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岛屿制度与南海海域划界

岛屿制度与南海海域划界

岛屿制度与南海海域划界
岛屿制度与南海海域划界

南海问题对我国周边海域领土纷争的启示

南海问题对我国周边海域领土纷争的启示 姓名:石俊鹏 学号:15210825 目录 摘要 (2)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及现状 (2) (一)、南海问题的形成 (2) (二)各国主张 (3) (三)、中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与对策 (4) 二、中国周边领海领土争议 (5) 三、南海问题对我国周边海域领土纷争解决的启示 (9)

摘要南海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外交上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乃至全球国际法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给出了大量的证明来论证我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主张。但除了领土归属问题,争议国之间更看重的是争议岛屿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维护南海地区局势的和平,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和平局面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历史成因对策启示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及现状 (一)、南海问题的形成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南海问题上升到了国际争议的高度。

(二)各国主张 为争夺南海地区争议岛屿的主权,各国提出了大量的“证据”。 中国大陆与台湾提出对南海的几乎所有岛屿提出领土要求,包括所有南沙群岛。中国大陆提出这一领土要求是基于始于汉代(公元110年)和明朝(公元1403年到公元1433年)的历史记录。台湾基于历史记录对南海及南沙群岛提出同样领土要求。 而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实际控制南沙群岛9个岛礁:其中大陆控制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等7个岛礁,台湾控制太平、中洲两个岛。 越南对整个南沙群岛提出了完整的主权要求,占领了29个岛礁。其声称主权的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1933年和1975年,对法国殖民当局和南越西贡政权南沙主权的“国家继承”;二是《旧金山和约》对南沙的处置条款;三是一些越南“古籍资料”。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领土要求基于专属经济区,沿海大陆架公约及1956年探险队的远征考察。菲律宾占领10个岛礁,其声称主权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二是这些岛屿离菲律宾最近,对菲律宾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领土要求限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占领8个珊瑚礁:弹丸礁、光星礁、光星仔礁、南通礁、南海礁、榆亚暗沙、簸箕礁、皇路礁,另在北康暗沙、南康暗沙、曾母暗沙附近海域有大量海上油气开发平台。其侵占和分割南沙岛礁和海域,主要借口是这些小岛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架上。但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陆架延伸不应损

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_何小超

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 何小超,王娴,杨海军,卫军,王攀,李长亮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520) 摘要:分析了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概况进行了概述,简单分析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因素,综述了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最后指出深海采油技术、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事故的技术仍是深海油气开发需要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大,陆地石油产量的日趋萎缩以及世界上除少数海域以外大部分地区近海油气资源的日趋减少,石油开采转向海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的80%以上在水深500 m以内,全部海洋面积的90%以上水深却集中在200~6 000 m之间,因而有大量的深海海域面积有待探明[1]。 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海油在深海采油的装备、技术上的突破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支持。亚洲首艘3 000 m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以及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相继建成,填补了中国在深水装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深海油气田开发的行列。 1 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2] 南海因在中国大陆南方而得名,亦称南中国海。它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共有270多个岛屿和海礁。南中国海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中国疆界内海域面积约210万km2,平均深度是1 212 m,最深处达5 567 m。濒临南海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从地理位置看,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联结亚洲、大洋洲的海上战略要道。它北部的台湾海峡通往东海和黄海;南部的卡里马塔海峡通往爪哇海;东北有巴士海峡通往太平洋;西南侧的马六甲海峡联系印度洋,是通往欧洲、非洲的要道。可以看出,南海是我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主要海上通道。 南海除了它的战略位置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对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认识:南海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极好油气远景的地区,是继波斯湾、北海和墨西哥湾之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量的估算中外差距较大,199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南中国海地区海上盆地的资源所做的估计为:石油280亿bbl,天然气266万亿m3,而其他西方国家乐观的估计仅为:石油100亿bbl,天然气35万亿m3;而我国的估计为:石油1 050亿bbl,天然气2 000万亿m3。最有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为曾母暗沙盆地、万安盆地、南徽盆地和东纳土纳盆地。目前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均有油气发现,估计探明的石油储量约77亿bbl,天然气储量约4.36万亿m3,石油产量约175万bbl/d,天然气产量约710.33亿m3。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都在南中国海地区有重要的油气发现。 2 开发南海油气资源面临的挑战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决定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受到海上自然环境和南海特殊海况等条件的限制,南海天然气开发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2.1 恶劣的自然环境[3] 南海是台风频发海域,每年至少会有4 次台风经过该地区。因此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增加工程结构强度以适应台风环境。 内波流是中国南海所特有的、严重的、频繁的海洋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在海洋中海水的密度、质量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海洋流。其在南海最快的速度可达到2 m/s,其力量可以将一座平台在瞬间摧毁,其能量非常巨大,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座大型的轮船移位于几十公里。 南中国海的海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沙地沙沟比较明显,而且沙波沙脊是移动的,其速度能达到每年作者简介:何小超(1983—),男,工学硕士,配管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平台/FPSO管线设计。E-mail: hexiaochao@https://www.doczj.com/doc/4a16902509.html,

