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_普通生物学整理内容

V_普通生物学整理内容

V_普通生物学整理内容
V_普通生物学整理内容

Part 4 遗传和变异

Chapter 20 遗传的基本规律

名词解释:

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和自带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自带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这样的现象称为变异。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由2个以上不同成员组成的等位基因系列。

质量性状:由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影响、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的性状。

微效基因:多对基因决定某个数量性状,其中每个基因只有较小一部分表型效应,这样的基因被称作微效基因。如控制肤色、身高、体重的基因,

常染色体: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

性染色体:同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如哺乳动物中的X和Y染色体。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

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配子独立的遗传给后代,称为基因的分离定律。

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测定F1的基因型。

自由组合定律: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颗粒式遗传:代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同一体内分别存在,互不沾染,不相混合的遗传方式。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特点:a)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细胞。b)有联会,因而有交叉重组等。

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I 。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与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关系。

性别决定的几种模式:

●人类的XY染色体系统:人类的X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具有XY染色体的是男性,

具有XX染色体的是女性。人类男性和女性均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后每个配子具有一套单倍体数目的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卵子中全部为X 染色体,精子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色体。

●部分昆虫的XO染色体系统: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雌性具有两条X染色体(XX),

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雄性产生两种配子:具有一条X染色体,或是没有性染色体。精子在受精过程中决定子代的性别。

●蝴蝶、鸟类和鱼类的ZW染色体系统:由卵子性染色体组成决定子代性别。性染色体

是ZW。雄性为ZZ,雌性为ZW。性别由受精时卵子带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W决定。

●还有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

果蝇:生活周期短,易培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形态特点鲜明。

性连锁基因:定位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拌性遗传。

交叉遗传:性连锁基因特有的遗传现象。在雄性异配生物中,一个隐性突变基因醇和母本和一个野生型父本杂交,F1中出现雄性子代像母本,雌性子代像父本的遗传现象。

连锁交换定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倾向于联系在一起共同遗传,称为连锁;同一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共同出现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重组类型的产生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局部交换的结果。重组频率的大小与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

Chapter 20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质体和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非孟德尔式。母本贡献遗传物质,而且是随机分配给子细胞。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DNA双螺旋模型:a) DNA分子由两条互补核苷酸单链组成;两条核苷酸链总是按碱基A 与T、G与C互补配对,成反向平行,通过氢键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b) DNA双链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物质准确复制。c) 碱基排列的多样性保证遗传信息的复杂性和特异性。DNA复制:a) DNA复制依赖于碱基配对, A与T、G与C配对。

b) DNA复制是半保留式的,DNA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每个都由一条新

链和一条旧链组成。

c) DNA复制有半不连续性。聚合酶只能使核苷酸按5 '→3' 方向连接成链;而

DNA的两条链的方向相反,这相反的一条链,DNA聚合酶是通过冈崎片段来合

成他的互补链的。

RNA与DNA的不同:单链、戊糖是核糖、尿嘧啶代替胸腺嘧啶。

RNA的功能:a)信使RNA(mRNA):携带来自DNA上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b)核糖体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核糖体是活细胞

中合成蛋白质的工厂。

c)转运RNA(tRNA):一个单链的环上有特定的3个核苷酸组成的反密码子,

这个反密码子在蛋白质合成时与mRNA上特定的密码子配对。tRNA的另一

端,3' —OH 是相应氨基酸的链接区。

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RNA聚合酶使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过程:转录起始、延伸和终止。

S1 转录起始:RNA聚合酶和启动子(DNA上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转

录起始点结合,DNA双链解开。

S2 转录延伸:RNA聚合酶沿一条DNA单链为模板,由3' 端向5' 端移动,一

边解开DNA双链,一边按顺序连接与DNA上核苷酸互补的核糖核苷酸,形成

RNA单链。mRNA分子按5'—3' 方向延长。

S3 转录终止:当RNA遇到终止子时RNA聚合酶从RNA分子和DNA上脱离,

合成的RNA单链与DNA脱离,DNA双链合拢。

遗传密码:三联体密码子。密码是连续的,具有简并性。

mRNA的翻译:a)tRNA携带氨基酸。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和特定的tRNA相连成氨酰基-tRNA。

