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程复习】2014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考点归类整理

【全程复习】2014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考点归类整理

【全程复习】2014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考点归类整理
【全程复习】2014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考点归类整理

高考化学考点归类整理:硫酸及其盐

1.复习重点

1.硫酸的性质及重要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1.重要硫酸盐的性质及SO

24的检验;

2.难点聚焦

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

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 ↑+FeSO 4 (2)制较弱的酸:

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

2H 3PO 4+2CaSO 4

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

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

(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2.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 ↑+CaSO 4(铅皿中)

(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

NaHSO 4+NaCl Na 2SO 4+HCl ↑ (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4.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5.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

(1)制C 2H 4:CH 3CH 2OH CH 2 CH 2↑+H 2O (2)制CO :HCOOH CO ↑+H 2O 6.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微热 强热 微热 浓H 2SO 4

170 C

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 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7.用H 2SO 4作催化剂:

(1)乙烯水化:CH 2—CH 2+H 2

O CH 3CH 2OH

2. 浓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

<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 烧杯中放入20g 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

<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1:2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422SO H Cu +(浓)O H SO CuSO 2242+↑+?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

O H SO CO 22++↑?

稀H 2SO 4

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 、Fe ,说明原因)。 拓展:浓硫酸还可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2浓SO H S H +=

=+)(42浓SO H HBr =+)(424浓SO H FeSO

=+)(42浓SO H FeO

小结:

<1>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2SO 。 请同学们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3)硫酸的用途

思考:42SO H 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

24SO ,如何检验呢?

(二)-

24SO 检验

实验6—6: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

原理:42SO H 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24SO ,可以利用4BaSO 的不溶性来检验-24SO 的存在。使用试

剂是:可溶性钡盐和酸(盐酸或稀硝酸)。

常用方法:

① ??

???→?+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24SO 、+Ag 、+

22Hg 。

②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

3

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24SO 、-

23SO 。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24SO 、-

23SO 。

④ ??

???→?+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

3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24SO 、-

23SO 、+

Ag 、+22Hg 。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

24SO 的检验方法。

小结: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23CO 、-23SO 、+

Ag 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2

BaCl 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

24SO 存在。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思考:对于“黑面包”实验做如下讨论。

自学: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

(三)硫酸盐 1. 酸式盐

4NaHSO 、4KHSO 的水溶液显酸性,因为:-

++++24

4SO H Na NaHSO ,所以,有强酸作用。

2. 正盐(见表6—2)

表6—2 阅读材料:

(1)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 ppm 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 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 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 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 )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 )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

胞癌。

(2)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 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 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 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1)

?→???→?2

3222O

O H SO H SO 42SO H (主要途径) (2)

42232SO H SO SO O

H ??→???→?灰尘 3SO 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8.16(C ?-,沸点)8.44(C ?,3SO 与O H 2反应生成42SO H ,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工业上常用这两个反应制造硫酸。

3.例题精讲

[例1] 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质量分数为x 3%与x %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大于x 2%

B. 小于x 2%

C. 等于x 2%

D. 无法确定

精析:解法一:估算法。假设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x 2%。因为质量分数为x 3%的溶液的密度大,所以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大于x %的溶液质量,因而混合后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x 2%。

解法二:设质量分数为3x%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ρ,质量分数为x%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2ρ,两者体积均匀VmL 。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3%%3)(2

12

1212142x V V x V x V SO H w ?++=?+???+??=

ρρρρρρρρ

∵ 21ρρ>

∴ 2212ρρρ>+ ∴ 12211222ρρρρρ+>++

即)(232121ρρρρ+>+ ∴ %

2%)

(2)(2

12142x x SO H w =?++>

ρρρρ

答案:A

[例2] 现有S Na 2、42SO Na 、32SO Na 、32CO Na 和NaCl 五瓶无色溶液,不能根据闻气味鉴别气体,如何

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精析:使沉淀溶解不能加入稀HNO 3,因为HNO 3能把BaSO 3氧化成BaSO 4而不溶;也不可用Ba (NO 3)2和HCl 组合,因为此混合溶液中有H +

和NO 3-

,同样有HNO 3。

解法一:如图

)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2)试用上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 → 。

