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德认识论体系构造的认识

康德认识论体系构造的认识

康德认识论

康德的认识论(Kantian Epistemology)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

康德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以后产生的观念。知识是从感觉开始,从经验开始的康德认为,认识的对象只是现象,本体属于人永远不能认识的范围。人的理性从本性上要求认识终极的无条件的东西。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理性对经验进行最广泛的综合。理性的要求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条件的,是无止境的现象。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

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学为根据,对以前盲目追求绝对真理的“形而上学”体系作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过去的形而上学陷入以下三种假相: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断言心灵不朽;把世界当作给定的整体,作出种种不同的臆断;把上帝当作绝对的实在,肯定它必然存在。

康德指出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是错误的推论,因为这是把作为一切认识的先天条件的自我当作对象,而这个先验的自我只是认识的主体,永远不可能成为认识对象;康德对三种不同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即本体论的论证、宇宙论的论证、目的论的论证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批判。

康德认识论的特点在于他提出了从时空感性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认识形式。他认为人类先验地具有这一套认识形式,才能把感觉材料组成知识。如果设有这套主体的认识形式,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这个看来似乎是荒谬的先验论,实际上比旧唯物论从哲学上说要深刻,从科学上说要正确。近代科学已经证明,认识并不象旧唯物论所理解那样,是一种从感觉、知觉到概念的循序渐进的单线简单过程。不是那种被动的、静止的、镜子式的反映。

我看康德认识论体系构造

康德,德国哲学家, 曾以庞大而严密的批判哲学体系闻名与史,其中尤以认识论专著《纯粹理性批判》为最。康德认识论无疑是十八世纪末德国市民在西欧反封建斗争高

潮的推动下幻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在德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安于现状、力求妥协的两重性的表现,重大尝试。可以说

它是欧洲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综合,是哲学史上企图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片面性的重大尝试。

康德的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深受大陆唯理主义与英国经验论的深刻影响。唯理主义方面主要受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影响,经验论方面主要受休谟影响。他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以后产生的观念。知识是从感觉开始,从经验开始的。康德认为,认识的对象只是现象,本体属于人永远不能认识的范围。人的理性从本性上要求认识终极的无条件的东西。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理性对经验进行最广泛的综合。理性的要求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条件的,是无止境的现象。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

在康德“知识论”中,人们常常讨论理性的僭越,过去我们一般理解为:知性越超了自己的“权限”,将直观与范畴形式运用到无限、大全上去,就会相矛盾,出现幻相;而此种无限、大全原本只是一种观(理)念,本没有经验直观对象与之相对应。这种理解并不错,但还不够。德罗兹说,所谓“僭越”除了知性妄图为本体“立法”的意思外,还有理性从“最高立法者”位置上“屈降”下来,“过问”本是分配给知性“管”的事。因为理性对自然也很“关切”,才让知性为自然立法;但理性对自然的“关切”,只限于思辩的(speculative),而所谓“思辨的”是指:“事物”作为外在于我们自身的存在物,没有根据要求它“服从”知性所立“法则”,而只能

要求“事物”向我们显现的那个“样子”(通过时间、空间),即现象“服从”此种“立法”。“speculative”原有镜象的意思在内,而理性如果凭自己“推论”的力量,要去把握现象后面的本体(事物本来的样子),要本体也“服从”知性的立法,则镜象就成了幻

相。从这个意义说,知性自己不会越权,而是理性让它越权,所以叫“理性的僭妄”,不是“知性的僭妄”。

解决知识的客观必然性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宗旨。他首先区分了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他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开始于经验,但它们并不因此而全部来自经验”,知识中还有不来自于经验的东西,知识是由知性改造感性印象而形成的。我们的知性用以改造感觉杂多的因素,并不来自于经验,而是人的先天认识能力。先天的认识能力具有普遍必然性,而经验并不具备。

康德重视感觉的作用,认为知识离不开感觉。但是康德的感觉不是感性杂多,而是通过物自体的刺激,被感官接受,经过直观形式规整之后的感觉。康德所谓的直观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这里体现了康德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直观形式并不是牛顿的实在时空观,而是先验主体的认识形式,即只存在于主体之内,是规整感性杂多的第一层的主体认知能力空间是外直观形式,时间是内直观形式。外直观形式最后总要归结为内直观形式。因为我们自感性杂多所接受的一切,最后都要成为意识的时间之流。

