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学手册

血液学手册

血液学手册
血液学手册

1. CBC (complete blood count;hemogram;blood cell profile;blood count;全血血球计数)

注解:

?CBC是筛检病人是否有急病或慢性病、追踪感染是否有好转或恶化最常用到的检查。

?包括红血球(RBC)、白血球(WBC)及血小板(platelet)之评估,可用自动分析仪(autoanalyzer)得到WBC数目、WBC分类、RBC数目、Hb、Hct、MCV、MCH、

MCHC、platelet数目、RDW、MPV等结果(参看下面)。

采检须知:

以紫头真空试管(含有EDTA抗凝剂)抽血;不必空腹。

2. 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hite blood count; leukocyte count; white count;白血球数)

正常值:

成人:3.6-9.8 ×103/μL (microliter=10-6L)

两岁以下:6.2-17.0×103/μL

新生儿:9.0-30.0×103/μL

警戒值:

WBC低于3×103/μL 或高于30×103/μL 都应和医师联络。

注解:

?白血球是和身体抵抗力最有关系的细胞。血中WBC的变化很快发生。痉挛、紧张、小孩的大哭都能在15-30分内增加WBC。其它妊娠、服用类固醇也可使WBC上升(leukocytosis)。

?最重要的WBC增加的原因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及白血病。但在太衰老、太虚弱、新生儿、有酒瘾、经过肿瘤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等病人,WBC应该增加时也不一定能够增加。

?骨髓衰竭、肿瘤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极严重的感染、自体免疫疾病、脾肿大及药物反应时WBC可能减少,或该增而不增。

?一般大写的WBC应该是指白血球数目(white blood cell count),而小写的wbc是指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但现已无此区分。

3. RBC(red blood cell count; red cell count; erythrocyte count;红血球数)

正常值:

男:4.2-6.2 ×106/μL

女:3.7-5.5 ×106/μL

新生儿:4.8-7.1 ×106/μL

注解:

?RBC是负责携带氧气分子到体内各组织的细胞。RBC增加可由polycythemia vera (真性多血症)、心肺功能欠佳、某些肾病或小脑瘤引起的erythropoietin(EPO;红血球生成素)增加、住在高海拔处、运动或紧张等状况引起。

?RBC减少,就是贫血(anemia),可由出血、溶血、血液稀释(例如静脉注射水份过多)及血球制造不足(例如慢性炎症、慢性肾病以致EPO减少、缺铁、缺维他命B12、缺叶酸等)。溶血性贫血有先天性(例如地中海型贫血thalassemia)及后天性(例如先天性G-6-PD缺乏者)的。

4. Hb (hemoglobin;Hgb;血色素)

正常值:

男:12.9 - 17.9 gm/dL (deciliter=10-1L)

女:11.0 -15.6 gm/dL

新生儿:可高达19 gm/dL,生后1周开始下降,自2个月至3岁约为11-12 gm/dL

警戒值:

低于10 gm/dL 应该积极地调查原因。低于8 gm/dL应该查慢性疾病(如炎症)以外之原因。如有突降约2 gm/dL以上就应该和医师联络。

注解:

Hb是红血球中专门和氧结合的分子。表示贫血之程度,Hb是比RBC或Hct较被常用的指标。在MCV、MCHC正常的人,RBC乘以3约略和Hb同值。

5. Hct (hematocrit;packed cell volume;PCV;血球容积)

正常值:

男:38 - 53 %

女:33 - 47 %

新生儿:出生后1周可高达66 %

注解:

在MCV、MCHC正常的人,Hb值乘以3约等于Hct值。

6. WBC classification(WBC differential count;diff;peripheral differential;white blood cell morphology;白血球分类)

警戒值:

Neutropenia(嗜中性白血球数降低)到1000/μL以下时容易受感染,应考虑隔离保护。

采检须知:

和CBC时一样,应该用紫头试管(含EDTA),且应于4小时内做抹片(blood smear)以便检查血球形态,如用含有heparin之绿头试管或含有citrate之灰头试管则可能对白血球形态有影响。

结果:

Myeloid series(骨髓系统)的白血球有可能出现在血流中者,依其最原始在骨髓中的芽细胞到出现在血流中的嗜中性白血球等不同成熟度,可分为如下几种:

(a)Myeloblast(骨髓芽细胞):正常时不会出现在血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时出现。

(b)Promyelocyte(骨髓前细胞):正常时不会出现在血中,有极为严重的急性感染症

时可能出现。

(c)Myelocyte(骨髓细胞):正常时不会出现在血中,有急性感染时可能出现。

(d)Metamyelocyte(骨髓后细胞):正常时不会出现。有急性感染时可以出现在血中。

(e)Band neutrophil(band;stab;带状核嗜中性白血球):依医检师的习惯,正常值可

为0-3%或0-5%。

(f)Segmented neutrophil(seg;节状核嗜中性白血球):45-70%。细胞核一般有2至4

个节。

(g)Hypersegmented neutrophil(多节状核嗜中性白血球):正常人可能有0-3%的5节

细胞核。如有B12或叶酸(folic acid)缺乏引起的megaloblastic anemia时会有6节细胞核neutrophils出现,也会有更多的5节细胞的neutrophils。

(h)以上neutrophils(又称为granulocytes;颗粒性白血球;polymorphonuclear cells;

PMN;多形核细胞),如有更多的band,或更多年轻的细胞出现在血流中就称为白血球有"left shift"(左移)的现象。总数增加时称为neutrophilia或granulocytosis,减少时称为neutropenia或是granulocytopenia。

?Lymphoid series(淋巴系统)的细胞可能出现在血流中者如下:

(a)Lymphoblast(淋巴芽细胞);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时出现。

(b)Atypical lymphocyte(reactive lymphocyte;非典型淋巴球):淋巴系统受到刺激,

例如病毒感染时可以出现。在EB virus、CMV、toxoplasma感染时WBC不减少而reactive lymphocyte比例可高到20-60%,即绝对值会增加。

(c)Lymphocyte(lymph;淋巴球);正常时有25-40%,总数为2.4±0.8×103/μL。增

加时称为lymphocytosis,减少时称为lymphopenia。

?其它种类的白血球如下:

(a)Monocyte(单核性细胞;单核球):正常时有2-8%。Monocytes及neutrophils都有

吞噬细菌之作用,因此又称为phagocytes(吞噬细胞)。Monocyte在组织内则称为macrophage(巨噬细胞)。血中有monocytosis(单核球增加)则应考虑tuberculosis (结核病)、endocarditis(心内膜炎)、tumor(肿瘤)及细菌感染之恢复期等状况。

(b)Eosinophil(eos;嗜伊红性或嗜酸性白血球):正常时有1-3%。成人之正常总数约

为70-400/μL。有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可以增加(称为

eosinophilia)。Cushing病(类固醇会增加)时减少(称为eosinopenia)。由T-淋巴球分泌之interleukin-3(间白素-3)、interleukin-5、granulocyte /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等可刺激eosinophil的产生。

(c)Basophil(嗜碱性白血球):正常时有0-05%,此细胞和组织内之mast cells(肥大

细胞)相似,有过敏反应时可以分泌histamine(组织胺)及其它和anaphylaxis(过敏性猝变)有关之cytokines(细胞激素)。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真性多血症(polycythemia vera)、Hodgkin's disease等情况时会增加。

