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

河北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聒噪(guō)提防(tí)创痛(chuāng)雕栏玉砌(qì)

B.谄媚(chǎn)譬如(bì)畜养(xù)踉踉跄跄(qiāng)

C.门槛(kǎn)艨艟(tóng)天堑(qiàn)残羹冷炙(zhì)

D.鞭笞(chī)伺候(cì)戛然(jiá)弃甲曳兵(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湮没泊品走投无路惴惴不安

B.国粹明察秋毫义愤填膺优柔寡断

C.走一趟苍海桑田计日程功相辅相成

D.诡密汗涔涔和颜悦色鸠占鹊巢

3.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②⑦B.③④⑤

C.②③⑦D.①⑥⑧

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然,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给供职如郡县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此亡秦之续耳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建国初随丈夫回到江西老家,当地的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农村教书几十年,并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YouTube在网络视频领域拥有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YouTube占据了44% 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站。

D.一些贪官入狱后,铁窗之内,玩起了出书,但从所写的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凤毛麟角。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在加拿大,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多是硬皮精装,课本内容几乎多年不变,书本循环使用,真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

B.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以使吸烟人数减少4900万,避免大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C.古往今,在蜀道上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D.自从越南媒体公开报道中越舰船在西沙发生激烈冲撞以,使越南的中产阶级和投资机构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③④①②⑤ B. 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②⑤③ D. 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谢罪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B.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C.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D.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卷Ⅱ(127分)

1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吾特苦之耳,今复之。(5分)

(2)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5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1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洗涤旧迹,。(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熊召政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浚,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

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作用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都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选自《华夏地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运用联想,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E.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6分)

(4)作者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请根据文意概括“优哉游哉”是指怎样的生活,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6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17.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澳洲的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壮硕无比,一只瘦小羸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莫名其妙地死掉了。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让人从巴西带一只,这只比死掉的那只更大,可是不到半年又死了。为了弄清原因,他对两只猴子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可是从头到尾都未找到原因。

后,他重返亚马逊河,对那儿的猴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凡是体大健壮的猴子,人际关系都比较好。其他猴子弄到食物时,它们总能分享到一份。但是这类猴子很少能静下,它们一有空就在猴群中穿梭,与其他的猴子追逐嬉闹。然而,这类猴子一旦被捉住,却很少能活过一年。那些喜欢晒太阳和闭目养神的猴子则不同,它们由于不合群,因此很少能分享到其他猴子的食物,这类猴子长得都比较弱小,但它们被捉住后却可以活下。

这位动物学家思考良久,悟到猴子和人类世界是如此类似。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A“提”应读“dī”;B“譬”应读pì;C“艟”应读“chōng”】

2.B【解析:A泊—舶;C苍一沧;D密一秘】

3.C【解析:①②③⑦中,“乃”为副词,表顺承,译为“才,于是就”;④中,“乃”字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⑤中,“乃”为副词,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

理,可译为“却”“竟(然)”;⑥⑧中,“乃”字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4.C【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倒装句,B项为被动句,C项前一句为定语后置句,后一句为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

5.B【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A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语境不合;C项属误解词义,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此处应用“无可争议”;D项属褒贬误用,风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6.A【解析:B项否定失当,“避免”和后文的“不”构成双重否定,和原意不符。C项搭配不当,“人”不能“凝结为文化景观”,主语承前省略必须省略前句主语,非宾语“故事”。D项主语残缺,去掉“使”。】

7.D【解析:③与其他句子时间不同,应当区别开;①和②联系更紧密,“论语”和“成仁”联系,“孟子”和“取义”联系;⑤和③联系更密切,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孟子师承孔子,所以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8.A【解析:舍:安排住处】

9.D

10.C【解析: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11.①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的。(“特”“苦”“今”“复”每词1分,句意1分。)

②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考”“发”“馈”“弃市”每词1分,句意1分。)

12.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13.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两点1点1分,或答“拟人”也给1分)。(2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姿态迥异的自然之景抒发感情,(2分)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

