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

观察记录

提出问题: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生长为什么会发生偏斜?

作出假设: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朝向阳光存在的方向偏斜生长有可能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

制定计划:

用小麦做实验,将小麦放到阳光下,观察各阶段小麦的生长方向。

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为防止无法发芽的风险,所以将小麦种子泡在温水中24小时后,一部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一部分种入土中,等待其发芽。

第二阶段:

纸巾上的小麦已长出发芽,土中的小麦还未发芽。

第三阶段:

中和纸巾上的小麦都已长出幼苗,并且有轻微向阳光方向倾斜。

第四阶段:

种下的小麦已有较明显的偏斜,于是将余下的种子也浸泡后一并放入盆中。

第五阶段:

纸巾上和土中的小麦皆已长成幼苗,也已有较明显的偏斜,实验结束。

得出结论: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会发生偏斜,并且是朝向阳光存在的方向,因为植物有向光性。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 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doc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实验

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

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打工的大学生一族正逐渐壮大成了一个部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大学生打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股潮流中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对于大学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们有理由走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学习与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学这个人生阶段过得丰富多彩。 打工的途径或者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对自己积累人生经历有益,还能够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参与其中。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生

植物的向阳性

植物的向阳性 “太阳就像一块磁铁,把地球牢牢地吸引住了,永远不会偏离它的轨道。奇怪的是,小草为什么也向着太阳生长呢?难道,小草也像一块铁石,被太阳这块磁铁吸引住了吗?难道,小草是太阳的女儿,在和太阳玩捉迷藏吗?难道,小草是要吸收太阳的营养才能生长吗?还是小草要充分地吸收太阳光呢?还是全都不对?这些疑惑,驱使着我想要迫不及待地解开这个谜团。“在几个月前,这段话里可以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好像蛮好玩的啊,那就试试看吧~再找一个人吧,就这样,开学的几周中,我们开始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植物是否有向阳性呢?我们是否可以解决这个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呢?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否是科学的呢?我们的植物是否会成活呢?一切的疑问,都得看看实验的结果啊~! 说行动就行动,实验开始! 我们从花鸟市场上购买了两株幼苗,放在了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植物的身后,我们又放了一台日光灯,看看植物是向太阳的方向生长呢,还是向日光灯的方向生长。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它们也很慷慨地告诉我们其中的科学道理。还有了下面的表格 日期天气植物的生长变化 1~2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5cm 2~3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4cm 3~4周晴天数3天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2cm 4~5周晴天数较多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4cm

5~6周晴天数3天叶子向窗外生长了0.2cm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将两株植物分别放到两个箱子里面.箱子一个单侧透光,一个不透光.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会发现在单侧透光的箱子里面的植物向单侧光的方向生长.后来我们发现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 对着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向着太阳生长的!!!但是我们心中又出现了一丝丝的疑惑.植物为什么要像着阳光生长呢?为此,我们特地查了一下百度和问了一下网络上的网友们,他们也很热心的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植物向阳性是: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向阳性是植物生存的需要.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反应被定义为向光性,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有植物都努力寻求阳光。它们可能通过攀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关或是沿着地表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阳光。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向化性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之一,是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引起的生长反应。植物根的生长就有向化性。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多的地方生长。深层施肥就是它的目的的一种,就是为了使作物根向土壤深层生长,以吸收更多的肥料。根的向水性也是一种向化性。当土壤干燥而水分分布不均时,根总是趋向潮湿的地方生长,干旱土壤中根系能向土壤深处伸展,其原因是土壤深处的含水量较表土高。香蕉、竹子等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高中必修三生物重点总结(听写

必修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人体内)之间的关系,请写出A、B、C、D的名称。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什么物质的含量有关?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指的是哪些方面? 5. 内环境的酸碱度维持在什么范围?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的原因? 6.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7. 请列举四个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8.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9. 列举5个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在列举3个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0.

