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仿真练习解析

教材仿真练习解析

教材仿真练习解析
教材仿真练习解析

【仿真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谜.语糜.烂靡.丽麋.鹿

B、阡.陌掮.客扦.插迁.就

C、诠.释蜷.缩得鱼忘筌.痊.愈

D、半身不遂.随.心所欲骨髓.绥.靖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长歌当哭歪风邪气明辨是非异曲同功

B、好大喜功相形见拙情不自禁冠冕堂皇

C、迫不及待发扬光大宽洪大量当仁不让

D、川流不息貌合神离名副其实奇货可居

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A. 因循守旧(沿袭)秣马厉兵(战士)良莠不齐(狗尾草)

B. 镂骨铭心(刻)嘉言懿行(美好的)意兴阑珊(将尽;衰落)

C. 家徒四壁(仅仅)无耻谰言(吹嘘)力能扛鼎(用单手举重物)

D. 焚膏继晷(月影)当(应当)仁不让管窥蠡(瓢)测

4、下列加点的字、形、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要.(yào)言不烦潜.(qián)移默化一曝.(bào)十寒

B、遒劲.有(jìn)力水涨.(zhǎng)船高咸与.(yǔ)维新

C、垂涎.(xián)三尺便.(biàn)宜行事酗.(xiōng)酒滋事

D、甘之如饴.(yí) 瞠.(chēng)目结舌意味隽.(juàn)永

5、以下每组词语里,未出现错别字的是()

A.运筹帷握怙恶不悛无礼谩骂不辨菽麦

B.计划缜密申酉戍亥缀句成文甘冒不韪

C.脉胳分明脉搏微弱稗官野史称心如意

D.灌输知识羽扇纶巾歃血为盟火中取栗

【答案】

1、答案:C

A项中“靡(mǐ)丽”,“谜语、糜烂、麋鹿”都读mí,

B项中“掮客(qián)”。“阡陌、扦插、迁就”读音都读为qiān

C项正确,都读:quán,D项中骨髓(suǐ),“绥靖、半身不遂、随心所欲”都读为suí。

2、答案:D

A项的“异曲同功”的“功”错了,应当是“异曲同工”B项中“相形见拙”的“拙”错了,应当是“相(xiāng)形见绌(chù)”C项中“宽洪大量”的“洪”应当是“宏”,宽宏大量

3、答案:B

A项“秣马厉兵”的“兵”应当为“兵器”

C项无耻谰lán言:谰言:诬蔑、抵赖的话,毫无根据的话。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谰”不能解释为“吹嘘”。

D项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焚: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

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晷”不能解释为“月影”。

4、答案:D

A项中“一曝(bào)十寒”应为“一曝(pù)十寒”B项中“遒劲有力”应当读为“遒(qiú)劲(jìng)有力”,C项中“酗( xiōng)酒滋事”应为“酗(xù)酒滋事”。

5、答案:D

A项当为运筹帷幄。B项当为申酉戌亥。C项当为脉络分明。

【仿真练习】

1、“白菜五毛钱一斤。”是一个()

A、名词性词组

B、名词

C、名词性谓语句

D、名词性从句

2、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不同的是()

A、源泉

B、春风

C、光线

D、葡萄

3、“她突然看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这句话的宾语是()

A、路中

B、大蛇

C、盘着一条大蛇

D、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4、“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她因为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C、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若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答案】

1、答案:C

“白菜五毛钱一斤。”中“白菜”为名词,“五毛钱一斤”是谓语,从意义上看,名词谓语句更加强调谓语部分,给人感觉更干脆利落、口语化。再比如,“今天星期二。”也是这种情况,属于名词性谓语句。句子必须有标点符号,表示一定的语气,词组和名词是不要标点符号的。

2、答案:D

“源泉”属于并列式,“春风”属于偏正式,“光线”属于名量式,三者都是合成词,而“葡萄”属于单纯词。

3、答案:D

这句话的主语是“她”,谓语动词是“看见”,宾语则是“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4、答案: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指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比喻词)乙(喻体)。比喻词通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本体是杂花,喻体是烟霭,比喻词是成为。

5、答案:D

A项关联词语错误,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

或“或”组成的短语。应改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项结构混乱,逻辑不通,应改为“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向《人间指南》

