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60和QQ之战的法律问题分析

360和QQ之战的法律问题分析

360和QQ之战的法律问题分析
360和QQ之战的法律问题分析

360和QQ之战的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腾讯QQ和奇虎360公司之间一直纠纷不断,2010年11月3日腾讯采取了激烈手段发布消息,以“保障用户账户安全”为由,停止对安装360软件的用户的服务,要求用户卸载360。于是有关腾讯和奇虎360的两个软件公司之争,在整个国内互联网上蔓延开来,成了所有网络话题的焦点。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来解读本次事件的始末,透视我国当前互联网领域的法律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360与QQ、纷争、法律问题、互联网监管

一、3Q之战的始末

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腾讯成立于1998年,以IM QQ为基础,凭借强大的客户群体,向各个方面发展,已经抢下较大的市场优势。据官方数据统计,腾讯即时通讯服务的活跃账户数达6.125亿。是目前中国第一大的客户端软件。

360公司于2006年7月推出“360安全卫士”软件,主打互联网安全领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即成为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件,据官方数据,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以该客户端为基础,360延伸出免费杀毒软件、浏览器等产品,均获得了成功。成为国内第二大桌面客户端软件。

360与QQ的纠纷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双方实力对比和类似发展模式的导致的一种必然。双方纠纷其实由来已久。2010年中秋节期间,腾讯将“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该软件涵盖了360安全卫士所有主流功能,凭借着QQ庞大的用户基础,QQ电脑管家将直接威胁360在安全领域的生存地位。腾讯的这一招让360措手不及。

9月27日,360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360隐私保护器”的工具软件,其宣称该软件将可实时监测并曝光客户软件窥视用户隐私的行为,并且该软“第一版”仅针对腾讯QQ。360公司同时还邀请广大网民试用360隐私保护器后,将截图上传到微博进行曝光。10月29日,距离上一次进攻腾讯仅1个月时间,360又推出“扣扣保镖”这个产品不仅能让用户使用“瘦身版”的QQ,安全方面直接推荐“更安全”的360安全卫士。“扣扣保镖”等于直接截留掉了腾讯一大块收入来源,这才导致了腾讯在11月3日傍晚突然以弹窗发布的一纸“艰难的决定”,让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并决定在在装有360的用户电脑上停止QQ 软件的运行。尽管360推出了WEBQQ客户端,但是不到20分钟,腾讯就关闭了该网站入口。

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简称“腾讯公司”)诉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360)涉嫌不正当竞争案。腾讯要求奇虎及相关公司立即停止停开发、传播和发行“360隐私保护器”及相关软件,停止虚假宣传诋毁腾讯公司及其产品、服务的行为,并要求三公司连带赔偿腾讯400万元

针对腾讯对360的起诉,360表示在QQ窥私事发后,腾讯发假新闻说360涉黄,并用技术手段全面封杀360隐私保护器的下载地址,对此,360将提起反诉。

二、法律问题分析

360与QQ的他们的商业纠纷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网民的利益,尤其是QQ无理的要求用户“二选一”的行为,更是引起了互联网上的轩然大波,中国网民因此的损失难以估量,那么两公司的商业竞争行为究竟应该如何定性,在何种程度上被我国法律所规制呢,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腾讯违反合同法

腾讯单方面终止服务的行为违反了用户协议中约定,对用户构成违约。2010版QQSP2项下的用户协议有这样的规定:第一、360的任何一项软件尚没有生效判决或权威部门将其认定为是恶意或外挂软件,第二、用户使用360软件行为,同样不成就QQ可以单方终止协议的条件。腾讯与QQ用户之间存在用户协议,只要用户没有实施违反用户协议内容的行为,腾讯应当保证软件的正常使用,显然对同时使用360的QQ用户停止提供服务的依据不足,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是一种违约行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

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同样在软件领域,用户完全有权自主选择使用什么软件,腾讯强迫用户卸载360才能使用QQ。这种行为完全构成了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侵犯。

(二)腾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腾讯要求用户二选一的行为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同样在软件领域,用户完全有权自主选择使用什么软件,腾讯强迫用户卸载360才能使用QQ。这种行为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侵犯。

(三)腾讯与奇虎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是关于禁止损害商业信誉的规定,依据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奇虎360公司利用“360隐私保护器”,监测腾讯QQ软件的运行,直指腾讯QQ‘窥视’用户的隐私。其后推出的“扣扣保镖”软件更是有外挂的嫌疑,给腾讯公司的商业信誉、产品销量等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360也表示“QQ窥私”事发后,腾讯发假新闻说360涉黄,并用技术手段全面封杀360隐私保护器的下载地址,阻止网民下载。从这个角度来看,双方都涉嫌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禁止损害商誉的规定。