(d)Normoblast(nucleated RBC;红芽细胞):仍带有核的年轻的红血球也可能出现在

血流中。此时CBC之自动分析仪可能将normoblast误认为白血球。

7. 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平均红血球容积)

正常值:

82-98fL(femtoliter=10-15L)。

注解:

新生儿:96-108fL

?此值由Hct值除以RBC得来。

?减低时称为microcytosis。缺铁性或地中海型贫血、铅中毒时发生。

?MCV增加时称为macrocytosis。维他命B12或叶酸缺乏时、以zidovudine治疗艾滋病毒感染后、或长期使用抗痉挛剂Dilantin时会MCV增加,称为megaloblastic anemia (巨芽细胞性贫血)或macrocytic anemia(巨细胞性贫血)。

?MCV正常的贫血称为normocytic anemia。

8. MCH(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平均红血球血红素)

正常值:

27-32pg(picogram=10-12 gram)。

注解:

?此值由Hb值除以RBC得来。

?MCH低下称为hypochromia。Hypochromic anemia(低色素性贫血)之常见原因为缺铁、地中海型贫血及铅中毒。

?Normocytic、normochromic anemia平常由慢性疾病、急性失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引起。

9. MCHC(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平均红血球血红素浓度)

正常值:

31-36%(或gm/dL)。

注解:

?此值由Hb值除以Hct值得来。

?临床意义和MCH者约略相同。

10. Platelet count(Plt;thrombocyte count;血小板数)

正常值:

120-400 ×103 /μL)。

两岁以下婴儿可能高达500-750 ×103 /μL

警戒值:

低于15 ×103 /μL时有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要考虑输入血小板。

注解:

?Plt帮助血液凝固。真性多血症(polycythemia vera)、末期癌症、白血症、慢性感染、脾切除后或急性出血后会增加(称为thrombocytosis)。一天中中午时间之数目较其它时间者高。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自体免疫疾病、脾肿大或骨髓衰竭时会减少(称为thrombocytopenia)。各种药物,如heparin(肝素)、sulfa drugs(磺胺剂)、rifampin(一种抗菌药)、quinidine(治心律不整之药剂)、quinine (奎宁)、chlorothiazide(一种利尿剂)、antihistamine(抗过敏药剂)、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Dilantin(治癫痫药剂)、hydrochlorothiazide(一种利尿剂)、phenylbutazone (治关节痛之抗炎止痛剂)等都可减少plt count。

11. RDW(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红血球大小变化值)

正常值:

11.5-14.5%

注解:

?血球大小变化很大(即RDW数值高)时称为anisocytosis。

?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维他命B12缺乏或叶酸缺乏、及β-thalassemia major时RDW 会增加。β-thalassemia minor者如果无贫血时RDW通常不超过17,而缺铁时可超过17,可用以做初步判断。

12. MPV(mean platelet volume;平均血小板容积)

正常值:

9.8 ±1.2 fl (femtoliter=10-15L)

注解:

一般来说,大的血小板为较年轻的,而有较佳的止血作用。MPV和血小板数成反比。

13. Reticulocyte count(retic count;网状血球数)

正常值:

成人:0.5-1.5%

(计数1000个RBC中之百分比)

小孩:0.5-4.0%

新生儿:2.5-6.5%

注解:

?Reticulocyt e为尚未完全成熟之红血球,细胞内仍有mitochondria(粒线体)及ribosome (核酸醣小体)。在溶血时可高达10%以上。急性出血也可以很高,都代表造血速率增加。

?Reticulocyte index(指数)=retic(%)×【(受检者之Hct)÷(正常Hct)】如指数低于1,则病人之贫血为缺铁或缺B12等骨髓缺乏代偿能力所引起。

采检须知:

可用紫头(含EDTA)试管或绿头(含heparin)试管。刚输血后之病人retic会被稀释,因此不宜检查。

?ABGs(arterial blood gases;动脉血液气体检查)

注解:

这是病人心肺严重衰竭时、有急性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之变化、怀疑有电解质、新陈代谢之异常或追踪监视呼吸器治疗等许多情况时使用的重要检查。测量的是血液之pH (酸碱度)、pCO2(二氧化碳分压)、pO2(氧气分压)等结果。不过自动分析仪还可算出bicarbonate(碳酸氢根)、total CO2(二氧化碳含量)、base excess(盐基过量)、O2 saturation(氧气饱和度)等。有些仪器还可测出Hct(血球容积)、electrolytes(电解质),而还可显示出alveolar-arterial(A-a)gradient(肺泡-动脉间氧气差压)standard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SBc;标准碳酸氢根浓度)、carboxyemoglobin(一氧化碳血红素)、methemoglobin(变性血红素)、anion gap(阴离子差值)及osmolality(血清渗透压)等的计算结果。

采检须知:

以沾有肝素(heparin)之注射筒或绿头试管(含heparin)从桡(radial)、肱(brachial)、或股(femoral)动脉用25G注射针抽血3-5mL,抽完后加压抽血部位10-15分钟,同时立即排出注射器内之气泡,并以橡胶塞子盖住针尖,施转注射器混合血与heparin,然后将检体放入含冰水之容器马上送往检验室。很重要而常被忽略的一件事就是要注明当时病人呼吸氧气之浓度及其它相关状况(如nasal canula、mask或呼吸普通空气等)。

(A)Blood pH(血液酸碱度)

正常值:

7.35-7.45(静脉血:7.32-7.43)

新生儿:7.32-7.49

警戒值:

<7.20或>7.60,应通知主治医师。

注解:

?这个项目用以诊断acidosis(酸中毒):例如:糖尿病患的ketoacidosis(酮酸中毒)、uremia(尿毒症)、误饮methanol(甲醇)或ethylene glycol(防冻剂)及salicylates

(如aspirin类)中毒;及诊断alkalosis(碱中毒):例如呕吐失去胃酸过度时(此

为metabolic alkalosis;代谢性的)、或因为呼吸过度血中HCO3-(碳酸氢盐)减

少引起的(此为respiratory alkalosis)。

?有时metabolic acidosis与respiratory(呼吸性)alkalosis并存,使pH、pCO2、HCO3-、anion gap等都正常,而需靠血中电解质之变化来诊断。

(B)pCO2(pa CO2;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O2;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值:

32-45 mmHg

2岁以下:26-41 mmHg

警戒值:

<20mmHg或>60mmHg

注解:

?pCO2和肺气泡内换气之能力成反比,因此pCO2可代表肺排出CO2之能力。由pCO2之高低也看出CPR(心肺复苏术)之效率。

?Hyperventilation(呼吸过度)时pCO2低,pH初时高,成为respiratory alkalosis。

此时可增加血中钙离子和albumin(白蛋白)之结合,减少钙离子,引起肌肉痉挛,称为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呼吸过度症候群)。可以纸袋盖住鼻口呼吸治愈。

?Hypoventilation(呼吸过低)时pCO2高,pH低,成为respiratory acidosis。血中pCO2高者称为hypercapnea。慢性hypercapnea之病人是靠血中pO2较正常低的

刺激维持呼吸的反射性动作,因此骤然给予O2呼吸,提高pO2,会反而抑压呼

吸中心,成为更严重的hypercapnea,以致昏迷。

(C)pO2(paO2;氧气分压)