统觉是先验自我最高的能动的综合统一能力。经验中的现象必须从属于统觉的必然统一性条件,只有通过这条件,任何知识才成为

可能。

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学为根据,对以前盲目追求绝对真理的“形而上学”体系作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过去的形而上学陷入以下三种假相: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断言心灵不朽;把世界当作给定的整体,作出种种不同的臆断;把上帝当作绝对的实在,肯定它必然存在。除此,他还指出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是错误的推论,因为这是把作为一切认识的先天条件的自我当作对象,而这个先验的自我只是认识的主体,永远不可能成为认识对象;康德对三种不同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即本体论的论证、宇宙论的论证、目的论的论证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批判。

笛卡尔以能思的人为确定点,怀疑一切,但思考着的人是无法怀疑的。但他不是现代主体哲学的开创者,他的人是普遍的人,是具有形式逻辑和观察分析的人,是人类的人,是现代世界观宇宙整体中的一份子。康德把世界分为人的世界和形而上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笛卡尔认识的世界,人们把它称作经验世界,它是现象世界。一切经验的存在不是真正的实在,它们是人的先天认识功能建构的存在。人类提升为主体,不是人的理性思维,是人是人的世界的中心,有人才有我们的世界,没人就没有我们的世界,不是人在世界之中,是世界和我们共存亡。人的世界是物理的世界、生理的世界、心理的世界和形式逻辑的世界,是人的先天感性和先天理性的世界,它们属于现象界。真正实在是形而上世界,康德称之为自在之物。

形而上世界是神的世界,是人类诞生以前和以后的世界,是不

受任何主体影响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康德指出,这个自在之物的世界是人的认识无法触及的世界,祂是我们信仰的空间。难道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没有关系了吗?祂只是我们信仰的彼岸。不!道德修养和政治实践把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永恒世界既包罗万象又始终如一,祂沉入在万物之中,同样,人心潜伏着祂,也是人的真我,纯洁和诚实能使祂彰显。个体认识真我有多深,他的思想觉悟就有多高。人类不是与永恒对立的世界,它是永恒自我发展特定的阶段,它有义务协助永恒世界继续创造明天。人类社会的政治实践就是永恒创造新的高级形态的活动。特别是现代,彼岸的神体现在此岸的人类社会理想实践中。古代人本体在此岸,但是是低级的;中世纪本体在彼岸,但是是分离的;现代人本体在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理想实践中。

康德把我们的世界看做人的世界和现象世界,为黑格尔的内在逻辑的展开、为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和现代生存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他的认识论的特点在于他提出了从时空感性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认识形式。他认为人类先验地具有这一套认识形式,才能把感觉材料组成知识。如果设有这套主体的认识形式,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这个看来似乎是荒谬的先验论,实际上比旧唯物论从哲学上说要深刻,从科学上说要正确。近代科学已经证明,认识并

不象旧唯物论所理解那样,是一种从感觉、知觉到概念的循序渐进的单线简单过程。不是那种被动的、静止的、镜子式的反映。

但是康德认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康德认为,由于“物自体”刺激我们的感官,感觉才发生。没有“物自体”这个前提,感觉无从发生,经验材料无从提供,认识无从开始。被直观的感性杂多,是独立于、不依存于知性活动而被给予的,并且还是认识的现实性的唯一标准。被直观的杂多,必须先于和独立于知性的综合而被给予。“物自体”虽是感觉的来源,但其本身并不能为感官所知觉,感官所知觉的不过是“物自体”显现于意识前的方式。理智也不能知觉物自体,因为理智没有直观。关于“物自体”,我们不能对它应用范畴,我们也不能有先天的知识。因此,也不存在超越经验的形而上学知识。至此,康德在先验自我之外树立了另一个不可认知的一极。

唯心论和唯物论是康德哲学以前的独断论认识,现代哲学是主体哲学和超越哲学的区别,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为主体哲学,它们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和马列主义;以形而上的本体为中心的为超越哲学,它们有唯意志主义和生存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以及理想主义和国家理想主义。

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包含着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因素,但总倾向却是先验唯心主义的,其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人们曾说,康德认识论是西方认识论史中的转折点, 其实这转折正在于, 它作为欧洲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综合, 既是康德按自己的方式对两者的终结。又是

康德按自己的方式对两者的超越, 开始了德国古典哲学. 而就其现实性而言,可以说, 这一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片面性的尝试和趋势, 无论是其优点或弱点。都是我们今天在解放思想、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过程中所值得思索和借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