11月3日恶劣事件发生不久之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成立了“360隐私保护器、扣扣保镖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根据该组织对扣扣保镖的技术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行的分析,该产品涉嫌多处违法。由于扣扣保镖特别针对QQ开发,只对QQ发生作用,通过将自己的主要功能模块加载到QQ运行进程,拦截进程的系统,修改软件客户端,改变QQ软件部分功能,其完全符合国际上对于外挂程序嵌入特征的一般界定。即”扣扣保镖“可以定义为“外挂软件”。我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此类违法行为已有明确规定。另外,扣扣保镖“提供的令无需付费的普通用户获得付费QQ会员专属的去广告功能等,实质属于对QQ 客户端会员特权服务功能的破解,侵犯了QQ客户端所有人的著作权。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同时也规定了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扣扣保镖软件的首页上,其通过极低的体检

评分和对QQ客户端健康问题的夸大,诱使用户选择其“一键修复”功能,直接去除或改变软件著作权人权利管理信息,这在违法的同时也间接侵犯用户知情权。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腾讯要求用户“二选一”,除非删除360软件,否则便不能使用其产品,显然是在交易中附加不合理条件。因此,腾讯单方面停止对装有360软件用户的QQ服务,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关于禁止搭售的规定。

(四)腾讯违反《反垄断法》

腾讯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国《反垄断法》第三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认定。腾讯“二选一”的行为涉嫌违反其中的第三、四、五款。即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那么,要判断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究竟有没有违法反垄断法的上述规定,能否成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对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对主体的相关市场进行界定。相关市场是反垄断法中的基本概念,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对特定行为进行竞争分析的基础,反垄断法中市场的界定实际就是确定竞争关系存在的范围。而产品是市场竞争关系的客体,因此确定存在竞争关系的产品就是界定相关市场的关键。产品及其供给者之间之所以构成竞争,这些产品在满足需求者需求方面具有替代性。所以,要对奇虎360与腾讯的竞争市场进行确定,首先要确定他们的哪些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从表面上看来,腾讯与360两公司之间具有替代性的、存在竞争关的产品只有浏览器和安全软件,其实则不然,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还得从各自背后的核心利益出发。

虽然,腾讯QQ的本质是基于即时通信的社交网络,360主推的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双方分别是IM软件和安全软件,满足的是网民不同的需求,但是但两者本质都是客户端软件,而客户端软件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后,就能从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如能逐步进入更多领域,腾讯本来主打IMQQ,不断做大拥有了客户群后,便开始进军下载、影音播放、浏览器、电子商务、输入法、团购等领域。360的发展模式亦是如此。

另外基于庞大的客户群可以获得更大的增值收益,腾讯以QQ强大客户群为基础,推出QQ秀、游戏平台、新闻、腾讯拍拍等一些列软件向用户收取费用的同时再把客户群卖给广告商等获得收益,可以说腾讯的业务发展是借助其IMQQ 所衍生的。两大客户端软件之所以战火升级,实质原因是双方的业务发展都已经

触及了对方的核心利益。6月,腾讯推出QQ电脑管家,其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替代360安全卫士,这对占有安全软件桌面客户端最大份额的360造成了严重威胁。10月奇虎360推出的“扣扣保镖”,只针对IM QQ,具有强大清理功能,也给一直依托QQ桌面客户端,以免费加增值为其运营模式的腾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免费客户端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量之后,才有资本进军其他领域、并探索不同的增值服务方式。客户端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的相似度很高,用户迁移性成本很低,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很强。因此,客户端的占有率对于商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种免费客户端+增值运营模式,正强烈刺激着中国网络运营商们,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客户端占据桌面的时代即将来临。

基于以上分析,360和QQ的客户端之争才是本次双方开战的直接原因,双方的竞争就在这里展开。而各执一词的保护用户隐私和电脑安全只是愚弄用户的藉口而已。

第二,腾讯是否具有相关市场的支配地位。我国《反垄断法》第19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 1/2 的,可以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6月,腾讯QQ的网民使用率达70.7% ,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他软件的覆盖率只是其零头。

基于以上数据显示,可以说腾讯的通讯QQ在IM市场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腾讯是否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腾讯逼迫用户“二选一”的理由如下:“保障QQ账户安全”,称360推出“扣扣保镖”无法保障QQ账户安全;“抵制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针对360指控QQ侵犯用户隐私;“抵制违法行为”,腾讯认为,360“扣扣保镖”属于外挂,是非法手段。

腾讯QQ是否窥探用户隐私,360是否在散布谣言影响电脑安全,我们普通用户都无从知晓。但是腾讯以一纸艰难的决定,单方终止服务,理由是用户电脑上装有360软件。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属于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相对人进行交易。使用何种软件是用户的自由,而不能由一个软件公司做主,以腾讯的逻辑,想要继续使用QQ必须卸载360,显然是没有正当理由在交易中附加不合理条件。腾讯QQ自推出以来的十余年间,一直在我国的IM市场中占据着十分可观的市场份额,客户群体不但庞大而且粘性高,多数网民工作学习都依赖QQ进行,若突然卸载,势必带来恶劣影响,处于无奈只能接受腾讯的不合理条件,调查数据显示,这次事件中基于以上原因,保留QQ而卸载360的用户占到最大的比例。腾讯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敢做出如此举动。这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是没有正当理由限定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三、互联网监管领域的启示