正常值:

75-100 mmHg

警戒值:

<40mmHg

注解:

pO2减少表示心肺功能不佳,例如有肺炎、shock lung(即ARDS;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mdrome;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先天性心脏病、肺水肿、或过度肥胖而呼吸效果减低(Pickwickian syndrome)等。测pO2可用以评估及监视病患的呼吸、代谢以及循环状况,如asthma(气喘)、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ABG(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后等。

(D)Actual HCO3-(actual bicarbonate;碳酸氢根)

正常值:

22-26 mEq/L(=22-26 mmol/L)

新生儿:16-24 mEq/L

警戒值:

<20mmHg或>60mmHg

注解:

?HCO3-是用于评估酸碱度。有metabolic alkalosis,而有补偿性respiratory alkalosis 时增加;有metabolic acidosis加respiratory alkalosis(例如糖尿病之ketoacidosis)时减少。小儿糖尿病患如pH低于7.20而HCO3-也低于10则应住院治疗。

?如有shock、uremia(尿中毒)、肠道廔管等时可成为metabolic acidosis而HCO3-减少。

(E)tCO2(CO2 content;CO2 T;total 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含量)

正常值:

21-29 mEq/L(=21-29 mmol/L)

新生儿:18-28 mEq/L

警戒值:

<15 mEq/L或>50 mEq/L

注解:

?CO2content 代表溶在血中之CO2、和蛋白质结合之CO2、HCO3-、CO3-及H2CO3,其中80-90%为HCO3-。

?Respiratory acidosis而CO2增加或长期呕吐成metabolic alkalosis时会增加。如有hyperventilation或metabolic ketoacidosis等状况时会减少。

(F)Base excess(delta base;盐期过量)

正常值:

-3到+3

注解:

表血酸碱度缓冲基之量。低于-3表示有metabolic acidosis;高于+3表示有metabolic

alkalosis。平常>+5或<-5才开始考虑治疗。

(G)S at O2(O2 saturation;oxygen saturation;Sa O2;SO2;percent hemoglobin

saturation;氧气饱和度)

正常值:

95-98﹪

警戒值:

pO2 40 mmHg及Sat O275%可致cyanosis(发绀)。pO220 mmHg及Sat O2 35%时有生命危险。

注解:

?Sat O2为血中所有hemoglobin中oxyhemoglobin(有oxygen结合之Hb)所占有之比例。用以检测血色素以及组织之和氧程度(oxygenation)一般氧气和Hb结

合之量为其溶于血浆内者之65倍。

?现今有transcutaneous pulse oximetry,将仪器夹在手指上,可以不须抽血,且连续性地监视氧气饱和度。可用于早产儿、病危婴儿、小孩之Sat O2 monitoring(监

测)。也可用于评估CPR之效率。不过Sat O2低于65%时可能会过于高估其Sat O2。

2. Na+ (sodium;natrium;纳离子)

正常值:

135-145 mmol/L

警戒值:

<120mmol/L或>160mmol/L;血中Na+浓度突增或突减时都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或引起seizure(全身痉挛)。

注解:

?Na+是大部在细胞外的身体最主要的电解质,而和水份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身体脱水(dehydration)时Na+浓度会高,称为hypernatremia,例如:鼻胃管喂食(NG feeding)时水份不足、diabetes insipidus(尿崩症)时排出水份过多、Cushing症候群Na+留存在体内过多时。相反的,Na+浓度过低称为hyponatremia,常发生在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症候群)、cachexia(恶液质)、低血蛋白、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郁血性心衰竭)、hypothyroidism(甲状腺机能低下)、ADH(antidiuretic hormone;抗利尿素)分泌过多(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DH secretion;SIADH)。

?血中蛋白浓度高或triglyceride(三酸甘油脂)很高时血液渗透压(osmolality)正常,但Na+减低则称为pseudohyponatremia(假性低钠血症)。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

3. K+ ( potassium;kalium;钾离子)

正常值:

3.5-5.0 mmol/L

警戒值:

<2.5 mmol/L或>6.5 mmol/L;过高或过低都可导致心律不整而死亡。K+ 溶液不

可直接注射压入静脉中,要用点滴。

注解:

?K+ 是主要(98%)在细胞内的电解质。细胞外的K+值增加(称为hyperpotassemia,或hyperkalemia)可以由摄取过多、肾机能不全、Addison's disease(肾上腺衰竭)、acidosis(细胞内之K+ 渗出到细胞外、血液pH增加0.1时K+降低约0.6 mmol/L)、periodic paralysis(周期性瘫痪症)等疾病。Pseudohyperkalemia(假性高钾血症)可因抽血太多而发生。后者可以heparin(绿色)试管抽血防止血小板凝固释出K+,而测出正确的血浆(plasma)K+ 浓度。

?血清K+ 浓度过低(称为hypopotassemia或hypokalemia)可以发生在:摄取不足、Conn症候群(原发性aldosterone增加且伴有高血压)、Cushing病、利尿剂之后果、呕吐、烧伤、流汗、下痢及renal tubular acidosis(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

4. Clˉ ( chloride;氯离子)

正常值:

98-108 mmol/L

警戒值:

<80 mmol/L;>115 mmol/L

注解:

?一般说来Clˉ随Na+浓度增减。临床上血中Clˉ主要用来计算aniop gap(阴离子差值),即:(K++Na+)-(HCO3ˉ+Clˉ)。正常约为6-16 mmol/L。Anion gap增加常表示有lactic acidosis(乳酸中毒)、糖尿病之ketoacidosis(酮酸中毒)等情况。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

5. Ca2+ (calcium;钙离子)

正常值:

血清:2.1-2.6 mmol/L(=8.4-10.4mg/dL)

一个月以下新生儿:1.75-2.87 mmol/L

尿:(看批注)

警戒值:

<1.75 mmol/L可致tetany(强直性痉挛)。Hyperventilation时也可致tetany(参看

本章第30页ABGs之pCO2)。>3.0 mmol/L可致coma(昏迷)。

注解:

?血钙中之约一半和蛋白质结合。因此血中白蛋白(albumin)减少,血钙值亦降。游离的钙(Ca2+)和神经肌肉之受刺激性(neuromuscular irritablility)及其它细胞机能有关系。

?有很多原因(包括服用过多维他命D及A)可以导致Ca2+之增加,但最主要原因是hyperparathyroidism(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维他命D缺乏、肾不全或hypoparathyroid而血中phosphorus(磷)增加时、renal tubular acidosis、急性胰脏炎等情况Ca2+值会降低。

?Calcitonin、gastrin、glucagon、Mg2+、类固醇等可降低血中Ca2+。

?尿中钙量视血钙值及摄食量而异。而一天尿中排出钙量为6.2 mmol以上(>250 mg/d),则定义为hypercalciuria(高钙尿),可导致尿结石。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抽血;或收集24小时尿。

6. Inorganic P (phosporus;PO4;phospate;磷)

正常值:

2.5-4.5 mg/dL(=0.81-1.45 mmol/L)

警戒值:

<1.0 mg/dL;死亡率达20%

注解:

?PO4为细胞中最多的阴离子,对细胞膜构造传导及细胞能量的贮存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从肠的吸收受维他命D控制,从肾排泄受PTH(parathyroid hormone)之调

