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化学九年《金属的防护和回收》word同步学案三

沪教版化学九年《金属的防护和回收》word同步学案三

沪教版化学九年《金属的防护和回收》word同步学案三
沪教版化学九年《金属的防护和回收》word同步学案三

1.椐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____

2.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

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______的过程。铁锈是____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主要成分是____

3.防止钢铁生锈的主要方法是用__

使金属与空气和水份隔绝,如在钢铁制件上____、_____、____、

或镀上一层_______的金属。

4.未生铁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中、生锈最快的是()

5.废金属是指_____、____丢的____、_______,___和___的金属物品

等。

废金属不但造成_____、还会造成__、__等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6.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例题1 菜刀在下列五种情况发生锈斑轻重程度顺序是()

①切湿咸菜后放置②切酸菜后放置

③切完菜后洗净擦干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涂上一层豆油⑤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A.⑤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⑤C.②①⑤③④ D.④③⑤①②

思路分析:铁生铁实际就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所以铁在有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较易生锈,但由于酸能直接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锈蚀最快,而食盐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所以答案应选 D

例题2、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首要原因是()

A.防止电池内泄露出来的液体腐蚀其它物品

B.回收电池的石墨电极

C.回收电池的金属外壳再利用

D.防止电池中汞、隔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

思路分析:废旧电池的回收是环保的一个重要项目,人人都有责任,从我做起,不乱扔废电池,其首要原因是电池中汞、隔等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A、B、C选项也是废旧电池回收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所以答案应选 D

1.生锈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剧烈氧化 D.缓慢氧化

2.如图所示:将铁钉置于水中,则铁钉三个不同部位,最先生锈的是( )

a A.a处 B.b处

C.c处 D.以上都有可能

1、3.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

2、蚀速度最慢的是 ( )

A.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不透气的土壤中

4.已知金属X具有下述性质:

(1)它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是X2O3;

(2)它主要通过还原法冶炼而得;

(3)它的年产量位于金属之首

椐此推断:X是( )

A.铜 B.铝 C.铁 D.钛

5.椐报道每年因锈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

全年钢产量的1/10,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 )

A.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

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C.将使用后的铁锅洗净、擦干

D.用碱液将铁制品表面油膜洗净

6.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

A.用金属铝制电缆

B.用铝制铝合金门窗

C.用铝合金制飞机材料

D.用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

7.铁在氧气中燃烧和铁生锈,虽然看到_______不同,但两个反应的__________是相同的,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的________的反应。

8.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在空气中比铁更易氧化,但为什么铝制品却比铁制品耐用?

9.农药波多液是用胆矾、熟石灰和水配制的,配药时能否用铁桶配制,为什么?

10.徐州市一家化工厂处理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跟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有一工业废水,经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Ag+、 Fe2+ 和部分泥沙,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某工厂想从上述溶液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请你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实验方案。

千年古剑不锈之迷

196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挖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剑面上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清晰流畅,并嵌着绿色玻璃装饰品。这两把宝剑长55.6cm,其中一把剑身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至今仍然光彩夺目,非常锋利,毫无锈蚀。勾践剑在国外展出时,不少参观者都惊叹不已,称它是无价之宝。

9年后,在陕西秦始皇的从葬坑中又出土了三把宝剑,整体乌亮,锋利无比。它们在五、六米深的潮湿土壤里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时居然毫无锈迹……

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后发现古剑的成分是青铜,即铜和锡的合金。锡是一种抗锈能力很强的金属。因此青铜的抗锈能力自然比铁强。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初中化学前6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基础梳理】 1.溶液是指、的;其特征具有性(密度、浓度都相同)、性(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且一定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悬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油难溶于水,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分散到水中形成。人们通常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有等。 3.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温度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如等。 4.为了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人们常用的方法有、、等。5.日常生活中,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降低。 6.蒸馏水(填“能”或“不能”)导电。若在蒸馏水中加入食盐固体后,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食盐溶于水后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和,但若在蒸馏水中加入蔗糖固体,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蔗糖是由构成的,溶解于水后不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溶于水后,溶液导电性增强的物质往往是由构成的,如食盐、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由构成的物质溶于水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如蔗糖、酒精等。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基础梳理】 1.溶液由和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理解溶液的组成要注意如下要点:(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色;高锰酸钾溶液是色;氯化铁溶液是色;氯化亚铁是色。(3)是常用的溶剂。一般讨论的溶液都是水溶液,因此除特别说明外,一般只说“**”溶液就是指溶液。但溶剂不一定只有水,、等物质也可作为溶剂,如碘酒溶液,溶质是,溶剂是等。(4)溶液中溶质(不一定或一定)只有一种。如在食盐水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就是。(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因为。 2.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在分析其溶液组成时,要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的实际情况去确定。如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在分析该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反应前的稀硫酸溶液,其溶质是,溶剂是,加入锌粒后,锌粒只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产生,而不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剂反应。相关图示如下: Zn H2 ++ 液的组成溶液组成 因此,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溶剂是原稀硫酸溶液中的。 3.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通常用字母表示,它随着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的改变而改变,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 4.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时,基本的配制步骤为: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完整word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欢迎阅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V读1. 2. 3. ,水进入集气瓶,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SO2,NO x,和CO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A B (1)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 a 进气,b 排出空气。(2)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b 进气, a 排出空气。

