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

前言

**煤矿是**集团(原**矿务局)所属的一对设计能力600万t/a的大型矿井。**煤矿开采的主采煤层是6上、6下煤层,(平均8.65m),倾角平缓,瓦斯低,顶底板条件较好。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技术开采,实现了高产高效并使矿井安全工作得到了保证,杜绝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保持了较高的安全水平。

根据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的决定,对全国现有煤矿的安全状况进行审查,对条件合格矿井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条件欠缺的矿井进行配套,然后发证。根据国家局的这一要求,**煤矿委托****安全技术检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矿进行“矿井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我们按照《安全评价导则》规定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行工作,评价人员和参评专家即按照评价内容到各矿搜集有关文件、资料、数据;评价人员和参评专家集中整理分析资料,疑问随时讨论,欠缺随时补充;评价初稿交矿征求意见;现场检查,验证评价结论;

本次评价得到了**矿领导和各部门有关人员的大力主持和帮助,全体参评人员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1 概述

1.1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对象及范围

通过对**集团公司**煤矿设施、设备、装置实际情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地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具体范围包括:

1).评价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相关的内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落实执行情况,说明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评价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明确其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

6).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4).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 确定其危险度;

5).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 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 对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4.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1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8.15.26);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1996.10.11);

9)《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2000.11.7);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 [2001]69 号〉》;

11)《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 煤安监技装字 [2006]114 号 );

15)《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6)《煤矿局、矿长安全培训考核发证的规定》;

14)《煤矿安全规程》 (2000);

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21544);

16)《防洪标准》 (GB5020144);

17)《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 ( 试行 ) 》;

18)《煤矿 ( 井工、露天 ) 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标准》;

19)《煤矿安全程度评价办法》 ( 鲁煤安发 (2002)66 号 );

20)《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04.5.17);

21)《**煤矿矿井安全综合评价委托书》(2004.7)。

1.6 **煤矿概况

1.6.1 矿井一般情况

1)位置:

**煤矿位于**县**镇和**市**镇交界处,北距**市城区15km,南距**县城6km,与**湖仅有5km之遥。

2)交通:

铁路以井筒位置为中心,东至**铁路**车站16km,由**车站南至**车站82km,北至**车站19km。从**车站接跪至**煤矿的专用铁路线全长17km,于1965年建成通车。**-**铁路专用线穿越**井田中部,距井筒位置仅110m。

6)气象:

本井田气象属华北类黄河南区,多季风型过渡性气候。据**市气象局近20年的资料,结合以往的气象资料叙述如下:

4)风向和风速:

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及西北风,全年则以东南风为最多,春夏是多风季节。历年平均风速2~6.5m/s,最大风速可达20m/s,多偏北风,常出现在春季。

5)气温:

近20年平均14.0℃,一、二月份最冷,最低-15.2℃(1990年2月1日),七月最热,最高68.9℃(1988年7月7日)。历年最高温度40.9℃(1955年7月),最低-21.8℃(1957年1月18日)。

6)降雨量:

据**、**县气象站和二级坝水文站资料,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851.2mm(1954~1964年),791.6mm(1959~1962年),751.6mm(1962年);最大1545.8mm(1964年);最小426.5mm(1968年)。据**矿气象观测资料,建井以来年平均降雨量为:542.6mm(1987~2000年),最大942.8mm (1998年);最小257.7mm(1988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雨量289mm(1974年8月1日)。

7)蒸发量:

近20年年平均蒸发量1554.0mm,年最大蒸发量1761.2mm(1988年),最小蒸发量1688.0mm (1991年)。

8)气压:

近20年年平均气压1009.7毫巴,最高气压1066.6毫巴(1996年15月17日),最低气压984.8毫巴(1996年4月26日)。

9)相对湿度:

近20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小相对湿度4%(1988年1月22日)。历年最小相对湿度1%(1962年6月26日)。平均相对湿度与降雨量成正比关系。

10)积雪:

一般在10月下旬出现初霜,11月中旬初雪。近20年年平均积雪2.5cm,最大积雪6.0cm (1990年1月61日),最小积雪1cm(1988年10月)。历年最大积雪7.0cm(1974年15月18日)。

11)冻土:

近20年最大冻土深度14.0cm(1988年15月17日),最小冻土深度5cm(1992年)。历年最大冻土深度60.0cm(1966年2月5日),最早冻结日期10月28日(1966年),最晚冻解日期6月25日(1970年)。

15)地形、地貌:

滕南矿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50~+2m,地形自然坡度为千分之一,为由东北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势低洼,面临群湖。**井田地面标高+48.67~+66.67m,东北高西南低,井田内没有较大的河流,仅有两条小溪横穿井田。这两条小溪常年有水,水面宽1-5m。该小溪雨季流量大,雨季一过流量立刻减小。由于第四系隔水层厚度大,溪水对井下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近年来,经过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兴修水利,疏浚河道,沿湖和河流两岸均修筑了防洪堤坝和排涝设施,本区基本免于洪水威胁。沿村际主要公路段都有排水沟,雨季有水流。由于受采动影响,井田范围内出现有明显的塌陷区四个,位于南三采区上部,呈椭圆形,常年积水,积水面积大于104m2,积水深度0-1.5m。由于第四系隔水层厚度大,塌陷区地表积水对井下生产没有造成影响。

15)水文:

本区河流主要特点,上游宽阔,下游窄小,且分岔较多,雨季和旱季的流量差别甚大,当雨季水位薄涨,流量突增,旱季水流在漫滩中成潜流方式流动,甚至干枯。区内河流主要有:**河、**河、**河等。

1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市、**市、**县地震烈度为7度。

1.6.2 地质简况

出露地层与含煤地层:本区地层属华北型沉积,以石炭二叠系为含煤地层。地层系统自

老而新有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第四系。除奥陶系以前的地层在煤田外围有零星露头外,余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现将石炭二叠系及其上覆、下伏地层叙述如下:

①第四系(Q)厚61.55~76.40m,平均50.54m。井田内分布东北薄,西南厚。分上下两组。

上组:顶部0.60~2.85m为覆盖土层,其下为黄色、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姜结核砂质粘土及6—4层砂砾层组成。

下组:由粘土、砂质粘土、含砂姜结核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

②上侏罗统蒙阴组(J6),本区最大残存厚度为656m,根据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由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灰绿色细砂岩、青灰色细砂岩与灰色粉砂岩互层、杂色粘土岩、红及紫灰色粉砂岩夹紫红色细砂岩组成。

下部一般为厚80~190m的砾岩,间夹数层紫红、紫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砾岩为紫红、紫灰、灰绿色,砾石成分以石英砾、灰岩砾为主,砾石磨圆度较好,分选较差,砾径一般为5~20mm,胶结物一般为钙质,部分为铁质、泥质胶结,一般是以砾岩覆盖于石盒子组之上,但在部分块段亦有砂岩与石盒子组地层相接触的。

③二叠系(P)

自上而下有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现分述如下:

石盒子组(P15+ P21):最大残存厚度229m。

本组以杂色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灰绿、灰色中粒砂岩及紫灰色中细粒砂岩,属纯陆相沉积。由于受上侏罗统红色砂岩、砾岩的剥蚀,地层保留极不完整。底部以一层分选差、矽质胶结、浅灰至灰绿色中粗粒砂岩或含砾砂岩与山西组分界。距底部含砾砂岩66~72m,一般为60m左右处,含薄煤层1~4层(柴煤),煤厚一般为0.20m左右,位居柴煤附近的粉砂岩和粘土岩颜色常变深,在粉砂岩内含大羽羊齿、翼羽木等植物化石,柴煤层位较稳定,可作为含煤地层上部的对比标志。

山西组(P11):厚95m~140m,一般为110m左右。

本组与太原组为连续沉积,以第一层灰岩上部之海相泥岩顶面或其相当层位为界,其上过渡相的砂质沉积物则划归山西组,本组下部为过度相沉积,上部为纯陆相沉积,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本组底部以一层具浑浊层理和底栖动物通道的细砂岩与太原组分界。中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共含煤三层(第2、6上、6下煤层)。其中6上、6下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上部为杂色泥岩、粉砂质粘土岩,