节。其血中值之变化和血钙之变化常正好相反。

?肾衰竭或其它长期PO4增加现象会刺激副甲状腺机能(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以致osteomalacia(骨软化症,参看第194页第八章第34项,PTH)。

?严重的hypophosphatemia(PO4血中值低于1.0mg/dL)可由严重营养失调、长期服用抗酸剂、利尿剂以及类固醇、或酒精禁断症引起。其结果可影响白血球之杀菌能力、心肌无力、呼吸肌肉无力、rhabdomyolysis(骨骼肌肉溶肌症)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由tremor颤抖到seizure,coma)等。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抽血;检体没冷藏、或过热、或溶血、或未立即分离血清时,PO4值会假性增高。

7. Osmolality ( 渗透压,血清或尿)

正常值:

280-295 mOsm/kg

注解:

?Osmolality代表各类物质溶在体液中的分子数或离子数;而与分子之大小或电子荷无关。血中osmolality大部份由Na+组成,血糖(glucose)及BUN(参看下面)也参与,而可依Holmes程序计算:(1.86×Na+)+(glucose/18)+(BUN/2.8)其中glucose及BUN以mg/dL单位计算。此计算出来的osmolaity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应该相差9-15mOsm/kg 以上则考虑是否血中蛋白过高、高血脂肪、有shock、有高酒精量等。

?高渗透压可由高钠血症、脱水、高血糖、喝酒、methanol或ethylene glycol、尿毒症等。低渗透压可由给水过多、Na+过低、ADH分泌过多症(SIADH)、或肺癌等。低渗透压会引起组织水肿(edema)。

?Urine osmolality之正常值为250-900 mOsm/kg。Serum osmoality和urine osmolality 之比值应为0.43-0.50。14小时限水后应高于800;如仍低于400则肾机能不佳。Urine osmolatity的测量是比specific gravity有意义。

?新生儿之urine osmolality正常值为75-300 mOsm/kg。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抽血;尿液可用random sample。

8. Glucose( blood sugar;血糖;血中葡萄糖)

正常值:

禁食(fasting)70-110 mg/dL。

警戒值:

<50 mg/dL可致意识障碍;>400mg/dL可致ketoacidosis(酮酸中毒),或因血中

高渗透压而引起意识障碍。

注解:

(参看第84页第四章第13项)非禁食的血糖高于200 mg/dL 则考虑有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现有许多bedside(床边)glucose testing的方法,只用

指头一小滴血测试就可立即知道结果。

采检须知:

可用红头试管抽血;也可用含抗凝剂试管,以灰头试管(含sodium fluoride)最佳。

9. BUN ( blood urea nitrogen;血清尿素氮)

正常值:

5-20 mg/dL。

警戒值:

>100 mg/dL

注解:

BUN由蛋白之胺基酸(amino acid)而来。60%由肾排泄,其余由大便及皮肤排出。

肾脏组织被破坏75%以上时BUN增加(称为azotemia)常用以显示肾机能状态。

脱水、郁血性心衰竭(CHF)、尿路阻塞及hyperalimentation(高营养静脉注射)时BUN也增加。严重肝病时减少。Uremia可抑制体温,因此该发烧时不一定检出体

温增高。

采检须知:

可用红头试管或紫头试管均可;含lithium heparin者亦可。含fluoride(灰头)、citrate (蓝头)、或ammonium heparin者视检验方法不可使用。

10.Creatinine ( Cr:肌酐酸)

正常值:

0.7-1.5 mg/dL;肌肉量多者较高。

注解:

BUN及Cr常并用来表示肾小球血液滤过量(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亦即肾机能。但BUN可以从肾小管再吸收回入血液中,因此Cr是较能正确地代表肾机能。BUN:Cr比值正常约为10:1。如比值高于20,通常有肾循环不良所致之prerenal azotemia。平常可由Cr粗略估计creatinine clearance(Ccr):Cr每增加1mg/dL,Ccr 就减半。如果肾机能完全消失,serum Cr会每天增加1mg/dL左右。

11.Uric acid ( urate:尿酸)

正常值:

男:3.5-7.9 mg/dL

女:2.6-6.0 mg/dL

警戒值:

>12mg/dL为严重的hyperuricemia

注解:

?尿酸为形成细胞核之一成份purine之代谢最后产物。肾衰竭、脱水、痛风、细胞破坏如速(如恶性肿瘤)、铅中毒、酸中毒(acidosis)时会增加。利尿剂,低量之aspirin、nicotinic acid、及治结核用之pyrazinamide及ethambutol也会使uric acid增加。高尿酸会引起肾病及肾结石。

?尿酸增加和痛风之关联并非绝对的,只有10-15%之高尿酸病人有痛风;痛风病人之尿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采检须知:

禁食较佳;早上的血中值也比晚上高。

12.Amylase ( 淀粉每)

正常值:

血清:30-200 IU/L

尿:4-30 IU/2 hours

注解:

Amylase由胰脏及唾液腺分泌。急性胰脏炎(pancreatitis)病患之80%会有血中

amylase上升持续3-5天。Amylase由肾排泄。急性胰脏炎后尿中amylase也增加,而可持续数周之久。肾衰竭时也可增加到2倍高,唾液腺炎时也上升。有些人amylase 分子特大(macroamylasemia)时无胰脏炎或唾液腺炎而血中值增加,尿中值不增。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抽血;绿头(heparin)试管亦可;尿可收集2小时,不用保存剂。

13.Ammonia ( NH3;氨)

正常值:

15-52 μmol/L

注解:

NH3为尿素代谢不全之产物。和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有些关联。Reye syndrome 时会增加。(Reye syndrome为在2-16岁小孩得influenza或varicella后发生呕吐、

进入昏迷、10-40%死亡之不明原因疾病;服用aspirin似会引起此病)。

采检须知:

用紫头试管抽血,抽满试管紧闭之;放冰上,20分钟内检验。抽血前病人不可抽烟。

14.Bilirubin ( bili;胆红素)(看第19页第一章第24项)

15.GOT (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SGOT;transamin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L-aspartate 2-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血清麸草醋酸转氨每;血清天门冬酸胺基酸转化每)

正常值:

15-35 IU/L

注解:

?AST是目前公用的名称。此酵素存在于:肝、心肌、骨骼肌、肾、胰、脾、肺等脏器,及肿瘤组织内。因此这些细胞损害都会使AST升高。急性病毒

性肝炎时AST一般达500以上。Shock时也很高。

?不同的药物也可使AST增加,如isoniazid(抗结核药)、红徽素、phenothiazine (镇定剂)、progesterone(黄体脂酮)、男性腺素、halothane(麻醉剂)、

nethyldopa(抗高血压剂)、麻啡类、indomethacin(抗炎剂)、小儿使用

salicylates或酒瘾者使用acetaminophen解热等。这些情况AST/ALT(参看

下项,GPT)比值会高。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后24小时内达高峰,3至7天内恢复正常。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有溶血时结果不准。

16.GPT ( serum glutamic pyruvate transaminase;SGPT;transamin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血清麸焦葡萄酸转氨基每;丙胺酸胺基转化每)

正常值:

3-30 IU/L 或8-45IU/L,视机器性能而异。

注解:

