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特点及6个推论

基本观点是,只有能实现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的东西,才是财富,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

重商主义思想的特点

●国家先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然后才有经济学说(按雅克.阿达的说法,重商主义是一整套的实际做法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理论);

●经济现象分为经济和货殖,重商主义研究的恰恰是货殖;

●与中世纪的经院学派和宗教神学不同,从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角度考察经济现象;

6个推论(不仅是推论,有事实为证):

第一,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主要对欧洲人而言;

第二,与国外贸易才能增加货币量;

第三,流通是利润源泉-由于交通和通讯落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差价很大。即使扣除高昂运费,仍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比如,胡椒和香料等印度产品在罗马的售价比生产价格高百倍;

第四,国内商品生产应该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

第五,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

第六,对外贸易差额必须是顺差。

2、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是,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以一个国家拥有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要用少买多卖即外贸顺差的方法增加货币.不同之处是如何实现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方法上有不同主张.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①以守财奴的眼光看待金银,强调“少买”来保证货币的流入大于支出,通过调节货币的运

动来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禁止本国货币和金银的输出,对出口进行严格的管制;

②强调每一次贸易中都要做到金银的入超,以出口多于进口来获取较多的金银和外国货币达

到增加国家的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基于资本家的眼光把货币看成资本

①强调“多卖”,而不再单纯的赞成“少买”,只要保证最终结果是顺差就行;

②在政策上反对金银输出的禁令,赞成通过适量的外国商品,并对其进行加工后再卖出来换

取利润;

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各种保护主义措施,促进外贸平衡,保护本国工商业抵抗外

国竞争;

④不再把单纯的谈论财富,而是放在辨析以货币形式出现的、作为资本用的财富上;对策上

不再放在对货币的管制,而是放在贸易的管理上;

⑤提倡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采取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外国工人移入。

3、古典经济学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的基本理论和范畴

配第:

第一,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区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什么是劳动价值论,为什么古典学派都从事劳动和价值关系的研究)

劳动价值论,就是探讨劳动与价值关系的理论,主要是: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的变化如何决定价值。为什么古典学派都从事劳动和价值关系的研究?因为劳动毕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有一个意思没翻译过来,在第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层含义“and active principle”,可以推论第二句话后面是“被动的原则”,劳动对比财富生产来说是更重要的)

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的决定:自然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政治价格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但在这里,他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然而,没有把金银财宝和财富简单等同起来,粮食也是财富;货币并非财富的唯一代表但又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不朽

劳动生产率、分工和价值量的关系。在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背景下,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从而对降低商品价值的影响;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对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第二,对货币价值和作用有一定了解。

—认识到货币价值实体就是劳动;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额及流通速度有关;

—提出处理流通中货币过多或过少问题。

第三、提出工资理论(“生存工资”学说)

—工资的自然基础是维持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劳动时间生产的成果-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深刻理解;

—工资决定于必要生活资料,该生活资料数量取决于“自然的丰度和气候”。

第四,提出地租即剩余价值理论

—产品价值扣除工资和生产资料价值,余下部分是地租-剩余价值;

—提出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暗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把工资和剩余价值对立起来-相当于论证了工人和土地贵族的矛盾;

—最早提出级差地租和论证其形式。

第五,提出地价理论

地价理论。卖土地等于地租出卖的权利,根据地租求地价,把地价看成资本化的地租,是他的天才发现。

配弟思想的历史意义

—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为什么能逐渐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能够适应资本主义成分在工农业发展的现实,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也受当时学术发展的影响,深入到事物内部去考察);

—他的思想的不足之处:依赖弱假设,不考虑数据的真实性,说不然是真的,不然也不太像假的。

—总的评价。

布阿吉尔培尔

价值论、真正的价格,公平的价格指什么,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总供给总需求来的:价值论。寻找市场价格背后“真正”价格或者“公平”价值,实际上就是交换价值。它是由社会总劳动量依照自由竞争原则按比例正确分配到社会各特殊产业部门的“必要劳动量”决定,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实际上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

5、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社会阶级结构学说、资本学说

●交换的等价性学说

体系的出发点。在自然秩序或完全竞争条件下,只有彼此价值相等的东西才能交换;

尽管其价值论是生产费用论,但肯定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否定了重商主义;

认为只有把流通看成生产的从属要素,才能发现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货币论

从交换的等价性学说出发,认为货币的职能不过就是充当流通的手段,不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工具或表现;

从使用价值的观点看待财富和货币的职能;

贮藏货币是有害的,这就彻底粉碎了重商主义。

“纯产品”学说(表现为实物形态的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

魁奈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生产部门区分于二:①财富的扩大,指农业;②财富的相加,主要指工业。由于自然力作用,农业中生产的产品,包含了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非农业不会创造这个余额,称“纯产品”;

此概念的三个矛盾。第一,并非只有农业才有自然力参加生产过程;第二,纯产品同交换等价性学说的矛盾;第三,纯产品的价值不能理解为自然形态。

“纯产品”是什么-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只有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中才有,小农经济则无(因为是自己自足的),把剩余价值的源泉完全定格在生产领域,比配弟有所前进。

社会阶级结构学说(对比杜尔哥)

重农主义者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把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①生产阶级,从事农业

的阶级(租地农业家和农业工人);②土地所有者阶级,这个阶级以地租和赋税形式获得农业阶级的“纯产品”;③不生产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阶级(资本家和工人)

可取的是,从他不完全正确的剩余价值学说出发根据提供和占有“纯产品”或不生产来划分。不可取的是,没有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出发划分。

●杜尔哥的社会阶级结构问题

1,进一步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分为资本家和劳动者,对此做出正确解释;