(一)、政府部门监管的缺失

首先表现在政府部门反应慢,QQ与360的纠纷自10月27日起就已经引爆了网络舆论,并影响到数以亿计用户的利益,但如此重大的事件却迟迟看不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身影,官方直到11月4日才出面调停。政府部门反映慢,是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可以说是监管的缺失的一大表现。其次是网络安全监管能力差,3Q之争中腾讯对360产品和经营行为发出质疑,包括侵犯隐私、产品后门、代码攻击等,反之360对腾讯也有同样的反质疑,如侵犯用户隐私等。但是在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攻击的的情况下,却没有相关机构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评估,这都要求中国的网络安全监管能力快速提升。另外,经过这次事件,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可能受到侵害和胁持的顾虑将进一步提高,对侵犯互联网用户隐私行为的监管机制、监管技术平台的运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应该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此领域的工作重点。在网络技术竞争引起的纠纷中,互联网企业如果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因为程序问题而花费时间比较长,可能等诉讼结束,被侵犯的利益早已无法得到弥补。这也是目前各商家在竞争中一旦发生纠纷往往绕过法律而直接私斗的原因之一。我们能否建立一种快速

的、更适应互联网发展特征的机制,也应该是我们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互联网技术创新环境的保护

“抄袭”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腾讯,1998年马化腾创立了腾讯,只涉及无线通讯、移动QQ、短消息等基础业务。2003年依靠强大的QQ客户群体,他开始拓展业务,首先进军网络游戏,2003年8月,腾讯QQ游戏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正式发布。但是从平台到游戏设计,QQ游戏完全是联众游戏的翻版,就这样腾讯QQ游戏把联众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2006年3月,电子商务龙头老大阿里巴巴因收费发生了内部纠纷,腾讯借机进入了电子商务市场,宣布腾讯拍拍网免费运营 2006年6月,腾讯推出下载软件超级旋风,使其一夜之间市场覆盖面飙升至30%。这对此前市场份额超50%的迅雷则是致命一击。2008年9月腾讯发布了本地播放软件QQ影音,因为这款与暴风影音极其类似,但是有强大的QQ做后台,且无广告、无插件,让暴风影音变得岌岌可危。直到2010年5月,腾讯悄然推出与360功能极为类似的“QQ电脑管家”,才成为了大战的导火线。

腾讯公司这种霸道的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其他企业的正常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缺少创新技术的保护机制,这为有在某个领域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提供了垄断的契机,腾讯的崛起就是一部很好的反面教材。因此,中国互联网产业要想立足于世界前列,一方面要健立创新技术保护与激励机制,真正提升中国互联网全产业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认清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垄断”内涵,积极推动巨头开放用户资源,提供协作创新平台,打造和谐规范的创新环境。

(三)、互联网时代网民权力的保护

360与QQ一战,受到损失的不止是两个企业本身,广大网民因此受到了无辜的牵连。因QQ业务中断,无数QQ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收到了影响,被一个软件公司,逼迫站队更是严重伤害了网民的自尊。中国6亿QQ用户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难以计算。

基于以上法律问题的分析,无论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或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每个QQ用户都可以对腾讯提起个人或者集团诉讼。网民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但是,从目前各地消费者起诉讼腾讯的情况来看,个人对抗拥有上百亿市值的企业,困难确实很大。以个人身份去对抗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这种网络突发群体性事件一旦爆发,就会严重波及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这种损害,可否在法律上进行专门规定,这是对中国的法律是一大考验,也是这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09级法律硕士