11.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几层膜?在小肠中消化后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几层膜? 12.列举3个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反射弧包括哪几个部分?效应器是指? 3.没有感觉产生有反应,可能是反射弧什么结构出问题?有感觉但没效应,可能是反射弧什么结构出问题? 4.静息电位表现为?其产生的机理?动作电位表现为?其产生的机理? 5.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_______,与膜外的电流方向_______。 6.请画出突触的结构图,并标出各个结构名称。

7.突触的种类? 8.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神经递质引发的结果是?引发效应后,神经递质的去向? 9.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换为?突触中的信号转换为? 10.发生反射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原因是? 11. 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的关系是? 第2 、3节 1.写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A、B产生的激素名称,成分,作用,靶器官(靶细胞) 2.写出血糖调节的调节中枢,方式,激素间的关系,血糖的三来源、三去向,正常的血糖浓度 3.写出体温调节调节中枢,方式,激素间的关系,感受器和感觉中枢分别是? 4.写出水盐平衡调节调节中枢,方式,激素? 5.激素调节的特点: 6. 写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图,调节机制。 7. 激素组成细胞结构,提供能量,起催化作用,起作用。 8.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教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 一、教学思路 (一)教材介绍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继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新陈代谢之后的教学内容。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地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基本单位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某一环境中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适应的反应。那么生物体内的协调统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内在因素就是生物体本身具有调节能力。可见,生命活动的调节对生物体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由此也决定了本章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的细胞分裂、第五章的植物个体发育、第八章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适应等内容都渗透了本节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向光性的原因。能力目标:让学生观察自己设计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现象,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并预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的精神、科学的认知理念和新颖的独特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总体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实验设计,学生分组做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有关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完成第二课时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设计程序、研究方法和过程。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执著精神和严谨态度,同时发挥并培养学生在思维新颖性和独特性等方面的创新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课前准备 用三周的时间来准备:第一周学生做实验设计的报告;第二、三周学生开始做实验,并纪录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目的:课前开展实验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研究者,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本课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验展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亲自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对于实验过程的设计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去重复科学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五彩椒) 4月1日晚环境温度12度 在饭盒里倒入热水,用水温表测量水温55度时,浸入种子,随时搅拌,温度下降到30度为止。继续浸种6小时,捞出沥干,用纱布包裹种子,放入饭盒,盖上毛巾,放入半开的衣柜催芽。 4月5日环境温度18度 每天淋水保持湿润催芽。种子变大变薄了一点,有的种子的黑点处似乎有一条细细短短的白色细线,是不是“露白”了呢?不确定。 4月9日晚环境温度:19度 左盼右盼,我的种子终于像刚睡醒似的,伸出了“胳膊”--露出1毫米左右的白白细细的胚根,种子终于“露白”了。赶紧把准备好的花盆里的土按实、浇透水,将催芽“露白”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盘里,再盖上约3毫米厚的干细土,最后把花盆放在房间里最温暖的地方—书柜上。 4月12日下午环境温度: 18度 种子全部发芽之前,尽量不要浇水。今天种子还没发芽,花盆里的土表面看起来是湿的,我将中指插入土里大约到第一个指关节处,感觉也是湿润的,看来不需要浇水。等待种子发芽真需要耐心。 4月14日晚环境温度:22度 妈妈站在阳台上突然对我说:“儿子,你的小辣椒长出来了!”听到这惊喜的消息,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跑到小辣椒前。一棵小辣椒,拱出了小背,正懒洋洋地想站起来,样子也是十分可爱。 4月17日晚环境温度:19度 两棵小辣椒挺起了胸,抬着头。芽上还能看到种子壳呢。 4月20日晚环境温度:15度 今天我又捧起我的花盆,哇!小芽白里透着嫩绿的茎大约3毫米长了,花盆里的小苗已经开始长的密密麻麻了。春天果然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好神奇。 4月23日晚环境温度:16度 小辣椒变得真快。长到了约5毫米高,头上张开了两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子—子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根、胚轴。 4月26日晚环境温度:14度 小辣椒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头粗,一头细,叶子的一面又光又滑,另一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绒毛,我轻轻地摸了摸,非常柔软、舒服;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娇嫩无比,十分惹人喜爱。 4月30日晴晚环境温度19度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名称仪器名称 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 3、4的标签,胶水,清水。 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实验 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