编辑部投诉,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C项成分残缺,导致指代不明确。应改为“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

烈欢迎,观众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仿真练习】

1、颔联是指律诗当中的()

A、第一、二句

B、第三、四句

C、第五、六句

D、第七、八句

2、文学作品按传统四分法分类,可以分为()

A、诗、词、曲、赋

B、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C、诗歌、小说、论文、公文

D、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3、驳论有三种方法,即反驳论点、反驳和反驳论证方法;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说明文。

4、庞德是上个世纪初期西方著名诗歌流派派的代表作家。

5、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指掌管采诗事务的官府,后来就把民间采来的诗以及文人仿作的这类诗统称

为“乐府诗”。

B、骈文是散体中有意多用对偶甚至通篇用对偶的一种文体,多为四六字一句,所以又名四

六文。

C、词,起于宋朝,原是演唱的歌词,有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分别有苏轼、辛弃

疾和晏殊、柳永。

D、杂剧在元朝盛行,著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与杂剧并行的是“散曲”。【答案】

1、B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

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第二联颔联显然指

的是第三、四句。

2、D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

3、论据;抽象事理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对

方的论点、论据、论证三种形式。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根据不

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

抽象事理说明文。

4、意象

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1908年离美赴欧,在伦敦加入了以诗人叶芝为中心的一批作家、诗人的小圈子,成为意象派的一员。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一个地铁车站》。

5、C

词,文体名,是诗歌的一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萌芽于隋朝,形成于

唐代,盛行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仿真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界两司马”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其中《史记》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至西汉末年的历史。

B、“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

C、“四大古典小说”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水浒传》与另外一部著名小说《金瓶梅》在题材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D、“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其中李商隐以创作《无题》诗著称。

2、下列人物、作品、作家、国别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德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

B、米龙老爹——《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C、姚纳——《苦恼》——果戈理——俄国

D、乞乞科夫——《死魂灵》——哈代——英国

3、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陈奂生是梁晓声的系列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人物。

B.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都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

C.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将新时期的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代表作包括《文化苦旅》、《山

居笔记》等。

D.《人到中年》的作者是谌容,小说的主人公是陆文婷。

4、以下作品、时代、作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

A、《赵氏孤儿》——元代——关汉卿

B、《徐霞客游记》——明代——徐弘祖

C、《项脊轩志》——清代——归有光

D、《阅微草堂笔记》——清代——袁枚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_

A.先秦散文,一类是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左传》、《战国策》等;一类是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B.自魏晋以来,辞赋骈偶化的倾向日渐明显。至南北朝时期,骈赋已成为文人赋作的主

要形式,南北朝骈赋作家以鲍照、江淹、庾信、阮籍等为代表。

C.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宋元话本以历史演绎和佛经故事为主,对明清小说产生直接影响。

D.《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是以家

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伟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答案】

1、A

A项中“史界两司马”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正确的,而后半句错误。《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A

B项米龙老爹是莫泊桑的小说《米龙老爹》里面的人物。C项姚纳是俄国杰出的小说家、优秀的戏剧家契诃夫《苦恼》中的人物。D项乞乞科夫是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中的人物。

3、A

A项中陈奂生是高晓声的系列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人物。陈奂生是一个具有多种美学意义的中国农民的文学形象,他质朴、勤劳、老实巴交而又带有诙谐色彩,并带有他所独具的氛围及时代特征。

4、B

A项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C项归有光,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D项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其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5、B

B项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不是南北朝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yǔ)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仿真练习】

1、“九流”是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和农家。

2、“子时”是指。

3、古时记述一个月的某一天,用“”表示农历初一,“望”表示农历十五。

4、“五音”指古代音乐的五级音阶,即宫、商、角、、羽。

5、科举考试应试未中的叫落第,应试中选的称。

6、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A、“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儒、道、墨三家。

B、古代“五色土”与地理方位是对应的,其中东方对应青土,北方对应黑土。

C、古代宴席座位有尊卑之分,最尊为坐北而南,最卑为坐东而西。

D、古代称授予官职为“拜”,称免除官职为“除”。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表达正确的一项是_