14.略

15.(1)E A B【解析:E项3分,A项2分,B项1分。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开篇运用联想”说法不严谨,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C 项,“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理解错误,从原文看,“桨声帆影的消失”意味着河流功能的失去。D项,文中无此意。】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第④段内容看,作者对一北一南的长城与运河作了对比,既有地理位置的比较,又有历史沿革的比较,其结果是一个仍让世界迷恋,一个已退出历史舞台。本篇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大运河,很显然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并为下文的叙写作铺垫。】

答案:第④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了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2分);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作好铺垫。(2分)

(3)【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此题,必须理解“流淌千年的乡愁”这一标题的含义。“流淌千年”是指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以及它所起的作用,“乡愁”则意味着对其衰落感到失落。把两者结合起,根据文意答题即可。】

答案: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3分)。(意思对即可)

(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原文第⑩段,作者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可见,“优哉游哉”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忙碌之余欣赏自然风光的惬意生活。由此,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现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者一味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享受生活,无福消受这种生活。针对这一现实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

“优哉游哉”是指放慢生活节奏,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诗意的生活。(3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社会,竞争越越激烈,学生为繁重的学业所累,上班族为工作、生存所累,老年人为养老所累,因而无福消受这种惬意的生活。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生活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艺术的享受。要珍惜人生的现在式,让生活节奏慢一些,明丽一些,潇洒一些。(联系实际2分,思考和体会3分)

16.第一,语音发送便捷(原答案:语音的快捷性);第二,用户真实私密有用(原答案:用户的真实性);第三,功能更实用(原答案:功能的实用性)(每点2分)

17.(1)“笑纳”改为“收下”。(1分)

(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1分)“府上”改为“家中”。(1分)

(3)“光顾”改为“游览”。(1分)

(4)“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1分)

18.作文立意参考: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是一种灾难。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

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A)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基础内容(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沼泽(zh?o) 横亘(gèn) 蠕动(r?) 生杀予夺(y?)

B.叱咤(chà) 觊觎(yú) 莅临(lì) 不假思索(ji?)

C.谄媚( ch?n) 强劲(jìn) 创伤(chuāng) 忸怩不安(ní)

D.解剖(póu) 箴言(zhēn) 菲薄(fēi) 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酣畅焦灼桀骜不训不同凡响

B.酝酿诃护古道热肠喟然长叹

C.徘徊斑斓长歌当哭迥乎不同

D.喋血莅临巧言另色不能自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4点30分,面色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任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2)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____;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来上,我瞧

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_ ___的苦难生活。

(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凡人?____ 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____。

A.凝重羞耻逆来顺受于是笔而记之

B.庄重羞耻备受煎熬于是记而笔之

C.凝重羞辱备受煎熬因而笔而记之

D.郑重羞耻逆来顺受因而记而笔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

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B.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C.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D.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有终之故吧,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

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

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D.作家喜欢把相反的力量、个性加诸一人身上,让他面目不清、身份游移,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是这样。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

者乐,仁者寿”选自《论语·雍也》。

B.新诗是在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C.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梁任公先生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感情。

D.《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代表作。

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

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

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

②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③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

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

④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

⑤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

的事了。

⑥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A.⑤①②④③⑥

B.⑤④③⑥①②

C.①②⑤⑥④③

D.④③⑤⑥①②

8.根据文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陈述,说明。

②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⑤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职:职任、职责。

⑥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嗔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⑦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答谢。

⑧轲自知事不就,倚柱雨笑就:成功。

A.①③⑤⑦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②④⑥⑧

二、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泰,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酃。?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翼蔽沛公翼:翅膀。

C.刑人如恐不胜胜:尽。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封……为王。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郁”的话语,就从项羽口中得到自己内部的奸细。

B.范增富有才智谋略和政治远见。他深知刘邦将来对于项羽集团的威胁,所以一再

暗中努力,想利用鸿门宴这一绝佳时机除掉刘邦。

C.项羽缺乏政治斗争策略,麻痹轻敌。对刘邦的假意谦卑,心慈手软,放松戒备,有意把曹无伤告密之事透露给刘邦,以显示自己对刘邦的信任。

D.樊哙从秦王的暴行,起义各方的盟约,自己一方的作为三方面说明了自己一方的所作所为是从大局考虑,间接批评了项羽“欲诛有功之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二)诗歌阅读(8分)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13 -14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3.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14.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分别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来表现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的句子是“,____ ”。