2,从重农主义偏见出发,认为土地占有者是真正的资本家,其他资本家都是派生的资本家,把没有占有土地的农业和工业阶级,包括资本家和工人,都看成是受土地所有者雇佣的工人,其错误是无法区分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界限;

3,分析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产生的历史过程。难能可贵的是把雇佣劳动的发生过程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联系起来。但在分析除土地占有者之外的资本家的产生过程时,犯了错误;

资本学说。

①只有农业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唯一部门,投入农业的资本才是真正的资本,工业资本是不生产的;

②对农业资本的深入研究:年垫支(即每年都要支付的投资)和原垫支(即开办时或其后几年才支付一次的基本投资),实际上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流通资本却不能作此划分。

6、对经济表的评价

1,是极有天才的创见,用几大线条,表明简单再生产是怎样通过流通进行分配的。具体如下:第一、选中商品资本循环为基础,这成为日后马克思“W---W’”的来源,很好的揭示了资本循环的实质;

第二、正确指出社会资本在生产和流通的关系,货币仅仅作为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

第三、揭示了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各阶级收入的起源。

第四、把生产劳动的两个主要部门,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流通,视为再生产过程的要素。对日后科学的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起了启发性的作用;

2、错误:

第一、《经济表》片面的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封建外观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第二、《经济表》把农业资本划分为“原垫支”和“年垫支”,没有从价值增殖的观点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无法正确的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第三、《经济表》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而没有正确的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从而无法完善的分析再生产过程。

第四、《经济表》强调了资本生产的均衡而忽视了其矛盾。他无法认识到资本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也看不到它是如何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第五、就《经济表》本身来看,在工业生产中,有“年垫支”而没有“原预付”;把“原预付”

的折旧基金和利息混淆起来;假定工业部门自己全不消费工业品的等等观点都是错误的。

7、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主题和两个基本要素

1、《国富论》的主题:研究国民财富怎样增长的问题。

2、《国富论》全书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①何谓国民财富,指一国人均的国民收入(斯密说,一国的财富是由它的成员的平均福利来计算的,而不是由总额来计算的-强调人均而非总量。国富来源于民富)。②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增加国民财富主要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这主要靠发展分工;第二是靠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这主要靠增加资本。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

8、亚当斯密的基本思想

1、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不考货币理论)

⑴强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分工所致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为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

作,通常须损耗时间,分工可以避免这种损失;许多简单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器的发明,使得一个人可以做多份工作。

②这里讲的分工是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而不是社会分工;

③这个时期的工场手工业与后来的机器大工业不同,它不是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村。

⑵分工由交换倾向引起

①交换由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决定。但是要告诉对方,与我交换,你可以得到好处(涉及人和

动物的区别-动物是单方面的;涉及给对方足够的信息,交换基于各自物品所有权上的契约)②交换倾向必然引起分工(交换倾向来自于相互需要和利己心;分工使其得以固定并使不同

人的差异变为有用-越是不同越产生相互需要;人最早的差别并不重要,而由分工之后产生的差别具有决定作用)

③分工程度的高低,要受市场广狭和产业的限制(由于交换的力量引起分工,所以分工的范

围总是受到交换能力和范围的限制;市场是交换的场所,交换对分工具有反作用;市场主要指产品市场,越广阔越好。而要素市场则立足本地;城市和农村相比、运输条件的改善、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体制;农业生产力赶不上制造业生产力的进步,是因为后者的分工比前者强)

2、收入分配理论

总的评价:

①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转到三种收入分配问题,逻辑上是对的。但是错误在于没有分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没有把收入看成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容易产生两种不同说法并存的情况。

②全国全部劳动生产物的价格,也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构成,在工人、地主和资

本家之间分配。

③第一次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成员阶级,非常可贵。但未从占有生产资料角度划

分,同时也把商品价值构成因素与商品价值分解因素混为一谈。

⑴相当系统的工资理论

合理的观点是:工资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收入;

不合理的观点是: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或价值,即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有创见的地方在于:①自然价格实际指劳动力的价值,即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费用;

②最低工资具体化为维持本人生活费用的2倍,而且工资是劳资双方争议的

结果;

③提出自由人的劳动比奴隶劳动便宜的观点,因为竞争和谈判,自由人往往

供大于求;

④把工资变动与国民财富和资本是否增加联系起来,赞扬高工资(劳动的高

收益对社会有利,也有利勤勉);

⑤对各种劳动者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⑵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利润理论

①利润是资产阶级的收入;

②两个相互矛盾的利润理论:

一是认为利润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指剩余价值,但混淆了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也没有研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二是认为利润是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有时把利润视为资本家的风险报酬;

考察了利润率变动的规律。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增减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变动方向相反;研究利润时,也分析了利息。

⑶有重农主义色彩的地租理论(四个相互矛盾的地租理论)

第一,地租是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观点正确;

第二,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观点错误;

第三,地租是因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观点正确;

第四,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观点错误。

4、生产劳动、资本、再生产理论(不考生产劳动理论)

⑴资本理论:

Ⅰ资本的性质。两种说法的不同角度;

Ⅱ资本的分类。从提供利润或收入的方式(或者说,按照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上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大类。这类分法没有与剩余价值挂钩,但从斯密的使命上看,也无可厚非;

Ⅲ资本积累。归之于节俭,而不是勤劳。特别反对政府奢侈浪费。

Ⅳ资本的用途。投入到农业中的资本用途最大,制造业其次,最后是零售商业。

⑵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实物形态如何补偿,价值形态如何实现。

斯密的主要缺陷:

9、斯密两种自相矛盾的价值理论

第一,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比配第有进步(关于珍珠涉及到的价值决定和稀少性问题);

第二,商品价值是由这个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由耗费劳动决定的观点,只适用于资本积累以前初期的野蛮社会,即简单商品生产的情况-是剩余物的交换,而不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而分工确立后的资本积累时期,每个人所需要的东西,大部分要通过交换来满足(能够购买或能够支配的劳动量,当然是指活劳动量,这里他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差别,认为活劳动是由工资购买的);

第三,从第二点引申,价值由工资、利润(从利润中引申出利息)和地租三者共同决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出卖商品所换回的劳动量,除了支付工人工资,还包含利润与地租。甚至由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组成与价值决定不同)。

10、斯密的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资本理论

相当系统的工资理论

合理的观点是:工资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收入;

不合理的观点是: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或价值,即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有创见的地方在于:

自然价格实际指劳动力的价值,即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费用;

最低工资具体化为维持本人生活费用的2倍,而且工资是劳资双方争议的结果;

提出自由人的劳动比奴隶劳动便宜的观点,因为竞争和谈判,自由人往往供大于求;

把工资变动与国民财富和资本是否增加联系起来,赞扬高工资(劳动的高收益对社会有利,也有利勤勉);

对各种劳动者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在对工资的论述中,说中国没有倒退,但却停滞不前。劳动工资很低,多年不变(这与魁奈对中国开明君主制度的向往,有很大不同。尽管他们几乎是同处一个时代的朋友。为什么?原因恐怕要从他们身处的不同国情角度考虑)。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利润理论

利润是资产阶级的收入;

两个相互矛盾的利润理论:

一是认为利润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指剩余价值,但混淆了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也没有研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二是认为利润是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有时把利润视为资本家的风险报酬;

考察了利润率变动的规律。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增减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变动方向相反;研究利润时,也分析了利息。

有重农主义色彩的地租理论(四个相互矛盾的地租理论)

第一,地租是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对的;

第二,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错的;

第三,地租是因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对的;

第四,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错的。

资本理论

资本的性质。两种说法的不同角度;

资本的分类。从提供利润或收入的方式(或者说,按照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上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大类。这类分法没有与剩余价值挂钩,但从斯密的使命上看,也无可厚非;资本积累。归之于节俭,而不是勤劳。特别反对政府奢侈浪费。

资本的用途。投入到农业中的资本用途最大,制造业其次,最后是零售商业。

11、斯密教条理论

“斯密教条”,商品价值只由V+M构成,排除了不变资本C。把年产品价值C+V+M和年价值产品V+M混为一谈。

“斯密教条”的错误:没有生产资料,就给社会再生产分析带来困难,虽然利用总收入和纯收入概念,把C从后门塞进,但逻辑上不对;没有把社会产品分为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两大类。

12、李嘉图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

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

——交换价值的两个源泉:稀缺性和劳动量;

——稀缺性的物品(它的价值与最初生产时的劳动量无关)在市场交换中的比重很小,而绝大部分商品价值由生产它们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稀缺性的物品今天是越来越多,因此,价值单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需要发展);

——批评斯密商品价值由购买劳动(不是决定购买东西的劳动变化使本商品价值变化),和收入决定(工资的变化与投入的劳动无关)的观点,但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永恒的。

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

①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②不同性质的劳动在决定价值上有着不同意义(比如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决定的价值就具有不同的意义-珠宝匠一天的劳动比普通劳动者一天劳动的价值更大。在交换时,不可能有精确的测量,只能由市场上按照平等原则进行讨价还价)

③决定价值的劳动,除了活劳动,还有物化劳动,但不能说明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和原有价值的转移问题(症结:没有劳动价值论)

④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生产这一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这个论断对农产品的价值决定是适用的,但不适用于工业品的价值决定

13、李嘉图的工资学说和利润学说

工资学说

——把劳动当成商品,错误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因为没有劳动力的概念

——工资以食物和必需品估价,而这些都是可变的。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的供求和工资能够购买的商品的价格(人口增加→供应紧张→食物价格上升→地租上升),如果工资上升低于物价上升的幅度,则生活水平下降。揭露了工人与地主的矛盾

——对相对工资或比例工资的分析,在产品价值中,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不是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工资的变动引起利润的相反运动,利润与工资高低成反比。但是,工人与资本家在面对地主时具有共同利益-因为地主使工人和资本家的总盘子变小

——这个学说,大大超过前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利润学说的要点:

①坚持利润是劳动耗费的结果,生产过程中商品价值的增加,分为工资和利润;

②虽然没有剩余价值的概念,但研究利润时,经常把用于生产资料方面的资本,即不变资本撇开,只观察用在工资方面的资本即可变资本与利润的关系,所以实际上有剩余价值理论;

④详细研究了利润量变动的规律,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对立;

⑤到利润率下降趋势。随着地租的增长,原本在支付地租之后留下来再资本家和劳动者

之间进行分配的产品中,将有更大的比例归于劳动者,最后作为利息的部分就会减少。

但这个看法有误;

地租学说

从劳动决定价值原理出发,说明地租来源

—地租性质(凭借对土地占有得到的不劳而获的寄生收入)。认为地主从出租土地中得到的全部收入并不都是地租,可取的是,把真正的农业地租和投资土地上的资本利息区别开来;—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阐明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缺陷是未区别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地租,把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看成原因,也没有绝对地租。

14、萨伊的生产三要素理论

生产的三要素论

首先是财富与生产的关系。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性能就叫效用—效用价值论;(评论:忽略了不同生产方式下创造效用的实质;效用的衡量尺度和标准未予说明;把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谈)