A.朝觐在古代指臣子朝见君主。

B.寒食节在清明节后一日或二日。

C.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弟。

D.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牛羊二牲。

【答案】

1、纵横家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等学术流派。

2、23---1点

地支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计时使用里,由于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亥时。

3、朔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4、徵

“五音”指古代音乐的五级音阶,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个音级。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5、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6、B

A项“三教”,指的是儒、道、佛(释)三家。B项所谓的“五色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五色土象征着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在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

C项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

D项“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除”表示拜官授职。

7、A

B项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不是后)一二日。C项孝悌(tì)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古时候的孝悌讲究等级观念,只能是晚辈对长辈,所以原文中“悌”解释为敬爱兄弟就错误了。

D项古代祭祀用羊、豕(shǐ,猪)各一头,叫做“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初中化学_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界的水 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水与人类的关系; 系统的认识水资源的现状、污染与防治,掌握常用的净水方法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区别,掌握物质的分类。 3.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 4.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培养运用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搜 集和处理信息及数据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难点】 1.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实验操作。 2.掌握物质的分类及相关定义的区别。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探究活动一】 老师这里有一瓶浑浊的水,同学们通过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相关实验操作,能否让这瓶水变得澄清一些?甚至能像比尔盖茨一样一饮而尽呢?注意实验步骤、现象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自选仪器,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本次实验运用的净水操作它们分别除去的是那些杂质: 2.碎瓷片的作用:

3.净水程度由低到高的净水操作: 4.实验结束时得到的水是: (物质的分类) 【巩固练习】 (一)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1)加入絮凝剂的作用是。(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4)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 【探究活动二】 想一想,水属于我们学习的物质分类中的哪几类? 除了这些分类还有那几类? 能不能将这些类别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谈谈分类标准)

二年级下册思维训练

二年级下册思维训练 第一讲 找规律(二) 例题1:1、2、3、5、8、13、21、( )、55、89 请你找出其中的数字之间的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出来。 思路导航:在这组数中,前两个数相加的和就是后面一个数,比如:1+2=3、2+3=5、3+5=8等,所以括号里的数应这样求:13+21=34,填好了。我们还可以接着再算一算:21+34=55。后面一个数正好是55,这一组数应为 1、2、3、5、8、13、21、34、55、89 例题2:根据左边正方形内4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右边正方形里填上合适的数。 思路导航:左边正方形两列数字和相等,所以右边正方形两列和也应相等,它第一列和是9+5=14,所以空格处应填4,如图: 模仿提升: 1、1、4、5、9、14、( )、( ) 2、2、4、6、10、16、( )、( ) 15 6 8 13 9 5 10 9 5 4 10

3、3、6、9、15、( )、( ) 4、3、4、7、11、18、( )、( ) 5、 6、 7、 8、1、4、9、16、25、( )、( ) 11 3 5 9 20 16 35 28 5 4 8 2 7 4 16 10 43 35 19 13 46 25 12 7 10

第二讲相等算式(二) 例题1: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两边算式的得数相等吗? □×6=36÷□ 思路导航:先考虑等号左边的□,如果左边的□填1,那么左边的算式就是1×6=6。而等号右边就是36÷6=6,那么右边的□里就填6。如果左边□里填2,2×6=12,等号右边就是36÷12=3,那么右边的□里就填3…… 1×6=36÷6 2×6=36÷3 3×6=36÷2 6×6=36÷1 例题2: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 思路导航:要将1∽8这八个数分成相等的4组加法算式,关键要知道每组算式的和是多少。因为1+2+3+4+5+6+7+8=36,把36分成相等的4组,每组的和就是36÷4=9。这样,我们很快会发现,把最小的数与最大的数相加正好是9。即1+8=9,依次是2+7=9,3+6=9,4+5=9,这样4组加法算式很快就找到了,然后再把它填入□里: 1+8=2+7=3+6=4+5 模仿提升: 1、□×9=72÷□ 2、□×3=72÷□