b)核糖体的亚基提供P位、A位供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并停留。

c)翻译开始于—NH2—端的氨基酸,终止于最后氨基酸的—COOH端。核

糖体在mRNA上移动,从tRNA i fMet 开始依次接收tRNA,连接氨基酸,最

终形成多肽链。

d)翻译的终止: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当核糖体的A位遇到mRNA上

的终止子时翻译终止。已形成的肽链在肽基转移酶作用下从核糖体上脱落,

盘曲折叠而形成有空间构型的蛋白质。

中心法则:反转录酶的发现、

朊粒与中心法则:朊粒是一种传染型蛋白质颗粒,在核酸酶的作用下仍保持活性,但对破坏蛋白质的因素敏感,不含DNA或RNA,对所有杀灭病毒的物理化学因素有抵抗力。归根结底,朊粒是正常寄主的PrP基因编码的正常蛋白质PrP c 的异构体PrP sc ,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进行自我复制。

基因突变: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置换: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所置换。常见的是转换(A/G, T/C), 另一种是颠换。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GAG→GUG

移码突变:在DNA的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的碱基,使编码区该点位后的三联体密码子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导致以后的氨基酸都发生错误,叫做移

码突变。

DNA损伤修复:切除修复为主。切除修复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到损伤的部位切除,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为模板合成切去的部分,使DNA恢复正

常结构。切除酶可以识别多种DNA损伤,切除修复是一种普遍的修复功能,

对于保护遗传物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基因表达和调控:通过DNA的转录和翻译而产生其蛋白质(或酶),或转录后直接产生其RNA产物,这一过程叫做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

翻译,对这一过程的调节叫做基因调控。基因是在对环境因子和遗传发

育程序的反应中, 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

操纵子:是由功能上彼此有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和控制区组成的,控制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操纵基因之在原核生物中存在)。

1 .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乳糖操纵子中包括lac ZY A三种基

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透性酶、β-半乳糖苷乙酰基

转移酶。

2 .调节基因:参与其他基因表达调控的RNA或蛋白质的编码基因。通过与

DNA上的特定微点结合来调控转录,是调控的关键。

3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与转录启始相关。

4 .操纵基因:调节基因所编码的阻遏蛋白的结合序列。

操纵子模型说明:酶的诱导和阻遏作用是在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的作用下通过操纵基因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而发生的。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翻译水平、翻译后。主

要是转录水平。

1. 异染色质化与基因的表达失活(基因组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遗传物质的包装形式在发生变化。只有处在特定染色质结构变化区的基因才能表达。

染色质(分裂间期):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染色体(细胞分裂期)。

常染色质:转录(念珠状结构)或不转录(30nm纤维凝缩的染色质环)。凝缩程度低。

异染色质:不转录。高度凝缩、卫星DNA组成。

2.蛋白质组装启动真核细胞的转录(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

RNA聚合酶、转录因子(激活因子+调节蛋白)、增强子、启动子、有关蛋白质。

转录的调控开始于激活因子和增强子的结合,随着DNA链的弯曲,已经结合在DNA上的激活因子和其他调节蛋白互相作用,异同组合在启动子上,形成一个复合体。这种蛋白质的大组装有利于RNA聚合酶正确地连接在启动子上。连接后转录过程启动。沉默子抑制转录。

3.真核细胞的RNA转录后的加工(转录后、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上的基因表达

调控

断裂基因:大多数生物的基因中,存在较长的非编码区域,称作内含子,而基因中能够被翻译称为蛋白质的编码区部分称为外显子。这类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RNA剪接:在DNA到RNA的转录过程中,内含子和外显子都将被识别,在RNA离开细胞核之前,将hnRNA中的内含子切除,产生一个由外显子彼此相连接的、具有连续编码区的成熟mRNA分子。tRNA和rRNA也要经历同样的剪接过程。

5' 加帽和3' 加尾:在5' 端加上一个7-甲基化鸟苷(m7Gppp)帽结构,保护前体RNA免受外核酸酶的降解、与40S核糖体亚基识别。在3' 端加上一个

100-200个腺苷酸序列(多聚腺苷酸化),免受核酸酶降解、与mRNA从核内输入

细胞质有关。

同源异形基因:一类含有同源框的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水平对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类基因的突变,就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某一器官异位生长,即本来应该形成的正常结构被其他器官取代了。人们对果蝇同源异形突变体研究发现突变后使器官异位表达的基因正是确定每个体节的器官结构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形基因。