(3)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 瓶的溶液褪色,C 瓶的溶液不褪色,A 瓶溶液的作用是 ,B 瓶溶液的作用是 ,C 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确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精析:

上述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三个:SO 2、CO 2、H 2O ,在检验这三种产物时要避免相互干扰,如检验CO 2时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SO 2也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验CO 2之前必须先除去SO 2;同时,在气体通过水溶液后,水蒸气会随之带出,所以必须在通过水溶液之前检验水的存在,由上分析装置的连接顺序是4→2→1→3。

答案: -

(1)O H SO CO SO H C 22242222)(+↑+↑?

+浓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2SO 的存在 充分吸收2SO 验证2SO 是否已被吸收完全

(4)无水硫酸铜 水 由于产物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放在①、③之前 (5)澄清的石灰水 2CO

小结:品红是鉴别2SO 的试剂,2CO 不与品红作用。2CO 和2SO 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得酸;都与2)(OH Ca 反应生成沉淀,通入过量的2CO 或2SO 时,生成的

3CaCO 、3

CaSO 沉淀溶解,变成

23)(HCO Ca 、23)(HSO Ca ,溶液重新变澄清。2CO 中“C ”为高价,2SO 中“S ”为中间价,

都可被还原为低价,因此,2CO 、2SO 有氧化性。

[例4] 60mL 1

18-?L mol 的42SO H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1.08mol

B. 0.54mol

C. 在0.54~1.08mol 之间

D. 小于0.54mol

精析:1

1860-?L mol mL 硫酸中含纯42SO H 1.08mol 若完全与Cu 反应,被还原的42SO H 为

mol mol 54.008.121

=?,但浓硫酸与Cu 反应到一定浓度时,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Cu 反应,故实际上被还

原的42SO H 的物质的量小于0.54mol 。

答案:D

错解分析:误选B 项。原因是没有考虑到随反应的进行,42SO H 的浓度会逐渐减小,稀42SO H 不与Cu 反应。

[例5] 设计一个只用2BaCl 溶液及试管鉴别

32SO Na 和稀硫酸的实验,简要写出鉴别过程。

解析:虽然

3BaSO 和4BaSO 均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但前者可溶于酸,而后者不溶于酸。各取试样少许,

分别置于两支试管A 、B 中,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2BaCl 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NaCl BaSO BaCl SO Na 232

32+↓+

HCl BaSO BaCl SO H 242

42+↓+

静置两支试管,将A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注入B 试管中,若B 中沉淀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则说明试管B 中原来盛

32SO Na 溶液,A 试管中是稀42SO H 。若试管B 中无明显现象,则证明试管B 中原来盛稀硫酸,试

管A 中是

32SO Na 溶液。

答案:略

[例6] 有一定质量的Zn 与1

5.18100-?L mol mL 的浓42SO H 充分反应,Zn 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

气体A33.6L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 ,测得溶液中

1.0)(=+

H c 1-?L mol 。则气体A 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为 。

精析:本题所考知识点为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酸性,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

反应后溶液为1L ,11.0)(-+?=L mol H c ,则

m ol L L m ol H n 1.011.0)(1

=??=-+,故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硫酸0.05mol 。由于浓硫酸与Zn 反应过程中浓度变稀,故有2H 、2SO 两种气体产生。设2SO 、2H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

O H SO ZnSO SO H Zn 2244222)

(+↑++浓

x 2 x

↑++244

2H ZnSO SO H Zn

y y

???

?

?=?=+=++-mol mol L L y x mol y x 5.14.226.3385.105.021

解得:m ol x 3.0= mol y 2.1=

所以A 气体中4:12.1:3.0)(:)(22==mol mol H V SO V 答案:4:1)(:)(22=H V SO V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H 2S+H 2SO 4(浓)

B .Cu+H 2SO 4(浓)

C .C+ H 2SO 4 (浓)

D .CuO+ H 2SO 4 (浓) 2.下列对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它来干燥氢气

B .浓硫酸不活泼,可用铁铝容器存放

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D .浓硫酸难挥发,可用来制HF 、HCl 等挥发性酸 3.下列反应中硫酸表现氧化性的是