杨珊

股权协议—股权代持法律效力分析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股权协议—股权代持法律效力分析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析委托持股和股权转让这两个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52条列出了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般来说,股权代持安排的协议由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自愿签署,届于正常的商业交易行为,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也不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因此,正常的股权代持安排协议通常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前四种情形。至于是否 存在第五种情形,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蚓有着进一步讨论分析的空间。在法律实 务中,由于对“强制性规定”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条规定成为多数股权代持安排争 议的焦点之一。以下将主要从委托持股和股权转让这两个法律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 制性规定”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阚述。 2.委托持股行为的法律效力分析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向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出台之前,委托持股行为一直位于灰色地带,无任何法律法规对其做出明确规定。而《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 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 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这一规定正式 肯定了委托持股的法律效力:同时,《公司法解释三》文寸于委托持股安排中易引发争议的投资权益 归属、股东名册变更、股权处分等事项也进行了规定,这从侧面认可了委托持股木身的合法性。 在投融资交易中,多数公司的最终目的是上市,公司如果希望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姻需遵守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首发办法》”)?《首发办法》第13条要求,“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 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届纠纷”。由于委托持股会影响发行人股权的清晰度,且存在潜 在的股权纠纷风险,所以从目前证监会的监管口径看,委托持股是不允许的。据此,有人认为,由 于委托持股违反《首发办法》中的有关要求,会实质阻碍公司上市,从而损害公司和公司中其他股 东的利益,所以委托持股协议应届无效。 然而实际上,《证券法》《首发办法》及其他与企业上市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委托持股这一行为本身无效,监管部门为确保股权清晰而适用的监管审查口径也只是要求公司对委 托持股的行为进行清理而并未否认委托持股本身的合法性^ 3.股权转让行为的法律效力分析 很多情况下,实际出资人从已经持有公司股权的股东处受让部分股权,并由后者代其持有。出于这种股权代持安排,该股权转让行为不会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根据2006年版《公司法》第72条 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 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在实践中,该类股权转让协议往往并不向第三方披露,自然 也就没有履行《公司法》第72条规定的股权转让程序,即述反了《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从而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教育法律法规十大案例分析 1.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 某日下午,某小学课间,学生某(10 岁)在操场玩耍,被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某(9 岁)、王某(8 岁)摔倒在 地,并被压在身下,造成阴茎包皮挫裂伤。某受伤后,学校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同时通知了三名学生的家长。在 医院,某做了包皮环切手术,但未住院治疗,并于 10 天后到校继续上课。其医药费、交通费等已由某、王某的监护人 支付。经法医鉴定,该包皮手术属正常手术,不会对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属于轻伤。其后,某的家长作为代理人, 以某因伤害造成生殖器畸形,可能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为由,以另两个学生及该学校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三方赔 偿他们误工减少的收入及精神损伤费 10 万元。 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案例。 分析:这是一起侵权引起的教育法律案件。 从主体上看,涉及某、王某、某(及其他们的监护人)和学校。 从客体上看,侵犯的是一种人身利益,具体来说是某的生命健康权。 从容(权利义务关系)上看,首先,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该案例中,某、王某、某的家长对其负有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造成他人损伤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教育法》第 49 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父母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子女,仍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义务。据此,学生某、王某的家长应当对其孩子实施的伤害行 为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60 条的 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 适当给予赔偿。这里所说的过错,不仅指一般的故意,也包括疏于管理防、消极不作为等情形。依本案所述,两个小学 生在做游戏造成伤害,说明学校管理不力。显然,学校在这起伤害事件中是有一定过错的,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所以,学校也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2.请依法分析教师某和学校的行为。 某小学教师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某的教师 资格,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分析:作为教师,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某不仅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而且有监督学校管理活 动的权利。案例中某因其正当行动遭到学校报复,被非法剥夺了教育教学权,学校的行为构成了对教师某教育教学权 额监督权的侵害。某可依据《教师法》第 39 条的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30 日作出处理。 3.教师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 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 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不,是老师让我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没完成作业。”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教导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这件事,邵校长说:“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 制度,你怎么忘了?”老师笑了:“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 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我可以给他补上。”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这种做法,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谭秀森 一、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条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还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这些活动通常是由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 高等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如何确保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高校管理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管理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高等教育的性质及任务规定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载体。办学理念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应与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基本内涵、本质要求渗透到具体制度规定中,将其本质要求制度化、成文化、具体化,以确保学校办学理念得以具体实现。 第二,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完成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制度对于高校活动主体,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具有普遍的、平等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它使分散的、无序的个体活动变得统一、有序、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第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的前提。”[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必然延伸,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走法制化之路,使学校内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法律上切实保证高校管理的高水平。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应,也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制度执行、监督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效力。具体地说,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应涵盖以下内容:“不仅包括从制度起草前的调研、立项工作,到制度的起草、修改、通过和发布,还应包括制度的执行、落实和督察工作。” [2]因此,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考察,至少应从制度本身、制定程序、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配套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案情简介】 双方协商不成,为此刘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履行《房地产买卖合同》。 【裁判结果】 【律师评析】 所谓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共同共有财产关系一般发生在互有特殊身份关系 的当事人之间,较为典型的是基于夫妻关系而发生的夫妻共同财产 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等共同共有财产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共同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要看事后该处分行为是否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的追认。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获得追认 而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合同无效。 目前法律实务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共有形式: 1、家庭共有:夫妻是一种人身关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夫妻共同共有:家庭成员相互之间,也是人身关系,是一定 范围内的亲属关系。不能把亲属关系都当成家庭关系。如张某与其妻、子一同居住,其父、母单独居住。张某的家庭成员就只有3个人,而不是5个人。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农村共同生产生活而产生几代同堂的现象, 其共同居住人对家庭财产是共同共有。

3、尚未分割遗产形式的共同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数人(相互之间是亲属,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享有共有权的财产。一般认为,这种共有是共同共有。 1、如果是房产证上的产权人是多个人的,一定要核实每个人的身份,并由每个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除非有公证的委托书, 否则不同意代签字。 2、如果房产所有人是在婚状态,且房产证上产权证为一个人名字的,也需要其配偶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或者由其配偶出具房 屋并非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声明。 3、如房产所有人系单身,且房产证上产权人为一个人名字的,需要该所有人到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 4、为防止出卖人故意隐瞒其他共有人,买受人可以让出卖人出具一份无其他共有人的承诺,并明确约定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 【法条链接】 1、《合同法》(1999年) 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 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 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 第十七条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以案例解说实践中法院如何认定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