Chapter 23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名词解释

重组DNA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即外源基因),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与受体细胞的基因进行重组,并能增殖、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其目的在于通过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的重组,获得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新物种或新产品。其优点在于A)克服物种间的屏障;B)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加工制造各种生物制品;C)可以用于遗传育种、医学等研究和开发。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分子:

破坏DNA双链的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因素,如高温、极端PH等会导致DNA双链解螺旋,称为DNA的变性。

变性DNA在一定条件下,如退火后两条分离的单链会重新恢复成双链DNA分子,称为DNA的复性。

不同来源的任何两个互补核酸序列也能通过退火相互缔合形成双链分子,称为杂交分子,该过程叫做杂交。杂交可以发生在:DNA之间、DNA/RNA之间、RNA之间。

分子探针——寻找特定基因

在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技术中,探针被用来检测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序列。

探针可以是:

a)克隆的或PCR扩增的DNA分子。b)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或体外转录的RNA 分子。

探针必须:a)纯一的;b)单链分子。

Southern 印记与Northern 印记:

Southern 印记可以检测特定的DNA序列,用于分析基因结构。

Northern 印记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细胞中哪一类活跃表达。

原位杂交:可以检测完整细胞中的核酸序列,确定具有不同类型细胞的组织中特定mRNA在单个细胞中表达的情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过程:a)高温变性:双链DNA变性(90℃~95℃)成为单链DNA;

b)低温退火:引物复性(37℃-60℃)同单链DNA互补序列结合;

c)适温延伸:DNA聚合酶催化(70℃~75℃)使引物延伸。

工具:Taq DNA聚合酶(耐热)寡核苷酸引物dNTPs

基因工程主要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一种在特定的DNA位点切断DNA的酶,能水解DNA分子股价的磷酸二酯键,将完整的DNA分子切成若干碎片。有Ⅰ型、Ⅱ型(基因工程)、Ⅲ型。

Ⅱ型限制酶识别序列:Ⅱ型限制酶在DNA分子上有特异性的识别序列,酶切位点就在识别序列内,多由4—6个碱基对组成,又称为靶序列,只写单链的核苷酸序列。

切割片段:

粘性末端:切割的两条链上断裂位置交错,但是又围绕一个轴线对称排列,结果产生两个互不的单链末端,称为粘性末端。

平齐末端:在识别序列内同一位置上的核苷酸出进行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是无单链突出不带粘性末端的平齐末端。

DNA连接酶:催化-PO4和-OH形成磷酸二酯键。能够封闭DNA骨架上的切口而不能封闭缺口。

(1)E. Coli 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E. Coli)基因组编码;连接具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

(2)T4 DNA连接酶

T4噬菌体DNA编码;既连接具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也能连接平头末端。

反转录酶:从反转录病毒中制备得到的。该酶能以具有3′-OH 的DNA或RNA为引物,以mRNA为模板从5′→3′聚合生成cDNA。此外这种酶还具有核酸酶活性,专一的从5′→3′或3′→5′以外切方式水解DNA/RNA 杂交分子中的RNA链。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载体:将外源DNA片段送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运载工具。前者称为克隆载体,后者称为表达载体。克隆载体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病毒。

质粒:在细菌中独立存在于其染色体之外的,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双链环状DNA分子。(只有酵母中的杀伤质粒是RNA分子)。其作用是:运送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具备条件:●有复制起点,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

●具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以供外源基因插入;

●有筛选标记基因。

●有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较高的拷贝数,有安全性。

质粒载体pBR322:

A.有复制起始点,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

B.有2种筛选标记基因;

C.有允许外源DNA插入的位点;

D.有高的拷贝数。

重组DNA 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文库提取、人工合成、反转录酶酶促合成、PCR扩增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

粘性末端连接和平末端连接。

3.导入受体细胞:原核生物细胞是很好的受体细胞:容易摄取外界的DNA,增殖快,基因组简单,便于培养和基因操作。大肠杆菌、蓝藻、农杆菌等。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插入灭活法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成果简介:

