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2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2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2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2川教版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化大革命”前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2)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来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培养学生从文艺现象中领悟历史的能力;通过理解建国以来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为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艺作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也要为将来事业的成功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

文学艺术创作先后出现两个高峰原因与表现。

【教学难点】

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分析比较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课下搜集《红岩》故事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课堂上展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文艺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前的十七年,我国的文艺事业有哪些成就呢?

在“文革”时期是怎样遭到摧残的?改革开放后是怎样成为文艺事业第二个春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

本课我们共学习三个板块:文艺事业百花齐放

文艺之花惨遭摧残

文艺园地百花争艳

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是怎样重视我国的文艺事业的呢?我国的文艺事业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文艺事业百花齐放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事业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艺事业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

1.国家重视:

师: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文学艺术工作者的

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呢?

(1)文艺工作者任务:

生:周总理向文艺工作者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使文艺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师: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呢?

(2)“双百”方针:

生: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师:正是党和国家的重视,加上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国的文艺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哪些成就呢?

2.主要成就:

生:涌现出一大批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师:这个时期有哪些优秀作品呢?

3.优秀作品:

课件展示表格:见第6张PPT。

师: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下面进入讲故事环节。

学生活动:看图讲《红岩》中的故事。

课件展示图片:《红岩》中江姐受刑的图片,见第7张PPT。

生甲:1948年,是国民党的统治下的最黑暗的时刻。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师:同学讲得的很精彩。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给青年指出了人生的价值,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自1961年出版以来,被译成英、法、德、日等10多种文字。

师:我们一起观看评剧《刘巧儿》剧照,见第8张PPT。

教师补充:评剧《刘巧儿》描写了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其父贪图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嫁给财主王寿昌。巧儿不允,遂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刘父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案件,使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全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大胆追求。

过渡: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文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到了“文革”时期,我国的文艺事业是怎样遭到摧残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

板块二:文艺之花惨遭摧残

(二)“文革”时期的文艺事业

师:“文革”时期,“四人帮”是怎样对待文艺事业的呢?

1.国家政策

生:“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

师:这种政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2.带来结果:

生:(1)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被污蔑为“大毒草”,受到粗暴的批判。(2)八个“样板戏”垄断舞台,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师:我国当时是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的年代,你们知道是哪八个“样板戏”吗?

生: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龙江颂》和《杜鹃山》;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课件展示图片:《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剧照,见第11张PPT。

师:文革十年,中国电影业十分萧条。从1966年到1970年,全中国没有生产一部电影。到1970年以后,陆续有几部样板戏出品。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才有新故事片上映。

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文化大革命”中被肯定的“样板戏”《红灯记》等为什么现在还不时出现在舞台上?应当怎样看待?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1.《红灯记》等作品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原因很多,有历史的原因,它是那个年代的历史性标志;凝聚着一大批有深厚传统戏功底的老艺术家的智慧;还有这部戏的旋律很多人喜欢;也有不要让后代忘记历史的原因等。2.“样板戏”作为一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我们要辩证看待,它的成就主要是它的唱腔方面;我们要正确处理政治与艺术的复杂关系等。

过渡:“文革”时期,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整个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我国在什么时候改变这种局面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三。

板块三;文艺园地百花争艳

师:这种局面在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三)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事业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呢?

1.思想路线:

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师: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的方向和方针是什么呢?

2.“两为”方向:

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双百”方针:

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师: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是坚持“两为”方向和“两百”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新时期文艺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艺事业有哪些主要成就呢?

4.主要成就: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文学创作十分繁荣,长篇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大。(2)电影、电视剧创作空前活跃。(3)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也异彩纷呈。(4)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师:改革开放后,文艺园地出现了百花争艳,繁华似锦的局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5.优秀作品:

课件展示表格:见第15张PPT。

师:1978年至1998年,全国共生产影片2500多部,是“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4倍多,是我国文艺事业的第二个春天。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影视片。

课件展示电影剧照:《红高粱》和《开国大典》的剧照,见第16张PPT。

师:我们再看看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剧照。

课件展示电视剧剧照:《长征》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剧照,见第17张PPT。

师:这些电视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师:文艺工作者还根据四大名著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改编为长篇电视剧,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师:我们一起观看一下四大名著的剧照。

课件展示图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剧照,见第18张PPT。

课件展示图片:《西游记》和《水浒传》的剧照,见第19张PPT。

师:这些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新中国文艺事业曲折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文革”时期的文艺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出现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中会后,我国的文艺事业十分繁荣,出现了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的局面。