以案例解说:实践中法院如何认定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b17402367.html,/b/895308在往期的文章——《股权代持中“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建议》【详见微信公众号“商事法律实务与研究”(微信搜索“iCommercialLaw”)】中,笔者已从法学理论和现行规定层面详细分析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现本文整理了若干典型案例,以分析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是如何认定股权代持的效力的。所列举的案例可能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本文仅关注法院在审判中对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及相关 问题的态度和认定。因代持的股权可能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还有可能是新三板挂牌公司和证交所上市公司的股份,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又有所不同,因此,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认定上也会有所差异。以下按照上述三种股权的分类分别对代持问题进行分析。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代持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解三》)第24条第1款和第2款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和投资权益归属作了规定。《公司法司解三》第24条第1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

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该款规定将股权代持协议作为一般合同,依合同法规则来评价其效力——如果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法定无效情形的,代持协议有效。[i]《公司法司解三》第24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款规定明确了隐名股东对投资权益享有权利,进一步维护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果。因有司法解释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和投资权益归属作了明确规定,各级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有统一的适用准则,代持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和差异。此类股权代持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的案例比较多,笔者仅举其中一例。繁昌县法院于2015年7月20日作出的(2015)繁民二初字第00298号一审民事判决,对该案中代持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协议效力作出以下认定:《公司法司解三》第2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法

幼儿园教育常见法律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常见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由于其年龄小、心智未熟、认知辨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儿童权利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格外的保护,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儿童权利。尽管如此,我国儿童权益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式,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流浪儿童问题、残疾儿童问题以及虐童事件,暴露出维护儿童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的脆弱一面,人们对行政主管部门松散监管的谴责、对师德师风的怀疑,及对侵害儿童行为受惩过轻的质疑,都引人深思,值得考究。 案例1 幼儿园张贴体检结果,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 案情:某幼儿园,把班里每个孩子的体检结果公布在教室门口,上面除了身高、体重等项目外,还包括是否患有鸡胸、包茎等孩子的隐私内容。幼儿园是否侵犯幼儿隐私的行为。 1、问: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也不应该举着各种美丽的幌子去任意揭露他们的隐私。事实证明,那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那么从法律上来说,孩子的隐私权保护是否有法律依据? 律师答疑:公民的健康状况是绝对隐私,隐私权作为人身权之一,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打折扣,而侵权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儿童同样有隐私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

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同时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健康状况是每个人的生理隐私,而且属于绝对隐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这种隐私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2、问:本案中怎么保护儿童隐私权? 律师解答:幼儿园应当为侵犯幼儿隐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建议家长立即要求幼儿园撤掉相关的体检结果,同时消除影响,若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还可以法定代理人身份代表孩子就此起诉幼儿园的侵权行为。同时,作为父母,还应多与孩子沟通,开导,尽量减少孩子因为隐私被公开而造成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案例2 幼儿著作权纠纷 案情:某幼儿园幼儿李某很有绘画天赋,他的画多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有家出版社计划出版《儿童优秀美术作品选》,经该幼儿园老师的推荐,李某署名。但出版印刷时,作品只有“xx幼儿园供稿字样”。李某家长知道后,就找到出版社索要样书、稿酬及作者证明。出版社答复说,样书可以给,作者证明可以开,但选登李某的画得到了幼儿园的同意,稿酬已统一支付给了幼儿园。幼儿园则认为李某的画作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又被推荐出版,对李某来说是一种荣耀,家长不应再

