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谢旭琴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坚持以“从人性的角度亲近伟人,从孩子的角度阅读鲁迅”的思想为指导,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回顾·拓展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系列化学习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过程的优化以及语言的积累、言语的实践,进行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从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资料袋”到“阅读链接”,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组教材共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鲁迅作品中认识鲁迅;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点,感受鲁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文字上独特的味道,培养孩子们对鲁迅作品的好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一面》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

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有的人》选编目的:一是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二是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五个模块,用10—11课时完成:

模块一:整体感知,初识鲁迅。(2课时)

模块二:文本感悟,触摸鲁迅。(2课时)

模块三:品味语言,习得方法。(2—3课时)

模块四:综合实践,亲近鲁迅。(1课时)

模块五:施展练习,学以致用。(3课时)

【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师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2.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3. 品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等综合性学习进一步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5.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模块一:整体感知,初识鲁迅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单元导语的学习,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以及学习训练的要点;

2. 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能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针对本组课文的学习质疑问难,制定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习单元导语——浏览整组课文,总体感知——检查自学情况,学习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制定综合性学习方案,布置实践活动。

【板块设计】

板块一:照片导入,初见鲁迅

1. (出示照片)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爱国格言和名言,谁能来说一说?

2. 学习“资料袋”,初步了解鲁迅。

3. 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板块二: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1.学习导语,明确目标

1)自由读读单元导语,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本组课文的主题;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学习训练要点。)

2)细读导语第二自然段,说说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编者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训练呢?(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3)为达成这样的训练目标,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

浏览整组课文,教师引导归纳:共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2篇精读,2篇略读,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2. 初读整组,填写导读卡

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本去认识鲁迅,走近鲁迅。出示小提示:、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浏览整组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做上记号,写上简单的批注;

②能概括地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边读边完成“单元导读卡”。

【设计说明: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整组课文有个整体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学情出发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三:检查自学,初识鲁迅

1.检查字词

第一组:项帯银圈黄里带白的脸

手捏钢叉寸把长的头发

头戴毡帽隶体“一”似的胡须

1)指名读,注意正音

2)说说这组词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外貌的)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左边是闰土的外貌;右边是鲁迅的外貌)

3)分左右两组读词组,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怎样的鲁迅?

第二组:支起竹编半跪着

撒下秕谷敷上药

缚在棒上扎好绷带

1)指名读,注意正音

2)说说这组词与第一组词有什么不同?(都是描写动作的词组)那这里又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呢?(左边是闰土的动作;右边是鲁迅的动作)

3)分别读左右两边的,说说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介绍精彩片段

1)由说画面,引出《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18自然段;《一面》第26自然段。练习朗读

2)把你喜欢的精彩画面或片段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交流初步印象(结合导读卡进行交流)

初读了课文后,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 说说各课的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本环节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为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将词语检查与人物外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而后通过介绍精彩片段检查重点段的朗读,这样将学词读句与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

板块四:质疑问难,探究鲁迅

1. 自学本单元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了解鲁迅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质疑,归类:

▲课文内容的疑问

如:“四角的天空”是怎样的?他们怎么会只看见“四角的天空”呢?等(涉及到个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为什么阿累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

▲自己想探究的内容

如: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及当时所处的年代;

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鲁迅先生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欣赏?

……

2. 师生合作制定“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方案

3. 布置开展综合性学习

【设计说明: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针对“单元导读”学生所要探究的内容,设计并开展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贯穿整组课文的教学始终,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对鲁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模块二:文本感悟,触摸鲁迅

(2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鲁迅笔下闰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2.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流程】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少年闰土》,认识鲁迅笔下的闰土,从鲁迅文学作品中认识少年鲁迅——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感受周晔眼中的伯父,女佣眼中的鲁迅——链接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感受他人眼中的鲁迅——学习《一面》,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朗读《有的人》。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顾初读,导入新课

1. 说说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这四篇课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少年闰土》是鲁迅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设计说明: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为全方位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做铺垫。】

板块二:从鲁迅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少年闰土》

1.认识少年的伙伴——闰土

1)鲁迅的这位朋友为什么取名闰土?他长什么样?

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两段话,重点进行朗读练习。

2)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写闰土?