1. 生产新型疫苗、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等。

2. 动、植物基因工程

转基因动物:(1)模式动物。(2)生物反应器动物。(3)供体动物

转基因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作物的高产优质、果蔬储存、作物的固氮能力、药物生产及环境美化等。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

1. 对人的影响:“超级细菌”、对宗教、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用抗菌素抗性基因整合的转基因食品的利用,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因为人们担心以后会有太多的抗抗菌素生物产生,甚至产生无法对付的超级病菌。

2. 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的逃逸;超级细菌;超级杂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抗除草剂基因筛选的办法,也由于人们担心会产生超级杂草,而遇到类似的情况。

3. 严格的释放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规则。

Chapter 24 人类基因组

名词解释

基因组:一个生物个体中,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总和。人的基因组(22+X+Y)

基因组学:研究生物体的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组成、不稳定性和功能。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各种元件的序列特征,基因定位和基因组作图等。

功能基因组学: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DNA序列的功能,着重研究不同的序列结构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成就:多种生物和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已测定。

人类基因组计划:1.绘制人类基因组连锁图

2.绘制物理图

3.人类基因组测序。2001年完成测序。

4.其他物种基因组分析

基因组研究成果:测序已基本完成;进一步的工作是确定各个基因的功能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组大小:3.2x109bp。约2~2.5万个基因,约占总序列的10-12%。另80-90%DNA

不编码,主要是各种重复序列。

人类基因组各组成成分的基本特征:

1. 基因:断裂基因。

2. 基因外DNA:单拷贝序列和低拷贝数序列占70-80% ;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占20-30%。

3. 分散重复序列:多属于中度重复序列,以散在的方式分布于基因组中。根据重复单元的长度可分为短分散重复序列(SINE)和长分散重复序列(LINE):反转录转座子。

4. 串联重复序列:首尾相连成长串联状的重复序列。根据重复单元的大小分为:卫星DNA、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

PS: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把卫星DNA与其它DNA分开。G+C比例高,浮力密度大;A+T比例高,则浮力密度小。主带(A+T和G+C比例大致相当)、次带(卫星DNA)。

人类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病

1.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造成的疾病:

缺失:儿童的猫叫综合症(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Klinefelter综合症(XXY)、唐氏综

合症(21三体)

单基因病

1.隐性遗传病:囊状纤维化病。(近亲结婚的后代易得)

2.显性遗传病:舞蹈病。

3.X连锁遗传病: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病: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特点:微效基因的作用累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家族聚集倾向。

癌基因与恶性肿瘤

肿瘤:正常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的细胞群形成肿块。

恶性肿瘤(癌症)。实际上是一类遗传病。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病毒癌基因,一类是细胞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石细胞不能癌变和集体不长癌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

癌症的遗传学基础:1.基因突变;2.多次遗传改变的致癌作用。

举例:结肠癌。最初表现为结肠内壁细胞非正常分裂,然后有良性肿瘤出现,最终变为恶性肿瘤。

改变生活方式能降低癌症的危险性:能够改变DNA的结构,引起DNA损伤的物质,可以使细胞癌变。在生活中应该避免接触或摄入这些物质。

Part 5 生物进化

Chapter 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1.达尔文是进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达尔文提出了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2.多重证据支持共同由来学说。

●加拉帕戈斯地雀提供来自生物地理学的证据;加拉帕戈斯群地雀的差异仅体现在喙

的形状和大小。

●形态学的比较研究和胚胎学提供了重要证据;比较解剖学——骨骼(同源器官)。比

较形态学——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有尾;鳃;两腔心脏)。

●化石记录为共同由来学说和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如雕齿兽、犰狳;始祖鸟;

人类化石等,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简单到复杂;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3.人工选择的效应是自然选择的一个有用佐证。可遗传变异和繁殖过剩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两个重要事实根据,马尔萨斯的《论人口》给了达尔文很大启发。没有2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繁殖力极强→而数量稳定→食物有限→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使有“有益的”性状的个体获得更多的存活和生殖的机会。

4.现代进化论将自然选择归结为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只要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都能导致进化,可以没有生存斗争。

生物的微进化:在物种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遗传结构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新物种产生的前兆。

生物的宏进化:研究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其证据通常来自患失记录以及为重构生物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DNA比较。