高中数学一道课本习题的应用——谈基本不等式的延伸

一道课本习题的应用 严兆永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210046)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98页第14题:“…,试研究线段 GH ,KL ,EF ,MN 与代数式2a b + 211a b + 之间的关系,…”. 能够得到结论:2 211222b a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这是对课本第十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的整理和引申,定理本身的证明在此不再重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道题的结论在求最值和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一、求最大(小)值 【例1】若,x y 恒成立,则a 的最小值是 . 分析:由题意有y x y x a ++≥恒成立,转化为求 y x y x ++的最大值,由基本不等式有 22)()(222y x y x y x +=+≤+,故2≤++y x y x ,所以2≥a . 评析:熟练掌握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征,能透过表象看本质,方能求得最值得结果. 【例2】若12311,,, ,a a a a 成等差数列,且22111100a a +≤,则1121a a a S +++= 的最 大值为 . 略解:111102111a a a a a a +==+=+ , )(11)(221111121a a a a a S +=+++=∴ , 由“基本不等式”2 222b a b a +≤+有:210221121111≤+?≤+a a a a ,当且仅当111a a =时取等号,故255≤S ,即1121a a a S +++= 的最大值为255. 评析:倒序相加,由等差数列的性质为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做好准备. 【例3】已知0>x ,0>y ,且1=+y x ,则y x 14+的最小值为 . 错解:xy xy y x 144214=≥+,又xy y x 21≥+=,得21≤xy ,有21≥xy ,所以y x 14+的最小值为8.

一道课本例题的探究开发

一道课本例题的探究开发 663312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陆智勇 课本的例题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巩固方法、培养能力、积淀素养的载体,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特殊联想、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和推广引申,这些例题也可作为探究教学的重要材料。笔者尝试着从课本例题入手,合理开发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反思、深化与推广,并结合数学探究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 题目:如图(1),AD 是△ABC 的高,点P,Q 在BC 上,点R 在AC 上,点S 在AB 上,边BC=60cm ,高AD=40cm,四边形PQRS 是正方形. (1)相似吗?与ABC ASR ?? (2)求正方形PQRS 的边长. 分析:由于四边形PQRS 为正方形,所以SR ∥BC ,故ASR ?∽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 解:(1)ASR ?∽ABC ?.理由: 是正方形,因为PQRS 所以SR ∥BC. 所以 .,ACB ARS ABC ASR ∠=∠∠=∠ 所以ASR ?∽ABC ? . (2)由(1)可知ASR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 设正方形PQRS 的边长 为 AE=(40- χ )cm, 所以 解得: 所以正方形PQRS 的边长为24cm. 此题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47页 .BC SR AD AE =,cm χ. 24=χ60 4040χχ= -

的一道例题。该题是典型的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而是以此题为切入口,精心设计了一组变式,恰当设置问题梯度,使难易程度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设计的问题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下激奋起来,使之产生一种一触即发的效果。 变式1:如图(2),△ABC 的内接矩形EFGH 的两邻边之比EF :FG=9:5,长边在BC 上,高AD=16cm,BC=48cm,求矩形EFGH 的周长。 分析:因为EFGH 为矩形,则AN ⊥HG.这样△AHG 的高可写成AD-DN=AD-FG.再由△AHG ∽△ABC ,即可以找到HG、FG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求出矩形EFGH 的周长. 解:因为EFGH 为矩形,所以HG ∥EF,HG=EF. 所以△AHG ∽△ABC. 所以 则 解得: 所以矩形EFGH 的周长为56cm. 变式2:如图(3),已知边长为10cm 的等边三角形ABC ,内接正方形HEFG 。求正方形HEFG 的面积。 分析:因为A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高,所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以求出AD 的长,由△AEH ∽△ABC,可得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 AD AN BC HG =.5,9χχ==FG EF 设16516489χχ-=. 2=χ

