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论述题

1.微粒对家畜的危害及防治的措施是什么?

答:(一)微粒对家畜的危害:①微粒降落在家畜的体表上,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微生物等混在一起,粘在皮肤上,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使表皮干燥脆弱、汗腺分泌受阻、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感官功能受到影响。②微粒进入家畜呼吸道,使家畜感染,发生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侵入肺泡的微粒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尘肺病。③畜舍内的空气湿度较大时,可吸附氨和硫化氢如果沉积在粘膜上,可使粘膜受到刺激,引起粘膜损伤。微粒越小危害越大。

(二)防治措施:①在牧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场内道路两旁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②粉碎饲料的场所或堆垛干草的场地应远离畜舍。③在舍内分发干草时,动作要轻。④更换或翻动垫草时,应趁家畜不在舍内时进行。⑤禁止在舍内刷拭家畜。⑥禁止干扫畜床地面。⑦保证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舍内的微粒。

2.提高炎热环境动物生产力的措施是什么?

答:①培育和选育耐热的动物品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即使同一种类的动物,不同的品种,对热环境的耐受性也有差异。利用动物育种技术选育耐热的动物品种,是提高高温环境中动物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我国的海南黄牛。②防止太阳辐射。应设置凉棚、加厚屋顶隔热层,选用保温隔热材料,刷白外围护结构外表,是减少太阳辐射提高家畜高温环境中生产力的重要措施。③饮冷水。饮冷水可吸收动物体内的热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物食欲的抑制作用,增加动物的采食量。④降低畜舍温度。采用湿帘、吹冷气等措施。⑤增加畜体散热量。可向畜体淋水或吹风。⑥增大通风量。加大通风量可使热量远离动物。⑦减少饲养密度。降低动物的饲养密度,有利于减少产热,降低环境的热负荷。

⑧改变管理制度。在夜间温度降低时,饲喂动物,可增加动物的采食量。⑨采取科学的营养调控措施。?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调节日粮蛋白质水平。?添加必要的矿物质。?添加维生素。?添加其他物质。⑩遮荫与绿化。在畜舍周围种植植物,可降低舍外温度。

3.牧场畜舍防暑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答:①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屋顶隔热,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科学的设计屋顶结构、充分的利用空气隔热特性、将屋顶涂上白色减少太阳辐射。?墙壁隔热。炎热地区畜舍的墙壁应按屋顶隔热原则进行。

②组织好畜舍通风。驱散舍内产生的热量,不使其在舍内积累而导致舍内温度升高。

③实行遮阳与绿化。常用挂竹帘、搭凉棚、植树、种植攀绿植物。

④畜舍降温。通过隔热、通风与遮阳,只能削弱高温影响,当气温接近畜体温度时,必须采取冷却措施。主要的方法有:喷雾冷却、湿热冷却、喷淋等。

4.畜牧场绿化对环境有何改善?

答:①改善场区小气候。绿化可以明显改善畜牧场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状况。冬季缓和了温度的日较差,使气温变化不大。夏季,温度不致太高。绿化可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小风速。

②净化空气。畜牧场由于家畜集中,饲养量大,密度高,所以耗氧量大。如果绿化畜牧场环境,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使畜牧场周围空气净化。

③减少微粒。大型畜牧场周围空气中的微粒含量高,畜牧场四周的高大树木林带,能净化、澄清大气中的粉尘。草地也可减少微粒,并可固定地面尘土。

④减弱噪音。树木与草地对噪音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

⑤减少空气及水中细菌含量。森林使空气中含微粒量减少,使细菌失去附着物,数目减少,同时,有的花、叶所分泌的物质可杀死细菌、真菌。

⑥防疫、防火作用。畜牧场周围的防护林带可以防止人畜任意往来,减少疫病的传播机会。

且有很好的防风隔离作用,防止火势蔓延。

5.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发展畜牧业有何意义?

答:①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与家畜对环境需求的相对稳定的矛盾就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这种矛盾的解决必须依赖与环境控制,环卫学研究揭示了家畜生产所需要的适宜环境的参数,为家畜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畜牧场环境状况及生产状况依赖与畜牧场的设计。

③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家畜环境保护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持家畜环境稳定,免受外界环境污染的危害。二是畜牧生产力求不污染外界环境。运用环卫学理论分析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制订措施,保护环境。

④为工厂化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技术保证。家畜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畜牧生产的发展。

⑤为动物疫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科学的设计畜牧场,一方面可以杜绝场外的病原进入场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病原在场内不同的畜群之间的传播。

⑥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注意家畜同环境的关系,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家畜日粮调整,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6.减少畜牧场粪便污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妥善处理粪便主要从规划畜牧场、用作肥料、燃料、饲料等方面进行。

?合理规划畜牧场:合理规划畜牧场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在一个地区内合理确定畜牧场的数量和饲养家畜的头数,使其废弃物尽可能地在本地区加以利用。对于农牧结合良好的畜牧场,要把家畜的粪便全部合理使用。畜粪肥效长,营养丰富,其中所含的钾可以全部为作物直接利用。对一个非农牧结合的畜牧场,妥善地处理粪肥须根据具体情况作以下选择①与附近农业生产单位订立合同,全部运送交付给该单位使用。②安装处理粪液或污水的全套设备。?用作肥料:①土地还原法:把家粪尿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其方法应注意:一是粪便施入土地后要耕翻;二是新鲜粪尿须及时施用,否则应妥善堆放。②腐熟堆肥法:好气微生物能分解家畜粪便及垫草中各种有机物,并使之达到矿质化和腐植化的过程。粪便堆腐的方法有坑式及平地两种。粪肥腐熟过程要经过生粪——半腐熟——腐熟——过劲四个阶段。?粪便的生物能利用:①沼气的生产。②沼气发酵残渣的综合利用:畜粪经沼气发酵既回收了能量、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其残渣还可作饲料、肥料等对粪便进行多层次的利用。沼气发酵残渣作反刍家畜饲料效果良好。?用作饲料:家畜粪便中最有价值的是含氮化合物,如鸡粪可再回收喂给家畜。粪便加工为饲料的方法:①粪便酸贮。粪便地面堆贮或窖贮效果也很好。②鸡粪与垫草混合直接饲喂。③人工干燥鸡粪。④使用氧化池对猪粪再利用。7.提高低温环境中动物生产力的措施是什么?