其次是劳动、资本和自然力三种生产要素在劳动过程中互相协作,对产品价值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评论:三要素是对的,但如果说三者都有生产性,就不对了)

第三是取得任何产品的劳动都可以分成理论、应用和执行三部分。三部分的利益相关与和谐才能得到产品;(评论:从管理和工艺流程上说没错,但粉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是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

人类劳动还创造另一种价值-无形产品。

15、萨伊定律以及推论

萨伊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推论:商品是用商品来购买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般不会有全面过剩的生产性危机存在;进一步推论:第一,生产越多,产品销售越多,价格跟着需求增长;第二,每人都与全体的繁荣有利害关系;第三,购买外国货绝不会损害本国产业和生产;第四,鼓励消费对商业无益,鼓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第五,政府干预和指导对繁荣有害无益;第六,政府经营生产事业对国民财富的生产效益和企业竞争造成危害;第七,私有权是生产要素发挥最大生产力的条件。

16、马尔萨斯主义的基本内容(不考)

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由于这个命题,他把经济学变成一门“沉闷的科学”)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

第三,这些抑制,可以归结为道德的节制、贫困和罪恶。

17、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基础

1、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承认土地肥力递减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可能被农业改进所抵消,但又认为农业改进不足以改变土地肥力绝对衰减下去的总趋势)

2、马尔萨斯人口论基本思想:两个公理

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进一步推论:人口在不受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在一切时期一切国家中,存在对人口增长的种种抑制,使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变动相平衡。

18、约翰穆勒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及其评价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有利的自然条件

■较大的劳动干劲和生产积极性

■较高的技能和知识

■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相互信任感

■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人的安全感

评论。既有自然优势又有制度优势,既有主观努力又有社会环境,值得研究。比斯密有所发展。

19、约翰的生产增加规律

生产增加的规律

实际上是个生产要素质量和数量变动同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劳动变动的内部因素乃是人口,“工资铁律”对人口规模的硬性调节;

■对生产要素增加的乐观看法,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

■更新技术才能促进土地产出的持续提高。

20、李嘉图体系里两个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李嘉图学说中存在着他自己无力解决的两个理论矛盾:第一,价值规律和劳动同资本相交换的矛盾;第二,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21、李嘉图的两个弟子对两个矛盾的解释

1、詹姆斯.穆勒的解释

第一,劳动并非特指活劳动,不论直接劳动和蓄积劳动都创造价值,资本也是一种“劳动”,也创造价值;

评论:他认为直接劳动和蓄积劳动决定商品的总价值,并未超出劳动价值论的范畴-把资本也归入劳动范畴,这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很庸俗

第二,对劳动和资本交换与价值规律矛盾的解释—认为,资本家购买劳动是普通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因为不论直接劳动还是蓄积劳动都创造价值,工人和资本家都应当拥有未来生产商品的一部分。工资就是工人得到的这一部分。是把将来生产出来的属于他的一部分产品卖给资本家,资本家就把这一部分商品价值以工资形式付给他,这一交换和价值规律并不矛盾;

评论:他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也不了解这一交换的本质特点;他把工人工资说成是出卖未来生产出来的那部分产品的结果,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究竟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呢?也完全违背了李嘉图的原意。

第三,对陈酒和新酒价格不一致的解释。陈酒价格所以高于新酒,是因为它多经历了一段“劳动时间”—人的劳动已经停止,但生产酒所花费的资本仍在“劳动”。就是说,资本也是劳动,也创造价值

评论:把劳动与资本的交换解释为普通的等价商品交换,从而构成克服劳动价值论同现实生活矛盾的基本证据。

2、麦克库洛赫的解释

第一,承认劳动和资本交换不等价,但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价值规律有等价和不等价两种情况,利润就是“相对价值”大于“真实价值”的结果

评论:在他看来,利润是相对价值大于真实价值的结果。实际上把利润说成是让渡利润,已经退回重商主义

第二,自然力也创造价值(对陈酒和新酒价格不一致的解释)陈酒之所以比新酒贵,是由于陈酒放在酒窖里的时间比新酒长,在此期间,自然力仍在起作用。

评论:他想用歪曲劳动含义的方法解决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结果比詹姆斯.穆勒还不如,彻底背离了劳动价值论。

22、李斯特的生产力学说以及其政策和措施

生产力学说

●对生产力的认识“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种观点在国际贸易上的应用(生产财富的能力本身是最大的财富,贸易只不过是这个观点的验证);

●这个学说和由此而来的保护关税政策同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政策针锋相对。认为国内分工高于国际分工,注重特定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国家支持,就不可能发展生产力;

国民经济学说(体系的中心概念-国民经济学)

●古典学派的最大缺点就是世界主义和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因此,国民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规定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条件;

●国民经济学与分工学说的联系-最大限度加强国内分工,但对世界各国分工的过分发展表示担心,与古典学派不同;

●这个学说同当时的德国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评论)德国民族的历史课题-促进祖国统一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经济发展角度

为了发展和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提出科学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仍具有现实意义。

23、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学说以及其政策和措施

1、李斯特以生产力学说反对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其实际意义仍然在于论证保护政策的必要性,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学说;

2、各国经济发展经历的5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认为只有处于第四时期的国家才有理由也才值得施行保护政策,当时的德国正处在农工业时期,应当施行保护政策。划分的标准是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部门;

3、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同时,提出保护关税的政策理论(关税的基本任务,关税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制度学派:

“有闲阶级论”-炫耀性消费(不是为了满足精神、感官和智力需求,而是希望能够显示他们财富的方式进行消费)

