教师吴重庆教授 论文题目: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 刘玉婷指导教师马志明院士 论文题目:网页排序中的随机模型及算法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时 学 分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备注 ⅠⅡⅢⅣ 学位基础课09_002011 英语36 2 2 12学 分09_002012 政治理论36 2 2 09_002013 教育学原理36 2 2 09_002014 课程与教学论36 2 2 09_00201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 育 36 2 2

09_00201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6 2 2 专业必修课09_012011 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 材分析 54 3 3 10 学分09_012012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分析 54 3 3 09_012013 中小学数学发展前沿 专题 36 2 2 09_002017 教育测量与评价36 2 2 专业选修课09_012008 数学教育心理学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14_012015 数学学习心理学36 2 09_012009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54 3 3 14_012017 数学高考试题动向研 究 36 2 2 14_012018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36 2 2 14_012014 数学教学论专题研究36 2 2 09-012017 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36 2 2 14_012023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 究 36 2 2 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36 2 2 09_002019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36 2 2 09_002020 中外教育简史36 2 2 09_002021 教育政策与法规18 1 2 实践 教学 09_019002 108 6 3 3 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优秀家庭教育论文

注重细节调动情感——家庭教育的成功关键 五(3)班洪滔家长洪秀东 教育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将孩子社会化的问题。鲁迅曾经批评一些人只会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之父。按照鲁迅的意思,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人胚;只有这个孩子进入人类社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接受了人类的语言、情感、生活常识、基本文化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孩子的社会化化得优还是劣,这和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者密切相关。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起始性长期性的监护者和教育者,是造成孩子社会化优劣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极不善于教育孩子,对孩子的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很少,所以鲁迅批评他们只会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之父。 人的社会化是有层次的。学会在社会中生活与交往所需的基本语言、情感、礼貌、生活常识、文化知识等,这种社会化层次可称为“基层次”;在基层次基础上,还历练了但任县乡领导、经营中小企业、协调小范围人事关系的较好素质,这种社会化层次可称为“中层次”;在基层次和中层次基础上,还造就了担任省、部、军团领导、经营大型企业、战略性协调大范围人事关系的基本素质,这种社会化层次可称为“高层次”;在高层次的基础上,更生升华了能引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向前进的领袖性智慧、人格、气质等,这种社会化层次可称为“顶层次”。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帮助孩子实现基层次社会化的重要人物是父母。在帮助孩子实现基层社会化这件事上,不一定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比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做的好。因为基层次社会化的内容是一般社会成员都能具备的,而从父母具备引起孩子具备,需要的不是父母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而是父母具有对孩子的良好的感染力、引导力和细致的行动。在这里,成功的关键是注重细节、调动感情,即善于从细节上培养孩子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从调动孩子的积极情感上加速孩子的社会化。 请看两位农家母亲与自己的孩子的相处状态: 母亲甲带着四岁的儿子小敏洗菜、做饭、用餐。整个过程从坐在庭院里剥豆荚开始。母亲说:“小敏,你拿条小凳来给妈妈坐,妈妈的脚蹲痛了。”“噢,我去拿。”“妈妈,给你!”“哦,谢谢小敏,小敏真乖。”“妈妈,我也来剥豆荚!”“好的。”“哇,小敏剥了一个这么大的豆荚呀!这么大,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有五颗。”“哦,小敏能干,能数五颗豆子了。”“妈妈,这个豆荚这么小呢!”“哦,这么小,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二颗。”“噢,大豆荚包着五颗,小豆荚里包着二颗,五颗多还是二颗多呀?”------菜烧好摆到桌子上,小敏爬到凳子要去舀菜吃,母亲说:“小敏,今天你舅舅要到我们家来吃饭的,舅舅是客人,应该等客人来了一起吃,这是礼貌。”“懂礼貌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吗妈妈?”“是,小敏真聪明,小敏是世界最聪明的孩子!” 母亲乙带着四岁的女儿小慧洗衣、做饭、用餐。整个过程从站在洗衣池边洗衣服开始。小慧拿过一只袜子学着妈妈擦肥皂洗起来,母亲历声说:“别动!你去玩!”小慧放下袜子呆了一会走开了,用一根棒子去拨大盆子里的小鸡。“别动!揍死你!”母亲又严厉的说。小慧放下棒子走到洗衣水流出的水池口去玩水,一会儿就把裤子玩湿了。“你一下犯这样一下犯那样!看,裤子全弄湿了!”母亲走过来“啪”的一巴掌,脖子上一把抓把小慧拎起来放到空地上。不声不响的小慧这时“哇——”的一声赖在地上哭起来,大而单调的哭声在这个庭院里孤零零的响了半晌。母亲却感到自在,其中或骂一句:“死哭!”并不怎么理会他。饭还有烧好,两碗菜上桌,小慧便爬上凳子一人吃起菜来了。吃得桌子上沾了许多菜汤菜碎,待