ALT是目前公用的名称。此酵素更特异性地存在于:肝细胞内。RBC以及骨骼肌内也有少量。AST/ALT比值在酒精性肝病时最高;非酒精性肝硬化时约为1;而

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时约为0.5-0.8。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

17.LDH ( 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actate dehydrogenase;LD;乳酸脱氢每)

正常值:

150-400 IU/L;有些检验室为<200 IU/L

注解:

?LDH存在于所有细胞内:心肌梗塞、肿瘤、溶血、恶性贫血、肾血栓、淋巴腺肿、肝病等情况增加。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参看第146页第七章

第8项,EBV Ab)时LDH增加较GOT者显著。

?有5种分子型(ISOENZYMES):LD1/LD2在心肌梗塞时增加,两天后比数会大于1.0;LD4及LD5主要在肝及骨骼肌。

采检须知:

用红头或绿头试管。

18.CPK ( creatine phosphokinase;肌酸磷酸肌每;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每)

正常值:

37-289 IU/L;随检验室而异,一般<250 IU/L 女比男低20-30%;小于一岁时为成

人之两倍。

?心肌或骨骼肌破坏时(例如influenza或是cocaine中毒引起rhabdomyolysis 骨骼肌溶肌症时)增加;中风(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 A)也可上升。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小时CPK开始增加;48-72小时后恢复正常值。

有时AMI后CPK不增加,而CPK的分子型(CPKMB)增加。另一种分

子型CPK-MM存在于正常人血清。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抽血前不可运动;卧床一夜后CPK可减10-20%。

19.CPK-MB isoenzyme(CK-MB)

正常值:

<16 IU/L;或少于全部CPK之6%。

注解:

?CPK-MB几乎只存在于心肌内,因此用于诊断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通常AMI后15-20小时达最高。应该在AMI病人住院时,住院

后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重复检查。AMI的诊断除了CPK-MB,还要

靠LD1/LD2的变化,临床以及心电图的证据。最近还可以用检查人心室肌

蛋白质(myosin)之light chain部份及troponin A以诊断AMI。

?还有一种isoenzyme CPK-BB,可能是消化系统、前列腺、乳房、卵巢等腺癌(adenocarcinoma)的肿瘤标帜。

采检须知:

用红头试管。

20.CSF protein(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脑脊髓液蛋白质)

正常值:

15-45 mg/dL

CSF需要做的紧急生化检查,最主要的是protein及glucose定量。脑或脑膜的各种炎症肿瘤、或退化性疾病都会使protein增加。退化性疾病或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会使protein中的globulin比例上升。

采检须知:

测CSF之glucose、LDH、Clˉ、protein应该同时抽血测量中值以作比较。

3. Electrolytes(lytes;eˉ;电解质)

注解:

Na+、K+及Clˉ的血清值受每日摄取量及排泄量之影响而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也是最常检查的电解质。血清及尿中浓度都可帮助临床判断。

(A) Na+(sodium;natrium;钠离子)

注解:

(血清Na+可参看第34页第二章第2项)尿中钠离子(urine Na+)的测量也可帮

助临床判断。尿中钠浓度随摄取量或利尿剂之使用而会有很大差异:27-280

mmol/24 hour。如病人有脱水低血钠现象而random(任意采检的)urine Na+多

于30 mmol/L,则考虑利尿剂之结果、类固醇缺乏、及肾疾病;如果脱水、低

血钠病患之random urine Na+少于30 mmol/L则考虑由于流汗、呕吐、泻痢、烧

伤引起之流失。如果病人有水肿(edema)而urine Na+低于10 mmol/L则考虑

是否有肝硬化、心衰竭、及肾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

(B) K+(potassium;kalium;钾离子)

注解:

(血清K+可参看第35页第二章第3项)尿中钾离子(urine K+)量随摄取量而

变:26-123 mmol/day。夜间排出量较多。如血中钾低于3 mmol/L而urine K+量

少于20 mmol/day则低血钾(hypopotassemia;hypokalemia)之原因不是肾疾病;

如urine K+ 量多于40 mmol/day则考虑肾疾病或aldosterone(醛固酮)过多症

(primary or secondary hyperaldosteronism)(参看第187项第八章第29、30项)。

(C) Clˉ(chloride,氯离子)(血清氯离子,参看第36页第二章第4项)

注解:

尿中氯离子(urine Clˉ)随摄取量(主要是盐份)而异;110-250 mmol/day。

血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

血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如下: 血红蛋白(HGB): 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g/dL(120—160g/L)。女性'11.0—15.0g/dL(110—150g八)。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高、降低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登山病、重度烧伤、严重脱水、休克、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各种原因所致之大量失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的主要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10万一30万/mm3(100—300×10。儿)。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以及急性失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降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骨转移、脾功能亢进、放射病、败血症、伤寒、黑热病、粟粒性肺结核等。此外,使用某些药物中毒或过敏也可导致血小板降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生于骨髓,胞浆内含有血红蛋白和水分,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物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参考值:男性'400—550万/mm3。女性'350—500万/mm3。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真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重度烧伤、休克、肺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登山病、慢性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等。此外,高山居民、新生儿等可见生理性增高。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用电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晚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烧伤等,此外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增高。降低,见于伤寒、流感、风疹、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此外,放射性物质、X线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解热镇痛药也可降低。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是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50%-7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肺炎、败血症、心肌梗塞、白血病、淋巴瘤、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降低,见于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也可降低。 淋巴细胞百分比(LEM): 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 正常参考值:20%-4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记性期等。此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长期接触放射线等也可降低。

血液学基础

1.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____、____ 等优点,为较好的抗凝剂之一。 2.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在低渗溶液中则____、____渗出,成为影细胞。 3.红细胞起源于____、在___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干细胞分化为____。 4.各型电子血细胞计数结构大同小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___和____结合组成。 6.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___,最小吸收波谷____。 7.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___,本法由____推荐,并经____确认为标准方法。 8.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__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___、表示。 9.大红细胞见于____和____贫血。巨红细胞常见于____和____所致贫血。 10.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抗凝剂采用____,其组成为____加____。 11.粒细胞起源于____,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___细胞。 12.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____池、____池、____、池、____池和____池五个部分。 13.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___细胞,在骨髓内经____、____发育成为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 14.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____细胞。 15.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____物质,参与____免疫。 16.细胞的染色既有____作用,又有____作用。 17.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狼疮因子,它属于____抗体。 选择题1 1、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 A、手背 B、耳垂毛细血管 C、足跟毛细血管. D、肘部静脉 2、成人静脉采血的最佳部位是 A、手背静脉 B、腘静脉 C、外踝静脉 D、肘部静脉... 3、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 A、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 B、耳垂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 C、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 D、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 4、血液的比密(比重)正常参考范围是 A、1.020-1.030 B、1.030-1.040 C、1.040-1.050 D、1.050-1.060.. 5、关于肝素的性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 B、存在于血管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 C、可阻止血小板聚集 D、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6、关于静脉采血,下列错误的是 A注射针头在解除止血带后拨出B注射针头越细越容易引起溶血,以7号针头为宜 C血液注入试管时,如产生泡沫则容易溶血D肘正中静脉采血时,肘关节应取屈曲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考试重点

1.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2.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3.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4.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5.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6.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7.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也称为造血定向干细胞。 8.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9.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0.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1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微米,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约占细胞的2/3,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染淡紫红色,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