凡勃伦物品(炫耀性消费效用与价格有直接关系-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制度的总类:为什么要研究交易

三种交易:

议价交易:通过双方合法对等的自愿协议实现财富所有权的转换。

有管理的交易:包含法律命令和经济上的优势者对劣势者的命令。

配给性交易:在几个交易参加者之间达成一项协议的谈判,这些人有权给合资企业的成员们分配利益和负担。

在康蒙斯的理论结构中,交易是个关键性的因素。他说,事实上,交易时一个经济学、物理学、

伦理学、法律学和政治学的相聚之处。一次交易就是一个观察的单位,它明确地包含了所有这些方面,因为它是几个人的意愿、替代性选择、克服抵抗、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比例,它是由效用的承诺和高些、赞同、责任及其对立面、扩展、由解释或者实施公民权利、责任和自由的政府官员或有关的工商界组织或者工会造成的限制或暴露所导致的。

24、杰文斯的苦乐情感变化规律(边际效应价值论)和等边际效应规则

认为经济学研究应以研究人类追求最大享乐的规律为己任,研究人的感情以及与此相关的效用;

感情无非是快乐与痛苦两大类。苦乐情感的变化规律:

①随着享乐持续时间延长享乐量会递减;

②现在预期的感情之强度,必定是未来的实际感情及间隔时间的某种函数,它必随实现时刻的临近而增加;

③未来事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未来任何事物所带来的感情量要打一定的折扣。

等边际效用规则

X1+Y1=S (大麦可以有两种不同用途,制酒x1与喂牛y1,总存量为S);

人们也许可以设想,如果连续支出小量大麦到X1上,他可能会发现有另一种人性的选择就是支出一定量在Y1上,这样能够发现给自己提供最大好处的时刻;

结果,这种商品一个单位的增加在一种用途上产生的边际效用与在另一种用途上产生的边际效用完全相等。换言之,我们必须使在两种用途上的效用最后程度相等

这个例子是戈森第二定律的特例(戈森认为,享乐最大化就是不论享受何种商品,在他享乐终止时,每一单个的享乐量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不管它们的用途如何,但是价格相同。公式是:

MUx/Px﹦MUy/Py……MUn/Pn

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X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率大于其他商品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率,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将会购买更多的X商品和更少的其他商品。随着X商品增多,其边际效用不断递减,而其他商品由于被消费了更少的单位导致其边际效用不断上升,最终边际效用与各自商品价格的比率相等,消费者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交换理论

用效用最大化原理解释得自交换的利益:贸易团体A(只有谷物)和团体B(只有牛肉)的例子;

回答2个问题:第一,等边际效用原则决定双方都要获得对方产品而放弃自己产品而得益;第二,双方交换在哪一点停止。即两个团体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率或价格的比率相等时,交换将停止进行。

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

门格尔理论的核心是以“满足最小欲望的效用”价值论为具体形式的主观价值论:

1,出发点:个人欲望及满足(财货与经济财货,二者都是主观的);

2,价值量表现为财货所能满足欲望的意义。也就是说,价值量的大小和欲望的满足程度是对应的(教科书P292表)

该表要说明的问题有三;

该表两个暗含的假设:一是每种商品的每一单位都代表相同的货币支出,或者相同的努力与牺牲;二是经济人不仅能够以序数方式排列满意程度,也能以基数方式排列。

从表中得到的结论。关于总效用的计算问题。当代经济学家接受杰文斯的说法。

25、帕雷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帕雷托最适度(帕雷托最优)

当不存在能够使某人的处境变好同时又不使任何人处境变坏的任意变化时,就会出现最大化福利。

帕雷托最优的条件:

●产品最优分配。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分配MRShpS﹦MRShpG(边际替代率)●资源最优技术配置。MRTSlkH=MRTSlkP(边际技术替代率)

●最优产出产量。MRShp﹦MRThp(边际替代率=边际转换率)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1,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三分法:

一般经济学-- 研究的是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静态经济学-- 在人口、资本、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形式和消费者欲不变的情况下的经济规律和范畴

动态经济学-- 研究上述因素变动下的经济现象

三者之间的关系

2,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核心—工资论和利息论

首先,把社会收入分为工资、利息和企业家利润;

其次,以“边际生产力”来解释工资和利息的自然标准,证明在静态条件下,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力递减;

第三,把边际概念运用于分配领域,试图用边际量作为决定分配的标准。

3,对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贡献

不限于以边际生产力论来说明收入分配,还把“团体”的收入分配归结为边际效用;

后来的经济学家普遍接受了他的观点—工资和边际生产力的关系;工资变动和消除失业的政策性结论;鼓励投资的方法;

否认剥削存在。因为工资和利息都是各自的边际生产力的报酬,资本主义可以被人接受。

论述题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和对现实的应用

一般均衡论

前提和根本观点是:各种商品的价格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其最终原因在于稀少性;假定有A、B、C、D….m个商品,每个商品的价格都用其余所有商品表现,这样,每个商品就有m﹣1个价格,m个商品共有m(m﹣1)个价格;由于每一次交易只有两个商品,所以,全部商品便有1/2m(m﹣1)个价格?局部市场。

根据稀少性价值原理,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为使各商品交换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用,必须使所有商品的市场交换价格都与其稀少性的比例相等,这就叫一般均衡。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框架,从包含商品和生产要素两方面在内的经济整体上考虑价格和产量的相互作用。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对经济总体的影响。

2、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以及评价

1,强调均衡。当供求双方力量趋于一致、达到均衡,商品价格就决定下来。在均衡价格形成过程中,商品数量是独立变量,价格是从属变量。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这种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就是说,如果价格与它稍有偏离,将有自动恢复的趋势。就像时钟的钟摆沿着它的最低点来回摆动一样(教科书P340 图)

