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内容纠错]

信息提供日期:2011-08-02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有效推进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五个率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以国际化为导向、创新性为动力、信息化为支撑、一体化为契机、市场化为手段、法制化为保障,初步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实施原则。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遵循“社会化融资、市场化运作”基本原则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企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有效引导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集聚发展。有效整合我市现代服务业资源,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具有城市服务功能、具有综合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大、智力要素密集、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功能型和知识型服务业,依托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聚集要素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依托珠三角地区,以金融、物流、文化为龙头,促进和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有效聚集和向周边的辐射。

开放创新。以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为主线,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技术应用和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自主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CEPA,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快服务业国际化。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打破行业垄断及部门分割,积极发展新业态,建立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高端发展。完善服务业产业链条,提升服务业品质,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培育特色服务产业,并以信息化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

重点带动。根据我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培育和引进一批关系到我市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选择最重要、最紧迫、最具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9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5%左右。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三、打造两大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域

(一)将前海片区打造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主要目标:到2015年,初步具备全国现代服务业重要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功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到2020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备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法律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

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工作任务:

一是加快金融业发展。发挥深圳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地区的区位优势,继续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在CEPA框架下,制定深港银行跨境贷款业务试点方案;按照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原则,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以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试点;鼓励符合CEPA关于“香港服务提供者”定义的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国内总部、分支机构;支持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前海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探索科技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组织形式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证券业机构适度扩大开放范围;探索在深圳设立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探索在前海开展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试点,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险服务;研究支持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前海的政策,适当放宽准入要求,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前海集聚发展。

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牵头,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和深圳保监局等配合。

二是推动发展现代物流业。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前海保税港区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政策配套机制,重点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引进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物流及相关增值业务的综合服务型企业;鼓励区内企业承接采购、销售等相关外包服务,搭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全球集拼分拨管理平台;推动深港两地海空港紧密合作,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在前海打造港深国际航运服务平台,为香港航运经营者拓展国际航运服务提供便利;积极引进航运业务管理中心、单证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航运中介等在前海设立机构,有序开展航材租赁、航材交易、民用飞机融资租赁等多种创新服务;支持在前海服务航空、航运的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

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委配合。

三是稳步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下一代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在促进“三网融合”上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城区;积极推动基础网络运营企业与媒体、增值服务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内地电信运营商与香港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开拓新业务;突出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落户前海;鼓励发展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

询及运营服务。大力发展高可信计算、智能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与应用;加快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在前海建设深圳软件园深港分园,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支持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在物流、金融等领域形成系统集成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等新业务;支持物联网关键软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动“物联网”发展;建立深港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采集、交换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加强交通、口岸、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的数字证书安全认证体系,推进电子签名与认证在物流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安全、便捷、支持多币种的商务交易应用服务平台,加强与国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打造前海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积极引进国际数据服务高端企业,大力培育本土企业,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区域性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中心;发展集宽带通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数字电视等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新媒体;加强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吸引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前海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等,在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媒体、网络广告等细分市场做优做强;组织实施先进的移动互联网内容产品专项、网络游戏引擎开发与平台,积极开发网络内容、动画、游戏等衍生产品和服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四是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其它专业服务业。支持香港科研组织在前海设立附属机构,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专项,探索深港科技财政资金支持创新服务的新模式;支持发展深港跨境检验检测服务,探索海关监管新模式,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提供便利服务;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支持构建技术转移平台和创业投资平台,鼓励设立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开展研发及工业设计、分析试验等研发设计服务;发挥深圳设计之都的优势,制定深港合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建设高起点、高水平、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知名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积极发展规划、认证、管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形象设计、市场营销与品牌运作等高端咨询服务和会展服务,加快发展人才资源服务,鼓励发展建筑及工程服务,支持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支持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前海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设立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个性化和高端专业服务。

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发展改革委、文体旅游局等配合。

(二)将罗湖区打造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主要目标:到2015年,新开发产业空间930万平方米;本区生产总值达1600亿元,比2009年接近翻一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亿元、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

税和海关代征税)46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86%、98%和82%。

工作任务:

一是推进城市更新,再造一个罗湖。向二次开发要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空间、资源和环境,再造新优势,实现大发展。

二是建设笋岗—清水河时尚产业设计营销基地和总部基地。推进笋岗—清水河片区更新改造,打造立足珠三角、联手香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时尚产业设计营销基地和总部基地。