粉砂岩夹灰色、灰绿色中粒砂岩。

④石炭系(C)石炭系上统自上而下为太原组,本溪组。

太原组(C2t):厚149~191m,一般为170m左右,由海陆交互相的泥岩、砂岩、薄层石灰岩和少量粘土岩组成。含腕足类、纺綞虫等动物化石,共含薄煤16层,其中稳定可采者一层(16煤),局部可采者一层(15下煤),在11层石灰岩中以第三,第十层石灰岩层位稳定,厚度亦较大,为良好的标志层。

本溪组(C2b):厚68~42m,由杂色泥岩、粘土岩、2~4层石灰岩和少量砂岩组成;顶部偶含薄煤一层;底部为灰绿色铝土泥岩;下部为青灰、灰绿、紫红等杂色泥岩,夹极不稳定的第十五层灰岩,质不纯,含黄铁矿结核。中部为8.25~16.80m厚的石灰岩(十四灰)乳白~灰色,致密质纯,常含灰绿色粘土薄层及粒状黄铁矿,十四灰全区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本区主要标志之一。上部为杂色泥岩,夹土质粉砂岩及不稳定的第十三层石灰岩,顶部以第十二层石灰岩与太原组分界,第十二层灰岩为灰色至深灰色,顶部含粘土,呈砾状。

煤层特征:(煤层厚度、结构、强度,倾角,煤质,瓦斯,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等等)

本井田可采煤层有6上、6下两层,15下、16上两层煤已归为资源量。因此仅对可采煤层简要叙述如下:

① 6上煤层:厚0-7m,一般厚度2.51m左右,倾角2-10°,仅个别部位由于构造影响超过15°,一般无夹矸,结构较简单,属低灰、低硫-中硫分、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6上煤为氮气带,CH4、CO2含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6上煤为二类自然,发火期6-11个月,最短发火期46天,煤尘具有爆炸危险。

②6下煤层:厚0-10.01m,一般厚度6.66m左右,倾角2-10°,一般含0-5层夹矸,结构较复杂,属低灰、低硫-中硫分、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6下煤为氮气带,CH4、CO2含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6下煤为二类自然,发火期6-11个月,最短发火期64天,煤尘具有爆炸危险。

顶底板岩层特征:(倾角,岩性,结构,胶结物,层理、节理和裂隙发育情况,岩石强度等等)

① 6上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老顶常为中、细粒砂岩,砂岩抗压强度干燥状态下平均为60.198Mpa,饱和吸水状态下平均为40.01Mpa;泥岩单向抗压强度干燥状态下平均为45.449Mpa。属中等冒落-难冒落顶板。节理、裂隙发育,一般为泥质、钙质、硅质胶结。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度2-4m。在第10勘探线以北和大

致以陈楼、**、刘仙庄连线以东范围,由于砂岩增厚导致煤层尖灭,而造成大片无煤区。

②6下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厚0.06-5.25m,老顶为中粒砂岩。

有时夹砂、泥岩互层,厚度20-60m,当6上煤尖灭时,可增至50m左右或更大,

其顶板坚固性优于6上煤顶板砂岩。属中等冒落-极难冒落的顶板。底板为砂质

泥岩,向下渐变为粉砂岩,砂岩互层,一般6-5m。其岩石强度同顶板岩石。

1.6.6 水文地质

①含水层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6煤顶部砂岩、三灰、十灰;间接充水含水层为:第四系上组和下组砂砾层、上侏罗统砾岩、二叠系石盒子顶部和底部砂岩、十四灰、奥灰。分述如下:二叠系山西组6煤顶部砂岩(包括6上、6下煤层顶部砂岩简称6煤顶部),

以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泥质胶结,厚7.0~80m,平均厚67m左右,9勘探线以北厚度较大。

砂岩具裂隙,多为方解石充填,而在断层附近,张裂隙发育,并有小孔洞。据16个漏水钻孔统计,有8个孔进断层带,有10个孔漏水标高在-250m水平以上,-600~-400m水平仅两孔漏水,-400m水平以下无漏水孔。本层经抽水试验,控制含水层顶板标高-250m水平以上,单位涌水量为0.210~0.698 l/s.m;-250m水平以下,单位涌水量为0.0664 l/s.m,如此说明,在浅部和断层带附近,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活动,富水性强。6上煤与6下煤之间的中砂岩,厚度20m左右,属孔隙、裂隙型含水层,裂隙宽度不均一,一般为6~10mm。正常地段涌水量不大,初揭露时一般小于60m6/h;在构造破碎带附近和褶曲轴部往往形成富水带,如6上106工作面和北翼的-288回风巷,实测涌水量达80m6/h。以静储量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疏干。可以认为,随着矿井开采延伸,矿坑涌水量不仅不会增大,反而逐渐减小。

6煤顶砂是6煤层的顶板,是矿坑水主要水源,但由于该层补给条件不良,地下水循环不畅,以静储量为主,动储量有限,故易于疏干。

石炭系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简称三灰):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纯,厚5.6~10.27m,平均厚8m,上距6下煤层平均40m,富水性强,但不均一,属溶洞裂隙承压水。

据本区及邻近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相差很大,大者为4.166 l/s.m,小者到几乎不含水,为0.00179 l/s.m。**煤矿建井期间井下9个钻孔揭露三灰,有8个孔见水,水量大小不一,最大者为190m6/h,最小者为8m6/h,相差近24倍。平均25m6/h。

三灰实见裂隙宽度一般为6mm,大者可达50mm,裂隙大都被方解石充填或半充填,裂隙密度一般2~6条/m,线裂隙率小于1%,有效含水裂隙小于0.5%。该含水层含水不均一性是由于裂隙溶洞发育不均所致,裂隙、溶洞的发育程度受埋深和构造因素控制。在断层带附近,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是地下水聚集赋存的地方;一般来说,浅部比深部裂隙发育,富水性也较强。据本井田与邻近抽水试验结果统计,钻孔平均单位涌水量-100m水平以上为1.06

l/s.m,-100m水平以下为0.24 l/s.m,-150~-600m水平0.0419 l/s.m。含水不均一性是三灰的主要特点,也是基建生产巷道造成局部突水根源,不可不防。

石炭系太原组第十层灰岩(简称十灰):浅~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厚度6.68~9.40m,平均厚5.0m,含裂隙承压水。该层见少量裂隙,多充填方解石,基本无漏水现象。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908~0.0145 l/s.m。64—19孔连续抽水21小时后,将水抽干。水质为硫酸盐——钠型,矿化度6.248~6.572g/l。本层为16煤层直接顶板,是开采16煤层矿坑充水主要水源,但由于埋藏较深,补给条件不良,含水性弱,在正常情况下对开采影响不大。

②间接充水含水层

第四系(Q)砂砾层:第四系厚61.55~76.40m,平均厚50.54m,东北薄西南厚。据颜色、

岩性及含水性分为上、下组,分界深度26.06~67.40m。

上组(Q上):为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砾层组成,平均厚28.89m,一般夹砂层或砂砾层6层,局部分叉可达5层,平均共厚9.08m。各分层平均厚度自上而下为2.15m、6.09m、6.82m,其中第6砂层厚度大、层位稳定,全区普遍分布,故作为第四系上、下组对比分界层。本组砂砾层含粘量低(10~60%),富水性强,局部承压,经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1.449 l/s.m,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盐—钙钠型,矿化度为0.615g/l,水质良好。

下组(Q下):为灰绿色,由砂砾质粘土、铁锰质结核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平均厚21.65m。夹砂层2~6层,平均共厚7.16m。砂层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相变频繁,含粘量高,本组经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0616 l/s.m,富水性较上组弱,水质为重碳酸、硫酸盐—钙钠型,矿化度0.686g/l。

上侏罗统砾岩:

该组最大残存厚度656m。砾岩厚度一般80m左右,成分以石英岩、石灰岩砾为主、钙质、泥质胶结,具溶洞和裂隙,-100m水平以上发育。钻进中遇裂隙溶洞,冲洗液严重漏失,往往一漏不返,直至终孔。在第四系直接覆盖于砾岩的地方,漏水普遍,漏水深度多在距其顶界70m以上的层段。