初中生物_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⑵说出几种维生素、无机盐的种类、来源和缺乏症 ⑶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⑷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⑸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分析早饭(或午饭),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名称。 ⑵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想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⑶通过分析“平衡膳食宝塔”,说出自己早餐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食品安全的意识,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来源及作用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 3、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难点】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课前准备】PPT课件、人体内脏的模型、对于这部分的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 1、先用ppt的形式,出示本部分的会考要求,这样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关注食品安全和合理膳食。 2、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早餐,然后上传到教师机上,从中选取几个,一起来分析,总结出食物的六大营养成分。 3、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六大营养成分的各自的作用,食物来源,缺乏时的病症等。在随机点名的过程中,根据回答的情况,给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4、总结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它们的主要作用,得出,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出示膳食宝塔。 5、咱们所吃的所有的食物,在体内怎样被吸收呢?看微视频“西瓜子历险记”,开始复习消化系统 6、让学生按小组,回答每个器官的作用同时出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和模型,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回答出的小组加分。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讲解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以及过程。 7、总结消化和吸收的同时,指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8、然后用ppt的形式,再一次出示中考的内容,让学生回顾。 总结:春天来了,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指人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了;同时对于青春期的你们,也是一生之中生长最快的时候,所以你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在注意食品安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 学情分析: 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要在本学期的六月份参加结业考试,也就是会考。会考的成绩要带入初三的中考中,所以生物的会考也就相当于生物的中考,对于每个学生的升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会考的内容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四本书,而复习的时间不到一个学期。所以学生面临的是内容多,时间紧的复习任务。还有初二年级的课程又是整个初中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在课堂上提高效率。所以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先让学生总结,看书,再随机点名复述,来回顾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做综合题的方式。同时采用智慧教室系统,可以加大每节课的容量,还可以当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学生反馈。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20篇-打印版

1、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2、教室里10盏日光灯都亮着,现在关掉2盏日光灯,教室里还剩()盏日光灯? 3、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个角,你能想出()种情况。 4、○+△=26,△+△+○=35,△=( )、○=( )。 5、猎人去打猎,他的家离目的地有8千米,他离家走出3千米时,发现没有带猎枪,又回家去取。猎人最后到达目的地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6、小明、小亮和小刚3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小明比赛了5场,小亮比赛了4场,小刚比赛了3场,这三名小朋友一共比赛了多少场比赛。 7、小红做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了3,把百位上的6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438,正确的和是多少?(写过程) 8、小明做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0,这样得差是189,正确的差是多少?(写出过程) 9、○+○+○=15,○+△+△=19,求△—○=() 10、用两个5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当零都不读出来时,这个数是(),当只读一个零时,这个数是()。 11、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写出过程)

一、找规律填数: 4、8、12、16、20、()、() 3、1、6、2、12、3、()、() 二、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如果把这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所得到的数就比原数小36,这个两位数是()。 三、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本书。 四、口袋里有10颗红珠子和10颗黑珠子,现在从口袋里至少摸出()颗珠子,才能保证有2颗珠子颜色相同。 五、一辆汽车从开往,沿途停靠、、、4个站,铁路部门要为这辆列车准备()种不同的车票。 六、爷爷今年74岁,10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子的8倍,子今年()岁。 七、1瓶油连瓶共重600克,吃去一半的油,连瓶一起称,还剩450克,瓶里原来有油()克。