国际法院判例中的海洋权利的基础

国际法院判例中的海洋权利的基础 1.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受邀在这里就海洋划界的法律问题作一次讲座,我将特别讨论国际法院在这一国际法领域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法院已经受理了总共14起该领域的案件,涉及东西欧、南北美洲(包括加勒比)、中东和非洲的海域。目前只有两个案件仍在法院的案件综合列单上,一个在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之间,另一个在秘鲁和智利之间。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由海洋划界争端的当事方设立的仲裁法庭所作的裁决对这一领域法律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本讲座的主要目的是给予大学生和有兴趣的大众以法律的基本知识。我将试图勾画出国际法院目前在划分各国争议海域时的方法。在分析法院的判例时,我将主要以卡塔尔和巴林问的海洋划界争端案为例。法院于2001年3月就本案作出判决。虽然这不是法院最近的海洋划界判决,但该案涉及包括了国际法院和仲裁法庭在处理与海洋划界有关的争端时可能需要处理的绝大部分问题。而且,法院在该案中采纳的海洋划界线更能反映出法院目前有关划界的标准方法。 3.然而,对于你们当中那些并不十分熟悉海洋划界法律的人而言,或许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即《公约》)规定的各种海域及其范围,继以海洋划界法律的发展历史,是适当的。毕业论文 一、《公约》规定的各种海域 4.《公约》规定了四种海域,即:

——领海,邻接沿海国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为群岛水域)的一带宽度为12海里的海域;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领海。 ——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最远扩展至24海里的区域,沿海国可在其中行使为防止和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所必要的管制。《公约》没有规定毗连区划界,因此我在本讲座中也不再讨论该区域。 ——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最远可扩展到350海里,如果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扩展到350海里或超过该距离的话;或者扩展到200海里,如果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没有扩展到该距离的话。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沿海国对其大陆架的权利是根据事实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根本不需要对有关区域提出主张。对200海里外大陆架的主张应提交给根据《公约》第76条第8款建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并由其加以审查。然而,迄今法院的判例都只限于最远200海里的划界主张。 ——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专属经济区内,一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关于经济性开发和勘探该区,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管辖权。作文/zuowen/ 5.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外是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使用,除了深洋洋