本井田对砾岩未做抽水试验,但据简易水文资料和临近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2.245 l/s.m)。临近构造带和裂隙带发育的地方,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动水量充沛,富水性强,个别水位观测孔有吸风现象,水位下降较大,目前水位标高为-60m,属裂隙溶洞承压水。

井田内第四系直接覆盖于砾岩之上,第四系砂层是补给砾岩层水的主要对象。由于断层作用,使砾岩在多处与煤系含水层直接接触或间距大大缩小,砾岩水是补给煤系含水层的主要水源。在正常地段砾岩下距6上煤层101.11~614.05m,采煤后冒落裂隙带高度影响不到它,故对开采没影响。但个别地段,因断层关系,使砾岩与煤层间距缩小,砾岩位于煤层采空区顶板裂隙高度之内,因此,回采这些地段的煤层,矿坑涌水量可能增大。

二叠系石盒子组顶部砂岩:

该含水层下距6上煤层184m,厚度6.42m,岩性为中砂岩,风化严重,裂隙发育。1981年5月16日主井筒井深166m处揭露涌水量116m6/h,造成淹井,后经工作面注浆堵水方才通过。该含水层原地质报告及井筒检查孔均未做抽水试验,是一漏掉的含水层。该含水层与侏罗系蒙阴组砾岩呈不整合接触,直接接受砾岩水的补给。

二叠系石盒子组底部砂岩:

该组共有三个含水层,岩性为中~中粗粒砂岩,厚度分别为11.0m,8.0m,6.5m,埋藏深度付井为215.4~267.2m,下距6上煤层51.4m。具观测资料,属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裂隙宽度一般在6~10mm,裂隙方位以近东西向为主,角度一般在70o左右,该含水层组钻孔揭露最大涌水量为45.78m6/h。由于该组下距6上煤层较近,6上、6下煤层回采冒裂带高度一般不能影响到该含水层,但在个别地段可能影响到该层,会使该层的水泄入回采工作面,应引起重视。如现井下6下608工作面就是该含水层涌水点,该层涌水量大,持续时间长。该含水层对矿井安全生产一般不能构成直接突水,但由于断层作用,使该含水层与煤层形成对口接触或间距大大缩小,使该含水层的水进入工作面造成突水。

石炭系本溪组第十四层石灰岩(简称十四灰):

厚8.25m~16.80m,平均厚11.0m,质纯。含裂隙、岩溶承压水。据邻区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0.0000448~0.116 l/s.m,水质为硫酸盐、氯化物—钙钠型,矿化度0.668~4.464g/l。目前水位标高为-22~-24m。

奥陶系石灰岩(简称奥灰):

青灰、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浅部裂隙溶洞发育,富水性强,为煤系含水层重要补给水源。据临近区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0.000155~1.615 l/s.m。水质为硫酸盐、氯化物——钙

钠型,矿化度6.828~4.9g/l。

③隔水层

第四系隔水层:

上组:顶部0.60~2.85m为覆盖土层,其下为黄色、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姜结核砂质粘土。

下组:由粘土、砂质粘土、含砂姜结核粘土组成。上下组粘土层总厚度平均64m。第四系隔水层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即使受采动影响,地表水也无向下渗透现象。

太原组粘土岩:

三灰至十下灰之间主要由粘土岩与含水微弱的粉砂岩和薄层石灰岩组成,隔水性良好。其中15下煤层上距三灰50.00m,下距十下灰45.00m,这些隔水层对于下组煤层的开采十分有利。

本溪组粘土岩:

十二灰至十四灰之间以粘土岩为主,间夹细砂岩,十四灰与奥灰之间为杂色粘土岩、铁质泥岩、粘土岩、G层粘土岩。对于阻隔奥陶系石灰岩水上升、减少奥灰水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威胁起到重要作用。

④主要充水因素

开采6煤层时充水因素分析

开采6煤层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6煤层顶板砂岩。因区内侏罗系砂砾岩距煤层间距较大,砾岩下距6上煤层101.11~614.05m,采后冒落裂隙带高度影响不到它,正常情况下影响不大,三灰为主要间接充水含水层,三灰水以静水量为主,动水量有限,已采空区三灰水进行了疏放,已基本疏干。虽然三灰至6煤层的间距大于底板导水裂隙带深度,但它是井巷工程中突水主要水源。

开采6上、6下煤层时,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

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M

H

20+

10

li

H——顶板裂隙带高度,m;

式中:

li

∑M——累计采厚,m。

开采6上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

6上煤层厚度为0~7m,平均6m,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为0~62.92m,平均44.64m。

开采6下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

6下煤层厚度为0~10.01m,平均4m,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为0~76.28m,平均50.00m。

开采6上、6下煤层时,煤层底板导水裂隙带深度:

.0+

7007

=

h1079

.0

L

h:底板导水裂隙带深度

L:工作面斜长,一般为170m

h为19.04m

由此可知,开采6上、6下煤层时,正常情况下上部间接含水层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不大;三灰水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也不大。

开采15下煤层时充水因素分析

开采15下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薄层石灰岩,主要有五灰、八灰及九灰,井田范围内没有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其富水性一般情况下较弱。

开采16煤层时充水因素分析

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进行,开采下组煤时,十下石灰岩是直接充水含水层,十四灰和奥灰是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和十四灰富水性弱至中等,奥灰富水性强。奥灰厚度大、含水丰富、水头压力高,并且十四灰和奥灰间距小,井田内的断层、裂隙发育,两者易发生水力联系,十四灰和奥灰水将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成为矿井的主要水害。据邻矿资料,下组煤采掘遇到导水断层尤其是遇到切断十四灰的导水断层时,常发生底板突水,水势较猛、峰值大,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一般情况下,十四灰对16煤层开采的影响,可利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附录五的公式计算16煤层开采时的突水系数来进行评价。突水系数计算公式为:

p

s C M P

T -=

式中:s T ——突水系数,MPa/m ; P ——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

p C ——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m 。

本井田内十四灰含水层水位观测资料(孔),十四灰含水层水位为-26m ;开采16煤层时矿压对隔水底板的破坏深度p C =19.04m 。**井田16煤层可采区底板标高为-656~-659m ,在正常情况下十四灰至16煤层67.4m 。根据以上数据资料和公式,可以计算出开采16煤层时的底板突水系数为0.180~0.646MPa/m 。

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正常情况下,16煤层开采时底板隔水层受到矿压破坏后,突水系数都超过临界突水系数(0.15MPa/m ),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故在开采16煤层时,应修改现有开采设计方案和做好底板水防治工作。

⑤矿井预计涌水量与矿井实际涌水量对比情况

根据《**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采用“大井”法预计,开采-620m 水平,矿井总涌水量626m 6/h ;开采-450m 水平,矿井总涌水量659m 6/h 。目前矿井实际涌水量在600m 6

/h 左右,与预计涌水量基本一致。说明随着矿井生产的不断向深部推进,6上、6下煤顶板砂岩涌水量逐渐趋于稳定,且浅部可能疏干。在正常情况下,-620水平其他采区和-450水平开采时矿井涌水量不会很大。只有在较大断层附近,由于断层的落差较大,使得下部导水含水层与煤层对口接触或大大缩小其间距,导致矿井涌水量增大。

⑥矿井涌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1981年5月21日,主井筒施工至162m 处,由于垂直裂隙发育,导通侏罗系砂砾岩及第四

系下组含水层,造成井筒突水,最大水量116m 6

/h,严重影响井筒正常施工,最后采取打钻注浆的方法,控制了出水。

1990年5月9日,6下119回风巷掘进迎头遇到未查明的断层(后命名为F1断层),该断层

落差108米,断层导通了石盒子组底部粗砂岩含水层,造成掘进迎头突水,最大涌水170 m 6

/h ,后该矿调整了开采布置方案。

2001年4月26日,6上608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突水,最大涌水量90 m 6