(A )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化氢等气体 (B )将KI 与浓硫酸混合,有紫色蒸气产生

(C )浓硫酸与氧化亚铁反应,会生成硫酸铁 (D )用浓硫酸在木制品上“烙”字画 4.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下列叙述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 )浓硫酸具脱水性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盐酸具有挥发性 (D )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某无色溶液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SO 42- B )一定有CO 32-

(C )一定有Ag +

D )可能有SO 42-或Ag +

6.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的浓H 2SO 4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 )H 2SO 4·2H 2O (B )H 2SO 4·H 2O (C )H 2SO 4·SO 3 (D )SO 3·10/9H 2O

7.在一定体积的的18mol·L -1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A )等于50 mL (B )大于50 mL (C )等于100 mL (D )大于100 mL

8、已知由NaHS 、MgSO 4、NaHSO 4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 (B)2a% (C)1-1.75a% (D)1-0.75a%

9、足量的浓硫酸与mgCu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nL,则被还原的硫酸的量是

A.m/64mol B.64m/22.4mol C.98n/22.4g D.64n/22.4g

10、蘸有浓硫酸的纸片或火柴梗会变黑,主要是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强酸性

11、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的硫酸溶液;

②加金属钠;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12、下列事实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是

A.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能与磷矿石[主要成分Ca3(PO4)2]反应生成磷酸

C.能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氢气 D.能与食盐固体共热产生氯化氢气体

13、向50mLl8.4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0.92mol B.大于0.46mol,小于0.92mol C.0.46mol D.小于0.46mol

14、浓硫酸与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若在反应过程中,锌与硫酸的质量比为26:49,则硫酸的还原产物为

A. SO2 B.S C.H2S D.ZnSO4

15、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SO2、O2、H2 B.C12、HBr、HC C. CO2、NH3、CO D.C12、HCl、O2

16、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所选用的试剂应为

A.氯化钡 B.盐酸 C.氯化钡和盐酸 D.氯化钡和硫酸

17、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碳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这种试剂可以是

A.BaCl2 B.溴水 C.稀盐酸 D.品红溶液

18、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乙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丙不变,然后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至完全反应时,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是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

19、将下列气体分别通入对应的溶液中,能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A. 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 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D. 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

二、填空题

20、实验室常用硫酸来制取气体,试填出硫酸在这些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用浓硫酸和NaCl反应制取HCl___ _____;

(2)用稀硫酸和Zn反应制取H2_____ ___;

(3)用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二氧化硫____ ____。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

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实验时,除了(1)小题中指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其它的实验现象,请

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

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浓硫酸和木碳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 ___。B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D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为K2CO3、K2SO4、NaHSO4、Ba(NO3)2中的一种。进行下列实验:A+C无明显

现象;A+D无明显现象;B+D产生沉淀E;B+C生成溶液F及沉淀;少量E溶于过量F中,生成溶液并放出气体。由

此可确定: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24、近闻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1步用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第

2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 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气副产品。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试评价下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简要说明理由:

方案甲:试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

溶解

方案乙:试液 无现象 白色

沉淀

方案丙:试液 无现象 白色沉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 4

D 此实验不能确定Na 2SO 3是否部分被氧化 27、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 .重晶石:BaSO 4

B .熟石膏:CaSO 4·2H 2O

C .皓矾:ZnSO 4·7H 2O

D .明矾:KAl(SO 4)2·12H 2O

28、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 A .ZnCO 3和BaCl 2 B .ZnS 和BaSO 4 C .ZnCl 2和BaCO 3 D .ZnCO 3和Ba(NO 3)2

29、将p %的浓硫酸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得到q %的稀硫酸,则p 与q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p ≤2q B . p=2q C . p<2q D . p>2q

30、BaCl 2有剧毒,致死量为0.8g ,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并加服—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A .Na 2CO 3

B .MgSO 4

C .BaSO 4

D .NaCl

31、将m %的硫酸与3m %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得到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x=2m B . x<2m C .x>2m D .m

32、已知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 /L ,则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9.2mol /L