种子发芽了。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实验 适宜的温度。 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仪器名称 方 法 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步 骤实验现象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实验 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反思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反思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反思 今天六年级科学学习的内容是《植物角了的科学问题》,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植物角里的植物为什么要向着窗外生长的原因。 如果仅仅讲授课本上出现的内容,这个问题就太肤浅了,也不利于拓展学生都是视野,养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所以决定另辟路径,寻找一个和网上所流行的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通过学习真的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 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搜集资料——实际应用”的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找出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图片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主动的观察,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与自己以往的见解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及时的把学生提出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老师写到了黑板上,那些提出猜想的同学非常的高兴,那些没有提出猜想的同学也立刻行动起来,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的教学进行得非常的顺利。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做到自己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描述黄山的迎客松的形状时,我就模拟黄山迎客松的形状,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引起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他们发现原来科学老师是如此的有意思的一个人。 在后面的教学中,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学习阶段,为了让学生理解深刻,我首先引入动物对外界的伤害的反应,怎样让学生有着直观的理解呢?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找了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并不告诉他我要干什么,然后当他站好后,我立刻用直尺去敲他,这名学生看到之后,立刻双手抱头,进行躲避。当然我不是真的敲他,只是想让同学们看看他在遇到伤害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结果实验现象非常的明显,很多的学生立刻就理解了动物对伤害的躲避行为,接着趁热打铁吗,我就引入了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学习,并举出含羞草的情况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理解的非常的透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后来,我讲到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的表现时,也是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不但让学生理解植物的这些特性是普遍存在的,也趁机告诉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能够解决农业和林业生产中的很多问题,很多学生看到我的这番讲解,感到非常的兴奋,主动的拿出笔记本进行记录,唯恐自己漏掉了什么。这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学习了相应的科学知识,还学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至此,本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的结束了。 本节课的教学整体上是成功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路人这样的