三是建设“金三角”金融商业核心区。拓展华润万象城周边改造范围,打造蔡屋围金融核心区和高端消费区;加快人民南片区改造,打造深圳品牌集聚的中高档消费区;深化改造东门片区,打造大众时尚消费区。

四是建设水贝—布心珠宝设计制造营销中心及集散地。坚持黄金珠宝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加快珠宝学校和黄金珠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亚洲最大的黄金珠宝设计制造营销中心及集散地。

五是建设莲塘互联网产业园和口岸服务区。推进莲塘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片区整体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体系,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互促发展。

六是统筹规划建设深南东商圈。以大型地铁综合换乘站建设为契机,在地铁上盖物业,整合黄贝岭旧村改造和周边的商业资源,整体开发商业空间,打造深南东时尚活力新商圈。

七是打造时尚之都高地。紧紧抓住产业“微笑曲线”的设计和营销两个高端,打造品牌,发展时尚,以时尚创造需求,以时尚引领消费,向国内外市场推销深圳品牌产品,努力建设时尚创意设计以及时尚文化中心。

八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区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布局,提升市容环境水平,强化城市管理,打造生态、宜居、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环境。

责任单位:罗湖区政府牵头,市规划国土委、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文体旅游局及统计局等配合。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力争用3—5年时间,依托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强创新金融、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贸会展以及高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初步建成体系健全、要素集聚、效率效益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金融业。

主要目标:建设全国金融中心,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

工作任务:

1.提升深圳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规划建设罗湖蔡屋围、福田中央商务区和南山前—后海三大金融集聚区,建设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城市。

2.支持深交所做大做强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优化主板市场,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

3.加大境内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争取中央重大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深圳先行先试。

4.探索各类要素市场平台建设,加快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展,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5.落实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在深圳募集发展。

6.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鼓励和支持征信评级、支付清算、外汇黄金交易、外包服务等金融配套服务产业发展。

7.鼓励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深圳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建设全国性的资产管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地,把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

8.建设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集中。

9.加快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改造升级,推进福田金融中心金融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南山后海金融商务区金融机构聚集,规划建设宝安中心区产业金融集聚区,加快推进龙岗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项目入驻。

10.支持中国资本学院建设,鼓励发展各种金融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和引进金融高端人才,完善金融发展的人才支持体系。

11.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设金融安全区。继续做好深圳参评全球金融中心评选工作,确保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保持前列。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前海管理局、外管局、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二)物流业。

主要目标: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工作任务:

1.依托海陆空铁的综合运输优势,促进东西港区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业态融合、信息化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以深圳港、深圳机场为核心,全面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制定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支持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网络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和高端供应链管理企业。

4.发展数字物流体系,按照“大物流、大通关、大口岸、大平台”思路,构建深圳市物流信息平台,从而打造南方物流信息深圳交换中枢。

5.精心办好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打造亚洲物流第一展。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财政委、深圳海关、口岸办、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三)商贸会展业。

主要目标:加快发展国际商贸会展业,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00亿元,年展会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

工作任务:

1.提升商贸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水平,促进品牌展会专业化、国际化。

2.加快国际商贸和品牌会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涵盖口岸货物集散、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国内市场流通、国际消费购物等功能的现代商贸业体系。

3.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扶持打造电子、通讯设备、珠宝、家具、服装、游艇等专业会展品牌。

4.大力发展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鼓励商贸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5.大力推进深圳北站商圈的规划建设。依托高速铁路综合优势,在北站周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发挥深圳北站处于广深港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深圳北站商圈规划建设。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配合。

(四)高端旅游业。

主要目标: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

工作任务:

1.扶持发展高端旅游,完善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广旅游与科技、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海内外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2.大力推介“创意深圳、时尚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和都市风情、主题公园、滨海休闲和高尔夫之都四大品牌特色产品。

3.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景点与酒店互相联通的动态信息系统,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网、旅游声讯台等旅游咨询信息系统。

4.丰富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和西部沿海生态文化旅游圈。

5.大力发展旅游中介服务,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局牵头,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农业局、口岸办、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五)文化创意业。

主要目标:建设国际创意文化产业中心,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

工作任务:

1.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新媒体、文化旅游、影视演艺、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2.着力将文博会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推进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