B .大于9.2mol /L

C .小于9.2mol /L

D .不能确定

33、实验证明:Cu 不能在常温下与O 2反应,也不能与稀硫酸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硫酸中并通入空气来制CuSO 4的,铜屑在此条件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利用Cu 制备CuSO 4的另一种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种方法________者好(填“前”、“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粉笔是教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粉笔的生产过程可图示如下:

(1)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甘油是一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的有机物。在A 中加入少量甘油和纯碱,可制成“无尘”粉笔。加入甘油能减少粉尘,这是利用甘油能与 氯化钡溶液 足量稀盐酸

足量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少量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吸湿性很强,粉笔中含甘油可使粉笔末因潮湿而不易漂浮的性质。加入纯碱可提高硬度,写出与此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为检验一瓶Na2SO3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取a g干燥试样,用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加入足量BaC12溶液,再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bg。

(1)若a = _________ (填入含b的代数式),说明试样未变质;

若a =_________ (填入含b的代数式),说明试样已全部变质;

若_________ (填入a、b的关系式),说明试样部分变质。

(2)若取10g试样,假定Na2SO3已有50%(指物质的量)变质,则上述b值应为_________。

36、向一定量铜片中加入115mL某浓度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溶液稀释到500mL,再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重,质量比加入的锌粉减轻了7.5g求:

(1)加入的铜片的质量。

(2)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一、1B、2D、3C、4A、5D、6D、7D、8C、9AC、10B、11B、12B、13D、14C、15AD、16C、17C、18D、19CD、

二、20. (1)酸性、难挥发性;(2)酸性(酸的氧化性);(3)酸性、难挥发性;(4)酸性、强氧化性。

21.(1)乙中品红褪成无色;甲中溶液显蓝色。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装置甲试管内溶液变黑色浑浊;装置甲中试管上部有白雾;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变黑并有气泡产生……(3)Na2CO3+SO2=Na2SO3+CO2↑

22.(1)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H2O+2SO2+CO2

(2)2H2SO4(浓)+C?→

(3)A:无水硫酸铜。检验水。B: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D: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

23. 硫酸钾硝酸钡硫酸氢钠碳酸钾

24. Na2 SO3+SO2 +H2O=2NaHSO3 2NaHSO3====== Na2SO3+ SO2↑+ H2O

25. 甲方案不严密,可能有Ag+干扰;乙方案严密,足量稀盐酸能排除Ag+、CO32-、SO32-的干扰;丙方案不严密,加入的稀硫酸有干扰。

第二部分

26D、27B、28B、29C、30B、31C、32C、

33.2H2SO4+O2+2Cu=2CuSO4+2H2O 2H2SO4(浓)+Cu=CuSO4+ SO2↑+2H2O 前节省原料,无污染

34. (1)2CaSO4·H2O 2CaSO4·H2O+3H2O=2(CaSO4·2H2O) (2) Na2CO3+CaSO4=CaCO3+Na2SO4

35.(1)126b/217 142b/233 126b/217

36. 64g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铁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铁及其化合物 1.下列图象表示铁与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根据反应:Fe+2Fe(NO 3)33Fe(NO3)2可知,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3)3的Fe与Fe3+所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 项正确。 2.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操作a是萃取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体的溶解 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 【解析】选B。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A正确;操作a是过滤,B错误;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降低温度,减少固体的溶解,C正确;Fe2O3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D正确。 3.甲、乙两种单质与A、B、C、D、E、F六种化合物之间可以按下面框

图所示进行反应,已知:C为红褐色沉淀,E为白色沉淀,F焰色反应为黄色。 (1)写出甲、乙、B、E化学式: 甲:________;乙: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Fe Cl2FeCl3Fe(OH)2 (2)Fe+2HCl===FeCl2+H2↑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

课时作业(十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1月中旬北京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对空气PM2.5指数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A、B正确。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C正确。砷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D 2.(2013年安徽名校联考)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①Ca(OH)2②BaCl2③NaAlO2④Na2SiO3 ⑤Ba(NO3)2⑥苯酚钠⑦Na2CO3 A.①②④⑦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解析:过量SO2通入Ca(OH)2、BaCl2、Na2CO3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通入NaAlO2,Na2SiO3、Ba(NO3)2、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D 3.(2012年福州市期末)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 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因为是含有水分的蔗糖,所以还体现了吸水性。