植物为什么会长歪实验探究报告

植物为什么会长歪实验探究报告 早春三月,阳光明媚。白玉兰花开了,花朵硕大,傲立枝头,洁白如玉,高贵典雅,清香如兰,是校园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驻足端详,好多玉兰花怎么长歪了?树身也向北倾斜,树身南面的花比树北面的花枝多。是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都为之倾倒啊? 一、提出问题 植物为什么长歪了身子?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猜想1: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 猜想2:和长期一侧浇水有关。 猜想3:和土壤里的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 …… 带着问题我们来到校园一角的苗圃寻找答案。花棚里大多数花长得都比较直,只有墙角的几盆长歪了。我们找了三盆长势一样的天竺葵,搬到教室进行观察。放到教室靠近阳光的窗户台上,过了两天发现天竺葵开始向南倾斜生长。以前在在花圃里的时候,这些花并没有倾斜;搬到教室后,没有给它们施过化肥,所以,可以排除猜想3,和土壤里的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光照的方向很重要。水是孕育生命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分就没有生命。所以光照的方向和水是两种最重要的因素。 二、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倾斜生长与光照方向和水分的关系 实验方法:种植对比实验 实验设计:种植8组大豆,设法控制光照方向或水分供应等因素。通过观察大豆的生长状态,判断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 第一组:阳光控制组 第二组:水供应控制组 实验材料:培养皿、一次性塑料,大豆,探究记录本;标签纸8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 三、实验方案 第一组:阳光控制组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倾斜生长与光照方向的关系。 实验条件:均匀供应水分,植株长势、土质、遮光纸盒的大小材质等保持一致。 控制变量: 1号盆:遮光孔在左侧 2号盆:遮光孔在右侧 3号盆:遮光孔在前侧 4号盆:遮光孔在顶部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植物的向光性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植物的向光性 试飞院幼儿园许卓 一、背景及设计意图: 对于这次的活动的设想主要来源于我园的春季种植活动,孩子将自己带的种子种进了植物园,有的孩子就开始有了担忧,他们担心长出来的小苗苗会不会被太阳晒死,因为有的孩子亲眼见过被太阳晒死的枯苗。而有的孩子说不会的,苗苗之所以被晒死是因为缺水,苗苗不但喜欢阳光,有了阳光苗苗还会长得更好,像向日葵、太阳花还会追着太阳转动呢!”真的吗?花还会随着太阳转!”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个话题所吸引,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有的孩子说植物又不像人类有脖子怎么可能转头?有的孩子说是听吗妈说的,至于什么原因就不知道了。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看到这番情景,我感到这是引导幼儿探索植物向光性的一个很好的切口。大班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小孩子有了飞速的发展,于是我组织幼儿就“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并告诉孩子实验室验证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活动前准备: 请部分孩子把奶盒从中间隔开种上豆子,并把其中一个用报纸围起约7—8cm高度的圆台体,另一部分正常摆放,请孩子们猜想圆台体内的豆苗和正常摆放的豆苗谁会长得更高,并将猜想结果记录,还有部分孩子将以发芽的土豆、豆苗放在漆黑的纸盒内的一端,另一端上方剪出直径约2cm的圆洞,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请幼儿猜想苗苗会不会从洞内长出来,并记录猜想结果。三周后,苗苗已经长得很高了,时机成熟。 三、目标: 1、通过有趣的观察、实验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2、自由选择工具测量幼苗的长短。 3、培养幼儿坚持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对根的向水性的问题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望。 四、准备: PPt、自然测量工具、标准测量工具 五、活动流程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出示圆台体内的豆苗和正常摆放的豆苗,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来验证先前关于豆苗生长高低的猜想并记录。 2、讨论“为什么围了报纸的苗苗要比不围报纸的苗长得高” (1)、请幼儿说一说测量结果。 (2)、讨论“为什么围了报纸的苗苗要比不围报纸的苗长得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地进行引导、指导。 3、观赏PPT发散思维并迁移经验 请幼儿观看关于热带雨林植物为了获得一线阳光,拼命往上生长的这一现象,来获得相关经验,并将此经验迁移,总结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植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而使劲向上长,土豆苗、豆苗从圆洞内长出来也是为了获得阳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4、利用已获得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再次请幼儿观看ppt,(阳台内的植物,生长都朝着像阳光的方向倾斜等)引发幼儿讨论“他们都有哪些规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样才能使它们均与生长?”幼儿充分讨论

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实验 第一步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第二步结论: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第三步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弯曲部在尖端下面。 结论:单侧光照射的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性弯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实验 詹森实验(1910):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注意】缺少对照试验:设置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阻断(化学物质不能通过)。 拜尔实验(1914):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注意】黑暗条件下完成,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温特实验(1928):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称为生长素。 郭葛实验(1946):从高等植物中分理出生长素,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植物激素: 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主要特征: 1.内生性: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细胞内部产生的代谢产物。 2.能够移动: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移动的方式和速度影响因素】1.植物激素种类2.植物种类3.器官特征 3.低浓度高效性: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调节作用显著。 植物生长素: 化学成分:吲哚乙酸、苯乙酸、吲哚丁酸。 产生部位:1.幼嫩的芽、叶2.发育中的种子 产生原料:色氨酸 分布:在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胚芽鞘、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在成熟或趋于衰老或休眠的器官中分布很少。 形态学位置: 形态学上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上的一端。 形态学下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上的一端。 【地上部分】1.以茎与根相连处为基点,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上端,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下端2.以树冠中轴为基点,同一枝条距中轴远处为形态学上端吗,近处为形态学下端。 【地下部分】1.以茎与根相连处为基点,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上端,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下端2.以树冠中轴为基点,同一枝条距中轴远处为形态学上端吗,近处为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 1.横向运输: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外界单侧光的刺激,将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2)在重力的作用下:远地侧运输到近地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 2.极性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等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方向运输。 方式: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消耗ATP) 实验证据: 1.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尽管如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然会不断地运输到侧芽——生长素是逆浓度运输的。 2.缺氧时,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影响——生长素的运输需要A TP。