答:①注意选择场址,做好畜牧场的布局和规划工作,使畜舍位于背风向阳处。

②正确选择畜舍的方位,避免冬季主风的垂直吹袭。

③切实做好畜舍外围护结构的设计,选用保温材料好的建筑材料建造畜舍,使畜舍外围护结构热阻不低于冬季最小值。

④严格控制换气量,在满足排除有害气体和水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换气量,以减少畜舍热量的散失。

⑤适当提高动物的饲养密度,以增加产热量。

⑥注意饮水和食物的温度不能过低,饮水和食物的温度应在20℃以上。

⑦勤换垫料,减少空气湿度,有利于动物御寒。

⑧提供营养平衡、数量充足的日粮,是保证动物正常生产的前提。但只有环境温度适宜时,饲料才能被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畜产品。否则,只能增加饲料消耗。

⑨对于幼畜,可考虑利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形式提供热源,以保证幼畜的正常生长发

育。

⑩在牧区,用篷布和塑料膜搭建暖棚是减少,是减少寒冷对畜牧生产不良影响的重要措施。

8.畜牧场消毒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机械性清除①用清扫、铲刮、洗刷等机械方法清除降尘、污物及粘染在墙壁、地面以及设备上的粪尿、残余饲料、废物、垃圾等,这样可减少大气中的病原微生物。②通风换气: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与细菌的数量,减少经空气传播疫病的机会,其次也可用普通喷雾,使空气中微粒沉降。还可喷消毒液,以达落尘、灭菌双重目的。

?物理消毒法①阳光:直射阳光具有较强的消毒作用,是一种可普遍利用的天然消毒剂。

②辐射消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离辐射,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③高温:高温消毒主要有火焰、煮沸与蒸汽三种形式。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多种多样,畜牧场应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最为普遍。消毒剂的化学消毒法,常用的有浸泡法、喷洒法、熏蒸法,近年来气雾法也普遍采用。

?生物学(生物热)消毒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而释放出的生物热进行消毒方法。9.水体污染的自净途径是什么?

答:水体受污染后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逐渐消除污染的过程称为“水的自净”。

水的自净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混合稀释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逐渐与净水混合稀释,从而使其浓度大为降低。②沉降和逸散:污水进入水体后,其中存在的悬浮物,因重力作用而逐渐下沉。除沉降作用外,污染水体的挥发性物质可逸散而进入大气,如酚。

③日光昭射:日光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病菌。日光照射还可提高水的温度。也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④有机物的分解:水中有机物也可通过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进行化学降解。

⑤水栖生物的拮抗作用:进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常受非病原微生物的拮抗作用而易于死亡或发生变异。⑥生物学转化及生物富集:某些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水体自净作用的意义在于使污染物逐渐被降解,使水体逐渐变得无害,具体表现在:①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②使致病微生物死灭或失去致病作用;③使寄生虫卵减少或失去其生活力而死亡;④使有毒物质浓度降低,对机体不产生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10.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是什么?

答:?选择牧场地址时,应远离传染源,如医院、兽医院。牧场要有天然屏障,以防污染。周围应设置防疫沟、防护墙或防护网。大门应设车辆和行人进出消毒沟。?牧场建成后,应对全场和畜舍进行消毒,畜舍的出入口,应设置消毒坑。进入畜舍时,应穿消毒衣。严禁场外人员和车辆的出入。?平时要保证舍内的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保持清洁。?定期对舍内消毒,如用消毒药喷洒地面、尿沟、畜栏,也可用福尔马林蒸汽消毒。

11.气湿对家畜的影响及防潮措施?

答:气湿对家畜的影响:?生殖;气温超过35℃时,繁殖率同气湿成负关系。气温在35℃以下时,气湿对繁殖率影响很小。?生长和肥育;在高温时湿度对生长和肥育有不良的影响。但当温度适宜时,没有明显的影响。?产奶量和奶的组成;气温在24℃以下时,湿度对牛的产奶量无影响。24℃以上时,相对湿度升高产奶量和采食量下降,乳脂率降低。在26℃,相对湿度为80%,或32.2℃,相对湿度为50%时,均会使非脂固型物的含量显著下降。?产蛋量;在高温,相对湿度超过80%,并继续增加时,产蛋率和蛋重减小。温度低于10℃,相对湿度增加产蛋量下降。

防潮的措施:?牧场应选择在高燥、排水好的地区。?为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墙壁上升,

应在墙角和墙身交界处铺设防潮层。?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确保畜舍温度经常保持在露点以上。?及时清除畜舍内粪尿及污水,训练动物到舍外定点排粪排尿。?勤换垫草、垫料,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合理的通风换气量,将舍内潮湿的空气排出舍外,将舍外的干燥空气引入舍内。?坚持定期检查、维护供水系统不漏水,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

12.应激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及抗应激措施?

答:(一)应激对家畜的不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能力下降:一方面,动物采食量下降;另一方面,应激源使神经系统高度紧张,导致动物胃肠急性溃疡。?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增高:严重的应激可导致动物死亡率增加。?繁殖性能下降:应激情况下,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母畜会出现流产、难产和不孕。?肥育性能下降:应激状态下,动物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产蛋性能下降: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与产蛋有关的激素如LH、FSH和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产蛋率急剧下降。?产奶量下降。?畜产品品质变差:①肉的品质降低。②蛋壳厚度减小,破壳蛋,畸形蛋比率增加。(二)应激的防制:?培育抗应激动物品种。动物对应激的敏感性与遗传基因有关,利用育种的方法选育抗应激动物,淘汰应激敏感动物。?改善饲养管理,降低环境负荷。这包括科学合理的进行畜牧环境工程设计、精细管理和药物防制三方面的内容。

13.畜舍防寒的基本措施?

答:畜舍常用的防寒措施是:?选用有利保温的畜舍形式:如严寒地区选择封闭舍。?增加外围护结构热阻,如选用隔热好的建筑材料,增加墙体的厚度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防寒,又有利于防暑。?减少畜舍外围护结构面积。畜舍外围护结构面积越大,畜舍散热越大,因此减少畜舍外围护结构面积是防寒的有效措施。?加强防寒管理;①增加饲养密度。②防潮。

③铺垫草。④加强畜舍的维修保养。

14.低温对动物的影响是什么?

答:低温对动物的影响有:?热交换;在低温环境中,一方面动物机体散热量少,另一方面,动物产热量增加。?体温;当环境温度持续很低,代谢产热达到机体的最高限度,若产热量仍小于散热量时,机体蓄积热减少,畜体体温下降。?消化系统;冷环境有助与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呼吸系统;低温环境对家畜上呼吸道膜具有刺激作用,使动物的呼吸率降低,强度减弱。?循环系统;在低温环境中,动物心率下降,脉搏减弱。?泌尿系统;在低温环境中,尿液数量增加,浓度减小。?内分泌系统;在低温环境中,动物血浆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升高。?采食量增加,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适当温度时生长发育没有影响,但严重低温时,动物日增重减小。?产奶量;温度过低,产奶量下降。⑴产蛋性能;环境温度降低,蛋重增加,蛋壳变厚。温度过低,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⑵畜产品品质;低温中,动物胴体瘦肉较高,脂肪含量减少。⑶死亡率:低温可导致幼畜体温下降而使动物死亡率增加。⑷健康:低温环境中,动物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率增加。

15.减少畜牧场有害气体的措施?

