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审视计算机专业教育在我国的现状,放眼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回顾计算机职业教育在中国成长的历史,参考国外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我们自己多年来中职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得与失,我们得出了在我国今后10-15年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该采用开放式多种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模式,并随职业市场的变化而增加或删减模块,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层次化,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2003年12月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优先确定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确定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争取2003--2007年相关专业领域共输送毕业生100万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以理论为主的应试式教学模式,与教育部组织制定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要求差距较大,难以推进相关专业领域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在

校期间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造成目前企业急需技能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相关专业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对此,2005年3月我们申报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经过近2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已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结合信息职业岗位目标,分析现有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探索研究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连接的新的教学体系,找到就业的有效途径。

1、国外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国外计算机专业教育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起步,持续稳定发展。纵观半个多世纪国际上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发展现状,正如著名的IEEE-CS/ACM Computing Curricula研究成果CC2001所指出:“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会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称之为"计算"的概念已经拓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我们过去形成的课程设置报告曾经是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成关于计算教育的一个统一的文件。这种做法在十年前也许是合理的,但我们确信21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这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迅速地扩大,各个分支已经形成丰富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可能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安排在一个单一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之中,而且单一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多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不同的培养计划才能满足这种不同的需要。可见,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的改革势在必行。

国外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历史久,理论体系健全,法律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准入系统规范,教学运行模式成熟、稳定。不论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CBE)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还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BET)模式,虽然他们组织教学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围绕职业能力而展开,所有专业都与职业对接。表一所示为加拿大Fleming College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2005-2006学年度的一个专业课程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灵活学制,学生可以上两年毕业,即学制两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属于高技能型人才,如果完成两年学业后再上一年,则为三年制,培养目标为技术员,属技术型人才。

表1 Fleming College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征:

(1)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性;

(2)课程设计不具有学科系统化课程典型的三段式结构;

(3)某些课程与大学本科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与我们习惯的职教课程改革“够用为度”的原则正好相悖;

(4)某些同类或同名课程在不同学期反复设置,呈递进提升的设置结构。

国外计算机职业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就业)为支撑,这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借鉴的。

2、国内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始于1956年,基本与国际同步,经历了初创时期(1956-1960年)、发展时期(1978-1986年)、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为配合《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6项紧急措施,国家陆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计算数学”等计算机专业14个。“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初步形成了与应用系统结合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是我国早期培养的软件人才具有坚实数学基础的一个历史原因。

随着1976年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时期随之而来。这一时期,国家支持一批重点大学恢复或新办了74个“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等本科专业,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师资交流,壮大专业教学实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教育活动,实现计算机职业教育零的突破;在一些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学科博士点,启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此,一个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

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World Wide 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我国计算机教育随之被推进到一个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大力开办计算机类专业,截至2005年底,本科达到505所,占全部701所学校的72%;高职专科1012所,约占1091所学校的93%;全国14466所中职(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90%以上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但规模有限。

图1 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

-2000

3000800013000

196019862005

年代

专业数

由图1可以看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培训为主要形式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在近十年内高速专业化发展,特别是规模小、办学方向灵活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更是异军突起,超常规发展。

然而,由于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本科学校基本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中、高职学校大都集中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这些专业建设中因长期受国际IEEE-CS/ACM 的CC1991影响,各专业的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高度趋同,学科性明显强于职业性,中高职的计算机类专业好似本科相应专业的压缩版。这样,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计算机类毕业生黄金就业期的结束就不足为奇了。

由教育部高教司调查数据得知,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增加,而招生量却明显减少,从2002年的10.85万人锐减至2003年的7.17万人,这表明各校根据就业下滑情况在调整招生规模。据中国职业院校就业联盟2006年3月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含有陕西的全国103所有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院校中,有未就业毕业生36717人。其中有63所职业院校有计算机专业未就业毕业生,占被调查院校的61.2%,未就业人数占未就业总人数的16.1%。虽然本次调查谈不上全面准确,但管中窥豹,一方面,说明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普遍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且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未就业毕业生;另一方面,说明今年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未就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形势发展较好的行业所对应的专业所占比重较大,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困境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中日IT 人才教育研讨会最新数字预计,2006年中国IT 人才缺少42.5万人,今后每年还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与此同时,诸如北大青鸟这样一批社会培训机构,由于面对具体IT 岗位进行个性化项目培训,其招生和就业异常火爆,一些计算机专业院校毕业