3,说明均衡价格时,引进了时间分析。考虑时间越短,就越要注意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而考虑时间越长,就更要注意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

●暂时的均衡(这类均衡价格称为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只限于现有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不受生产成本的影响,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短期的均衡(这类均衡价格是在短期内通过供求两方面的调整而达到的“正常价格”。供给曲线比较陡,但不是90度)

●长期均衡(这一类均衡价格是在长期内由于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共同调整而达到的“正常价格”,曲线比较平缓)

4,深入分析了报酬不变、报酬递减和报酬递增条件下,正常需求增减以及正常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的影响。

●什么是正常需求增加,原因。产生3种情况:第一,商品生产遵循报酬不变规律;第二,商品生产遵循报酬递减规律;第三,商品生产遵循报酬递增规律

●正常需求减少的情况,也有3种情形

●正常供给增加时,价格变动也不相同

5,评价(主要强调2点)

●价格理论超过前人,更加接近资本主义市场的实际情况,成为当今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础

●主要缺陷是不能说明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把价值和价格统一到生产费用上。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需求规律的基础也不对。

3、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基本思想和评价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基本思想:

1、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统一的,通过“看不见的手”(即通过自由竞争市场的市场调节),来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2、“看不见的手”强调自由竞争,它的巨大调节作用只有在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公平的竞争中才可以实现。

3、“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在斯密认为,政府是浪费的、腐败的和无效的。

4、坚持在国际贸易中施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5、人是自私的,这种利己心理是不可抹灭的,要解决社会大众自私和道德败坏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司法体系。

(二)评价:(个人总结可能不准确)

1、“看不见的手”不仅揭示了国民财富自然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且阐发了社会发展的自发秩序思想,强调社会发展本质上不是理性预先整体设计的结果,而是每个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局,这个思想对于后发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看不见的手”强调了市场的运行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这一论调反映了人性自私面和人性社会面的统一,从而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领域的思想,这更是社会道德层面的概念。

3、但是这个理论的缺陷在于,它片面的认为政府是无用的。进入20世纪之后,我们才发现经济运行单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国家干预来规正经济的不合理运行。而政府也可以管理一些命脉性的领域,如电力、石油、煤矿等等。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 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 1、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配第 B、休谟 C、康潜龙 D、孟德维尔 2、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 A、休谟 B、布阿吉尔贝尔 C、配第 D、斯密 3、奠定了康潜龙作为古典经济学先驱者地位的著作是() A、《商业性质概论》 B、《赋税论》 C、《经济表》 D、《谷物论》 4、法国重农主义先驱者中最著名的是() A、布阿吉尔贝尔 B、斯密 C、魁奈 D、李嘉图 5、马克思称()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A、李嘉图 B、斯密 C、西尼尔 D、穆勒 6、以人口论极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布雷 C、马尔萨斯 D、斯密 7、较为全面攻击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利润学说的人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8、19世纪30—40年代公认的经济自由主义大师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9、被称之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西尼尔 B、穆勒 C、斯密 D、贝利 10、第一个和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1、持有消费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2、克拉克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理论 A、分配 B、消费 C、生产 D、资本 13、克拉克认为,全部经济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和中心,就是() A、动态经济学 B、静态经济学 C、边际效应论 D、商品消费 14、提出了“时差利息论”的经济学家是() A、庞巴威克 B、克拉克 C、魁奈 D、威克赛尔 15、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方面最大的代表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6、提出“归算论”的经济学家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7、奠定了杰文斯在经济思想史上和边际效用学派的历史地位的著作是() A、《政治经济学理论》 B、《纯粹经济学要义》 C、《财富的分配》 D、《社会经济理论》 18、第一位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学分析中的经济学家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孟德维尔 19、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门格尔 20、

经济学说史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从经济增长理论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学号: 12091141 学生姓名:谭祖平 二O一四年十二月

从经济增长理论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直到现在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大重要目标,社会公众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决其他经济疾病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经济迅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立足薄弱的经济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把经济增长与实际发展要求相结合,用新的发展模式去追求新的增长点,从而到达经济增长的目的。【关键字】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发展分析 【引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理解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而经济增长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也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增长理论,索洛(RobertSolow)的《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和TrevorSwan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一直也是我国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艰巨的发展任务怎样改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的压力迫在眉睫。 【背景】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整体上看,似乎正如大多数人看到的繁华和景气,但是以我个人观点,中国经济应该是莲花发展形式,根基不足,也可以叫做先天畸形,后天畸形来形容,一方面,中国资本的积累过程不充分,资本主义发展不完全,为现代经济买下了祸根,另外,中国政府为了政绩,加大了经济的催化,是增长率这一数据显现了虚化。从2014年前三季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情况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渐趋明显。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部分经济运行风险显现。经济增长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和艰巨。纵观世界经济、贸易亟待度过深度调整期、短期内下行风险持续上升,如何应对,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增长理论间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但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所提出的增长理论。但是无论是哪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都带有明显的阶级代表的利益,我觉得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立足薄