师:接下来让我们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进行练习环节。

练习:

1.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64年

答案:B

2.建国后到文革期间的优秀影片有()。

①《甲午风云》②《林则徐》③《东方红》④《小兵张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3.江姐、许云峰等人物是下列哪部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A.《红岩》

B.《青春之歌》

C.《保卫延安》

D.《林海雪原》

答案:A

4.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是中国哪个时期的产物(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D

5.根据《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重要作用是()

A.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B.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C. 开阔人们的眼界

D.让人们了解明清的文化成就

答案:B

4.布置作业:

(1)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艺事业成就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国家重视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事业 2.主要成就

3.优秀作品

1.国家政策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事业 2.带来结果

1.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事业 2.“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3.主要成就和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文艺事业百花齐放、(二)文艺之花惨

遭摧残、(三)文艺园地百花争艳。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上台讲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采用了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法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方面:学生上台讲故事时有点放不开,声音有点小;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文革”时期的文化扭曲还不能完全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一、背景分析 大众传媒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小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三、活动形式:综合艺术式。 四、活动准备: 1.小队分配任务,收集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

2.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容。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2015年12月22日,大荆一小 六、活动过程: 【一】预备部分:集合列队,整理队伍。 中队长:全体起立,各小队整队并报告人数。 (一)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小队长向小队队员发出“立正”的口令,然后跑步到中队长面前,敬队礼。报告:“报告中队长,XX小队原有少先队员X名,实到X名,报告完毕。”敬队礼。中队长回队礼,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小队长返回原位,发出“稍息”口令,小队队员稍息。 在小队长返回的同时,中队长转向下个小队 (二)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 中队队长向全体队员发出“立正”口令,跑步到中队队辅导员面前,敬队礼。报告:“报告辅导员,四(4)中队原有少先队员x名,实到x名,‘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主题中队会一切工作准备就绪,请允许我们开会,并邀请您参加我们的中队会。”敬队礼。 中队辅导员回敬队礼,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参加你们的中队会,并预祝你们的中队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中队长回原位,宣布队会开始 注: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对答中声音要清楚、洪亮。 【二】正式仪式 1、出旗。(播放出旗曲。推旗敬礼,旗停礼毕,全体队员要站立、敬队礼,目送中队旗入会场。) 说明:[静止执旗姿势,旗手立正站立,右手执旗,旗杆末端紧贴右脚尖外侧,成15度角。旗手如表演节目,与队员互敬队礼,交接队旗,交换位置,规站好。推旗及进行执旗姿势,右手推旗,左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四、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五、活动内容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 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二)、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三)你好,魅力华夏。 1、学生传统文化才艺展示: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有学生背诵弟子规,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曲终,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洁说明。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1、雨后的白莲却另有一种风采。莲叶上水珠滚来滚去,闪闪熠熠,如断线的珍珠。苞子上清水滴滴,乍开的白莲,更出脱得晶莹可爱,银装素裹,光明似月。 2、阳春三月,石榴花悄悄地绽放。等到满盆鲜花时,我仔细看,一片一片的石榴花瓣外层像蒙了一层粉纱似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的,在阳光下散发出别样的神态。 3、站在石桥上朝对岸放眼望去:鹅黄色的迎春早已着着一身金衣,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焕发姿彩,可却被那倚着河岸的红杏占去了风头,鲜红热烈,妩媚灼灼,奔放热烈,似是在挑逗你的游兴,让人愈加觉得春的活力在此显现。弯弯的垂柳摆弄着细长的枝条,在水面上拍打起圈圈点点的涟漪,充满韧性的枝条,彰显出半分的刚强,半分的柔媚…绿水悠悠流进人的心田,群群野鸭泛着水恣意闲散,在水中冶游。不知何时飘来一阵桃花香,像是甜甜的蜜,熏得游人醉。而近处的这株垂丝海棠也凑起了这热闹,似与群芳争春,那疏散的树冠婆娑的树姿,花梗细长,花蕾嫣红,犹如佳人照碧池,分外妖娆。 4、那石榴个个都长得裂开了缝,露出像牙齿似的石榴籽,顶端几片叶子全拢在一起,像蝴蝶结似的,使它更加美丽。

