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

自从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必修部分。一边高喊着不忽略选修部分,一边冷落着选修部分。我们通过对不同版本选修部分的初步研究,认为选修部分对于《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往往更容易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尤其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所以,对选修部分的研究和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五个版本的《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编写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中国论文网

一人教版选修一模块

以“课题”的形式编写教材。将《标准》中列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归纳为6个专题,下设16个课题。各个专题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除非特别说明,各个课题也相对独立,所以,师生在选择实验时,无需顾虑教材编排的顺序,只需先从专题层面选择某项生物技术,再从课题层面选择实验就可以了。本教材对《标准》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内容分成两个专题,同时也把“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分为两个专题,使内容排列更为条理化。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背景”创设了初始的探究情境,通过突出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自主研习和设计实验方案。此外,教材还有大量的旁栏问题,大多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对于探究的结果,教材以“结果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表达,不断进取。“课题延伸”和“相关链接”则体现探究的开放性,鼓励有潜质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栏目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

3鉴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通过画出操作流程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操作中需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适当提示。

4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浙科版选修一模块

完全按照《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围绕《标准》活动建议编排实验,体现“实验”模块特色,共分四部分,13个实验。在呈现方式上,教材的版面和栏目非常简洁明了,遵循以下原则:

1开宗明义,提出实验室工作守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不仅是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也有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日常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介绍了生物技术的定义,概述生物技术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应用、前景、以及与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系,让学生对于生物技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技术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3每一部分开篇点明研究的现实意义,每一部分都由若干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首先指明实验目的,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学生的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

4以很少的文字进行了简单的知识铺垫,然后介绍实验的设备及用品、材料和步骤,步骤介绍的比较简单,而且和其他版本的教材比较,省略了很多步骤及技能的指导。

三中图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增加了更多可选择的探究内容。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每章的开始都设有“课题研究”,开篇点题,在“研究计划”中明确本章的主要内容,在“总结交流”中指出本章的重点,这样让学生从宏观走进去,又知道具体要做什么、掌握什么,从而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

2每节通过“背景知识”栏目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知识的铺垫,包括最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叙述简洁、图文并茂。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做好技能的铺垫,在“实践案例”中完成相关实验。“实践案例”是该教材的特有栏目,包括材料器具、活动程序、结果分析等。通过介绍较为详尽的实验操作过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可参照、可借鉴或者可模仿的具体案例,其目的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教学条件尚差的学校,可基本按照“实践案例”的程序,完成实验操作。而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参照“实践案例”,选择性地进行重组和调整,设计出可行性更强的实践活动方案。

3中图版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每节都有若干个“探究活动”,具有较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如果说“实践案例”是属于模仿水平的技能训练,那“探究活动”则是对“实践案例”的一种变通和认知层次上的提高,属于独立操作水平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在“探究活动”栏目中,提供2~3个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建议”。该栏目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扩大实验研究的范围,拓展思维的空间。

四河北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本套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发展史的教育。每章的开篇设置了“技术发展历程”栏目,介绍相关的技术的发展历史。每章开篇还介绍了每节的主要内容,明确每节的学习目标。

2河北版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是采取先呈现“实验”或“探究”,然后总结知识,后面又安排了“课外实践”栏目,秉承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技能卡”的设置,突出了对实验技能的指导。如,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的使用、环境中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等都是以“技能卡”的形式呈现的。

五苏教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苏教版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标准》的体系,但有较明显的创新之处。不只是按照《标准》提出的13个实验的具体内容编排教科书,而是重新将实验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生物无菌培养技术实践、发酵技术实践、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4个部分。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教材的开篇是“学习指南”栏目,通过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利用好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绪论”中介绍了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强调实验是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明确了科学实验对于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目标”和“关键词”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具有显著特色的小栏目,对于学生初步确定“核心学习”这一意识有好处。关键词一般出现在正规的学术论文中,中学教材中设置关键词还是罕见的。通过关键词与《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对应程

度是比较高的。作为“学习目标”的重要补充,关键词具有更简洁、明了、易记的特征,而且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使用关键词进行阅读和检索的良好习惯。

4苏教版基础知识介绍得比较详细、全面,“边做边学”和“课题研究”的栏目实践活动采用身边容易取得的材料,降低了实践活动开展的难度,提高活动的开出率,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

5苏教版延伸相关链接,链接了权威文献,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有心的同学可以便捷地搜寻到此书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个版本教科书各具特点,形式多样,均渗透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新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给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感受,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材,利用好教材,看到每个版本教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毕鹏.山东省高中生物新教材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郭永峰.中图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特点简析[J].生物学教学,2006(10(.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吴兢勤,朱正威.人教版“生物技术实践”简析和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05,40(6):28-30.

[5]王宪国.中图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J].生物学教学,2006(5).

[6]吴相钰,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2007(3).