3.强化前期设计,促进文化创意环节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凸显“设计之都”、“创意深圳”的产业特色和城市形象。

4.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上市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群,推动广电、报业、出版发行集团以分拆方式上市融资,扩大经营规模。

5.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企业,加快建设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集聚区,打造特色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科工贸信委、国税局、地税局、前海管理局、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六)信息服务业。

主要目标:打造国家互联网产业基地,到2015年,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工作任务:

1.以城市信息化为重点,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和面向娱乐的信息服务业。

2.发挥互联网产业对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发展和特色应用服务。

3.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抢先布局移动互联网,支持腾讯等互联网综合运营服务商做大做强,建设蛇口网谷互联网产业基地。

4.推进电子政务、社区信息网建设,在信用认证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实施信息服务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网络增值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5.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银行、网络广告、网上图书等服务,推动传统产业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实现产业升级。

6.依托市超算中心的强大基础功能,创新云计算的商业应用模式,大力发展云计算。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国税局、地税局、前海管理局、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七)服务外包业。

主要目标: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到2015年,服务外包营业总额达到500亿元。

工作任务:

1.积极承接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软件研发与信息技术服务、采购及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产品技术研发外包、工业设计外包、动漫设计外包、中医药研发外包等高端领域。

2.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

3.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和开拓国际市场,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外包业人才教育培训及资质认证体系,积极承接离岸外包。

4.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服务外包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财政委、交通运输委、规划国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八)科技服务业。

主要目标:建设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

工作任务: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等为发展重点,建设孵化器网络、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技术贸易服务网络。

2.鼓励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发展,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委托研究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生产性技术服务。

3.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企业来深设立分支机构,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九)总部经济。

主要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

工作任务:

1.着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国际总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部落户深圳,培育发展本土大型企业集团总部。

2.制定发布关于鼓励在深新设立总部的暂行规定,明确引进总部企业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鼓励措施,并对原有总部企业政策进行修订完善。

3.整合总部经济发展资源,统筹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的规划布局,保障总部建设用地,加快推进总部基地建设。

4.完善总部企业用地出让办法,明确总部企业用地分类控制标准,简化总部企业用地的申请流程,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总部企业用地协调机制。

责任单位:第1、2、4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第3项工作由市规划国土委牵头,市科工贸信委、交通运输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金融办、前海管理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五、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

(一)完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要求,建立“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多方联动”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由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协调推进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研究确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事项及配套政策,并加强监督考核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规划国土委、科工贸信委、交通运输委、财政委、文体旅游局、金融办、前海管理局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二)构建科学明晰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

紧紧围绕创造“深圳质量”的新理念,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先行先试制订科学规范的现代服务业分类标准,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科学导向和可考核的统计标准。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牵头,市财政委、科工贸信委、交通运输委、规划国土委、文体旅游局、金融办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配合。

(三)研究探索服务业税收等政策制度的创新。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引领、带动功能,完成《研究探索我市服务业在税收政策制度上的创新》课题研究,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经验。

责任单位:市地税局牵头,市国税局、科工贸信委、交通运输委、文体旅游局、金融办等配合。

(四)制定发展服务业的配套措施。

根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各区、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头制订有关发展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罗湖国际消费中心、金融业、物流业、商贸会展业、高端旅游业、文化创意业、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科技服务业的配套措施,并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中,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责任单位: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前海管理局以及罗湖区政府按职责分工牵头实施,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配合。

附件:1.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责任分工一览表

2.2011年重点工作分季度推进一览表(先行先试区域)

3.2011年重点工作分季度推进一览表(服务业重点行业)

4.2011年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考核办法

附件1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深精修订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 圳市人民政府令第深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的决定》已经市政府六届五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长许勤 2016年11月12日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一)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二)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四)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城市更新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第四条城市更新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实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是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依据。

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应当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五条城市更新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分别由市、区政府、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主体实施。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保障开展组织实施城市更新的工作经费,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 城市更新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当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城市更新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实施。 第七条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依法拟订城市更新相关的规划土地管理政策,统筹城市更新的规划、计划管理,制定城市更新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制定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负责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回和收购工作。 第八条各区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组织辖区内城市更新用地的整理,组织辖区内综合整治类更新项目和市政府确定由其实施的拆除重建类更新项目的实施,对功能改变类和其他拆除重建类更新项目的实施进行协调。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拟定城市更新相关的产业指导政策,统筹安排涉及政府投资的城市更新年度资金。市财政部门负责按照计划安排核拨城市更新项目资金。 各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为城市更新活动提供服务并实施管理。 第二章城市更新规划与计划