抓住“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机灵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2.认识少年鲁迅

透过《少年闰土》,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少年鲁迅的形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设:(好奇、对农村生活羡慕、向往……)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其“不知道但又迫切想知道”的情感,感受鲁迅文字上这独特的味道。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四角的天空”,体会句子的含义:“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见狭窄。

2)情感朗读,体会鲁迅对自由、玩耍、亲近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

【设计说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阅读鲁迅的作品,由于时空距离,学生对鲁迅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不易体会,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架设起学生阅读理解的桥梁。同时,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阅读,引导孩子们细细品味鲁迅文字上的独特味道,这样能够有效培育孩子们对鲁迅作品的好感。】

板块三:从他人作品中了解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

1. 周晔眼中的伯父(在周晔的眼中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一:慈爱、幽默、风趣、乐观

1)抓住: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中鲁迅的动作与表情(如:摸着胡子、笑了笑、微笑着问……)来体会。

2)抓住重点句理解: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a.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b.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慈爱、幽默、风趣)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a.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因为碰壁碰扁的吗?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b. 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幽默、风趣、乐观)

预设二:关心穷苦人

抓住“救助车夫”重点片段: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抓住动词体会伯父耐心、专注

2)联系课外收集到的鲁迅的资料,结合课文的描写,再看看课外的插图,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 他人眼中的鲁迅先生

1)关心女佣

指名读女佣阿三的话,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穷苦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关怀青年

a. 联系《一面》的阅读提示,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

b. 浏览《一面》,感受鲁迅对“我”的关怀。

3)值得尊敬(重点学习:“痛别鲁迅”部分)

a. 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练习情感朗读。

b. 周晔当时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现在明白了吗?

链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描写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和两位老太太的片段,进行朗读。

3. 永远怀念鲁迅——朗读《有的人》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人。1949年,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曾经挥笔写下著名的诗篇——《有的人》。

学生齐读《有的人》

【设计说明:本环节引领学生从孩子的角度阅读他人的作品,并从中了解鲁迅。从周晔的眼中那位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伯父,再到受人敬重的伟人,这是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对鲁迅的认识,这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认识鲁迅。】

板块四:拓展阅读,提升鲁迅形象

1.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推荐阅读:《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

乙己》、《祝福》……

2.阅读其他人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鲁迅,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推荐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父亲的写作》、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从鲁迅的作品中及他人的作品中进一步了解鲁迅。读鲁迅的作品,感受他那如椽大笔下文字的魅力;读他人作品,感受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模块三: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2—3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文章在写法与结构上的特点,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 继续学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流程】

学习《有的人》,体会对比、反复手法运用的好处——回顾课文结构,学习写作方法——出示例句,体会人物特点,学习描写方法——随文练笔:试写一个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板块设计】

板块一:品味《有的人》,体会写法特点

1. 自由品读,说说“有的人”指哪些人?

2. 再次细细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在写法上你发现有什么特点?(最大特点: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

1)读一读,找一找这首诗中哪些地方进行了对比?

a. 生死价值的对比(第1小节)。

b. 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第2~4小节)

c.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第5~7小节)

2)读一读,品一品运用对比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3)读一读,划一划诗中哪些地方进行了反复,运用反复手法有什么好处?(反复手法的运用,从结构上看,可以把各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内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诗的主题思想步步

加深。这样,不仅使诗的结构严密,而且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表达的方法。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体会其作用也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之一。】

板块二:回顾课文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回顾《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安排了哪些事例,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以《少年闰土》为例:

1. 结构特点

开头先写“我”记忆中的“月夜看瓜刺猹”图;接着按照“盼闰土—见闰土—识闰土—别闰土”的顺序回忆往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事。

2. 详略安排

所选的四件事,在笔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详写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略写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3. 移情体验

1)课文先后两次写到刺猹,一次是三十年前听闰土亲口讲述的,一次是三十年后的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不同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最大的不同点——“我”回忆的夜晚比闰土讲得更美。

2)联系起作者的生活经历,为什么我的回忆比闰土口述得更美?

A、思念,因为这是“我”三十年来的思念哪!

B、渴望:还隐藏在字里行间我的一种强烈的渴望,我多么渴望到瓜地刺猹的少年就是自己啊!我梦想自己的也能站在瓜地刺一回猹,其实,就是“我”多么渴望拥有闰土那样勇敢的品质。

3. 小结回忆类文章的写法(精彩画面——引起回忆)

【设计说明:这两篇课文结构精巧完美,《少年闰土》更是首尾情通意合、一脉贯底,是学生学习写回忆文章的典范。在教学中加以点拨,既了解了课文结构,又渗透了写作指导,可谓一箭双雕。】

板块三:再品人物特点,学习描写方法

1. 回顾主要人物的特点

《少年闰土》——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一面》——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 再品例句,体会好处

《少年闰土》

1)感受闰土在鲁迅心中的印象,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说话: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次相逢闰土会变得怎样?