/h ,突水原因是工作面切眼附近有一条落差75米的断层,该断层使石盒子组粗砂岩含水层与煤层间距缩小,工作面回采后顶板冒落,导通了上覆石盒子组粗砂岩含水层,造成工作面突水,由于工作面为俯采,工作面材料巷低洼处浮煤积聚,清理困难,回采速度降低,突水给工作面生产造成一

定影响。

1.6.4 相邻矿井的开采对本井田的影响

1.6.5 生产过程中对原地质资料的验证与修改情况

①1960年以前勘探施工的钻孔质量较差,测井、测斜、封孔资料不齐全,给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1962年以后施工的钻孔,测井、测斜、封孔资料齐全,按设计要求进行,质量较好。

②二叠系石盒子组顶部砂岩含水层是井筒揭露的造成淹井的主要含水层,该含水层原地质报告没有提到。

③矿井总涌水量二水平结果偏小,原地质报告-620m水平涌水量284 m6/h,–450m水平涌水量15m6/h,建井时期实测-620m水平为626 m6/h,现矿井实际-620m水平涌水量600 m6/h。-450m水平虽未被揭露,但整个水平仅15 m6/h,确实值得怀疑。

1.6.6 矿井开拓

1)开拓方式。矿井采用中央立井多水平,运输大巷盘区开拓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与一翼对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和南风井回风。

2)水平划分。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为-620m,通过水平大巷开拓6下和6上两层煤。第二水平为-450m,尚未开拓方式待定。

6)主要大巷布置。主要轨道、皮带运输大巷,均布置在-620m水平的6下煤底板岩石中贯穿井田南北。

4)采区划分。矿井一水平原设计划分11个采区,其中北翼六个,分别为北二、北四、北六、北八、北十、北十二采区;南翼5个,分别为南一、南三、南五、南七、南九采区;后来由于井田边界和采区重新划分,北四采区划归北八采区开采,北六采区保留部分块段,一水平目前只有十个采区。

1.6.7 矿井资源量

**煤矿2006年末矿井能利用储量尚剩余8755. 1万吨。

1.6.8 矿井生产发展情况

**煤矿设计能力600万t/a,**煤矿于1989年6月24日正式投产,截止到2006年底矿井共生产原煤2474. 9万吨,矿井2006年底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是我国大型“现代化矿井”之一。综合机械化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在**矿首次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日趋完善,简化了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巷的超前支护和维修维护工作量,减少了采煤机在工作面上下两巷处的回头时间,提高了开机率。以采煤技术工艺改革为主导,带动了煤炭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采煤技术的发展走上了高产高效的轨道,使**矿达到部级“高产高效”矿井标准。2004年截止到7月底,生产原煤166.8 万吨。

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2.1.1 危险、有害因素

1)危险、有害因素

确定系统内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是安全综合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 其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所有的危险因素 ,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 但从本质上讲 , 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 , 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 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存在能量、有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 , 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 ,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 , 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 , 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因此能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的物体以及相应的载体等 , 都属于能量的范畴。例如燃料油、甲烷是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 , 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 , 起吊的货物、高处作业时具有的势能 ,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 行驶车辆及高温作业及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所具有的功能 , 噪声的声能 , 激光的光能 , 高温作业及剧烈放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 各类辐射能等都是能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等。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 ( 含缺陷 ) 、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1)设备故障 (含缺陷)

故障是指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 故障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 , 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 (有设计、制造、安装、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 );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

设备发生故障并处于不安全状态 ( 指能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物质条件 ) 、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在防护、保险 ( 包括避免发生故障、人员失误时出现事故或危害需要 )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与设备 ( 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两方面。在煤矿生产中的大量设备事故中 , 因设计和制造缺陷而导致的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 , 如自制设备、擅自修改图纸、改造设备、材质选择不符合要求、铸造和焊接质量低劣 , 以及管件、阀门质量不佳等 , 都会形成事故隐患。

例如 ,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造成漏电伤人 , 或短路引起火灾;短路保护装置失效又造成变配电系统的破坏;控制系统失灵使操作不当;监测系统失灵便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失准 , 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 并引起瓦斯积聚 , 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 造成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管道阀门破裂、通风装置故障 , 使有毒气体侵入作业人员呼吸系统, 造成人员中毒;超载限制或提升限位安全装置失效使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围栏缺陷、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

(2)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 ( 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 , 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 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人员失误 , 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 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 , 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预测、统计和分析是可以预测的。

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 ) 影响等都会造成不安全行为。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以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 (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16 类。

此外 , 温度、湿度、风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 这些都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6)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 , 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 , 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 , 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管理缺陷通常表现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 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2.1.2 系统和辅助系统

根据煤矿的开拓工艺、开采方式、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 , 识别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本评价按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共分为:

1)采煤生产系统;

2)开拓掘进生产系统;

6)矿井“一通三防”系统;

4)防治水系统;

5)提升系统;

6)运输系统;

7)供电系统;

8)压气系统;

9)安全监测、监控与通讯系统;

10)爆破系统;

11)救护系统;

2.1.6 辩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和方法

1)辩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 , 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 , 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 , 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及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与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 并予以准

确描述 , 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 , 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 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 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 , 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6) 全面性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 , 以免留下隐患 , 要从厂址、自然条件、贮存运输、建 (构) 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 不仅要分析系统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 还要分析、辨识系统停止运转、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 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 , 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 , 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2)类比推断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安全的统计来类比推断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它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那些相同的企业 , 它们在事故类别、伤害方式、伤害部位、事故概率等方面极其相近,作业环境的监测数据、尘毒浓度等方面也具有相似性 , 它们遵守相同的规律 , 这就说明其危险、有害因素和导致的后果是完全可以类推的。

因此新建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借鉴现有同类规模和装备水平的同类企业 , 依此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 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本安全评价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类比推断。专家评议法实质上集合了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 特别是对同类装置进行类比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 ,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 , 本安全评价采用“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结合煤矿特点,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发生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7类:

物体打击 , 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 是指机械设备运动 (静止)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创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 是指各种起重作业 (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 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灼烫 , 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 ( 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 (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火灾;由内因或外因引起的各种火灾事故。

高处坠落 ,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

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冒顶片帮;顶板岩石(煤体)或岩(煤)壁张裂掉落导致的事故。

透水;充水层含的水或积水突然涌入井下作业地点空间导致的事故。

放炮 , 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火药爆炸 ,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事故;

瓦斯爆炸;井下有害气体在适当条件发生的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开采作业产生的煤尘在适当条件发生的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在锅炉工作中因质量或使用管理不当发生的爆炸事故。

中毒和窒息 , 包括中毒、缺氧 ( 窒息、中毒性窒息 );

其他伤害 , 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 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扎伤等。

2.6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从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固有危险和其他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贮运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三大类。

2.6.1 固有危险的辨识

固有危险是指物质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客观的要求) 所衍生出来的危险性。它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 一是使用、加工、生产出危险的物料;二是可能采用具有危险性的工艺过程;三是可能采用危险的装置、单元操作。

1)物质危险的辨识: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辨识、分析、评价的基础。

物质危险的辨识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

进行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时 ,应从以下 6 个方面考虑。

(1)危险物料。危险物料主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废物、事故反应产品、燃烧产品等,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剧毒物质、慢性有毒物质、易燃物质、可燃物质、自燃性物质等。

(2)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性质考虑以下问题:物理性质、剧毒物质的性质及暴露极限、慢性有毒物质的性质及暴露极限、反应性质、燃烧及爆炸性质 (如自燃温度、爆炸极限等) 等。

(6)危险物料可能导致的危险性。危险物料可能导致的危险性有:急性中毒、火灾、爆炸、化学性灼伤及腐蚀。

2.6.2 生产过程的危险辨识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辨识 , 防止出现漏项, 本安全评价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辨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

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矿山救护等方面分析、辨识。

2)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6)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4)建 (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

(5)工艺过程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①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是否出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②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 , 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膜等。

③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

④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⑤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 , 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专业设备危险性辨识

专业设备主要看其是否满足煤矿行业或专业提出的安全要求。

(6)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识。

①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②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③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④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等。变配电站等是否符合要求。

⑤电气火花引燃源 , 电缆接头、电缆沟内电缆敷设( 阻火 ) 。

⑥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⑦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 , 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⑧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结措施是否可靠。