(3)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在广口瓶内盛满水,b 进气, a 排出水。 (4)用于洗气,在广口瓶内盛一定量的洗液, a 进气, b 出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阻塞导管。(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4)铁夹夹在离管口1/3处 (5)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 水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简易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排空气法收集的干燥 于溶解速率 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 燃则收集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沪教版)2017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 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 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 SO2,NO x,和CO A B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 (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气球、轮胎、炸弹) (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定性、毒性等 7. 能量转变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 8.空气的组成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 112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 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 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Cl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 2、NO 2、可吸入的颗粒物。 1 ,质量比为1︰8。 1 CO 2固体。 2石墨(C )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O 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MnO 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O 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 3NH3↑+H2O+CO2↑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 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 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 5.化学史 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诺贝尔研究了炸药 6.铜绿受热 Cu2(OH)2CO 32CuO+H2O+CO2↑ 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 7.铜绿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 点燃 2Mg+O22MgO 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 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11.天平的使用

调零前游码归零 物左砝右 砝码用镊子 精确度0.1g 12.试剂存放 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 13.试管加热液体时 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 液体用量不超过1/3 试管倾斜45° 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 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体积分数) N2 78% O2 21% CO2 0.03% 稀有气体 0.94% 杂质气体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水面不到1/5的原因 漏气、红磷量不足、没冷却 3.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别 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如属混合物:空气、稀有气体、食盐水 属纯净物: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4.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制得氧气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6.氮气的用途 制氮肥、保护气、医疗手术、灯泡填充气 7.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而且性质不活泼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用途:制放电管、填充气球、保护气、景观灯 8.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 9.汽车尾气:CO、NO 10.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1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 12.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 4HCO 3 NH 3 ↑+ CO 2 ↑ + H 2 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 2(OH) 2 CO 3 CuO + H 2 O + CO 2 ↑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难点】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 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 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 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 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交流与讨论〗 (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 〖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知识点比较全沪教版

一、物质的分类: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见下图。短线表示相互间能反应,箭号表示相互间能转化) 1.单质: 1)金属: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2.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3.酸: 4.碱: 5.盐: 0 +2 Fe → Fe 氧气→氧化物 金属+ 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 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碱+ 金属→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碱→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 固态非金属:C 、S 、P 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2011年江苏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铝、铁、铜、汞等金属单质、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金刚石这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氨气NH3、干冰CO2、H2O、HCl、H2SO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食盐NaCl、烧碱NaOH、CaCl2、ZnSO4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构成食盐的微粒是Na+、Cl-,构成氮气的微粒是氮分子N2,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碳原子。在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的微粒是氧分子O2。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有的氢原子无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原子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为金属元素(氢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为非金属元素。 3、离子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阳离子:H+、NH4+、Na+、K+、Ag+,Mg2+、Ca2+、Ba2+、Zn2+、Cu2+、Hg2+、Fe2+,Fe3+、Al3+, 阴离子:F-、Cl-、OH-、NO3-;O2-、S2-、SO42-、CO32-; 4.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和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的分子不同。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速度等发生改变。由普通水变成临界态水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微粒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微粒。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其过程是氢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氢、氧两种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Cl2=FeCl2+Cu,每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铜原子。 NaOH+HCl=NaCl+H2O,其实质是OH-与H+结合形成水分子。 5、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 与NH4+都具有11个质子,Ne、H2O、NH3、CH4都具有10个质子。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地壳中氧、硅、铝、铁;海洋中氧、氢、钠;人体中氧、碳、氢、氮;太阳上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 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 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 节知识点必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 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