由一道课本例题带来的日常教学思考

由一道课本例题带来的日常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3-06-13T09:29:21.56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6期供稿作者:张进辉 [导读] 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来看,形成数学概念(或定义),提示其内涵与外延,比数学概念(或定义)本身更重要。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二中张进辉 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流畅性和开放性.本文介绍一道课本习题的多解、推广、反思. 一、课本上的一道例题: 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P58 书本例题:如图,有一长方体形的房间,地面为边长4米的正方形,房间高3米.一只蜘蛛在A处,一只苍蝇在B处. ⑴试问,蜘蛛去抓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⑵若苍蝇在C处,则最短路程是多少? 问题解决——谜底: 二、例题教学后的反思: 对于立方体表面展开图这个概念的形成,由于很难下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所以课本先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的栏目,让学生把一个立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然后再通过体例、练习和作业题来理解概念,进一步迁移到其他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来看,形成数学概念(或定义),提示其内涵与外延,比数学概念(或定义)本身更重要。当学生对于概念、定义有了初步理解(或了解),但这种理解还不十分稳定、清晰的时候,可以在变式中辨别是非。在复习概念(或定义)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变式可加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 三、题目变式教学 题目变式包括条件的探究(增加、减少或变更条件)、结论的探究(结论是否唯一)、数与形的探究、引申探究(命题是否可以推广)等。在解题复习课或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中,利用问题变式可使学生掌握姊妹题甚至一类题的解法,从而使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 变式1:如图1,有一个圆锥粮仓,其正视图为边长是 6em的正三角形。粮仓的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粮仓侧面到达 P处捕捉老鼠,求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的长。 变式2:如图2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 1,高为2。若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2.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二、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 2.本文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关于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理解:(1)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课后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对一道课本试题的变式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推广与思考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个题目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 题目:已知ABC ?两个顶点()()0,6,0,6B A -,边BC A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9 4-,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三章§1椭圆习题3-1A 组第8题) 一、动手实践,掌握方法 解析:设()y x C ,,则直线BC AC ,的斜率分别是()6,66 ,621-≠≠-= +=x x x y k x y k , 根据题意,9 4 21- =?k k ,所以 9 4 362 2-=-x y ,化简,得()6,6116362 2 -≠≠=+x x y x 所以顶点C 的轨迹是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评析:(1)典型的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注意6,6-≠≠x x ,一方面它保证了直线BC AC ,的斜率的存在性,另一方面符合C 为ABC ?的一个顶点,C B A ,,不能共线。 (2)题目的几何条件包括“两个定点、一个动点、一个定值,两条直线的斜率,一个等量关系”。 (3)轨迹是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二、引进参数,化静为动 变式1、已知两个定点()()()00,,0, a a B a A -,动点C 满足直线BC AC ,的斜率之积等于()0≠m m ,试讨论动点C 的轨迹。 分析:首先确定动点C 的轨迹方程,然后依据方程判定它的轨迹。 解析:设()y x C ,,则直线BC AC ,的斜率分别是 a x y k a x y k -=+= 21,,()a x + - ≠,根据题意,m k k =?2 1 , 所以m a x y =-2 22,化简,得动点C 的轨迹方程122 22=-ma y a x ,所以 1、当0 m 时,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去掉它的两个顶点; 2、当0 m 时 (1)若1-=m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2 2 2 a y x =+,所以它的轨迹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a 的圆,去掉 与x 轴的两个交点; (2)当01 m -时,2 2ma a - ,所以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3)当1- m 时,2 2ma a - ,所以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评析:引进参数,化静为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意到变式1并没有改变题目中的几何关系,但是参数值及它的的符号决定了轨迹的不同形式——圆、椭圆、双曲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三种曲线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想象当参数m 由()+∞→≠→-→∞-001变化时,动点 c 的轨迹由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变为圆,再变为焦点在x 轴上椭圆,然后蜕变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设计探究实验。 2.了解植株生长过程中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说出花的结构和类型,描述传粉概念及方式,理解双受精的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素养目标: 1.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 2.设置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3.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懂得生命成长变化的规律 二、学生课前学习活动 1、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完成任务单,构建知识网络 2、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被子植物的一生任务单 萌发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_____ 一定的___ 充足的 1、种子自身条件:胚是_____的,并且是完整的,已经度过______ 的萌发 1.吸收水分 萌发的过程2.营养转运: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运给、、 3.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幼根的生长根尖的结构,生长最快的部位: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增加细胞数量 一方面靠增大细胞体积 2、植株的生长幼叶发育成

芽的发育 芽轴发育成 芽原基发育成 植物生长需要量多的无机盐是 、 、 花柄 花托 萼片 花瓣 花柱 花蕊 传粉:花粉从 落到雌蕊 的过程;方式: 受精:1.柱头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 子房壁 珠被 胚珠 ____ 受精卵 _____ 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 学 阶 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 展示校园中拍摄的图片,并发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吸引学生的 3、开花和结 果 花的基 本 结构 传粉和 受精 果实和 种 子的形成 子房

修改版二年级思思维训练(教案)续10-16教学文稿

第10课数字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数字之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括号,使学生学会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正确解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数字之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括号。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例1 在下面的式子中适当的地方填上运算符号 36()12()10=34 7()5()3=14 练习: 在适当的地方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5 -20 -8 =33 2.8 ×6 -4 =16 3.15 +36 -4 ÷4 =23 4.20-5 ÷5 +8 =11