重要!西方经济学说史

选择题的知识点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以理性为基础 苏格拉底认为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 色诺芬的《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重视农业认为劳动分工是必要的 柏拉图的著述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 中世纪经院学派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新教徒的经济思想 宗教改革是以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而发端的,接着遍及到欧洲各国。 马丁〃路德颂扬农业,反对商业。 重商主义(15世纪-18世纪)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托马斯〃孟是英国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 .柯尔贝尔是法国重商主义者最大的代表。 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以积累货币财富为目的。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阶段。 (1)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 (2)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晚期重商主义者是贸易差额说的代表。 托马斯·孟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贸易差额说的主要倡导者。关注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流通领域转向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作了思想准备。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我们的对外贸易差额是我们财富的尺度》被A.斯密称为“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准则”。 柯尔贝尔 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17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柯尔贝尔主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这本《西方经济思想史》,此书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它讲述了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到20世纪的经济学说的一系列经济学派和它的代表人。下面我就简单的讲一下看完这本书后我所知道的西方经济思想史。 首先是重商主义。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于是出现了重商主义。正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即封建社会晚期的商业资本。就这个意义说,可以认为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重商主义者,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者只不过描绘了这个新领域的表面现象。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它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然后是以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首先是配第,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布阿吉尔贝尔在说明法国的经济问题时,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即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能脱离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他认为各种商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就能偿付生产商品的费用,即劳动耗费和生产的耗费。在他看来,这种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就是“真实的价值”。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业。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的生活的各种物品。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从布阿吉尔贝尔时代到重农学派的产生,约经半个世纪,这段时期在法国相继出现的一批经济学家,都和布阿吉尔贝尔一样,把农业提到首位,看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重农学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

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 试卷类别:A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2008思政 命题人:刘兵 命题时间:2011 年 5 月26 日 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参考】 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参考答案 1.重商主义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2分)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要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就可以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3分) 2.纯产品学说 18世纪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观点。纯产品学说以交换的等价性原则为前提,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生活资料(工资等)以后还会有剩余,这种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3分)农业是提供财富的惟一源泉,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完全是土地或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的赐予。魁奈的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表现的剩余价值。(2分) 3.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人们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人以追求自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系(院)主任(签名):年月日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B ) A 重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B 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C 边际革命,马歇尔经济学说形成和凯恩斯革命 D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形成,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2、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家是(D ) A 赫色阿多、色诺芬、亚里士多德 B 荷马、柏拉图、色诺芬 C 瓦罗、亚里士多德、赫色阿多 D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斯密的赋税四原则是(C ) A 平等、便利、实用和确实 B 经济、平等、便利和公平 C 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 D 方便、公平、经济和确实 4、最早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的是(B ) A 贾图 B 色诺芬 C 亚里士多德 D 西塞罗 5、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家是(C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威廉·配第 D 詹姆斯·穆勒 6、“纯产品”理论是魁奈理论体系的核心,他的许多经济理论,如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再生产理论都是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的。他所说的“纯产品”是指(A ) A 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B 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C 商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D 其他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 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于哪一年?作者是谁?(B ) A 斯密1886年 B 李嘉图1817年 C 配第1778年 D 约翰.穆勒1889年 8、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指(A ) A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B 生产要素决定商品价值 C 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D 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 9、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实质是(A ) A 经济浪漫主义 B 经济自由主义 C 经济改良主义 D 空想社会主义 10、萨伊定律是指,生产本身创造消费,或者说,供给本身创造需求,他的理论前提是(D ) A 以资本流通为前提 B 以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为前提 C 以简单的物物交换为前提 D 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 11、约翰·穆勒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继承和包容了哪些理论(A ) A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论,还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 B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理论。 C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米勒、李斯特等德国历史学派的理论。 D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原理,包容了数理经济学派、制度学派的理论 12、德国的新历史学派提出了什么政策主张(B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B 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主张 C 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D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政策主张 13、边际主义的兴起标志着李嘉图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时代的结束和现代经济分析的开始,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三位奠基人,都公开否定了什么理论(A ) A 公开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B 公开否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 C 公开否定了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 D 公开否定了货币理论 14、克拉克的新三分法就是将经济学分为(B ) A 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 B 普遍规律、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C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D 工资、利润和地租 15、马歇尔在地租理论上的新观点是(C ) A 寻租、级差地租和稀少地租 B 级差地租、城市地租和稀少地租 C 稀少地租、准地租和城市地租 D 准地租、级差地租和稀少地租 16、局部均衡是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局部均衡的特点是(A ) A 将那些不规则出现的、不便于处理的干扰因素都归 结到“其它条件不变”一句话中,因为“这样,问题就被限定得越窄,对它的处理就能越精确”。 B 要研究的力量非常多,最好一次研究几种力量 C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一次研究一个侧面 D 经济现象非常复杂,在经济研究中必须循序渐进

西方经济学说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约40分 近代经济理论约10分 现代经济理论与凯恩斯革命约30分 当代经济理论约2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目的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的: 1、了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阶段主要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演变和更替。 2、系统掌握各阶段经济学家们的主要经济思想。 3、能运用相关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1.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准备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观点。 2.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思想 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古典地租理论、利息理论以及货币理论。 3.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基本理念、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魁奈的主要经济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市场理论 分工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 2.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关系理论。 3.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地租理论。 4.生产劳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教条、总收入和纯收入。 5.经济政策观点 自由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与国际分工、财政和税收。 (三)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1.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数量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资本积累理论。 2.法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消费先于生产的观点、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改良思想。 3.萨伊:法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 生产三要素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重商主义 1.定义: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2.时间:早期: 晚期: 3.基本思想:(1)财富就是货币(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只有对外贸易才真正增加一国财富。 (4)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5)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观点 (1) 早期:主张每次的贸易都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积累货币,绝对禁止货币外流。又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2)晚期: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强调扶持手工业,多生产出口商品。又称为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创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1)生平 (2)著作 (3)研究方法: (4)价值论: 《赋税论》(1662)“自然价格”(价值)与“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两种劳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5)分配论: 工资、地租 2.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 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1)生平、著作:《法国详情》 (2)法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把金银当成唯一财富。 (3)财富的源泉:农业、重农思想。 (4)增加财富的手段:遵循自然规律使社会生产各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均衡发展—平衡增 长论。 第三章重农学派 1.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法国) 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1776)后,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2.纯产品 (1)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 (2)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既生产物质产品又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3)魁奈认为,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空,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