⑨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程度。

⑩事故状态下的照明 , 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

2.6.6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尘、毒、烟雾、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以及光、热辐射等。

毒性物质危害的辨识。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1985) 中分为:

I 级——极度危害;

II 级——高度危害;

III 级——中度危害;

IV 级——轻度危害。

腐蚀性物质的危害辨识。腐蚀性危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辐射危害辨识。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x、γ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

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

生产性粉尘危害辨识

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及入粉尘 , 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 : 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工业噪声与震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功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三类。噪声危害的辨识主妄根据己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和声级。

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辨识。

温度、湿度危险、危害的辨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明绝热层的有无,表明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

是否采区了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

是否采区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

2.6.4 相关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的 , 而且常常有多项危险相关联。因此,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中,不能顾此失彼,遗漏隐患 , 而应确定不同危险的相关关系、相关程度和危及的范围。

2.6.5 贮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包括以下方面:

1)爆炸品贮运危险因素辨识;

2)易燃液体与物品贮运危险因素辩识;

6) 有毒害品贮运危险辩识。

6 安全管理评价

6.1 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分析

6.1.1 安全机构的设置

1)、矿设置安全监察处,负责全矿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安全监察处内部设置的采掘科,通防科,机运科,安全信息中心,负责收集矿井的安全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反馈到生产一线。

矿安全监察处人员配备:安监处长1人,副处长3人,主任工程师1人,专职安监员86人。

2)、矿生产区队10个,辅助区队5个,为加强区队管理,各区队都配备了区长,书记,副区长,技术员,班长,组长,安全网员,哨兵,岗员,共同抓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规范完善四个安全保障网络,各负其则,推进安全管理向深层次,高效能,高境界转变。

(1)安全管理网络。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由主管矿长负总责的安全决策和管理体系,从矿长到各线线长,到分管科室,到区队,到班组,到岗位,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形成决策、控制,执行三位一体,上下连动,高效运作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安全压力的有效传递。

(2)安全宣教网络。全年坚持一安全宣教“十三法“活动和”五个一“安全教育工程为主线,不断完善由矿党委书记负总责的安全宣教体系。从党委书记到分管矿领导。到政工科室,到总支、支部,充分发挥安全宣教职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安全宣教活动,合力按照《关于安全质量教育“十三法”的实施意见》大力倡树“我要安全,安全为我”核心安全理念,不断增强全员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真正使之成为建设安全系统工程强有力的信念支撑和行动指南,以安全理念的不断提升逐步引导和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全力打造具有我矿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强化全员业务技术素质培训,持续抓好“传、帮、带”,“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6)技术管理网络。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管理,不断完善由矿总工程师负总责的技术管理体系,从矿总工程师到副总工程师,到安全生产科室,到区队技术员,到技术工人,全面落实安全技术责任制和各项技术规范、规定,严格规程措施编制,审批和学习关和制度,努力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工作高效的高素质技术队伍,为我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

(4)安全检查网络。持续开展安监队伍整顿,不断完善由安监处长负总责的安全监察体系,从安监处长到副处长,到分口检查科室,到安监员,严格落实绩效动态考核和淘汰调离制度,强化安全监察职能转变,实行区域联责,挂钩考核和全员安全质量风险抵押,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安全生产过程监控到位,提高安全监督检查效能,真正树立安全监督检查的权威形象。

4)、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图纸;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排水、防尘、防水管路系统图。井下通风系统图。

5)、矿依法提取和使用煤矿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2004年对所有从业和特殊工种从全部列入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6)、矿井编制2004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7)、入井人员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井口设专人负责入井检身制度,严禁违章人员入井。

8)、安全教育培训

矿设置了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安监处负责对全矿的职工安全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监督。2004年初,教育培训中心对全矿职工在岗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查摸底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以矿行政2004年8号文下发各单位。1—7月份矿举

办安全培训班六期,职工人数1176人,培训特殊工种366人,对新入矿工人培训150人,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

9)培训效果评价:通过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使受训职工掌握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提高了技能,提高了职工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职工的业务素质均有提高,增强职工自主保安的意识,使职工“三违”现象减少,机械故障降低,对全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保证作用,全矿实现安全生产400多天。

6.1.2 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落实各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和责任,**煤矿“双基”办组织编制了《**矿安全生产岗位手册》,全书分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技术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任制、党群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行政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井下生产辅助区队安全生产责任制、地面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非煤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通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了全矿各单位、部门和各岗位,对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逐一做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规范了全矿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并作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

(1)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度:包括总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副职以上领导干部,对上到矿长、矿党委书记的各级领导岗位的安全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2)部门安全责任制度:对安监、调度、生产技术、机电、综机管理、地测、企管等7个主要生产科(室)的安全工作、安全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6)行政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行政办公室、工资、财务、审计、市场办、非煤、煤质运销、供应、物业、车队等的安全工作,安全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此外,还有党群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井下生产辅助区队安全生产责任制、地面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非煤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通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由矿长主持,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安监处、各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6)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基层区队每周一次隐患排查制度,矿每月一次隐患排制度。安全重大事故隐患设立专门台帐,对隐患治理情况实行跟踪管理,详细记录重大隐患、整改措施、整改过程及结果等,对所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措施、责任、人员、时间、资金五落实的原则进行处理;

4)设计、规程、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对设计、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内容,格式、审查程序和贯彻作了明确规定;

5)事故追查、分析与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必须追查分析,找出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分析原因,接受教训,并按规定处理;

干部下井和制止违章作业制度:对各级干部的下井次数和下井过程中必须随时制止“三违”作了明确规定;

6)安全奖励与惩罚制度: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和奖罚标准,按时兑现;

7)矿井停产检修制度:每月安排一天停产检修,根据煤业公司统一安排,**矿坚持两个月停产2天进行检修。检修前编制矿井停产检修计划,认真做好检修准备,提高系统、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度;

8)灾害预防处理计划:按规定每年编制一次“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对顶板、瓦斯、煤尘、水害、重大机电安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地点采取措施进行补套完善,提高矿井的安全度;

9)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煤年矿井安全技措资金投入足额重点投入“一通三防”机电系统设、备改造。

10)劳动防护用品能够按标准发放。

矿用安全产品管理:**矿重视矿用产品的安全,使用国家权力部门和具有认证资格、资质部门允许使用的产品。

11)建立并认真执行了安全仪器、仪表强制检测、鉴定制度;

15)建立并认真执行了自救器、灭火器材、爆破器材等器材、用品过期销毁制度;

16)建立了独立的救护中队,严格训练,装备、设施齐全,素质较高,适应矿山救护的需要;

14)其他安全制度:入井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不准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等,均得到了认真执行;

1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煤矿有自己的安全培训中心,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是一所集教育培训与管理双重职能的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无论是“软件”建设还是“硬件”投入都达到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的安全培标准要求。

**矿现有从业人员2826人。按照集团公司[2004]54号文件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建立完善了从业人员培训档案。我矿有特种作业持证人员1119人,其中瓦斯检查员27人;绞车司机514人;采煤司机70人;放炮员158人;安检员78人;电钳工602人;都严格按照部颁培训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了岗位培训,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根据**矿业集团公司2004年初下达的特种作业人员复训计划,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复训,为安全生产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2 安全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评价

按照《煤矿安全评价导则》规定的内容,通过资料收集和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座谈讨论以及对井上下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的实际检查,评价组认为:

**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系统组织机构健全,矿、科(室)、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资质和数量配置符合煤矿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矿制定的安全办公会、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技术审批管理、加强矿用安全标志产品监督管理等各种制度行之有效,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了覆盖全矿井下、井上;直接、辅助;区队、科室;煤与非煤;党(委)、(行)政、工(会)、团(委)文(教)、卫(生)等所有单位和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度,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了煤矿安全工作需要各个方面来做,“齐抓共管”,又突出了行政领导和直接生产区队、生产部门及其负责和分管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作用,特别是各级:“第一把手”的责任和作用。