生也无奈穿行其中。这样一种计算机人才需求相互矛盾现象的出现警示我们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

(1)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是数量太多,而是总量不足;

(2)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强,追随IT职业变化,进行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3)人才结构呈橄榄型,与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较,严重失衡。培养底层“实战型”人才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大有可为;

(4)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其教学体系(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法、教材)改革攸关专业生死存亡。

有鉴于此,近年来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本科教育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向相邻学科和业务领域进军,开发出了信息管理系统、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等新兴专业;职业教育除了从应用角度开发新专业外,许多院校重点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1)专业定位职业化;

(2)课程设置模块化;

(3)教学模式实战化;

(4)评价方式社会化。

这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有利借鉴和基础。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基本构建具有现代职教特点,反映国内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总结中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以突破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上的瓶颈,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以现阶段我国信息职业岗位的分布和需求为切入点,比照我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体系下的就业状况,分析实验课程体系在实践中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框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现阶段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和人才需求

1、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

据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公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统计,在527个职业中有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网络编辑员、计算机检验员、电子商务师、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企业信息管理师、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员等10余个IT行业职业,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新职业。

表2 我国IT职业的岗位分布和能力需求

从表2可见,在占职业2%的IT类职业中,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编辑员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职业已占到所有新出现职业的10%。这一数据说明,IT行业在一些领域事业发展已经快速形成规模,对社会形成了新的人才需求,正

好指明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2、我国IT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2003年以来,一方面各级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各种社会培训力量急速扩张,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一直呈现供大于求,今年尤甚。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包括我省西安、延安、咸阳在内的全国99个城市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计算机信息类职业需求人数仍排前十位(图1),中职层次需求量高于高职(图3),西安市计算机信息岗位空缺数大于求职数位列前三甲(表3)。

图3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

表3 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比

内劳动力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表明:在国内市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省内市场,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网络编辑员、电子商务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延安市,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员、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网

络编辑员岗位需求紧缺。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为这些紧缺岗位服务。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我校从1999年开始开设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随着学生基础知识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作了两次大的改进,分析这两次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新课程体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1999年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

表4 延安财经学校99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方案

量多且杂,实践教学活动分散、数量不足,学科性强,职业针对性差的缺陷非常明显。

2、2001年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

表5 延安财经学校01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方案

(1)课程数量减少30%,但课时数基本持平;

(2)公共课和选修课所占比例各提升8%,专业课所占比例下降16%左右,技术课程比例上升9%;

(3)专业课程难度大幅度降低,专业理论课减少80%以上;

(4) 重视了岗位实习、实训的安排。

这样的变化,说明改进方案已经认识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将专业的培养定位从培养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到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上来;突出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个人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3、2002年专业课程体系的再改进

表6 延安财经学校0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方案

业性的专业改革思想,为保障教育效果,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造:

(1)借鉴社会上成功培训机构的经验,对岗位特点明显的专业技术课在开课学期,专门增设该课程相应的专项综合实训课,从时间和训练程度上保证课程的主导地位;

(2)高度重视选修课的重新定位,将原来课程方案中摆花架子或美其名曰“扩大知识视野,加强素质教育”的有选无修的选修课统统拿掉,应对社会需要岗位按模块设置相关职业课程,学生一旦选定,其实也是重要的必修课。

4、2005年专业实验课程方案的推出

纵览两次课程方案的改进,我们感觉主要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方案从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过渡,这一点可以从学生总成绩平均提升10分和学生参加省内职业院校计算机操作竞赛屡获大奖得到佐证。但是课程设置求大贪全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这一影响就业的关键关隘并未突破,我们对99、01、02三级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正好印证了这一判断。