3)GSH含量测定:G6PD缺乏者测量值为正常值的60%~78%,蚕豆病现症者<50%。 (3)G6PD缺陷特异性指标: 1)初筛定性试验:包括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法,结果显示G6PD缺陷。2)直接定量试验: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是确诊的直接依据,男性患者酶活力显著下降,在正常值的30%以下。3)突变基因分析。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无特效对因疗法。以饮食与药物预防为主,禁食蚕豆及其豆类制品,注意防感冒、防感染、慎用药。 2.脾脏切除疗效不佳。 3.产前预防 G6PD缺乏的孕妇,于产前2~4周服用苯巴比妥,可减轻新生患儿出生后的高胆红素血症。 4.特殊处理 (1)溶血危象期:输血,输液,抗感染,防止休克与急性肾衰竭。 (2)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光照疗法:波长420~440nm的蓝色荧光灯,照射至黄疸明显减退(<140μmol/L)。光疗的副作用有腹泻、脱水及青铜症等,应注意补液。 2)换血疗法:起效快,适用于胆红素脑病早期、血清胆红素≥200μmol/L者。 3)药物治疗:促胆红素转化、结合与排泄。常选用苯巴比妥、白蛋白、中药复方茵陈蒿汤和10%葡萄糖制剂。 5. G6PD缺乏症患者的用药禁忌(表1-2) 二、丙酮酸激酶缺陷 【概述】 丙酮酸激酶(PK)缺陷在红细胞酶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是糖酵解代谢酶中最常见的引起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的缺陷酶,其溶血机制为ATP合成减少、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PK缺陷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可无临床症状,先证者多为纯合子或双杂合子、酶活力测定和家系调查是PK缺陷的确诊依据。【临床表现】 1.见于任何年龄,有新生儿黄疸病史,有不同程度的慢性CNSHA。感冒、感染可加重溶血性贫血症状。 2.脾脏中度或明显肿大,10岁以后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 3.部分中度贫血患者自觉症状较轻,这是由于PK缺陷细胞中代谢产物2,3-DPG蓄积,增加了患者对贫血缺氧的耐受性。

血液学检验重点

血液学检验重点 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两个月后,骨髓外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 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EH)。 常见于儿童。髓外组织无骨髓—血屏障结构,幼稚细胞不经筛选即可进入外周血循环, 故常可导致相应器官肿大。 骨髓穿刺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如为了明确疾病诊断 也可做,但完成穿刺后必须局部压迫止血5—10min。而严重血友病患者禁忌。2.晚期妊娠的妇女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 有核细胞计数结果计算1.百分比:百分比是指有核细胞的百分比(ANC)。在某些白 血病中,还要计算出非红系细胞百分比(NEC):指去除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外的有核细胞百分比。 2. 计算粒红比值(G/E):指各阶段粒细胞 百分率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 四.正常骨髓象特点:见书P61表4—10健康成人骨髓象特点。 五.铁染色1.原理:健康人骨髓中的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和幼红细胞中。在酸性 环境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 2.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中的铁,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 珠状或块状。根据骨髓小粒中铁的存在方式及量将细胞外铁分为(一)、(+)、(++)、(+++)、(++++)。 2)细胞内铁:观察100个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计算出铁粒幼 红细胞的百分比。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铁颗粒 多少、粗细分为I型、Ⅱ型、Ⅲ型、Ⅳ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 红细胞胞质内蓝色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二分之一以上者。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 铁粒红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临床意义:过氧化物酶染色是临床最常用和最有价 值的鉴白血病类型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鉴别。 1.急性白血病时,POX反应强弱顺序M3>M2b>M2a>M6(粒)>M4>M1>M5>HAL>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CLLPOX均为阴性。50年代至今有人主 张POX 苏丹黑(SBB)染色的应用评价在鉴别白血病类型尤其在帮助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 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时较POX更敏感。 (注:SBB特异性低于POX,敏感性高于POX,细胞化学染色特异性比敏感性重要) 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 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焦伟 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地存活,无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查和配合试验。 6.交叉配血结果的报告和发血。 (一)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受血者的有关资料,包括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反应的记录等等,有助于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2.标本的要求 要求不超过3天的期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如果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鱼精蛋白,使标本凝结。如果患者使用右旋糖酐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作洗涤。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1.ABO定型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所以常规的ABO定型

试验仅在室温进行。 (1)定型方法:正、反定型的试管离心方法目前仍被认为是最可信赖的ABO定型方法。 1)定型试剂:有些ABO血型诊断试剂是以人的血清汇聚而制成的,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效价(1:128)的IgM抗A或抗B。第二,具较好的亲和性并不含冷凝集素。第三,必需具有检测A2,A2B血型的能力。第四,血清必须通过HIV,HCV,HBV等检查或经病毒灭活。另外一些ABO定型试剂是由来自培养细胞株的单克隆抗体所制成。 2)ABO亚型的鉴定:ABO亚型的鉴定通常使用下列试剂:抗A、抗B、抗A1、抗H、抗AIA1红细胞、A2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有些工作者在定型试验中,常规地选择应用抗AB抗血清,以避免错误地把弱反应性A或B型红细胞分类为O型。一般抗AB试剂对Ax型红细胞可增加凝集反应的强度。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造成这种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 1)技术和管理错误:这是ABO定型中产生异常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或试剂搞错;器材不洁;试剂污染或失效;离心过度或不足;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漏加试剂;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 2)血清异常: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形成,影响反定型结果。 3)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 4)异常基因型:ABO亚型的检查中,A、B抗原可能为弱抗原,难以检出。 5)近期输血:试验前曾输入过其它ABO血型不一致的血液,使血液标本成为混合血型的红细胞悬液,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6)嵌合体血型:这种血型者体内有两类血型红细胞群体,定型时可以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7)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者中,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性可受到抑制,检出困难。 8)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发生多凝集现象。 9)获得性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 10)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一些卵巢囊肿病例,血型物质的浓度很高,可中和抗A和抗B定型试剂,要得到正确的正定型结果,必须洗涤红细胞多次。 11)近期内进行大量的血浆置换治疗:由于使用大量的非同型的血浆作置换治疗,标本血清

血液学基础和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血液学基础及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目录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第二节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简介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主要检测项目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基本检测原理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第四节液体定量方法 第五节血液分析各参数的结果来源 第六节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发展 第七节选择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则 本部分要点: 主要论述了血液的组成、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常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技术发展。 本部分为血液学及血液检测最基本的知识,除非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建议各业务人员应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通读,并能掌握有关英语缩写、基本术语的含义以及血液分析仪各检测参数的产生过程。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1.血液的功能 ?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人体所需水分、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载体。 ?参与人体免疫功能,防止疾病侵袭。 2.血液的组成 加入抗凝剂,离心,血液自然凝固 静置30分钟后的情况 ?血液由有形成分(血细胞等)和血浆组成。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除去固体部分(血饼)后所获得的液体部分。 ?血浆:血液经抗凝处理,在离心作用后获得的清液部分。除血清所含 成分外,还包括蛋白质、凝固因子等成分。 血清 血浆蛋白质 血液凝固因子 红细胞血饼