群体是生物微观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群体):在一定的地域中,一个物种的全体成员构成一个种群。种群的主要特征是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而实现基因的交流。

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

生物的进化都是群体或种群的进化,个体是谈不上进化的。个体总是要死的,而种群能通过繁殖而延续。

基因频率: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不同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称为基因频率。

遗传结构:群体中个中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他们在各种基因型中的数量分布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

理想群体: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群体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保持着基因平衡:(1)群体足够大;(2)和其他群体完全隔离,它们之间没有基因交流;(3)没有突变发生;(4)交配是随机的;(5)没有自然选择。这样的群体称为理想群体。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P328

哈迪——温伯格平衡:理想群体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遗传结构不变,说明单凭有性生殖过程不能导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不管经过多少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随机地被分配到不同胚子,经过受精作用又被结合到不同的基因型中,等位基因的频率保持稳定。群体所处于的这种基因频率稳定性状态叫做哈迪—温伯格平衡。

改变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因素:

遗传漂变、突变、非随机交配、基因流、自然选择

1.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随即增减的现象。

2.突变:有两种形式: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进一步丰富了物种多样性。但突变是随机的,无方向性,仅是选择的材料,如突变被选择的话,基因频率就增加。

3.基因流:群体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流动,被称为基因流。

4.非随机交配:在动物中极常见。在动物中还牵涉到行为,与植物不同。

5.自然选择:导致基因库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不是引起

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造成生物石英的唯一因素和过程。

自然选择就是有差别的存活和生殖:

发生自然选择的条件:a)群体内存在不同基因型个体

b)不同基因型的表型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率或生殖率。

c)不同基因型个体时代之间的增长率产生了差异。

选择压:大多数基因对表型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效应。一个特定基因的某些效应,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生殖是有利的,发挥着正面影响,称为正选择压;另外的一些效应是不利的,称为负选择压。一个特定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增加还是减低取决于正负选择压的相对大小。

自然选择的靶子是整个生物体: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表型而选取或剔除了基因型,任何基因型的适合度依赖于其他基因,在重组-选择的反复交替中产生新的遗传聚集。

自然选择有三个主要模式:

稳定性定向分裂稳定性选择:选择中间类型而淘汰两极端类

型。如:新生儿体重,4.5-8.5→2-11;六斤左右

存活率最高。

定向选择:选择了种群中的极端类型。如:

英国椒花蛾,为带斑点的灰白色(与地衣相似)。

19世纪中叶(1845年),曼彻斯特发现第一只暗

黑色的椒花蛾。19世纪末(1898年),则98%

为暗黑色。

分裂选择:淘汰中间类,保持两极端类型。

该选择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近交、远交与杂种优势

近交的遗传学效因:纯合基因型增加。隐性性状更多地表达。近交本身没有改变基因频率,但是近交和自然选择协同作用会是隐性等位基因频率下降。

远交(杂交)的遗传学效因:增加杂合性。显性性状更集中地表现。隐性基因被显性基因掩盖,有利于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杂种优势:由于某些杂合基因型有超过显性纯和基因型的有利效应,和一些未明原因,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表现比其双亲优越,称为杂种优势。如自交系双杂交玉米和三系法杂交水稻。

Chapter 26 物种形成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遗传学说奠基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 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于1909年发现。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简介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带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值,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 [2]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