国际海洋划界原则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

国际海洋划界原则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摘要]:当前中国面临着困难而又复杂的海洋划界问题。岛屿主权争端与各种不同的划界主张导致周边各国之间关系紧张。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大趋势是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两种不同性质的边界一并同时划出一条“单一海洋边界”。这样的边界划定技术是依据海岸线长度与获得海域成比例方法划出当事国边界的,这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一起产生,两者划出无前后之分。中国的划界原则应当顺应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大趋势并与国际接轨。 [关键字]:海洋划界,东海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上购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国际海洋划界的传统方法 (一)自然延伸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是指沿海国大陆架的宽度即以其海岸向海洋大陆坡自然延伸的宽度为准。自然延伸原则表明的是大陆架与陆地、国家对大陆架的权利同国家领土主权的自然和法律联系……其概念源于作为大陆架制度之法律基础的‘陆地控制海洋’原则: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法律上的专属权,是由于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和海底的延伸或继续,以及陆地领土主权向海的自然扩展。” (二)中间线(或等距离)原则 中间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海岸相向国家进行大陆架划界时所作的一条其没一点均与测算各国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中间线又称等距离线,后者是指在两个相邻国家间进行大陆架划界所作的一条其每一点均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从几何学上说,中间线也是一条等距离线。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普遍承认的适用于海洋划界的国家法基本原则,任何其他的划界原则或方法,只有在符合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方可被广泛采用。“……公平并不要求对非沿海国也分给一块大陆架或将一个海岸线广阔的国家与一个海岸线有限的国家‘平等’对待,而是强调在划界时不仅要采用公平的划界方法、程序,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目标……相邻或相向沿海国因大陆架划界争议而相互协定,或协定不成而由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机构裁判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划界的各种因素和相关原则,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采用适当的化解方法,以获得公平的结果,实现公平的目的。” 二、国际海洋划界传统方法的发展 (一)自然延伸原则在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被逐渐削弱 1945年9月28日美国发布了《杜鲁门公告》。公告指出:“由于把大陆架可以认为是沿海国家的延伸,因而自然地属于它;美国政府认为,毗连国家对于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行使管辖权,是合理的、公正的”。这是“自然延伸”概念的最早提出。 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1条用“邻接海岸”一词肯定了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自然和法律事实。 在国际法院审理的第一个大陆架划界争端案——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 国际法院首次科学地、权威性地提出了自然延伸的概念。“……因而从法律上确认‘海底区域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该沿海国已经享有统治权的领土的一部分’,从而理所当然地属于沿海国的管辖范围。从法律上讲,自然延伸原则是国家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的根据,这种权利是从国家主权原则中引申出来的,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一种表现。” 1977年英法大陆架仲裁案中,仲裁法庭在肯定自然延伸原则的同时,提出了自然延伸原则的效力不是绝对的,是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加以限制的见解。 1982年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把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的依据与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划界的原则相区别,认为后者在划界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南海油气储量

南海油气储量 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这是中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四大问题。 海洋重要,早在2500年前,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时至今日,人口爆炸、能源短缺,“饥饿”的人类越来越依赖海洋。1960年,世界上只有12个国家在海上采油,产油量亿吨,占石油总产量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濒海国都行动起来了,海上钻井数量达3万多口,产量已占石油总产量的1/5强,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 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对海疆权益不甚重视。海洋国土一直没有纳入国家的经济区划版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做过3次大的经济区划,3次都没有把海洋国土纳入到经济区划中去。国务院xx年底下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特殊性,将另行颁布实施《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但该规划至今尚未颁布。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但自从上世纪六七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 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中国的“高度克制”并未换来周边国家同样的态度。迄今为

止,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了1380口油井,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海洋能源安全。新华社披露的数据显示,失去南海资源,相当于失去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 南海,不该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强化海权,制定科学的南海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陆海统筹,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追求的方向。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远期分析认为,从现在起到202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预计将平均每年增长3%。如果照这种趋势延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从2002年的1510万桶/天上升到2025年的近3360万桶/天。 周边国家对能源的渴求,使得近在咫尺的南海炙手可热—这片海域的石油储量高达418亿吨,天然气储量75539亿立方米,还有丰富的海底可燃冰储量,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近30年来,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加强对南海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步伐也从近海大陆架向深海持续推进。一份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报告显示,上述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大庆油田最辉煌时期的年开采量。

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详解

段洁龙主编:《中国国际法实践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161页。 中国与邻国的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 第一节中国与邻国的岛屿主权问题 中国与周边海洋邻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关于岛屿主权的争议,这些争议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海洋权益争议,而是领土主权争议。在国际法上,由于陆地领土构成沿海国主张海洋权益的基础,这些争议就自然而然地涉及中国同有关邻国之间的海洋划界问题,相关利益重大,岛屿主权争议本身也就变得更复杂了。 一、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 在东海,中国自古拥有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这一主权遭到了日本的挑战,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议。 钓鱼岛等岛屿分布在台湾东北东经123°25ˊ至124°45ˊ北纬25°40ˊ至26°的东海海面上,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5个小岛屿和冲南岩、冲北岩和飞濑岩3个礁岩组成,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约4.3平方公里,黄尾屿其次,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余则不足1平方公里。 钓鱼岛等岛屿距离中国台湾基隆约92海里,距离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隔有一条海槽。 钓鱼岛等岛屿向为中国领土。中国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历史上,钓鱼岛等岛屿是当时中国与当时的藩属——琉球王国之间的交通要地。中国和琉球王国之间的分界线在中国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和琉球王国的久米岛之问,双方把冲绳海沟看做两国之间