表7 延安财经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我们发现前述两个课程方案都有试图将尽可能多的IT职业岗位所需课程纳入囊中之嫌,而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学这样的课程,一方面个人承受力有限,另一方面在小区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认为,除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外,只有按职业性质和需要,引入国家职业考核,模块化打包岗位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包学习,才能既精准学习,又降低就业竞争风险。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提出了表8所示课程方案,并进行实验。

表8 延安财经学校2005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课程方案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

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操作应用型人才,处于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产业必然是社会的支柱产业,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气候下,社会各界最急需的人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人才,即IT人才,而IT人才必然是专业技术人才。在国民经济适应WTO转轨的形势下,全国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社会认可,行业认可,岗位认可,与国际接轨,从而淡化职级而重视能力。因此,在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时,应当在专业课程方案中体现这些精神。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要注重技术操作性而非学科系统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1)明确指出,计算机职业教育中专生定位于成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这一定位已经揭示了其课程体系必须以操作技术为核心,而非以科学理论为中心。比较表7中对口就业率,就可以知道表4方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而表8方案已无《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模电路》等一批完整学科课程的踪影就是回归定位的体现。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要适应社会职业发展趋势

就业市场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IT业发展异常迅速,短短几年内,如表2所示扩张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领域。如果不能随变而变,一

味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表5、表6方案执行结果的对口就业率裹足不前就是最好的答案。表8多个职业模块的出现也是因应变化的选项之一。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要适应学生的变化

随着1997年国家并轨招生政策的实施,特别是1998年大学开始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空前大滑坡,整体成绩偏低,个体差异更大,如图4所示。

图4 延安财经学校入学成绩统计

面对如此形势,教学思想的变革首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多种教学理论,认为国内讨论比较多的分层次教学比较适合我们这类学校,经过实践研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想法(见附件2),并指导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次次课程体系改革。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要引入国家职业考试制度

属于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应参加具在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技能考试,其考试成绩既可作为有关专业课程的结业成绩,亦可作为学生毕业上岗就业的国家准入资格。

目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OSTA)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旨在测评应试者掌握IT企业产品应用能力水平的考试。该认证证书反映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和掌握程度,得到国家机构的一致认可。是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的有效证明。并在实行岗位准入控制的企业中作为国家权威上岗证。现有初级操作员、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排版、因特网应用、计算机中文速记、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局域网管理、多媒体软件制作、应用程序设计编制、会计软件应用、网页制作、视频编辑等15个模块。另外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与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合作,在全国联合推出具有我国特色,又适合于职业院校学生参考的“全国信息化什算机应用技术(简称CCAT)”的职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孝茂 [摘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各个职业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的变迁加以实践研究,从而探索有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考核评价 一、背景 职业中学教育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是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关于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新时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记得教育部部长早在2004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讲话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服务功能,对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给中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要实现职业教育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试在必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这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源不断的萎缩,而且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会导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据笔者调查某校2008届的一个计算机专业班,毕业生48人,考入高职10人,能基本就业的学生17人,能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4人,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毕业生能从事并胜任本行工作的不到10%。,许多计算机专业考试门门优秀的学生不会自己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更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拿到计算机网络中级工的学生不会自己家里的宽带安装与连接,更不会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难怪社会上会出现月薪三千难觅一个“技师”!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应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混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计算机专业学科有别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的更新非常的快,计算机的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

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另一个课题,解决就业难题,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于灜雨,靳丽梅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计算机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选定的83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随着我国“入世”后遵循世界经济运行规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维修维护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岗位设置情况及变化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根据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 二、IT行业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选定的83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随着我国“入世”后遵循世界经济运行规律,逐步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轨道,IT产业也迫切需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需要,以专业现代化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目的,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IT产业从最初的服务于工厂企业到现在的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充分体现了它带给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

IT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IT产业已经由原来的基础的服务拓展了很多方面。 IT服务方面:(一)、通过IT咨询服务梳理大型企业的未来规划;(二)、从低端的IT服务应用逐步向高端IT服务应用过度(如IT 管理外包服务、管理咨询);(三)、离岸开发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 IT应用方面:(一)、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持续看好。(二)、零售分销物流行业的IT应用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IT人才薪酬方面:IT及通讯业高管年薪高达170万、电子公司经理人平均年薪八千美元。由于IT行业的细分,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最为热门和高关注度的细分行业中IT人的薪资也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月薪范围在15000以上: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0%;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0%;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3%。 月薪范围在10000-15000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6.2%;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1.6%;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1%;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