(完整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word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2018.03.01

目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 (3) 第三章建筑间距 (9) 第四章建筑退让 (14) 第五章空间形态 (18) 第六章公共空间 (23) 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 第八章特别规定 (44) 第九章附则 (48) 附录1名词解释 (50) 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 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 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 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 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 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 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 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 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 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 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 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 附图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

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 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 附图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 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79)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318 号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 年12 月13 日市人民政府第191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 年3 月1 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唐良智 2018 年1 月23 日 ― 1 ―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广东省正政府令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正政府令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第一条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的管理。 第三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应当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款专用,用于耕地开垦和新开垦耕地的地力培育等开支。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实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当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建立省、市(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补充耕地项目库;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年度计划方案,并从补充耕地项目库中安排具体项目,组织有关单位实施项目建设;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补充的耕地不得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

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上海市政府50号令)

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 ( 2010年12月1日) (2010年11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公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定义)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但家庭装修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除外。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是指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是指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排放、运输、中转、消纳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统称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本市建设、交通港口、公安、规划国土、海事、水务、物价、质量技监、房屋、环保、民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政府责任)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所辖区域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鼓励综合利用) 本市鼓励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实行综合利用,优先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作为填充物用于建设工程。 第六条(确定区域运输单位) 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所辖区域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运输量,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的要求确定本辖区承运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单位(以下简称运输单位)。运输单位数量不得少于两家,区域经营期限不得超过2年。 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本辖区运输单位无法满足所辖区域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需求的,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增加本辖区的运输单位。 第七条(招投标要求) 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本辖区运输单位,应当通过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基础保障和重要路径,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社会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稳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加强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新使命。深圳经济特区肩负起中央赋予的新使命,不仅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在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经济发展先锋到社会建设前沿,从注重经济高速度到社会和谐度,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崇高使命,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看,深圳作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已经到了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动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新阶段。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敢闯敢试、敢干快干,走出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三)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四个加快”推动我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扩大市民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再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实现社会建设从管理为主到服务管理并举、侧重于服务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重庆政府令第55号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已经1999年4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蒲海清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征地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人员安置和住房安置,适用本办法的原则规定。 第三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领导,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计划、劳动、民政、信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协助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第二章补偿 第四条征用土地应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使用、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照《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地上建筑物补偿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合法面积为准计算,构筑物按实计算。青苗补偿按征地时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第七条未经批准占用耕地成片栽种的一般树木,按粮食类青苗补偿标准计算补偿费。 零星栽种的一般树木按实补偿。

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园按当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2至1.5 倍计算补偿费。 对珍稀名贵树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下列地上建(构)筑物、青苗不予补偿: (一)不具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书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和其他建(构)筑物;(二)政府征地批文下达之日后栽插的花草、林木、青苗及搭建的建(构)筑物;(三)超过批准使用期限或虽未确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临时用地上的建(构)筑物; (四)非法占用集体土地修建的建(构)筑物; (五)天然野生杂丛。 第九条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属于住房安置对象的,其拆迁房屋参照农房造价给予适当补偿。 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不属于住房安置对象的,其拆迁房屋,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上浮50%予以补偿。 第十条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住房在征地拆迁范围以外的,不拆迁、不补偿、不安置。但应根据集体土地使用权属证书确定的宅基地面积,按所在地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至2倍,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次性支付征地农转非人员占用宅基地综合补偿费。补偿后,农转非 人员在公共设施使用、公益事业等方面与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同等待遇。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该宅基地时,房屋的补偿、安置按征地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被征地单位(不含被征地的村民住户)的水、电设施按实际安装费用补偿。水利工程补偿,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有线广播线路、闭路电视线路、天然气安装按实际安装费用补偿。电话移装按电信部门规定的移机费标准补偿。被拆除房屋的装饰物,由所有人自行拆除,不予补偿;不能自行拆除的,给予适当补偿。 村民的住房改作其他用途的,按住房补偿。 第十二条征地拆迁具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书和其他合法权证的企业建(构)筑物,