的分界。历史上,琉球王国由36岛组成,姑米山(即久米山)和与那国岛被称为琉球王国最西南之地。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均在琉球王国领土之外。 钓鱼岛等岛屿构成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在明清两代即被纳入当时中国版图和中国海上防御区域。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书,明确地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屿三岛赐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同时侵占了钓鱼岛等岛屿。 日本方面提出,日本并不是依据《马关条约》,而是根据无主地先占而兼并了钓鱼岛,因此钓鱼岛与台湾不同,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之列。对此,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指出,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他说,“中国和琉球的领界在赤尾屿和久米岛之间,钓鱼岛等岛屿既不是琉球的领土,更不是无主之地,而是中国的领土”;“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人、琉球人和日本人撰写的关于琉球和钓鱼岛等岛屿的最好的文献,都不约而同地清楚说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 实际上,无论是在日本侵占前还是侵占后,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一直是台湾渔民的传统渔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曾发生过台湾渔民和冲绳渔民的渔业纠纷案。对此,日本法院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渔场应归属于台湾高雄管辖,台湾渔民胜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收回了1895年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海诸岛等领土。从法理上说,钓鱼岛等岛屿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根据附属物从主物的一般法律原则,理应归还中国,并且在法律上也业已同台湾一起被归还给了中国。 美军在占领琉球后,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其中第3项明确规定日本版图所包括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列马诸岛、北纬30°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钓鱼岛等岛屿未列入。 随着“冷战”出现,美国与日本单独媾和,于1951年9月8日签订《旧金山和约》,日本私下将钓鱼岛列入琉球范围,连同冲绳一起交由美国托管。美国于1953年12月25日发布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称“根据1951年9月8日签署的对日和约”,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岛的地理界线,因此划出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范围,移花接木,将北纬28°东经124°40ˊ、北纬24°东经122°、北纬24°东经133°、北纬27°东经131°50ˊ、北纬27°东经128°18ˊ、北纬28°东经128°18ˊ各点连线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划入。由此,形成了美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非法侵占,造成中国在法律上收回钓鱼岛后,未能事实上也予以收回。 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署《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即《归还冲绳协定》。美国宣布归还日本领土的范围与1953年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相同,非法地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钓鱼岛交给日本。日本政府即据此主张钓鱼岛属于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人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对此,中国外交部在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上看,中方的这一立场是无可辩驳的”;美国将中国钓鱼岛交给日本是非法的。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华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间保卫钓鱼岛运动。 在这一情景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10月表示“美国认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行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行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行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对此等岛屿的任何争议的要求均为当事者所应彼此解决的事项”。1996年9月

南海油气资源被掠夺现状

南海油气资源被掠夺现状:多国共开1380口油井 黄岩岛外形好似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大的礁石也只有5平方米左右,整座岛屿露出水面的部分非常少。黄岩岛每年最美丽的季节是在4月、5月和10月、11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蓝、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形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10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东经位置为117°51′的黄岩岛,早在中国元代,就成为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的最南端。甚至在1997年以前,以东经118°线作为西部边界的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直到南海诸岛的能源和战略价值日渐重要。 如果纵观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摩擦的历史,几乎都伴随着南海资源与战略地位的不断被认识史。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菲律宾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高潮。此前的1969年4月,在“联合国(微博)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下,“埃默里报告”出台,明确提到“在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浅海海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 的产油区”。正是这份报告提到的南中国海域作为能源产区的价值,第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猜想。这一时期由此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正式起源期。

原本更多作为航运通道的中国南海,除了东南亚的海运中心的价值外,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的战略意义迅速扩大。即使从日渐重要的航运价值来说,南海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1/2,也已经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两倍、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约15%是通过这条通道实现。据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石油消耗每年平均以4%的速度增长。如果以这种增长率持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到2020年就将达到每天2500万桶,这些需求几乎都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大多数要经过这条通道。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南海岛屿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意义——该公约中的“以陆定海”原则和200海里为半径的专属经济区规定,使得拥有岛屿相当于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关海域从海床底土,到上方水域空域,主权国都能拥有所有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开发的权利。海上专属经济区由此才给了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关于生机与发展的遐想,他们与中国关于海洋划界、岛礁归属、资源开发、渔业摩擦等,由此才在近年来不断地升级。 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到底有多丰富?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海域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而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的争议,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海洋油气开发