有形成分白细胞 血小板 其他有形成分 3.血液细胞构成 红细胞 血液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 红细胞: ?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模型图 红细胞为扁圆状结构,中央凹陷,细胞内无核、柔软,可进入比本身直径更小的毛细血管,平均直径7~8μm。内含血红蛋白,富含铁元素,容易氧化。负责将氧气输送致全身,并将二氧化碳收集至肺部排出。 ?红细胞的成熟: 胞早 成熟 祖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后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下,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而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后者已丧失分裂能力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由网织红细胞再发育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从早幼红细胞开始,已能利用铁蛋白和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幼红细胞越趋向成熟,合成的血红蛋白越多,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从头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例外。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严重手段之一。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7.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8.骨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无这种感觉);b.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多为骨髓小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片中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稚童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18665878.html,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陆琪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免疫指标等。结果(1)血常规结果比较:银屑病组WBC、N%、N、EO%、EO、PLT、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银屑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atological indices in th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380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ho wer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other 1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routine test,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 cytokine levels, and immun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test: The WBC, N%, N, EO%, EO,PLT and MPV in the psoria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soriasis; Hematological test indices;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significance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银屑病目前仍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明确[1-2]。目前认为银屑病与遗传、代谢、感染、内分泌异常、精神状态等有关[3-5]。临床上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寻常型最为常见。了解银屑病患者血液检查指标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对银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92例患者为寻常型,57例为红皮型,31例为关节炎性。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排除孕期,哺乳期,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2周内服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者。对照组男72例,女28例,年龄22~75岁,平均(42.1±13.9)岁;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鱼类血液学指标研究的进展

第10卷第2期2001年6月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jOURNALOFSHAHGHAInsIiER皿SUNIvERS兀Y Vd10.No.2 JII眦,200I 文章编号:1004—7”1(2001)02一0163一03 ?综述? 鱼类血液学指标研究的进展 AdVaIKesintllestudyofhaemotologicalindic髂offish 周玉,郭文场,杨振国,张凯 (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技系,吉林长春130062) ZHOUYu,GU0Wen?chang,YANCZhen—guo,ZHANCKal (幽w口耻眦矿A砌“盛搪榭s删f㈨My^龇妇,7k伽:.rh珊础埘E胁踟竹矿PM,0h,神M130惦2,c^‘nn)关键词:鱼类;血液指标 Keywofds:6sh;I|aemoIologicaliIldices 中圈分类号:哪17文献标识码:A I札液足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正常血液指标值能反映物种的属性和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鱼类血液与机体的代谢、营养状况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必定会在血液指标中反映出来。冈而,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是蕈要的乍理、病理和毒理学指标[1|。对鱼类血液学进行研究,不仪在鱼类血液生理的基础理论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龟类的人工养殖、鱼病防治方面也足重要的『“。 1血细胞参数的研究 血细胞的某些参数特征可用来判断鱼体健康养状况以及进行环境检测,是一项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影响鱼类血细胞参数的因素很多,上要有季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水域污染物和研究方法等。1.1红细胞参数的研究 与鱼类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受季节的影响而政,竖【3一“,已由罔内外许多研究者证实,但具体与哪一因素直接相关是各研究者的必趣所在,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许晶成和曹萃禾f8-发现湖泊围养区的青鱼(肘批Ⅲ嘶n岫)、草鱼(c把nopb叫础n测fW)、团又鲂(惭如‰n,抽fm舭)、鲢 (^h耐fkf0,】恤hE竹s,,枷f臌)和鳙(A础婶h归M6i如)血红蛋白(Hb)值都高于池塘同种鱼类。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季节变化与水温【””J或食物【”J无关,可能受鱼类的 活动性和代谢适应性的影响㈣。这与Dewild和H0uson㈣和张贤刚115J分别对虹鳟(№br!。£r眦o)和尼罗罗非鱼(㈧Ⅻ如,df0廊舢)的研究结果相异,他们的研究显示,在适温范围内McHc、红细胞数(RBc)和H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另外,鱼类在饥饿…J、受伤【”1及患病【”一驯时RB(=、Hb和比积(H1)都会降低。 就性成熟的哺乳动物而言,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雄性RBc比雌性多。鱼类与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也存在性别差异,但有些鱼类存在一年周期内的性循环变化,而使雌、雄比较变得复杂。造成鱼类雌雄红细胞常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性激素的作用,即繁殖和繁殖前、后期差异显著。雄性RBc、}{b和Hl 收稿日期:2000一11.16 第一作者:周玉(19田一).男,内蒙占赤峰人,讲师,硕士,从事水产动物养殖和病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TH:043l一79739lI-66簖B珊,iI:丑n岬69@妇.o蚴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形态学之血液系统疾病与血细胞图谱

典型的M2a 颗粒粗大,密集,染深紫红,内外浆和“材捆细胞”明显 临床特点:1常见于成人 2纤维蛋白原减低及出血发生率高 3对全反式维A酸治疗反应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AML的5-8%。其中98%以上具有t(15;17),其它为17q21/RARα基因的变异易位。t(15;17) (q22;q21) /AML主要见于中年患者,常伴DIC,临床出血重,早期死亡率高;FAB 分为M3(粗颗粒型)和M3v(细颗粒型)两型。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叶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晴颗粒,部分细胞胞浆则充满细小的粉尘状颗粒;Auer小体粗大,常呈“柴束状”,电镜表现为六边形的管状结构;MPO染色强阳性;近25%的患者AE染色弱阳性。M3v白血病细胞无颗粒或少颗粒,多为双叶核形,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但仍可见少量的白血病细胞有典型的M3细胞特点;患者WBC常显著增高,MPO染色强阳性,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同;ARTA治疗复发的患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常呈强嗜碱性。白血病细胞均匀一致地高表达CD33,CD13的表达程度不一;HLA-DR和CD34一般阴性,CD15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且不与CD34共表达;也常共表达CD2和CD9。M3和M3v都有特征性的t(15;17)和PML-RARα融合基因,少数患者因复杂易位而检测不到t(15;17),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t(15;17)/AML对ATRA极为敏感,采用ATRA、As2O3或蒽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良效。 t(11;17)(q23;q21)、t(5;17)(q35;q21)和t(11;17)(q13;q21)是APL的少见变异易位,分别形成PLZF-RARα、NPM-RARα和NuMA-RARα融合基因。PLZF-RARα阳性的APL细胞形态特点为:核形较规则,胞浆颗粒较多,常无Auer小体,假Pelger-Huet核细胞多见,MPO染色强阳性;与典型的APL不同。t(5;17)的APL 细胞多为粗颗粒型,少数细胞呈细颗粒型,且无Auer小体。PLZF-RARα+ APL对ATRA无反应,而在t(5;17)APL则可取得疗效。