答:?从畜舍卫生管理着手,应及时清除粪尿污水。不使它在舍内分解腐烂。?从畜舍建筑设计着手,在畜舍内设计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注意畜舍的防潮。?舍内地面,在畜床上应辅以垫料,因为垫料可吸收有害气体。?必须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以消除舍内的有害气体。采用上述各种措施后,末能降低舍内氨臭,只有采用过磷酸钙等吸附剂来消除。?使用吸附剂在蛋鸡舍内时按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使用添加剂,提高机体对氮、硫的沉积量,科学配制全价平衡日粮,尽量减少粪便中氮磷硫的含量。

16.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有哪几种?

答:化学消毒的使用方法常用以下几种:?浸泡法:主要用于消毒器械、用具、衣物等。?喷洒法:喷洒地面、墙裙、舍内固定设备等。?熏蒸法:是在畜舍密闭的情况下产生气体,

使各个角落都能消毒。用甲醛气熏蒸消毒可杀灭所有细菌。?气雾法:气雾粒子是悬浮在空气中气体与液体的微粒,直径小于200nm,重量极轻,能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可到处飘移穿透到畜舍内各物体的周围及其空隙间。气雾是消毒液倒进气雾发生器后喷射出的雾状微粒,是消灭气携病原微生物的理想办法。

简答题

1.牧场噪声的来源?

答:畜牧场的噪声,主要有三个来源:?外界传入,如飞机、火车、雷鸣等。?场内机械产生,如铡草机、饲料粉碎机。?家畜自身产生的噪声。

2.畜牧场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畜牧场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工农业废弃物对畜牧场环境的污染。?饲料工业的发展。

3.畜牧场环境保护包括那些内容?

答:畜牧场的环境保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畜牧场本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二是避免周围环境对畜牧场的危害。

4.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表现有那些方面?

答: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吸水性:有许多开口且微细孔隙多的材料,吸水率大。?吸湿性:物体表现的孔隙多时,吸湿性高。?透水性:孔隙率大且开口连通孔隙的材料,透水性大。?耐水性:畜舍中应选用耐水性强的材料。

5.畜舍通风换气的目的是什么?

答:舍内温高时,通过加大气流,使动物体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气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在畜舍密闭的情况下,引进舍外的新鲜空气,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以改善畜舍空气环境。6.怎样减少畜牧场噪音?

答:控制畜牧场的噪声应采取以下措施:?选好场址,尽量避免外界干忧。?合理地规划畜牧场。?畜牧场内应选择性能优良,噪场小的机械设备,装置机械时,应注意消声隔音。?畜牧场及畜舍周围应大量植树,可降低外来的噪声。

7.畜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那些?

答:?氨:畜舍内,氨大多由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来,它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充血、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硫化氢:主要是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它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对血液、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家畜呼吸,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缺氧,引起慢性毒害。

8.水体污染源有那些类型?

答:水体污染源主要有:?腐败有机物质及富营养化现象。?生物性污染及介水传染病。?有毒物质的污染。?致癌物质的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9.综合评定空气热环境的指标有那些?

答:?有效温度:有效温度亦称“实感温度”。它是综合反映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气象因素对家畜体热调节影响的指标。?温湿度指标:它是用气温和气湿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指标。?风冷却指标:它是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天气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10.封闭舍小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答:封闭舍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热量的传入和畜舍内部热量的散失,由于家畜的产热,机械和人类的活动,封闭舍空气温度大于舍外。空气中尘埃、微生物舍内大于舍外,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等含量高于舍外。

11.减少畜舍内NH3的措施?

答:消除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有:?从畜舍卫生管理着手,应及时清除粪尿污水。不使它在舍内分解腐烂。?从畜舍建筑设计着手,在畜舍内设计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注意畜舍的防潮。?舍内地面,在畜床上应辅以垫料,因为垫料可吸收有害气体。?必须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以消除和舍内的有害气体。采用上述各种措施后,末能降低舍内氨臭,只有采用过磷酸钙等吸附剂来消除。?使用吸附剂在蛋鸡舍内时按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使用添加剂,提高机体对氮、硫的沉积量,科学配制全价平衡日粮,尽量减少粪便中氮磷硫的含量。12.动物的散热方式有哪些?

答:动物散热的主要途径包括体表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散热,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及排泄器官的散热。

13.光照时间对动物的性活动有何关系?

答:延长光照对长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促进作用,而对短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抑制作用,缩小光照时间对短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促进作用,而对长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抑制作用。14.光照时间对短日照动物的繁殖活动有何影响?

答:延长光照时间对短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抑制作用,缩小光照时间对短日照动物的性活动有促进作用。

15.环境因子的可调剂性是什么?

答:环境因子的可调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功能相关的因子之间存在有补偿效应,即当一种因子数量减少时,可通过增加另一种因子的数量来减少损失。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的或普遍的,并且因子的补偿效应是有限的。功能不相关的因子也不可能有补偿效应。16.气源性传播的途径是什么?

答:气源传播有三条途径:一是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各种固态微粒上进行灰尘传播。二是病原微生物存在于飞沫小滴内,经飞沫小滴进行传播。三是飞沫小核的传播。

17.与大气环境相比,封闭舍小气候有哪些特点?

答:封闭舍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热量的传入和畜舍内部热量的散失,由于家畜的产热,机械和人类的活动,封闭舍空气温度大于舍外。空气中尘埃、微生物舍内大于舍外,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等含量高于舍外。

18.动物对环境刺激的生理反应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答:动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有两种形式:一是特异性反应,另一种是非特异性反应。此外,动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表现极为广泛,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为遗传物质的变化;既表现为个体生产性能的变化,又表现为种群结构的变化。

19.等热区理论对畜牧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答:?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0.牧场的用水量包括哪些内容?

答:牧场用水量包括:人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灌溉用水以及家畜用水。21.高温环境中动物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答:高温环境中,动物机体散热量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物皮肤的血液量增加,增加了皮温与气温的差值,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量增加。二是提高蒸发散热量,高温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散热泪盈眶来维持体热平衡。汗腺发达的动物蒸发散热以皮肤蒸发散热为主,汗腺不发达的动物蒸发散热则以呼吸道蒸发散热为主。

22.气流对动物散热的影响是什么?