南海自然资源

南海自然资源 1 油气资源 南海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储量有很多种估计。美国1998年公布的资料认为已证实储量值为75亿桶,以每吨原油约为7.33桶计算,大概为10.23亿吨的已证实储量。南海海域内含有大量油气储量的地区包括:(1)南沙海槽(原称巴拉望海槽)西北部;(2)文莱—沙巴盆地;(3)在文莱—沙巴盆地西南的Baram Delta;(4)中康暗沙和沙捞越海岸;(5)东纳土纳盆地;(6)万安滩;(7)黄龙。 南海北部大陆架石油地质储量为,珠江口盆地4.5亿吨,西部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等几个沉积盆地共1.5亿吨,西部还探明天然气储量3000多万亿立方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有8个主要油气沉积盆地:即曾母暗沙盆地、文莱沙巴盆地、西巴拉望盆地、礼乐滩盆地、万安西盆地、安渡滩盆地、郑和盆地和中越盆地,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2 其他矿产资源 华南海岸带的沙坝、海滩和岸裙等的沙体中蕴藏有丰富的砂矿资源,已达工业品位或已开采的有钛铁矿、钨、锡、金、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铌钽铁矿和玻璃石英砂。已划出几个砂矿成矿带:粤东钻石砂带、粤中锡砂带、粤西独居石—磷钇矿砂带、雷州半岛—琼东钛铁矿—锆石砂带,桂南玻璃石英砂带。

南海大陆架第四纪古河谷、古沙坝、古海滩和底砾层,均是砂矿远景区。建筑填料用的内大陆架砂砾估算资源量约为4500亿吨。香港自1985年以来已在内大陆架全新世海相淤泥层下浚挖了约2.5亿立方米的砂砾,用于各种吹填工程。南海诸岛上蕴藏有一些鸟粪磷矿。此外,南海深海沉积采样已获得锰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的样品,水深超过4000米的下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锰结核与富钴锰结壳的远景区。 3 生物资源 3.1 动物资源 南海北部的鱼类约有750种,以暖水性为主,暖温带种较少,未发现寒温带性种。鱼类区系为亚热带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中—日亚区。南部的鱼类有1000余种,皆为暖水性,主要分布在南海中部诸岛之间的热带区,向北到西沙群岛,为热带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马亚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蛇鲻、鲱鲤、红笛鲷、短尾大眼鲷、金线鱼、蓝圆鲹和钝头双鳍鲳等。 南海海蛇种类约有10种,数量不少。每年4至5月间在万山群岛水域,9至10月间在北部湾猬集,具有开发捕捞价值。南海是海龟活动的海区,每年4至12月来南海诸岛产卵,尤以4至7月为繁殖盛季。习见种有海龟、玳瑁、蠵龟和棱皮龟等。海兽有豚类、鲸类。北部河口区常见有白海豚、海豚和儒艮等。中部海区常见到成群的海豚。 浮游生物种类繁多。上层水中生活的浮游生物具有热带大洋特性。北部沿岸浅水区,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有暖温带种入侵。但出现时