学校法律问题案例整理

案例一: 1998年8月17日下午,某初级中学二年级某班学生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宋某上课时宣布:“为备战秋季运动会,有比赛项目的同学,这节课自由练习,其余同学自由活动。”之后,宋某就回办公室了。其间,学生张某在练习投标枪的过程中,由于动作变形,标枪偏离方向,正好扎在正在练习跳远的学生李某小腿上。后李某被送往医院,因肌腱受到损伤,不得不在医院疗养两个月,共花费医疗费6321元。李某的父母在与学校协商未果后,以学校失职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校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7645元。 这是一起由于学校未在体育课上说明注意事项又未尽到学生的保护义务而导致学生受伤的案例。本案中,虽然李某受伤是由于学生张某练习标枪时失误所致,但不可推卸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宋某没有说明注意事项又未尽到保护义务。教师宋某在体育课中,不进行相应的保护和监督,而放任学生自由练习,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宋某的过失是很明显的,并且宋某所实施的是职务行为。由此我认为,学校应对这起学生伤害事故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 刘红瑞诉某村村民委员会等因其在幼儿班期间被其他幼儿玩火烧伤损害赔偿纠纷案。刘红瑞是村幼儿班的学生,诉讼时6岁。1999年,某村村民委员会办起了幼儿班,聘请本村村民张某任教师。2001年11月14日上午11:30左右幼儿班下课后,张离校回家,几个幼儿在教室里或火炉旁烤火。张小平玩火点燃了刘红瑞身上的衣服,刘红瑞带火跑出教室,被人发现后,将火扑灭并送回家中。张闻讯赶来查问起火原因,刘红瑞说是张小平点燃他身上的衣服引起的。当日下午,刘红瑞被送往医院治疗,当时所见,刘红瑞嘴唇下翻,两腋粘连,双胳膊抬不起来。3日后转至县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头、面、双上肢、侧胸烧伤,面积37%,深2度,住院25天,因无钱治疗而出院。经过诉讼,法院判决该村村委会给付3948.69元,张小平的监护人张海生给付1000元。 在这个案件的终审判决中,确定村委会责任的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幼儿班学生在家由父母监护,在校由学校监护。刘红瑞受到伤害和张小平给他人造成伤害,均系在校期间发生,学校理所当然应该承担民事责任。这个案件的点评中,需特别指出”,幼儿园对入园幼儿不是民法上的监护关系,也不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转移,幼儿园对入园幼儿的保护、教育职责,来自于国家法律对这种职业的规定,并依据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入园生活、学习合同而实际产生,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幼儿园对入园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期间,有保护其不受到伤害的义务,正因为如此,幼儿园对入园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期间所受到的人身伤害,除能证明幼儿园没有过错以外,是不能免责的。需进一步指出:“如果认为幼儿园对幼儿是一种监护关系,或者是一种监护职责的转移,那么,幼儿园对入园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期间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其承担的责任就不是有限责任,而是全部责任了。” 案例三: 2003年3月19日上午,海城兴海管理区所属站前、前教、后教、钢铁、铁西、兴海、银海、苏家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了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饮用后部分学生陆续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共有2556名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44名学生在本地医院接受治疗,85名学生在外地接受治疗。这八所小学由于过错致使有毒豆奶进入学校,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除了具备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第一,学生人身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所致,如果是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需要层次理论谈我国当下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angdi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活动中,教师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教育体质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整个教育体质的大机体中,学校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个的细胞,整个机体的进步,必须通过这些细胞的活动表现出来。考虑到教师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管理体质的改革,应把重心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中来,为此我将结合个体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保障年轻教师生存所需,是保持教师队伍发展新鲜血液的坚实基础。 生存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而当下生存的概念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还要考虑到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等等。而教师的薪资待遇无疑是教师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决定了地区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颇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不理想,这一收入较低而社会生存所需资源相对较高的矛盾,在刚从校园走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小学阶段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的局面更加严重。为此合理提高中小城市教师薪资水平,对年轻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 2.为教师消除后顾之忧,是促进教师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依然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人,依然离不开社会中所共有的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是当下我国一直努力解决但一直起色甚微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处于收入一般水平的他们,想要有一套商业住房,以目前的形式恐怕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这样的形式下,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学活动以外投入更多的经历以获取更多的收入,于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一类问题,学校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是关键,更多的福利住房,等是学校内部资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协调学校环境,增加教师归属感,集体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离不开其他个体以及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集体中寻求爱与被爱,以及群体归属的满足。学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活动,学科之前教学的互补,学科之内的交流借鉴,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每位教师作为其中的个体,只有建立更高的归属感,才会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团题的进步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管理中,也应适时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情感交流,同时注意协调内部矛盾,已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4.发展管理民主,让教师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激发教师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个体都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强的主观期待,也愿意通过表达自己的某些思考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当

常用法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物质背景下的情与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手机号码 x年x月

故事背景 该事件中的女主人公叫吕盼盼,是南京某医院的护士,男主人公叫做俞坤良,是南京远洋运输公司的海员。他们中专毕业后相恋了。吕盼盼告知了自己父母他们的恋情,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但后来在男方的努力之下,双方父母最终同意,并领取了结婚证。 2010年11月9日,二副俞坤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在日本的冲绳附近的海域沉船,搜救无果,从此便下落不明。后来吕盼盼在焦急的等待中也没能等到一丝曙光,于是便选择了去追寻俞坤良,选择了自杀,后因发现及时,又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活了过来。在2010年12月1日,吕盼盼与公公婆婆与丈夫所在公司进行协商后达成协议,赔偿五十七万余元,如果将来俞坤良奇迹生还,应如数退还该款。 后来,吕盼盼又回到了自己与俞坤良的新房里,有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前后看护与照顾。她表现得一切很正常。但是白天的一切只是表象,每到晚上,她就开始在电子日志中诉说着一切。就这样,在俞坤良离开的一个月晚上,也就是2010年12月9日,她从十四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陪着丈夫而去。幸福的一家也因儿女的相继去世而悲痛欲绝,可是在女儿去世后的第三天这对亲家就反目成仇,因遗产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 案例介绍 吕盼盼的妈妈一想到女儿的死,以及在女儿安葬问题上与亲家发生的一些不愉快,就十分生气,并且认为应该从俞坤良的57万元赔偿款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女儿的死亡赔偿。于是便咨询了律师,一纸诉状将亲家告上了法庭。但是俞坤良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失踪,不是死亡,因此没有理由分给他们。况且在儿媳的遗嘱中提到将她自己的17.3万元留给自己的父母,房产归自己的公婆。但是由于遗嘱格式不正确,法院认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吕盼盼的父母坚持认为那17.3万元是女儿的赠与,与赔款毫不相干,要求获得赔款的三分之一,共计19万多。双方父母争执不下,互不妥协。两次庭审,双方情绪激烈,加上本案特殊,南京市六合区法院程桥法庭的法官为避免因诉讼给双方再次造成伤害,决定通过调节来达成此案。 协议结果