①2×2= 请你在下面的□中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 3 4 请你在下面的□中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在1、2、3、4、5之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所得结果都为10。 (1)1 2 3 4 5=10 (2)1 2 3 4 5=10(3)1 2 3 4 5=10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2()2()2=1(2)2()2()2()2=2 (3)2()2()2()2=3(4)2()2()2()2=4 3.请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在下面的方格里,每个数字只许写一次,并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三个等式成立。 (1)2()2()2()2=1 (2)2()2()2()2=2 (3)2()2()2( )2=3(4)2()2()2()2=4 □○□=□□○□=□□○□=□ 4.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8○4=12○4○9(2)12○6○2=4○2○4 □○□=□ 四、总结 请学生说说学习的体会 。 板书设计:数字游戏 例1 在下面的式子中适当的地方填上运算符号 36( )12( )10=34 7( )5( )3=1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广角。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能对数位顺序表进行简单的分析;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和数位,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分析自然数的一些规律,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根据数级、数位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能够对一些大数进行改写,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能在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对角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

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学会使用三角尺上的特殊角度,灵活选用工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初步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感,树立环保意识。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①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一道课本例题的探究与拓展

在运动中探索在变化中思考 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中学杨荫林 (获201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数学组二等奖) 摘要在我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要认真观察、实验、归纳,大胆提出猜想。为了证实或推翻提出的猜想,我们要通过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通过探究、推理,建立数学理论。我们要积极地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问题。在探究与应用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会得到发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快乐成长。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包括思考、探究、链接,以及习题中的“思考〃应用”、“探究〃拓展”等,以激发我们探索数学的兴趣。在掌握基本内容之后,选择其中一些内容作思考与探究,我们会更加喜欢数学。 关键词命题运动变化两圆内切、外切、外离、内含。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一部分例题和习题,它本身提出的的问题是非常明确具体的,但如果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以得到例习题所提问题的解答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实践创新,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例习题的背后还有好多资源有待去研究与拓展。本文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1.2圆的进一步认识,1.2.2圆的切线,2.弦切角例4为例P32,作初步的探究与拓展。 一. 原题中两圆内切 命题1如图1,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D与小圆相离,PA、PD交小圆于点E、F,直线EF交大圆于点B、C,求证:(1)EF∥AD;(2)∠APB=∠CPD. B D 如图1 如图2 变化1如果大圆的弦AD与小圆相离,变化为与小圆相切,那么有 命题2如图2,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求证:∠APC=∠BPC. 设PA,PB交小圆于E,F,则请你探究下列各等式是否成立? (1)CE=CF;(2)⊿ACE∽⊿CPF;(3)PC2=PA·PF;(4)PE·BC=PF·AC;(5)PA·PB-PC2=AC·BC; (6)S ⊿ACE :S ⊿BCF =PE:PF. 变化2如果大圆的弦AD与小圆相离,变化为与小圆相交,那么有 命题3如图3,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D交小圆于点B,C.求证:∠APB=∠CPD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1)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1. 2. 3. 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 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 方设计 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 乘性, 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 须作数据转换。 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 对数转换。 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 30%或大于 70%的,则在进 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 (角度转换)。 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 原理。 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 表。 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 选择:LSD 法。 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 空白试验 = = (两样本 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 测验 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 大于 1 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 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正态分布曲线与 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 1。 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 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确定 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4.
5. 6. 7. 8. 9. 10.
11. 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 30,但可假设 12. 13. 14. 15. 16. 17.
18. 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 LSD0.01 时, 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 19. 要比较不同单位, 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 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 20. 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 q 测验。 21. 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22. 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 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

二年级思维训练卷(1)

二年级思维训练卷 2019、5 学校姓名得分 (1) 找规律填数。 ① 2、7、12、17、、27、; ② 0、3、8、、24、35、; (2) 在算式△÷8=6……□中,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3) 3+5+7+9+11+13+15+17+19+21+23+25+27=。 (4) 在一个加法算式中,把两个加数与它们的和相加得48,原来这个加法算式的和是。 (5) 小芳今年10岁,妈妈36岁,年后,小芳和妈妈的岁数的和是60岁。 (6) △,○都是一位数。○+△+△+△=18,○+○=△+△+△, 那么○+△=。 (7) 三(2)班全体学生站成两排,每排人数相等。小华站在第一排,从排头数小华是第9个,从排尾数小华是第12个,这个班共有学生人。 (8) 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2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3倍,商店运来桔子千克。 (9) △,□都是一位数。如果△-□=8,△×□=20, 那么△÷□=。 (10) 小红6分钟打420个字,小刚5分钟打360个字, 打得快些。 (11) 数一数,右图中有个三角形。 (12) 买2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要花去11元,如果买3支圆珠笔和2支钢笔要花9元,那么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一共元。 (13) 用1、4、7、9这4个数字,从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如果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第7个数是。 (14) 一箱零件,连箱重40千克,拿掉一半零件,连箱还重22千克,箱子重千克。 (15) 一楼到四楼共有48级楼梯,如果每上一层的楼梯级数相等,那么从三楼到八楼要