两年生的嫩枝条,出图中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分株繁殖在我国最早于公元4世纪开始使用,西欧和南亚早于我国开始使用。 东汉崔?《四民月令》讲到用“栗树”与“栎树”嫁接,使用芽接,在古罗马时代的农书里也可看到果树嫁接的记载。芽接是嫁接形式的一种,而嫁接是无性繁殖的高级形式的一种,至今也被普遍使用。 [3]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 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 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 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教学内容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 全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 简答题(72道) (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 (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 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 (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 (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意对即可) (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 (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7).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 (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9).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9).答案解析:独往看雪显情趣,对坐饮酒抒闲情。 (10).《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几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的?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10).答案解析:①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作者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叫白描。 ③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11).和作者一同前往的不是还有舟子吗,为什么说“独往”呢? (11).答案解析:一道去的舟子,那是生活所使,没有作者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的。 (12).文章最后,舟子说相公和亭上两人“痴”,他们到底“痴”在何处? (12).答案解析:“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13).《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 (13).答案解析: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这仍是大明的天下,其中深喻对故国的怀念。 (14).《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4).答案解析:路无行人,天下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15).《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答案解析:表现了作者孤傲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心境,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特立独行的个性。 (16).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16).答案解析: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17).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意义? (17).答案解析: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18).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这句话应该怎么来翻译呢? (18).答案解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中(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课文翻译: 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去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我(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感知阁: 1.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余及金陵二人事件:看雪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如何理解“痴”? 答;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答:“痴行”(1)“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3)“独往湖心亭看雪”;“痴景”,白描的手法写景,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醉情自然。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4.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景物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描绘:(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等有何作用? 答:开头三句话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和背景。交代事件以示不忘故国之意。同时,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为读者呈现出一派萧杀的冷寂景象。 6.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这种做法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别出心裁,在白雪迷蒙的底色上勾勒,一幅湖山夜景图就展示在眼前,充满了诗情画意。对长提、湖心亭、舟和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8.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奇: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不顾天寒地冻,醉心于写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9.如何理解“上下一白”?

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得特征:①特定得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得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得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得有序结构,生命得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得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得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得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得小分子组成得长链 8、单糖得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得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得有机分子得得原料。 9、脂肪得功能:①脂质中主要得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得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得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得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得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得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得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得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得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得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得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得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得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得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得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得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得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得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得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得关系问题,两者得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得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得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得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得机理等基本得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得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得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得;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得结构,并使细胞正常得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得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得阐明,研究得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得水平研究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得研究,同时对糖类得研究将提升到新得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差异:最大得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得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得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得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得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得基因片段,就是生命得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得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得核基质所包围.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张岱《湖心亭看雪》佳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张岱《湖心亭看雪》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篇课文,也是考试的常考一篇文言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一简答题(72道) (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 (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 (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 (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 (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

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意对即可) (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7).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9).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9).答案解析:独往看雪显情趣,对坐饮酒抒闲情。(10).《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几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的?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10).答案解析:①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②作者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叫白描。③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3版

3:生命系统的层次: a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 b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 c 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 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 群落 d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 e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 f 系统:2 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g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 h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i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 j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 k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H2O、葡萄糖、DNA l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 m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 (一).。复习细胞学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 细胞A: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 B: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 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 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信息传递,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C: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D: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 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 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体:为绿色植物所特有。包括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细胞分裂1.无丝分裂2.有丝分裂3.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一 个有机体。 囊胚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大 小、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变化,以至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二):高等动

普通生物学B知识要点_2016 (2)

普通生物学B知识要点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1.1. 生物进化简介 1.进化的核心思想: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可追溯回共同的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世代传承变 化,形成进化史。(生物进化是有变化的世代传承) 2.进化的形式:系统发生树,进化枝,系统分类学,林奈的二命名法: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 +种名(小写、斜体)(+)命名者姓氏或缩写及年份(正体), 性状:是可遗传,并可以在生物体间进行横向比较的特征,可以是形态学特征、生理表型、基因序列甚至行为特征。,共有衍生(后生)性状可以用来定义一个进化枝。同源性状:不同生物体继承自共同祖先的相似性状;同功性状:不同生物体之间表现或功能相似,却有独立且不同的进化起源的性状。同功性状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3.进化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可遗传差异+生存竞争+遗传繁衍=适 者生存(错误的说法:自然选择是力量,驱策生物进步,通过希望的特征,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4.微进化过程:定义:微进化是小尺度的,发生在物种水平以下(种群水平)的进化过程,也算 是一个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研究对象:种群 5.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和典型过程:地理隔离、种群分化 6.宏进化过程:定义:宏进化一般是指在物种水平以上的进化历程,涵盖了进化中最重要的趋势 和变革(例如哺乳动物的起源和开花植物的大爆发),研究对象 1.2. 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生命的历史 1.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有机多分子聚合物体系,可自 我复制的原始细胞

2.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地质年代、重要生物类群代表、重要事件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一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问题 翻译句子 湖上影子,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问题:“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试分析其中妙处。 回答:意境是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银白世界。 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二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 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的;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就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