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些重要的时间和数字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些重要的时间和数字

一些重要的时间、数字和易混知识点

(吐血整理,请勿外传)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

2、我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主要是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宪法颁布开始,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

3、1956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4、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由此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个方面的建设。首先,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主要表现在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

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1、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

2、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建国后的第二部选举法。

3、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第二部选举法,分别于1982、1986、1995、200

4、2010年进行了五次修正。

4、《宪法》和《选举法》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善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5-9条为直接选举中的相关内容☆☆☆)

(1)在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主持直接选举的选举机构是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都接受县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并接受省、市级人大常委会的指导。

(2)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成员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

6、选区划分(☆☆☆5-9条为直接选举中的相关内容☆☆☆)

(1)《选举法》关于选区划分的规定有三个基本要求:选区可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2)县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为120人,人口超过165万的,不得超过450人,不足5万的,可少于120人。

乡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为40人,人口超过13万的,不得超过130人,人口不足2000的,可少于40人。

7、选民登记。(☆☆☆5-9条为直接选举中的相关内容☆☆☆)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因此每隔五年进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在这期间由于年龄、政治权利、户口迁移、疾病、死亡等方面的原因,使选民发生部分变化,需要新登记、列入或除名等。

(2)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年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3)选举日20日前公布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在三日内处理。

8、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5-9条为直接选举中的相关内容☆☆☆)

(1)首先,按选区推荐候选人。《选举法》规定的可以提名代表候选人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二是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2)确定代表候选人,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3至1倍,代表候选人名单由选举委员会确定。

(3)介绍代表候选人,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9、投票选举和当选。(☆☆☆5-9条为直接选举中的相关内容☆☆☆)

(1)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在各选区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

(2)在直接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但如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先代表名额时,得票多者当选;如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代表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先代表的名额时,不中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法规定的差额比例,确立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代表候选人为二人。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1/3。

10、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1)主持选举的机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2)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人,名额的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解放军、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农村按每96万人选1人,城市按每24万人选1人。人口特少的省、自治不得少于15人,香港36人,澳门12人,台湾暂时13人,解放军代表总数为268人,少数民族占12%左右,人口特少的至少有1人,归国华侨代表35人。妇女比例不低于22%。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增加1名代表,直辖市每2.5万人增加1名,但不得超过1000人;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代表名额基数为240名,每2.5万人增加1名代表,人口超过1000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650名。

(3)候选人提名、确定和正式选举。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单独推荐候选人,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2)实行差额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规定的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5-1/2的比例,可以直接进行投票选举,超过上述比例,进行预选。实行无记名投票,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2)台湾人大代表到北京协商选举产生。

(3)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全国人大会代表选举会议选出各自代表。

(4)人民解放军团及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均成立选举委员会,指导部队的选举工作。

11、关于对代表的监督、罢免的规定。

(1)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罢免:县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30人以上联名,可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3)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罢免有两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举行会议时,主席团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的署名案。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务委员会1/5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

(4)罢免的方法和通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县级、乡级要罢免的须经原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县级以上的代表须经该级人大会过半数通过或经该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过半数通过,在人大担任职务的,基职务被相应撤销。

第五-六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方式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有2/3以上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2、全国人大会的会议议程: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中央帮地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议案,审议和表决法律草案;如值国家机关领导人换届,全国人代会议将选举和决定各国家机关的领导人;会议期间,代表可向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1/10以上的代表可提出对于由全国人大会选举、决定的人员的罢免案,1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及询问。

3、全国人大会的立法程序

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1)一般法律议案由全国人代表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个代表团、30名以上代表提出。(2)修改宪法方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4、选举或决定任命的程序

(1)候选人提名:全国人大党委会委员会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2)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副总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3)中央军事委员会除主席以外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4)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

5、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1)委员长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委员长会议是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机构,不是一级国家权力机关,不能代替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