走级楼梯。 (16) 〇〇▽☆☆☆〇〇▽☆☆☆〇…… 上面排列的图案,按规律继续排下去,在前64个图案中,☆有个。 (17) 小明、小华、小红三人共有人民币360元,如果小华向小明借20元后又借给小红40元,结果三人的钱数相等,小华原有人民币元。 (18) 平面上有15个点(如右图),上下、左右 每相邻两点的距离都相等,可任取其中四个点 围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正方形有个。 (19) 由边长为1厘米的红色、白色两种正方形若干个,分别拼边长为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如下图所示),这些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周的小正方形都是红色的,其余的都是白色的,那么拼成6厘米的正方形,需要红色小正方形个,白色小正方形个。

由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思考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上配套练习册 P 65第11题: 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 思考 由命题的条件,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易知: AM/CN MC/ NB,由此得命题1: 命题1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N 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M CN ,MC /NB 思考二 由命题的条件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知,有三对全等三角形,故得命题: 命题2已知:如图2,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 CM 交于点E,CN 、BM 交于点F. 求证:△ACN 也血CB, △AEC 也 JMFC, △ECN 也△CB 思考三 由命题2的结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一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从而得到 命题: 命题3已知:如图2,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 CM 交于点E,CN 、BM 交于点F. 求证:⑴ AN=BM,CE=CF,AE=MF,NE=FB, (2)/NAC= /BMC; ZANC= JMBC; ZAEC= / MFC; 山东省五莲县洪凝初中 王爱仁 求证: 图1

JCEN= /CFB

思考四 因为/ ACM # NCB=60 ,所以/ MCN=6D ,再由命题3的结论可知CE=CF 则△ ECF 为等边三 角形,得命题: 命题4已知:如图3,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 思考五 _ 由命题4的结论知,/ EFC=60°,故/ EFC=/FCB ,所以EF I AB ,得命题: 命题5已知;如图3,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ACBN 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 BM 交CN 于点F. 求证:AN=BM MrzT -[y 、. 思考八 由^ ACN^A MCB 可知,/ CAN=/ CMB 所以/ A0B2 MAO £ AMO ^ MAO £ AMC :+ CMB ^ MAO 乂 CAN # AMChMAC+^AMC=60 +60° =120° ,可得命题: 命题6已知;如图4,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ACM, ACBN 是等边三角形,AN,BM 相交于 点O. MC 于点 E ,BM 交CN 于点F. ⑴求证: AN=BM; (2)求证: △CEF 为等边三角形 若AN 、MC 交于点E,BM 、 NC 交于点F ,求证:EF IAB 图4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01 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部编本于 2019 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 27 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 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 5~ 8 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 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 9~11 课 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 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第 12 ~15 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 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 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 解等。第 16 ~17 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 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20 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21~24 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 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 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 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 较大的调整。新选入 19 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 2 篇选学课文:《麻雀》和 《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 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 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 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 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口语交际增加 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02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 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 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 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提问、观察发现、神话 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课例由 2— 4 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 27 篇,其中精 读课文 20 篇,略读课文 7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 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 必修一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1)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 (3)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外联系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史观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历史史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通过史观的学习强化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功绩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历史史观如何熟练的应用历史学习。 四、课时安排和教具准备: 1课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一首辛亥革命的诗歌导入,通过复习中国近代史从而指出中国当时的革命任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国旗:五色旗(1912~1928,中华民国国旗之一,红、黄、蓝、白、黑

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都城:南京 纪年:国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 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自由平等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⑤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 ⑥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