辩论会 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带四辩总结

市场具有滞后性,而大学教育需要有前瞻性,让具有前瞻性的大学教育跟着滞后的市场走无异于草地上发现一只兔子在追一条蛇,兔子想咬蛇一口这样荒唐的场面。大家都是学生物的,知道生物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捕食者的数量是随着被捕食者数量变化而错后变化的。我们可以将市场比喻为捕食者————蛇,因为他具有滞后性,把大学教育比喻为被捕食者,因为它具有前瞻性。对方辩友一致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那不就像是兔子今年准备下崽,去问了一问蛇:你今年下几颗蛋啊?什么?下了5个蛋,哦,那位得多下点兔子!请问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事情么? 让市场作为大学教育的导向无异于向路痴问路,向瞎子问颜色,向数学白痴问程序编写,我方不排除以上事例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几率,但是请问这些几率有多大。 关于乔布斯和马云成功的案例:他们并不是被市场领导着走向成功的,而是自己开发出了一片新的市场,或者说是带领着市场开发了一块新地。人们在看到iphone之前并没有想到手机操作原来可以不用说明书,人们在马云成立阿里巴巴之前并不敢想想自己坐在家里也能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 乔布斯也说过,我们不做市场调研,因为市场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正方可能提问的问题: 最后我想阐明一点,导向具有不排他性。怎么说呢?我方一再强调市场导向,但并未说市场是大学教育的唯一导向 答:我方观点仅仅是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对方是不是多虑了? 今天的比赛对方无非就是在告诉我们市场的弊病,什么盲目性啊,滞后性啊等等,那我就很奇怪了,对方是如何从市场的弊病推出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那?你方的逻辑似乎经不起推敲啊。科学告诉我们跟爱滋病人的一般接触是不会传染爱滋病的,何况市场不是爱滋病,怎么大学教育一与市场接触就会阻碍大学的发展那?市场更不至于是埃博拉病毒吧。对方只看到了市场的曾有过的危机,就不敢与市场为导向,真是应了周董《枫》里的一句歌词“乌云在你们心里遮下一块阴影”啊,看来对方的思想真的是过于太狭隘了,犯了明显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答:

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人们口中的热门专业,近年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不断扩招。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网络技术、 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比较严重。那些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资深项目策划人员非常少,从事程序开发的程序员也比较缺乏。 计算机就业方向: 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 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 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网络方向,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 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 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的就业趋势: 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 更加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 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相差大。企业是 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 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中国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 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计算 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 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 应该有所提高。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 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资料(完整版)

第一节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 1.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符合相关条件的,享受工作生活补贴,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学升学等优惠政策。 2.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或补偿国家助学货款。 3.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4. 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中录用。 二、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 5. 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事等待遇,并享受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服务。 6. 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津贴。 7. 初创业时,允许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货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货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 8. 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时,自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免交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9.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10. 由政府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 11. 符合条件的,可以选为士官、提干、报考或报送入军校。 12. 退役后参加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考试的,教育考试笔试成绩总分加10分。 13. 退役后三年内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面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14. 具有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后面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15. 其家庭按规定相熟军属优待,本人退役后享有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 四、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助 16. 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按相应规定享受“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17. 各级机关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报名费和体检费。 18. 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进行政府咨询、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节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由来始末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师范学校是免费学费。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原来不收费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近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初步了解了几个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天目学院近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在调研的对象中,同样作为综合类院校,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最具代表性,可以作为天目学院未来发展壮大的参考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较高,比较而言,宁波理工学院更贴近天目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 调研学院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外国语、传媒与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等9个学院(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7届1.7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健教授,现任党委书记是浙江大学党委委员胡礼祥教授。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

