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 副本

201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 副本

课 题 认识图形

备 课 人 李静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课时 3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审核人签字

教材分析

现在要直观认识四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直观认识是对图形的整体性认识,是以感知(尤其是观察与操作)为主的认识。直观认识的结果是在头脑里形成图形的表象,以此作为记忆图形、识别图形、区别图形的主要依据。

学情分析

学生直观认识四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数学思考:会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

问题解决: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尝试。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圆形

三角形

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并说说是什么图形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前三分钟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

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

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

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

础。教学中我采用巩固旧知识入手,从立

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观

察、摸、说感受等实践操作活动体会面与

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新课。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其中“动手画”平面图形这一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练习一

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四、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

点?

全班交流总结。

课题拼一拼

备课人李静

教学时数 第2课时

教学课时 3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审核人签字

教材分析

学生曾经用积木画出图形。练习里继续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用正方体画正方形,可以再一次体会“面”与“体”、“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正方体的各个面画出的都是正方形,而且大小一样。发现用同一个长方体的各个面画出的图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些长方形完全相同,有些不完全相同。这些画与比,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学情分析

知道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由几种图形拼凑而成的。能直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拼一拼

用两张正方形纸拼一个长方形。

用两张三角形纸拼一个长方形。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长方形。

把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筒。

第6页的第4题。 第6页的第5题。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课前三分钟

回忆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三位老朋友。【这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

的拼组,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

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之后,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

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

系。】

学生交流汇报

二、新课

1.认识三角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长方形纸怎样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三角形。出示三角形。

交流探讨。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

出示长方形,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将长方形轻轻拉动。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巩固发展

体验深化(P3做一做2)

【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动手操作的

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

生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几

何图形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

作学习的好习惯】

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题练习课

备课人李静

教学时数第3课时

教学课时 3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练习课审核人签字

教材分析

通过折、拼等手段改变图形,渗透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为以后的几何教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能折出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图形不同。学生需要在图形的变化中随时识别各种图形,从而使头脑里的图形表象更加深刻。又如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再一次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更好地识别这两种图形。应该注意到,教材只提出图形变化的要求,“怎样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尝试。教学不要把折法直接告诉学生,应该鼓励他们探索、实践与交流。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活动会很有兴趣,教学要抓住原来是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怎样变化的这三点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直观认识四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数学思考: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问题解决:能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

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练习课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玩七巧板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前三分钟

1、长方形的特点。

2、正方形的特点。【利用学生对知识好奇

的心理,设计“猜”“摸”的活动,唤起

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感知,为下一步学习做

铺垫。】

总结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 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触摸、观察、比划等活动引出平面图形,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为后面的画一画作铺垫,学生在探索中不仅产生了兴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图形的形状。】

1、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x

2、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让学生识别哪些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

三、巩固发展:第7页练习一第8题。 【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来画,从而能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更深地感受到从“体”上“分离”出面,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然后又通过比较与对照,给出名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形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正确表象。】

让学生说出用做成的正方体,数字4的

对面是数字几。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将此卡片做成正方体,让学生观察。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题资料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正方体有( )个面.

(2)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 ). (3)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4)听装可乐的形状是( ). 2.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 )个正方形

把长方形涂上红色,正方形涂上绿色。【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进行区别与比较后学生才能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才能奠定基础,所以我安排了将不同的例证进行整理、归类,渗透分类思想,使学生学习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思维又上了一个层次。练习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设计了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课 题 十几减9 备 课 人 李静 教学时数 13 教学课时 1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审核人签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

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十几减9这节课中,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

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

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所以这节课在本单

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数学思考: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十几减9

例1、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个)

想:10-9=1 1+5=6

想:9+(6)=12 15-9 =6

答:还有6个.

自制十几减9的卡片,与家长一起口算练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前三分钟

9+()=11 9+()=14

9+()=15 9+()=17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新课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

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1、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2、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

方法。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

三、巩固发展: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以实物操作加强表象,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1、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提高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

五、总结: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

规律。【能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

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体会

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体验选取更优的方

法。】

观察板演说发现

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备课人李静教学时数13 教学课时 2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练习课

审核人签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十几减9这节课中,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

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所以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和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解决: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提高速度及对题率

情感与态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十几减9的练习课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课前三分钟 【设计意图:在带

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前面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数的分解和组成及10减几等知识,为今天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听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1、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边摆边说)

2、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3、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

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