钓鱼岛归属问题及其在海域划界中的地位

摘 要: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 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关键词:钓鱼列岛;归属问题;中日;海域划界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8)11-0047-06 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距离中国台湾省东北约120海里,距离日本冲绳岛西南约200海里。列岛总的陆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以及邻近的三块礁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组成。[1]从地质上说,钓鱼列岛位于东海大陆架的边缘,与台湾东北部的小岛一样都是由火山形成。列岛的水深不足200米,其东部为冲绳海槽所隔,与琉球群岛分开,海槽的地质结构类似于海洋地壳,与东海大陆架形成的大陆地壳有很大的差别。这种明显的地质结构是中国声称自然延伸的基础,如果以大陆架为基础进行划界,那么整个东海大陆架就将在中国的管辖之下,而中国如控制了钓鱼岛,将会增强在这方面的声称。反之,如日本拥有该争议列岛,那么日本就有权对东海大陆架的部分地区提出声称。 [2]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一名在中国史书中最迟在16世纪就有记载,当时一本佚名作者的导航书籍《顺风相送》,在描述福建往琉球的航道中就提到了“钓鱼屿”。[3]而详细记载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明朝派往琉球册封的使臣撰写的《使琉球录》。 明代,琉球为中国的“藩属”。每当琉球国王去世,王子嗣位时,都要遣使到明朝请命,然后由明朝 派遣使臣到琉球册封,始正式立为中山王。这些明朝册封使每次到达琉球,册封完琉球国王后,都要留在那里等待季候风返航,时间大约3-6个月。他们一般都会利用这段时间遍访琉球的山川、风俗、人物、起居等情况,将之写入自己的《使琉球录》中,以备后人参阅。册封使写《使琉球录》的习惯大概开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派出的册封使臣陈侃,他在叙述从福州长乐渡海到琉球的航程时写道:“……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今彭佳礁)、过钓鱼屿、过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岛),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4]这段记载说明,只有到达古米山才是属于琉球的疆域,船上的琉球人见到古米山都欢欣鼓舞,高兴已到达自己的国家。至于在见到古米山之前航经的平嘉山、钓鱼屿、黄毛屿和赤屿,则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奉命到琉球册封的使臣郭汝霖在《重刻使琉球录》中,亦对航程作了如此记载:“……闰五月初一日过钓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可望姑米山矣。”[5]这里明确指出,赤屿是与琉球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中琉海域的分界处,从赤屿再经一日航程,就 作者简介:李金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 钓鱼岛归属问题及其在海域划界中的地位 李金明 □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诸多难题,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各国愈加重视海洋权益的发展,海洋角逐也日渐升温。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国,成为海洋大国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海洋崛起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文章通过中国周边的海洋争端浅谈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海洋、海洋权益、安全、争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早在明朝,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孙中山也曾指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海权是各国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海洋大国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国的海权正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可谓危机重重。据中华网12月13日讯,中国社科院专家发布的新一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中指出的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的五大基本特征中,就有海上问题矛盾激化这一点。下面谈一下中国周边海域的争端: 一、黄海 在黄海海域,主要的管辖争议包括中国与朝鲜、韩国之间的领海基线、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问题。国际上关于海洋划界的基本原则是比较模糊的,主要有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和等距离原则。而各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往往会依据不同的原则,并由此而产生了领海纠纷。 例如:我国1998年6月公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我国采用的是自然延伸划界,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这样,中韩双方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实际上,韩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黄海上位于中国的一边主张中间线原则,而在东海上位于日本一边又主张采用自然延伸原则。中朝之间也存在由于领海基线确定不同而产生的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由于黄海地理位置过于敏感{不仅毗邻中国经济发达的山东和江苏两省,同时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门户,同时业已成为东北亚海上物流中心},加上丰富的海底资源,不管是局中国还是第三方大国,均想分一杯羹。在争议区和中方海域上较明显的活动有:1991年5月至8月间,韩国在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连续在中方黄海水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遭到强烈抗议;1994年美国航母“小鹰号”在黄海跟在我核潜艇;2004年7月,韩国还联合日本,在中国东海中方一侧的大陆架进行石油钻探,也遭到中国的抗议;2010年,黄海地区又发生“天安”舰事件,并由此引发地区局势紧张,美韩借此机会企图在黄海举行军事演习,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后暂时作罢。 二、东海钓鱼岛 2.1在东海方面,主要存在着中日的能源开发问题,主要是油气开采。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不到400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

