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的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的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于目的

新的学期,新的生活,新的开始,我们每一个大一新生都怀揣着梦想来到东北大学,开始自己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大学与中学相比,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适应不良,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行为消极以及学业成绩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大学新生在遭遇入学初的适应性困境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就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习任务,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愿在学习上做出努力。这种失败摧毁的不仅是他们的学业以及对学业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人生的信念也被摧毁。大学新生适应性,对今后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因而在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即将画上句点的时候,我们为了了解大一新生对大学情况的适应情况,展开了此项调查。

二.问题现象的描述以及调查结果

通过对135人的调查,我们基本了解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数据以及结果分析:

对于学习方面,同学们主要反映对于大学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太适应,而且对于高数、日语和c语言等新接触的课程不太适应,没有掌握其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达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则是大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则是自主学习,一些认为可以在大学放松的同学就有可能在课堂上过于放松,而忽视了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很多同学往往自制力较差,不适

应这样的自主学习,不能很好的分配课余时间,不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59%的同学都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很好利用课余时间的同学仅仅占30%。

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大学某些课程过于枯燥与无聊。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利用图书馆和自习室来进行学习,由于大一时候学校不让带电脑,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寝室也不失为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四个人一起学效果更好)。在调查中发现偶尔去图书馆的人占得比例最多,由此观之,寝室和教室的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同学反映由于很多人和班级都要用教室来学习和进行班级或者社团活动,很多教室都不能来进行自习,十分不容易找到自习室进行自习。

我们经过对大一新生生活方面的适应情况的调查,62%的同学都已经适应了,而其中很少一部分对生活不适应的同学主要表现在自立能力的缺失、对学校当地饮食不喜欢和洗浴方面的不习惯。

对于在家中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同学们来说,大学生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学校中没有父母准备好的饭菜,没有人给清洗衣物,没有人依据一个人的口味来做饭,能靠的只有自己,任何事情都要一个人完成。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吃饭不是很习惯。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学校离家较远,会十分想念家,因为同学们长期都是在家中居住,对学校住宿,洗浴等生活基础设施不是很习惯。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对大学的人际交往方面都已经基本适应了,只有14%的同学对于人际交往不是很适应。

这一部分不适应的同学表示,可能因为与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性格,因而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调查过程中,一同学表示“我和宿舍的同学关系不是很好,可能是价值观不太一样,我比较爱看书,比较安静,她们比较爱玩,比较闹腾”。还有一同学说“他不太会隐晦地说话,很直白,这样很容易得罪人”

同学们在被问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马上会找谁倾诉时大部分表示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朋友,同学们会向自己的朋友说出自己的困惑,迷茫还有无奈。

从对同学们是否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自己现如今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是否有信心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来看,很多同学因为刚上大学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缺少奋斗的动力。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同学有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不确定目标和未来生活状态的占剩下的一多半。如果同学们在如今大一都已经过去一半的情况下,对未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同学们有可能在大学期间就缺乏目标而导致不知道怎样进行学习和学习的目的也有可能变得模糊,进

而缺乏学习的动机最终有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一新生从高中跨入大学的校门,地处环境、生活习惯、教学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茫然

中学阶段学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进入大学后,没有新的目标同“考上大学”相衔接,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心理上的意志盲区,动机缺乏,面对充裕的闲暇时间手足无措,生活也随之渐趋散漫,甚至产生信念的危机。

2.焦急压抑

从中学到大学,许多新生第一次离开故土,离开熟悉的伙伴,离开长期依赖的家庭与亲人。在遇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问题没有家长及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自主、自理、自护能力都相对较低,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心、力都不足。尤其是新学期紧张和封闭的军训生活,身体上疲劳,生活上还得学会照顾自己,中学时每人都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而刚进入大学,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与新老师、新同学还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融洽关系。

3.对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

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显著的差别, 中学时很多学生通常是通过题海战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也存在重知轻能、重认识轻发展的倾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都相对较差。而大学教学中更强调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诱发学生从自身角度对问题进行纵深思考,同时把良好的情感品质作为重要的素质因素来优化发展。这使新生在短时间内对由教学目标变化而引起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难以接受、适应,从而不习惯新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无所适从,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

针对以上几点,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进入大学学习靠自觉,有了满意的学习环境,能更加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2.以前总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生活,而进入了大学,父母不能再陪着我们了,刚开始确实会想家,但我们是成年人了,应该独立了,当我们自己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才是一个真正成年人的生活,不再依靠父母,不再想家。

3.要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在交往中开阔生活空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要以诚待人,加强与新朋友的交流与沟通;要努力进行自我调整,在集体生活中尊重别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