2013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3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2分

O2Cu+O 4.(6分)(2013?四川)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

5.(6分)(2013?四川)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 mol/L mol/L

6.(6分)(2013?四川)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 计算 =0.002mol/

=1.44 7.(6分)(2013?四川)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 计算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n= V= ,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 ,解得

mol/L=14mol/L,故B正确;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的体积分数是× ,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8.(11分)(2013?四川)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 (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3)L的悬浊液中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 (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O42﹣+20 H+=4Fe3++3O2↑+10H2O.

201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 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木炭燃烧 D、糯米磨粉 28、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9、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A、BaCl2 B、CaCO3 C、K2CO3 D、NaCl 30、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蔗糖 C、植物油 D、大理石 31、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钙 B、甲烷 C、碳酸 D、二氧化碳 32、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33、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0 C、-1 D、-2 34、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KCl B、NaOH C、NH4Cl D、BaSO4 35、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 36、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 ?点燃2NaCl ??CaCO3+ CO2↑+ H2O B、2Na + Cl2??→ C、2Mg + CO2? ?点燃2MgO + C D、AgNO3 + NaCl →AgCl↓+NaNO3 ?→

2021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专题强化练(一)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杀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 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不属于升华 解析:A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ClO-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乙醇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杀菌消毒的效果,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l2,错误;B项,聚丙烯熔喷布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疫苗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变性,所以一般应该冷藏存放,正确;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S与Hg化合再生成HgS,此过程是化学变化,而升华是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A 2.(2020·厦门质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汉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利用酒精的强氧化性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D.“纷纷灿烂如星陨,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反应 解析:A项,聚丙烯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项,陶瓷为硅酸盐材料,其主要原料为黏土,正确;C项,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 项,铁元素的焰色反应发出的光在可见光范围之外,错误。 答案:B 3.(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2020年春节,口罩成为急需品。下列有关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代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丝巾做成口罩遮盖口鼻,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中层为隔离过滤层,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构成,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一次性防尘口罩虽不具备过滤细菌的作用,但可防气溶胶,烟、雾都是气溶胶,但分散剂不一样 D.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口罩或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解析:A项,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项,聚丙烯为丙烯加聚而成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雾、烟都是气溶胶,分散剂都为空气,

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红对勾单元综合测试1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1-9每小题2分,10-18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A选项二者的单位不同;B选项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不是单位;C选项正确;D选项1 mol 任何物质都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但不一定是原子,如水。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C.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 D.1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正误判断。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正确;质量的单位是g,B错;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 L/mol,C错;同一溶液的浓度是一定值,不随体积变化而变化,D错。 3.(2013·南宁一中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 -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答案]C [解析]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得c(H+)+c(K +)+3c(Al3+)=2c(SO2-4)+c(OH-),因c(OH-)浓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有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 D.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NaOH 4 g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24 S 32 K39 Mn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 B. X+、Y3+ C. Y3+、Z2- D. X+、Z2-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 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 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和OH- B.CO和N 2 C. HNO 2 和 NO 2 - D.CH 3 +和NH 4 +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 相似。由此可推测 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BeBr 2 高 D.不与NaOH溶液反应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CH=CH 2 (g)+2 H 2 (g)→CH 3 CH 3 CH 2 CH 3 (g)+236.6 kJ CH 3-C≡C- CH 3 (g)+2 H 2 (g)→CH 3 CH 2 CH 2 CH 3 (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最新)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专题强化练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专题强化练 1.(2018·全国卷Ⅲ)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 与化合物H 在Cr-Ni 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HO +CH 3CHO ――→NaOH/H 2O △ RCH===CHCHO +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 为单氯代烃,由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 生成B 、G 生成H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Y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6)E 与F 在Cr-Ni 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7)X 与D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到B 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l 应该取代饱和碳上的H ,所以B 为 ;B 与NaCN 反应,根据C 的分子式确定B →C 是将Cl 取代为CN ,所以C 为;C 酸性水解应该得到CHCCH 2COOH ,与乙醇酯化得到D ,所以D 为 CHCCH 2COOCH 2CH 3,D 与HI 加成得到E 。根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F 中一定要有醛基,在根据H 的结构得到F 中有苯环,所以F 一定为 ;F 与CH 3CHO 发生题目已知反应,得到G ,G 为 ;G 与氢气加成得到H ;H 与E 发生偶联反应得到Y 。 (1)A 的名称为丙炔。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I卷)word清晰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 7.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 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 是 A.W2-、X+ B.X+、Y3+ C.Y3+、Z2- D.X+、Z2- 10.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 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1.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 4 ,浓度均为0.010mol ?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 ?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2- 4 B.CrO2- 4 、Br-、Cl- C.Br-、Cl-、CrO2- 4 D.Br-、CrO2- 4 、Cl-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 C. 32种D.40种 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第Ⅱ卷(58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 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 填写姓名。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 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 94与U P 239 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 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 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 NH 4+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 测BeCl 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强化练习题 1.近日,大庆市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氮氧化物指数偏高。 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处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CO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在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两容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温度下,下列叙述能说明容器Ⅰ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2v正逆容器内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 用氨气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反应原理为: 。 将一定比例的NO、与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如图所示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当反应温度高于 时,NO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O百分含量减小副反应增多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 已知: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若该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升高温度时,平衡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利用电化学装置可处理氮氧化物。电解NO可以制备,变废为宝。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在阴、阳两极分别通入NO的同时,向反应室中通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生成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2.丙烷脱氢是工业生产丙烯的重要途径,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下表为部分键能数据,据此可算出 _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向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脱氢反应,经过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开始的倍。