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盘问自由辩论

1.以学术为导向如何解决就业难,用工荒问题? 2.2000年来,大学生大范围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为何还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你口中人才去哪里了? 3.根据调研,首要原因是为培养不足,再请问为何会培养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无法跟上节奏,无法与企业对接,脱离现实,无法上手) 4.工业机器人人才缺口,50万年薪吸引不到人才,如何看待? 结论:以学术为导向不顾当前社会现实,培养出的人才脱离市场,又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呢啊。 5怎样看待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学校教育与市场教育脱节,无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6从去年的727万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到今年749的“史上更难就业季”,预见的明年的“史上跟更难就业机”,请问以学术如何解决这样问题? 7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34.7%后悔上大学? 结论:51.2念了四年还是找不到工作,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面临形势严峻,大学教育不是你在过家家,今天想当爸爸走入市场是孙子啊。回到市场为导向 8河南工业大学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改革教学内容等措施,换来的是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景象? 9.哈尔滨工业大学看到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定位工业机器人,产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结论:以市场为导向,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还推动了学术,何乐而不为呢 10.教育部强调高校日常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并将其视为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怎样解释? 11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目标为教育现代化,其主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结论:国家对于市场导向高度重视,为何要反其道而行呢?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的区别?哪一个更有利?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15达到40。结论:以市场为导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可推卸的。 盘问结论:不管从个人的发展,学校的,社会的进步,以市场为导向更有利。1.以市场为导向会不会使得学术进步? (不是,根据以及有的学术所组合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所以你认为勾股定理不是学术喽) 2.重庆邮电大学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时代前沿,开发通讯标准,4G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进一步发展学术,怎样看待? 3.哈尔滨工业大学看到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定位工业机器人,产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4.怎样看待近年新开设的物联网工程?(新兴产业,但是专业人才滞后,市场需求大,急需解决) 9.以学术为导向的具体措施? 21.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扩大市场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对教学质量不高、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减少招甚至停招。请问对方辩友做何解释? 10开设职业规划课目的,是不是学校让我们更适应市场? 22.实习目的?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以后进入市场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的书架,被社会所淘汰。 23请问对方辩友实习是否有利于我们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实习不正是以市场的实际运行机制来检验我们所学吗?其根本还是用市场来检验我们,这难道还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24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段飞这是因为这些专业普遍开设的代价,满足的是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导致成效低,与市场需求脱轨,你还觉得这是以市场为导向么? 25市场并不等于金钱,并不等于功力,金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得贪欲啊?我们国家现在以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是希望我国变成功利化的国家呢? 26市场合理预测。美国预测十年的就业状况,根据市场发布《行业展望手册》,花费大量物力人力,既然无法预测为何美国还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去做呢? (市场预测:借助数学,统计等方法论,确定目标,收集资料,选择方法,分析修正科学合理连贯长期预测,市场预测对社会生产合理化促进作用亚当斯宏《国富论》) 翻译为例,传统翻译仅注重文学性和方法,但是脱离了现实市场的实用性文本的需求,导致无法立足,所以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杨光明.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并存,为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以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人才质量上狠下功夫。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0-2011/ES(2004)03-0000-2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大会上,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了题为《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发言。卢强委员指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现象:一是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据民盟的一项专题调查,2004年,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无业可就表明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业不就则反映出毕业生缺乏适应高教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能力。三是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现象并存。据调查,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比发达国家的40%差别悬殊,造成如深圳高级技工缺岗达九成,买得起最先进的设备,却请不到操作者等现象;同时,在高校各类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仅为50%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三对矛盾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对高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04—6—28 作者简介:杨光明(1954—),男,湖北恩施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13年10月15日来源:新东方在线 分享到: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人人网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IT业一直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也是国内外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20万人。随着IT业越来越火,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报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走低。 计算机就业前景 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都严重短缺,而中级(端)人才过剩。 客观来说,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跟不上,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有的甚至还不如参加过短期培训的人员。这种状况最终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捧着大学毕业证找不到工作。从而直接导致计算机专业就业橄榄型结构的出现:软件高端管理职位与基础操作职位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严重短缺此类人才,而中级职位由于竞争激烈,工作难找。 据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如下特点: 1、供求双方发展相对平稳,供求矛盾并不突出。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要多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尽管近几年IT行业陷入低迷、计算机专业人数在其它所有专业中的人数最多,但与其它专业相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较大,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就业率发展平稳,但薪酬水平有所下降。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要考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从前那样火爆,就业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下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应聘者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更多用人单位更注重高学历、有经验人才的引进。 总体来说,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仍对计算机专业高端人才有很大需求,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将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业方向 计算机系统结构:适合于从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高性能计算、网络信息安全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很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如Microsoft、IBM、HP、AMD、Intel、Oracle、SAP、华为等公司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较大。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很多,只要是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基本都可以很快上手。可谓软硬通吃。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本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拥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编程开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可以选择一下人才稀缺的行业,不仅可以避免激烈的就业竞争,薪酬也较为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学时:36学时学分:1 课程类别:文化素质教育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就业零距离》 大纲编写人:宁军胜编写日期:2008.9.1 大纲审定人:慕东周审定日期:2008.11.1 课程性质:必修课 1.性质、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政府、高校的重要任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了,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我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内。 (1)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任务: 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2、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3、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4、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2)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把握理论知识的传授同转变思想观念紧密结合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为精神紧密结合 3、坚持一般教育同个别教育紧密结合 2.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由学院思政部、就业处和教务处统一安排,五年制高职班一般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完成,高中后专科班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总课时为36课时。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 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各系再安排部分讲座、座谈、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2)基本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活及职业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重视学业和能力的培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认清就业形势,自信、从容面对就业。通过职业和国内外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第一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第1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2节: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第3节: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第二章:职业的基本知识 第1节:职业的概述 第2节:职业的发展趋势 第3节:专业、职业与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讲:规划职业生涯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规则同择业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迈好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步,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四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1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第2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第3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三讲:洞察就业行情做好职业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 第五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1节:职业素质的概述 第2节:职业素质的的构成