**煤矿的采煤和煤巷掘进工作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坚持了矿压观测管理工作,配备了安全监测系统、防火注浆系统、束管监测系统、综合防灭火系统和综合防尘系统、水文观测系统、矿山救护中队,这些安全工作的“硬件”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煤矿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全面,执行比较认真;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安全资金投入有保证。在防范顶板、瓦斯、自燃发火和矿井水灾等重大灾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思想、管理和和物质基础。

4 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安全评价

XX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2)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2) 三、风险及隐患治理、报告与应急处置措施 (6) 四、结论 (1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强化本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xx分公司(以下简 称公司”组织了对公司安全生产危险因素、风险因素、作业环境等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强化责任落实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编制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xx分公司,位于XXXX,东临XXXX,西临XXXX,其中北侧办公楼x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3处(东、南、北);南侧移动大楼XX层,占地面积XXXX平方来,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4处;员工人数XXX人。生产楼一处位于XXXX号,共用XX机楼二处:、xxxx物资仓库。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公司各单位应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经营系统、部位、装置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后果来确定危险目标、等级及影响范围。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漏项。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在对公司危险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公司主要危险源及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经营部位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 ㈠高压配电室火灾危险性分析 高压配电室的一些装置(变压器等)都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变压器油),在高温和电弧作用下或遭遇雷击,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根据《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火灾、触电等; ①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 ②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超载运行; ③检修、维护不及时,设备或导线处于带病运行; ④短路、电弧和火花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载流部分绝缘破坏,如: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械强度下降,过电压使绝缘击穿,错误操作或将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连接。短路点、与导线连接松动的电气接头会产生电弧或火花。 接触不良:实际上是接触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的点火源。 烘烤:电热器具、照明灯具,长时间通电,形成高温火源,可能使附近的可燃物质受高温烘烤而起火。 摩擦:发电机或电动机等旋转性电气设备,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引发火灾。 ㈡雷电、静电接地危险性分析 雷电瞬间放电产生电孤、电火花使建筑物破坏,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损坏。 静电是由于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接触、分离、喷溅、静电感应、人体点位等原因,逐渐累积静电荷形成岛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将周围空气介质击穿,对金属放电并产生足够能量的火

安全评价报告审核制度

淄博汉腾嘉越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对各类评价报告过程控制考核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规办事,确保有章可循,充分体现我公司各类评价报告的质量水平,代表公司的对外宣传形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各项目报告完成流程 1、项目现场勘验:由公司安排总工程师及报告编制人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勘察、拍照、记录、影响等方式留存第一手资料并汇总上报。 2、项目编制责任人:原则上按照“首问责任制”执行,由实地勘察人员担任项目报告编制人。 3、项目报告过程控制流程:报告编制人→报告校核员→报告技术负责人审核→报告过程控制审核员→总经理审核→签发定稿→送 达被评价单位。 二、各项目报告定岗人员 1、公司统一部署各项目报告编制人; 2、校核员:段伟明; 3、技术负责人:宋国柱; 4、过程控制负责人:杨兵; 5、总经理审核签发负责人:孙波; 三、各项目报告制定标准

1、报告编制人:根据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规执行,按照评价通则、评价导则、评价细则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新出台的文件为最终依据。严格按照我公司各类报告的模板进行编制(包括版本、格式、字体等)。将本项目中所需要的各项资料准备齐全(包括电子版正文、工作计划表、各种审核表、企业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设计资料、相关图纸、报告附件等相关资料),提交校核员便于进一步审核时参考并进行存档。 2、报告校核员:针对各项目的报告进行项目基本概况、数据、事实核对、法律法规依据、文字语句、版本格式及报告全面检查、修改并做好标识及批注。 3、技术负责人:根据各项目报告评价依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资料数据的完善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充分性、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对策措施的可行性、结论的正确性、格式文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并做好标识及批注。 4、过程负责人:根据各项目报告风险分析、实施计划、过程记录、报告审核、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过程的可追溯性、结论的正确性、格式文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并做好标识及批注。 5、总经理审核定稿:各项目报告的综合检查、分析、提出问题的是否客观及严谨、整改措施和建议是否适应并符合实际、评价方法是否全面、结论是否准确、审批终稿、签发出版。 四、各项目报告考核奖惩标准 1、报告编制人:按照标准要求及规定时间进行报告编制和初稿形成,由于个人因素延误报告无法按时提交流程办理的每出现一次罚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煤矿 2017年×月 目录 第一章煤矿危险因素 第二章风险辨识范围 第三章风险辨识评估 第四章风险管控措施 附件1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一、矿区生产概况 ×××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年经产能核定后,其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采剥工程概况: 开采工艺: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 2017年剥采计划:对煤矿东部进行剥离,剥离后采场将形成1个采煤台阶,4个剥离台阶,剥离台阶:高度10米,坡面角60°。2017年,×××计划实施内排作业,剥离土方实现内排,降低排土费用。 二、存在的危险因素 在总结历年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基础上,借鉴安全评价有益资料,再考虑2017年剥离区地质环境,经综合分析,庆升露天煤矿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边坡滑坡:随开采地质条件变化及各种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边坡滑坡; 2.交通运输事故:主要采用自卸车进行土方运输,运输过程中因车辆、人、环境等出现的各种车辆伤害事故; 3.火灾:来至煤层自燃以及外来火种引发的各种火灾; 4.触电伤害:变配电场所、维修车间及矿区内各种电气设备,其使用及维护不当造成的触电伤害;

5.煤层自燃发火:×号褐煤自燃周期为×个月,属于易自燃煤层;剥离及储存过程中应将煤层暴露时间和储存周期控制在自燃周期以内; 6.煤尘:×号褐煤挥发分高,煤尘具有爆炸性;采掘过程中产生容易煤尘,运输、粉碎过程中也易产生煤尘,煤尘不仅不利于职业健康,同时也对正常运转的设备造成影响。 第二章风险辨识范围 以煤矿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破碎系统为辨识范围,结合×××2017年采剥计划,此次辨识的具体内容为: 1.生产系统:二个剥离作业单元内土方剥离及排卸作业,即将形成的4个剥离台阶及边坡,包含作为剥离台阶组成部分的安全挡墙、坡顶、坡底线,工作平盘的各种技术标准;最终出煤期,煤炭采剥环节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运输系统:运输道路系统及服务运输系统的各种辅助工作; 3.排土系统:排土作业及服务于排土作业的各种辅助工作; 4.破碎系统:生产工艺对人员、环境、管理的提出的各项安全技术要求。 第三章风险辨识评估 2017年1月20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煤矿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员工应严格按照煤矿的要求,紧紧围绕本矿安全生产实际抓安全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深入一线,准确掌握生产一线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解决生产环节上出现的安全问题。 一、加强组织,明确思路,进一步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机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增强各级干部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和达标活动。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广泛宣传发

动,加强组织领导,开拓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严格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和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将创建精品工程作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立足点、切入点,以点带面,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氛围,在原有标准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文明卫生、工程质量及设备完好等方面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从环境到现场,从文化到行动,从静态到动态,始终如一地把安全质量标准化贯彻到设计、生产、施工和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责任,实行领导干部目标挂钩和专业组负责人负责制,责任到人,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了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队组具体实施,全面覆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网络和完善的质量标准化工作“矿、区队、班组”三级责任制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考评,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施。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促进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统

安全评价报告审核程序

安全评价报告审核程序 1. 目的 为加强安全评价项目管理,结合“科学、公正、客观”原则要求,确保安全评价报告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制定安全评价报告审核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安全评价、技术咨询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审核管理。 3职责与分工 (1)评价部是安全评价项目实施部门,主要负责安全评价报告的非项目组成员内审。 (2)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评价报告的技术审核,负责安全评价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把握,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必要时可外聘专家或指定符合条件的评价人员对指定安全评价项目进行技术审核。 (3)过程控制负责人负责安全评价项目的过程控制审核,全程跟踪安全评价项目的过程控制情况,及时修订过程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4)评价报告出版人员负责安全评价报告的出版前校核。 4. 程序 4.1安全评价报告审核 (1)本公司安全评价报告实行四级审核制度,即非项目组成员内审、技术审核、过程控制审核和出版前校核等。 (2)项目负责人将安全评价报告初稿移交评价部主任或指定的非项目组成员进行内审核,主要审核内容如下: A、所引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B、报告格式和编辑是否符合《安全评价通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20)255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C、报告中项目概况介绍是否属实; D、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等的辨识与分析是否正确; E、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是否正确; F、安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安全对策措施是否得当; G、安全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H、消除报告中的低级错误。 (3)项目负责人根据内审结果对安全评价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经内审人确认。 (4)项目负责人将经过内审的安全评价报告初稿转换成不可修改的PDF格式,以电邮发送给客户进行确认。客户以电话、电邮、传真等方式反馈修改意见,项目负责人根据客户反馈建议修改、完善安全评价报告初稿后转入技术审核过程。 (5)技术负责人(或指定的审核人)接到安全评价报告初稿,从如下方面实施技术审核: A、所引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充分性、必要性; B、项目概况介绍是否能满足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 C、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否全面、是否具有针对性;