从国际岛屿主权争端谈钓鱼岛归属的几个问题

第29卷第1期2013年3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29,No.1 Mar.2013 从国际岛屿主权争端谈钓鱼岛归属的几个问题 张红岩 (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岛屿争端频发,有愈演愈烈之势。海洋岛屿主权之争关系到主权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主权政治安全等重大问题。从岛屿主权争端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出发,分析有关岛屿主权争端的重点问题,并结合相关结论分析钓鱼岛归属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岛屿主权争端;国家主权;国际法;钓鱼岛 中图分类号:D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910(2013)01-0019-04 地球上有3.2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是地球陆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浩瀚的海洋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财富宝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和生命来源。利用海洋这一方便、廉价的水上通路进行的跨越海洋的商品流通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焦点,谁掌握了海洋主动权,谁就有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特别是海洋岛屿主权的掌握,关系到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岛屿争端遍及全球,全世界近60个国家发生岛屿争端,占世界沿海国家的40%,成为非常突出的国际法问题。中国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 6500多个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和接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拥有较大优势的海洋权益。与中国有海洋权益关系的国家有十几个,近几年来伴随国际岛屿争端的频频发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议也不断凸显,其中中日钓鱼岛问题首当其冲成为典型。 一、国际岛屿主权争端的现状 当前世界上多个沿海国家卷入了岛屿主权争端,其中亚太地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起: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1972年美国将其/行政管辖权0连同琉球一起/交给0日本,但钓鱼岛本是中国固有领土,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中日钓鱼岛争议就此产生。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0钓鱼岛的提议。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0进行综合研究。中方发表严正立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国内掀起高涨的保钓活动,中日关系进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严冬期。 (二)日俄北方四岛即南千岛群岛争端 北方四岛是指日本北海道东北部的择捉、国后、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总面积为4994平方公里, 1945年2月美英苏5雅尔塔协定6规定,/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0,/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0。日方认为,俄方利用日本战败强占四岛是/非法占领0,应该将四岛归还日本,俄方认为其占领四岛是二战的结果,改变这一结果将意味着否定二战。2009年7月3日,日本国会通过一项法律修正案,首次将北方四岛规定为日本/固有领土0。2012年11月1日俄罗斯领导人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日俄岛屿争端升级。 (三)韩日独岛(日本称竹岛)争端 1952年1月18日,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关于毗连海域主权的总统声明0,独岛海域被韩国划归为领海管辖,此后韩国对独岛(日本称竹岛)有效控制57年,在此期间日本一直对独岛宣示主权,并与韩国多次交涉,至今未果。韩国总统李明博2012年8月10日登上日韩争议岛屿独岛,即刻日本政府召回日本驻韩国大使,以抗议韩总统李明博登岛,政治火 收稿日期:2012-12-09 作者简介:张红岩(1977-),女,河北海兴人,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讲师。 # 19 #

南海有望成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

南海有望成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国内迫切需要发现具有战略接替性的油气开发新领域。我国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此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的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经验的积累,南海有望成为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实质一步 近日,随着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6-1区域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层,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据悉,“海洋石油981”在正式开钻前已经过两个月安全高效的试运行,如今在南海正式开钻,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表明我国的深水作业能力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拥有独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对有效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为与周边国家合作勘探开发深水油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近日指出,大型深水装备是“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开启了我国海油正式挺进深水的新征程,拓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空间,必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做出新贡献。 据介绍,“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长114米,宽89米,高117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在南海等海域进行钻井作业。“海洋石油981”主要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作为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

从国际海洋法实践看中日东海划界争议

一、引言 (一)国际海洋法产生的背景 国际海洋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7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强国越来越多地借助海洋发展经济和巩固自己的列强地位,产生了大量与海洋相关的纷争。伴随着现代国际法的产生,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通过国际法的方式协调各国的海洋活动。1609年,国际法鼻祖荷兰的雨果?格劳修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奠定了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基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相继召开了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和《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丰富了海洋法的内容。1982年,在160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国际海洋法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公约正式生效,有147个国家和实体批准了公约,中国和日本都是签约国。 (二)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制度及作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共有17部分,320条和9个附件,在性质上,它是世界各相关国家意志协调的产物,属于国际法范畴。虽然这个公约是国际海洋法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法律,但不是唯一的,其他有关海洋问题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国际司法判例等,都有其相应的地位和效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制度包括领海及毗连区制度、海峡和群岛国制度、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公海制度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大制度。这些制度内容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各国在实践中不断补充、“诠释”和发展。其中,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在近些年来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国家出于本国利益,赋予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很多纷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日东海划界争议就属于这一制度调解的问题。 专属经济区制度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沿海发展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保护本国沿海资源而积极斗争的产物。这一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据计算,在实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情况下,大约1.3亿km2,即世界海洋总面积36%的海域将处于沿海国的管辖之下,这部分海域提供了94%的世界总捕鱼量,蕴藏着87%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 大陆架原是地质地理学上的概念。全世界大陆架总面积为2700万km2,亚洲东海岸有830万km2。据估计,全世界的海底石油储量有1350亿t,发现的海洋油气田已有1600多个。《联合国海洋 从国际海洋法实践看中日东海划界争议 李春 (暨南大学青岛266071)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归属原则,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划分原则。本文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议缘由,阐述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着重对两国的主张进行法理分析,以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前景。 关键词国际海洋法;东海;划界;争议

中国海洋权益现状及维护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15:18:42 ·点击:270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年7月6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年2月至4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年(1973年12月至1982年12月)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年后,即1993年11月16日,《公约》得到了第60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年11月16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个序言和17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