关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信息学院2013-2014第一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班级: 2013级3班 姓名:于汝意学号:201309260312调研报告成绩(百分制) 题目:关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内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我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据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4、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典型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工作流程; 5、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编程和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具有较强的创意意识;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三、国内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 近年来高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尤其是软件行业的诞生,给经济发展插上了腾

飞的翅膀,职位排行榜中显示,IT、电信仍是本期职场榜的宠儿。 目前,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上百万的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维护的网络工程师需求空缺,巨大的人才缺口不仅使得软件行业“全线告急”,更使得软件企业求贤若渴,束手无策。近年来持续的IT热、大中院校的扩招,让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软件行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其实,在软件行业,人们常常把职位分为三个大的系列:管理、技术和市场。在三个行业中,技术类职位处于整个软件行业的核心。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IT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这类人才仍然是市场上最为缺少的,当然薪酬就相对较高。所以,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仍然是当前职场中最热门的“抢手货”。 在技术领域,软件开发人才一直是各个软件公司最为需要的。其中,企业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仍然高居榜首,而且薪酬待遇不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中国拥有的多是单一化的技术人才,IT教育偏重于科技和开发,不够全面和普及。而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永远是为了服务客户群。因此,应该着重注意培养精通专业技能、熟悉现代技术架构、具备领导才能、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型人才,这才是中国软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软件行业近两年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外资软件企业纷纷扩张,而中国本土软件企业也在加紧研发步伐。但目前相关研发人才的成长明显落后一步——从世界软件工程师大会上传出声音:中国软件人才缺口大。企业快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加上新毕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上手,“转型期”很长,导致软件行业成熟人才颇为紧张。因此,很多拥有5—7年工作经验的成熟软件人才,成为众多公司的挖角对象。各家企业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纷纷采取措施吸引人才,有些企业打出“薪酬牌”。对于求职者而言,跨入IT技术领域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相应的技能水平及经验是必备的入场券。因此,如何快速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技能及应用,及时适应软件企业的市场需求更是步入软件工程师殿堂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巨大市场需求下,职业型IT技能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几年中,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了第一次高速增长,我国IT培训业也出现了连续几年的高速成长,同时涌现出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IT技术培训机构。随着软件行业的日趋稳定,一些大的品牌也由此树立。 国内不同城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差别决定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同,产业走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就业走势,求职者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选择好就业地区。深圳在近几年的技术结构与人才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主要人才缺口包括:软件测试、硬件技术、通讯产业人才类。国内软件产业结构正在从一个IT外包制造中心过渡为一个IT创造、出口中心,技术人才需求