3)学习《故乡》中的片段,再次感受表达方法。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A. 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写法上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B. 其他人物鉴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捋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

【设计说明:通过对少年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然后出示中年闰土的外貌,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既能够丰满闰土的形象,又带给学生对人物的认识造成较大的震撼。补充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孔乙己和祥林嫂,旨让孩子们感受,鲁迅的生花妙笔,激发孩子们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找出描写人物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一面》

1)跳读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瘦)

4)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3. 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少年闰土》: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一面》:作者通过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

【设计说明:教是为了不教,方法的习得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描写的方法是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为了归纳方法而乱贴标签,通过梳理方法让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方法始终与具体语句结合。】

板块四:随文练笔,进行进行仿说

1. 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

2. 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3.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

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设计说明:随文练笔,学以致用,使学会“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目标落到实处。】

模块四:综合实践,亲近鲁迅

(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综合性学习汇报交流,进一步提升鲁迅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2. 积累鲁迅的名句,懂得大致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流程】

交流平台,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综合性学习汇报,提升鲁迅形象——学习趣味语文,进一步丰富鲁迅形象——日积月累,积累鲁迅名言

【板块设计】

板块一:交流收获,提升鲁迅形象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还开展了“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结合课内外的收获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1.谈谈书本中的鲁迅(可以就课文内容来谈;可结合课外阅读的收获来谈;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2.“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包括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搜集的图片资料、书画作品、小报、读后感等诸多方面的成果)。

3.以综合性学习“走近鲁迅”为基础,从“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坚强的战士”、“出色的版画家”等内容入手谈谈所了解的鲁迅。

4. 趣味语文中的鲁迅

1)自由读短文,品一品,你从中品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聪明、淘气)

2)你能讲讲鲁迅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吗?

【设计说明:设计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谈人物,抓人物特点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鲁迅的认识更加

深刻了,鲁迅这一位伟大的战士形象也就更加丰满生动了。】

板块二:积累语言,铭记伟人鲁迅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句子意思。

2.比赛快速背诵。

3.你还收集到了哪些鲁迅先生的名言,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名言,共同赏评。

4.将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制成书签。

【设计说明:学习名言不仅对我们生活态度有影响,而且有重要意义。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自主积累与个性积累。】

模块五:施展练习,学以致用

(3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

2. 能将本组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流程】

晒晒我的收获,检查词语盘点掌握情况,总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习作

【板块设计】

板块一:晒晒我的收获

1. 我盘点

1)学习本单元,我积累了哪些词语?

读词语盘点,想一想,“读读写写”的词语,自己是否都会写;小组内考一考,“读读记记”的词语,自己是否都知道意思;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2)学习本单元,我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示学生要有意识地记忆重点词句。可以进行听写,也可以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听写、默写。】

2. 我有话说——学生谈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感受。

1)谈谈学习本组课文的感受。

2)交流平台2:说说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回顾:描写人物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设计说明: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含着的意思。便于鼓励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回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知识的内化,真正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板块二:试试我的能力

1. 口语交际:“印象100分”

1)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新面孔,那么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是教你的老师,还是和你学习玩耍的伙伴?是勤劳的清洁工人,还是可爱的白衣天使……

2)互动交流,感受真情

a. 明确要求:为凸显人物特点,必须注意细致的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相互合作,加强改进,选一位讲得最好的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b. 小组内交流:给自己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组员评分,说说理由。

c. 指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利用“印象100分”的主题活动,激励学生注重细节描述,更投入地讲述,也给评价的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尺,让口语交际更有所依托。】

2. 我来写作

1)确立对象,选定素材

回顾口语交际内容:谁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他的哪些地方或做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2)写法导航,训练表达

想一想:鲁迅是怎样介绍他的伙伴闰土的?这一单元中写人突出人物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3)激发情感,尝试写作

【设计说明: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手上怎么写”的原则,同时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重视指导,为学生的习作夯实基础。】

板块三:欣赏我的作品

1.自己评价:你觉得与以往写人的习作相比,这次有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对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划出写得最棒的词句,并就全文写评语。

2. 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互评互改.