华师大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为保障我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规范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促进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根据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T7713.1-2006),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中掌握了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企划、文艺评论或艺术作品阐释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明确,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文字型论文一般不少于1.5万字(艺术硕士除外);其他形式的论文要求由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学位的特点制定。上海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可参阅研究生院网站。 3.学位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4.除学科教学(语文、历史)等领域的学位论文中可能涉及古文字外,学位论文一般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在全文中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一)前置部分 1.封面 2.封面的英文翻译 3.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声明 4.答辩委员会成员 5.摘要及关键词页 6.目录页 7.插图和附表页清单(可根据需要) (二)主体部分: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 (三)结尾部分 1.参考文献 2.附录(可根据需要) 3.后记 4.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可根据需要)

2013全国百优博士论文

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公布 基础研究类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哲学哲学何欢欢姚卫群《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炎》对外道思想批判的研究北京大学张伟倪梁康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 ——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系统研究中山大学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孙乐强唐正东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研究南京大学 教育学教育学刘希伟刘海峰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厦门大学 心理学杜忆李量对听感觉运动门控自上而下调节的动物模型和神经机制北京大学 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王莉宁曹志耘汉语方言声调分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沈杏培朱晓进小说中的“文革”:当代小说对“文革”的叙事流变史(1977-2009)南京师范大学 王雪松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学历史学马孟龙葛剑雄西汉侯国地理复旦大学 肖灿朱汉民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湖南大学 理学数学陈学长尹会成Sn上的预定纯量曲率问题的几何流方法南京大学 张会春朱熹平Alexandrov空间上的Ricci 曲率中山大学 物理学马滟青赵光达重夸克偶素在高能对撞机上产生机制的研究北京大学 方哲宇朱星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制备与近场光学表征北京大学 王靖朱邦芬半导体中与自旋相关的新奇量子现象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金贤敏潘建伟远程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龚明郭光灿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经验赝势计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蒋尚达高松稀土单离子磁体的设计、合成与磁性北京大学 王朝张希超两亲分子的可控自组装与解组装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梁海伟俞书宏纳米纤维宏观组装体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斌郭庆祥基于新导向基拓展的Pd催化C-H键官能团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谭元植郑兰荪**稳定化的非IPR富勒烯厦门大学 李剑锋田中群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厦门大学 陆良秋肖文精稳定硫叶立德和缺电子组分的串联反应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天文学谢基伟周济林双星系统中行星的形成及动力学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田晖涂传诒太阳过渡区结构与太阳风起源的观测研究北京大学 生物学游富平蒋争凡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北京大学 鲁斐然施一公大肠杆菌膜蛋白UraA和AdiC的结构和转运机制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王启军赵国屏Salmonella enterica中心代谢关键酶的赖氨酸可逆乙酰化修饰研究复旦大学李颖舒红兵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武汉大学 工学力学王立锋李英骏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中国矿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朋黄柏标表面等离子体增强AgX (X=Cl, Br, I)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研究山东大学 陶友田杨楚罗高效有机电致磷光双极传输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武汉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桂南樊建人复杂两相流动中颗粒碰撞的DEM-LES/DNS耦合模拟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____ 专业: _ 站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研究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一部分专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辅导,经过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榜样法”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其中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热点,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