新-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沪府令44号)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8月29日市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杨雄 2016年9月5日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2016年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及其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目录执行。 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以及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对监控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药品、农药、燃气等的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单位责任)

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活动。 危险化学品单位的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第四条(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市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安全生产监管、公安、交通、海事、质量技监、环保、工商、邮政、铁路、民航、检验检疫等依法对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事项负有审批、处罚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对行业、系统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业、系统所属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指导。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属地监管) 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向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及事故隐患,协助有关部门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信息系统)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昨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经中央编委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历时一年多精心制订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向外公布,备受各界瞩目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随即启动。根据《方案》,改革后,市政府将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 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础上,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分别命名为“委”、“局”、“办”。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同时,将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将一部分“办”交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改革目的】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将主要精力转到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谋长远、抓总量、促改革、促发展。 【职能调整】将物价局的定价职责、统计局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职责,整合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联系统计局,统计局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新设机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改革目的】促进科技、工业贸易与信息化融合,实现以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以流通引领生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职能调整】将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的职责,以及信息办的信息化有关职责,整合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再保留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设机构】财政委员会 【改革目的】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职能调整】财政局改为财政委员会。地方税务局由广东省地方税务机关与深圳市政府双重领导调整为深圳市政府领导,由财政委员会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模式比较

第11卷第3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1,No.3 2009年6月J.of Wuhan Uni.of Sci.&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J un.2009 收稿日期:2009202221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073300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CZZ012). 作者简介:陈世香(19732),男,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学基础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和行政价值理论研究. 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模式比较 陈世香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我国以职能和机构整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由试点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行阶段。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典型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对典型地方政府改革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与组织设置改革的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地方政府的改革实施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模式。根据各自职能与机构整合方式的不同,这些改革方案共同构成改革模式类型连续体,不同地方政府改革方案在这一连续体所占的具体位置由许多重要因素所决定。关键词:文化管理体制;职能整合;机构设置;政府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3699(2009)0320012204 一、绪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按照党的十六大有关政策精神,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根据随后颁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 点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3]21号),以政府职能调整与机构改革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文化体制试点改革拉开帷幕。在机构改革压力推动以及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一些非试点地区政府也纷纷展开各自改革探索进程。由此,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也进入试点实施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提出要“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005年12月,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 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 干意见》 (中发[2005]1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出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以 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后,中央编办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调 整工作的通知》 (中编办发[2006]94号)明确指出,中发[2005]14号文件下发后,我国文化体制 改革从试点进入全面展开阶段。该文件重申了《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 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 (中办发[2004]24号)关于试点地区省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合并设 置,统一履行原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这一对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进行整合等指导性改革要求。 这些政策文件从不同维度推动了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进程。尽管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初步进入普遍实施阶段。调研资料表明,就试点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改革探索情况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不同地方政府选取了不同改革路径。根据政府职能与机构整合程度及改革方案推出时间不同,我们可以把不同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整合模式选择看成是两个不同的改革类型的连续体。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第六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渝府令第 202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第六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已经2006年12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二○○七年一月八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第六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切实推动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部署,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现就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333项市级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包括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和非许可审批类备案,以下同)的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一、取消、停止实施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一)取消或停止实施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共57项,具体项目见附件1。 (二)拟取消或停止实施22项行政审批项目,具体项目待国务院批准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另行公布。 二、改事前审批为事后备案 (一)改审批项目为备案项目。将12项许可审批项目改为备案项目(即告知性备案)。具体项目见附件2。