工厂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兰州金川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氧化镍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氧化镍车间 审核定稿:张立强 课题组长:陈守权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2010年6月20日

评价人员 评价组长:陈守权 评价组成员:俞金山 张立强 潘应刚 周斌 报告编制人:张立强 报告审核人:陈守权

1 编制讲明 依照集团公司安全治理要求,我车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车间安全治理制度、安全治理组织、从业人员资质、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依照现场实际、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缘故,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及现场情况,对目前现场设施设备、装置防护措施和车间目前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评价。

2 车间概况及评价依据 2.1车间概况 2.1.1 **车间简介 氧化镍车间2000年成立,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镍盐厂,2003年划入金川集团公司兰州金川金属材料分公司,为其一个下属车间,车间要紧生产氧化亚镍产品,应用在颜料、陶瓷、磁性材料、催化剂等行业,目前车间职工人数为64人,现生产工艺为火法冶炼产品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年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利税x元, 2009年车间通过了三标体系的审核认证,车间氧化镍产品目前正在申报甘肃省名牌产品。 2.1.2氧化镍车间所在地 氧化镍车间位于金昌市金川西路依山而建,地势比较高,海拔高度为1500米----180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5、3∕秒,平均风速为2、3米∕秒,全年最高气温零上40℃,

最低气温零下29、5℃,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水量139、8MM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侧为供销库房,东侧为机械制造公司,南临铜盐厂,北为一条顺延机械制造公司的马路。距离车间直线距离500米以内没有居民区, 2.1.3 氧化镍车间的要紧产品 氧化镍车间的要紧产品为氧化亚镍。 2.2氧化镍车间生产工艺、装置等情况 2.2.1氧化镍车间的生产工艺 2.2.1.1 干燥煅烧 2.2.2 水洗干燥包装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分级报告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安全风险分级告报 一、企业概况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位于肃南县大河乡境内,属资源整合矿井, 由原肃南县大河煤矿和肃南县西大口罗其生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准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1.202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38.54万吨。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该矿于2014年4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7月底完成建设,2015年8月3日由省安监局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2016年6月通过安全设施核查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2016年9月完成综合竣工验收。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等证照,各类证照齐全有效。 煤矿实际投资人廖美助,法定代表人、矿长朱梓銮。采矿许可证证号C6220123856,有效期自2015年2月11日至2020年6月11日;营业执照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0000MA71H06J73,有效期自2016年5月5日至2036年5月4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甘)MK安许证字〔2016〕X0291Y,有效期自2016年11月21日至2019年11月20日;主要负责人证号3306813,有效期自2016年9月30日至2019年9月30日。 二、背景来源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等文件精神,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国务院和省厅文件要求,结合矿井自然安全条件和生产系统现状,全面、系统对公司所属区域矿井重大危险源、隐蔽致灾因素、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普查、辨识、评估、分级,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辨识与分析 根据露天煤矿地质资料、项目实际建设方案、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作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的特点,并结合煤矿露天采矿工程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伤害方式、事故概率统计等相关资料,本次验收评价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原则,采用露天采矿工程常见事故类型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 露天煤矿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露天采场边坡失稳造成的坍塌、滑坡及放炮等十余项之多,由于露天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具有普遍性,故本次验收评价认为,该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16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现将该露天煤矿在露天采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事故后果分析如下。

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评价报告

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评价报告

编制说明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从事生产危险化学品的活动。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受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XX 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该单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评价报告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进行编写。 本评价报告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安全监察的依据,也作为给企业颁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据之一。 本评价过程中,得到了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对本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望批评指正。 XX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09年8月15日

目录 第1章被评价单位概况 (1) 1.1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 1.2被评价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等基本情况 (1) 1.2.1 生产工艺流程 (1) 1.2.2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2) 1.2.3 主要储存设施 (3) 1.2.4主要建构筑物 (4) 1.2.5生产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 (4) 1.2.6安全及消防设施 (4) 1.3安全管理 (5) 1.4自然条件 (7) 第2章安全评价依据和范围 (9) 2.1评价依据 (9) 2.2评价范围 (13) 第3章安全评价程序 (14) 第4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15) 4.1评价单元的划分 (15) 4.2采用的评价方法 (15) 第5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16) 5.1危险、有害物质 (16) 5.2危险、有害因素 (16) 5.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17)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审批稿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案例示范: ××煤矿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目录

××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主平硐、副平硐、进风斜井、回风斜井四条井筒;主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米;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基本顶为细粒砂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in,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2号煤挥发分%,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2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12个月。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7m3/h,最大涌水量56m3/h。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2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 …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根据矿井五年生产接续规划,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三采区、四采区两个采区,各采区分别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总产量600万吨,进尺7300米,采掘范围具体为: 综采一队回采三采区2303工作面,采完接2304工作面。 综采二队回采四采区2401工作面,采完接2402工作面。 综采活动范围为:2303、2304、2401、2402工作面回采。 综掘活动范围为:2304、2305、2402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 …。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年××月××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至×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日,矿长组织会审。 一、风险辨识

XX包装纸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年8月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19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临沂市关于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的通知》(临安监发[2016]136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特此通知。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企业简介 XX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纸箱印刷生产企业,建于2007年,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法人宋振刚,现有职工15人,主要生产销售纸箱、纸板、箱板纸、牛皮纸、包装纸箱等,主要设备有印刷机、模切机、粘箱机、钉箱机、覆面机、环保水处理机、燃气锅炉、变压器等。 1.2公司工艺流程简介 公司生产工艺为: 原纸→出版→切边→印刷成型→粘箱→打包→外售。1.3危险源与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原料堆场的不稳定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失;运输车辆因违章操作或运输道路不符合有关要求导致车辆伤害;现场管理不善,违章作业等事故。 主要有害因素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

2017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报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2017年7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自查依据 (1) 第二节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1)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专业自查考评情况 (2) 第一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 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 第三节通风 (4) 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5) 第五节采煤 (6) 第六节掘进 (7) 第七节机电 (8) 第八节运输 (10) 第九节职业卫生 (11) 第十节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 (11) 第十一节调度和地面设施 (12) 第三章自查结论 (13) 第四章存在问题及整改方案 (15) 附件: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隐患整改登记表 (17)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自查依据 一、自查依据 本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工作的依据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 第二节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证件证照情况 证件名称有效期限起止日期证件号 采矿许可证肆年零叁月2016年9月19日至2020年12月19日C4100002011111120120577 安全生产许可证叁年2017年6月27日至2020年6月26日(豫)MK安许证字〔2017〕012266 营业执照30年2010年12月30日至2040年12月16日91410185567289896R 矿长资格证叁年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410125************ (二)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王窑村,隶属于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国有地方股份制企业,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3.20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27m3/min,属低瓦斯矿井。 (三)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4年7月,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t/a, 2005年8月由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