答:?在适温和低温时,如果机体产热量不变,风速增大,皮肤蒸发散热量反而减少。?家畜在低温时,因风速增大而增加产热量,则蒸发散热量也随之增大。?由于风速增大,增加对流散热,使家畜机体达到最大蒸发量的气温,亦因此而提高。

23.畜牧场微生物有哪几种类型?

答:空气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是舍外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属、无色杆菌属、酵母菌属。第二类是舍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如口蹄疫、鸡新城疫和猪瘟。第三类是空气变应源微生物,它是一种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常见的空气变应源污染物有饲料粉末、花粉。

24.水体污染源有哪些?

答:水体污染源主要有:?腐败有机物质及富营养化现象。?生物性污染及介水传染病。?有毒物质的污染。?致癌物质的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25.限制因子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答:限制因子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最小因子,另一种是最大因子。所谓最小因子,是指数量和强度相对最少,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生产和健康具有限制作用的因子。所谓最大因子是指数量和强度相对最大,对动物生长和发育、繁殖、和健康具有限制作用的因子。

26.应激有哪些特点?

27.环卫学的研究有哪些方法?

答: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一是调查研究法;二是试验研究法;三是环境监测法。

28.应激源按性质分有哪几种?

答:应激源按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应激源。?化学性应激源。?生物性应激源。?营养性应激源。?管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其它人为因子,如超强度选育、试验因子等。

29.动物的产热方式有哪几种?

答:动物的产热方式有:?基础代谢产热。?体增热。?肌肉活动产热。?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的产热过程始终伴随着生化反应过程,所以产热也叫化学调节。

30.应激源按强度分哪几种?

答:应激源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高强度长期应激源。?低强度长期应激源。?高强度短期应激源。?低强度短期应激源。

31.与成年的动物相比,为什么低温对幼畜不良影响更严重?

答:低温环境对雏鸡、仔猪、犊牛、羔羊等动物死亡率具有明显影响,幼畜因热调节机能不健全,低温可导致幼畜体温下降而使动物死亡率增加。例如: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关中地区仔猪成活率冬季比春季低7℅。在低温环境中,动物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老弱和幼小的动物,在寒冷刺激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防御机能降低,细菌在呼吸道繁殖,毒力增强,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急剧增加,诱发动物感冒。此外,环境温度低,动物因采食过冷的食物,易诱发肠炎等疾病。

32.畜舍通风换气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通风换气方法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33.影响动物散热的因素有哪些?

答:?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动物体表面积。?动物的姿态。?动物的被毛状态,被毛越厚、致密、散热量越少。?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越厚,越有利于保温。

34.为什么选用大肠杆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答:一般用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因其在粪便中数量多,易检出,其数值与污染程度成正相关,大肠杆菌不能在水中自行繁殖生长,其存活时间也比病原微生物略长一些。

35.海拔高度增加环境有何变化?

答:?海拔高度对气压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密度减小,空气压力下

降。?海拔高度对氧含量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含氧量减少,空气氧分压下降。?海拔高度对热环境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增大,紫外线照射强烈,但海拔高度增高,由于空气稀薄,由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产生的热能逸失,空气温度下降,地面水分蒸发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高。

36.畜舍外围护结构包括哪些?

答:畜舍外围护结构是指畜舍的墙、门、窗、屋顶和地面所构成的畜舍外壳。

填空题

1.家畜的环境分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

2.动物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

3.动物表面连续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辐射。

4.畜禽外围保护结构完整程度可分为开放舍、半开放舍和封闭舍。

5.在密闭式畜舍内家畜饲养密度增大,舍内气湿增加。

6.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动物采食量减少。

7.为防火势蔓延,畜舍之间应保持的最短距离称为防火间距。

8.畜舍中来自于畜禽粪便含氮有机物分解的有害气体的分子式是NH3。

9.水体被污染后,若氮化物、磷化物和氨化物的含量急剧增多,这种污染很可能是动物性有机体污染。

10.畜舍空气中的H2S越接近地面浓度越大(或越高)。

1.温度一定,湿度增加,动物蒸发散热量减少。

2.水体被有机体污染后DO减少。

3.饲养水平高的动物,下限临界温度低。

4.纵向通风适用于跨度大的畜舍。

5.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

6.天棚的作用是加强夏季的隔热。

7.将畜牧场承担畜粪运输的道路称为污道。

8.在封闭畜舍,饲养密度增大,空气温度升高。

9.COD的中文名称是化学耗氧量。

10.动物产热调节,也被称为化学调节。

1.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称为热环境。

2.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环境污染是指污染物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4.支持整个建筑的土层被称为地基。

5.畜牧场主要承担饲料、畜禽及产品转运的道路称为清污道。

6.恒温动物借助散热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

7.封闭式畜舍内温度高于舍外温度。

8.由畜粪含硫有机物分解的具有臭味、易挥发的气体称为硫化氢。

9.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方法,消灭病源微生物的过程,称为消毒。

1.气流的表示通常用风向、风速表示。

2.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称生物转化。

3.畜舍粪便的清除方法有机械清除和水冲清除。

4.建筑物伴入土层的部分叫基础。

5.低温环境中,增大风速,动物对流散热增加。

6.畜禽粪便含氮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有害气体是氨气。

7.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动物的辐射散热量减少。

8.在严重高温(>38℃)条件下,增大风速有利于动物的生产和健康。9.开放舍的有害气体比封闭舍少。

10.将气流沿畜舍纵轴流动的现象,称为纵向通风。

11.导热性大的建筑材料,其热阻必然小。

1.空气温度增大,动物体表蒸发量减小。

2.生态因子是周围环境中对动物具有直接和明显作用的环境因子。

3.在低温环境中,增加气流,动物散热量增加。

4.畜舍空气中雾是液态微粒。

5.空气中的尘粒增多,而引起的气温下降现象称为阳伞效应。

6.将气流沿畜舍横轴流动的现象,称为横向通风。

7.以向社会提供肉蛋奶为主的畜牧场称为商品型畜牧场。

8.畜舍通风换气系统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9.材料在水中,且贮存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1.动物的皮肤温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动物园的内环境就是体液环境。

3.在低温环境中,增大风速,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

4.由于空气中CO2含量增加,而使气温增加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水体中的污染物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升高的过程称为生物富集。6.畜牧场建筑物一般分为生产性建筑和辅助性建筑。