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Al3+、Cl-、CO32- B.H+、Na+、Fe2+、MnO4- C.K+、Ca2+、Cl-、NO3- D. K+、NH4+、OH-、SO42-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 B.1L0.1mol/L的氨水中有n 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 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D 11.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 和Hg2+ 12. 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 c(HCO3-) C.饱和食盐水中:c(Na+)+ c(H+)= c(Cl-)+c(OH-) D. 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2.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Q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 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 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NH 4+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BeBr 2高 D.不与NaOH 溶液反应 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3 CH 2 CH 3(g )+236.6 kJ CH 3-C ≡C - CH 3(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3(g )+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0. 右图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分散系(含方法提示和解析)

智能考点 分散系 Ⅰ.课标要求 1.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的概念。 2. 了解浊液、溶液、胶体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4.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的有关计算。 5. 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Ⅱ.考纲要求 1. 了解溶液的含义。 2.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Ⅲ、教材精讲 1. 分散系 (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 组成 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其他粒子的物质。 (3)分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溶液、胶体。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溶液 (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为g 。 (3)质量分数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4.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③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如通过研磨,将分散质微粒研磨至直径达1~100nm 后,直接将其分散在分散剂中而制备胶体。 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如水解反应,或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直径达1~100nm 而制备胶体。 (5)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将待提纯的胶体装在半透膜的袋内,将袋子 悬于水中(如图)。袋内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 入水中,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袋内。这样可 以除去混杂在胶体中的小分子和离子。 Ⅳ.典型例题 例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NaCl 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5.61005.35.26?++ C 、26.5% D 、 %1005 .35.61005 .35.26?+++ 【解析】本题是一道围绕溶解度、质量分数浓度进行命题的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还考察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错选D 。