煤矿2020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说明 ................................. - 1 - 第二部分矿井概况 ................................. - 3 - 一、地理位置 ....................................... - 3 - 二、井田范围 ....................................... - 4 - 三、地质概况 ....................................... - 4 - 四、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 - 16 - 第三部分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 20 - 一、供电系统 ...................................... - 20 - 二、提升运输系统 .................................. - 22 - 三、通风系统 ...................................... - 23 - 四、瓦斯抽采系统 .................................. - 24 - 五、井下排水系统 .................................. - 25 - 六、压风系统 ...................................... - 26 - 七、安全监控系统 .................................. - 26 - 八、人员定位系统 .................................. - 27 - 第四部分评估依据、目的........................... - 28 - 一、评估依据 ...................................... - 28 - 二、评估目的 ...................................... - 29 - 三、评估结果适用期 ................................ - 29 - 第五部分矿井危害因素分析......................... - 30 - 一、顶板危害因素分析 .............................. - 30 - 二、瓦斯危害因素分析 .............................. - 30 - 三、煤尘危害因素分析 .............................. - 32 - 四、火灾危害因素分析 .............................. - 32 -

安全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评价报告的要求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其形成的事故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评价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但实际上可看成三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可看成安全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在本节中简单介绍一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内容及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

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概述 (1)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2)建设单位简介;

炼油厂安全评价报告模板

1概述 1.1预评价目的 1、本次预评价的目的在于搞清楚本工程投产运行后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2、对本工程投产后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对 其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 3、补充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 为工程下一步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提供依据,以最终实现工程的本质安全化。 4、为本工程改造装置的生产运行及日常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5、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预评价的结论可为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审批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提供依据。 1.2预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 号令)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 号令) 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 号 令) 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 号) 6、《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5 月)

7、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300X 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油分公司300x 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1.3预评价标准及规范 1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93) 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 (SH3 0 1 7- 1 999) 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SH/T3053-2002) 5、《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SH3093-1999)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 6-87〈200 1 年版〉) 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文) 8、《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SH3007-1999) 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GBJ140-90〈1997 年版〉)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1999 版) 13、《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 ( SY0007-1999)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版) 1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158-90) 16、《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3097-2000)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报告(自评)

贵阳市清镇暗流胡家田煤矿2013 年度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自评)报告 二0 一三年十一月六日

贵阳市清镇暗流胡家田煤矿

参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专家组成员名单表

一、编制依据 1 、《安全生产法》、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煤矿监行管[2013]1 号。 2、《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试行)》(黔安监煤矿【2013】87 号文件。 3 、煤矿企业提供的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 二、矿井概况胡家田煤矿为生产矿井,为广盛源集团矿业有公司下属企业。位于贵阳市清镇暗流乡。矿井开采K7、K8、K9 煤层,煤层倾角12-16 °,矿区面积 0.876km2,煤矿井田内保有资源量404万吨,其中:(121b)43万吨、(121b)115万吨、(333)246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83.017万t,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 年。矿井服务年限8.7 年。 我矿按照《开采方案》和《安全专篇》设计严格进行建设施工,矿井供电系统、防尘排水系统、提升运输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压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采掘系统及安全设备、设施已经建设竣工。矿井设计工程2015m,实际完成井巷工程量2040m地面建筑工程设计建房1916 平方米,实际完成2580 平方米,修建综合办公楼、配变电房、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职工澡堂、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 根据煤矿先上后下的开采顺序,结合矿实际,2012 年6 月,我矿委托编制了《清镇市暗流乡胡家田煤矿一采区K8 煤层开采设计》,经专家会审通过,并由清镇经济和信息化局清经信字[2012]49 号审查备案。 三、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制度

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制度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形成的成果,也是安全评价程序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安全评价所形成的评价报告,是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对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也是被评价单位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资质所必须提供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因此,安全评价报告编制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关系着被评价单位的能否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反映了我公司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水平,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形象。为此,我公司现制定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制度如下:第一条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一、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及要求 1、封面格式要求:封面第一行右上角为报告编号;第二行应为被评价单位名称;封面第三行应为报告名称;第四行应为评价机构名称;第五行应为资质证书编号;第六行应为法定代表人;第七行应为审核定稿人;第八行应为评价负责人;封面的底部为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并盖章,最后一行应为报告的编制时间(即年月日)。 2、安全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安全评价委托书复印件。 3、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名单:第一行应为委托单位;第二行应为评价单位;第三行应为项目负责人(签名);第四行应为评价组长(资格证书号、签名);第五行应为评价组成员(资格证书号、签名);最底部为报告审核人(资格证书号、签名)。 4、前言。 5、目录。 6、正文。 7、附件:被评价单位应提供的文件和相关资料、安全评价涉及的其他证明文件、资料均作为评价报告的附件。 二、安全评价报告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评价概述

1.1评价目的 1.2评价依据 1.3评价范围及内容 1.4评价程序 第二章企业概况 2.1企业基本情况 2.2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基本情况 2.3主要设备一览表 2.4仓储设施自然环境条件 2.5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周围环境(图中标出实际测量距离尺寸) 2.6仓储设施平面图(图中标出实际测量距离尺寸)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特性 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主要危险有害分布情况 3.4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四章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应真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而采用不同类型的安全检查表(如:危化品生产经营现状安全检查表、剧毒农药经营安全检查表等),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首选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6)172号文件和(2006)237号文件统一制作的安全检查表,但检查表填写应注意如下: 1.检查记录为现场评价时的记录,要求详细记录;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
2017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2017 年 7 月 1 日
1 / 28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管理水平,使矿井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 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业标准化建设工 作,进一步加强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矿 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能力,实现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煤矿由矿长何东升组织,全矿各层面管理人员参加,开展了 2017 年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年度辨识和评估。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以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 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 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 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本次辨识评估严格以《煤矿安全规程》(2016 版)、煤矿隐蔽致 灾因素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矿井生产布局和矿井中长 远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规划,确定年度辨识范围,针对水、火、煤尘、 瓦斯、顶板等主要灾害和提升运输系统、构造、大型机械设备等可能 导致事故发生的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 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析和评估,建立矿井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 制风险管控流程图,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大大提升了全体员工的风 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为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提供有力保障。
编写组:+++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办 2017 年 5 月
2 / 28

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审查安全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评报告)是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提高安评报告质量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安监人员在审查安评报告时,必须确立和坚持正确的审查原则,即在审查安评报告的过程中所确立的科学观点,所坚持的规范和标准。研究和明确审查安评报告的基本原则,对提高安评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审查安评报告的实践与体会,笔者认为,审查安评报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审查安评报告的重要前提审查其是否合格,首要依据为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但是由于一些评价人员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条文并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认识有偏差,因而未能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未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条文依据错评;引用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监管安评机构、审查安评报告时,一要强调安评机构和安评人员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克服偏重技术方面的评估,忽视法律、法规研究应用的错误倾向;二要强调安评人员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克服只满足于一般理解和认识,死搬硬套法律条文,忽视对法律、法规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的不良学风;三要强调安评人员学无止境的更新观点,克服满于以一知半解、泛泛理解,忽视知识更新,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的糊涂现象。 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审查安评报告的基本要素。只有真实,安评报告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被评对象的实际现状,才能实事求事的发现和揭露被评对象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符合生产安全要求的对策和措施。 坚持真实性原则,审查安评报告要做到重点审查安评报告反映的内容是否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实际上就是审查安评人员事业心、责任心和法律观念如何;重点审查安评报告反映的企业安全隐患是否准确、是否“误诊”或“错诊”,实际上是审查安评人员评估作风是否务实,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洞察能力、剖析能力和分析能力如何;重点审查安评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和治理方案,主要查看对同一类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措施是否大同小异,对策是否有针对性,实际上是审查安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及水平如何。 针对性原则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5篇)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第一篇: 根据《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程序如下: 一、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进行煤矿现场调查,初步了解煤矿状况,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煤矿行业数据资料。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煤矿的开采工艺、开采方式、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识别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三、划分评价单元 对于生产系统复杂的煤矿,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能够按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水平、生产工艺功能、生产场所、危险与有害因素类别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四、现场安全调查 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采用安全检查或其他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的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调查。在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经过现场安全调查应明确: 1、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否适应安全生产,构成了适应于煤矿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2、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3、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及其工艺、设施设备等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4、可能引起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片帮冒顶等灾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5、明确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应急救援、通讯、监测、抽放、综合防突等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是否完善并可靠。 6、说明各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及开采工艺等是否合理。 7、明确采空区、废弃巷道是否进行了管理,并等到有效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