7.四面无墙的畜舍称为棚舍。

1.动物在特定气候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一种适应称为气候驯化。

2.畜牧场设施供水量应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用水量。

3.水体中的F-可以用硫酸铝方法去除。

4.湿帘通风系统最适合于干热地区使用。

5.随着太空高度角的增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增大。

6.在高温环境中,母畜子宫的血流量减少。

7.硬度小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

8.导热系数越大的材料在相同厚度的条件下,其热阻越小。

9.一面无墙,三面有墙的畜舍称为开放式畜舍。

10.动物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刺激产生的生理机能和遗传反应称为适应。1.环境污染指污染物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2.垫草使用的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3.窗户的有效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之比称透光系数。

4.畜牧场贮粪设施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处。

5.红外线的主要效应为热效应。

6.动物通过调节辐射、对流、传导、蒸发来维持热平衡的方式称体热调节。7.在适温环境中,气湿增大,对家畜无不良影响。

8.与硝化阶段相比较,水体氨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NH3—N增加。

9.动物生存所依赖的特定生活环境称为生境。

10.变应原微生物是一种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11.若某畜舍的纵轴与当地子午线垂直,则该舍为南北朝向。

判断题

1.低强度短期应激有害(有利)于动物生产和健康。×

2.幼畜比成畜的下限临界温度低(高)。×

3.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小。√

4.无棚可以加强畜舍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

5.饲料生产中大量使用矿物质添加剂有利(有害)于畜牧场环境保护。×

1.生产力高的动物下限临界温度低。√

2.应激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形式。√

3.次氯酸根的消毒效果比次氯酸好(差)。×

4.环境温度升高,对流散热量增加(减少)。×

5.动物体温恒定,就是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波动(相对稳定)。×

1.具有良好被毛的动物,散热量小,下限临界温度低。√

2.在密闭舍内,越接近地面,硫化氢浓度越小(越大)。×

3.低强度短期应激有利于动物健康。√

4.寒冷地区封闭舍同温度比开放舍高。√

5.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动物的传导散热量越高(低)。×

1.在高温环境中,汗腺发达的动物主要以蒸发散热形式散热。√

2.低强度应激反应减弱(增强)了动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

3.用粪链球菌(大肠杆菌)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4.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的量称为溶解氧。√

5.在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导热泪盈眶系数越大的建筑物材料,热阻越大(小)。×6.膘情好的动物,下限临界温度高(低)。×

7.溶解水中的氧称为COD(DO)。×

8.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空气容纳水分的能力增大。√

9.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后,其BOD升高。√

10.建筑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多。√

1.导热系数越大的材料,热阻越大(小)。×

2.水体有机物增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非蒸发散热可导致舍内湿(温)度升高。×

2.高强度长期应激对动物的危害较小(大)。×

3.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含量过大,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4.次氯酸的消毒效果比次氯酸根大。√

5.建筑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小(多)。×

1.应激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2.在高温环境中若皮温大于气温,增大风速,动物从环境中获得(放出)热量。×3.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小(大)于畜舍卫生间距。×

1.水中有机物在需氧细菌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而消耗的氧,称为生物耗氧量。√2.存在于飞沫小核的病原维生物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流动,引起更广泛的疾病传播。√选择题

1.环境因素中,属物理环境的是温度、气流、气压。

2.生产力高的家畜耐热、耐寒、产热量大。

3.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杀菌、色素沉着、抗佝偻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4.开放式畜舍适应于,炎热地区猪的生产,炎热地区牛的生产。

5.粪水处理的方法是沉淀法、过滤法。

6.在热平衡方程式中,当气温低于皮温时,蒸发、对流、辐射为负值。

7.畜牧场绿化有利于减少微粒、增加温度。

8.高温环境中,动物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

9.畜牧场环境的物理消毒方法是高温、阳光、煮沸。

10.畜牧场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土壤、水、空气的污染。

11.垫草的作用是保暖、吸湿、弹性大、吸收有害气体、保持畜体清洁。

12.用于畜舍空气消毒的方法是薰蒸、喷雾。

13.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是Hg As SO2。

14.畜舍粪尿排出系统包括尿沟、水封、地下排水管道、粪水池、降口。

15.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方法有实验研究法、环境监测法、调查研究法。

16.动物表型适应表现在体形、体格、消化器官、肤色、行为。

17.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必备条件是厌氧环境、充足的有机物、适宜的碳氮比。18.动物性有机体污染水体,主要表现为BOD增加、COD增加、氮化物含量增加、pH值下降。

19.评价建筑物空气特性的指标有容重、空隙率。

20.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动物采食减少、传导对流散热减少。

21.影响动物下限临界温度的因素是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被子毛状态、饲养水平、生产力、管理制度、对环境的适应和驯化、膘情、环境状况。

22.隔热良好的封闭畜舍冬季小气候与外界比较,具有温度高、湿度高。

23.用于饮水消毒的方法是煮沸、加漂白粉、加液态氯。

24.影响动物体表散热的直接因素是气温、气湿、气流、体表面积。

25NH3、H2S、CO2。

26.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有DO、BOD、COD。

27.水体污染的危害是富营养化、介水传染病、动物中毒。

28.化学消毒的方法有喷洒、薰蒸、气雾。

29.动物物理热调节方式是辐射、传导、对流。

30.沼气中含有CH3、H2、CO2、CO。

31.畜舍外围护结构包括门、窗、地面、屋顶。

32.粪便产生沼气的条件厌氧、充足有机物、合理的碳氮比。

33.动物热环境包括气温、气湿、气流。

34.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动物采食量减少、对流辐射减小。

35.生物地理化学性地方病表现在硒中毒、白肌病。

36.水体污染源可表现在腐败有机物、病源维生物、放射性物质、工业废水、农药。37.土壤污染的途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污水。

38BOD、COD、BOD5增加。

39.粪水处理的方法有自然沉淀、筛选过滤。

40.水体自净的形式包括富集转化、生物拮抗。

41.植物性有机物污染水体的主要特征是腐草臭、DO下降、沼泽臭。

42.反映建筑物热特性的指标有热阻、蓄热系数、导热系数。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 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生物沸石与微污染水源净化