西方经济学说史试题及答案

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3-14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3-7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主要涉及()3-13 A、资本家、工人与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2-3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货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2-3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5-24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5-25、2-4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3-9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3-13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2-4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5-22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观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1-1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均衡价格的因素中()5-25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2-5*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4-16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 复习资料 大纲

简答 1.经济学的世界性与国别性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世界性与国别性: (1)经济学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国别性”,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2)在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世界性” 的科学,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为此做过贡献。 (3)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国别性也就由此而生。这个国别性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这个政治形式在长期发展过 程中,与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制约造成的特殊国情的集中体现。任何国家,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必然使其经济发展具有许多特殊性,即国 别性。 (4)当然,强调经济学的国别性,并不排斥他的世界性,相反,只有承认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对经济问题得出全面认识。随着数理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 国别性特点有所减弱。 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1)首先,因为经济学具有“世界性”,可以借鉴前人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使自身理论体系完善,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 (2)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别性”,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而是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 综合西方演化经济学流派中有价值的、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 创新。中国经济学必须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更要体现中国利益。 2.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特征? (1)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反映了奴隶主的经济要求 (2)反映了早期基督教的思想 (3)重视农业,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生产关系 (4)推崇劳动 (5)轻视商业 (6)没有重要的分析进步,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是对生活中经济的朴素思辨,充满了经验性和朴素性,思想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实践 (7)罗马法制定了完备的关于经济关系的规则,是更为重要的经济重要性的学说,为后来经济学提供了发展的框架,产生了重要作用 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怎样的不同: (1)关于获取货币财富方式的差别: 早期货币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以及在 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鼓励使本国货币增加并贮藏国内,即调节货币的运动达 到积累货币的目的 晚期贸易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 之后通过出超和顺差把更多货币运回国内。他们认为把货币贮藏起来并不能增 加货币,必须投入流通领域,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目的(2)关于生产认识的差别: 早期忽视生产,可以出口原料;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一章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经济论》(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最早使用“经济”一词)、《雅典的收入》 二、柏拉图:《理想国》、《法律论》,曾创办“阿卡德弥亚”哲学学院 三、亚里士多德:《政治论》、《伦理学》,创立逍遥学派生财之道(家务管理、货殖)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 2.财富源泉观念; 3.强调国家的作用; 4.奖励增加人口。 二、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 (一)早期(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英的海尔斯、法的博丹和孟克列钦) 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①提倡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②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国家积累起充足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 (二)晚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英的托马斯·孟、法的柯尔培尔、意的塞拉) 1、认识到①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②主张改变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③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2、特点: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称重工主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威廉·配第 1、方法:经济分析中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 2、评价:不完全科学。只是在科学地阐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面迈出了最初的几步。①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②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也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经济范畴的实质。 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 1、洛克:1691《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观点继承配第;“一切形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2、诺思:1691《贸易论》;自由贸易、货币和利息;借贷资本与货币;第一次资本概念;“配第线路的第三个代表” 3、孟德维尔:1705《蜜蜂的寓言,或个人路劣行即公共利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经济问题 4、范德林特:1734《货币万能,或试论怎样才能使各阶层人民都有充足的货币》;商品价格货币;重农主义先驱 5、马西:1750《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第一次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6、休谟:1752《政治论丛》;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货币价格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7、斯图亚特:1767《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生产关系理论体系;“建立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布阿吉尔贝尔 1.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著作【法国详情】、【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 2.经济思想:分析和阐述法国贫困的状况和原因、找出增加财富的措施和策略。

西方经济学说史

名词解释 斯密教条和价值悖论斯密的2中劳动价值论: 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B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该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的或能支配的劳动 斯密直接把三种收入价值论作为分析自然价格的基础。 斯密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称为“斯密教条”。 悖论产生的原因:他在理论上混淆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创造新价值(v+m)必须借助生产资料,消耗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c),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有前者。 最早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劳动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混同 三位一体公式和三分法: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又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做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萨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 萨伊“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看做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 4、说明萨伊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影响。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 强调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 内外部性 选择 前古典时期人物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观点作品。 《经济论》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和《伦理学》 威廉配第的观点 价值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货币:否定了重商主义一味崇拜货币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整理

1重农学派P28 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魁奈和杜尔阁 2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是经济学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的观点。由于这一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马克思指出它的主要问题之处在于把商品的全部价值(c+v+m)混同新创价值(v+m),丢掉了不变资本生产资料c。 (大家最好自己去查一下,对于这个理论网上是有点争议的) 3萨伊定律P75 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伊市场定律或者总体生产过剩不可能定律,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这一定律归结为:供给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思想最早由哈其森提出,斯密也暗示过这种思想。凯恩斯将其归结为萨伊定律:生产者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在市场上每一个生产者既是商品的买者,又是商品的卖者。买卖是一致的,一种商品总是用另一种商品来购买,生产本身就为产品创造了需求。 (网络上维基百科: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商品的生产数量完全由商品的供给所决定,透过物价指数高低的调整,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必将等于商品的需求量。) 4边际效用学派P113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边际效用学派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派的统称。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5帕累托最优状态P162 书: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境况变坏的状态。 (①网络: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②百度百科: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解释 人们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决策的过程。管理学所研究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