【设计说明: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习作讲评引领方向,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习到的写人的方法。只要是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付诸实践就是一种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旭琴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坚持以“从人性的角度亲近伟人,从孩子的角度阅读鲁迅”的思想为指导,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回顾·拓展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系列化学习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过程的优化以及语言的积累、言语的实践,进行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从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资料袋”到“阅读”,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组教材共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鲁迅作品中认识鲁迅;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点,感受鲁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文字上独特的味道,培养孩子们对鲁迅作品的好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一面》选编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有的人》选编目的:一是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二是引导学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导读教学设计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入形入神写外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作品,感受人物形象,总结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少年闰土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那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还有鲁迅先生那刷子似的头发,隶书的一字胡须, 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本组课文以及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细细品味人物的描写方法,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二、深入文本,品味外貌描写 (一)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1. 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朴实、可爱、富有活力) (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这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的形象,只可惜鲁迅跟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次相逢,闰土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二)他人笔下鲁迅的形象 1.快速浏览19课《一面》,用“——”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 学生汇报。 3. 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 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啊? 5. 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 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讲到了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7. 引导思考:文中这六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小结 三、拓展延伸:学生展示自己摘抄的鲁迅本人或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继续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板书设计:

初识鲁迅说课稿2017.10

教师说课培训稿 于乐江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围绕一个单元进行单元说课。现在我们将走入天津普育学校张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一单元,看看张老师是如何说教材、说课标、说教学的。说教材将从编写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三方面进行。说课标将从课程目标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两方面进行。说教学将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三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编写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由导语、课文、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组成。导语起到点明专题、提示学习要求的作用;课文由两篇精读课、两篇阅读课及课后的选读课文组成,精读课后有思考练习题及与本课写作人物和背景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略读课前有提示语,起到连接课文、提示要求的作用,体现了由精读到略读的训练过程。课后的选读课文对应两篇写人的文章《小抄写员》和《军神》,这两篇文章综合复习材料课外阅读,以自我检测为主。本组课文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全面推进了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2.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根据单元导语的要求,可以看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可以看出本组内容主题相同,除了课文、课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更好地带领我们去认识、了解鲁迅。写作手法相同,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四篇文章的表现角度不同,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则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鲁迅,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由此可见,教材从文本到口语交际、习作再到综合性学习的部分,其实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用——拓展的过程。这正是对课标理念的反映,也是对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 3.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本单元是描写人物的一组,从低段到中段到高段,此类文章均有涉及,特别是三上第二单元(名人故事),五上第八单元(走进毛泽东),六上第五单元(初识鲁迅)更是以人物描写为专题组织单元内容,但在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由此可见,“初识鲁迅”这个单元起到了总结归纳,理解运用的作用。 从横向看,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人物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语句进行区分,体会其作用,并能够学以致用。本单元要求学生重点抓住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让人物站起来;还要抓住外貌描写,体会外貌揭示的人物性格;能够读好对话,以读代讲,读悟结合;另外还要抓住心理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说课标

初识鲁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初识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措施: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太谷模式五初识鲁迅

“初识鲁迅”单元主题学习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憎恶(è wù )______ 五行缺土(háng xíng)_______供品(gòng gōng)________ 牲畜(chù xù)_______ 一模一样(mó mú )_________ 2.读拼音,写字词。 我们家在郊外。有一天,一只黄鼠狼忽然跑进我家chú fáng ()。我戴上手tào ()想抓住它,没想到这chù shēng()很敏捷,身子一 niǔ(),就从我的kuà ()下cuàn()了出去。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的ké sòu(),真替他难受。 3.结合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写四字词语。 我读书向来__________(不认真,不仔细),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忽略了细节,因此与别人说起来总是________(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别人身上)。后来爷爷一番话让我_______(一下子明白过来)。望着爷爷那张________(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的脸,我下定决心——读书,再也不能____________(不加分析思

考)了! (三)初读感知 1.《少年闺土》一文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哪四件事?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空行为标志,写了鲁迅先生的_____件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 3.《一面》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一首诗。诗中“有的人”一共出现了几次?是说了哪几种人? 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少年闰土》 (一)精读感悟 本文中的闰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呢?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试着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画住。画好后请你多读几次,直到你认为读好了为止。 积累运用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实践运用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这些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闰土。 看到下面的动词,你想到了什么?借助课文的写法,试着运

语-6春-16-《初识鲁迅》主题阅读与写作

第六单元初识鲁迅 课堂引入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膝kē()乌jiù()qié( )蓝皱cù() 羞kuì()bào()竹zhòu( )纹bēng( )带 2.选词填空。 (1)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__________(组形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2)我正在凝视他们时,_________(骤猛豁)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 (3)水波________(突忽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________与_________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______________”,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 全文景物写得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景中有情。 (2)本文从小处落笔,结合作者个人的感受,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心女佣。这些事件凸显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诗句)的感人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诗句,通篇使用_________________(写作手法),呈现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选择和归宿,讴歌和赞美了像鲁迅先生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4.默写 (1)有的人,情愿做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____________。(《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①,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②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