生物沸石与微污染水源净化8 梁国飞颜培实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摘要: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应用研究生物沸石净化微污染水源的效果,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添加菌种和微孔滤膜有利于生物沸石的形成,沸石组(Z组)、滤膜组(FM组)、菌种组(SZ组)和菌种滤膜组(SF组)生物膜形成时间分别为35d、 30d、18d和16d;生物沸石净化微污染水源适宜的滤速为6-8m/h,此时对NH3-N 的去除率为95.4%,对COD Mn的去除率为39.8%;现场实验结果显示生物膜成熟后,出水NH3-N浓度低于0.2mg/L,出水NO2—N浓度低于0.01mg/L;生物沸石对COD Mn的去除率稳定在45%左右,比沸石对COD Mn的去除率高出20%;沸石对大肠杆菌很好的去除效果,挂膜第4天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为93.7%,第11天的去除率为69.3%。 关键词:生物沸石;氨氮;大肠杆菌数;COD Mn 天然沸石可以用于微污染水源去除氨氮,当沸石吸附水体中的铵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必须考虑更换沸石或对沸石进行再生将富集于沸石上的铵解吸或转化,恢复沸石对铵的吸附能力。 Murphy等人在1978年提出了沸石生物再生法[1],在浸没沸石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化细菌,观察到15d的转化效果相当于不加菌种时28d的效果,生物再生后的沸石可恢复80%的铵吸附容量。生物再生法成本低廉,但再生速率慢、效率低,所以实际应用价值似乎不大,这方面的研究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沸石的生物再生问题重新被认识,并且得到深入研究。 Tsuno等(1994)开发了生物沸石反应器[2],在反应器中,沸石既是铵的吸附材料,又是硝化细菌生长的载体,它会逐渐变成长满细菌的生物沸石。由于沸石对铵地交换作用,水体氨氮浓度受到控制,吸附到沸石上的铵会被表面的细菌硝化,实现沸石的动态生物再生。因而生物沸石反应器可以稳定地去除高浓度氨氮,并能适应冲击负荷。 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频繁更换沸石会增加劳动量,而化学再生法成本较高、流程复杂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沸石的应用,而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将沸石进行生物再生,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可行性。我们在实验室和现场开展生物沸石对微污染水源中低浓度氨氮去除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沸石材料 沸石材料来源处理方法同第一章,沸石粒度为0.355-2.0mm。 1.2实验装置 1.2.1实验室实验装置 实验室实验采用高位逆流进水方式,基本装置图同动态吸附装置。交换柱用PVC管制成,柱高为120cm,内径为40mm,沸石柱填充高度为60cm。 1.2.2现场实验装置 水泵将水井中地下水打入鸡棚内高位水箱中,沸石柱接在高位水箱和自动饮水器管网之间,高位水箱中水经沸石柱净化处理后进入自动饮水器管网,实验装置基本示意图如1。交换柱用PVC管制成,柱高为120cm,内径为160mm,沸石柱填充高度为60cm。 1.3实验内容 1.3.1实验室实验 原水采用池塘水,塘水氨氮平均浓度为3.43mg/L,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为0.74mg/L,COD Mn平均浓度为4.26mg/L,溶解氧平均浓度为2.55mg/L。实验按照添加菌种和滤膜分四 8梁国飞,男,农学硕士,环境测试与污染控制。导师:颜培实博士,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单选题 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 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 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 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 A.高温、低湿 B.低温、高湿 C.低温、低湿 D.高温、高湿、无风 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伯格曼法则 D.个罗杰法则 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 A.肌肉活动产热 B.热增耗 C.生产产热 D.基础代谢产热 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 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 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 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 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 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 A. 0° B.10~20° C. 90° D.30~45°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应激: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生理上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下界临界温度”有时即称为临界温度。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下,会产生对光的不敏感现象,称之“光钝化” 维持行为:是家畜自身启动与终结的个体行为,它包括肉体和精神舒适两方面,由采食,休息,饮水,排泄,护身,舒适,探究和游戏8项行为系统组成。 社会行为:群居性是家畜特征之一,同类群居发生联系和作用的行为称之为社会行为。 行为缺失:是指在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行为剥夺:如果是因维持行为当中的某个行为成分的缺失而影响到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家畜无法通过行为调节来维持体内平衡时,这类行为的缺失就叫做“行为剥夺” 动物康乐:动物自身的感受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里愉快”,包括无疾病,无损伤,无异常行为,无痛苦,无压抑等。 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环境自净: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我们称之为自净。 体热的来源? 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 2.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3.肌肉活动产热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运动,觅食,争斗和劳役等肌肉活动,都可增加产热。 4.生产产热家畜的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都在维持产热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产热量。这主要是营养成分转化为上述畜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 5.外源热暴露在阳光下或者畜舍的采暖设施等。 可见光的作用机理(简答时画图,简述写字) 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一般是导致下丘脑的兴奋,由此引起一系列反应,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产生影响。 就哺乳动物而言,光线照射在眼睛上,引起视网膜兴奋,并通过视神经将这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后者又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使其分泌释放激素。对家禽而言,眼睛不是主要的,即使没有眼睛仍可以引起反应。这是因为光线可以穿过头盖骨经脑神经作用于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兴奋,即所谓的“视网膜外或脑感受器”。此外,光还可以通过视神经作用于松果腺,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后者经下丘脑影响垂体前叶。下丘脑兴奋分泌释放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经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释放促激素,如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释放生长激素(GH),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等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

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应激: 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的总和。 3、应激源: 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4、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 生产性能: ①、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②、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③、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④、应激对肉质的影响: 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健康: 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5、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 (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①xx类: 如Vc、V 1 / 16 B、VE 。②镇静剂: 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③抗应激制剂: 琥珀酸盐、延胡索酸。④电解质: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 ;5%NaHCO3静脉注射等。⑤其它: 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第二、三章 1、xx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等热区: 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3、露点: 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舒适区: 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

2013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含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 减量排放: 日射病:是指红光和红外线穿透颅骨,使脑内温度升高,一起全身病理反应的病理现象。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注意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又称“下限临界温度”,是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仍不能维持提问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气温高于等热区上限继续升高,增加散热的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时,动物必须降低代谢率来减少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这种开始通过化学热调节来减少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 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机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病理现象 隐汗蒸发: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水分在皮肤表面蒸发的现象。 散热调节:当环境冷热程度发生改变时,畜体通过行为、生理生化乃至形态解剖结构,改变产热和散热速度的过程,成为热调节。其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散热调节。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成为产热调节。 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 畜禽动物福利: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尤其是受人类控制的)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 长日照动物:在春季日照时数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的动物,如狐狸,田鼠,马和驴等露点::当空气水汽含量不变且压力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或“露点温度” 阳伞效应: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采光系数:是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之比 纵向通风:指将风机安装在畜舍的一端山墙或一侧山墙附近的纵墙上,进气口设在另一侧墙体上,使气流沿畜舍纵轴而流动 正压通风:也称进风式通风或送风,是指利用风机向封闭畜舍送风,从而使舍内压力大于舍外,舍内污浊空气经排气管(口)排出舍外的通风方式。 负压通风:也称排风式通风或排风,是指利用风机将封闭舍内污浊空气抽出,使舍内压力相对小于舍外。而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而形成舍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风方式。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作用下,进行生化分解时小号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指用强氧化剂使1L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小号的氧量。 腐熟堆肥法:主要通过控制好气微生物活动的水分、酸碱度、碳氮比、空气、温度等各种环境条件,使好气微生物分解家畜粪便及垫草中各种有机物,并使之达到矿质化和腐殖质化的过程。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于37℃条件下培养24h后所生成的各种细菌集落总数。 二、简答 1、说明你所了解的消毒方法及主要应用场合。 答:(1)喷雾消毒(1分)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饲养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畜消毒、畜牧场道路和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题