(2)常务委员会会议:两个月举行一次。

6、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程序

(1)提出方案包括法律案。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有: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7、全国人大常委会质询案提出: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9、《地方组织法》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名额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35人-65人,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不超过85人;设区的市、自治州13人-35人,人口超过800万的设区的市不超过45人;县、自治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11-23人,人口超过100万的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超过29人。

10、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向它负责,受它监督。每届任期5年。

11、1982年以来对健全人大会制度作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

(1)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把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还可以进行预告。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或代表联合都可以依法提出候选人。

(2)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并增设了人大专门委员会。

(3)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4)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会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权,并设立乡镇人大主席等。

第七章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

1、国家元首:

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是整个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设立由宪法予以规定。(1)在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称皇帝、国王、沙皇、苏丹,一般经世袭产生,实行终身制。(2)在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称总统、主席,由选举产生,实行限任制。

2、目前世界各国国家元首的法律地位的三种类型:

(1)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如美国。

(2)议会制国家,既有国家元首,又有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如英、德。(3)议会制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不是政府首脑。如法、俄。

3、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沿革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建立国家主席制度,设立国家主席职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先在实际上后在法律上废除了这一制度,直至1982年宪法又重新恢复了国家主席制度。

4、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补选、法律地位。

(1)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候选人资格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提名: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者举手表决方式。

(3)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

(4)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时候的继任和补选问题: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主席和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长暂时代理主席的职位。

5、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5)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6)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7)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6、改革后现国务院机构设置情况(能够认识,选出属于哪一类)

(1)组成机构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务、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是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机构。)

(4)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的机构)

(5)直属事业单位14个(是国务院序列外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子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6)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是国务院序列外机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归口国务院办公厅的有:国家信访局。

归口国务院发改委的有: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归口人事部管理的有:国家外国专家局。

归口国土资源部管理的有: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

归口信息产业部管理的有:国家邮政局。

归口文化部管理的有:国家文物局。

归口卫生部管理的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归口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有:国家外汇管理局。

归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另: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

(7)工作机构:国务院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为国务院提供信息,反映情况,传达下令,办理文电和会议事略,承办不属于部委业务范围的交办事项)

8、国务院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构成。

(1)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义、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

(2)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由总理召集和主持。每三个月召开一

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9、2003年3月21日制定的《国务院工作规则》。

10县政府机构:一类县设30个,二、三类设25个;四类县设20个。

(县一级政府分为四类: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县;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居中的县;经济贫困、人口较少的县。)

11、乡级政府机构分三类。一类乡镇政府应设:政府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综合性办公室4-5个;

12、第四次机构改革于1999年7月启动。

第十一章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

1、香港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2、行政长官任期为5年,可以连任一次。如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辞职:因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因两次拒绝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仍以全体议员2/3多数通过所争议的原案,而行政长官仍拒绝签署;因立法会拒绝通过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所争议的原案。

3、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香港应在6个月内产生新的行政长官,澳门应在120日内产生。

4、特别行政区行政官员的任职资格:由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香港主要官员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澳门没有规定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

5、立法会的产生、任期。

(1)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是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会由立法会议员组成,香港现由60名议员组成,一部分是80%的立法会成员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二是20%的立法会成员由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2)产生办法分三种情况:第一届立法会按全国人大的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中规定的方式产生;二、三届立法会按两个基本法附件二即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规定的方式产生;从第四届开始可以继续按两个基本法附件二规定的办法产生。第一届任期为2年,以后为4年,澳门从第一届开始均为4年。

6、立法会主席的产生:通过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

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澳门为15年。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

1、法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2年1月1日起旅行,将法官分为12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首席大法官,2-12级分为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法官任职需年满23周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检察官的任职条件需年满23周岁。

第十六章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制度

三、村民委员会的发展、性质

1、1987年我国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8年正式制定和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的村民委员会得到了健康发展。

2、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选举、职权、罢免、工作制度

(1)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村委会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

(2)罢免:《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要求应当提出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3、村委的工作制度为:村务公开制度。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

4、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5、村委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基层政府、驻农村单位、企业关系。

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起核心领导作用,支持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领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村民委员会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6、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会议由本居住区18周岁以上居民或户代表组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