5、秋天那妩媚娇丽的菊花最惹人爱了!这五彩缤纷的菊花为携着瑟瑟寒意的秋天增添了几分绚丽的风景,白得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雪,紫的更是美艳……它们的花瓣润如玉轻如纱。好似一轮轮小太阳,照得人心暖暖的,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丝寒意;又像一弯灿烂皎洁的新月,使人好像立于百花争艳的初春。 6、一树树榆叶梅,灿烂多姿,清香宜人,在晨露里含笑绽放,在春风里摇摆着娇媚的身姿。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 7、傍晚,我坐在窗边,一阵阵微风拂过我的面颊,一股股淡淡的清香迎面吹来。我定睛一看,在园茎的最上方长出了一个洁白的椭圆的花苞,那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夜晚,明亮皎洁的月光如同细纱般的笼罩在花朵上,这样才更加体现出香水百合的美丽。 8、赏完琼花,我继续沿着石阶走着,暖风一阵阵的吹过。如果有人问我,我心中觉得什么花最浪漫,那么,想必也就是那樱花了。我坐在这石板凳上,望着上方的枝垂樱,顾名思义,“枝垂樱”正如其名,下垂的枝条,深淡有致的粉,盛开的如此绚烂,在阳光下闪闪显出有一种独有的浪漫色彩,从远处望去,更像是一条宽大的瀑布。它的灵动,跳跃,浓郁的芬芳,以及那每一朵充满活力的花朵,朝你友好的微笑,又觉得,倒是有哪一点逊于瀑布? 9、远远看去,一品红那一个个小花蕾就像一颗颗珍珠撒在雕刻着花边的红盘中,又像一只只小蜜蜂飞落在花心中采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 、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 、传统文化知识竞答3 、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

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 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 “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 、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 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 你好,魅力华夏。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临洮县站滩乡站滩小学夏林峰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 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二、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中,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呢? 1、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课件出示,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书法文化思想着作诗词文化铸造文化绘画作品雕刻文 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传统美德 教师在介绍传统美德时注意区分两个“恭”的区别第一个是“恭敬”第二个是“谦恭”。 3、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方面内容。 (1)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2)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4、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具体又应该学什么? 5、教师: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讲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传承千年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6、教师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绝对不可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我们必须去挖掘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

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2)。春秋时期特殊时代,不仅为“文化的轴心时代”的确立提供契机,更为华夏族的建立了基础,这一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先秦文化经历了蓬勃发展,进入秦朝,封建社会的形成,为中国文化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舞台。以前自由的文化体系逐渐被破坏。在这一时期,中国实体文化经历了一大浩劫。由于秦朝集权统治,大量历史典籍只能藏于宫廷,并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残酷历史,大量的文化典籍流失,并为中国后期文化发展造成很大阴影。相随的汉王朝统一后,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我国千年的儒家正统思想建立基础。在之后中国封建统治时代,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旗帜一直走下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式随社会的变革不断变化着。自汉朝开始,中国文化开始走出国门,传入其他国家,国外的一些文化形式也传入中国,具有显著代表意义的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中国文化中,古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始终绽放着光彩。自春

秋天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争艳

秋天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争艳,芳香怡人;也不像夏天那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在歌唱;也没有冬天那么美丽。可是,它在我心中却是最美的。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艳丽,可它有一种颜色是天下一绝的--红。枫叶只有在遇见秋天时才会脸红,远远望去,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风吹来,枫叶像红色的雪一样,飘了下来。好让人们前来欣赏。秋天虽然没有夏天一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可秋天落叶的景观可比它们美多了。当风吹起来时,叶子就随风而落,还时时发出声响,好像在大声地告诉大家:“谁说秋天没有蝴蝶?我不就是吗?怎么样,漂亮吧!” 秋天虽然不像冬天有洁白的衣服,可是它那桔黄色的衣服也不错呀!而且比冬天的那件白色衣服暖和多了。秋天也有很多独特之处。到了秋天,植物好像争先恐后地跑到理发店去过。有人可能会问:“它们去理发店干嘛?”当然是去染发啦,它们也要赶时髦呢! 到了秋天,桂花树上的桂花都开了,让老远的人们都能闻到那醉人的香味。到了秋天,它会让农民伯伯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果子等,都丰收了。哇,想起我最喜欢吃的青桔出桔了,口水都流了下来。秋天,是一个让我思念的季节,那院子落叶和我的思念都积了厚厚一叠,可是那饱满的稻谷,更幸福了我心中的世界. 虽然不是田野的,将就一下吧秋天的田野今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爸爸妈妈带我到田野去观赏秋天的美景。到了田野,远远望去,美丽的稻田就像黄色的地毯。一阵微风吹来,稻穗东摇西摆,像金黄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只见农民伯伯都在辛勤地收割,虽然他们汗流浃背,但脸上却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割完的稻子堆在一起,有的像骆驼的驼峰,有的像小山,还有的像蒙古包…… 田边的枝头上落着许多喜鹊,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家民伯伯加油,又好像为丰收表示祝贺,一阵微风拂过,树叶在枝头上打着旋儿地落下来,就像千万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看!那边的蓖麻杆上长着许多蓖麻果。蓖麻叶像一个个花瓣,蓖麻果就像一串串葡萄。没成熟的蓖麻果有些发绿,成熟了,就变成棕色的了。拨开蓖麻果,里面的籽就像一个个小甲虫。往前走,只见一片白菜地,绿中透黄,像绿叶中开着一朵朵黄花。近看,每棵白菜的形状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争奇斗艳的花朵。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它从豆荚里悄悄地伸出它那圆圆的脑袋,好像好奇地望着这个奇妙的世界。走出田野,我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地,感到兴奋不已,因为我感受到了秋天独有的韵味儿。同时,也为农民伯伯喜获丰收而感到欣慰。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经典文化魅力 ——16秋计算机班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班学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