【【【名词: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 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 3.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例如:农田、牧场、温室、住房、畜舍的小气候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 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 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 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 12.消耗饲料产热(体增热/热增耗):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每克水蒸发能吸收2.43KJ的汽化热) 15.辐射、传导和对流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也称为“显热发散”或“可感散热”。 16.潜在发散:蒸发散热只能使环境湿度升高,称为“潜在发散” 17.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18.化学调节(产热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下,散热调节已不能维持体温恒定,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把此种调节称为化学调节。 19.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实际是由下限临界温度和过高临界温度构成的一个温度区。 20.临界温度(LCT):指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也叫下限临界温度。 21.舒热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尚有一区域,在此区域内产热和散热正好达到平衡,不需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舒适,这一区域称为舒热区(舒适区)。如环温高于舒适区,便开始遭受热应激,如低则遭受冷应激。 22.生产工艺:是指畜牧生产上采用的生产方式(畜群组成、周转方式、饲喂饮水除粪方式和产品的采集等)和技术措施(饲养管理措施、卫生防疫制度、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23.饲养方式:是指为便于饲养管理而采用的不同设备、设施(栏圈、笼具),或每圈(栏)容纳畜禽的多少,或畜禽管理的不同形式24.通风:气温高时,加大气流流动,使动物体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5.换气:在密闭舍内,引进舍外的新新鲜空气,排出舍内的污浊气体,以改善舍内空气环境(排出舍内水汽、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 26.采光系数:是指窗户的有效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之比,即1:X 27.入射角:是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入射角一般不少于25oC 28.透光角: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引出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透光角一般不少于5oC 【29.相对湿度: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30.露点:空气中水气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露点 31.空气湿度(气湿):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物理量叫做,简称气湿 32.肌肉活动产热:即动物由于起卧、站立、运动、争斗、采食,使役等肌肉活动增加的产热量。 33.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的生殖、生产、生长都会在维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即生产过程产热 34.噪声: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性震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角度讲,凡是使人讨厌烦躁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35:饲喂方式:是指不同的投料方式或饲喂设备 36.外围护结构:屋顶和外墙组成畜舍的外壳,将畜舍的空间与外部隔开,称外围护结构 37.基础:指墙突入土层的部分,是墙的延续和支撑(决定了墙和畜舍的坚固和稳定性) 38.冻账层:基础下承载荷重的那部分土层 39.导热系数(λ):表示当物体厚度1m,两表面温差1 ° C 时,1h内1 m2面积传导的热量。常用的一个指标。(w/ m.h. ° C )40.热阻(R0):当热通过畜舍外围护结构传递时受到的阻力。即当结构两侧温差1度,通过每平方米面积传出1J热量所需要的小时数 41.容重(γ):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kg/m3)。 42.空隙率:材料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 43.热压:当舍内不同部位的空气因温热不匀而发生比重差异时,产生的空气压力 44.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空气、水体、土壤和饲料的污染,达到致害的程度 45.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 46.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 47.水的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这个过程称水的自净 48.细菌总数:1 ml 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集落总数饮用水≤100个/ml 【【【简答:1】简述应激反应的发展阶段? 答:应激反应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惊恐反应、抗拒阶段、结束阶段 (1)警恐阶段:应激因素产生→畜禽感受到,应激因素进入战备状态。 (2)抗拒阶段:很快进入此阶段分泌功能强,呼吸快,心跳快,惊恐,奔逃,生殖免疫等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3)结束阶段:因应激因子的强弱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结束有三个表现: a.应激因子消失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b.逐渐适应应激因子刺激。 c.无法适应刺激而死亡或淘汰。 2】综述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和消除(或缓解)应激的措施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应激主要指病理性应激,应激(病理应激)对畜禽机体的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使机体的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动物生长停滞、饲料转化率降低。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应激可以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之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3.对生殖的影响:应激可使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LTH)等分泌减少,幼年动物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动物性腺畏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因此我们要控制应激的发生,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及其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方式、密度、饲喂饮水、清粪、光照等2 药物防治3 开发专用型复合抗应激添加剂4 培育抗应激动物品种 4】简述温热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答:温热环境对畜禽发生作用:(1)直接影响:温热环境主要通过热调节对畜禽发生影响。 (2)间接影响:①除高温、高湿和强太阳辐射外;②炎热多雨地区植物生长快,粗纤维含量较多,可消化物质和净能含量相对较少; ③矿物质和含氮物质易被淋洗,植物中的矿物质和粗蛋白亦较少。 ④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加重畜禽热负担,矿物质,蛋白质少对生长不利 3】阐述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对畜禽的作用及其控制措施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资料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不是应激猪DFD肉特征得是(C)。 A、质地较硬B切面干燥C色泽淡白D色泽较暗 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 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 A.血钾 B.血钙C、血钠 D.血磷 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 C )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 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 ) A.体液调节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生长激素 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 A.空气 B.蚊蝇 C.土壤 D.树木 E.昆虫 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 A.色泽苍白 B.切面干燥 C.质地坚硬D质地松软 E.有渗出液 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 A.土壤重金属元素 B.光照 C.气温 D.气湿 E.饲料 判断 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错) 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对) 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错) 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对)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对) 第二章温热环境 单选题 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 A.36 B.39 C.42 D.45 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 A.直肠 B.腋下 C.尾尖 D.耳尖 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 A.35~37 B.37~39 C.39 ~40 D.40~42 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 A.T=0.9Tr+0.1Ts B.T=0.7Tr+0.3Ts C.T=0.6Tr+0.4Ts D.T=0.8Tr+0.2Ts 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 ) A.接触物的传导系数 B.家畜体表面积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创新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分析调研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创新 杨彩梅,王永侠,茅慧玲,许英蕾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19)03-0095-02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和变革的新时期,教育部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是发挥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功能的重要措施。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家畜环境生理、家畜环境控制与改善、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家畜环境检测技术与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优良的品种、合理的营养、完善的兽医防疫体系及适宜的环境是现代化畜牧业的四大技术支柱=近年来.品种、营养和防疫都受到充分重视,但家畜的养殖环境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因此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动物科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但随着健康养殖、以畜为本和动物福利观念的普及,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等来实现畜禽的健康状况和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合理的利用和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也成为畜牧业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措施,以达到促进家畜健康养殖、预防疾病、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学习,能合理利用环境与动物的互作关系,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对培养动物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而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目前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教材内容落后 由于动物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包括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营养和遗传育种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目前大多数的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材多编撰于2004年之前,内容相对比较陈旧,与新形势下畜牧生产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别: 2.2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 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理营养和兽医等多个学科, 收稿日期:2019-01-22 作者简介:杨彩梅(1973-).女.湖北天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个别章节学科跨度很大°如环境因素中涉及很多物理概念,畜牧场规划设计中涉及到较多的建筑学理论,这些内容对于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比较难理解; 2.3课程的实践性特别强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是应用性课程,如果没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很难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讲解.而且由于学科交叉多,导致教学内容松散和枯燥,如果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的创新 针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3.1创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饲养方式、养殖设施、环境检测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不断在实践中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依赖于教材,要及时添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比如关于畜牧场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方面,教材中讲述的新方法较少,而目前关于畜牧场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法有了很多的新技术,比如通过安装氨气自动报警装置,定时进行通风及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进行处理等,因此通过在讲授过程中添加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畜牧场环境控制方法,以利于将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能拥有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3.2利用影像资料,增强学生曲感性认识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涉及养猪学、养禽学、养牛学以及养羊学等课程的知识以及大量的生产实践知识。而大三第一学期学生在专业实践知识方面还很薄弱,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动眼、动脑和动口相结合的感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上采用大量实际生产中的图片资料,讲解生产一线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比如课程中有关于养殖设备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以文字表述为主,图片很少,为使学生了解畜牧场养殖设备和布局,通过PPT进行课程讲解时主要以图片为主.穿插录相,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畜牧场的养殖设备、喂料设备、通风设备、除臭设备和环境处理设备等都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图像刺激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必要时回放画面随机提问,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 2019年第3期饲料博览95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18.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图,它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也称“风向频率图”。 19. 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20. 温湿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又称“不适指数”。 21. 冷风指数: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用于估计裸体皮肤的对流散热量。 22.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23. 常见于 24. 23. 24. 年 25. 26. 27. 28. 29. 30. 使 31. 32. 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其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有关。 33. 化学耗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的量。 34.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 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0C培养24h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制为100CUF/ml 36. 大肠菌群指数:指1L水中所含有大肠菌群的数目。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动物科学以及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是动物生产(动物科学)和动物兽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家畜(家禽)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畜产公害。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畜牧场热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规律、畜牧场规划设计及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家畜场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一般掌握畜牧场光环境、水环境及其它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与健康的影响;了解畜舍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及畜牧生产中的污染控制;掌握环境气象指标、舍内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了解水质卫生评定的常规方法;了解畜牧场环境卫生评价的有关测定方法。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一、复习思考题 1、何谓热环境? 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2、等热区理论对畜牧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为畜牧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 3、低温和高温对动物健康及生产力有何影响? 4、气湿和气流对动物生产有何影响? 5、综合评价环境热状况的指标有哪些?意义何在? 6、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力有何影响? 7、何谓噪声?强烈的音乐是噪声吗? 8、畜牧场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何影响? 9、如何减少畜牧场或畜舍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 10、土壤卫生状况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11、简述热环境对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12、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措施降低畜禽粪便氮、磷的排泄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2