201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6. 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 的是 A.用浓盐酸检验氨:NH 3+HCl=NH 4Cl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 2- 3+H 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CO -3+OH -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 -=Fe 3+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 2=CaCO 3↓+H 2O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 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 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 2++2e -=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0.实验:①0.1mol ·L -1AgNO 3溶液和0.1mol ·L -1NaCI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 和白色沉淀c ; ② 向滤液b 中滴加0.1mol ·L-1KI 溶液,出现浑浊; ③ 向沉淀c 中滴加0.1mol ·L-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浊液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g +(aq)+Cl -(aq) B .滤液b 中不含有Ag + 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I 转化为AgI D .实验可以证明AgI 比AgCI 更难溶 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 B . 将NO 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 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 赏析:考察核素与同位素,Pv 与U 是不同元素,不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不同。U P 238 94与 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选择D 。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 .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赏析:考察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而变质。选择A 。 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丙烯 D .1,3-丁二烯 赏析:考察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关系。高分子是聚乙炔,单体是乙炔。选择A 。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赏析:考察作用力类型。石蜡→液体石蜡,破坏范德华力;液体石蜡→石蜡蒸气,破坏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是裂化反应,破坏共价键。选择B 。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升华 B .萃取 C .纸上层析 D .重结晶 赏析:考察溶解度概念。升华与熔点、沸点相关,与溶解度无关。选择A 。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 .碱性:KOH>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K C .酸性:HClO 4 >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Al 赏析:考察元素周期律。相对原子质量:Ar>K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选择B 。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 .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 .CH 3+和NH 4+ 赏析:考察微粒中的电子数。CH 3+和NH 4+电子数不同,前者8个,后者10个。选择D 。 8.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 .熔融态不导电 B .水溶液呈中性 C .熔点比BeBr 2高 D .不与NaOH 溶液反应 赏析:考察晶体类型。从材料分析,BeCl 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水解使溶液呈酸性,熔点比BeBr 2低,能与NaOH 反应。选择A 。 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3(g )+236.6 kJ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三专题强化练三

专题强化练(三) 1.(2019·邯郸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剂”在应用过程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 B.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 C.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 D.小苏打常作焙制糕点的“起泡剂” 解析:A项,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臭氧表现氧化性;B项,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其表现碱性;C项,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其表现还原性;D项,小苏打常作焙制糕点的“起泡剂”,其表现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性质。 答案:C 2.(2019·河北省定州中学月考)某溶液中除H+、OH-外,还有大量的Mg2+、Fe3+、Cl-,且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B.将该溶液滴在KI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 C.若该溶液的pH为1,则c(Mg2+)=0.2 mol·L-1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能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由题意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Mg2+、Fe3+不会含有大量的OH-,Mg2+、Fe3+、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可知溶液中还含有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H+)∶n(Mg2+)∶n(Fe3+)∶n(Cl-)=1∶1∶1∶6。向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OH-先与H+反应,不会立即产生沉淀,A项错误;将该溶液滴入KI淀粉试纸上,Fe3+将I-氧化生成I2,I2使淀粉变蓝,B项正确;若该溶液的pH为1,c(H+)=0.1 mol·L-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H+) :n(Mg2+)=1∶1,则c(H+)∶c(Mg2+)=1∶1,则c(Mg2+)=0.1 mol·L-1,C项错误;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与Fe发生化合反应:2Fe3++Fe===3Fe2+,H+与Fe发生置换反应,Fe+2H+===Fe2++H 2↑,D 项错误。 答案:B 3.(2018·江苏卷)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KI溶液:Na+、K+、ClO-、OH- B.0.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2-4 C.0.1 mol·L-1HCl溶液:Ba2+、K+、CH3COO-、NO-3 D.0.1 mol·L-1NaOH溶液:Mg2+、Na+、SO2-4、HCO-3 解析:B项: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A项:ClO-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不能大量共存。C项:CH3COOH为弱电解质,CH3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D项:OH-与Mg2+、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课时测练 4.4硫及其化合物(广东省专用)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第4节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活页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硝酸酸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 C.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答案】 D 【解析】检验SO42-时应注意Ag+、CO32-、SO32-、PO43-等离子的干扰。A、C项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为SO42-,故不能排除SO32-的干扰;B项中先加BaCl2而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也不能确定含有SO42-,因为它可能含有Ag+。 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 D 【解析】A中浓硫酸易吸水而浓盐酸易挥发,故原理不同;B项中氯水中HClO表现强氧化性,而活性炭是表现了吸附作用;C项中漂白粉变质是先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HClO,HClO又分解才失效,而水玻璃(Na2SiO3)与空气中CO2反应后即失效,原理不同,故错误;D项中都是加成反应,原理相同。 3.(2013·广东质检题组合)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①将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A.②④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全部 【答案】 D 【解析】①SO2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②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⑤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会重新变为红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