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 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关于描述花的文艺句子大全_经典语句

关于描述花的文艺句子大全 1.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 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 4.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5.每一朵桃花,其实都是一个春天。花开是春,花落亦是春,何须辗转归?任由春去春来,时光荏苒,漫过唐时风宋时雨旧时风月,这桃花上,早已浸染了春天的颜色,只待一个莺飞草长的日子,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绽放。 6.春天真的是花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遍地是花。它们一个个都伸着脖子,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它们一个个都伸展着腰肢,享受春1 / 11

风带来的舒适;它们一个个都绽放着笑脸,享受人们给它们的赞美。的确,它们给人以美的感受,但它们外在的美却弥补不了内心的娇弱…… 7.春天的魅力果然无法挡,花坛上开满了漂亮的花!五颜六色,使游人应接不瑕!朵朵清香扑鼻。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在花丛中各忙各的。我完全陶醉了,半天都未能回过神来。 8.一走进校们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那是我们学校的花坛了。那儿有许许多多的花儿,每个人来到这里时第一句话都是赞我们这个美丽的花坛。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玫瑰争相怒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像快要破裂似的,有的全都开了。一阵风吹来,花儿们都摇摇晃晃,从远处看就好像是许许多多的花儿在争奇斗艳的,把校园的春色显得更加清楚了,让旁边的校园的楼房显出更美了。 10.春天的花多啊!是的,春天的花多,但花开不只在春天,春天只是给人带一种过冬后的新面貌。夏天有花,喜爱的人也很多。有爱莲花的,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虽然长在淤泥之中,但一身洁身自好。它有刺,那是为了自卫,它不容许有世俗红尘玷污它。要是有人定要摘它,只要一碰,它就掉进泥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让它自然地生长,岂不更美?花是美的,但还是有人格的,花也有自己自由的选择,莲花就爱开在夏天。 11.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2 / 11

从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古今教育制度

从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古今教育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着她,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中国最早的教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当时最为着名的教育家,由此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国传统教育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从教育价值观到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渗透着儒家的精神。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因此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纳入为国家的事业。 《大学》中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然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心,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在一起,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虽然当时是对统治者所言的,但历代知识分子都把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无不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中国文化也不限于儒家,还应包括道家、佛教,乃至其他各派思想。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注重自身修养与提高,特别强调自律,自我修养。孔子曰:“为仁由己”,又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讲的都是自我修养,而且认为自我修养是人一生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中国传统道德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许多内容渗透了封建思想,但是其中有许多精华,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类共有的品质,具有普遍的人性。所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 此外,因材施教作为传统教育的原则,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是孔子他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历代进步教育家都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也应该从每个学

描写花苞的句子 关于花开的唯美句子

描写花苞的句子关于花开的唯美句子 1、一树树榆叶梅,灿烂多姿,清香宜人,在晨露里含笑绽放,在春风里摇摆着娇媚的身姿。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 2、那绿叶丛中,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就像一位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含笑迎风。那水灵灵的模样,真让我恨不能上去轻轻地亲吻一下。那份感觉盈盈阵阵,沁人心脾。 3、经过我的精心照顾,美人蕉的长势越来越旺盛。过了不久,嘿!美人蕉的叶子渐渐地由绿带白,变成了浓绿,浓得几乎要流下来。美人蕉的顶端更增添了异彩,成串的花蕊像蜡烛,像火炬,越长越大,抿嘴欲笑。要开放了,要开放了……一天早晨,花终于盛开了,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红得耀眼。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美呀,简直醉了我的心。一阵风吹来,蜻蜓花摇了几下,那样子多迷人,真像一位穿花裙的姑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那牵牛花儿爬在树上,调皮任性,无拘无束,就像小孙女缠着老爷爷。牵牛花的果,像盏盏小灯,向下垂着,好像在寻找适宜的地方,然后把种子弹落,让它在繁茂的枝叶上荡漾着翡翠般的嫩绿。一片片的叶儿一闪一闪,就像一张张少女的脸。嫩叶上残留着一两滴雨露,泪珠一样晶莹。 4、油菜花的生命力更是强。田埂上,小道边,甚至墙缝里,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播下种去,不用怎样地费心照料,它们也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不象其他花