股权代持法律效力分析

股权代持法律效力分析 股权代持,或称委托持股,是指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达成以下约定:名义出资人作为名义股东,在股东名册等公司工商登记信息上出现,而实际上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 权益。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商业交易的保密要求以及灵活安排的需求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 凭借其本身所特有的隐秘性和灵活性,股权代持已被广泛应用在商业交易行为中,例如,为 规避公司股东人数上限而进行的职工持股会代持安排,为开展中国境内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虚 拟期权计划而由大股东代持员工股权的安排,在投交易中因商业考虑而进行的股权代持安排,等等。与此同时,由股权代持安排引起的纠纷和争议也越来越频繁。 下面通过一起投融资交易中股权代持安排引发的诉讼案件,对股权代持的效力问题加以分析梳理,并进一步探讨有效降低或防范这一领域重大法律风险的途径和手段。 、案情还原 在本案中,原告和被告均为自然人,第三人为一家中资有限责任公司。被告作为第三 人的早期投资人,持有第三人的部分股权。原告获悉第三人正准备开展新一轮融资,便与被告协商,希望能从被告处以较低价格受让其持有的第三人部分股权。在此过程中,原告成为这部分受让股权的实际出资人,但名义上它仍由被告持有。被告与原告协商后签署的《代持协议》约定:被告将其持有第三人的部分股权以低于同期融资价格的价格转让给原告;在第三人的股权在公开市场流通前,由被告代原告持有该部分股权。 之后,由于经营不善,第三人股权的估值大幅度降低。此时原告实际持有的第三人股权的市场价值已低于之前从被告处受让股权时的价值,由此导致原告投资失利,该笔投资处 于亏损状态。于是,原告希望不再履行《代持协议》,并要求被告将之前从原告处收取的股权转让款全部返还。这一要求遭到被告的拒绝,原告遂将被告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确认《代持协议》无效,并判令被告将其从原告处取得的股权转让款全额返还。 这份《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究竟如何?是有效、可撤销合同,还是效力待定合同? 抑或根本就是无效合同?这是本案中双方争议的主要焦点,也是这一类股权代持协议法律关 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二、股权代持法律效力分析 1.概述 股权代持安排的协议通常包含两种民事法律行为:一是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关于 委托持股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是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关于股权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名义出资人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实际出资人)。因此,要判断股权代持安排的协议是否有 效,需要分别分析委托持股和股权转让这两个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由于长期缺少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导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激情和动力。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从目前学校管理现状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困扰,师生关系得不到缓和,使得教学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1.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校长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2.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在管理中,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同时重强制管控,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决策水平 1、“决策是管理的心脏。”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的决策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领导的决策水平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做出好决策的方法主要有:(1)做决策之前要认真并客观地分析出现的问题,不能将问题一概而论。(2)决策要具有可行性,从实际出发,并结合长远的利益考虑。(3)决策制订要因时而定,因地制宜。决策的制订常常受到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有时遇到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决策就需要及时地作出;有的时候遇到的是有关教学方法改进上的问题,那么决策的制订就要经过实践才能制订出来。 2、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或者强化过程都需要首先在理念层面进行更新,实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进化的理念能够发挥巨大的指引作用。若要不断深入开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目前,股权代持已成为大家熟知的一种直接持有股权的变通方式,因其具有隐密性和灵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人更便捷地做出适当的出资安排。但这种变通安排却面临着合法性等根本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将面临其他一些更加严峻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原发于公司制的代持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合伙企业中,尤其表现为合伙制基金的合伙份额代持。在此,笔者对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加以简要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希望以此对合伙份额代持问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一.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股权代持的主要规定 (一)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涉及股权代持的有关条款如下: 第二五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

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六条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七条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五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学校常见法律问题及应对

学校常见法律问题及应对 近年来,我国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给受害学生及其家长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极大伤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没有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如何认定事实,如何归结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很大歧见。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调节取决于如何界定学校与学生这对关系的法律性质。“特殊关系说”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界定为基于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称之为教育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标准,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公法特征的法律关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是适用监护责任约定推定转移还是适用过错责任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监护责任约定推定转移既不符合我国立法本意也不符合法理,而且在实践上有不可克服的弊病,因此只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或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因而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是一种基于自己的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过错责任。 教育部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有其积极意义。但其法律效力层次过低,某些规定与民事法律相抵触,对举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学校、学校的举办者、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在学生安全方面的责任区分等应规定的内容未作规定,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方在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解决学生伤害事故问题可供借鉴的思路是把办学的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使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过错责任赔偿责任社会化 序言 我国大中小学有2亿多在校学生,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未成年人。尽最大可能保障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近年来,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实,这种事故并不是现今才出现的事故种类,而是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前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出现而已。这种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给社会造成很多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造成重大影响,对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这种事故及其责任的研究,在法律上提出妥善的处理原则和办法,对提高教学管理秩序,加强对学生的法律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报道,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6万人以上,还有更多的学生遭受各种伤害。在校生致人损害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对此的民事赔偿规范,仅《民法通则意见》第1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予以赔偿。”但是