辩论赛立论大学生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的论点是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查阅,我们得知:大学教育【字典查阅】导向:<动>1使向某个方向发展;2引导方向;<名>3 引导的方向市场:1 商品交易的场所;2 商品行销的区域。所以,我方认为,高校学生的培养应当以市场化的现实为引导方向。 当然,我们承认,在大学教育中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方不否认学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性,但是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是需要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学术研究的精深能够给大学生的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用来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提供知识支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学以致用的第一步,在现在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大学生的确应当从自己的学科基础知识入手,同时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否则将不能应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无法适应就业难现实,更不能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其次,市场的需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引导大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市场的调节作用愈加明显,尤其在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上,市场要求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大学教育的成果应当是让毕业生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投身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点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先应注意的就是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不应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如果一个毕业生根本不能将所学灵活的适用于工作当中,那么我们认为这样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 最后,大学教育应更关注社会现实需求,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呼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曾经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此处可以再找一些领导人讲话予以佐证】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我们的大学教育应更加关注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标准,以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重点,适应现实要求的同时也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大众。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教育只有以现代市场的需求为引导方向,培养出既有学识又有能力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也更有用的新生力量;才能将政策落实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更好地结合。在现今的就业形势下,只有学识没有实践能力的求职者必将被淘汰,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关注市场需求与走向,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指导和方向,以培养综合素质强、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调查论文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调查论文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题目是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我们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提供了一些参考的资料。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与计算机的有关的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市场针对不同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同,同是计算机专业专业方向不一样,导致就业方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根据自己将来要从事的方向在选择专业主攻方向的时候要慎重全面的分析。 1、下面来谈一谈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 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 (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 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做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

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是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的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化较好的一种手段。 2、对于领域的不同就业的去向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1)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主要跟客户打交道跟商人没什么区别,技术还会学但就是点皮毛,用来跟客户交流用,工作压力大但是如果业绩好收入上升得很快这类人员还是很需要的,本科原则上就能应付,但是这几年来招的硕士也越来越多了。 (2)产品开发:主要就是译码,国内所谓的技术主要是指这个,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什么都有,还有就是在外企做测试和开发。本科生大概月薪是一千到两千,硕士大概是四千到五千。 (3)研究:学术至少是硕士毕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微软研究院,这样才真的有做研究,还有就是进中科院计算机所或者是软件开发,这个总体数量比较少,但许多有研究潜质的人大部分去了国外。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方向的不同是将来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同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3、进3年来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和主流 现在的就业形式两级化很严重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正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和学校也在想很多办法去解决这个困境。大致体现在专取

计算机专业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指导,从而策划出我们当前及未来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设想、专业规模和相关建设,最近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询调查了在外实习的学生、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请教了校、外有关的专家、老师,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一是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上看。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势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

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可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的进程密切关联。我们有必要经常关注着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才需求的走向。 2、“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综合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设计人才是一个行业的智囊和喉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从事IT 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流行行业的工作。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3、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高考科目有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 果公报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2-09-19阅读次数:8作者: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JA060049)。课题组成员有:主要成员:吴学敏刘文卿陈庆合姚梅林聂承启邸卫民段银田耿世刚苏北春吴全全汪燮华。 一、研究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此,《决定》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属于教学理论的范畴,但由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有着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主要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这样,职业教育就需要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当代教学理论一般分为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也有结构主义、掌握学习、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范例教学、发展性教学、过程优化、合作教育和后现代主义等10大影响较大的教学理论。这些教学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哪一种教学理论是建立对职业教育的价值之上的。职业教育的价值虽然在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则更加显现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