(2)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里”,看到“,____ ”的情景,深深的爱恋使他“甘心做一条水草”。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玉》)

(4)子曰:“,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__

。”(《论语·卫灵公》)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

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

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

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速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

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蕾锋利的,但地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

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

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竞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曩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

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

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竞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

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扬

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

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

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

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

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

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刘和珍是个外表与内心世界有差异的学生。

B.文章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C.执政府对待学生的手段之下劣凶残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当然也包括鲁迅这样

的知识分子。

D.执政府对请愿学生的残害以及后来对学生请愿这件事的歪曲与诬陷,暴露出执政

府的反动、贪婪和腐败。

E.作者认为,以刘和珍为代表的学生的请愿行为,一定会唤起民众的觉醒,在全国掀

起反政府的浪潮。

17.文中说“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请说明作者“踌

躇”的原因。(4分)

18.文段的第五节第二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4分)

19.请就第四段画线部分,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对下面画线语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请你根据上下文意进行分析,说明哪种解释较为

恰当。(5分)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解释一: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去。“从”后省代词“之”,指刘邦。

解释二:不跟从我一起走的话,就会和他们一起死去。句子读为“毋从,俱死也”。

21.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说明该标识包含哪些构图元素,并分析各个元素的象征意义。(6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一一龙应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的送别。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次

送别让你记忆深刻?

要求:①请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亘.(gèng ) 畸.形(j ī) 包扎.(zh ā) 挈.妇将雏(qiè) B .茎.秆(j īng ) 动辄.(zhé) 苍穹.(qióng ) 芟.夷大难(sh ān ) C .桂冠.(gu ān ) 玷.污(zh ān ) 狙.击(j ū) 闷.声不响(mèn ) D .解.往(jiè) 竦.身(s ǒng ) 悄.然(qi āo ) 面目可憎.(z ēng)

2、下列各项中,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楚词 湮没 梵婀玲 兴高彩烈

B . 涅磐 窈窕 拴马桩 皓首穷经

C . 霎那 凫水 扑棱棱 别出心裁

D . 噘嘴 坍落 廿四桥 瓦釜雷鸣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 ②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 ,紫黄碧黛同时消失。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

④忽然从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 . 摸索 姿势 洗 罩 钻

B . 探索 姿势 浸 笼 露

C . 摸索 姿态 洗 笼 冒

D . 探索 姿态 浸 罩 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把沅水流域几百码头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

、历史沿革搬入文学殿堂,构成

独特的文学世界。 B .离开初中来到实验中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大家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张江他们聚在一

起商量着一起回母校去看看。 C .小王的学习近来有大的滑坡。问他昨天为什么没来上课,他支支吾吾,隐约其辞....

,我

想其中必有文章。 D .我们的生活水平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

热情的赞颂。

B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和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

C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多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

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D .我们与成语结下不解之缘,成语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

6.阅读下面带“像”和“好像”的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①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②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这几分钟的动摇好像使她更坚定了。

⑤各种想法在她的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⑥她觉得他的话好像重重地在她脸上打了两下。

⑦海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好像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

⑧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A.①②⑦

B. ③④⑤

C.③⑤⑧

D. ⑤⑥⑦

二、(24分,每小题3分)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抬起脚后跟) B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间隙,距离) C .作《师说》以贻.

之(赠送) D .圣人之所以..

为圣(……的原因)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学生,弟子) B .故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的半步,即跨出一脚) C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慰问死者亲属) D .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皆出于此乎 B . 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位卑则.

足羞 C . 进,与操遇于.赤壁 D . 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其一犬坐于.前 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B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若事之不济,此乃.

天也 C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

济大事 D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事急而.

不断,祸至无日矣

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农人告予以春及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2.下列各组语句,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 .刘备天下枭雄 巨是凡人

B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 .卿欲何言 豫州今欲何至

D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遂见用于小邑

13.下列各组语句,不全含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