第一章家畜环境与应激 1.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答:一、应激与疾病 1、应激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性溃疡。 2、应激能抑制免疫反应,阻碍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对肿瘤的抵抗力,使肿瘤容易发展和转移。 3、高强度的应激会提高鸡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寄生虫等侵袭的抵抗力。 4、导致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如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等。 二、应激与生产性能 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 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 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 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 肉。 三、环境应激的预防: 1、改善环境条件 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 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3、药物的应用 4、加强锻炼 第二章温热环境 一、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 二、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 ①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②低温高湿 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三、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

考试试卷( A )卷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时间 (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得分 得分 评卷人签字复核人签字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湿、气压、气流、云量和降水_。 2. 太阳高度角是_太阳直射光线__和_地平面__ __的夹角。 3. 空气中微生物气源传播的三条途径是灰尘(固态颗粒)、飞沫(飞沫小滴)、飞沫小核。 4. 建材的空气特性主要包括_容重、孔隙率_。 5. 畜舍的外围护结构主要是指屋顶和墙。 6. 变应源微生物是一种能激发_过敏(变态)反应_的抗原性物质。 7. 必要时冬季可适当__增加________饲养密度,厦季则要__减少___饲养密度。 8. 畜牧场的消毒按其进行的时间和性质可分为__日常性消毒_、__定期消毒_和_突击性消毒_ 。 得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个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称之为___________。( C ) A.天气 B.气候 C.小气候 D.气象 2. 太阳辐射光谱中波长大于760nm的是______________。( D ) A.红光 B.紫光 C.紫外线 D.红外线 3. 家畜中汗腺较发达的是___________。( C ) A.猪 B.牛 C.马 D.羊 4. 可见光主要是导致____________兴奋,由此引起动物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D ) A.大脑 B.小脑 C.下丘脑 D.视网膜 5. 高山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C ) A.气压高 B.低温 C.机体组织缺氧 D.紫外线过强 6. 进入呼吸道的冷空气升温后,其饱和水汽压会____________。( A ) A.升高 B.降低 C.不受影响 D.升降不定 7. 鸡舍中氨气最高允许浓度为___________PPM。( B ) A.10 B.20 C.30 D.50 8. 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越高,其化学耗氧量__________。( A ) A.越大 B.越小 C.大小与气温有关 D.大小与气压有关 9. 在生产中把_________通风量做为畜舍最小通风量。(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1、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包括空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应激源: 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4、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 生产性能:①、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②、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③、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④、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健康: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 5、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 (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①维生素类:如Vc、VB、VE 。②镇静剂: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③抗应激制剂:琥珀酸盐、延胡索酸。④电解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 ;5%NaHCO3静脉注射等。⑤其它: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第二、三章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3、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5、日射病与热射病; 日射病: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6、长日照动物与短日照动物; 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如马、驴、狐、野猪、野兔以及所有的鸟类 短日照动物:将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如绵羊、山羊、鹿等。 7、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我国气温的日照差从东南向西北有递增现象。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8、临界温度与过高温度; 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刚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9、物理调节与化学调节; 物理调节:包括物理和行为调节。血管的收缩与舒张,降低与环境的温差;增加或减弱呼吸和汗腺的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