那样娇贵。用不了多久,它们就可以窜至一人多高,墨绿的粗大的茎,肥大的叶,一串串密密的花朵即刻呈现在你眼前。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5、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你瞧,花园里洁白似雪的梨花,粉红绚丽的桃花和吹着小喇叭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山坡上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可爱极了。 6、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她高贵艳丽,还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牡丹盛开的那些日子就成了我们全家的快乐节日。 7、朵朵吊钟花,挂在翠绿的叶子间,火烤一样红艳耀眼。 8、“接天莲叶无穷碧”,朵朵的白莲,从亭亭玉立于稠密的叶间,菡萏初绽,到满塘荷花张开如玉般洁白的花瓣,就如演绎一段清丽的梦。其实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初夏就在描绘着一幅绚丽的画图,黑色的淤泥中变成了满眼碧绿的荷塘。荷塘中洁白无暇的荷花,身着素色的裙裾,在微风中仪态万千,翩翩起舞,演奏出一种空灵的仙乐,带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飘逸之感。 9、春天的魅力果然无法挡,花坛上开满了漂亮的花!五颜六色,使游人应接不瑕!朵朵清香扑鼻。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在花丛中各忙各的。我完全陶醉了,半天都未能回过神来。 10、啊!菊花好多呀!有大红色的有菊黄色还有白色的……大红色的菊花,花瓣又厚又多,层层叠叠。最外层的花瓣微微地伸展出来,像几只娇嫩的小手。整朵花看去像几只小手托着一个

中国教育文化史

中国教育文化史 中国的教育文化史 从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几年间,基本为中国的内战时期。当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不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有关的统计数字也残缺不全。因此,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从略。 (1)文化事业 新闻 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建国后最初7年,有步骤地进行了新闻事业的恢复、改造工作,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出版署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讨论在全国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下,改进新闻工作的问题。会后,各级报纸开始以首要篇幅报道生产劳动;积极建立通讯员网络和读报组,进一步加强报纸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注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据会议的决定,新华通讯社结束了战争年代各分支机构的分散状态,完成了组织上和工作上的集中统一,逐步建成为国家通讯社。通过建立城乡广播收音网和农村广播站,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级地方广播电台的广播扩大了收听范围,人民广播开始进入工厂、农村和部队。据统计,1957 年全国有报纸364 种,广播电台 61 座,县广播站近1700 个。 1957~1966 年间,中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58~1960 年,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需要,报纸广播电台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同时开办了电视事业。1958 年全国有报纸491 种,广播电台91 座,电视台2座。1961 年起,由于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新闻事业随之压缩规模。1961 年全国报纸减少为 260 种,广播电视事业的规模也有所缩减。60 年代中期,1965 年报纸增加到413 种,广播电台87 座,电视台12 座。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报刊被迫停办,报刊发行量大幅度下降。据1968 年统计,全国省级以上报刊仅42 种,其中全国性报刊只有4 种。1971 年以后,报纸数量略有回升,但增长有限。与此同时,新华社和广播电视事业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效率低、效益差,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79 年起,报纸的种类和期刊总发行量成倍增长,收音机和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急剧增加。中国的新闻事业已由以报纸为主体逐渐转到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摄影等多种新闻工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一个 136 多层次、多品种、多功能的遍及全国的新闻宣传网已经形成。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工具。据1987 年统计,除台湾省外,全国共有登记公开发行的报纸1482 家,期总发行量为18600 万份;广播电台386 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016 座,收音机、收录机社会拥有量3.3 亿架,县级广播站2576 个,广播喇叭8316 万只;电视台366 座,发射台转播台17570 座,电视机社会拥有量1.16 亿台。新华通讯社已成为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在国内外有分社 120 多个,派驻国内外的记者1100 多人。以海外华侨、台港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的中国新闻社也有了很大发展。 出版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出版业的兴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40 年来,中国的出版事业尽管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形成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