附件2所列项目中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设定的,改为备案项目的生效时间,以国务院批复或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为准。 (二)明确备案项目的性质。自本决定生效之日起,在我市实施的所有备案项目,法律性质均为告知性备案,不再具有许可审批的性质。实施部门在接件后只对送备材料是否齐全和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查验,材料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只能要求补正备案材料,不得以备案为名行许可审批之实。 三、对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合并审批 (一)实行合并审批。将11个部门的108项行政审批与本部门的其他审批项目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审批项目,由审批部门按照“同时申请、同时审查、同时批准”的原则,一并予以实施。实行合并审批的具体项目、方案见附件3。 (二)实行并联审批。以4个部门(主办部门)的8项行政审批为主体,将其他14个部门(协办部门)的24项行政审批与其进行并联,由主办部门按照“统一受理、分头审批、限时完成、集中回复”的原则,组织相关协办部门实施并联审批。实行并联审批的具体项目、方案见附件4。 四、授权或委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权限给区县(自治县、市)行使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将16个部门的89项行政审批权限,以授权(限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或委托(限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方式下放给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区县(自治县、市)对口部门行使。授权或委托的具体项目及其权限见附件5。 除附件6所列项目及其权限外,市人民政府对万州、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关行政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附件5所列项目,市级部门采用授权方式下放的,其授权应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依据。采用委托方式下放的,委托的市级部门应当与受委托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区县(自治县、市)对口部门签订委托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明确,并对受委托方实施审批的行为负责监督;受委托方应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市级部门的名义实施审批,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 五、简化行政审批的办理程序 (一)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方式。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4项涉及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按片区办理了审批手续的,片区中的具体建设项目不再单独办理(但若具体建设项目位于片区内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以上区域的,该项目仍需单独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手续);各级行政执法机构不得以具体建设项目未取得该审批手续为由,对项目业主、开发商、施工单位等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措施,有关部门也不得以此为由拒办项目的相关后续手续。

深圳市政府工作部门英文名称

深圳市政府工作部门英文名称 一、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General Office of Shenzhe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三、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Science, Industry, Trad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四、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Finance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五、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Urban Planning, Land and Resources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六、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Human Settlements and Environment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七、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Transport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八、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Health,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九、深圳市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十、深圳市公安局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评析(一)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评析(一) 摘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公务员制度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为全国范围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然而深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却始终未能突破传统体制的制约,面临着困境,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将为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辰提供帮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圳 传统行政体制是把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集权命令结合在一起的“黏合剂”,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机构重叠、部门林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集权过多,指挥失灵;办事扯皮,效率低下。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的制度关联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政府职能出现越位、错位和失位的现象。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全面建立公务员制度;创新政府管理职能,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依据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一、建立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系列具体制度有机构成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政府的行政管理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队伍。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制度是适合一般管理规律的政府管理体制,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内涵。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政府选拔优秀行政人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政府公务人员职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热情,保持政府廉洁高效。 深圳市经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探索,全面建立公务员制度。深圳先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公务员管理的制度支撑,建立起公务员人才选拔、人员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在公务员选拔机制方面,深圳市规定,凡属需补充公务员的单位,必须根据编制和职位空缺情况申报计划,不摘各自为政,由市里统一招考;考试分笔试和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1:3的比例确定进入复试的人员;面试考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如果参考人员全部不合格,则下次再行公开招考;注重公开,做到招考职位、名额、条件、成绩、结果公开,实行“阳光下的竞争”,同时还注意打破地域和身份的限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的来源,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建立公务员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在公务员流动机制方面,深圳通过健全公务员的退休、考核、纪律奖惩、职务升降、辞职辞退以及交流回避等制度,增强出口渠道,使公务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在公务员流动机制中,深圳注重发挥考核的关键作用。1995年,深圳在以往考核的基础上,尝试在国家人事部规定的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之中增加规定基本称职一档,从1996年开始凡是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的人员,一律停止公务离岗培训,培训不合格以及合格后不服从安排的,均予以辞退。在公务员利益保障机制方面,深圳规定公务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加特区津贴的工资制度;建立申诉控告制度,对于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有关机关提起申诉;对于侵犯公务员权利的行为,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控告;建立相应的住房、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深圳通过公务员制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队伍,提升了政府行政能力。但深圳公务员制度在运行之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职位分类不够科学合理;公务员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公务员考核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考核内容空泛,考核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考核结果没有起到激励的导向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公务员制度功能的发挥,深圳公务员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推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培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及领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 机构及领导成员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深府办[2010]78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9.10 【实施日期】2010.09.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及领导成员的通知 (深府办〔2010〕7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对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共保留议事协调机构44个,暂时保留、待专项工作完成后自行撤销的临时机构12个,撤销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36个。同时,根据市政府领导工作分工及实际工作需要,对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领导成员进行相应调整。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留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精简机构成员,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议事效能。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做到求真