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会计08-4 林翠平201008043056 论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案例:组织学生看电影发生踩踏事故。 2002年12月4日下午3时35分,某县某小学组织全体学生在该县某影院观看电影。当最后两个班正在进入观众厅双号过道时,电灯熄灭,电影正式开演。学生急于入座,发生拥挤,秩序大乱。导致一年级学生许某被踩踏死亡,另有轻伤一人。时隔不久,在某市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2003年5月12日,某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由于电影院管理失误,入场检票时单、双号门却还紧闭,致使五六百学生检票后仅能是入过厅而不能进入放映场,电影开演五六分钟后,影院才仅开单号门让学生入放映场地,而天窗紧闭,不开电灯,黑暗中学生发生拥挤,致使三名学生被挤倒在地,其中高三女生孟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两人受轻伤。 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加,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相对比较差,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而公民权利意识随着普法工作的广泛深入进行得到了不断增强,为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与学校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许多学校面对学生伤害事故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要么为了息事宁人而牺牲学校或教师的合法权益,要么一味地维护学校或教师权益而导致事态难以收拾。学生伤害事故困扰着学校,使得学校在开展体育娱乐劳动等活动时缩手缩脚,惟恐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如何明确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扭转学生伤害事故困扰学校的局面,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就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以及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进行初步探究。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生伤害事故又称学校事故,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或违约行为人对其违法或违约行为依法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一般而言,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违法行为就不会发生法律责任问题。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类。对于以积极或者消极方式实施了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行为的主体,都可能涉及这三类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大多属于民事侵权责任。关于侵权民事责任的确定问题,一般认为有三种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及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明确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有时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颁布的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股东代持纠纷案例分析——从周梅森股权官司看股权代持风险

股东代持纠纷案例分析——从周梅森股权官司 看股权代持风险 《人民的名义》的反腐线索从一家名为大风厂的服装公司股权纠纷开始。电视剧编剧、著名作家周梅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就是大风厂倒霉员工的原型。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法院裁判文书查询系统,我们调取了周梅森所说的股权官司二审判决书,案号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苏商终字第00542号。根据判决书记载,2009年,江苏东宝粮油公司向当时的徐州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后改制为淮海农商行)借款1200万元,东宝公司同时持有徐州市郊农信社1200万元的股权,提供担保的是一家名为丰裕的公司。由于东宝和丰裕均无力偿债,丰裕公司找到周梅森称,如周梅森替东宝公司偿还该笔贷款,则东宝公司就将其持有的原徐州市郊农信社的股权转让给周梅森。 周梅森答应了这一请求。由于东宝持有的股票是法人股,按照当时徐州市郊农信社的规定,不能转给个人。于是这1200万股股份被转给了丰裕公司代持,周梅森享有相应权益。2009年12月,周梅森和丰裕签订相关的股转协议,受让丰裕持有的徐州市郊农信社1200万股,同时向丰裕公司支付了1200万元。2011年至2012年间,徐州市郊农信社改制为淮海农商行。 由于送股分红等原因,周梅森拥有淮海农商行的股权增至1755万股。其中,1560万股系在原来1200万股基础上送股分红而来,195万股系丰裕公司划转而来。

周梅森原以为持有股权证原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曾想丰裕公司因贷款需要,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做了质押。2014年4月起,淮海农商行等多名债权人分别向多家法院起诉,向丰裕公司主张权利,丰裕公司所持有的共计4914万股股份已被多家法院查封或轮候查封。 周梅森起诉确认上述合计1755万股股份归自己所有,并要求配合办理股权变更手续。然而,徐州中院和江苏高院均判决周梅森败诉。 二审法院判决的主要观点和理由如下: 1、双方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 2、根据淮海农商行章程,对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作出了限制(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周梅森所主张的股权占总股本金的4.5%。 3、《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对自然人股东持股也做了相同规定。 4、淮海农商行章程规定股权转让应经该行董事会审议并同意。 二审法院认为,周梅森关于要求确认其为股东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主张尚未满足淮海农商行章程规定的条件,未取得银行董事会的批准,因此尚不具备成为淮海农商行股东的资格。另外,丰裕公司所持有的股权已全部被多家法院查封及轮候查封,客观上亦无法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那么股权代持究竟存在哪些风险? 股权代持是经济活动中一种常见的合同行为。一些投资主体参与对公司的投资,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或无法登记在工商股东名册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