植物的向光性教案

《植物的向光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 水平目标: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植物世界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与热情。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向外生长的原因,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实验方法掌握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花,几个不透明和透明塑料袋,花盆,资料卡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道具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盆花,向外生长,观察图片,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讨论:为什么花喜欢向外生长。是和外面有更多阳光相关,还是和外面有很多空气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3.各组汇报结果,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深入研究资料 1. 资料分享,了解植物是否有向光性,小组交流并汇报。 2.出示向光性的定义和作用。 3.如何验证猜想结构:植物向外生长与外面有更多阳光相关还是空气相关。板书:阳光空气 4、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验证与阳光相关?小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案,然后汇报方法步骤: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塑料袋子,另一组用也用塑料袋,但在上端剪一个小孔接收阳光),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结果。 5、讨论是否与空气相关,实验方案。汇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找出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方法步骤: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另一盆相同植物不罩塑料袋子,都接收阳光,但是一个有空气,一个没有太多空气,一周后观察变化结果。 6、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怎样通过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结果推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两对照组间的处理差别,教师协助学生推出响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为本实验的关键步骤训练学生,能很好地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水平,最好分成要点逐个回答。 7、对研究活动的自我评价:在研究中,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对植物生长方向实行了观察? 8、总结:表达与交流。

最新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知识梳理】 一.向光性: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 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胚芽鞘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 会造成_____ 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 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思考分析:A 、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 由于生长素____________造成的;_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还与向光侧的_____________物质多于背光一侧有关。 6.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感应性,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1.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 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二、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 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盆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放到阳光下复叶很快地向上伸展。【结论】:含羞草具向光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结论】:含羞草具向触性。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 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横向转成向上生长,根从横向转变 成垂直向地生长。【结论】:豆芽茎、根的向地性。 三、植物生长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 当受到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植物具向光性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3、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2人体的激素调节

研究性学习《植物的向光性》

研究性学习《验证植物的向光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②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①资料、信息收集和整合 ②如何选题 ③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实验题目: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2.实验要求:观察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3.材料用具: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4.实验假设:根据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幼苗应朝向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5.实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后,幼苗将弯向光源生长。 6.方法步骤:(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

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重点)将观察日期、时间、环境条件(温度、天气)、幼苗生长情况等列表记录。8.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一天 9:00 20摄氏度晴幼苗植物向上直生长. 第二天 9:00 温度略天气略透光纸盒一组的幼苗与木棍成5度角,不透光纸盒幼苗向上直生长第三天 9.00 温度略天气略透光纸盒一组的幼苗与木棍成10度角,不透光纸盒幼苗向上直生长第天 9.00 温度略天气略透光纸盒一组的幼苗与木棍成18度角,不透光纸盒幼苗向四上直生长第五天 9.00 温度略天气略透光纸盒一组的幼苗与木棍成25度角,不透光纸盒幼苗向上直生长 体会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感应; 当植物的周围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时,植物会弯向光照较强的方向生长。 准备一只能放下一次性杯子的有盖的盒子,在盒盖右边上方挖一个边长3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孔。把种有幼苗的一次性杯子放入盒内,观察杯中植物的生长情况,特别注意观察植物幼苗的生长方向第一天:种子发蒙。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归纳总结)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于。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缍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25.石磊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快慢的关系; 26、NaHCO3/Na2CO3Na2HPO4/NaH2PO4:酸碱缓冲对→调节PH 2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2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常用的实验方法

2020届全国卓越联盟新高考原创考前信息试卷(八)生物

2020届全国卓越联盟新高考原创考前信息试卷(八) 生物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分子ATP彻底水解生成磷酸和腺苷,且释放能量 B. 一分子RNA(链状)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和羟基各一个 C. 糖类既可是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也可参与氧化分解供能 D. 强酸、强碱作为酶通过催化肽键断裂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个分子磷酸、1个分子核糖和1个分子腺嘌呤。 2、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其中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