[7]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张新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 先加A液,后加 B液,摇匀使用 尿糖检测葡萄糖葡萄糖试纸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 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 提取液:无水 乙醇;分离 液:层析液 画滤液细线 细、直、干燥 后重复画 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 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素b:黄 绿色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叶) 层析液不能 没及滤液细 线(防止色素 溶解) 加入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碳酸 钙:防止研磨中 色素被破坏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灰绿色 CO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学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公式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人类某种 遗传病 汇总法发病率= 患病人数 被调查人数 ×100%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进行调查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种群密度调查要随机取样活动强动 物 标志重捕法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植物、活 动弱动物 样方法 所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和所 取样方数(取平均值)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中的 小动物 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酵母菌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必修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即和,而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置镜(装镜头)→→置片→调焦→观察。 3.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和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 1.直径倍数、长度、宽度 2.对光 3.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如绿叶,则需酒精处理。(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

(3)蛋白质与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易于观察。 4.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CuSO4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 _____CuSO4溶液)的比较: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②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Cu2+,能和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络合物。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溶液,再滴加溶液。 (2)脂肪鉴定中用体积分数为洗去浮色。 5.实验说明: (1)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到棕色到。 (2)花生种子切片要,这样才能透光,有利于显微镜的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切片的。 答案: 2.脱色、橘黄色、红色、双缩脲试剂、肽键

2017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6年7月20日版 (修订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3) (一)设计依据 (3) (二)结构 (4) (三)学分与选课 (4) 四、课程内容 (4) (一)必修课程 (4)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 (二)选修Ⅰ课程 (8) 模块1 稳态与调节 (8) 模块2 生物与环境 (10) 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 (三)选修Ⅱ课程 (14) 现实生活应用 (14) 职业规划前瞻 (16) 学业发展基础 (19) 五、学业质量标准 (22) (一)学业质量水平 (22) (二)说明 (25) 六、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 Ⅰ. 教学建议.................................................................................................................. Ⅱ. 评价建议 (27)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 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 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 染色5min 两种溶液混合,现配现用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 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 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假说—演绎法 1、方法解释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典例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3、其他实例 (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3)遗传密码的破译;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5)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二、类比推理法 1、方法解释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典例分析 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3、其他实例 类比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察及实验检验。 三、同位素标记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H2O+ C5 3、其他实例 (1)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复制繁殖实验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中的氧 (5)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6)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氧气中的氧 (7)分子杂交法――探针 四、对照实验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比较,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是进行某种试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通过一些实验步骤,然后观察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这种措施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不同于对比实验法①一般要设计对照组;②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是事先知道的;③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照而得出的。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专题 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案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4、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教材实验总结 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色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doc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四: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最新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认真探究,不断摸索,并聆听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所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实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优化了课堂结构,为原来在课堂45 min难以完成的实验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现就选取几个常见的教学实验作以简单的改进探讨。 在“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中,教材选用的是一种半透膜一玻璃纸即羊皮纸,这种羊皮纸目前很难找到,备选的替代材料很多,如花生种皮、猪肠衣、鱼鳔及鸡卵的卵表膜,而花生种皮小,易破;不透明,直观性差;猪肠衣要将猪小肠的浆膜剥离才能得到,操作麻烦,不干净;鱼鳔虽好,但很滑,不易与玻璃管捆绑;替代材料鸡卵的卵壳膜效果较好,剥取一个完整的卵壳膜的方法是,将生鸡蛋

放在稀盐酸浸泡3~4h,取出后,将鸡蛋的钝端打开一个小洞,去掉蛋清和蛋黄,很容易就剥取到一个又大又有韧性的卵壳膜,实验操作非常方便。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做切片,要求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这种操作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即使有些学生动作符合要求,切下来的薄片也很厚。有些学生怕切到手,干脆像切菜一样,切出的薄片就更厚了,实验基本失败。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还是做切片,选用的是双片刀片,把两片刀片合并在一起进行切片,这样在两片刀片之间很容易得到薄片,但还是有些学生怕切到手,不敢做。第二个方法改做涂片,学生只需要用刀片在花生断面上轻轻刮取一些粉末,做成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使得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因为紫色洋葱的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使其呈现为紫色,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影响到实验的效果:(1)每个洋葱的最外一层鳞片叶紫色深,越往里颜色越浅,最里面近似白色。如果想获得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 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高考生物必备: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实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我们对这些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现结合我们的试验体会,谈谈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供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实验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的准备工作 1.1材料准备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材料应有所选择。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 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为使检验效果(颜色反应)明显,用于鉴定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用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应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天,便于研磨。 1.2药品、试剂准备斐林试剂: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2种溶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2种母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苏丹溶液:取0.1g苏丹干粉,溶于100ml95%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分装成小瓶。 2实验的安排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应展示3个实验的结果,供学生作对照比较。为了能按时完成实验,学生分组应以2人1组为宜,而且2人必须分工合作,以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如鉴定脂肪时,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另1个学生调试显微镜。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注意事项: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2种溶液分别配制、储存, 使用时再临时加以混合,即现用现配。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10%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试剂B(1%CuSO4溶液)。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蛋白(蛋清),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4实验现象的观察本实验都是通过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存在,因此,必须持别注意观察加入化学试剂前后被检样品的颜色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2]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的装片 1实验的准备工作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一)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 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 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