初识鲁迅

初识鲁迅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合复习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肖日红 评析: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黄世凤 教材解析: 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但是了解鲁迅,读过鲁迅作品的小学生却是凤毛麟角。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共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本单元教学要求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从单元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资料袋”到“阅读链接”,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结合课外资料认识、了解鲁迅,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交流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3、在拓展阅读中深入鲁迅的世界,进一步激发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印象;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回顾课文内容,交流我心中的鲁迅印象 1、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鲁迅先生的形象已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下面就结合课文来谈谈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初识鲁迅_初一散文

初识鲁迅 本文是关于初一散文的初识鲁迅,感谢您的阅读! 第一次初识鲁迅是在我阅读《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选自他撰写的《故乡》。《少年闰土》写得特别有趣,把一位机灵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我不禁暗自佩服。每每读到这里,常自言自语道:“肯定是一位大作家!”网上一搜,使我对鲁迅有了更深的了解。 鲁迅一头短发,刷子似的直挺着,看上去很有精气神;一双眼睛显出坚定的神情;最显眼的是他像隶书“一”似的大胡子;身穿中式长衫,生活应该过得十分朴素。 鲁迅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每位人无不一给鲁迅做了评价,当然也有负面评价,但我们先把负面的放在一边不讲,毕竟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么一听,我倒有了疑惑:“民族魂”?“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与“鲁迅的方向”可以画上等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刀枪不入?无坚不摧?鲁迅做出的贡献的确是空前的,其精神更是感染着旧社会底层的被压迫、剥削的人民们;这么说来,鲁迅在民国时期凭着一沓稿纸和一支笔,带着对旧社会黑暗的愤恨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与壮丽诗篇!如果没有鲁迅的文章激励着人民,我们还能迎来黎明吗?或许不能了。 鲁迅犹如一支蜡烛,照亮人民,燃烧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鲁迅再合适不过了。鲁迅的付出肯定也很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说鲁迅半夜一直咳嗽还在写文章,却叫保姆多休息,可见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鲁迅每次都抽着烟写文章,好像这样能集中注意力似的,这样的写作习惯就导致鲁迅先生食欲不振、气喘,可他仍很倔强,即使不写作,书也要翻上几页。 鲁迅的写作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每篇杂文都体现了对封建礼教、旧传统、旧社会的抗议,对人民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小说大多都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痛苦。鲁迅的散文不多,但篇篇精品,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与《野草》,清新隽永,令人印象深刻。《阿长与》这篇文章就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善良单纯、热情美丽的农家妇女形象。

“初识鲁迅”单元教学反思

“初识鲁迅”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是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到11月20号结束了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屈指一算,这四篇课文共用了九个课时。因为鲁迅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伟人,现在的孩子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难度很大。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

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回顾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借助文本初识鲁迅 这四篇课文,学生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摘录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句子,可以想象到鲁迅先生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烟嘴等,再通过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等方法,对鲁迅先生从外型上和性格上有了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带问题的探究性阅读,通过互文的补照,了解鲁迅的生平,知道当时他生活的环境,学生知道了这些事情,理解文中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简单多了,对鲁迅的了解也多了。这样在头脑中也有了鲁迅先生的画像。 二、走出文本初识鲁迅 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的信息仅仅局限在鲁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而鲁迅在《故乡》这篇

初识鲁迅手抄报资料

初识鲁迅手抄报资料 科学手抄报资料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变暖也是温室效应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地球每年的气温都会上升呢?下面是我列出的种种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1、人口问题:现在每年的世界人口都在增加,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二氧化碳超过一定含量,这样就像给地球穿了一个棉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原因之一。 2、有毒气体排放:人们扔的塑料废品,到了垃圾焚烧场焚烧,把塑料袋或其他有毒废品焚烧后,用毒气体就会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不仅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还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的后果全球变暖也会对自然界产生应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吧:1、全球变暖已经导致不少动物濒临灭绝。 在北极,北极熊无家可归,因为气温上升,冰都融化了,北极熊只能站在浮冰上。 2、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 几年后,马尔代夫可能就会被淹没。 3、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球变暖也会对农业造成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农物也会因为干旱而枯死。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减少酸雨的办法?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的方面主要有: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工厂应采取的措施: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1)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2) 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3) 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4) 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5)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低碳手抄报资料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益要把握自己,从每一天做起,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以低碳生活我能做、小手拉大手,低碳在身边为题,号召、带动家庭及社区中的邻居从一些生活细节入手,一起倡导健康的低碳生活生活方式,参与低碳的健康生活。 倡导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延缓气候变暖,保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