务实、真抓实干,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机构领导成员要勇于承担,大胆协调,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牵头部门要主动服务,树立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优化运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各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二、严格控制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除上级机关要求成立外,原则上不再成立新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成立的,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需经市编办审核提出意见,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发文。 三、今后,对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成员的调整,除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正、副秘书长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外,其他成员的调整,由主办单位自行发文。 四、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原则上不刻制公章。 附件: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调整情况表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十日 附件 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调整情况表 一、保留的议事协调机构(44个)

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市政府299号令-2016.3.1起实施)

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299号 《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2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黄奇帆 2016年1月4日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改善交通状况,引导绿色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面向社会公众为机动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场所,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 第三条停车场管理应当遵循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建管并重、方便群众的原则,形成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为主体、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格局。 第四条市市政主管部门是停车场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停车场管理机构承担。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区县(自治县)市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具体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国土房管、公安、消防、价格、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停车场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市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国土房管、公安、消防、价格等部门,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结合本市实际,编制停车场设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六条本市停车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和培训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停车场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要求,会同发展改革、市政、城乡建设、国土房管、公安等部门编制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主城区外的区县(自治县)城乡规划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县(自治县)停车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乡规划部门应当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科学评估、动态调整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标准。 第八条新建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新建写字楼、商铺、公共活动场所应当按照规定比例配建停车场。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应当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修建停车场。 第九条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根据停车专项规划,制定公共停车场的年度建设实施计划,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体系。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 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2010〕20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 为配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中的作用,实现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规范有序地转移委托以及承接,根据《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凡是社会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解决的事项,都要转移委托出去,实现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规范有序地转移委托及有效承接,确保各项业务的连续性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回应性,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规范有序、平稳过渡原则。 (二)目标明确、分步实施原则。 (三)全面开放、竞争择优原则。 (四)费随事转、合约管理原则。

(五)强化监管、绩效评估原则。 三、范围和分类 政府转移职能或委托事项的范围是: 我市机构改革中,政府各相关部门“三定方案”明确不再承担和不直接办理的工作事项。相关转移职能或委托事项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政府部门不再承担,转由社会和市场自行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 第二类:政府部门继续提供,但委托社会和市场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 四、转移委托的步骤和要求 (一)对第一类职能和事项,政府部门主动退出,社会组织可以自行决定参与和提供服务,政府各部门按各自职能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进行监管。 (二)对第二类职能和事项,由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资助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办理。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1.政府相关部门发布转移委托工作事项的信息。 政府各相关部门作为事项委托单位,对本部门需转移委托的工作事项,于每年11月20日前编制《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表》,逐项列明受托单位应具备的具体标准和条件、履行该事项的具体要求、委托时限、经费标准和来源等,并通过本部门网站统一向社会发布,接受社会组织申请。 2.社会组织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承接政府工作事项。 全国性、广东省和深圳市各相关社会组织应自政府各相关部门发布委托的工作事项信息后1个月内,根据委托事项的性质和本组织的实际,向发布信息的政府部门提出承接申请,并填写《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工作事项申请表》(附件1)。 政府各相关部门作为委托单位,可在上述社会组织范围以外推荐其他省市的优秀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相关工作事项。 3.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受托单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 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深府[2004]69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4.03.16 【实施日期】2004.03.16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05年6月21日实施日期:2005年6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2004年3月16日深府[2004]69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三届一一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的要求,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责任政府,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法治政府。 第三条市政府组成人员应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市政府在中共深圳市委(以下简称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中开展工作。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必须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定,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口径”,自觉维护政府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条各部门要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 第六条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

第一部分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目录 第一部分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二、人员构成情况 三、决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第二部分深圳市城市管理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 第三部分深圳市城市管理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深圳市林 业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深圳市林业局)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我局的主要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林业、城市市容综合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组织编制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林业、景观灯光、城市市容综合管理、户外广告设施(不含公交候车亭和的士停靠站,下同)设置方面的专业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三)负责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的行业管理,承担安全监管责任;指导协调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市容整治和城中村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协调专项治理和城市管理重大活动。(四)拟定城市维护费(道路部分除外)和专项经费的年度计划及资金划拨计划,并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五)负责组织实施景观灯光和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承担安全监管责任;负责在人行道上设置报刊亭、早餐车等非交通设施的管理工作。(六)组织实施公共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负责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七)承担林业资源与林业环境保护责任;组织开展、指导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监测和评价,发布林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专项信息;组织、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组织开展林业资源自然生态修复工作;按分工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工作;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