血液学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人类造血器官起源于中胚层的原始间叶细胞。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外源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组织因子由各种途径进入血液,TF进入血液后并启动凝血。 血管内溶血:由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获得性多见。 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两者关系):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骨髓象相似,但血象有区别;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皆有小淋巴细胞增多,但前者骨髓中淋巴细胞稍增多,而后者骨髓中淋巴细胞却明细增多;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骨髓中的异性淋巴细胞少见,而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20%;4、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其骨髓中分别可见到特异性的骨髓瘤细胞、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但血象中甚少见到; 5、血象中细胞较骨髓中细胞成熟:血象中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较骨髓中成熟、轻易辨认,故结合血象可辅助诊断白血病细胞类型的判断。 G6PD缺陷症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1、临床分型:蚕豆病、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2、G6PD筛选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变形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中度异常测量G6PD活性降低,但溶血高峰期及恢复期活性可接近正常,故应离心去除衰老红细胞再进行测定,并定期复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1、临床特点:除发热、感染、贫血、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症状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为本病特点。以皮肤黏膜最明显,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等,颅内出血最严重,为致死原因之一。2、检查特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 30%(NEC),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 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调控起重要作用。 Moto cell(桑葚细胞、莫托细胞):形成地图样、葡萄状细胞。这些小球体称为russell小体,为球蛋白聚集产物,少时称ressell小体,多时称moto cell。通常为病例细胞,如MM。 骨髓活检适应证:1骨髓穿刺失败骨髓穿刺多次失败,临床怀疑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某些急、慢性白血病及骨髓硬化症等。2.全血细胞减少; 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反复骨髓穿刺均为“血稀”或骨髓增生低下,病态造血,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低增生性白血病的患者。3.特殊贫血; 某些贫血原因不明的发热、脾或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检查不能确诊者。4.白血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临床上有时骨髓涂片已达到完全缓解,但骨髓活检切片内仍可检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簇,因此,在白血病的缓解后化疗及长期无病生存期间,应定期作骨髓双标本取材。倘若骨髓涂片未达复发标准,而切片内出现了异常原始细胞簇,提示已进入早期复发,应及时对症治疗 ALIP(幼稚细胞异常定位):原始\早幼粒细胞3~5个远离肾小梁聚集在一起,常见于MDS。热点现象:同一成熟阶段的幼稚红细胞所组成的细胞岛,多见于MDS。 高铁血红蛋白:正常人Hb含耳夹铁离子,与氧结合为氧合Hb,当Hb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时,称为高铁Hb。失去运氧功能,且不稳定,易形成珠蛋白小体。正常人搞铁Hb仅占Hb汗了1%。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0~15μm,核凹陷程度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呈带状弯曲,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胞浆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1~16μm,核与中性杆状相似;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0~12μm,核呈模糊杆状;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颗粒。 6.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0~14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全断开,常分2~5叶,核染色质已浓集呈粗的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浆丰富,内含淡红色均匀细小颗粒。

SD大鼠血液学指标

SD大鼠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正常值范围探讨 探讨SD大鼠30d喂养试验中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10个批次雌雄各100只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重、肾重、脾重及脾体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嗜碱性细胞、血糖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余的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大致在文献报道范围内,且存在性别差异。 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1,2]把大鼠30d喂养试验作为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血液学、血生化及脏体比是其常用观察指标,这些观察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近几年均有报道,由于这些指标受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判定。为此,从2009年开始收集10个批次雌雄各100只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动物主要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PF级初断乳SD大鼠,体重60-100g,适应喂养3d后开始试验。用XT-2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CX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血生化指标。 1.2方法10个批次的30d喂养试验,每个批次20只大鼠,雌雄各半。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的辐照饲料喂养各批次动物,同批动物用同批号饲料喂养。所有试验 动物均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在40%~70%的条件下喂养30d,试验期间让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试验结束时禁食16h后称重,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取血测定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取肝、肾、脾称重并计算脏体比(脏体比=脏器重*100/禁食后体重)。 1.3统计方法用SPSS11.0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SD大鼠脏器湿重和脏体比SD大鼠的肝、肾、脾绝对重量和脏体比见表1、表2。肝重、肾重、脾重和脾体比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2,P<0.01;t=-18.479, P<0.01;t=-14.374, P<0.01;t=- 3.779, P<0.01),肝体比和肾体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 P>0.05;t=-1.122,P>0.05)。 2.2 SD大鼠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SD大鼠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雄鼠与雌鼠比较,除嗜碱性细胞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外(t=0.158,P >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显著性(t=4.402, P<0.01;t= 3.564, P<0.01;t=- 4.092, P<0.01;t=3.300, P<0.01;t=-3.223, P<0.01;t=-2.385, P<0.01;t=2.838, P<0.01)。 注:表示与雌性比较* P<0.05,** P<0.01 2.3 SD大鼠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SD大鼠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4,除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测定结果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660,P>0.05;t=0.884,P>0.05),其余指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8, P<0.01;t=6.975, P<0.01;t=5.671, P<0.01;t= 3.114, P<0.01;t=2.196, P<0.05;t=-3.372, P<0.01;t=- 4.923, P<0.01)。 3 讨论 肝体比和肾体比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与陈建国[3]的报道一致,而脾体比存在性别差异显著性与孙于兰[4]的报道不一致,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除嗜碱性细胞、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测定结果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均有性别差异显著性,这与赵安莎[5]的报道不

血液学重点)

1、卵黄囊是人类最初的造血组织。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白细胞介素3 (IL-3 )。造血负向调控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 (TGF- B);肿瘤坏死因子-a B(TNF- a B);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干扰素 a B Y(interferon- a B Y IFN- a B Y ;趋化因子(CK) 3、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的方式,属多倍体细胞。 4、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1 ).细胞胞体由大逐渐变小(巨核细胞相反,由小变大) (2).细胞浆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中幼红细胞阶段胞浆血红蛋白合成明显,故颜色发红) (3)?红系统胞浆中无颗粒,粒系统到中幼阶段颗粒开始岀现特异性颗粒(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改 变 (4).中幼阶段核仁消失 5、原粒胞质少,透明天兰色,无颗粒,早幼胞质多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嗜天青颗粒。 6、原红边际有钝状或瘤状突起,有核周淡染区,网织红内含嗜碱性物质, 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形成巨噬细胞。 8、正常骨髓片中原巨核为0 (多为产板巨),一张正常血片中可见巨核细胞为7 —35个。 9、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即幼核老质(巨幼红细胞贫血);胞质发育落后于核,即老核幼质(缺铁性贫血)。核质发育不平衡(Pelger- Hu et畸形) *MDS病态造血时,可出现小巨核细胞,核浆发育失衡(老浆幼核)、粒细胞中颗粒过少或过多、Pelger- Hu et 异常。 1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红细胞可呈裂细胞 11、对红细胞膜起屏障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作用的是磷脂和胆固醇 12、过氧化物酶(pox )染色: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正常时,原粒阴性,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嗜碱阴性,嗜酸阳性最强,单核只有幼单和单核呈弱阳性反应,其它除吞噬细胞有阳性外都是阴性反应。异常时,急粒原粒(+)。急性早幼粒(强+) 13、过碘酸---雪夫氏反应(糖原染色、PAS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岀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呈弥漫状红色。急淋(+)粗颗粒块状;急粒(+)细颗粒均匀;急单(+)细颗粒弥散状。 14、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成熟中性粒和巨噬(+),其他均(-)。积分值(NAP )指100个中性粒中阳性比例,参考以一个加号为基准,参考值是7 —51。 15、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 积分值一般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积分值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积分值减低;再障(+),治疗有效下降。 16、慢粒与类白血病鉴别:慢粒的NAP积分值常为零,类白血病时NAP显着升高。 17、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戈谢病(+),尼克一皮克病(-);多毛细胞白血病(+)。 18、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为粒系细胞所特有,又称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结果:胞质内岀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